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索里尼
Pasolini
导演:阿贝尔·费拉拉
主演:威廉·达福,里卡尔多·斯卡马奇奥,瓦莱里奥·马斯坦德雷亚,尼内托·达沃利,玛丽亚·德·梅黛洛,阿德里娅娜·阿斯蒂,安德里亚·博斯卡,吉阿达·科拉格兰德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法语年份:2014
简介:1975年11月2日,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的尸体在罗马近郊奥斯蒂海滩被发现,死前明显受到过暴力攻击。在此之前他刚刚完成那部常被评为世界十大禁片之首的《索多玛的120天》。由于凶手被传闻是一名17岁的男妓,这个悲剧被染上香艳色彩,也有人猜测这位意见领袖的死亡完全是政治阴谋,而事情真相至今仍是个谜。 影片择取的正是..详细 >
到不了的天堂,依旧会在某处等待。
烂片。。。
其实觉得全片最能体现费拉拉的意图的是开头Dafoe用法语说的:我仅仅将自己描述为一个作家。之后才能出现各种文本的穿插与互动。感觉比较不足的是没有描写传说中的帕索里尼之死的背后种种阴谋,但也应该是费拉拉对于帕索里尼纯粹的文人身份的解读吧...
这快溢出屏幕的崇拜感让我感觉费拉拉就差把"帕索里尼就是上苍"几个大字直接摁在我面前了,因为一直看不下帕索里尼的电影所以整部片子返璞归真模仿帕索里尼风格时让我没多大感觉反而有些反感。不过说到底,帕索里尼本人比他的电影神奇多了,这部片子像是帕索里尼死后几十多年,丧钟再起响起,再一次宣告那个费里尼眼中的卡夫卡,电影界最伟大的诗人死了
啥?
达福演的真像
爱马导演下部电影看起来很带劲的样子啊 三星半
刚开始有点乱,后来看懂了,又收集一位同性导演
看报三重叠化:一步一步地深入人物思考舞池叠化:人影交错,人心复杂粉色的巨大沙漠:“空城”,饥渴的内心,渴望甘露又难以被填满对话戏多近景、特写、双人近景,强调人与人之间思想碰撞时候的亲密。采访的时候用了手持摄像,镜头不断运动,是思维网络活跃的证明。景别关系中→近,以仰角收尾,是导演将自己置于仰视帕索里尼的位置。
(3) 如果能由帕索里尼自己來拍就好了。
给导演,给口交的镜头,给最后的阶梯。
我仅仅找到自己内心的杀手
或许正是因为读完了帕索里尼诗选,反而觉得这部影片更贴合了帕索里尼的精神世界。虽然我更愿称之为导演拍了一部主角属于帕索里尼的“八部半”。然而正因为我是如此深爱着这位遗世独立的反叛者,我才更不希望看到一部通篇讲述他是如何引发争议的传记片。因为争议是相对的,寓言是永恒的。他执着于一种梦一段幻像,他的作品犹如他的人生,永远在创造开放性的解读空间和模棱两可的暧昧性。他活在这不堪入目的“猪圈”里,只是无时无刻都在深切的感受“定理”带来的超脱时代的阵痛罢了。
以死亡本身化作神迹降临。这则寓言的寓意,就是揭开艺术家与他所创造之物的关系。戏中戏映照出未谱成的不朽之诗,倒是非常诚恳的Abel Ferrara。可惜,此后1976年的荣光惟有归于Il Casanova di Federico Fellini。:(
威廉·达福形神俱似,演出也很卖力,吹拉弹唱什么都有,但电影本身太单薄了。要展现帕索里尼复杂的性格和磅礴的灵魂,仅仅抓住一个槽点是不够的。再说,用一部电影去概括一个伟大的导演,本身都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看完此片,就像看见一块快要融化的碎冰无助地漂浮在黑暗的海面上。
问了Ferrara一个问题结果他叫Dafoe回答哈哈哈(答得很好)。
费拉拉的片子越来越没法看了
就为了一句“一切都是政治的”,我也得给4星
除了结尾处理还行外,各种槽点。私以为费拉拉不是很深入了解过帕索里尼,不知为何找他这么个美国佬来拍。
挺喜欢帕索里尼,所以感觉拍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