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痕如诗
Inimi Cicatrizate,受伤的心,少年诗人的心疤(港),心痕如诗(台),Scarred Hearts
导演:拉杜·裘德
主演:谢尔班·帕夫卢,Alex Bogdan,加布里埃尔·斯巴修,伊凡娜·穆拉德诺维奇,亚历山德鲁·波托赛昂,伊林卡·哈特纳,索非亚·尼古拉斯库,Damian Victor Oancea,达娜·沃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德国语言:罗马尼亚语,德语年份:2016
简介:灵感来自罗马尼亚作家马克斯·布雷赫的同名自传式小说。故事发生在1937年,20岁出头的男子伊曼纽因患脊椎骨结核而终日待在黑海沿岸的一家疗养院里,全身打上石膏,动弹不得。在这期间,他与另一位病人索兰芝相爱,这里的病人们虽然身体在慢慢枯萎,但思想不肯屈服,他们谈论文学、哲学与历史,努力活出生命的意义。1939年,这本..详细 >
这类题材电影其实挺多的,不过本片并未有太多新意且篇幅过长。
影片只有在恶化后的第二次手术才开始有趣起来,诗人终于正视生命这个议题,思想从苦难中抽出新芽,前面的纵情享乐简直是傻瓜式的虚度岁月,充满愚昧无知的气味,且乏味无聊。“灰尘掉到了支架上,疲劳无聊的人们继续着他们飞扬跋扈的生活。”另外剧本节奏前期很拖沓。
虽然摄影太过广告风,但整体观感还是舒服的,感觉导演应该也是个诗人,影片还是从常规叙事里跳脱了出来。
致永远的28岁
是谁能让满是对话男主角始终躺着固定机位黑屏字卡转场的电影不无聊,可能还是诗人
2018005 二星还行
4.5
拉杜其他长片都太辛辣,直到这一部才意识到他对调度构图的把握同样老道。字幕卡的选句冷感又精准,感谢每一个愿意翻拉杜的字幕组。
好浪漫
Academy ratio在视觉上提供了窥探事件的机会,加上static shot建立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浓稠的亲密情绪(竟然超喜欢那些其实没那么激情的亲热镜头),然而这一远观的视角也因此将观众局限在束手无策的限制里。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忧伤,但可以在某些方面把Max Blecher理解成1930年代罗马尼亚的普鲁斯特?
这是有病的呻吟
人的生存欲望可能在生病的时候最强烈,该干的事情一一的做到。
在限定的空间和视角内,有意用镜子延展空间完成群戏调度。可能沿袭自捷克新浪潮的用光、配乐和室内布景带到很棒的轻快氛围很是惬意。后半段的意图能理解,但是否表现生活的褪色一定要以牺牲画面丰富度和调度的层次性为代价?(事实上最后一场戏仍然做出了这种感觉)且生理上的痛苦并没有能很好的传递,反倒极大影响了观影的愉悦感。
黑海太美 @SIFF
爱情。我们的爱情终将消亡,而在那之前我们也将消亡。海水与眼泪。生命的尊严。身体被囚禁在石膏之中受病痛折磨,但心灵却驰骋在哲学,诗歌与社会思考之中。健康的人从不关心健康,只有病人,死里逃生,或不知何时死亡就会降临到头上,才了解生命的可贵。他躺在床上触摸世界,窗外从落雨到飘雪,一次次充满希望地醒来,迎接他的却是一次次更多的伤痛,更多被遗弃的孤独和空虚,他需要爱情,需要做爱,需要柔软的皮肤而不是绷带和坚硬的石膏,像孩子一样同时渴望陪伴和自由。逐渐迟钝的感知,逐渐萎缩的肌肉,只有哲学和思考才能给他慰藉。我们还有多少日子。等好起来,我们要做很多很多事。但只是奢望。配色特别特别美,缤纷多彩,构图有种平衡和谐的静谧感,很安心。
“我们已经病入膏肓,就不必考虑中产阶级的道德问题了。”生病是一种契机,一个喘息。爱情终将会消逝,生命也一样。
文学性很强,但是情节设计略简单了
詩性的批判力度,幾景構圖很美,篇幅有些過長。
第一部裘德。//看之前完全不了解罗马尼亚历史,无法迅速get政治议题的讨论。不过男主加入的“病友会”似的聚会真的很有趣,那里有真正的年轻人,和生命力。//两句摘抄:除了我的疼痛和死亡以外,万物如常,也许街上的某个男人会停下来,点燃一根烟。;你的拥抱,是另一种牢笼。;我觉得自己挤在头颅这座阴森痛苦的监狱。
心会受伤,是因为你的感情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