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片子给人感觉很淡,但却淡得很有味道,会让人觉得跟自己的爱情很近,至少我是,呵呵……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们的两次分手,一次是她说分手,他言语了几句,无奈地伸出手来……第二次是他把花盆还给她,她只说了“再见”,然后伸出手来就像当初他伸出手来告别一样,她走了几岁,侧过身来看他,似乎有所期待,而他还站在原地很矛盾似的,脸却侧着她,最后带点痛苦似的伸出手来——居然——挥了一挥……爱情就这样走了。
我想说的,如果当然不是伸出手来一挥,而是大声说出那三个字会是怎样?
真的不爱了吗?
还是不确定她(他)的爱,哦,说不清楚,也许爱与不爱只在刹那……
看完后对导演佩服的五体投地,角色的安排,人物情感的微妙转变,都是极其的好。
这片让我猜想是不是根据导演自身的经历来改编的,因为如不是亲身体验过,里面的细节可能就不会这么的真切。
影片始于冬终于春 ,上半场让我怀念自己恋爱过程,下半场让我思考我的以后。
影片中间,男主问了句:“爱情为什么走的那么快?
”其实我想说,女主可能对你的未必是爱。
一个刚离异,生活紊乱,没人心疼的女人,可能需要的是一段新的恋情来走出伤痛,只是你恰到好处的出现了,没想到的是你爱的太过于单纯,以致想把这恋爱转化成婚姻。
男主:男主的单纯和傻,总是让我觉得恋爱是这般美好,以致我在写这的时候,都要找段让我有恋爱的感觉的歌曲来衬托着写。
从第一次接到女主电话同去录音,就高兴的捂着被子偷笑。
熬着夜给女主捕捉这难得寺庙下雪的声音,到被邀请到去女主家,竟然让一个女生睡在了地板上。
这些不经让我在笑着他的不懂人心。
到后来和女主恋爱,总是煲着电话粥,一遍遍的问着,你想我吗?
想我吗?
半夜喝醉了,也是幸福的赶着去见女主。
这些也不经让我想起了我曾恋爱做的事。
可是美好的东西总是流逝的很快。
他无法理解女主为什么离开他?
所以才会说出每个人恋爱要走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我可以做的更好。
”他不明白爱情里没有你做的更好就能挽留住一个女人的心。
就像他不明白奶奶的爱情史一样,不明白已经痴呆的奶奶为什么只记得曾出过轨的爷爷,或者是还那么深爱。
或许人终究是要一段成长的爱恋,于是,爱情从自然的声音开始,也自然的声音中结束。
女主:影片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性格以及人物的背景。
原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是不大可能爱上这么单纯的男生。
自始至终她对于他俩感情的体悟就是:“和你在一起的感觉真好!
”她只是在贪恋男生的好,她很理性,理性到需要的时候就哄哄他,不需要的时候就是冷漠的相对。
或者换个“自私及自大”可能更合适。
她侍着男主对他的爱,刚想分手的时候,觉得寂寞就哄哄男主,于是哄回来了。
最后,她又想以同样地方式,感觉让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又想和以前一样哄哄男主回到以前,只是他没发现男主已经成长了,已经不受他的控制了。
影片中两个男人的安排甚是巧妙。
用同样的人,同样地经历,来表明两个男人的天壤之别同样是灭火器的对话,一个沉默的不知道接下文,另一个则一语中的的说:“我知道让你怎样更开心。
”同样是开车加速的戏,一个说“小心点,小心点”一个则是满足女主飙车的心,让她享受刺激。
女主的理性告诉自己,我想选择的是后者,成熟知趣且和自己是一个世界的男人。
我一直好奇导演为什么安排女主在听自己广播的时候带着墨镜,当时是想因为觉得听到自己曾经声音有点羞愧?
知道这个男人的出现我才更明白一点墨镜的含义。
《春逝》的故事核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就像速食面”的现代感情故事,恩素、尚优相聚、离开,伴随着奶奶的离去,尚优的成长,以及最后的释然。
影片秉承了许秦豪导演一贯的特点,平淡不惊,娓娓道来一个冲突发展缓慢的故事,却能让观众融入戏的气氛中,让人有所思有所想。
很多好的电影,画面的特点总是一句话就能总结的,《春逝》就是如此,具有着典型的现实主义特征。
长镜头、微微地移动、波澜不惊。
电影的画面一样波澜不惊,好像观察者的视角,运用了大量的大景别镜头(包括远景和全景);而相对的,特写与近景等更强烈的表现人的情感的景别就极少出现,由此形成的是一种强烈的疏离感,观众与角色之间的疏离与男女主角之间的疏离。
摄影机几乎没有什么运动,最常见的就是小幅度的跟摇;只在最后男主角释然之后,才有一个长长的在斯坦尼康上的跟镜头与在田野中摇升的镜头,放佛吐出了一口长气。
画面构图中正,我们在片中看到了很多黄金分割的镜头,反复出现;同时也不失灵动,摄影师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很舒缓的对角线以及曲线,如小河边录音的镜头,使画面很有生气。
恩素与尚优分手时的构图亦很有特色,后景中的两栋楼制造了边框,分别将两人框在其中,而中间用天空隔开,强调了两个人情感上的分歧与冲突。
《春逝》的用光上大量地采用了低反差的小侧光,夜景反差也控制得很小并且层次丰富,没有极为戏剧性的大反差用光。
色彩上讲,画面泛出了淡淡的黄绿色,很好地烘托出了一种怀旧的、缓慢的气氛。
纯度很高的红色作为贯穿色,在前半部中反复出现;恩素出场时的红围巾,暗示了她对小镇中的尚优的生活即将产生的影响。
在此后的许多镜头里,那条红围巾也经常出现,有时仅仅是画面的一角,却总是围绕在男女主角周围,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发展;而在他们感情破裂以后,这条红色的围巾却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
两人第一次在恩素的屋中接吻时,是一个俯拍镜头,地面的地毯是一种暧昧的淡绿色,伴着爱意荡漾开来,用得恰到好处。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在男女主角分手后,尚优坐在家中的桌子上与父亲一起吃饭,机位设置在户外,高角度俯拍,屋外墙上的小窗口正好将父子两人圈在其中,两人构图在画面中只占很小面积,暖色调小反差,父子二人在屋中默默地喝酒,画面温暖,正对应家的感觉。
《春逝》中墨镜的运用也值得一提。
在电影中墨镜通常暗示着冷漠、隔阂、自我逃避等等心理状态;剧中人摘下墨镜,也就预示了他们之间即将发生某种程度上的联系。
《春逝》中,音乐评论家在恩素的调笑的感染下摘下墨镜,正预示着他们之间即将发生的故事;《春逝如此》,《这个杀手不太冷》如此,《重庆森林》亦如此。
从某种角度来说,许秦豪对现代人的感情的关注与王家卫很相像,在风格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重庆森林》形式感十足,《春逝》却有浓厚的现实主义味道,不过现实主义也是一种形式,甚至在很多电影中作为更为极端的形式出现。
《春逝》的故事不温不火,甚至连景深控制的也不温不火。
在尚优喝酒之后的戏中,是一个全景的小散景,却不像一般的夜景镜头光圈大开,后景全部虚化;而是采用了景深的镜头,朋友的出租车徐徐开来,慢慢由虚变实。
片尾处,导演使用了长焦镜头正拍,使得人物运动格外缓慢,恩素和尚优向前景缓缓走来,由全景变为中景;一个长镜头,仿佛有走不完的路,却也有尚优告别时的决绝显示他的成长。
《春逝》的音乐、音响也很美,不煽情,自然,动人,恰到好处。
就这样安静且富有意境地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像速食面的都市故事,整体颇有小津安二郎与侯孝贤的神韵。
你相信吗,爱情总是在那么细小的瞬间里,悄悄地生根发芽,枝繁夜茂。
爱了,或许因为一个眼神,一滴泪珠,一阵清风,一场风花雪月;不爱了,或许因为另一个眼神,另一滴泪珠,另一阵清风,另一场风花雪月。
刚爱的时候,是真的相爱呵,是真的以为会天长地久呵。
她在夜深的大街上等他下班,他给她做世界上最好吃的泡菜。
他们一起录制最动听的声音。
那些恍如隔世的日子。
分手吧。
我会做的更好。
分手吧。
……你……爱我吗?
爱情怎么会走的这么快?
……恩,分手吧。
就这么分手了。
好象世界上从来不曾存在这样的一份爱情。
曾经的甜蜜,或许只有那些金黄的麦子知道么?
他站在风里的姿态,张开双臂,他是在想象,她仍在他的臂弯?
“女人就像巴士,一旦走了,就无法挽留。
”奶奶如是说。
奶奶日复一日地等待她那已经死去的丈夫。
在她心里,他永远是英俊的新郎,一直没变。
某个清朗的早晨,她穿上结婚礼服悄悄地离去,在她甜美的想象里找到永恒的归宿。
而他,又能为自己死去的爱情做些什么。
想忘,忘不了。
他绝望地在她的新车上划上深深的印痕。
好象他已然无法挽回的爱情。
他要她记住的只是爱过。
只是存在。
在那个新男人的车上留下一道伤疤,是否还能让她心痛。
春天总是走的那么那么那么那么快。
快到让人来不及体会它的逝去。
她轻轻地走入你的生命,再淡淡地抽离开去。
狠狠地,留下一个洞。
慢慢地,结疤,生锈。
《春逝》,让人心疼的片子。
精致的场景,于细微之处见真义的描摹,让人不得不想到,人生苦短,悲欢离合,都是一瞬的事。
他们分手了,可谁又能说,他们没有过仰望幸福的美好时光。
http://ddwindow.blogdriver.com/ddwindow/1084984.html
别去说谁对了谁错了,因为都是人类的感情。
对于故事的发展导演就说了以上一句,看明白就行。
可大家还是忍不住责怪女主角的反复,同情起纯情的男主角。
所以,电影就给大家放了好听的音乐,和一些自然的声响;还有,好看的完整的画面:有天空有路有车有灯有男有女,看不清五官,只看得到笑脸;笑脸一直都在。
就是那么讲了一个爱情故事,完整的,不加结论的。
特别难得。
这部片子最让我欣慰的是,它既不是圆满的结局,也不是悲剧式的结局,而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
是啊,这才更像现实的生活嘛,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没有那么至死不渝,也曾爱过也曾痛过,有过美好的时光,也有过买醉的没落,简单清新。
而时光是抹平一切伤口的良药,以至于数年后的相遇,男女主角都能够微微一笑,看云淡风轻。
多扯一句,其实如果女主不这么多变不这么拉拉扯扯,也许他们之间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吧,也许就是这种“今天一脸怒容闹分手,明天又欢欢喜喜秀恩爱”的过山车式的感情,在男主的心中留下一道伤,越来越深刻的一道伤,以至于最终走向分道扬镳吧。
似乎总是后知后觉,比如在盛夏才想起来看春逝,居然又落雨了,电闪雷鸣。
北方的雨远来得更急促狂暴。
我知道这会是个缓慢而洁净的片子,会长,也会让人难过。
关了灯,抱一大桶凉的酸奶,等待画面叙述。
私人文字。
等待的车站初识是在车站。
冬天,鲜亮的大红围巾。
恩素,电台主持人,结过一次婚,独住。
尚优,录音师,单身,家里人期盼他在年迈的奶奶去世前结婚。
外表雅致柔弱,内里要强复杂的女人。
外表高大阳光,内里朴质憨厚的男人。
他们在车站相遇,会去向哪里,会写怎样故事。
春暖回温相识在冬天,喜欢看他们穿了羽绒服相处。
是平和而温暖,恰到好处的距离和亲密。
让人想起半生缘里曼真穿了呢子大衣在冬天的大街上,来来回回行走。
真的爱了,竹林风过,沙滩浪汩,溪水湍急,大雪纷飞,二人就背了大大的器材包四处录音。
若不相爱,岂不辜负这美景良晨。
拿了手机的期盼等待,盖了被子自己笑出声音,洒在枕头上面的明亮阳光,奔向心爱的人的午夜旅程。
一切就是爱了,爱似寺庙门外挂了的用小鱼做锤的铃铛,风过是一串清脆的叮叮咚咚,快乐到可飞起来。
他她他多希望取她回家,奶奶可以欣慰满足。
每日清晨抱她,看她笑容。
她多希望开快车的刺激,酒的放纵。
那是隐了的另一面,他不知晓。
她一直期待了一个人可以携她手共舞。
他固执地问,我做错了什么吗?
我以后做得更好不行吗?
他却不知道,他早就在错,从他说我是不会说话的闷蛋,从他说不要把车开得更快了,从他问你会做泡菜吗,从他说家人想见他女朋友,从他爱上她。
细小微微的裂纹一点点在。
她并非是贪心女子,只是他恰巧给不了她想要。
她邀他开始,所以她来决定结束。
他挽回不来。
她会在手指被划破,高举手臂止血的时候想起他来。
我就知道她一定会想念的,这个自己放弃的好男人,在某个孤单的瞬间。
于是她又去找他,却不曾想这次他却不再允她回头。
那次她清了他东西出家门却又去找他,他放了工作出来陪她;那次她和别人喝醉酒回来,他不追究原因扶她进门,可是这次,他却不再允她。
于是她只好离开,没有太过伤心,只是有些意外,有些怅然。
他回头,又回头,真正不舍的是他,他并非不再爱她可以放下。
但心如明镜,无论多少次反复她终究不是他的,而每次反复的伤,他自问是承担不起。
若她不下了决心,下车,分手,她和他,会怎样?
会在一起一辈子,然后葬在一起吗?
也许会吧。
他是如此纯良的男子,懂得照顾,也肯忍耐,不会离开。
可是她的生活,总是有遗憾的吧。
太多小细节要忍耐,生活就渐渐乏善可陈,心有不甘。
他她,是欠了一格的两个齿轮。
所以总无法有严丝合缝地完满。
浅粉色的裙子你知道看一个垂垂老妪穿上簇新的浅粉色裙子,打起精致的白色小阳伞蹒跚远去是多么难过的事情么。
尚优的奶奶,每日坐在车站等待,等一个永远也不会归来了的人。
我从不知道老人也有决绝壮烈的爱情。
我当然知道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爱过的,可是总以为无论是怎样荡气回肠的情事,到了风烛残年,两鬓斑白的年岁,也早就该可以一笑而过不计较了。
可是奶奶不,她记得一切,记得当年爷爷对她的好,所以每日等他归来;记得他爱了别人之后的心痛,所以多少年后也年老了的外遇来忏悔还转身闭门不见。
这一切,多如在热恋中的青春小女孩所为。
她甚至记得当年她穿的浅粉色华服和有花边的白色小伞。
物依旧,华年逝。
那一串镜头剪得精练到最简,容颜苍老的她打扮停当的背影,他们的结婚照,他为她照下的一样穿着的年轻记忆,笑容甜美。
她的照片也在了墙上,与他的遗照并排。
是的,所有几十年的恩恩怨怨,终于就都挂在了墙上, 不再续写 ,不再伤人。
麦子的颜色结尾,是尚优提了器材出发去了片芦苇地,遍天遍野的金黄色,在风中起伏。
他逆风而立,脸上有笑容。
是告别,还是终于释然。
忽然就想起了《小王子》中,狐狸在离别前固执地说,至少现在,我有了麦子的颜色。
爱情这样锋利伤人,恩素甚至没给段完整的结尾给尚优而马上去了别人怀抱。
我们却还依旧不肯忘怀,依旧肯定的说,回忆是丰盛财富,伤害让人成长。
还能怎样。
始终认为这是部残忍的片子,无论它用了怎样多美丽景色纯净声音来掩饰。
相恋和相怨几乎各占影片的时间的一半,这是爱情片中少有的,镜头用了一般无二的美好的画面和来描写相遇和离伤,在最后的分手甚至毫不吝啬用起大片大片盛开的粉色樱花。
穿了灰色裙子,手捧小小盆花离去的恩素是多么优雅美丽。
无人知晓,曾有爱情的一地狼籍。
最悲凉的事情,不是由于时间空间外力阻挠而分开,也不是由于年轻气胜不懂珍惜而错失,而是因了彼此质地相差悬殊,从一开始就无望的爱情。
雨渐渐小,敲完最后的字符。
如了了场长久心愿。
每场电影都是一个梦境,色彩各异 ,片断倒映出我们自己的面容年轮。
而文字,只是记忆的封存。
这本电影可以说是很文艺很文艺很文艺了,女主贼文艺,男主也文艺,哈哈哈!
男女主每天干的事情竟然是,一起去外面收集各种环境声音,(好像坂本龙一现在就是这样搞创作的)之后再配上古典音乐,女主人公会去午夜fm电台播放。
让我印象最深的最后俩人告别那段,俩人已经分手一段时日。
俩人再相约见面时,已是漫天樱花飞舞盛开的季节,女主带着一盆具有生命力特征的,鲜绿得格外年轻茂盛的一盆植物交给男主,说让他送给他的奶奶,说绿植对老人好,女主并希望男主今天能再次陪陪她,随便走一走。
这段戏我看了一下,差不多三分多钟,俩人没有任何台词,只有表情和肢体传达内心的想说又不能说的淡淡忧伤的感觉。
之后在两人默默地对视完后,男主为难又缓慢的,又不知此时该说些什么…最后还是把这盆绿色植物交还给女主了,当时的内心,也许有太多想说的,但又不想说。
女主最终握手笑着点点头,表示也明白了,也理解对方内心的想法了,最终俩人也一句话都没说… 这大概表达的意思可能意味着,爱已离去,奶奶也已离开人世,春天也快过去,任何事就像这盆植物一样。
开始生命的炽热,绿的迷人又让人心醉。
一切也许也都会随着樱花花开花落,都会向我们人生告别。
这个样子,也许有着我们大家很多人自己与“爱”告别时的影子…时间可能会治愈一切,又可能不会治愈… 当年拍韩国爱情文艺片扛把子的导演许秦豪,让俩人选在最最美丽的日子分别,没有西斯底里的悲伤和撕扯,也没有遗憾的眼泪,就这样笑着淡淡的,男演员站在镜头前,好几分钟,把想说的情感也许都留在荧幕上了,女主这边拍了女主握手道别,慢慢走远从一开始实到虚的背影的过程,很喜欢,真所谓非常高级了… 全片缓慢宁静的气息,像水一样流淌,如风一样自在。
爱情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也无声无息。
男人和女人都和巴士一样,一旦走了就无法挽留,他们在影片中的恋爱时光,总会唤醒你心中的那份美好。
开始时恰如春风拂面般的温柔细腻,而结束时也仿若春的离去,不知怎的便让人离开了这个宜人的季节,以此对何为爱的一展虽谈不上什么刻骨铭心,但这何尝又不是在触及着爱的本质呢?
… 李英爱姐确实太美了,我感觉这样的女人谁又不欣赏呢,看完…更想拍电影演电影了…!!!
高而依人的树傍着汩汩的流水远去的一只纸船载着尚隐痛痛的思念文秀莫名的离开像一列长长的火车留下清晰的轨迹却无法追回尚隐踏着单车依旧送奶奶去站台看她穿着粉红的衣裳等着爷爷归来也许守候一生只看黄一张相片也许今世美丽有过但终究无法长久轻而醉人的风拂着软软的稻穗那里有一轮斜阳说春天已经逝去
录音师李尚优和电台DJ韩恩素在冬天走遍郊区,四处记录大自然的声音。
两人感情发展迅速,春去夏至,李尚优和韩恩素跑到海边捕捉浪潮声。
李尚优仍然爱得炽热,韩恩素的激情却开始冷下来。
曾经历失败婚姻的韩恩素,始终相信爱情像声音一样,稍纵即逝。
李尚优一直想不通,爱情怎么会无声无息地溜走?
李尚优开始羡慕患了老人痴呆症的祖母,她只会记得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他害怕像父亲一样,永远不能忘记年轻的亡妻…… 《阿里郎》纵有荆棘难留朝阳青春流逝渐见白发西山夕阳难免日没远道情人难免道别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哎追着情人上阿里郎岭尽我的生命热烈爱你尽我的纯真相信又相信
爱情轻轻地走了,正如它轻轻地来。而男孩成长为男人。
爱情走的那么快,如逝光年.看了以后很心疼.没有开始,才没有结束.是这样吧
两个人睡在一张床上干的第一件事——给我挠挠后背。
有点像台湾的最遥远的距离
24.10.09忘了当时的看法了,应该是那种慢节奏朦胧感的但是不戳我的吧。原来一起吃拉面吗出自这里,那么是吃日式还是韩式拉面呢?有机会再看一次。为什么主题曲,色调,节奏都有一种淡淡的又深刻的忧伤,就像我一样
屌丝们该醒醒了吧,女神永远不会是你的,该搬砖就继续搬砖
片中30岁的李英爱有着少女般纯净的笑容,真是一部又文艺又悲伤的电影,四季变换的画面拍得非常美,但剧情真是太伤感了
70/100,很清新的爱情片,风格上悠然恬淡,故事又是苦涩的,而导演对于感情的观察与提炼是细致的,最终将生活高度提纯化,近保留二人的情感流动并赋予细枝末节,相识→相爱→不爱→再会→结束的节奏性是相当好的,并依托文本与设置来道出主旨,所以即使如“录音”般保存、记录,剩下的也只是回忆,感情也好生命也好,最后都要在春天里逝去。
一对在错误的时间相遇的情投意合的恋人。经历过婚变的女主恩素不再想吃住家饭只想吃外食,来了就吃,这家吃腻了就换一家接着吃;而男主尚优却还处在憧憬一日三餐两人四季的小日子的阶段。一个刚逃出围城,一个想跳进围城,两人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尽我的我热情去爱,尽我的纯真去相信。”
结果是看过的……如当年一般唯美诗意的印象,很快又会忘掉其实不存在的情节。李英爱那时候真好看
真讨厌女主角!
我愿意相信,爱情真的发生过,在彼此的心都属于彼此的时刻,但是爱情不是永恒之物,有时候相见不如怀念,我们在春天相遇,当春天逝去的时候,一切都不复存在,都留心底一丝想念,眼角一滴眼泪。
春天来得无声无息,爱也是在不知不觉中逝去
純情男主的愛情故事最難看了⋯似乎這種認同天然就屬於男人,似乎更愛的人就擁有特赦權,女主只是個不相信愛情的冷酷的人而已,真的是這樣嗎,她的複雜和痛楚為什麼不展現出來呢⋯誰要看這位男士自怨自艾啊⋯
对于永远的固定镜头、镜头还不短急需保持耐心,幸好还有些些景深,能够打发眼睛。情感上太淡,不能够打动我而已。如果不是因为泛亚洲,就不会注意到这部电影。
做作的韩国片子。
从头到尾女主都很莫名其妙,说分手说在一起。男主看下来好像没什么问题直到后面划了女主的车。唯一值得看的是听大自然的声音,感觉真好。
不愧是以音效师为主角的电影,声效细节细腻动人。李英爱的柔美脸庞里天然有着哀愁与脆弱的特质。春来夏去,爱情始于电光石火的刹那,却逝于不可捉摸的瞬间。
不是爱情变了,是根本没爱过啊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