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我的爱
Ana,对倒情深(港),我为爱做过的傻事(台)
导演:卡林·皮特·内策尔
主演:米尔卡·波斯泰尔尼库,黛安娜·卡娃柳堤,卡门·塔纳斯,瓦西里·穆拉鲁,阿德里安·蒂蒂耶尼,塔妮娅·波帕,伊戈尔·卡拉斯-罗曼诺夫,罗努特·卡拉斯,伊万娜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德国,法国语言:罗马尼亚语,俄语年份:2017
简介:安娜(黛安娜·卡娃柳堤 Diana Cavallioti 饰)和托马(米尔卡·波斯泰尔尼库 Mircea Postelnicu 饰)相识于大学的校园之中,在一次关于尼采的哲学讨论之中,两人成为了知己。精神世界十分契合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并且认定彼此就是他们想要携手共度一生的那个人。可是,安娜拥有非常复杂的过去..详细 >
发际线即时间线。
2019.02.09
讨厌一切恶意引战的片子。既蠢又坏。
观赏性一般,可以随便看看
艺联的删减本扣一星。银熊发给剪辑一点问题都没有。这神出鬼没颠三倒四的叙事线完全是男主的讲述,构成了“Film as brain”的思维流结构,消解了自身的叙事可信度,真是高级得可以。已经彻底脱离了罗马尼亚新浪潮或者现实主义方法,但是仍有“离开的父亲”这种将创伤指向历史的罗马尼亚风味。
很有意思的是,久受抑郁困扰的安娜多年后终于走出人生困顿,而男主则从恋爱走入婚姻的漫长陪伴中陷入泥潭,男主这条暗线终于浮出水面。现代人的很多心理问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存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也特别大。罗马尼亚的心理咨询发展得越来越专业,最后男主临别补问心理师的几个问题,能感到这方面知识的积累不错。
资料馆删减版,剪辑带来了男主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展现,男主和女主的两条线相聚交织展现了男女对于爱情的不同态度。很想再看一遍完整版。
盲选了一部香港国际电影节的片子 进了戏院以后发觉其属于三级片 五分钟之后好戏果然上演 女主演技佳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不少 内地译名俗气到家了
温馨提醒,情侣慎看,若不信邪,后果自负。
两年后已经忘干净这部片子到底关于什么,果然无需记住的都不必费神硬记
前面手持的镜头不是很喜欢 后面重点基本都在男主地中海上了- -故事很棒 喜欢这种顺序
1.害我一直在想---男主角演這部戲頭怎麼禿這麼快。 2.無法說服我前半段病成這樣的女生,後半段搖身一變成事業有成的新女性。
第一部在电影资料馆看的艺术片。 我没看完就走了,因为赶着回家,因为有点冗长。 贯穿全部的摇镜头和大特写很符合文艺片刻画人物内心的深层次,不过女主毫无缘由的流泪和情绪失控,男主细心的迁就和妥协,让人摸不着头脑。也使我逐渐厌倦安娜这个只懂伤心,不懂爱人的女主。
春宵一夜尼采纳粹,家长会面外父睡衣;热恋方便摇滚节,婚后彷徨见教宗……离异丈夫心理辅导中的碎片集锦,酒鬼神父告诫:脚麻也是忏悔的一种方式
难看
看似讲的是一对情侣,其实讲的是一对原生家庭。
瞎拍瞎剪瞎演…罗马尼亚电影这么弱吗这种都能上柏林电影节?女主又丑又精神病,男主后半段也被扯入深渊,我只明白了宁可自己一个人也不要找个不靠谱的伴侣,这一点还是要听父母的话…
出于拯救欲而那么深地介入他人的痛苦本身就是一种系统性的谋杀。我们所相信的爱的神话对之是失效的,而任何一种被社会suggest的援助系统也是。我想知道假若不借助精神分析是否还能讲好这个故事。(假如17或18年看到这个片我一定会崩溃,但今天没有)
男性视角 刻意放大的生活日常 在男主看来,生病时的安娜脆弱,康复之后的安娜有主见不好控制,安娜总是神秘而莫名其妙。说到底男主就是没有真正了解安娜。不太喜欢,因为太刻意,导演就是想男观众和女观众打起来。
看的删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