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整部剧真心是部好剧,实在看不下太多人喷它。
从三观来说,这部剧无疑是正得不能再正的。
不可否认,江万祥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英华的未婚先孕;家宝的对父亲嫉恶如仇;小泥鳅的不着调等在这部剧里好像都有她们的理由,确实有违三观。
但是每个人都为她们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不是吗?
戏剧源于生活,这些在生活中都是真实发生甚至常见的,我就不信谁家的孩子不挨打。
只不过这部剧把好几家存在的问题都集合在了这部剧里的一个家里。
再说真要是三观不正,也不会过审吧!
从剧情来说,有笑点有泪点,至少是让我意犹未尽。
很喜欢小泥鳅,他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笑点,角色也是活灵活现的。
催泪的是后面,孩子们买房规定要瞒着自己父亲姜万祥。
不管是谁都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吧!
也是这个时候江万祥开始狠狠的反思,也是从这里开始泪点扑面而来。
很多人可能都不能理解周强是什么好东西?
为什么英华硬是要往上扑?
刚开始几集的时候,我也很不理解甚至很嫌弃,后来想想,谁没个脑热干傻事的,更何况叛逆期越是反对越是来劲。
细节来说,导演真的很用心了。
剧中演员们说话时浓浓京腔,真的深得我心。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客厅墙上挂着的全家福,一开始是妈妈还没去世时的一张,后面应该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新的。
直到后面小泥鳅结婚,家庭关系缓和了很多才加上了一张新的。
再就是演员的演技都很到位。
最后一个时期,高爷爷的装束虽然没变,但是他拉长的反射弧,不太灵光的耳朵,甚至佝偻的身体都能把他的年龄拉大十岁。
看到高爷爷老到走不动路,真的很揪心,生活中好像电视一样,只不过眨眼岁月已经留在每个动作里了。
最后说说情感。
可能有你才走家前面的几集相较于生活有点夸张了,越是看到后面越是觉得真实。
我一直在思考,姜万祥和他的孩子们跨不过的沟壑到底是谁的错?
是姜万祥的吗?
他独断专横,暴力值爆表扼杀自己孩子的理想。
还是孩子们的?
孩子们自私自利,不体谅父亲的苦楚。
到最后谁也说不清。
生活就是这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本经是谁写出来的没人知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说出来都有苦到不行的滋味。
他们很幸运了!
最后各自有各自的归宿,全家大团圆,这可能就是电视剧给我们画的饼。
现实中,错嫁后不得善终,临终与儿女矛盾不得化解…这些情况太多了。
不过不管对谁都应该多点包容多点理解多换位思考,生活还是朝着大团圆的结局走的,不是吗?
这是我第一次写评论,有很多不足之处,不过是啰啰嗦嗦的有感而发。
现在的人看剧爱扯三观,我也是,我也激情批判过有些剧三观不正。
但是,我认为判断一部剧的三观不是根据主角的行为,而是根据剧编剧的态度。
例如本剧男主江万祥,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编剧是在表扬歌颂他的这种教子方式吗,显然没有,编剧借高爷爷、冯立本等人之口表达了对这种育子方式的不赞同。
而江万祥本人也为自己的错误教子方式付出了代价,他的子女在以各种方式反抗,最后还买了一套房弄了个家外家,让他伤透了心。
世界名著的主角也有三观不正的呀,端看作者的态度是歌颂还是批判。
这是部现实题材的剧,角色应该贴近现实,你要求主要角色个个都完美无缺,选择时时正确,本身就非常不合理。
我知道有些角色的行为很气人,我看的时候也气愤的不得了,比如英华非要嫁给周强,比如玉华遭受家暴也死不离婚。
但是,你需要考虑剧的背景和他们各自的性格。
一旦把这些纳入考量,你会觉得,这种性格这种观念的人,合该做出这样的选择(虽然是错误的)。
如果做出我们认为的正确的选择,那人设就ooc了。
所以,虽然我看剧的时候疯狂吐槽,但我仍认为这剧多数角色的行为,在逻辑上是能自洽的。
演技方面,年轻一辈的演员还有待提高,有些场景演的比较拉垮。
老一辈普遍都不错,尤其是江万祥、冯立本和大老李,演的是真不错,看不出表演痕迹。
以我的智商来看,情节有bug,有些比较夸张,但还能忍受,节奏不错,笑点泪点都有,我能看下去。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部剧及格是有的,但是现在分数低的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了。
这部片里反应现实?
在我看来,只是诸多乡村苦情剧里最为套路的一部剧,照这么说,那些乡村剧也反映了现实,为什么分那么低?
现在的豆瓣年轻人多?
这个理由也说的出?
多看看乡村剧,你就会发现这里面的套路都是相通的。
我为什么这么清楚?
因为家长就爱看这个,我也跟着看,所以我越看越恶心,然后还有一群5星评价,告诉我这是现实,反应了时代,呕,这你都说的出口?
明明就是村里面的吵闹,狗血剧,还上升现实?
真的可怜!
春节档最火的电影莫过于新人导演贾玲的《你好李焕英》了,这部跨界作品在春节档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斩获了票房冠军,且大有更高突破之势。
作为一部年代作品,《你好李焕英》成功的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且做了很好的平衡,一方面迎合了老一辈人的部分生活,另一方面用一种年轻人的共情视角来讲述故事,在贾玲的平衡之下,《你好李焕英》最终逆势上扬收获口碑和票房。
同时也使年代影视作品又一次站在了大众面前。
然而并不是每一部年代影视作品都能吸引广大观众的,虽然之前有《大江大河》,《山海情》这样的口碑之作,但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作品却因为年代戏而惹了麻烦,喜欢它的观众很喜欢,讨厌它的观众恨得牙痒痒,因为豆瓣的年龄属性,该剧最终的评分只有4.1,然而看完了该剧后你就会发现这个分数实际上很情绪。
究竟是什么样的剧集引发了口碑分化如此严重,它就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有你才有家》。
《有你才有家》是央视去年黄金档在电视剧频道播出的一部年代剧,该剧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的变迁,老木匠父亲如何独自一人拉扯了几个孩子,以及他与这几个孩子之间情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进而展现出来时代大背景下新老观念的交替。
这本该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好剧,奈何播出之后却收获了一个与自身质量并不匹配的分数,这就很尴尬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呢?
问题在于上文提到的年代剧的共情。
豆瓣本身参与网友大多数是90后往上的年轻人,他们的喜好表现在年代剧中是需要导演去揣摩的,首先价值观要融洽,这里所说的融洽意味着任何年代剧想要收获这些观众,就必须按照他们的价值观进行定做,而他们的价值观展现在年代剧中,稍有不慎就会显得很尴尬。
故事上与90后接头,然而背景却是一个没有90后的年代,这样的作品拍摄出来就会有一种架空的感觉,90后可能觉得很好看,但是年长点的人就会觉得莫名其妙。
这就如同上文提到的《你好李焕英》一样,90后能接受这样的故事设定,然而60后,70后等等,只要稍微偏离了故事中的人设背景,就会觉得这群人莫名其妙,这是最主要的点,这点也是造成《有你才有家》不会讨90后欢心的主要原因。
其次就是人物的设定,人物的设定一定意义上要遵从年代的标准而不是现代的标准,这就是为什么之前很多的电视剧都很喜欢在片头强调一点“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影视作品是具有影响力的,大众很喜欢将影视作品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同时也很喜欢从影视作品中寻找现实的投影。
在这样的理念加持下,《有你才有家》的创作者并没有一味的讨好大众,而是选择站在大环境背景的时间线上去还原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剧中的角色设定如果用现在的逻辑判断就显得很尴尬。
有着暴力倾向的老木匠是一个很不受待见的角色,然而这个不受大家欢迎的角色,甚至是被网友称之为黑点的角色仅仅是因为没有引发共鸣,大多数网友都是觉得这个角色怎么能这样,但却忘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孩子的大骂比之更甚的大有人在。
我们不理解自己的父辈,就如同我们的父辈不理解我们一样,完全不偏不倚的和解只会在理想状态下发生,但是在该剧中,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很多年代剧,历史剧等具有明显的时间背景的作品都需要观众有一定的历史认知才能更好的观看,本剧就是一个好例证。
网络上恶评如潮的时候,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人却感觉这部剧非常的优秀,且剧中的人物及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都很接地气。
但是他们却不会上豆瓣去评分,这就是现实的尴尬。
如果年代剧少了了解历史,那么就不容易产生共情,更谈不上客观的评价了,而对于诸多角色的设定上的争议,比如说二女儿的不幸婚姻,很多网友都痛恨她为何如此软弱,但却忽视了她的成长背景以及性格特点,大家想当然的将一个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带入到剧中,却忘记了当时的这些人远没有当代的时代背景。
如果你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经历了她所经历的一切,你还会认为她软弱吗?
年代剧的共情非常不容易产生,因为共情的产生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角色的时代背景,如果这个时代背景是以现代为依据,那么角色迎合的就是现代观众,而整个作品就不能客观的还原时代,反之,当一部作品真实的还原时代本身的色彩,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当代的观众所不理解。
《有你才有家》算不上一部质量上乘的佳作,但是却达到了国内电视剧正常创作水准,优秀创作并不易,但却没有人愿意摒弃偏见去聆听。
别跟我说我没好好看,我跟我爸妈在央8都看了2,3遍,每次都想打1星,也别说演员演技好,如果剧本不好导演功力不够,再好的演员也出不来好戏,这剧的内容基本就是央8的老套路,比如未婚先孕啊,家暴啊,男尊女卑啊等,尤其是主角们的父亲这个角色,我觉得作为他的子女没恨他或者疏远他真是个奇迹。
最后不要跟我提年代问题,不管它拍的是哪个年代的事情,它都是现在拍的,它的核心也应该是现在的,再说表现那个年代的好剧也不是没有,比它拍的早的晚的都有,可惜这部不是我的话是很主观的,但我认为看剧的人都会主观的评价一部剧的好坏,别人我不知道至少我认为所有的剧评都是主观的,除了拿钱的专业影评人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父爱如山深沉内敛亦好,不善表达脾气暴躁亦好,甚至于曾经多数人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每个父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这个家庭的血脉、传统以及爱。
最近由任程伟导演并主演的《有你才有家》在cctv-8电视剧频道热播,高收视率数据下的故事,则向我们展示了一款表面上思想固执脾气暴躁,却又朴实可爱,深沉有所坚持的中国式老父亲。
从演员到到导演,三十年磨一剑任程伟将《有你才有家》的戏剧的中心,放在了严厉有加教育方式硬核的老父亲老木匠江万祥身上,一切冲突、爆发、爱与矛盾都是围绕这个人物的刚硬与固执展开,老派的硬核画风,“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沟通理念,让他和这个家庭以及所有家庭成员的相处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但基地,却是刚硬之下不为人知的柔软。
面对不顾反对谈恋爱还做出出格事的大女儿江英华,江万祥怒到如雷霆万钧,而遗传了江万祥基因的大女儿倔强劲比老爸不输分毫,立时三刻决定和男朋友私奔。
“爹味”十足的任程伟从一开始就给所有“女儿奴”父亲留下了最难的一道题,并一起试探并寻找答案。
在对待儿子的问题上,任程伟也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难题,就是关于生存与传承——身为木匠的江万祥一门心思想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儿子,不仅丝毫不顾大儿子的美术梦和小儿子的曲艺梦,甚至直接否定他们的梦想说那些“都不是吃饭的本事”。
一场父子大战再次在父亲的高压下爆发,还直接把儿子逼得去倒插门做了上门女婿。
《有你才有家》让观众终于有机会感叹,这个世界上除了爱问“你穿没穿秋裤”的母亲,还有会说“我都是为你好的”老爸,而任程伟塑造的江万祥,就是其中的典型,并且是强硬典型。
但他的思想和做法又是过于严苛和暴戾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让这份父爱过于厚重和独断,江万祥是爱儿女的,所以他希望女儿能走一条不被人指指点点的路,也希望儿子能掌握一个可以傍身的本领。
但儿女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窒息和无法理解,也化为父子之间无法打破的壁垒。
任程伟饰演的老父亲江万祥,让人直呼太过真实,也不禁发出对“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教育方式的社科思考。
50岁的任程伟,从1993年入行至今27年的时间,任程伟演父亲的次数并不多,但这次的老父亲江万祥,却让无数观众惊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老爸。
而任程伟让人惊讶的绝不仅仅是这款棱角分明的顽固老爸,而是任程伟入行以来第一次担任导演就找到了可以让所有人都心有戚戚的矛盾焦点。
而自开播以来,集集收视率第一名,更是让人看到他演技之外对叙事表达的熟练掌控。
谈及自己的导演处女秀,任程伟表示,虽然在演艺角色的同时,还要兼顾打磨剧情里的各种包袱段子感人细节,既要担纲全部拍摄工作的统筹策划,还要负责全员的沟通衔接,这种忙里忙外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但也是压力与激情并存的,而自己更多的也是去沉入其中并尽全力做好这个属于自己的导演“初舞台”,以呈现最优质最深入人心的作品。
在片场既是主演又是导演的任程伟,也因此拿到了剧组“步数之王”的桂冠,因为身为演员任程伟要先对自己的角色江万祥负责,身为导演他还要对整个剧组整部作品负责。
往往是走完江万祥的戏份,还要立马奔回监视器前督场,协调拍摄指导其他伙伴表演,活脱脱是既当爹又当妈的既视感。
戏里“军人专业户”,戏外爱妻爱家小达人入行将近30年,任程伟演绎过无数角色,是公认的演技派。
任程伟的形象正直刚毅,演过最多的也是军人这样的硬派人物,《浴血军刀》中的八路团长林济风、《军刀》中的革命军人,《沙家浜》中的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战北平》中的周国华……任程伟的角色,款款霸气十足,也因为演过很多军人,而获封“军人专业户”。
戏里霸气的“军人专业户”,生活中却是十足的宠妻狂魔。
1989年来自黑龙江的任程伟和妻子黄蕾从一同考入了上戏表演系,老乡的身份让两人更多了几分共同语言,久而久之两人便走到了一起。
从1989年相识至今,任程伟和妻子黄蕾共度了31年的时光,而两人的感情依然如开始时纯粹和谐,没有恋爱长跑的疲惫感,更没有7年之痒。
从恋人到夫妻从校园到婚纱,他们一起吃苦一起幸福,即使环境在变但任程伟爱妻的心和爱家的担当不变。
2001年大女儿出生,任程伟多了父亲的身份,2007年又迎来小女儿,两个孩子给家庭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他多了更多对生活对亲情与爱的理解。
或许这也是《有你才有家》中任程伟能将亲情演绎得如此深刻又平实的根源,一切源自真实源自本心,所以才格外打动人心。
5月3日任程伟迎来自己50岁生日,第二天在微博上他晒出妻子做的长寿面和妻子做的蛋糕,想来真正的人生赢家莫过如此。
而50岁的任程伟依然感叹自己,即使没那么年轻但也没觉得自己有那么老。
正如任程伟所感叹“五十年有影有踪,有思有念,有滋有味,有伤有泪,有喜有乐,但这五十年,仅仅是人生中的一站,这五十年的路程是可以回望却永无回返的单程之旅。
你希望前行,我仍在前行!
”
这是生活中的任程伟,也戏里的江万祥。
虽然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爱着自己的儿女,但那份爱有着放之四海皆感动的内核。
这是《有你才有家》通过一幕幕戏剧展现出亲情密码,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朴实人生,那便是“有你才有家,有爱才有家”。
电视剧《有你才有家》主要讲了江家20年的生活经历变化,突出体现了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矛盾与和解。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这话到底对不对,见仁见智,各有说法。
这部剧给出的答案是,不能。
说能的那是特定的历史年代,在生活匮乏时期,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有时可以达到教育众多子女的效果。
但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再用这种过时的手段,不仅没有效果,而且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剧中的父亲江万祥对待4个子女的方式主要是训斥甚至拳脚相加。
所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鸡贼的他对小女儿美华却很好。
因而4个子女对父亲只能是敬而远之,都想早点逃离这个家庭。
江父是个木匠,也希望两个儿子子承父业。
但他们都有各自的爱好,大哥家宝喜欢画画,二哥小泥鳅家福喜欢打快板、说相声。
但江父就是非得让他们去学木工,干木匠活。
最后大哥只能屈从,但能从画木工图纸中找出一些兴趣爱好。
二哥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多年不归。
到剧中最后,大哥有钱了,偷偷地买了一套房子,姊妹四个定期都会都会小聚一下,但就是瞒着父亲。
没想到买房这件事,最后还是让父亲知道。
父亲在生气的同时也开始进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
教育子女不能这么简单粗暴,一打了事,这样只会让子女离自己越来越远。
原生家庭对子女婚姻的影响有多大,从这部剧中你也可以看出来。
可以说四个子女的婚姻都是坎坷,甚至是不幸的,这和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关系。
大姐英华交往的男朋友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
没想到后来大姐未婚先孕,最后和男朋友私奔。
谁知这个男朋友是个妈宝男,也没有什么本事,更吃不了苦,最后两人是不欢而散。
大姐的这段婚姻是冲动的,盲目的,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一段婚姻。
但冲动的背后是对自由,以及逃离家庭的向往。
而二妹玉华的婚姻更加不幸。
被别人的甜言蜜语一阵哄骗就结了婚,没想到婚后经常遭到丈夫的家暴,不堪忍受,也曾几次寻短见。
她就像《红楼梦》里面的迎春一样,面对家暴逆来顺受,以为这就是自己的命,她比迎春好一点就是后来服药自杀被救了过来。
后来终于醒悟,果断离婚,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大哥的婚姻看似美满,其实也充满了不幸。
因为他和妻子金枝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不在一个层次上。
只是因为父亲所逼,想要逃离家庭,因而常常跑到金枝家中。
这个矛盾总会爆发,但因为孩子的缘故,只能隐忍,一心扑在工作上。
二哥小泥鳅的婚姻也是充满坎坷。
交往的女朋友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只因这个女朋友是外地户口,又是农村户口。
最后女朋友不辞而别,还好经过一番努力,他又重新找到女朋友,最终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有你才有家,这个“你”包括你我他,一个也不能少,缺了谁都不圆满,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家。
明明是一部挺不错的剧,价值观也很正啊,讲了亲情和父亲的掌控欲,女性的坚强独立和成长,提现了时代的变化,家庭的变化,价值观的变化,不同时代人的矛盾等等,虽然里面的某些剧情有点夸大,但也是合理的啊,剧情也跌宕起伏没有废话,节奏也很紧凑的,几个主角我觉着演的也挺好的啊,比那些流量明星强多了,那些看了一集就给一星的是怎么想的???
噢~我懂了,你们是资深杠精吧,就是因为有这些瞎了眼的评论才会造成现在电视剧市场烂片靠流量明星大赚收视率,真的好片子没有明星,没有流量就该被这样埋没侮辱是吧。
这种题材一直是央视剧的主要部分,尤其是主角傻傻的,动不动就不小心怀孕了,还没人管,这回有人管了;第一任老公是个窝囊废,啥也不是,家里是母亲做主,爷爷在国外,父亲啥也不是;女主是在单亲家庭父亲死要面子活受罪,母亲是个有爱的但是早早去世,还有个不断跟其斗气的死丫头,家里全靠她一个人顶着,家里人都依赖她。
再说我看也不是农村题材,是皇城根脚下的国营厂工人的故事。
一帮乱吹乱侃的玩意儿。
反正我就是不喜欢,天子脚下普通人的奋斗,是个主旋律剧。
老子就tm不喜欢主旋律,爱咋咋地。
毫无北京味的台词。
极为粗糙的时代背景搭建,以及不负责任的服化道。
女主是个憧憬爱情想过好日子的苦命女人👩,但是一定会被爱情受伤的—固定套路。
天子脚下的生活是跟其它地方不一样啊,天子脚下好生存?
指定还有个坏干部,干部的丫头就爱跟女主斗。
第一任老公家庭好,能有出国的想法,老爷子还能在外国找个年纪轻的结婚。
女主的父亲极为固执,嘴硬,好脸面。
女主就是被爱情迷昏了的傻丫头,死乞白赖的跟第一任老公就睡了就怀孕了,然后就跟家里闹别扭,弄得鸡犬不宁,然后又跑到农村去结婚生子,生孩子的时候第一任老公回自己的家去大吃大喝,还是收养的婶婶现去找接生的来,好家伙自己生了剪了脐带后把孩子用褥子包起来。
就这样还是迷在爱情的幻想里,第一任老公就是一个窝囊废妈宝男啥也不会干就会读个书,好不容易去婆婆家住了,挨了第一任老公好几次不分青红皂白的耳光还是跟人家住。
这……什么玩意儿啊?!
,这不是糟粕是什么?!
是美德么?!
那些胡吹乱侃的,有意思吗?!
讲诉新时代奋斗反映社会变迁的,就这么演。
呸(*`へ´*)
跟着姥姥看了两集,不想喷,一代人有一代人爱看的,老头老太太就好这口😂。。。。。。。。。。。。。。。。。。。。。。。。。。。。。。。。。。。。。。。。。。。。。。。。。。。。。。。。。。。。。。。。。。。。。。。。。。。。。。。。。。。。。。。。。。。。。。。。。。。。。。。。。。。
中央八是什么官二代红二代集中拍烂剧专业户吗???三观不正,看着剧眼前就能浮现编剧油腻中年大叔的脸。家暴那块最恶心,兴冲冲让人家写保证书exm??为什么我姥姥总是看这种中年玛丽苏烂剧,看开头就猜到结尾不说,演员就那几个,都是一个女的好几个男的喜欢,呕。
兄弟姐妹情谊,相互帮衬
不知道评分为什么这么低,我觉得很好看,和父母一起看,其中的故事有的是有夸大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真实,时代的变化,父亲的掌控,孩子的叛逆与成长,结婚生子等等问题,在其中找到了一些共同的记忆。
跟着妈妈看扶贫剧美滋滋,形象很饱满,不呕气,近期比较好的一笔片子,挺好的。拉踩一下清平乐编剧!!!
🤔
和爷爷奶奶一起看了几集,剧情确实挺戳人的,有泪点有笑点,确实很能体现一个家里的矛盾和幸福,以及新一代和老一代之间的思想冲突,还行!
江万祥的嘴是真的损啊😂有一说一四合院和服化蛮不错
愉妃新作,家长里短,一个女人非常不容易的一生。
看完其实感觉还行,可能是我不懂电视剧,到目前陪我妈看过的CT8电视剧最不能忍受的还是那个远方的山楂树!!!过了这么久,想起来依旧觉得男女主有病
太恶心了
说家暴说玉华的看完了吗 没看到后面玉华暴打杨悦立马离婚 一身轻松穿着美丽地走在街上吗 怎么了有家暴这个东西拍出来就是不对了?三观就歪了?她家庭那样 从小又性格内向 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懦弱 那个年代她之后能暴打家暴男痛快离婚你们咋不见夸呢??
穷横一家人!孩子扔石头砸伤人拒不道歉还有理了
好
电视剧还可以,记忆深刻的是江万祥得了阿兹海默症,怎么找也找不到家,然后张秋兰出门找他,江万祥跑过去抱住她号啕大哭
有些人说不真实。可那个年代,这就是真实写照啊!就是剧本不够好,拍的一般。
真不错,还蛮写真的,就是二姐看得我很生气😤
我在看 寒假陪我奶奶看了好多cctv8的剧
陪爸妈看的。爸妈都是多子女家庭出身,上个世纪的人觉得此剧真实,各种细节也很写实,比如父母管教子女,家里孩子多,不打是不可能的,大的带小的,middle child theory也很真实,父母疼爱幺儿,家庭主妇离不开家暴男。虽然有些情节在我们年轻人看来很荒唐,但是现实生活中比这荒唐的事恒河沙数。
我爸我妈看的很嗨呢,貌似生活流的,还行,评分咋这么低呢,我看过几眼,还可以呀
好看 很好笑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