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和女孩因意外交换了灵魂的旧桥段,情节本身并没有什么出奇。
但女主角莲佛美沙子演绎相当好,前半部分令我多次失笑。
然而实际上,男女主角对对方演绎的“原版”缺乏观察,尤其男主演,他演的男身“一美”不过是娘娘腔的男孩子罢了。
莲佛自弹自唱的部分非常精彩,那种随意清涩的声音,个人觉得比原词曲作者的片尾曲演绎更美。
可惜经纪人公司不允许推出单曲。
另外长野的外景真美,有些日本电影光凭这些美丽的风光,已经值得看了。
在B站上偶然发现这部电影,本来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冲着男女互换的噱头看看,但是却觉得收获满满。
前半段完全是一种喜剧的调子,齐藤一夫与齐藤一美之间有着不同性别的差异,不同家庭的差异,不同性格的差异,而这些不同引发了各种啼笑皆非的故事。
然而电影中途,透出的却是一种淡淡的哀伤,很压抑,很感伤温泉旅行,一夫钢琴房中的弹唱得知真相,眼镜男对一美哲学似的爱的告白身患绝症,一夫对母亲的关心偶遇艺人,一夫与一美的相拥一夫与一美在离开医院后,开车的猥琐男,眼镜男,明美,演艺人,两个女警,众人对他们的告别,应该也是对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的告别吧再见,我再见,我这是应该是一夫与一美的告别再见,青春再见,青春这是应该是他们对自己的告别再见,过去再见,过去这是应该是所有人对前一秒钟的告别再见了 亲爱的 我们再也不能相见 到今天为止 如果回想起我的话 就努力前进吧不管我走到哪里,也会努力前进的在我看来这最后的歌词,也许才是电影想告诉我们的带着对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过去的物,带着怀念,努力前进吧再见,过去,你好,现在
电影喜欢不喜欢,还是与自身共鸣的多少。
我喜欢这部电影,正像很多人很喜欢情书一样,只是两部电影都更需要体会。
我们对于他人能理解多少呢?
其实都是一知半解,只是,如果我们转换了身体,那么那身体中最美的灵魂我们也能感受到了。
是什么让我们不再孤独,也许是这世界有另一个我吧。
另一个我,他不是我,但是我们在一起,就像是一个人,他用他的手弹着我不会的钢琴,我用我的声音唱着他唱不出的声音,然后,我们变成了一首歌,变成了一个人。
也许,我们本来就是一个人,我就是我,我也是我,我的青春和爱有你共鸣,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一个人踏上旅程,为了你,为了过去的我自己。
女人和男人似乎也不可能互相理解,互相协调,但是当我们互换,我有了你勇气的部分,你有了我细腻的部分。
每个孩子,或者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部分,不要改变,只要我很爱你,只要勇敢的前向奔就足够了,未来的孩子们,你们还好吗?
是一部暮年节奏和视角的青春片。
不把这片当青春片会好些。
好似末段的流水,波澜不惊,却蕴含着浓浓的爱意。
无论从构图 还是情节推进 我都很喜欢 只是在后半段,四人恋爱关系的转变,有点不甚明了.二十四岁以来好久都没看这种青春电影了,偶不经然的看到这部,也觉还是有小小的感动。
在池底挣扎着相拥变成彼此,我面对我,你对面你.我看到的是我,却有你的灵魂.你看到的是你,却陌生的找不到你的习惯.生命没有穿越,也没有倒退.所以故事才让人的心里充满些幻想.有一天,NI站在我的墓前说再见我.我也说再见了我.跳出故事俩个人有何尝不在彼此的灵魂和身体里?在十五岁那年死去 ,应该永远就像十五岁的我一样活着吧.人は誰も生きてその物語を残す.人の命には限りがあるが、物語の命は永遠だろう............像是个喜剧......却有些小悲哀和希望的走向远方.带着彼此走像远方......
中学生齐藤一夫跟随离婚的妈妈回到家乡,进入青梅竹马的朋友齐藤一美的学校。
一美带一夫去喝神社的泉水,两人失足落水,互换了身体,从此被迫用对方的身份开始新生活。
不但要适应新的家庭环境,还要适应异性的生理差异。
其中有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桥段,但少年人纯真的特质使这些笑料逃脱了低级趣味,充满阳光般的童趣。
故事先是一路轻快活泼,到一美被查出患上不治之症,气氛变得不那么轻松。
双方家长都因为先前的误会,阻挠孩子见面,这对少年男女面临了人生的重大难题。
所幸的是,一美的眼镜男友伸出援手,使在一美体内的一夫得以同母亲和女朋友见面。
当一夫的妈妈莫名其妙地被找来探望病床上的“一美”,“一美”内心怀着不能同妈妈相认的遗憾和依依惜之情,却表现得很从容,很坚强,让观者不能不为之动容。
面对着为一美承担病痛和死亡这个沉重现实,一夫表现出男子汉的豁达和大度。
在一美的眼镜男友和一夫的钢琴女友的帮助下,“一夫”带着“一美”深夜逃出医院,开始了属于两人的旅行。
他们在树林里遇到好心的戏班子,搭着顺风车去了温泉旅馆。
那一夜,两人仿佛再也迎接不了朝阳般的恐惧,紧紧拥抱,用纯真的方式向自己的身体告别。
第二天一早,“一夫”带着“一美”偷偷离开,没想到戏班子温柔地目送他们。
在路上,他们还遇到了两个热心的帅姐姐,开车送他们去当初变身的那个神社。
在泉水边,一夫鼓励一美坚强地活下去,并且对她说,“为了你我才活着。
”一美把希望寄托在泉水上,希望一夫喝了以后能痊愈。
两人一起接水,再次失足落水。
一夫和一美又回到了各自的身体里,激动万分。
但这也意味着,真正的一美,生命即将走向尽头。
一美向一夫热烈地表白,心甘情愿地对他说,“为了你我可以死。
”一美在一夫的陪伴下,唱起在年级旅行时活在她体内的一夫创作的歌,《さようならあなた》(再见了,亲爱的)。
如今的一夫和一美,已经不分彼此。
一美就这样平静地离去了,而一夫告别了自己的青春,以成年人的身份开始新的人生旅途。
男女身体互换的题材屡见不鲜,但是这部片子依然拍得招人爱。
跟日剧《父女7日变》比起来,人们更愿意看两个15岁的少年人互换吧!
纯爱题材的电影近年层出不穷,但《再见亲爱的》比《恋空》那种矫柔造作的"纯爱片"胜了太多。
《恋空》只是堆砌唯美零件的空中楼阁,而《再见亲爱的》虽然故事情节虚幻,却稳稳地抓住了真实的人性。
再次赞叹日本人歌颂青春的功力,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入木三分。
与太过关注现实的中国人不同,与喜欢走悲愤极端路线的韩国人不同,本片不时穿插独特的日式幽默,展现出日本人的超脱和达观。
面对死亡,哀而不伤,这是对生命另一种方式的热爱。
写到这里,忍不住赞一句,格好いいね(真帅!
)在一美身体里勇于赴死的一夫,格好いいね专程为一夫而来笑着为他送别的钢琴女友,格好いいね好客的歌舞伎戏班子,格好いいね送了一美和一夫一程的两个帅姐姐,格好いいね片子的末尾,一美的墓地孤零零地伫立在郊外,如果放在港片里绝对惊悚,而后她的灵魂还从墓里出来,跟随着一夫,简直可以拍《阴阳路》了。
但是环境移到日本,这一切都如此自然写意。
虽然日本的鬼片是全世界有名的,但实际上日本人对于死亡的理解和我们不同。
日本的墓地,是生者和死者和谐供处之地,这一点我深切地亲身体验过。
本片取景于秋天的长野县,镜头中到处都是和式的迷人风光民俗。
主题歌也悠扬动听。
如果打星的话,可以打四星。
少掉的那一颗,是因为不大满意一夫那角色。。。
原本一美性格就是活泼的假小子,可是到了一夫身体里却变成扭扭捏捏的窝囊废。
总觉得选一夫的扮演者应该选个长相更精神的吧!
但我也想不出谁演更合适,对年幼一代男优不了解。
= =我不颁发那颗星是因为我喜欢美形男,从导演方面来考虑,这片子的主角是佛沙美莲子,她的外形和气质具备了少女的清秀和少年的英气,这时候找个憨厚温吞长相的对手才不会削弱她的光芒。
如果找个像三浦春马那样的,完全不搭。。。
正因为一夫的光芒很弱,一美才被凸显了。
佛沙的表演很值得嘉奖,整部片子看下来,我几乎真的把她当成一个拥有少女般清秀容颜的少年,而对她深深迷恋了。
PS:总觉得她跟年轻时的广末凉子气质有些接近。
@_@从墓里走出来歌唱的那段镜头太抒情了,恢复成身心统一的女孩子,一美真萌最后一幕,也就是本片的中心思想。
让我想起自己站在hidesama墓前的一幕。
青春虽然结束了,但关于青春的故事,永远也说不完。
格好いいね青春!
日本似乎特别多插班生故事,他们叫插班生做“转校生”。
大林宣彦在廿多年前就打正旗号拍过一部《转校生》,而且在去年年近七十高龄再次将此片翻拍(转校生 -さよなら あなた/Switching - Goodbye Me)。
我只看过新版本电影,看完才发现自己年青时竟然有读过山中恒的原着《我是她,她是我》(见图:博益绝版译本)。
小说不是一般的插班故事,男女主角齐藤一夫与齐藤一美是幼稚园同学,姓名只差一个字,但并无亲属关系。
他们后来分开了,之后又因为一美插班而重遇。
故事的转捩点是一次意外,一夫与一美的身体交换了,笑与泪从而产生。
原着是部少年读物,男女因为互换了身体,认识到彼此的不同。
女生会知道男生的阳具会变大,男生明白到女生每月总有几天不适。
还未掉换身体时,一夫很讨厌一美这个直肠直肚的儿时玩伴,一心要跟她断绝旧情,因此就去掀起她的裙子,希望跟她翻脸,结果一美满不在乎。
一夫奇怪一美为何不感到害羞,一美说: “想看人家内裤的人才应该感到羞耻呢。
”作者以故事向少年读者作性教育,比老师家长教会的说教版本强得多。
电影版保留了骨干和部分桥段,却作出了颇大的改动,这次一夫才是转校生,重遇由小六改成中三,故事也由身体着眼的性教育,改成从心出发的爱的教育。
最大的改动是后来一美的身体得了绝症。
当两人只有一个身躯能活下去时,彼此都希望对方能继续活下,而自己留在要患病的躯壳中,电影有个凄美的结局,有首动人的主题曲(见下文)。
大林宣彦是青春片大师,发掘过不少偶像女星,旧版《转校生》的一美,正是《海鸥食堂》和《眼镜》的女主角小林聪美。
导演看来是个心不老的顽童,新版《转校生》所有镜头都是斜放的,没有一个水平画面。
他又让男女主角各自有原来的男女朋友,最妙是戏中的大人都不知道他们的身体掉换了,彼此的情人却心明如镜,一眼就察觉到自己所爱的不在原来的躯壳,而且完全接受这个荒诞的事实。
原文刊于2008/12/14明报星期日生活。
挥别,我的我——《转校生:再见,亲爱的》任何人活着都会留下故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故事的生命是无限的,未来的孩子们,现在还健康地活着吗?
——东风瀛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
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跃动的音符,弹奏的手指,讲述我和我、我和我亲爱的之间的故事。
相同的姓,类似兄妹的名,相互交汇的童年,齐藤一美、齐藤一夫,两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联系在一起。
水场边的童年,互换的灵魂,合二为一的生命之曲,带走的是谁抑或是谁的故事?
爱讲故事的一美,丢失回忆的一夫,山中小城,宁静而和美,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一美第一时间认出了一夫是儿时的玩伴,而一夫却一口否认了,一美活在幻想和回忆中,一夫活在当下,两个人,都是一段由时间标注的年华,过去和现在,似乎拼合起来才会完整。
两人在去水场边寻找回忆时,双双落入水池中,彼此的灵魂在此刻交换。
肉体与灵魂的剥离和重组,充满离奇和思辨。
似乎只有思想脱离自我才能真正地审视自己,一美触碰着自己的肉体,一夫触碰着自己的记忆,一切都显得不可思议,却顺理成章,因为两人是一体,交换的只是时间。
然而死亡让一切变得深刻而急促,死亡的临近需要告别,一美和一夫抱着对方,各自的思想和肉体告别。
看似荒诞,其实这只是两段时光的归位,过去总会消亡、未来总要向前,它们必须回到自己的位置。
可其实两者在实际中总是分隔,中间隔着的是现在。
影片将人的一生中不能交汇的两个时段安置在一起,让它们互换、交流,甚至产生感情,过去在未来面前死去,将一个熟知的自己从一个未知的自我中剥离出去,和自己告别,看着自己死亡,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怎样的一种悲伤,影片从中挖掘出时间——这个第四维度制造的永恒悲伤,这是何等令人钦佩的想象和勇气!
时间就像一个无上的冷面王者,它不发一言,从我们身上带走一个又一个故事,直到我们消亡;抹灭我们所做的一件又一件自豪的事,使我们费心所做的一切显得可笑而愚蠢。
它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却拥有着三维空间不具备的巨大力量,任何事物只要乘上时间,就变得无比强大。
简单来说,毛泽东评价雷锋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一件好事微不足道,可是乘上时间,就变得伟大(请允许我用这个词)。
是的,懂得珍藏、珍惜和坚持的人是时间的挑衅者,当时间带走我们的故事和回忆,我们不痛苦、不悲伤,微笑着挥手告别,将过去沉入心底,珍藏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像酿制的红酒愈发香醇,当我们进入坟墓,我们可以淡定地开启瓶塞,惬意地呷一口,咂咂嘴,面对时间的冷面,浅浅地微笑:你看,有些东西你是无法带走的……故事的开始就预告着终结,一美不得不死去,她是一夫心中的一个故事,一段回忆,甚至一份美好的感情,但过去终究会过去,正如一美望着远处的曙光对一夫说的:我觉得这样很好,这样是自然的,我作为我死去,而你要作为你好好地活下去。
面对过去,我们能做的只有将它珍藏心底,向它挥手告别,继续脚下的路。
所以,影片的结尾没有忧伤,只是淡淡地、轻轻地讲述一个被时间带走的故事,sayonala ole,sayonala hanada,回忆站在原地,看着,看着我们向更远的地方走去,浅唱着:再见,我;再见,亲爱的……日光照耀山头,带来希望和未来……
不知为什么,豆瓣里面对这部电影如此吝惜满分.不需什么专业的评价,我只觉得这是一部感动我的电影.男女主人公清纯可爱,小镇宁静美丽如世外桃源.对白轻松有趣.镜头运用熟练而舒适.不拧吧,不做作.一切似乎都将这部电影引向纯美清春片那个路子,如<四月物语>然而一切,都从那次戏剧性的落水,变得不那么平凡起来.有没有想过,灵与肉在一个非凡的空间完全错乱,那么爱究竟能够穿越什么?我们不可妄谈爱,这个命题太大了.在几个15岁的少年面前,我本以为我可以教导他们如何去爱,如何理解爱,如何获得爱,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我完全不能.我彻底失败了,因为这里面所谓的爱是我从未考虑甚至固执的去抛弃的.我感到羞愧.如果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我们会爱么?
而如果我是你,你是我,我们会爱么?
这个命题太过本源,太过哲学化。
我们这群桀骜的成年人尚束手无策,而少年们呢?
电影告诉我们,少年会用本能去爱。
正因为少年会用本能去爱,少年才是幸运的。
当女孩的恋人,男孩的恋人毫无怀疑的接受了这一切,当两个母亲在死一般的寂静中找到了心灵的默契。
当他们拥抱在一起,向着自己的身体告别的时候,我明白了,爱原来就是本能。
我们得不到爱,因为我们在爱的时候掺杂了太多不本能。
这两个15岁的少年,在重重的危机和矛盾后,为我们做了爱的楷模。
于是,他们释然了,我们释然了。
你作为我而生存下来,我作为你而死去。
只有这样,死才有可能成为生的一部分永远的存在下去。
床上,黑暗中寂静,只听得到春雪飘落的声音。
爱人在我怀中睡去。
当生与死不再是存在与毁灭的分界,爱也将超越聚散,让我们释然。
前半段女主很脱线很搞笑,后半段讲人生和爱情太沉重啦
镜头与音乐配合的行云流水,生硬甚至蹩脚的故事,演绎出的却是如诗的少年情怀。像是睡了一个很舒服的午觉起来,随性弹奏的一首阳光般透明的幻想曲。很难想象,七十岁的老人拍出这样的轻盈伤感。相比之下大陆的青春片都是那么的肉麻做作,中国已经失去了东方情怀
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误打误撞的找了这个电影看,从开始看不会想到这是个悲剧...无所适从...
3.5吧?二十年后再见,很多话题就不用再提了嘛,但是莲佛演技真好
amazon JP 在线 没找网盘资源
这跟原作比不是翻拍是很大的变动啊,首先男女主角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其次身体交换的秘密涉及的人太多了,哲学少年的存在简直就是导演偷懒的做法啊,是替导演出来旁白的。后半部分也有点散乱。结尾的设置其实是导演想到的新点,再见我和再见小时候的我寓意很明显,但是论据太不充分。演员不如旧版。
前半段男女性转还算有趣,后半段又变成绝症苦情片,不伦不类
任何人活者都会留下故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故事的生命是永远的。未来的孩子们,现在还健康的生活着吗?...
因为旧版年代久远,挑了更合审美的这版看。看完感觉,我喜欢它更多于《你的名字》。电影不加美化、毫无避晦地将换身的趣处展现个遍,又渐渐惆怅,陡留一个喟然的结局。导演融合奇幻、幽默、忧伤的功力不减当年。总之优点盖过了缺点。
很美的歌~
这是我看过的最狗血的男女灵魂互换的电影,导演还想拍出一种唯美的感觉,可是确实污了,女主真漂亮。
喜欢主题曲到不行
转校生系列+1
前期文艺轻喜剧 从女主的身体生病 变文艺轻悲剧,倾斜的镜头 唯美的画面,在一夫以一美的身体完成告别后 一切又回到正常 永远停在少女时代的一美,女主很漂亮。最有意思的是 看先出两人互换的不是两人的家人 而是两人的前男女朋友
凌晨两点半才开始看的这部影片,我以为我会看睡着,但却是越看越精神。完全没了睡意。那种恬静的景,豁达的人生观,太美了。不同于一般交换灵魂的轻喜剧形式。
15岁就去世……每个人都逃不过自己的生死劫~
很可爱
感觉很奇怪,像是悲伤又像开玩笑,还有斜着的屏幕,get不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