提出了无浪漫倾向无性恋者这个身份认同,女主和男主都认同这个身份,这样的人确实存在,但并不能够被主流群体(认为每个人都会恋爱结婚)接受。
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没有爱情的家人关系,对我来说,也可以是伙伴或者室友关系,与朋友不同的是,我们会对彼此作出信任的、一对一的承诺,会比朋友更进一步。
高桥:恋爱又是什么?
小一:就是彼此互相喜欢告白 接吻 之后再更进一步 会做这些的就是情侣啊,这是古往今来人类就在做的行为高桥:恋爱是会根据其所处的时代以及场所而发生改变的,恋爱这个词在这个国家里诞生时是在明治时代,也就是说 在这以前 连这样的观念都不曾存在。
但像这样 本身就是流动着的 会持续不断地变化的事情,你要求全人类都必须符合标准 这才是天方夜谭吧。
恋爱是义务吗?
小一:好了 出现了 情侣样 你还问我哪里有,你们都没点自觉的吗?
而且你又帮他供奉佛龛,又是联系工作单位的,你们这都超出情侣的范畴。
你甚至是一副妻子样了咲子:我只是觉得能帮上高桥先生就很开心而已啊小一:所以说你这种就是好妻子的感觉啊,这不就是对喜欢的人所抱有的情感吗?
咲子:我只要是能帮上自己身边的人的忙都会感到开心高桥:你不管是什么都想当作是恋爱开始的讯号吧——双向的奔赴才是恋爱,如此可见,恋爱的条件其实是苛刻的,并不是每一对男女都能撞上那个火花,所谓男女不存在纯友谊这一点,让我困惑。
是“恋爱至上主义”们对于恋爱的标准太低了,还是我对于恋爱的标准太高了?
把家务推给别人的不叫家人,彼此守护的才是家人,不要做better,而要做best的家人。
家的意义,并不是房屋、场域,而是人。
很满足的每一天,对这种满足,也许会有人说三道四,但是能评价我们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能决定我们幸福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咲子:我爸妈向来都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一直冲我念叨 要谈恋爱结婚生子 才算长大了 总之 我真的很为难高桥:那你就当他们的话是耳旁风吧 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 如果感到厌烦 就试着保持距离或是不联系 你应该找到 不磨灭自己意志 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有个疑问 结婚生子才算成人 这说法有依据吗?
不肯与孩子分开 就控制孩子的 就是父母吗?
强加自我价值观给孩子的 就算家人 真是蠢爆了 对我们这样的存在 根本不知道 更别说了解了 就自以为是地 强行灌输那些主流意见 家族观念信徒 恋爱至上主义者
完结撒花总体感受是,前期(尤其一到三集)有一些噱头和高度戏剧化的场景和表演,但总体来说在努力地展现不同人、不同群体的感受,尤其是无浪漫倾向无性恋者。
ace/aro群体内部是高度多元化的,所以两位角色显然无法代表整个群体,但个人觉得没有特别违和的地方。
差异是始终存在的,感同身受是非常困难的,有些矛盾是没办法解决的,但是真诚地沟通和尝试理解能够让少数群体的生活改善很多。
一到五集基本每集聚焦一个小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剧情线比较清晰,涉及概念定义、恋爱至上的文化、出柜、被出柜、无有伴侣、自我探索等等;六到八集则相对更生活化一些,各集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一点,我觉得有在试图表现主角们在“无浪漫倾向无性恋者”这一标签之外的身份和生活,比如职业、梦想、家人、朋友等等。
【内含剧透,慎入】从一开始就对女主遭受的压力铺垫了很多,因此第二集爆发的和家人出柜、争吵都很合理,我看得非常爽,也打消了一点关于男女主会假戏真做最后谈恋爱的担忧。
虽然进展快了一点,但男女主这就是酷儿柏拉图关系啊,或者无所谓叫什么,就是两个人共同生活,我觉得就很好。
而且之前一直有种男性说教的感觉,这里女主维护男主,有点打破那种感觉了,而且隐约体现出了男女不太相同的处境,比如男主独居的问题只有邻居,而女主却基本不考虑独居。
第三集主要通过女主的独白展开了她自我探索的过程,感觉女主真的心好大哈哈哈。
我觉得男主用问卷女主用回忆,这种形式上的差异也很有趣w而且从这里开始,感觉男主不再那么抗拒与人交流了,之前似乎始终觉得独处就是最好的。
——当然这里还是有点问题,喜欢独处也完全没有问题。
第四集以男二的视角来了解无浪漫倾向无性恋,以及男女主这种非浪漫或性的同居关系。
他确实是大男子主义但是心不坏,但是只能听进去男主的话这点真实又烦人。
他对情侣关系的理解是占有欲+亲密,可能就是大众理解的恋爱吧。
他作为有浪漫倾向有性恋的代表,来逐步了解aro/ace群体,这个设计可能还挺有必要的。
第五集好感人。
能明显看到男二的成长,但其实男主和女主也在改变。
这一集集中展现了无有伴侣关系中的困境,女主其实非常幸运,及时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而且男二和女二都很尊重她,当然她也很珍惜与ta们之间的关系。
第六集主要讲妹妹作为结婚生子的普通人需要面对的问题,第七集聚焦于男主的前女友和他的心结,大结局是男女主分开,各自做喜欢的工作,保持(临时?
)家人的关系。
我还挺喜欢这个结尾的,同居不是必要的,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和幸福,轮不到别人评判。
大家都和可爱 讲话非常坦诚 面对迷惑和情绪的纠结也不会故意避开 非常干净的故事;咲子在恋爱话题下迷惑的点 用各种不同的方式 向周围在乎的人表达了困惑和不满 在高桥的引导下 更多的思考未来、家庭的目的;高桥在咲子的家人朋友陪伴下 也能敞开更多的自我(也不是很多);咲子在被同事和朋友告白的前提下,看到了朋友无法得到回应的痛苦,主动断开了和同事的关系;妹妹遇到出轨的事情之后,也能抱怨姐姐不懂恋爱的痛苦;角色表现出的很多情感、行为 都有背后故事的原因 整个角色被很好的讲述出来 非常舒服 平和;唯一不足的点是 两个人似乎也不是一定要住在一起 或者说似乎这样性格特质的人 即使不是特定的人 可以生活在一起;还有一点是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太大了,很讨厌这种利用人生经历造就壁垒的设定,而且主导方一定是更加年长的人,东亚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没必要的爹文化希望乐意的人一起来组建多边家庭 共同生活和养育小孩 人们之间是不排外不独占的关系;喜欢男性角色不扭捏的做家务,不管是煮饭还是熨衣服 都很舒服也喜欢妹妹抱怨家务都要自己来做 丈夫只会做轻松的活最后出现的种植社长 出现的周围都有漂亮的植物(蔬菜、花等等),由衷为她开心到分手很好每个人都想要家人从无性恋不遵循世俗恋爱的角度 讲了一个自我探索的故事
1:题材命中我!
不过!
女主的演技,是真的有点让人扛不住,偏偏男主还是一生君,太纠结了,缓缓再说!
2:编剧利索,第二集就拆开假装男友的这个点,开始有点不太习惯女主的演绎风格,第三集开始就还可以了。
果然撑过两集就会柳暗花明。
3:嗷呜!
刚觉得不错!
为什么编剧又要让前男友加入他们的生活中!
不带这么玩的啊!
太难受了!
直接跳过,看后面剧情可以吗!
看完分割线剧情 演技 都是非常一般!
甚至是偏下的一部剧,它的题材和所要传达的价值观特别打动我。
下个月就该27岁了,越来越坚定不昏不育的想法,这部剧在这个节点出现,好像给我打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可能性!
不恋爱也能成为家人,不结婚也是可以找到想要与之一起生活的人……如果不被那么普世的生活方式框住,我想自己会过得更加开心!
能够评价我们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想自己想要的就是这种“可有可无”轻松的亲密关系
即使一个人的生活算不上自律精致有节奏,甚至可以形容为正反面的混乱颓废无规律,我也没有打从心底里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即使非常清楚多一个人在生活里,就会自然而然地藏起消极的态度,配合或者迁就着对方的步调,也看不出这么做的意义所在。
因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要改变,去过一种世间认为的幸福生活。
只是多了一个不用去思考自己该怎么生活的理由,顺着对方现成的生活方式去调节自己,不失为一条捷径。
但肯定无法从一而终地享受,还是想要全然不顾对方存在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由自己去安排生活。
这才是一个人生活的真谛。
为此,付出大量浪费时间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但是喜欢上一个人之后,一切变得有些不一样。
早上想在对方的怀里醒来,一起吃热气腾腾的早餐,在好天气里亲吻、牵手,探索新鲜事物。
原本一片灰暗把我堵在房间里的世界忽然阳光灿烂,门户大开,每一条路都生机盎然,每一位路人都在友好微笑。
这才反应过来,我并不是一个根本的虚无主义者,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恋爱至上主义者。
只有与那个人一起分享,生活才有意义。
只要是面对那个人,就会有说不完的话。
否则,我就是一个不知如何享受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沉默寡言,离群索居,存在感稀薄的家伙。
一直强调自己是那种很难与人建立连接的人,属性凉薄,不会刻意维持关系。
但其实,这更多是意愿的问题。
没有觉得很需要别人,所以从不主动询问、邀请。
没有一定要说的话,所以更多是倾听和回答。
或者说,许多对话常常是在脑海里与自己进行,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
但是喜欢上一个人,就会时时刻刻想着对方,脑海中的对话对象也会变成那个人。
这样的结果是,如果是双相奔赴,自然是无上欢喜,聊天一整夜都没问题。
可是但凡对方感情降温,就会患得患失,每隔五分钟就要看看有没有对方的消息,变成了非常可悲和不安的笨蛋。
这种过于极端的感情非常不利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探索更多可能的机会。
所以我想,如果我也不知恋爱为何物,不会对某个人产生恋爱感情的话,应该是比现在更为成功,至少是比现在更适应社会的人。
可以对人类全体保持均等的兴趣,不执著于等待命运的对象,即使一个人,也乐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我应该会更容易快乐,更正面,更积极。
像剧中的女主一样,很多事都能一笑了之,就算烦恼,也能很快找到出路。
但无论如何,自己的出场设定就是那样,无法改变,也无从羡慕。
剧中两个人的同居生活也很有爱,以一起吃饭为动力做乌冬面,一起兑换商店礼品,一起分担家事,保持距离和尊重,非常理想的队友模式。
作为有浪漫倾向的有性恋,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人就是应该和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生活在一起,或者说,人只能和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生活在一起。
为了生活在一起,就必需找出双方最大的共同点与最大的不同点一决胜负。
这也是前男友虽然与女主那么合拍,却只能做朋友的原因。
分手之后还能做朋友,理论上可行,但在我的人生中却从未发生。
对我来说,感情一旦结束,赋予那个人的特殊性就随即消失,他不会成为一位特殊的朋友,时过境迁加上分手时的不愉快,疏远和断联成为基本操作。
也有喜欢上朋友的经历。
和漫画里犹犹豫豫磨磨蹭蹭的主角不同,发现能进一步,我就不愿意待在朋友区。
最后确实不欢而散,也没有过多地后悔和可惜。
如果彼此都有感觉,只做朋友不是很浪费吗?
果然我是十足的恋爱脑。
本来交朋友对我来说就挺难了,要不是因为喜欢,干嘛去关注关心异性,明明同性之间更好说话嘛。
所以,我对排除了恋爱感情的男女关系,还挺好奇的。
那意味着不去计较谁喜欢谁多一点,不会猜忌、不安、难过、伤心、愤懑、不满,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相应的期待。
大家只是在一起齐心协力地把日子过安稳,与恋爱相关的不安定因素一切排除,情绪能一直维持在恒定值,就也谈不上伤害。
简直可以说是理想关系。
只是难的是,找到这个人。
无浪漫倾向的无性恋者可以凭借这一身份特质确定彼此,那恋爱至上主义者呢?
想和对方生活在一起但又不会产生恋爱感情,对我来说,这样的人应该不存在的吧。
所以不恋爱的话,就找不到想一起生活的人,就愿意一个人待着。
恋爱的话,就要面临随之而来的各种麻烦,还有必然走向终点的结局,变成还是想一个人待着的结果。
做一个恋爱至上主义者,可真难啊。
第一集:提出了无浪漫倾向无性恋者这个身份认同,女主和男主都认同这个身份,这样的人确实存在,但并不能够被主流群体(认为每个人都会恋爱结婚)接受。
第二集:男主难以忍受跟其他人肢体接触,这个可能跟无性恋身份无关,但是我非常能够感同身受,我个人也是非常不喜欢跟别人有肢体接触的。
男主对于父母的理念我也非常认同,父母并不能以他们的意志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所谓的为你好其实不是爱而是绑架,但是在现实中却很难做到与父母的平衡。
女主在家庭聚餐上当场出柜,让我觉得确实是不太妥当,而且可能效果并不好,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过确实够爽够勇敢。
男主认为队友最适合描述两人的关系,感觉非常赞同,就像是一起面对生活的伙伴,但是又没有那么复杂的关系。
突然非常期待,如果未来我真的遇到一个灵魂伴侣,队友这种相处模式真的是最理想的相处模式了,两个人对对方的生活没有太多干涉,不是相互依赖,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但住在一起又可以有依靠,困难时候有帮助,也可以说是非常投机的室友。
想一想就觉得很美好。
第三集:这一集开始讲了很多关于无性恋自我认同方面的事情。
女主谈了两次恋爱,第一次因为不理解而很糊涂地就跟对方在一起了,在接吻的时候感到不适而躲开,因而分手;第二次因为家里的压力、双方相处的愉快、对方的态度而在一起,却在发生性关系后感受不到任何乐趣,最后两人也因为种种原因分开。
这完全就是无性恋啊,太真实了!
关于无浪漫倾向,女主提到自己一直无法理解恋爱,无法产生喜欢的感觉,大家都对她说,你总有一天会明白的,而她等啊等啊,却一直无法明白,这也太真实了!
总之,这一集通过女主和男主的对话,把无浪漫倾向无性恋的感觉和认同讲得非常清楚,完全贴合现实!
女主提到自己追星,可能也会有人没法理解,你那么喜欢明星,为什么就不会喜欢一个人呢?
我想说这没有关联啊,这种喜欢也是不一样的啊!
我个人就有很多喜欢的明星,但现实里就是不会喜欢什么人。
女主和男主一起去兑换集点数的礼物,真的好有趣!
这部剧真的越看越向往能够有一个不基于爱情关系建立的家庭,是一种自由的温暖。
男主一句话:你可以理解没有爱情的性爱,为什么不能理解没有性爱的爱情。
真的说得太棒了,我也很疑惑为什么很多人不能理解。
接下来就期待女主的前男友怎么一点一点理解这种不基于爱情的家庭关系了。
最后想说,女主是越看越可爱的类型,有一种温暖阳光的感觉,让人看到她就想要笑。
第四集:高桥先生受伤进医院,女主前男友住进高桥先生家里照顾,不断发生碰撞。
好在前男友即使是个恋爱至上主义者,也能够放下自己的思想,努力去理解无浪漫倾向无性恋,最后跟女主和高桥先生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不过像女主和前男友这样兴趣爱好口味什么的都很合得来的也真的很少见……只是结尾和预告突然感觉又要狗血了,前男友说要和女主做这样的家人,还承诺说不碰女主。
希望编剧狗血一下就回归高桥先生吧,无浪漫倾向无性恋和恋爱至上主义者在一起真的会走向崩溃的,不要听前男友的承诺……第五集:好久才等到第五集的更新啊……感觉这一集的主线就是女主更深切地体会到了自己在面对恋爱、爱情时的无力和不理解,然后处理好了自己的生活。
首先是女主的朋友,有点猜到朋友是因为喜欢女主而离开她了,也能够从理性上理解朋友的痛苦,面对不知恋爱为何的女主,朋友热烈的爱情无处表达,还需要压抑和遮掩,一定非常难过,所以选择离开。
爱情没有错,我们也没法指责,这些事情都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罢了。
女主知道了朋友的痛苦后,果断拒绝了前男友,认为自己无法满足他,让他得到内心的幸福,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人应该和拥有相同想法和欲望的人在一起,这样彼此满足是最好的,如果两个人的情感和欲望有差别,一方必然要做出让步,虽然可以说是自愿的,但毕竟无法达到最大程度的幸福。
最后女主自己回到了高桥先生的家里,高桥先生买了很大的螃蟹,给女主剥好了很多螃蟹肉,女主在端起来吃的时候哭了,感觉这里太合理了!
就有一种终于尘埃落定,有对过去存进记忆的一种追念,也有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感觉这部剧里的人都挺美好的,无论是女主和高桥先生,还是女主的前男友,还是女主的朋友。
第六集:高桥先生和女主正式同居在一起了,感觉同居生活好棒啊,是我向往的感觉了!
这一集经典出现,女主妹妹的丈夫出轨,妹妹带着孩子来女主家,在犹豫要不要和丈夫离婚。
其实现实中很多时候女性都会为了孩子而不想离婚,剧中的妹妹也说自己想要有人陪伴,不想孤独生活,这我也能够理解,毕竟女性尤其是带着孩子的女性再婚实在是太难了。
其实我们不能说女性太懦弱,也不能去谴责女性对于婚姻作出的决定,这些难处是不在其中的人很难想到的,也不是女性本身就想要的,是社会加给她们的压力。
很喜欢女主的态度:无论妹妹作出怎样的决定,都会支持她。
女主去了无性恋支持小组,感觉很棒啊,也希望我们的生活里也有这样的团体,虽然我很社恐估计不会去。
最后女主和高桥先生在考虑生孩子的事情,其实我个人很反感生孩子这件事情本身以及后续的一系列事情,但我的观念里,这件事情是一种选择,所以我会尊重任何人想要或不想要生孩子的想法。
第七集:又等了好久好久才等来更新。
“狗血”剧情还是发生了,高桥先生的“前女友”现身,高桥先生慌乱,女主莫名成为了联系起两人的中介。
从回忆过去的情节中,我确实能感受到前女友对于高桥先生的爱,两人的想法和爱好都很相似,而高桥先生也很喜欢这样的“友情”,可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因为太爱奶奶而有压力。
我个人感觉高桥一直都是知道自己的想法的,只是从始至终都没有告诉前女友,可能他本来也想顺从奶奶的意思去结婚,可最后在要给前女友戴上戒指的时候,还是退缩了,颤抖着说对不起,他还是做不到,因为他清楚自己究竟是怎样的。
能够理解高桥的苦衷,最后的结局也没有结婚,还好。
前女友劝高桥活得更自由,不要再为奶奶活了,不知道高桥会不会因为没有结婚而对奶奶有愧疚之情,高桥拒绝了前女友的说法。
我想我们很多时候根本无法对他人的生活方式作出评价,有人喜欢自由,有人喜欢守旧,有人喜欢一成不变,最好的生活方式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
第八集:(完结了!
)继续上集女主和高桥关于高桥是否应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争论。
高桥多次拒绝谈起这个话题,女主其实也有些害怕失去高桥。
女主的烦恼被家人看见,妈妈也终于理解了女主,重归于好。
女主再一次选择和高桥敞开心扉地交流,她认为,即使两人不住在一起,也可以维持家人的关系,只要两个人能够一起商量、解决问题,就可以一直是家人,直到有一天可能两个人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那时中断家人的关系也不迟。
“家人的关系不应该成为我们之间的束缚”,对我来说,很多时候我不想要婚姻、爱情,就是不喜欢这种在关系中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涉我选择的自由,而如果这种没有爱情的家人关系也会给我带来这样的束缚,可能我也不敢于选择和谁成为家人,但女主的话还是让我重拾信心,或许我们总能找到给彼此最大自由的家人,很令人向往的关系。
女主和高桥都表示了对和彼此一起生活的喜欢,对我来说,有一个可以一起分担生活琐事、随时交流想法、但又给彼此很大的自由空间的人在一起生活,肯定也比孤单生活要好的。
两人后来分开,高桥去了蔬菜农场做自己最喜欢的农夫,而女主留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有朋友和亲人,也是很好的生活。
虽然不在一起,但家人依旧是家人,两个人还是能够分享生活、温暖彼此。
最后高桥的一段话也很打动我,他说,以前自己只是想着没有必要让别人理解自己,也没有必要与不理解的人相处,但现在他觉得和别人在一起也很快乐。
我想,我不会对这两种生活方式做价值判断,也没有喜恶之分,一种是孤独避世,一种是接纳并拥抱世界,只能说不同的态度适合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阶段。
看了这部剧最大的收获就是,以前真的就想着自己过一生了,而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没有爱情的家人关系,对我来说,也可以是伙伴或者室友关系,与朋友不同的是,我们会对彼此作出信任的、一对一的承诺,会比朋友更进一步。
真希望能找到这样的一个人,又觉得好像很难,要求还是太高,最起码得是和朋友一样能交流、能信任,更要求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和需求,无论如何,过十年从学校中出来再说吧。
——the end
十分欣慰能够看到这样无关爱情的设定,因为它向大众提示了一种更为单纯友好的人际关系,并随着剧集展开与观众探讨人与人情感及相处模式的诸多可能性。
其实这部剧去除琐碎的情节,再把问题探讨浓缩提炼一下,完全有资格放在美术馆展出的。
本来只写了点短评,结果越看越发现剧中许多令我会心一笑的亮点,于是尝试着边看边把这些高光处记录下来:第三集:这剧真好,虽然我可能不算无性恋,但我理想中的“家”(如果需要的话)大概同样是靠友情维系的,而非亲情或爱情,家庭成员在相互了解与接纳的基础上共同生活,互为彼此的后盾。
期待二人对这种相处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另,高桥同学踩气泡纸转圈好可爱呀,家里也有这么个吉祥物就好了。
第四集:这集在カズ君的诸多不解中探讨了“恋爱是什么”的问题,并借高桥之口指出“恋爱”是个明治之后才产生的概念,此前人们的观念中甚至缺少这部分内容。
这个回答似乎不太有力,毕竟从古至今的大多数人类都具有“饱暖思淫欲”的本能特征。
但至少在从前恋爱一事的“重要性”远不及当今,或者说不像今天这样变成一件如此“上得了台面”的事,这点大概是可以肯定的。
本集还在结尾处抛出一个新的问题:“非无性恋者能否与无性恋者组建不涉及恋爱与性的家庭?
”让我十分期待下周剧中给出的答卷。
另,高桥同学骨折当下的幽默与冷静实在难得,我也想和这样的人间活宝做朋友。
还有这集搬进高桥家的カズ君,意外地竟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现实生活中大家要都是这样真诚可爱该有多好啊。
第五集:不出意料,这集主要在回答上一集抛出的问题:“非无性恋者能否与无性恋者组建不涉及恋爱与性的家庭?
”借由女主闺蜜的不知所踪与忍痛告白,使得女主意识到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其最终会以非无性恋者的牺牲为代价。
于是女主拒绝了与カズ君组建家庭的提案,回到高桥家含泪啃螃蟹。
其实剧中给出的这个回答依旧不太令人满意,但作为日剧,也算是情理之中。
个人不太满意的点在于:为什么非无性恋者失去恋爱与性就等同于失去一部分的幸福呢?
为什么这部剧要假定非无性恋者都要必备恋爱与性才能幸福最大化呢?
为什么要在无性恋者与非无性恋者之间划一道不可逾越的分割线呢,以至于在剧中女主一给カズ君“交答卷”就结束了二人组建家庭的可能性?
我会这么说是因为,虽然我在本能上并非无性恋者,但在价值观上是近于无性恋者的——我出于本能会陷入恋爱与性,但在价值取向上我并不认为伴随占有欲、专属感、亲密幻想等的人际关系是值得追求的“幸福”,相反,这恰恰是我要面对的“缺陷”。
由此,如果我是カズ君,与女主组建不涉及恋爱与性的家庭,就不会构成我的任何牺牲,因为与对方一起相处时的喜悦本身才是幸福。
我甚至也像女主一样不理解她闺蜜的痛苦,为什么喜欢一个人就不能不和ta谈恋爱呢?
不谈就那么痛苦痛苦到无法见面吗?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恋爱至上”的时代啊。
我好想拿着大喇叭全球广播:各位青年朋友们,请大家少谈点恋爱,多交些朋友,不幸有了对象的也没关系,争取把对象处成朋友。
还有,カズ君在回答高桥同学抛出的“不涉及恋爱与性的家庭关系是什么”一问时也说:“大概就是成为对方的归处(相手の帰る場所)吧。
”这明明理路很清晰啊,随着日后的学习与反思明明就是可造之材啊,结果到了编剧那儿恋爱怎么就成了非无性恋者的一个必须项了呢,好容易才可爱起来的カズ君竟又回归了俗套的人设。
另,高桥同学等女主从闺蜜处回来时见她神情恍惚,说道:“自分語りしますか?
”(大约是“说说你的事”的意思)这一处细节又戳中了我。
自分語り,本来有不顾别人听不听就开始吹牛皮的意味在,甚至略有贬义。
但高桥同学邀请女主进行自分語り,显然是代入了女主的视角,在女主视角下使用了这么一个有点自谦自嘲的词语,可以看出二人在精神上的亲密程度以及高桥同学的可爱之处。
(我好像每集都会发现一个高桥同学的闪光点哎!
真的,这部剧怎么样不重要,这个人物塑造属实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第六集:这集讨论“孩子”的问题,没有引起我的太多兴趣,可能因为我对孩子不感冒吧。
我只喜欢替孩子打抱不平,就像高桥同学那样。
我注意到,是他看到了女主妹妹与妹夫吵架时夹在当中的孩子才及时制止,是他为睡在医院椅子上的孩子披上自己的外套,是他在看到新生命时神情恍惚。
不知道他是不是很喜欢孩子,但他绝对是个優しい值爆表的存在,至少换做是我,面对女主妹妹及一堆麻烦事的突袭,我大概率会选择逃离那个房子(即便那是我家)。
下一集大概会剖出高桥同学如此優しい背后的故事吧。
另,高桥同学这个人设好像还遗留了《我们由奇迹构成》里那位可爱大学生物老师的气息,不然怎么会那么喜欢植物乃至希望创造一个蔬菜王国呢?
哦,也许是高桥一生本人的气息哈哈哈。
第七集:(时隔数月,我总算回来把剩下的两集看完了。
)这集有点失望,本以为书接上回可以把高桥同学塑造得更丰满一些的,结果居然给我讲了一个为讨祖母欢心险些骗婚的故事?
是我理解有误吗?
但还不容我多想,这集就结束了,高桥同学和他前女友的瓜葛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仿佛前女友的作用就是一个让高桥找到人生突破口(具体说来就是为他带去农场的工作资讯)的工具人。
很俗套又很奇怪的一集。
第八集:这个结尾还算令人满意,毕竟描绘的理想实在太美好了,我愿称之为“存在主义的家庭观”。
高光就是女主的那段话吧,大意是说我们的家庭形态只要追求“今のベスト”(此刻的best)就好了,至于以后怎么样以后再一起商量;哪怕以后彼此的best走往了不同的方向,那便不必再勉强维系家人的关系。
这简直道出了我的心声,不仅是关于家庭,其实关于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我都持有这样的态度。
反过来说,对一段关系的承诺实则是打肿脸充胖子,我们连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无法保证,又有什么资格向另一个人保证与其永不分离?
请大家清醒一点,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创造一个个最好的当下。
(当然,婚姻之类的关系还涉及道德伦理法律问题,此时的承诺就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了。
所以已婚人士切勿以此为据搞出轨!
殺すぞ)还有一个非常棒的小细节是,女主和カズくん吃饭时跑来一个同事半开玩笑地说“二位果然在交往吧”,这时社长竟从一旁训斥,叫他不要乱说,这正和本剧开头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欣慰。
“这个世上不只有恋爱哦!
”最后再总结一下全剧吧。
虽然很多细节此刻已经记不清晰了,但是总体而言,在当今社会这是一部难得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好剧,为了教育意义我给五星。
从剧情上看本剧或许较为平淡,然而就立意以及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还是很精彩的,尽管仍有不少内容落了俗套。
另外,本剧的一些小细节和人物的遣词造句也有颇多亮点,是一部讨人喜欢的剧。
(逐集写剧评还是头一回尝试,请多担待~祝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具备构筑“属己的”人际交往模式的勇气与环境!
)
高桥同学与他最爱的螃蟹
一直以来,我对爱情这个概念的理解,始终都有一种朦胧之感。
比如说,在以前我能理解异性之间的相处,不一定是所谓的爱情或者恋爱,或者说异性之间存在“纯友谊”,但是如果把男女主这样,在一起共同生活、住在一个家里、每天互道安好、共享早晚饭…看上去“相敬如宾”的相处模式摆在我面前,然后告诉我这不是爱情,没有相恋,我是断然不会相信的。
当然,在看到最后一集,男主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害怕无法和咲子小姐继续做家人”,我当时就升起了怀疑——说出了这样告白式的话语,还算的上是“没有相恋”吗?
男主“告白”经过一番思考,我的理解是。
维系男女主之间“感情”(这里指家人之间的感情)的纽带,并不是像热恋情侣之间的,相互的,“对人”,特定的爱慕的感情,而是两人难得的相处模式、两人的共同生活和生活带来的幸福感。
总的来说就是,我认为两人还是没有对对方,特定的他(她),产生特殊的感情或者说爱慕的感情,只是他们的这种相处模式确实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益处,也让他们无法再脱离这种关系,让男主说出来这番话。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情感羁绊,但是这里的情感不是爱情,而像是没有性的爱,像是我们和亲人之间的感情。
金句所以我认为男女主之间也确实没有相恋。
这番思考也加深了我对“爱情“”的理解。
过去我能理解男女之间,存在“纯友谊”现在我明白即使是住在一起、像夫妻一样生活的两人,也未必能说是爱情。
只有两人之间产生了相互的,对特定的对方的爱慕之情,那种感情才能称得上爱情。
以习惯性的共同生活或者是两人留下的骨肉为纽带的关系,未必能说是浪漫关系。
大概也映衬了那句俗话吧——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当然,普罗大众应该也无法理解像男女主这样的相处模式,我也承认如果我没有经过一番思考,还是很难说服自己“这不是爱情”。
当然,就像结尾说的那样,他们也不需要他人的理解认同。
已经有了这么幸福的生活,何必在乎他人的指指点点?
结婚也好,小孩也好,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选择嘛,“能评价我们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
确实是一部引人思考的好剧,推荐!
很喜欢这个封面
女主探索自己内心比较少了解比较少,而男主是比较清楚自己内心和想要什么的更坚定的那一个。
看起来像是女主跟男主在一起不仅是陪伴、开心,更为了探索自己内心世界。
对我来说看这部剧很感动,会好好的珍惜的看完的。
第四话 男二小哥好好玩啊笑死我了,高桥好适合这种角色,忍不住想照顾他啊哈哈哈滨正悟好可爱啊第八话对于两个人决定分别做想做的事吧,我觉得两个人的关系是阶段式的。
还没有熟悉到厌烦的程度时,就是再一起好过于分开,因为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为了互相取暖相互依赖的吧,这个阶段就是需要在一起增进了解啊。
下一个阶段就是完全磨合过以后,就算分开也像在一起,使对方成为自己一部分,这时候就可以保持距离,不再依赖。
适当的距离会让关系更稳定长久。
说实话剧里的两人让我找不到他们非要在一起的理由,这算什么呢?
就是硬要凑一对的感觉。
明明只是一起吃了几顿饭,只是不长时间的室友,真的没明白。
希望结尾能解开我的疑惑。
看完结局,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觉得舒服的生活方式就蛮好的。
特别喜欢日剧里总有很多的生活细节,而不是我以前看的剧,家里总像是样板间。
8回: 不被束缚的人生女主:太早下结论,总会被言语束缚。
珍惜的事物和自己的想法,一直都不断在变化,只需要考虑当时的最好是什么就行了。
要是到那时,我们的最好是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好好商量,还是不行的话,也就不必勉强继续做家人。
我是想说,不用先把一切规定死。
高桥先生:仔细想来,我一直生活在消极抵抗之中,为什么我非得努力向别人传达,非得要别人理解呢?
别管我的事了,我以前一直这么想,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女主:能评价我们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能决定我们幸福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太喜欢这部剧的思想了,有种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要早点有这觉悟就好了。
6回: 浪漫情节无性恋者浪漫情节无性恋者:能感受到浪漫情感,但没有性方面的想法。
女主妹妹:小孩和对象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人觉得只要有小孩就可以,但我不是。
这部剧里女主妹妹很真实,直接就说,不想离婚不是为了孩子,是为了陪伴的那个人,比那些拿孩子做不愿离婚的借口好多了,不愿离婚,孩子在原因里面到底占了多少比例呢?
高桥先生:我是想建立蔬菜王国。
男主的愿望是种蔬菜,最后也实现了。
突然想起小的时候,想养很多的狗狗猫猫,被狗狗猫猫给包围住,这个愿望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5回: 温柔的高桥先生高桥先生:“我无法像他那样为你着想,一心祈求你的幸福。
”感觉就算是有性恋者,能做到这样的也很少吧。
前男友和女主真的不在一个频道上。
前男友:觉得你真的有把我放在心上。
女主:虽然我也有想过你的事,但我现在满脑子都在想另一件事。
还是高桥先生能和女主思想同频。
前男友虽然在很多方面,爱好习惯上和女主同频,但思想上无法同频。
有种自说自话的感觉。
善解人意的高桥先生:如果不愿意,就不要勉强自己去见她吧。
如果我也能遇上这样的高桥先生就好了。
前男友:你是不是觉得我人真好,有点感动。
高桥先生:你的思维和我完全不同次元,让我有点嫉妒。
前男友:这世上确实找不到比我更好的人了。
这几句对话好喜感的说。
也常常觉得自己和别人思维不同次元,前面好多年都想改变自己来融入,如果能像高桥先生一样拥有强大自我就好了,就不会纠结这么多年了!
高桥先生:你认为不谈感情的家庭是怎样的家庭?
前男友:应该是成为对方的归处之类的吧。
女主:明明对方看起来很难过很痛苦,我很想去理解她,但再怎么倾听,我也无法理解,没办法为她做任何事。
编剧太懂了,在这个恋爱至上的年代,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产生那种恋爱的感觉的啊,或者说是所谓的感情。
最后上一张螃蟹照,老有食欲了
4回:紧急联系人人在有些时候需要一个紧急联系人,这种人一定要是情侣吗?
恋爱至上者什么都能想到恋爱上,这方面无性恋者真的不能与之沟通,高桥先生也只能无奈的说:“你是真的听不懂人话。
”但感觉不仅是性向上,在很多东西上,有些人就是感觉听不懂人话,要曲解你的话,不管你说什么,都能拐弯抹角到她想要表达的地方。
能就事论事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很多言论都喜欢说男性需要那个啥,这里也探讨了,但有些人的确是不需要的。
高桥先生:“想了解对方,和没分寸的提问是不一样的。
”高桥先生人间清醒,简直堪称人生导师!
高桥先生:“工作忙就不要下厨了,你不是为了下厨才在家里工作的吧,点个外卖不就好了嘛!
”高桥先生太好了,上苍啊,也赐我一个高桥先生就好了!
对于吃披萨的口味上来说,奇奇怪怪口味和经典口味对对碰。
高桥先生:“请别给我强行灌输你的价值观。
”高桥先生内心强大啊,要向高桥学习。
披萨一开始也喜欢点奇奇怪怪怪的口味,但感觉奇奇怪怪的总是很难吃,经典的才是最好的,现在也只喜欢经典。
人和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喜欢以自己的观点对别人吹毛求疵、指指点点,真是很现实了。
哈哈哈,女主前男友不停分析高桥先生女同事与高桥之间的波涛汹涌,与女主之间的针锋相对。
女主只是:啊,啊,哦。
太搞笑了,女主对这方面真的是无感啊!
有一句话说,遇到爱,遇到信任,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遇到理解。
这里女主就非常理解高桥先生,知道高桥受不了这样的。
高桥先生:“你现在的行为,就像是突然推倒了别人一个月辛苦搭建的多米诺骨牌。
”高桥先生太会比喻了,自己好不容易摸黑构筑了一套自己的价值观,结果被人质疑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
1-3回:温暖的高桥先生女主:“即使不谈恋爱,也能有家人的感觉吧。
”现在的电视剧探讨的问题感觉好高深啊,但感觉也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人和人之间,想有个人风雨同舟、互相陪伴,只能以爱情之名吗?
高桥先生说:“有些衣服可能不方便给别人碰,所以各洗各的吧。
”喜欢这样的高桥先生。
高桥先生:“你会反感别人的接触嘛?
比起难受,不如说很痛苦。
”女主:“我终于明白,我是个无性恋无爱者。
为什么,你总要我早点生孩子,但一说到性,你就发火呢?
”这个问题一样困惑。
高桥先生:“我们,在以我们自己的形式,去尝试,能否构建出,一个幸福的家庭。
”高桥先生:“我觉得,别人说了你不喜欢的事,还能一笑而过,反而很奇怪吧。
”
除了aro ace以外并无看点,女主演居然是惠子凝视的主演,感觉演技在两部作品中差距太大……想表现aa如何寻求专偶制关系以外的关系和支持的命题,但是编剧给出的回答也太参照异性婚姻模式了(最后两人分居算比较好吧但其实根本完全没必要是两个人啊)我的理想是所有人一起睡大炕
6/10
不好看…可能是女主不太适合…岸井雪乃以前演“恋爱脑”喜“渣男”太深入我心了,怎么都感觉不到她在演无性恋。
是不是演技不好的人觉得情绪激动的表演就是演技?高桥只是洁癖和轻微社交障碍吧,碰手无法忍受,被直击球式关注的问答互动很不舒服,这很正常的,附加礼物经常是会一直单身,相辅相成的那种,越...越...的关系。 还有孕妇妹妹妹夫真讨厌,比暴晒阳光下死了很多天的鱼的眼珠还要讨厌。第六集放弃。 很骚的丑男妹夫可以去粪坑里蜷着么,孕妇妹妹太吵了,怀孕有免死金牌是法律允许的范围,但是这样不等于可以入侵别人的生活。 导演恶意满满的让孕妇鬼吼鬼叫挑战观众的耳膜,请滚远点好吗。 文明社会的底线是允许存在,而不是因为你性向小众就天生获得特权。 文明社会应该是除了你自己+你的情侣(们),没人关心你是爱阴道,爱阴茎还是爱随便什么或者什么都不爱,也不需要被告知。 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你的肉体怎样能才被取悦,有点儿自大。
理想生活!!!高桥一生在剧中的状态太好了!!!不管是高桥还是小一,都很宝藏呀~最后领导也可以理解了,是理想中的世界呀~
过家家就是说
庆幸我生活在适宜我这样的人生存的环境里,以及原来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有它的名字。
人的念头总在变 喜好总在变 选择当下最好的 就可以了
四星半,非常温暖的剧。不是谈恋爱,而是通过“恋爱”“性”的话题来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如何去接受自己,再到自己如何去面对他人。和人的差异一样,家人也是各种各样的,最后的分开是真正“家人”的表现。但——把男主劝出家门自己住大house这样好嘛哈哈哈哈哈哈哈
当身边的那些阿姨妈妈们整日为了子女的婚配问题操心时,我就意识到了一点,将来我绝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孩子长大成人后的生活应该由他们自己掌控,父母无权干涉。无论孩子婚配否,无论和谁在一起,我只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幸福就足矣。就像剧中最后女主的那段台词:“只有我才能对我自己的人生评头论足,也只有我才能决定我自己的幸福。”
两星给高桥和题材!真真无语,这脑瘫的台词是哪个脑瘫想出来的???为了创造对立没必要把男配塑造成大男子主义的泰迪男吧???脑子里除了性还是性这脑袋空空,女主是怎么接受的了并且还住在一起???我真的比无语还无语
弃
想象力有限的大饼 在家庭关系新模式上 日影还是一贯超前 但既然都aromantic了 为啥还要构建家族 why fight for slavery?
。。。
探讨的一些选择 婚姻 家庭关系的点还挺喜欢 高桥这个人设也挺带感 就是收尾的原因太牵强了吧
两集,剧情和表演都是胡闹...编剧笔触稚嫩得像学生习作
女主家盛产没边界感没分寸感的人,她自己也是。女主爸爸的爱才是真的爱。
最后一集他们商讨如何继续组建家庭的关系,这样的对话太动人啦,高桥演的太好了!第一集 男主捡卷心菜 女主碰到了手 男主立刻撒开女孩拿出婚戒请求戴上高桥:对不起 你自己戴上吧第八集第11min认识了小瑶认识了新的食物认识了新的人和新的生活方式原本暧昧不清的人生变得多彩起来他们商议继续组成一个无关爱情的家庭因为“我再也不想一个人生活了”
没有亲密关系的爱
完结撒花 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即使不被理解 那也是自己选择的人生 才最快乐 多谢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