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看完后虽然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想起影片的画面还是心情愉悦。
实属非常难得。
我记得的是影片里很多碎片式的场景。
偶尔呼啸而过的火车,背负着整车乘客的万般思绪驶向远方,小男孩看到的夕阳和日落,车窗外的景色讯息万变,这世间还是这个世间,如有千遍万幻的转场,与小男孩的世界又有什么关系。
火车从茫茫草原带着这个天才少年从天光未白之时横穿大陆,经过高山河流,享受山谷里迎面吹来的风,阳光正是热烈,晒够日光浴,经过大海,看到牛羊成群,戈壁地形,日落结束的时候,晚霞染红天空。
大片橙红色的色彩洒在天际,混着将暮即暮的光线最终沉于黑暗。
灯火辉煌的城市出现在镜头里,货运火车站的路边小吃店,火车停下来的空隙里,小男孩还交到一个忘年交。
画面最后回归于故事的目的地,场景最终趋于平缓。
让-皮埃尔·热内 对于色彩的运用实在是我等平常人都能很明显的识别出与众不同。
这部电影暂且不论故事情节和细节的处理。
单论场景和取景,在我这里看的直呼过瘾。
它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公路电影。
草原、山川、戈壁滩……经过陌生城市里看到的万家灯火,列车临停时与对面陌生人眼神对视又飘落而过。
小男孩独自一人的心境与成人实际一般无二,恐惧和欣喜在一个人的时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双刃剑,自由与孤独,希望与沉默。
关于让-皮埃尔·热内 对色彩和画面场景的镜头处理,看过他的《天使和美丽》的一定更能感同身受。
影片讲述一个十岁天才少年被授予了世界科学大奖贝尔德奖,并被邀请到华盛顿演讲,小男孩因为家庭曾经的变故,而不得不独自偷偷去往华盛顿领奖的故事。
影片的最后,小男孩顺利到达华盛顿,也解决了曾经家庭的变故所带来的后遗症,父母花费更多的时间回归家庭,一个平凡而有爱的故事。
画面感很强,场景处理的很不错,有公路电影的代入感。
平凡人的故事,又有一些小细节的点缀让故事不至于过于平淡。
IMDB上评分是7.6,我给它8分。
电影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着周围的世界,虽然非专业人士,但依然还是觉得中间有些叙述手法和拍摄角度还是挺带感的,虽然故事整体来说比较简单,但全片看下来还是比较充实。
故事描述的小男孩从最开始想逃离自己的家庭到回归家庭,转变或许就是从那个旅程开始的。
学校里老师的不理解,感觉确实父母的关爱,怀揣着对弟弟去世的负罪感以及无法像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成长为一个出色的牛仔让他想寻找一个新的世界,一个认可他的世界。
但最终,一趟由乡村到DC的旅程让他开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看着妈妈的日记,发现了母亲并未表现出来的一面——对子女对家庭的思考。
在短暂的逃离之后也开始希望自己只是在家里的卧室中被吵醒的那个小男孩。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
很多时候我们开始幻想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认为只要踏上旅程,所有的束缚都将得到解脱,所有的烦恼都留在了原地,但其实不然。
相反,旅行的意义或许应该是回归,换个视角的重新回归。
ps:感觉片名有点弱,搞得我以为是科幻片
"The amazing thing about water drops is that always take 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For humans,it's exactly opposite.When Layton died,Tapocia started chewing metal buckets till it's gums bled.Layton and Tapocia had inseparable.And then one day,Gracie took him for a long walk through the meadow.They sat for a while, facing the mountains.Gracie returned with a new kind of understanding in there eyes.Tapocia stopped chewing metal buckets.He went back to snapping at the fireflies, just like before.As if he made peace with losing his master.May be some day,i'll go back to snapping at the fireflies."记得当初是《少年时代》一起下了,结果在硬盘里一躺就是一年多,却不曾想到错过这么好的一部电影。
ST在火车上那段旅程的画面太美了,让人心驰神往。
只是最后的回忆杀太实在人揪心了,好在最后一家人的笑容稍稍冲淡了悲伤,what happened, just happened.
让-皮埃尔·热内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另一个是蒂姆 波顿)。
热内比较奇幻童话,但是相较于蒂姆,更温馨治愈。
其实我觉得斯派维这个电影,他更多的还是倾向于一种治愈吧。
就虽然, Spivet 他一路都很坚强,一个人很孤独地去经历了这些冒险。
但是在冒险的途中,他都是在不断地回想他和他弟弟发生的事故,然后这都是他的一个创伤的根源嘛。
然后他就会想他的母亲,他看了他妈妈的日记,然后想他的爸爸,喝酒看电视,玩儿牛仔的东西。
然后最后他达到了终点,他做了他想做的事情,但最后把整个的故事给完满了,其实是他爸爸背他回家,然后他们一家人最后一个团圆的温馨的结局。
所以更多的其实是,嗯,我觉得导演想传达的还是一个家庭,最后温情的一个治愈。
所以我觉得更倾向于把导演看成他,虽然觉得这个事情,像您说的那样可能会很残酷,然后小天才 Spivet ,他自己在一个人孤独地对抗这个世界。
但他其实虽然外表很坚强,但他的内里是非常的柔软和脆弱的,而且最后也是像这种家庭和亲人的温馨来让他内在更充盈。
而让他从内到外给坚强起来的。
所以我觉得导演他虽然很现实,他用一种奇幻的方法来表达,但是他导演内心还是比较向往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当然了,这个电影里面就表现的是作为家庭之间的这种温情和父母对小孩的关爱,夫妻之间的爱。
但是算出来的话,其实导演还是一个比较... 额...就他虽然...就是他理智上知道这个世界的残酷,但是他感性上面还是一个比较向善向人之间的感情的。
希望人和人之间有温情,能够去充盈每一个人,能够去治愈每一个孤独的人的这样一种比较向善,比较温暖的一个向往。
我们上一次不是聊了《剪刀手爱德华》嘛,其实从两部电影来看的话,两部电影虽然我们都可以把它说成是讲一个怪胎或者是异于常人的人的一个处境的话,但是两部电影的结局是非常不一样的。
你看爱德华最后是一个人躲进了古堡,所以他的结局是非常的遗憾的,凄美的,凄婉的。
它其实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但是像 Spivet 最后小麻雀不管一个人飞了再远,但是最后都是由父母,但是最是都是回归了家庭,回归了父母,是找到了家庭这个大树作为支撑点的。
所以 Spivet 这个电影,哪怕你过程中觉得他可能很孤独,但是最后给你的感觉就会是很踏实,很温暖的,就这样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一个小天才,一个小麻雀,他无论飞再远,但是他最后都有一个家庭这个大树作为他的依靠。
所以我觉得 Spivet 其实应该算是一个喜剧电影,它的结局是非常的正面、温暖、有力量的。
感觉这部片子是在想用一种近似与童话与幻想的方式来探讨一个少年的孤独成长史,一个在亲眼目击了自己的弟弟被枪击的少年疗伤的故事,沿途的景色真的很美,随手一截就是一祯很美的照片,音乐色调和节奏都很搭调(有种小清新式的压抑?
)。
但是它探讨的并不是这么成功,结局用一个误会和完美的大团圆来结束整个故事。
它想要探讨和表达的都没有表达出来,前边并没有很好的展现弟弟的死带给这个家庭的冷漠与伤痛,后边的转折也太过潦草,情感铺垫并不是这么彻底。
但不失为一部好剧。
第一次写影评,也不是什么专业的影评人,只是单纯的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喜勿喷
说起法国电影,绕不开的几个电影人,除了吕克•贝松外,让-皮埃尔•热内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导演,根据美国作家Reif Larsen的小说《The Selected Works of T.S. Spivet》改编的3D电影《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风格依旧很热内,将奇妙的想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T.S. Spivet与父母、姐姐和哥哥生活在蒙大拿州一个偏远的农庄里。
他是一个天赋秉异、着迷于科学的天才小男孩,创造了永动机,这使得他获得了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馆享有盛誉的贝尔德奖。
他对家人闭口不谈,独自一人离家,他偷偷爬上运货火车,开始了独自穿越美国的奇异旅程,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幸运的获奖人只是年仅10岁的小孩,而与此同时,T.S的父母也在努力寻找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超现实主义浪漫题材,这才是让-皮埃尔•热内。
天才少年T.S一路旅途风景如画,不管故事是不是很刻意,电影最终回归了温暖,的确很治愈的故事。
T.S这一路也许是逃避问题,虽然家里有很多麻烦事儿,但也不乏有温馨的一面,父亲母亲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次意外他失去了同胞兄弟,而这一路旅行让他成长不少。
最终这对儿傲娇父母在一群好事儿的人手里“救出”T.S,重回到家,母亲又孕育了新的生命,他的永动机也派上了大用处,这才是最好的happy ending。
海伦娜•伯翰•卡特不愧是老戏骨,一个研究昆虫的女博士,她很美丽,知识渊博,爱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海伦娜之前可是英剧古装名伶,后来在老公蒂姆•波顿的戏里变成哥特女巫式的人物,话说热内的电影其实有蒂姆•伯顿的风格,应该是同样钟情奇幻的桥段,只是热内的电影更多一些法国人的浪漫情怀。
奇幻而不荒诞,浪漫却不矫情,这部作品和《天使爱美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风景美轮美奂,主人公心思缜密,最重要的就是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是热内第一部3D作品,之前的《黑店狂想曲》《天使爱美丽》《童梦失魂夜》都是奇幻主义故事,黑店和童梦相对来说暗黑系一些,而爱美丽和这部奇异旅行则是五彩斑斓的梦,如果可以在大荧幕上观看,应该是一部很好的美国旅游宣传片了。
这部电影讲述一个十岁的天才少年在经历了失去双胞胎弟弟的变故后,因家庭阴影笼罩觉得缺乏温暖而独自踏上去华盛顿的列车领奖的故事。
电影节奏缓慢而又娓娓道来,让人激动,振奋,又让人感动、难过。
少年对一切事物都抱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在他眼里世间万物都是朋友。
当他刚踏上列车的那段时光,旅途中的山川和河流美的然后让人窒息,但最让我震撼的是小男孩对着太阳热切的交流:【太阳 化学成分:氢 氦 氧 铁 氖 氮 硅 镁和硫太阳多美啊,快要绽放的刹那间,惊现的光芒送来了问候!
一个人能深情地向日出敬礼,那快乐比梦更耀眼】他拿着望远镜认真地观察飞鸟与鱼他幻想着一味带着牛仔帽的朋友和他激情交流沉在醉人的风景里面,更着迷于小男孩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
但是小男孩每看到一件事情都会联想到家人生活的片段,这是他内心的映射,渴望家庭的温暖,这种思念家人的情感在旅途的后半段中越放越大,一是长久离开家人,二是看了母亲的日记。
因为事故整个家庭笼罩在哀伤之中,刻意不提不代表不存在,这是一根刺,刺伤了少年,也刺伤了其他成员。
缺乏沟通与心理疏导,小男孩埋下了巨大阴影,始终觉得对弟弟有愧,使他不顾艰难险阻跑到华盛顿的决心和勇气就是这种愧疚感以及无处诉说。
为小男孩点赞,不是他主动站出来,整个家庭也不会这么快走向和解。
电影拍摄的画面实在是美,山川与流水,太阳与云朵,蓝天与草地,真是想要立刻就踏上旅行的道路,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最近同时也在看旅游纪录片,主要是欧洲部分,不仅风景,还有文化、艺术、美食都让人向往,今年打算把欧洲相关知识都了解清楚,可以再给自己定个目标了:30岁之前完成欧洲条线旅游电影还让我感叹的一点是专家之所以称为专家是因为其突出的持续工作思考的能力。
小男孩如此出色除了继承母亲的强大基因还在于对事物的专注度,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探索和改进。
在车上的时候,小男孩还拿起笔记本写【日常观察】,思考【为什么你带着眼镜还会找不到眼镜】【为什么你一边缴税一边生气的说他们都拿着这笔钱干什么了】,这种【超能力】才是重要的,才是是大众可以学却懒得去学的。
最后,感受自然,感受生活!
在遇见这部电影之前,成人童话在我心里只有一座山脉。
那就是韦斯安德森的定格动画处女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你可能要问,这山脉如何定义?
当然要影调佳,故事佳,配乐佳,笑点泪点一戳即中。
大概因为偏爱韦氏特有的腔调,所以对该片向来爱屋及乌。
而今天刷过这部之后,很快便榜上有新名。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不是少年派,不是奇幻漂流。
斯派维的导演「让-皮埃尔·热内」曾拍摄过《天使爱美丽》这样超现实又浪漫电影。
法国人那风情万种的美感,全都融进了一帧一帧的画面里。
古朴的油画色彩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每张截图都可以拿来当壁纸。
真的美翻了好么。
该怎样去讲这个故事,我尝试了无数种开头。
后来觉得,还是从与众不同说起吧。
世界先生很忙,忙着照顾每个人的生活。
所以他永远不会了解,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内心的敏感与缺失。
T.S.Spivet 就是这样的异类,是个10岁就能造出永动机的天才少年。
这个科学小宅男一直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融入学校融入家庭:帮妈妈画昆虫标本的手制图;在爸爸为牧场河水的事情发愁的时候,设计山谷引水管道模型;弟弟玩步枪,那他就做枪的声波图。
“这样我们就又可以一起玩了”他渴望着被需要,被理解,更加渴望被爱。
弟弟特别像爸爸,牛仔精神爆棚,可以200码开外射伤一匹丛林狼。
爸爸那么爱弟弟,当时谷仓玩枪发生意外后,死得应该是自己吧……是的,这并不是一个关于冒险之旅的故事,它的温情里总是透着些许的悲伤。
一年前那件事故之后,家里人都默契的避而不谈。
但是爸爸偶尔会沉默,妈妈埋头工作找一只不会出现的虫,弟弟养的狗木薯卡总是会咬铁皮桶。
他们什么都不说,却好似无形的埋怨和责怪,尽管事情发生时他甚至连扳机都没有碰到。
T.S.设计的作品获得科学大奖了,研究院邀请去华盛顿做演讲。
不如借此离家一回吧,去那些需要自己的地方,去那些能倾听自己说什么的地方。
天微亮,爸爸的车子从自己身边开过,并未停下来。
于是,凌晨三点提着小小的行李箱,就这么上了路。
“我无法否认,我不是一个无忧无虑的漂泊者,只是个逃家的10岁小孩”火车经过很多亮着灯的人家,T.S.幻想着和一个普通男孩交换角色。
可以安逸地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看火车驶向远方,幻想一场穿越沙漠之旅。
电影中,独白占了很大的比比例。
恰是这些独白,让你觉得心灵上流放的不止是T.S.,也是每一个敏感的我们。
谁都有那么一段日子,觉得没有人懂自己难以言说的委屈,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光中经历着一场内里的浩劫。
他们说,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只有年龄尚浅未经世事的孩子才生得出这么多感慨。
但无论十几岁,亦或更成熟。
当时的我们,比任何人都严肃、激烈地痛苦过。
即便矫情如此,我们也还是任性地长成了各自的样子,长成了这样或那样的大人。
“弟弟死后,木薯卡爱上了咬木桶,咬得嘴都出了血。
后来有一天,姐姐带着它穿过草场走了很久。
他们一起坐在山下,眺望远山。
回来时似乎达成了某种一致,木薯卡不再咬铁桶,它又开始捉萤火虫了,像从前一样。
也许有一天,我也可以再捉萤火虫。
"T.S.终于如愿抵达了华盛顿,在演讲台上把家人都不愿提起的那场意外坦然讲出。
母亲找到并告诉他,不需要再内疚,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买枪给孩子做礼物,让两个孩子在没有大人看管的情况下玩枪是自己的失职。
父亲说,当时开车是真的没有看到他。
于是T.S.终于可以解开心结,爬上爸爸的背。
把他的牛仔帽戴在自己头上,像当年爸爸曾把帽子戴在弟弟头上一样。
以前,家人是他的软肋。
如今,家人成了他的铠甲。
“我不知道你要去哪里,但你一定会找到你的栖木”真正好的电影,也许并不需要华丽的技巧和精美的脚本。
只要它足够动人,只要它能触及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能让你看见自己的影子。
作为观众,能够放肆的跟着大笑或是流泪,然后重新面对生活。
如此于我,便是佳作。
而斯派维就是这样不能被错过的佳作。
- End -彩蛋:片尾的画面和配乐亦是惊喜 《Here now and then》
前几天看了这电影,大致上,我能理解这电影里失去亲人的感受。
不可相提并论,但大致上,可以理解。
and i thought about you every day and night。
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T.S他爸爸妈妈很难再面对他。
没有为什么,也不是过不去。
就是有些事情受不了也得承受。
还是受不了。
当你失去一个重要的人或东西,也许你就会开始怨恨这个世界,怨恨命运,怨恨身边的人以及所有间接造成现在这种结果的原因。
然后怨恨自己。
直到剩下的不多的可以珍惜的人和事物都远离。
好像T.S一个人的旅程。
然后我才明白,大概是老天也觉得我不珍惜,所以夺去我重视的东西。
重要的东西,往往是没有的人比拥有的更清楚。
痛才是真切的,顺遂难免虚无。
当科学终结的时候,我们才能开始想像么?
纽约爱宅男,宅男引领新潮流。
有些东西生来就是要灭绝的。
“傻瓜”的定义是:一个将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变成大笑话的人。
你在科学观察方面的天赋本可以用在更好的地方,比如用在早上选双合适的袜子上。
似乎家里每个人最后都要离开这里。
从那天起,所有的树木都在冬天掉光叶子,除了松树,因为它救了麻雀。
我无法否认,我不是一个无忧无虑的漂泊者,我只是个离家出走的10岁小孩。
如果两人有了孩子,那就说明他们相爱了,不是么?
我也不晓得你要去哪里,但你一定会找到你的栖木的,伙计。
你真可笑。
你自个儿穿越半个美国,来到这里当小白鼠?
只有两件事是无穷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
——爱因斯坦水滴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总能找到阻力最小的道路。
但对人类来说,情况却完全相反。
人呀,就是爱看热闹。
这笔记本的颜色不对,我从不在绿色笔记本上记事。
你没事才是最重要的。
黑化肥挥发发灰会花飞,灰化肥挥发发黑会飞花。
剧情比较平庸 亲情部分略感人 画面很美 男女可爱 声音好好听~
睡得死去活来~
一如既往法国片的做作,接个电话都要进行一番残酷的思想斗争,到底走那条路好一些。不能理解评分为何如此之高?
畫面拍得非常美。但是演得還能再做作點嗎?受不了!不是我不喜歡以小孩為主角的電影,而是各種賣弄就無法消化了。
你睡在我身边我怎么还看得进电影?(第二部)
小孩电影。天才得奖,弟弟死去,农场美丽,火车冒险,势利的干事和主持人,奇怪的老头和卡车司机,笨蛋警察,感动的颁奖典礼,最后和谐美满的一家人,还怀了三胎……套路化的故事,理想化的冒险
坑爹电影,建议大家勿看,毫无亮点。
科学和拍电影,都不是耍点小聪明就能成功的。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表面上讲的一个天才少年的出走,一场冒险,一场旅行,实则指向是社会对天才儿童的态度,来自父母、教育体系与社会
好片子
Jean-Pierre Jeunet的电影里最喜欢的是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和 Delicatessen 高度的风格化 色调 剪辑 奇幻 童真结合得比较顺畅一体的两部 但之后看到的其他作品 故事本身乏味 塑造明显薄弱敷衍 于是浓郁的色彩和炫技的拍摄带来的不适感更加溢出了 这一部的后端尤为突出
“也许在这些房子其中一座里,一个小男孩正被火车的声音惊醒,也许他会想搭上火车穿越沙漠是怎样的景象,我有点想和他交换角色,看着火车驶向未知的远方。我不得不承认,我不是一个了无牵挂的漂泊者,只是个离家出走的十岁小孩。”“木薯卡不再嚼铁桶,他又开始捉萤火虫。也许一天,我也会再捉萤火虫”
小小少年的奇异旅行记
除了一些风景,这电影真没什么好看的。
10岁的小男孩穿越大半个美国的奇异旅行,不仅仅将是斯派维永生难忘的经历,更重要的是让整个家庭冰释前嫌,和好如初,沟通才是解除误会的唯一桥梁。
让皮埃尔热内某些地方跟韦斯安德森神似,轻巧灵动,毫不做作,对整个世界抱有小心翼翼的温柔,拍出来的作品像一只羽毛漂亮的圆眼睛小雀鸟一样招人疼。很棒,不舍得看完。
农场、小男孩、死亡、天才、永动机、旅行、家人…《天使爱美丽》一转眼13年了,让•皮埃尔•热内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治愈极了。
和月升王国一样没什么意思的片子 这个人和韦斯安德森非常像 片子全都无限同质化 让人腻味
撒列里拍莫扎特大概就是这样。主演的小正太真的是个天才,在片子里像个背台词的呆瓜。还不如就拍个他的纪录片
水滴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总能找到阻力最小的道路,对人类而言,情况刚刚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