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之屋
Viceroy's House,乱世伤痕:末代总督的秘密(台),总督府
导演:顾伦德·查达哈
主演:休·博纳维尔,吉莲·安德森,曼尼什·达亚尔,胡玛·库雷希,迈克尔·刚本,欧姆·普瑞,大卫·海曼,西蒙·卡洛,丹兹尔·史密斯,内拉吉·卡比,坦维尔·加尼,莉莉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印度,瑞典语言:英语,印地语,潘加比语年份:2017
简介:2017柏林影展主竞赛展映。1947年英国政府指派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公爵,协助二次战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的独立与和平政权转移。在总督之家内外,大至民族之爱,小至男女私情,全部纠结在这动盪震撼的史诗里。 纪念印度独立七十年,集结英、美、印度三地影坛金奖团队打造钜作。本片是英国籍印度裔女导演古兰德恰达,根据其祖父母跨..详细 >
宗教信仰自由六个字的可贵。巴基斯坦和印度国家边界线的来历。
前半段一直觉得爱情故事在这样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显得单薄渺小。后半段明白了导演的用意,通过这样一对情侣的分别和重逢展现了整个事件的点滴影响。明明知道发生了什么,可还是动容地看着它一步一步走向盛大的消亡。其他短评的严谨和工整二词可以说形容本片十分精准了。
比起被打跑,英国选择退出,以保留在南亚次大陆的影响力。然后他们就自己干起来了。
看了一个电影 感觉上了一堂历史课 巨有趣的那种历史课
男主邀舞,被异族小哥怒刚那段,看的时候紧张得汗都出来了,生怕怒目圆睁的两人下一秒就要抱着女主载歌载舞。所幸我最担心的没有发生,但依然能够很明显地能感受到导演对宝莱坞式技痒的隐忍。为了这份克制我也要给五颗星。
又了解了一段历史
就猜到结尾会来个爱情大欢喜,最近刚好在看鲁西迪的<午夜之子>,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历史稍微了解了一点,刚好弥补了电影的历史背景,电影对回教徒和印度教徒的矛盾背景刻画的不够。
这就是属于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什么地方有点奇怪,但也不知道该怎么整的片子,但是女导演时时刻刻扣题“总督之屋”,没有做太多加法,还是挺让人喜欢的,尤其house方寸之间个人的命运和变化在大历史的前提下,拍得挺让人动容。英国人从古至今真是顺势而为的搅屎棍高手,这肯定没跑了。GA这是特意贴近人物原型有点佝偻吗?为她加了一星,和尼赫鲁眉目传情的时候绿眼睛美极了。
印度独立70周年献礼片,历史事件呈现得中规中矩,人物不可避免地较脸谱化。立场当然是站在印度一方,批判英国和真纳分裂印巴给南亚人民带来的灾难。蒙巴顿伯爵太胖,其他特型演员都还算像。另外片尾史实画面中有中华民国驻印大使罗家伦。
对了解那段历史有帮助
影片质感尚可,背景也宏大。印度两大宗教群体之间的矛盾最后导致分裂成两个国家并仇恨不绝,大英帝国让他们各有课本,各上各学也是“功”不可没,硬生生划出国界更是有意为之。古中国幸亏有儒家这样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作为主流凝聚民族,还有儒道释三位一体的融合能力,不然宗教战争和神学禁锢科学就会连绵不绝,中国不可能数千年发达领先。影片导演身为当事人后代之一,有美化英国统治算是意料之中。那对印度男女的感情戏也看着有点雷
重现了40年代的印度,和走向日落的日不落帝国。电影非常注重细节,宣布印巴分治以后,总督府内每个佣人,包括每一件东西都分别打上国籍
蒙巴顿为国为民,丘吉尔和真纳为自己的利益一定要肢解印度。讲真,片子里的感情戏毫无用处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毕竟这是一部影片,自然是无法还原当时的最真实情况的,也不能对其太苛刻
典型的印度立场,真纳完全是反面形象了,不过蒙巴顿真的是被迫同意分治方案确实令人惊讶,始作俑者还是英国人,蒙巴顿这个背锅侠真的可怜,电影还隐晦地黑了一把他夫人出轨尼赫鲁,胡玛库雷希太美了!!!
太美化了。
看电影前还特地补习了一下印巴分治的历史背景,看的时候就很顺畅。BBC制作,很科普。“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与真实的印巴分治相反,本片算是一堆英国老戏骨像傀儡一样被印度人操控输出他们价值观的滑稽剧,纯洁团结的印度被巴基斯坦人单方面破坏前途的说法更是这段时间听过的最大笑话
小切口展示大背景的手法比较明智,阵容强大堪称巨制;不要相信政客,将命运尽量握在自己手中。
不是很真实 太美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