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遇上台北,噱头是有的,故事完整清楚,笑点也可以,尤其是开头东北农村那段很有意思,大潘全程在线,刘桦那个第一小弟也很有笑点,其他一般及格,分数绝对不应该是3.7,5-6之间没问题的。
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
电影开篇就是浓浓的东北味,一些所谓的搞笑语和片段,都特别像段子堆砌而来,显得太过刻意。
尤其是里面大雷这个角色太满了,不是傻傻的可爱,给人一种“有病吧”的感觉,有点讨厌。
东北F5倒是挺可爱的,倒霉事都发生在他们身上,最后还是帮了大忙。
但幸好在结尾之处有反转,出乎意料。
电影的配乐也是超级熟悉啊,冲着这一个反转给个三星。
电影的创意部分还不错,主人公遭遇一个困难,需要替爷爷还钱,不过有很多地方很生硬。
一、电影开始的地方给错了,应该直接给到小沈阳来南灣的地方,否则现在这样的剧情很散,前面多余的铺垫很冗长。
二、台词过于直白,都是日常生活费流水账。
三、节奏很松散,都是平给,剧中人物感受不到变化,观影有快手的既视感。
四、摄影没问题,开头小沈阳炒菜的长镜头很精彩。
五、剧本整体性是不统一的,演员一直在尬演。
不过不说话的沈春阳的表演却很出彩。
本来看网上有评分很低,没抱什么希望,觉得随便看看能放松下就行,没想到全程节奏蛮紧凑,很搞笑,尤其东北和台湾文化的一些碰撞很有意思,目的也就达到了哈本来看网上有评分很低,没抱什么希望,觉得随便看看能放松下就行,没想到全程节奏蛮紧凑,很搞笑,尤其东北和台湾文化的一些碰撞很有意思,目的也就达到了哈
不管戏咋样,第一次当导演拍新剧,为何要打击他呢,难道你们第一次做的都那么好?
难道你喜欢被打击?
将心比心吧。
那些讽刺挖苦的人,多想想自己吧,光动嘴皮子有什么能耐?
嘴下留德吧。
不要让你的脏话,变成你未来孩子的笑话。
一部剧的好坏,可以批评可以指正,人身攻击算什么,估计那些攻击人的水平也就那样了,呵呵。
期待第二部。
😄😄😄😄😄😄😄😄😄
小沈阳导演的。
努力看完了。
看完觉得真正的导演和非科班出身的,差距全在细节上。
好的导演用细节用意境用演员用感觉用不出奇的东西传达不可言说的意蕴丰富的东西。
不那么好的导演用情节用概念来传达故事。
这片就是。
纯朴的孙子会讲孟子荀子的话,为完成黑社会爷爷的遗志,用仁义谦恭感化敌对的人,最后却被最意想不到的身边人陷害。
正乱斗一场时,警察来了。
孙子也和爷爷收留的女孤儿手下有了感情。
中间还夹杂谈钱的东北人过来送刀,闹出一些看着非常尴尬的搞笑。
整个过程没有看起来真实的细节,全是非常巧合的情节,而且是没有创新,很老套的情节,为了突出仁义什么的。
孙子的仁义助人性格凭空而来,为情节需要而有,不是演员让人信服而有。
刚好和《平原上的夏洛克》形成对比。
后者没有讲仁义,而是通过讲超英的很多琐碎日常事情。
请人建房子,买多猪肉,吃不吃别人的事,买不买我的事。
好友被人撞了逃逸,别人都说为报农保不要报警,他非坚持要找出肇事司机,哪怕他要垫付数额巨大的医药费。
医院费不够他要买了陪伴多年的老马,可一听说马被要被送去屠宰,立刻加钱把马要了回来。
和另一个兄弟费尽心思去查找三辆嫌疑车,在调查过程中遇到很多风险,他都尽力克服。
在调查第三辆车时,误会对方是肇事司机,用对方出轨威胁他,可昏迷的朋友一醒来确认对方不是,他立刻拒绝巨款,哪怕被打也不收钱。
最后结尾揭示他不顾养老钱也要翻盖房子是为了实现对他去世老婆的诺言。
这个超英所做的事从小到大,让人越来越信服他是仁义的。
而且这些事不是刻意为了突然他的仁义,是用来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且都是符合现实,让人有共鸣。
《猛龙过江》里沈福同样靠仁义打天下。
他的仁义不是发生在东北,而是在一个陌生城市黑社会帮会。
他一个厨子,没有任何铺垫,张口就孟子荀子,塑造他的仁义。
他还用仁义打动那些黑社会对头,方式是煮了一顿饭救人一命,还帮助打开海鲜销路。
打开海鲜销路很简单,打个电话就行。
一切都很轻而易举,简单的像个故事。
黑社会老大们很容易被感动,帮助别人也很简单。
后来,两个老大为了庆贺彼此感情好,特意不带手下一起聚餐,结果死了,就好像特意死了让阴谋家出来。
到最后,沈福一个做菜的厨师,用一把菜刀和黑社会无数人对抗很久,以显示他的强大,都不符合现实的逻辑。
《大话西游》情节是大话的稀奇的,但所有人物的性格和他们做的事情都配套,都按照逻辑来。
《猛》里没有,就是为了情节需要,需要他一个没有家传渊远或者看很多书的人张口闭口孟子荀子,需要黑社会老大义气到被被一顿饭和救命之恩打动,需要黑社会老大死他们就不带手下去,需要厨师靠菜刀和社会斗到警察来就斗。
情节至上的。
概念先行的。
远离现实,情节为仁义服务,而不是仁义推动情节发展。
香港电影有一部经典之作《猛龙过江》,故事讲述李小龙饰演的唐龙在意大利餐馆英勇歼灭黑社会团伙。
李小龙的中国功夫,意大利的异国风情,罗马竞技场的格斗场面,让这部1972年的《猛龙过江》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2018年小沈阳的第一部自导自演的《猛虫过江》就是对这部李小龙《猛龙过江》的致敬之作。
经典模仿本身就是一项很危险的举动,小沈阳的《猛虫过江》一经上映就被打上了烂片的烙印。
我是带着批判的心情去欣赏这部小沈阳的《猛虫过江》。
但观影过后,我五味杂陈。
这部电影更像是东北的名菜大乱炖,材料繁杂,味道浓厚。
这部电影惊喜大于失望。
一言以蔽之,这是小沈阳的良心之作,烂片中的合格之作。
虽然电影中没有我们希望看到的异国风情和精彩格斗,但小沈阳却艺术展现东北的冷和南湾的热的反差与融合。
东北雪乡独特的风俗人情与台湾独特的南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
一白一彩,一冷一热独特的视觉与触觉让观众有一种别样的观影感受,电影地域的巧妙设计还是颇有看点的。
小沈阳的妻子沈春阳饰演铁山,大潘饰演大雷奉献了电影所有的笑点,反而小沈阳的表演欠些火候。
沈春阳的表演尤其让我惊喜,她不惜自毁形象,饰演南湾码头的杠把子。
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小沈阳团队的表演也是沈春阳,宋晓峰负责搞笑,小沈阳负责尴尬,这部电影延续了他们团队的表演分配。
大潘在小品舞台上表演张弛有度,那句“很尴尬啊”成为小品中的经典语句。
这次大潘在《猛虫过江》电影里的表演更是不温不火,他略显夸张的表情融合自带笑果的东北方言使电影锦上添花。
金世杰饰演达叔,陈惠敏饰演蛊叔负责情怀,刘桦饰演火药等东北帮负责搞笑,宋芸桦饰演静香负责美貌,小沈阳对电影角色的选择与运用还是有他自己巧妙设计的。
这和辽宁民间艺术团很多参演的纯粹搞笑二人转风格电影迥然不同,我看出了小沈阳的变化与进步。
金士杰、陈惠敏的参演让我这个熟悉香港电影的80后感动万分。
香港电影以古惑仔系列为主打,黑帮电影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
这次他们能倾力出演,足以赚到不少70、80后影迷的眼泪。
电影音乐也比较讨喜,《世界第一等》《咱们屯里的人》《我爱你亲爱的姑娘》这些歌曲风格迥异,地域反差。
电影音乐或融剧情,或展情怀,或现笑果,每一段音乐的设计都是可圈可点的。
小沈阳导演的《猛虫过江》明显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试图打破纯喜剧的简单套路,正逐步走进电影人物内心和人物命运。
但电影的诟病也很多,东北方言和南湾方言没有产生强烈喜剧效果,反而东北方言一家独大,南方的观众观影感受深受限制;小沈阳的话剧念白不尴不尬,表演生硬,缺乏张力。
小沈阳在这部电影已经展示初他更多的导演天赋,何不退居幕后,也许小沈阳的电影之路会更好。
2019年春晚,周华健和任贤齐合唱《朋友》让我这个三十六岁的青年大叔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猛虫过江》余温刚过,小沈阳又开始筹备《猛虫过江2》。
不管大家如何黑这部电影,小沈阳还在继续完成自己的导演之梦。
而我们呢,是已经筑梦还是在追梦的路上?
别给自己留下遗憾,做好自己就行。
电影《猛虫过江》上映伊始,网上便骂声一片,拼接的剧情,杂乱的剪辑,卖弄的人设,网友口径一致:绝对是上半年的大烂片。
几乎就是在欺骗消费者,然而网络上的腥风血雨,却无法阻挡“阳仔”处女作的高歌猛进:上映21天,票房破亿。
让人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了,魔幻超现实的感觉再一次推翻了所有人的合理想象:他很烂。
但是他真的很赚。
庞大的消费市场使中国电影票房最近几年水涨船高,从演员到观众,每一年犹如赶庙会一般,冲进电影的洪流之中,但是庞大的电影资本,高端的电影配置,疯长的电影票房,并没有催生出好电影,在观影群众的一片谩骂声中,烂片还在赚着真金白银。
在中国电影行业中,选择,比努力重要得多,而且重要的多得多。
在资本充斥的电影行业中,只要有资本的扶持,任何人都可以被吹上山顶,一个在演技方面都令人捉急的演员,只要资本的扶持,就可以在导演创意方面侃侃而谈,然后在骂声一片的情况下,票房高歌猛进。
好像冯小刚的那句:中国垃圾电影多,是因为垃圾观众多。
倒是有几分切中要义了。
冯导意思是,中国电影垃圾,观众同样垃圾,这句话从一个导演口中说出来确实有推卸责任之嫌,但是广大观众用脚投票的一亿多票房,却也硬生生的摆在大家面前。
让人更加无法理解的是怎么就一个唱二人转的拍出来的电影不到一个月就能赚一个亿,难道中国的观众连个唱二人转的都不如吗?
经过分析我慢慢发现:他们(拍电影这帮傻缺)更像是一个封闭的组织,外人进不去的组织,所有的东西都是内部消化的,前段时间王大导演的《摆渡人》,一帮人在下面说拍的比较好,全是圈子里的人,跟成语接龙是的,看起来特别像大哥拜码头,他们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内部腐朽,肮脏不堪,而且现在已经劣币驱散良币了,好好拍电影,好好演戏的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的怪人。
抠图,不背台词,不体验生活,或者向这位阳仔,没有任何专业技能,凭感觉拍一长篇小品。
赚了两个亿,我不知道这对后来人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几乎可以重新构建一个年轻导演的世界观。
对,这两个亿是大众给你试错的机会,但是这两个亿又是多少年轻导演之后的机会呢?
我现在可以想象阳仔之后的电影,都会再卖东北这个人设,他不会转变,因为凭借他可怜的素质也根本转变不了。
那之后的东北年轻导演怎么办呢?
观众给你机会,那其他人呢?
《铁西区》是个好电影,但,他有两个亿的票房吗?
这就是现在电影届的超现实,良家妇女和表子同样站台,而且表子不仅给自己立牌坊,还向下面人诉说自己被CAO的多痛苦,然后下面的一帮表子在那喊同意!
旁边的观众只有听的份儿,这么说来看,喊同意的这帮比诉苦的这位更可恨!
笑贫不笑娼!
而导演自己也说了,票房,就是证明。
下面留言的依然是演艺圈的一众。
没有不同声音,没有不同见解,只有一味的捧臭脚。
给人更多的感觉就是:他们没觉得这是电影,你说他是垃圾,是叻色,都没有用,为什么?
因为对于拍电影的这帮,电影首先是工作,然后才是电影。
那什么是工作呢?
我不想工作!
我的梦想就是不工作!
评价一件事情的好坏就用赚多少,来确定吗?
那拐卖妇女儿童,贩毒制毒不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拍在台面上谈吗?
知乎里曾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你对中国娱乐圈很失望。
我想说就现在!
中国观众,就像地里的韭菜,他们给地灌大粪,让韭菜疯长,然后这帮拍电影的,就是一帮割韭菜的,他们不考虑其他的,就割韭菜就完了!
东北,是一个地区。
我不清楚本山系到底还想靠着抹黑东北活着到什么时候。
整个电影我看了,把他们 “所谓的东北元素”:傻,愣,虎,吹,装。
全部踢掉,什么都没有了,下一部电影呢?
不管叫什么名字,依然会他们 “所谓的东北人”,在其他的地方,过江而已。
人贵有自知之明,王宝强因为自己导演,领了金扫把奖,大家看看新的唐人街导演是谁?
如果你真把演员当作一份工作,请你把本职工作做好,拍电影,能不能先从拍小短片开始,一点一点自己摸索呢?
中国还是有好电影的,现在不是没有,是土壤已被消耗殆尽,劣币已经成功驱散良币了。
所有的东西都在烧观众的最后一点耐心,烧往日的一点辉煌,在所有人都在跟风朝钱看得情况下,道德,责任,素养又值几个钱呢?
等到那一天观众的爱国心,同情心,怀旧心都被你们烧光,中国电影还剩下什么了?
曾经弱智的以为中国电影的衰败都是广电总局的错,是他们肆意打压导致的,但是现在看来,那只是外因,至少你手撕鬼子人家都让了。
大家看看伊朗,他们国家女人都不可以抛投露面的国家,但是最近几年还是产生了诸如一次离别之列的高分电影,为什么?
因为导演把电影真正当做电影,而不是一个简简单单来钱的工作。
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这种魔幻超现实的感觉,自己拍不好电影,怨观众没有审美的导演。
拿着明白装糊涂的二人转导演,其实他们很清楚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就是在赚钱,什么?
你们看不懂?
你们都给我滚蛋吧!
一辈子这么短,凭什么坐在电影院花着钱,浪费俩小时生命,还受精神污染呢?
我们说的这些话,他们圈子的人是看不到的,咱们算老几啊?
咱们算个屁啊!
咱们只是垃圾观众,什么都不懂的傻B,在他们眼中只是一地待割的韭菜罢了………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写在2019年情人节,这句台词倒是颇为应景儿(PS:又下雪了,美!
)。
这部电影开头就能看出来,是一部典型的带有地域特色的电影,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带入其中,就会发现,电影,并没有别人评价的那么烂。
情节很简单,一句话说,东北无名小子逆袭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
情节也说得过去,该搞笑搞笑,该反转反转。
加上众多老戏骨的加入,总体还是提高了片子的水平。
之所以网上对于这个片子评价过低,我也总结了,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主人公主角光环过于强大。
沈福从一个碌碌无为的小厨子到莫名接到遗嘱,再到后来一路开挂,解决了几十年未解决的矛盾。
情节虽是必须的发展方向,但细节处理的不好,给人一种我是主角我要飞上天能和太阳肩并肩的感觉。
bug颇多。
很多事情经不起你推敲,给观众一种无脑的搞笑。
沈福第一次怎么从夜总会出来的?
沈福最后关头接刀后立马变身武林高手?
女主宋芸桦存在感颇低。
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不多,但怎么最后就特么相爱了,作为资深单身狗实在不能理解。
虽然槽点颇多,但瑕不掩瑜,作为小沈阳的导演处女作,还是很好的。
这恐怕是东北大老板是要借电影洗钱吧。
不然会这样放心大胆的投给他,还是去台湾拍。。
想一想人吴京拍战狼筹不到钱,阳哥却能这样随意糟蹋钱,唉,这点上小沈阳完胜吴京。
那么简单一个喜剧故事却拍成烂片教科书。
亏你还是和做喜剧小品的。
也对,继续在小品舞台发光发热吧。。
ps,台湾就台湾,干嘛叫成南湾??
莫非东北那疙瘩有个地方叫南湾??
作为导演处女作,小沈阳把一部喜剧拍成这样,并不讨厌啊。反正我觉得比《煎饼侠》和《羞羞的铁拳》都好。全片最后,和妹子告别,先是说大陆和台湾都是一家人,早晚会团聚。然后转过身说了句【我爱你】。政治正确还这么甜,真是可以。
宋芸桦在片中演的还挺好的,颠覆了之前 少女时代 还有 别那么骄傲 时候对她的印象。其他的就emmmmm……
还是挺搞笑的,女主很美,一部看完很轻松的电影,没有复杂的情节、没有烧脑的剧情,笑过就忘,但至少是笑了呀
不好笑。
大ne劲的喜剧,闷头弄,没自我沉淀
小沈阳怎么才当导演,这都算是晚的。
西虹市首富的台湾版,东北场景真是蛇头,结果也是蛇尾。全片平平淡淡,一切刻意的没有什么特色,努力让你笑。笑点稀碎也是有的!!一星给宋芸桦,一星给世界第一等。
老铁双击六六六!结构合格,人物合格,台词合格!有瑕疵,但是完全是合格的院线商业片了。看好小沈阳。
名副其实的喜剧 虽然不是东北人 但是能GET到笑点 个人觉得不错 但是一看到这个评分惊呆了
哈哈哈哈哈哈……
没那么烂 但是作为爆米花片儿 还勉强及格
看到小沈阳都能当导演了真是让人沮丧……而且这样的电影也上映了……
作为首秀算可以了,比吴君如、郭德纲好
好多人没看过就直接评,请大家不要跟风好吗?现在的豆瓣都成什么样了,为什么猫眼评分很高,这里很低,豆瓣变了,不如以前了
剧情弱智,但笑梗还凑合。一众明星力捧也不好扶啊,事实证明演技最差的就是小沈阳夫妇,明显用力过度,还需要磨炼啊!还有电影名起的太low,当小品名呢这么随意?
笑出来了就好啊,难道谁会买张电影票来看小沈阳宣讲大道理批判社会弘扬什么精神?本来就抱着看着开心的心态来的别的不说啥能不能自己拍电影的时候别把地域性的斗争带进去
尴尬癌都要犯了,我是如此渴望一部电影的结束!
还不错,有一些地方挺好笑的。
笑点还是有,但是剧情有点无厘头。
竟然还有高捷,加一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