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

국제시장,半世纪的诺言(港),国际市场:半世纪的诺言(台),给父亲的承诺,Ode to My Father,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主演:黄政民,金允珍,吴达洙,张荣男,郑镇荣,罗美兰,金瑟祺,郑允浩,Stella Choe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英语,德语年份:2014

《国际市场》剧照

国际市场 剧照 NO.1国际市场 剧照 NO.2国际市场 剧照 NO.3国际市场 剧照 NO.4国际市场 剧照 NO.5国际市场 剧照 NO.6国际市场 剧照 NO.13国际市场 剧照 NO.14国际市场 剧照 NO.15国际市场 剧照 NO.16国际市场 剧照 NO.17国际市场 剧照 NO.18国际市场 剧照 NO.19国际市场 剧照 NO.20

《国际市场》剧情介绍

国际市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朝鲜战争期间,少年尹德秀随同父母登上美军的救援船,却遭遇了毕生难忘的生离死别。战火虽然停息,南北半岛则一分为二,饱受炮火荼毒的北方故乡遥不可及。长大之后,代替父亲成为顶梁柱的德秀(黄政民 饰)努力赚钱,为了筹备弟弟妹妹的学费,他和童年好友千达九(吴达洙 饰)前往西德当起了矿工。万里家国,乡愁如缕,孤独的德秀偶然邂逅在德国念护士专业的韩国女孩英子(金允珍 饰),从此黑若煤炭的生活照进了灿烂光芒。快乐的时光与死亡的磨难如影随形,好在在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德秀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中,并赢得了英子的芳心。 漫长而坎坷的人生路,德秀在妻子、亲朋的陪伴下艰难前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因为你如此耀眼斯特莱克探案集:墨黑之心第六季越狱二人组狼牙卡彭美丽人生无主之战广告狂人第三季同居男女异星汪就这样...第三季荒城纪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搭便车四分钟的金盏菊硬汉2:奉陪到底战斗吧!夫君怪侠一枝梅我想和你在一起功夫宗师霍元甲荒山人魔成大器者恋爱刺客不要离开我断·桥校花的贴身高手4母亲的梦想鲁贝之灯新年前夜汉松出租车之谜梅根

《国际市场》长篇影评

 1 ) 有点韩国版《阿甘正传》的意思

第一次写影评(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影评,就是自己看完电影后的一些想法吧),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影片结构和某些细节有点韩国版《阿甘正传》的意思,比如影片开始和结尾的蝴蝶,以及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来串联起影片描写的几个时间点,与其说“山寨”或”抄袭“,我更愿意理解为这些是在向《阿甘正传》致敬。

影片,欢笑与感动并存。

男主向父亲做的的“照顾好家人”的承诺是电影的主线,通过回忆描绘了男主的一生的重要节点及其家庭的悲欢离合,这些回忆也将 五十年代初的韩战(朝鲜战争)、六十年代初在德国的一起矿难、七十年代初的越战、以及八十年代初的离散家属团聚 等一系列的历史大背景串联到了一起。

当然,男主并不像阿甘那样傻人有傻福,但却也在这些战争和灾难面前一次又一次的死里逃生。

影片整体评分:9.5,推荐级别:五星。

值得一看!

对韩半岛的这段历史稍了解一些的话,可能会更有感触。

影片完成度--9分,稍有欠缺。

本人认为主要是某些情节交代不够清楚,比如 女主家庭背景的交代少了一点使得人物角色不够饱满;始终陪伴男主左右的好朋友“达九”的自己的生活交代不多,角色过于单调;还有 某次回忆前,70岁高龄的男主被几个小年轻推倒在地,然后开始回忆,但是回忆结束后并未对推倒的后果做出交代等等 (当然也有可能是通过言语交代过,是我漏掉了,因为影片对白绝大部分都是釜山的方言,对本人来说某些地方理解起来稍许困难)演员演技--9.8分,无论主角配角都是实力派,演技没得说摄像--9.5分,之前看电影很少关注摄像,感觉这部电影的缺陷有点明显。

其实主要是影片开始和结束时的几处长镜头,感觉摄像机的镜头移动过快,有点模糊,像不带3D眼镜看3D电影的感觉,当然时间不长也就几十秒钟,但却是点睛的镜头。

服化道方面--9.7分,毕竟咱没有经历过韩国的这些年代,感觉道具以及场景的年代还原度应该还算不错,只是觉得男女主的老年妆略显假

 2 ) 又一部走心之作,国内观众尤其要看

我为什么爱看韩国电影,因为文化、传统的相似;因为透着真、温情、爱和深度;因为看到了韩国电影人的执着和用心。

无关乎爱国,无关乎矫情,只缘于深度和艺术。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家国之痛,分离之苦,历来不分民族、国家和地区,古今东西都一样。

至于国产片拍不出如此震撼之作的原因,大中华同胞心照不宣,往大了说,是政治现状的限制,国产片无法触及这一敏感问题,2010年王全安的《团圆》,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都不错,演员演技也有得发挥,但是只谈现在,不及过去,点到即止,缺乏张力;往小了说,是电影工业的问题,不是导演水平差,演员不好,拍一部表现分离之痛的经典电影并非难事,是电影人的态度问题,用流行话讲,“不走心呐”。

其实,相似的传统文化、相似的现实情况,总能使我们在这种电影里找到共鸣,联想到本民族似曾相似之处,有一种感动叫感同身受,如今的80后、90后、00后已经很难找到这种共鸣了。

两岸本一家的情怀,只能去韩国电影里寻找了。

 3 ) 《国际市场》:德秀背后艰难时势下的人们

看到标题和海报我以为是一部类似《中国合伙人》《社交网络》之类的创业片,没想到是一部见微知著的片子。

韩国电影擅长从小人物去说一件大事,如《绿洲》从身心残疾的“社会弃子”去诉说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冷漠与歧视,甚至不相信这些弃子之间会有正常的情爱。

又如《海雾》,从一群步入歧途的船员去剖露人性的阴暗,那是隐藏至深的兽性,面目可憎。

并且,韩国电影将小人物的感情塑造得非常细腻,通过一点一滴的变化来尽量圆满地说透这件事。

此片最深刻也最打动人心的,便是,痛。

失去之痛,忍耐之痛,想念之痛,就连高兴,也是痛的。

而本片就用男主角德秀(黄政民 饰)一个人去演绎这些痛。

当德秀还是小男孩的时候,便在朝鲜战争中亲尝了失去的痛苦,失去父亲和妹妹;成长期一直伴随着贫穷,因为贫穷,他失学,失去选择,失去一家团聚的快乐,最终只能远走他乡去西德挖矿;中年时,他又一次重复去了越南战场;老年时,面对国际化大都市,他没有选择,一番挣扎也只能卖掉店铺。

126分钟的片子,德秀用所有神态举止一点一滴地将这些痛表达出来,并一点一点加深。

从小男孩和青年时去西德挖矿的哭喊,到中年在越南战场和老年时的沉默,哭喊便撕心裂肺,沉默便低垂隐忍,命运将他翻来覆去折磨,在这无止尽的折磨中,他已明白了逆来顺受,并始终不放弃努力。

每当那些生活的不易,命运的坎坷通过德秀的眼泪流露出来时,我们总是能产生深深的共鸣,尽管我们的遭遇并未如他那般惨,但那种艰难中挣扎的感觉是相同的。

谁能明白谁的眼泪?

战乱、贫穷、生离死别,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与和平时代长大的孩子,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片跨越了半个多世纪,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国际化全球化依次展开。

经历了这些的德秀,感情强烈,与他的弟妹、子女温吞的性格截然不同。

最终,他为他们挣来了和平富足,但最后,却抱着父亲的衣服哭了。

他没能获得与他的付出相称的回报,没有人能理解他。

他的妹妹一直是不够懂事的;他的母亲,也默认地牺牲了他;他的妻子,并没有在他的孩子面前站出来维护他;而他的孩子,跟他是不同时代的人,他与他们之间,横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谁也没看到他们那代人在矿难中获救时的嚎啕大哭,谁也不知道他在写给妻子那封“我们这一代经历这些,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会再经历”的信之前,在越南战场的爆炸中捡回了一条命,刚到手的钱款却转眼成灰。

他不会说,也不想让人知道,更不期望有除父亲之外的人能理解,他不在乎能得到足够回报,对他来说,一家人平平安安欢聚一堂,吃穿不愁,就是这辈子梦寐以求的了。

但他的内心深处,是那么的寂寞啊,他认定只有父亲能理解他,也许事实上确实如此。

是父亲让他这样做的,他用了自己的一生去完成父亲交给他的任务,那些号啕痛哭,那些巨大的灰心与痛苦,只能从父亲那儿得到安慰,因为他是男人,和父亲一样,是艰难岁月中的男人。

如果这部电影想说那些艰难岁月中,人,特别是男人的承受与坚韧,那么它做得近乎圆满,即使有点煽情。

如果它想说的是那些历史事件的残酷,那么这部电影也能让人有很深的感觉,不仅仅是德秀,后半段万众寻亲的场面,有重回现场之感,电视里那些疑是资料的寻亲场面,真实自然的感情,足够催人泪下。

看完这部电影,有醍醐灌顶之感,回想起来也没有多么深刻的论调,但令人难以忘怀。

 4 ) 历史不考究,制作画面和色彩有些做作

导演的目标明确,意在韩国国内产生共鸣。

从南北内战讲起,村民们说中国的军队打来了,纷纷要逃上美军的战舰。

站在美军船上的韩国士兵,苦苦恳求美军军官把村民带上,暂且不说那位美国军官的超群理解力,能把韩国士兵的神奇英语一次就能听懂,就说说后面炮轰村庄的镜头。

中方的军队当时要是有那么强的火力,估计战争能早结束很久吧……抱美军大腿的即视感有些过于强烈了。

后来到了德国,德国人有多刻板多遵守规章制度有多轴大家都明白,可在电影里有点过于突出韩国人的团结情绪,把德国的工头刻画成了黄世仁的形象。

总之影片要产生共鸣,表达爱国主义情绪是对的,但我认为不能把此种效果建立在损害他国形象的基础之上。

而且影片里的人物一直再说韩国怎样怎样,当时李成皖政府才建立没多久,为什么所有人瞬间都把叫了近百年的“朝鲜”名字集体忘掉,迅速接受了才更名几年的“韩国”呢?

再说说画面的色彩怀旧感的色泽太过强烈,过犹不及唉……不想写了,刚刚开始看的时候确实有些小生气的,不过想想言论自由,人家有人家的想法,我就在这里说说我的好了

 5 ) 我歌颂生命的美好

想起数月前看过的新闻,韩国本土观影人数超过《阿凡达》,来到历史第二位,然后是前些天大钟奖满堂哗然的横扫。

究竟是什么样一部片子,只看标题心里不免还是狐疑,直到一个平凡的星期六早上。

故事从一个接近现实的布景开始,一对老夫妻在楼顶花园里闲坐,黄政民饰演的德秀聊起自己年轻时候梦想成为一名船长的旧事。

镜头转换,成年的一屋子儿女要外出旅游,把年幼的小孩子送来看管。

只房间里见面就看得出,一屋子人都是冲着英子(金允珍饰)奶奶来的,还不断责备德秀爷爷没有照顾好让奶奶生了病。

德秀像是也习惯了自己被这样“不公平”地对待,一个人跑去国际市场街自己经营的小店,和处心积虑想把店买走的开发商缠斗。

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出现在这时跑来找外公的小孙女,牵着手被路过行人撞肩的一瞬,德秀蓦然回想起萦绕在记忆最深处、他这一生波澜的缘起。

时间来到1950年,朝鲜战争。

战事的蔓延,还是毛头小子的德秀被迫踏上背井离乡的逃难生活,父母要背行李和两个婴儿,大一点的妹妹默顺就交由德秀一路照看。

就在难民们争相登上美国军舰的时候,背着有些昏睡的妹妹拼尽全力爬上甲板,却发现手里只紧握着一只撕下的袖口。

得知事况,父亲决定下船去找妹妹。

临行前把大衣给了德秀,并嘱咐说自己如果回不来,你就是一家之主,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都以家人为重。

母亲和三个孩子来到釜山一个专门售卖进口商品的小市场来投奔德秀的姑妈。

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但总算安定下来。

为补贴家用,德秀上学堂之外的时间开始在镇里的大街上擦皮鞋,还因此结识了一生的挚友,达久(吴达洙饰)。

比起出身贫苦早早学着当家的德秀,家境尚可的达久却是个满脑子怪主意,每每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刺头,有时还“连累”了德秀。

十年后,长大成人的德秀靠在码头干体力活谋生。

成绩优秀的弟弟考取了汉城的大学,却苦于没有钱念,德秀一筹莫展,总躲在屋子里喝闷酒。

这时一心想要出国见世面的达久跑来拽德秀一起去德国做矿工,深知家人在身边的可贵但面对可观的报酬,德秀决定一试。

异域的生活辛苦而单调,矿井里时而发生的危险更是难以预料。

这一切让德秀彻夜难眠,直到遇见了英子。

同样是为赚钱才不远万里来到德国做护士,相似的经历让两个人感情不断升温。

过去只顾为家奔波的德秀完全不知道怎么和女孩子相处,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厨艺。

然而梦境一般的美好被突如其来的矿难打破。

矿井逃生时为救被落石砸伤的达久,两个人被困在了里面,险些因此丧命。

伤好之后德秀的签证到期,不得不回国。

病床上德秀问英子要不要和自己一起回去。

英子故作坚强地道别,决定留下继续工作。

这段感情没有输给生活,到三个月后英子带着身孕回国找到德秀,两个人结婚了。

婚后的生活依然不容乐观。

妹妹要出嫁跟家里要钱,和年迈的母亲吵翻;姑妈去世后,酗酒的姑父要卖了姑妈的小店。

时值越战,急用钱的德秀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拉上达久再一次踏上艰险。

比起德国时候,西贡的情况只坏不好。

市镇里要提防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村落里还要时刻小心越共游击队的出现。

一次撤离行动中,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小女孩,德秀被打穿左腿,留下了终身残疾。

战争又一次让德秀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活着的意义。

八十年代,生活稳定下来。

国内兴起了返乡寻亲的热潮,无数被战争打散家庭的人们聚集到汉城汝矣岛广场,写满、贴满大字报希望找回失散的血亲。

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引得万人空巷,人们为两鬓斑白的亲人相认泪流满面、鼓掌欢呼。

达久陪德秀一起也加入其中,想找回父亲和觉得是被自己弄丢的妹妹,而一次现场连线未果一度让德秀和全家人失去了信心。

就在几近绝望的边缘,一个自称是在逃难中失散后来被美国人收养的女孩联系了电视台,德秀激动得声音颤抖,又一次来到演播厅。

当对方说出自己和妹妹分别前最后说过的“这不是游乐园,我们不是来玩的”和那件少了一只袖子的童衫,德秀和电视机前的家人们喜极而泣。

时间最后回到现实,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给劳苦一生的德秀母亲拜祭。

席间要小孙女唱歌,而当小孙女唱起爷爷教给的唱小时候逃难离乡的曲子时,大家面面相觑,接着又开始埋怨德秀。

离开欢笑和喧闹,德秀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抱着父亲批给自己的那件大衣老泪纵横。

父亲的嘱托自己做到了,德秀守护了这个家,没有让任何一个家人受苦。

那一刻,他也仿佛看到了父亲拍着自己的肩膀,说着感谢。

观影后以及行文到此,笔者两次落泪。

影片并非无可挑剔:相似的故事结构我们在《阿甘正传》甚至《活着》里面都有见过;时间前后的切换也不难想起《阳光姐妹淘》(总觉得里面也有金允珍,看来是笔者记错啦);煽情手法也不免通俗甚至有过度的嫌疑;老套收尾呼应和苦中作乐的桥段更是见多不怪。

然而,打动人内心最深处的却正是耍把戏躲追兵才得来的好时巧克力;是孩子追问母亲违和从不提起妹妹时候的稚气;是久别甚至是大难不死后重逢时家人之间拥抱与玩笑;是西贡丛林里偶遇被搭救的南天王成为一生偶像;也是象征家族的袖口的蝴蝶和花。

这些点滴,组成了这幅名叫“家”的图画,画面里不是只有家人就足够,还要有彼此的羁绊,包括那些我们称作“苦难”的冷色彩,点缀其中,才可能是无限接近完美的杰作。

黄政民还是痞气十足,一头白发都好像罩不住(笑),大概笔者的印象还有些停留在《新世界》的黑帮大哥那儿。

金允珍看过的作品比较少,觉得前面一出场扮相有些过于成熟,而后面刚刚好,最喜欢丈夫越战归来的那一场戏,很真。

黄金配角吴达洙就不多提了,出彩又不抢戏,今年的另一部作品《暗杀》里饰演河正宇的副手,也是可圈可点。

最后点个题吧。

苦难从不曾彻底远离,而我歌颂生命的美好。

2015.11.28

 6 ) 《国际市场》,酒来碗干

“一部电影一个高潮的套路根本就不够韩国电影使了。

”关于韩国电影我已经不想再多费口舌了。

韩国电影看多了只有两种结果,一类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条件反射,凡是看起来差不多的韩国电影,甭管什么题材、什么类型,都能激发起观影兴趣。

如果再加上几位靠谱的韩国演员,那肯定是必看不可了。

还有极少一部分人是被韩国电影“玩”坏了,“打”怕了。

因为一部差不多水准的韩国电影就可以让你笑你笑,让你哭你就哭。

这部分人因为这个原因开始畏惧韩国电影,怕被韩国电影带起节奏而不敢去看。

在个人看来,这也是韩国电影的魔性所在。

亚洲第一无悬念,且已经推动(韩国)社会发展。

注意这里说的是韩国电影,不是韩国电视剧。

从去年看到《国际市场》的预告片开始,我就知道,又有好看的了。

首先说的是片名《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是釜山中区新昌洞一带的著名购物区,是一个地名,而不是类似财经频道里谈的关乎经济与市场规则的抽象词。

《国际市场》由现年四十五岁的黄政民主演,就是在《新世界》中演吊儿郎当的大哥的那位。

注意,黄政民现年四十五岁,有八块腹肌。

影片镜头由飞舞的白蝴蝶引入,落在一个跟老伴儿谈梦想的老头子身上,这老头儿叫德秀。

因拒绝卖掉位于釜山国际市场中名为“花家”的店,成了一名老钉子户。

而后德秀记忆犹新的过去时光与恍如昨日的历史事件相继铺陈,虽不是大起大落般游戏人间的潇洒岁月,却展现了一段无愧于灵魂的生命之旅。

在剧透警告之后可以发现开头五分钟老伴儿打了德秀三下,三十分钟时第一枚小型核弹引爆。

参考大饼脸的《辩护人》可以看出,一部电影一个高潮的套路根本就不够韩国电影使了。

在第二次剧透警告之后老年德秀说出了小时候的梦想,是当船长。

德秀一生经历了625朝鲜战争,西德矿场派工,与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时期出现了很多第二次,第二次出现船,第二次出现了小盆友争抢巧克力的情节。

并引出了家书:德秀感觉生在艰苦年代,是件幸事。

第二次角度扭转同样也在越南战争这个时期。

第一次出现船时,导演不知有意无意把中国给黑了,那场战争局势复杂,为了这部好电影我先忍忍。

第二次出现船时,导演又借剧中人之口说明去越南不是打仗,只是帮忙。

却没说清楚是帮哪边的忙。

而再来看看德秀小时候的梦想,是当船长,还得是那么大一条大船的船长。

从投奔姑姑的“花家”,到接手“花家”时德秀的巨大付出,再到老年德秀死活也不肯卖“花家”。

这家名为“花家”的店不仅没有易主,也没有改名。

影片最后白蝴蝶飞走,德秀说了看似莫名其妙的一句话,然后很坦然的答应卖掉“花家”。

不禁让人想起德秀小时候在街边替人擦鞋时脖子上挂的牌子。

“现在来不了了吧,年事太高了。

”影片开篇时的白蝴蝶很容易让人想到《阿甘正传》中的白羽毛,也有很多人说《国际市场》就是韩版的《阿甘正传》。

虽然题材相同,都是由小人物的人生展现时代的变迁,但个人感觉《阿甘正传》包含了太多太大的事件,而《国际市场》则更多的聚焦在了亚洲人民细腻的感恩之情与坚韧的责任之心。

“忍耐是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的。

”电影就是好,一个镜头随意跨越两场婚礼,一个画面就可以连起两世人生。

然而德秀一生的艰苦与甘愿也同样是透过影片展现出来,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所看出的可能是气氛的过度营造与特技效果的大肆展现,也可能是看到了上一代人的生活不易而激发出了感恩之情。

个人看来这是一部关于灵魂的影片,如何直面灵魂、无愧生命,如何过好这一生。

“苦来我吞,酒来碗干。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主角德秀的名字来源于《国际市场》导演的亲生父亲。

 7 ) 背后的历史——兴南大撤退

国际市场这部电影开头前15分钟介绍了朝鲜战争中德顺一家因战火迫临而被迫举家外逃。

而这背后的兴南大撤退却鲜为人知。

本文想向读者介绍在朝鲜战争中这次被人遗忘的撤退。

整个撤退的起因要追溯至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950年11月初,志愿军第9兵团入朝作战, 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

同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史称“长津湖战役”。

美军包括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 ,此战志愿军9兵团获胜。

11月30日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下令美军撤退至兴南地区,随着志愿军层层包围、步步逼近,12月8日,阿尔蒙德下令撤离兴南。

由此兴南大撤退开始。

影片情节12月15日,由陆战一师开始,美军进入撤退环节,目的地为釜山。

为抵抗志愿军进攻,以兴南码头为中心,设立了A 区到F 区六道防线并要求附近美海军提供舰炮支援。

因为撤离部队人数众多,船只数量紧张,附近兴南地区居民恐惧美军撤退后自己会被“镇压”,纷纷要求美军带走他们。

一开始阿尔蒙德将军拒绝相关建议。

但时任韩军第一军团长金白一少将说“ 与其抛弃难民,还不如我们徒步撤退!

”阿尔蒙德将军的翻译玄奉学在最后关头说服,让将军批准带着难民离开兴南(玄奉学因此举在2000年被韩国政府授予“护国英雄”的称号,阿尔蒙德将军于2020年被授予“625英雄”)

左为玄奉学时任韩国陆军参谋总长的丁一权曾指示金白一将军,这关系到数十万人的生命 ,必须和美军交涉,如果美军还不答应,就让他们强行登船,再不行, 还不如被我们的枪杀掉。

因为他们迟早会被北傀欺凌的 , 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亲自带难民撤离。

经过交涉协商,12月19日第一批难民登船。

撤离工作一直持续到24日。

根据影片分析,德秀一家就是24日最后一批撤离的难民。

当年撤离真实照片,此船为梅雷迪斯·维克托里号,是本次撤退中载运难民数量最多船,船长拉鲁2020年被授予“625战争英雄”称号 梅雷迪斯·维克托里号是美军运送航空燃料的运输船,在21日海面只剩维克托里号一艘船,船长拉鲁下令扔掉船上所有物品,最大可能搭载难民,最终到22日共有一万四千人左右登船((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单次撤退人数最多船只)

韩网漫画,讲述维克托里号撤离根据韩国报勋处编写的625战争史统计,最后撤离难民人数约有10万人,而留在码头没登上船的人也约有10万。

据韩军战史记载,志愿军9兵团第27军在12月25日上午占领了兴南。

而24日14时36分,在最后一艘船驶离兴南的那一刻,为了不将留在港口的物资交给志愿军部队, 韩美军队对兴南码头进行爆破,彻底炸毁兴南码头。

至于最后德秀的父亲,无非两种结局,在爆破码头时不幸死亡,在人民军进驻兴南后被以“反革命“处决( 韩语维基介绍根据后来成功脱北的难民证词,在当时留在兴南的难民中,许多难民在返回家乡时被贴上反动分子的标签,受到镇压,下落不明。

)最后的一个彩蛋就是在这次兴南大撤退行动,登上维克托里号的还有一位朝鲜女人,她叫姜韩玉。

在三年后的韩国巨济,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文在寅

 8 ) 《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始知,韩国的电视秀节目,可以做得这么成功,可能源自他们60年代离散家庭寻找活动的丰富经验积累与综合组织、策划能力!

另,该项活动之后还得以断断续续进行。

2000年韩朝举行首次领导人会晤后,一共举行了18轮离散家属团聚活动,约有3700个离散家庭、17000人实现团聚,另有近600个南北家庭通过录像的方式见了面。

但2008年后韩朝关系持续紧张,团聚活动自2010年中断至今。

 9 ) 关于《国际市场》的一点历史背景

韩国版本:同族相残的悲剧:6.25战争光复之前,苏联军已经向韩半岛北部推进。

苏联进入韩半岛的名分是:1日本军解除武装;2国内维持治安。

1945光复(脱离日本领土),三年间将迎来美苏军政时代1948!!

1950.6.25 朝鲜突袭南侵--朝鲜军队先发制人南韩没有一辆坦克,他们驾驶苏制坦克F34自行火炮蹂躏韩国人。

短短3天,서을就要沦陷。

召开UN联合国安保会议后决定派遣UN联合国军。

以美国为首的16个军联合国军为了帮助韩国人来到了釜山。

但是因为担心直接作战会失败,制定了作战计划。

就是绕过西海岸登陆仁川,但是这个计划遭到了反对。

理由是,在韩国,潮水和潮水之间的车很大,因此退潮时不可能登陆。

在MacArthur(麦克阿瑟)将军的韧劲下,这一奇迹的登陆作战最终将取得巨大成功。

现在朝鲜军队面临着断送补给线的危险。

在仁川经过金浦而回归到首尔的上陆军遇到了被推进的国军,1950年9月28日将重新收复서을。

一直往上走,完全是韩国统一的机会。

但问题在于中国。

从中国的立场来看,可能因为联合国军已经推进进来,所以产生了危机感?

说起中国,人们很容易想到三国志!

"智谋过人"但是那没必要。

就是一个战术-'人海战术''比起武器数量,军人数量更多。

也掌握了制空权。

当时UN联合国军陷入了震惊和恐惧之中。

UN联合国军不得不再次撤退。

被切断退路的美军10军团被孤立在兴南码头。

建立了巨大的小山田,就是兴南哲秀。

这个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六二五事变,在朝鲜称之为朝鲜战争,在韩国称之为韩国战争,在美国称之为韩国冲突。

电影中开头展现了“兴南大撤退”的全景,德秀在混乱中与父亲和妹妹失散的情节。

1950年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我们称作抗美援朝战争。

美韩联军向中朝边境进攻,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其不意的打击。

战场形势巨变,韩国当局设在朝鲜北部重镇咸兴的'临时政府'惶惶不可终日。

11月底,美军要撤的消息传遍全城,当晚就有5万余居民赶到火车站急于逃难,没能上车的人步行赶往兴南港口。

12月24日是兴南大撤退的最后一天,美韩舰队为防止志愿军夺取剩余物资,朝码头上的油桶及弹药射击,半个城市烧成废墟。

就这样,在朝鲜战场败退的美韩联军从兴南港自海上仓惶撤离,同时带走了数万信仰基督教的朝鲜百姓。

百度百科:朝鲜战争指1950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10 ) 《国际市场》观影札记

韩战—西德矿夫—越战—寻亲,苦难史深刻地浸入在个人生命中。

其实整个东亚都有韩国这样的苦难一代,《国际市场》以商业片的方式拍了出来。

很难讲是真实,都是单方面的故事,却是韩国率先走出苦难的证明。

不知何时我们能有这份处理自己伤口的心态。

但很质疑这种历史观—伪装在个人视点里的韩国单方面的历史态度,处理历史时过于独断轻易,并不是很好的反思历史的态度,是一种假“勇气”。

《国际市场》短评

略闹心

2分钟前
  • 暴走系乙女药
  • 较差

年度亲情催泪大戏。

6分钟前
  • 江湖遠人
  • 推荐

就是想把人弄哭吧……

8分钟前
  • 爱睡觉
  • 还行

开头结尾很好哭。

9分钟前
  • peipakoa
  • 还行

不是潸然泪下,而是哭出声来。这不仅是一个男人的一生,也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史。正是因为一个个像男主角一样的人的牺牲和奉献,成就今天的大韩民国,成就了今天大韩国民的国家精神。这样的电影,太具凝聚力和煽动性,比任何意识形态宣传都高明!!

14分钟前
  • 曾于里
  • 力荐

电影中好多莫名的感动,让我哭了好多次,韩国为什么能拍这么多好电影啊

16分钟前
  • 红色的月亮
  • 力荐

韩国人消费起苦难史来比国产片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个故事就像中小学生用夸张手法写的流水账作文,结尾还不忘加上一抒(煽)情的感叹句。★★☆

20分钟前
  • Hinkly
  • 较差

太多为煽情而煽情,黄政民还是那个黄政民,表演一如既往的好看,但没有韩国人的生活经历,无法像韩国人一样的体验到这部电影的煽情之处。。。

21分钟前
  • 康斯坦丁
  • 还行

为了煽情而煽情,太刻意了

26分钟前
  • Lynne.Z
  • 还行

野心有点大,立足小人物,细细碎碎地讲述历史的变迁。感慨生命卑微,总扛不住历史的洪流。对于小人物而言,都只是活着而已。

27分钟前
  • 鲸落51.7
  • 推荐

坐在我左边的老夫妻在边看边擦眼泪,也许是出生在那个年代所以更加感同身受吧。

32分钟前
  • 小真真
  • 力荐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故事理念是好的,但是显然对人性的刻画流于表面,没有拍出真实的人。类型片套路多到爆炸。为了有笑有泪,往里面塞进去了超多的tricks,以至于显得毫不真诚。对比肯洛奇的《小孩与鹰》,就能看出来,真正打动人的是真实的情感。似乎可以说,韩国类型片最强的还是犯罪类型片。

35分钟前
  • BruceH
  • 较差

实在打不出比这更高的分,好一部东亚爹教传承史,嫡长子一辈子念叨着爹最终长成大爹的故事,而我只能看到那些衬托男主光环的女性角色,为了儿女付出一生的母亲,丈夫酗酒家暴却不离婚的姑姑,未婚先孕放弃事业却一辈子都不知道男主理想的妻子,娇纵自私恋爱脑的妹妹,要不是wuli男主付出一切真是不敢想这些女人得怎么办啊!哈哈

39分钟前
  • 章晓枫
  • 较差

各种韩式狗血煽情大杂烩,偏偏硬生生把我看哭了,看来近年来内心柔软不少。

40分钟前
  • 两生花
  • 还行

以小人物的命运是辐射一个国家的种种变革,特意加入了很多关键点,所以也有了更多社会意义。其实片子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精彩,但是结尾认亲那段实在是太催泪的了,眼泪根本止不住。韩片在煽情上实在是太可怕了。另外,老人妆其实都不是太好

4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朝鲜半岛特性:哭!你们都给我哭!

47分钟前
  • 超脱
  • 还行

把人物放在大时代背景下各种磨砺愈发觉得人活着真不容易…曾经的苦,最后怎么也会释然吧……

48分钟前
  • 七彩云男
  • 还行

关于“兴南大撤退”背景可以不了解,但是民众的惨烈在所有战役中都是相同的,历史的长河总是由民族的血与泪汇成。其实没有一些人说的“矫情做作”,但估计是我泪点过高,全程只有感慨无感动。

51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还行

对豆瓣评分失信的第二部电影

55分钟前
  • friskika🐈‍⬛
  • 较差

不觉得哪里好啊

57分钟前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