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

Vincere,荣誉,胜利,墨索里尼的秘密情人,独裁者的情人,墨索里尼的祕密恋人

主演:焦万娜·梅佐焦尔诺,菲利波·蒂米,福斯托·鲁索·阿莱西,米雪拉·塞尚,皮耶尔·乔治·贝洛奇奥,科拉多·因韦尔尼齐,Paolo Pierobon,布鲁诺·卡里诺,Francesca Pic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语言:意大利语,德语年份:2009

《征服》剧照

征服 剧照 NO.1征服 剧照 NO.2征服 剧照 NO.3征服 剧照 NO.4征服 剧照 NO.5征服 剧照 NO.6征服 剧照 NO.13征服 剧照 NO.14征服 剧照 NO.15征服 剧照 NO.16征服 剧照 NO.17征服 剧照 NO.18征服 剧照 NO.19征服 剧照 NO.20

《征服》剧情介绍

征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墨索里尼(费立波·提米 Filippo Timi 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军入伍,踌躇满志的他将情人达尔塞(乔凡娜·梅索兹殴诺 Giovanna Mezzogiorno 饰)和儿子埃博诺(法布里兹奥·柯斯戴拉 Fabrizio Costella 饰)忘在了脑后,发迹后,墨索里尼娶了蕾切尔(米雪拉·塞尚 Michela Cescon 饰)为妻,生儿育女,而就在此时,达尔塞找到了墨索里尼,希望能够讨个说法,得到属于自己的名分。 墨索里尼在政场中节节攀升,权利越来越大,这也导致达尔塞的存在成为了威胁到他仕途的绊脚石。墨索里尼派出了秘密警察监视控制达尔塞,并且最终将她送入了精神病院。可即便如此,执着的达尔塞依然没有放弃她的诉求。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霹雳大将军自古英雄出少年杀戮罗曼史初音岛D.C.ifOVA学校2017明天整个世界真人快打传奇:雪盲正义联盟:闪点悖论黑蝴蝶双腿生风新教刺杀游戏特殊保镖2老狗闪电十一人猎户座的刻印热带离魂阿德里恩的异想世界天赐灵机Butlers~千年百年物语~呆瓜兄弟异怪墨西哥往事鬼屋幽会凯尔特人更美好的事第三季摩托竞技会约会专家大西南剿匪记实习医生格蕾第二十季奋力一搏

《征服》长篇影评

 1 ) 《征服》

一出结合歌剧形式,借用历史、宗教的悲剧。

也只有拥有悠久历史沉淀、同时经历了现代战争及工业革命,并且在电影技法、电影理念没有缺失时代的意大利这样的国家,能偶见这样的作品。

虽然各方面都显得截然不同,但看完这部影片的感触却和去年的《大牌明星》差不多。

基本剧情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但是创作者却通过影像切割组合闪回,默片与人物重合,通篇大段歌剧唱段、和声、交响乐,冷峻的艺指、服装,沿着时间轨迹,在讲述一个女人桎梏人间的同时映射出创作者内心的历史格局和人物形象。

重要的是这些超一流的创作性制作带给人纯粹来自于电影的美感,特别是那些经典默片与人物绝妙光影叠合的数次运用、精神病院人物的插入直至最后主人公的出现。

最突出的是影片配乐的气场,除了人物之间对话,其余部分基本都有磅礴配乐或者咏叹调、合唱,那些激情、争斗、对质、痛苦、绝望,影片就没有弱化的情绪,也适合如此的音乐烘托,即便是偶有曼妙的独奏,但极少的宣叙调也只是新一轮强大冲突的缓冲。

整部120分钟使人完全沉浸,结束同时也给人以疲劳感。

 2 ) 如果无关政治

如果这不是一部政治题材电影,或者说是一部和政治人物有关的影片,是否还会受到这么多好评和关注?

现在本片在内地影评几乎是一面倒的好评声,就电影本身而言,镜头和音乐确实具有大师水准,可是在剧情上实在是有些让人糊涂,主线条有些不太分明,一方面想重点描述墨索里尼遗弃的女人,一方面却又在政治事件上想有所涉足,给人感觉好像是意大利国宝级级导演马可·贝罗奇奥想法太多,想一次性倒出来给大家看,可是又被片长和镜头所局限,最终作品只能是这幅模样了,也许这并非导演当初所设想的,另外节奏比较拖沓,意大利演员的偶尔的歌剧式表演风格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也许它是一部很有含义的作品,不过单纯从电影上分析,还远不够完美。。。

中英字幕版下载地址http://www.dygod.cn/html/gndy/dyzz/20091204/23301.html

 3 ) 征服

她一直都做着一个等待沉浮的姿势。

被征服的资格不是他主动授予的,而是她主动争取的。

而处于危亡局势中的意大利人民也刚好需要一个意志坚定的救世主角色加以安抚和鼓舞,所以抛去历史观上的是非判断,墨索里尼本人是一个极有魅力的男人和政治领袖,他令人着迷的一面在历史教化疏导下被隐藏和篡改了。

作为一个男人,一个被女人和国家强烈需要着的男人,他的能力,抱负和野心刚刚好对应他的时代际遇,完成非凡的生命模式。

第一次,他闪着狼一样的眼神光长驱直入,粗暴有力,那张床恍如战场,她是敌人不是爱人,是作战不是做爱。

他站在她的阳台上脑中想象出万民欢呼的景象,这景象在数年后也确实为他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导演的镜头将他拍得高大伟岸,俨然,他早已具备了国家领袖的思想和身段。

她挽着他,聆听并试图同他交流,在路边拥吻。

他脑中昂首拓步的军队铿锵走过。

她相信他,至死不渝,可终其一生她只能看到他精神世界的一个花边而已。

她变卖所有资产,只剩下一览无余的身体。

这一次,长长的吻,爱抚,眼神的交流,他霎那的爱情!

她毕生无法忘怀的景象!

战争归来有血有肉的男演员不见了,他变成了投影上遥远陌生的移动人像,他已然在战争中完成了自己的裂变,获得辉煌的新生。

改变这个男人的是权利。

人,遭遇权利,时代主宰,历史使命这样的字眼,会怎样逃离过去的生活,对待过去的核对者呢。

负伤的他躺在病床上看《耶稣受难记》,感同身受中将自己和救世主的生命模式等同起来。

看着突然来访引起慌乱的女人,他说:出去!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局的,领袖的女人该像耶稣旁边的莫达拉那样隐忍,沉默。

她的性情做不了法西斯女人的标本,法西斯女人没有身份,即使是领袖的正妻,也不可避免的同她在精神病院的生活一样——喂鸡!

在只有主义,没有个人的法西斯国家,她拼命证明自己的身份,看似颇具反法西斯的行为又极具法西斯特征,他幻想着征服世界,她幻想着征服他,她的疯狂与法西斯又有什么区别呢,狂热,激动,为达成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她一次次对自己身份的解释证明伴随着法西斯进程一步步在加剧,她身上具备法西斯者全部的精神特征。

她的爱情和他的政治一样带有强权色彩!

她死于他权利的巅峰时期,至死坚信他依然爱着她,只是在考验她,没有抛弃和背叛过她,他的法西斯追随者们至死也和她一样吧,墨索里尼俨然成为了他们的生命信仰,终生不能自拔。

爱情法西斯化是个人的精神疾病而政治法西斯化是整个国家的精神疾病。

这就是为什么镜头前总会出现一个个神情怪诞的精神病患单镜。

 4 ) 爱,但要有尊严

Vincere,下载了很久放在电脑里,因为那个灰暗压拟的调调一直没有看。

     昨晚看过,一天来都觉得被悲怆抑郁的那种感觉所环绕。

脑子里总是那些阴暗的光影,亢奋的音乐,和穿插的黑白标语...那个战争的年代,连空气都仿佛带着压拟感那样的年代爱又如何轻松甜蜜?

或许连爱也真的是征服和被征服吧。

     同为女子,为Ida 深感可悲。

那么炽烈的爱在被离弃后变得那么卑微,一厢情愿的爱得那么卑微。

曾经那个高贵自信的女子。

是的,她后来抗争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样赢得世人的尊重,可是她的爱,真的没有尊严。

     或许你可以说那是因为她爱的对象是Mussolini,如同影片的简介所说- 如果他们之间有爱情,也是一个弱女子和魔鬼之间的爱情。

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就是场爱的悲剧,但是作为Ida 个人其一生的结局本可以改变,变得美好。

所以我一直在想难道不是Ida自己的爱的方式也有问题么?

     安妮宝贝说:“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

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的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东西。

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着这个落寞的人间。

”      如果不能和他并排站在一起,那么就学会转身,微笑着离开吧,至少请保留一份自尊。

 5 ) 征服

如果把片名意译为《墨索里尼的情人》,那就丢掉了导演对这段历史的“观点”,失于平述直白,毫无韵味了。

马可·贝鲁奇奥的悲怆和警喻,在影片中随处可见,他手中的黑色影像,并不是蒙在达尔塞身体上的神秘面纱,而是独裁者恐怖的冷漠绝情。

这个被遗弃的悲惨女人,是整个意大利社会转型时的弃妇,不仅仅是墨索里尼的“情人”。

独裁者秘史 《胜利》是一部有着伟大风骨的作品,他的题旨是“强人秘史”,对象是政治背后的女人,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女人。

“元首的情妇” 伊达·达尔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悲剧人物,她一生都无法摆脱独裁者墨索里尼,对曾经的迷恋无法忘怀。

但是元首早有妻女,无情的抛弃了伊达和独生子,把他们投入精神病院。

影片在达尔塞携子回到家乡后呈现出剧情的分水岭。

前半部是她与年轻的墨索里尼之间的爱情,虽然是情人关系,但还算真挚执着。

达尔塞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这个“革命者”,卖掉家产全力支持他的事业。

然而墨索里尼背弃了她,就像背弃左派投靠右派纳粹党一样,演员安东尼奥·阿尔巴内斯扮演的政治投机者从银幕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纪录片里那熟悉的秃头独裁者。

对于墨索里尼的塑造,意大利电影一直以来都不惜余力,甚至于有些妖魔化,脸谱化这个法西斯独裁者。

从卡洛·里扎尼1974年的经典《墨索里尼的末日》,到安东尼·班德拉斯的电视剧版本《年轻的墨索里尼》,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独裁者各个阶段的形象。

对于贝鲁奇奥来说,后者中的墨索里尼正式他要在线的投机者。

这是个有血有肉的躯体,包裹着肮脏的灵魂,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小丑或恶魔。

影片取名《Vincere》,实际上是意大利语单词“胜利”的祈使形式,出自墨索里尼当年为煽动民众,支持其战争鼓吹所作的演讲稿。

影片中年轻的墨索里尼浑身上下充满了慑人的魅力。

他张扬,狂躁,野心勃勃,充满战斗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现在看来,墨索里尼的政治立场是摇摆投机的。

他曾经是一位代表左翼劳工阶层的无神论者,却转而为获得政治支持与教皇结盟。

影片中的墨索里尼只有欲望,眼神里对权力的无限渴望,心中则毫无信仰和道德底线。

从墨索里尼的这一种性格来看,对他一往情深的伊尔达其实也只是感情投机的工具,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加以利用,当精神、肉体和物质上的支持不再需要时,就被无情抛弃了。

即便在风暴到来前,还有那一点点的和煦晨光,影片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感情戏,但都处理的克制严谨,单方面展现了达尔塞的一厢情愿,令人同情。

在《胜利》的上半部里,阿尔巴内斯把墨索里尼早期的激情融入到眼神和举止中,在他不断扬起的手腕和激荡的额发里用气势压倒观众。

这种表现力度,在如今的影片中很罕见,一种直勾勾盯着前方的枭雄之气,投入到每一场都是歌剧舞台上的重头咏叹调。

即便是对达尔塞难为其一的感激之后,影片里的墨索里尼也会在床底上恢复对极权的自我狂想,仿佛身下不是温柔倾心的情人,而是整个意大利的未来,每一次强烈的撞击带来快感,强烈的控制欲从银幕上蓬勃而出。

悲鸣的母亲 这部剧情与记录交互剪辑的影片里,有着大量戏剧化的舞台表演方式,也有这如今罕见的表现主义风格镜头,高对比度的色调,提醒观众影片的历史真实性。

意大利人独有的激情,在床上和讲台上都一样,不得长远,随时背弃。

达尔塞的悲剧,就在于她本没有正室妻子的地位,又丧失了母亲的资格,任人宰割依然对男人抱有幻想。

幸好,她觉悟抗争了。

再一次看到意大利著名女星乔凡娜·梅索兹欧诺,几乎完美的演绎了这个被抛弃禁锢的女人,虽未拿下戛纳影后,但也是影评人和记者投票呼声最高的女演员之一。

梅索兹欧诺在银幕上有一种脱俗的美感,即古典又显得叛逆,很适合这个二十世纪初的独立女性身份。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心中的野兽》和夺得威尼斯影后的《外欲》中的表演,已经让世人惊艳于她的爆发力。

《胜利》里的女人,爱的彻底,爱的疯狂,愿意为早期的墨索里尼付出任何代价。

在这种强烈的爱情互动中,影片中自负的墨索里尼,在街头受伤和报社资助时对达尔塞的支持也心存感激,甚至打算过秘密的结婚。

毕竟她比粗鄙的农妇有教养多了。

但在政治和权利的强势下,墨索里尼完全变质为电影胶片上的战争机器人,运用法西斯主义的口号控制民族,爱情,情人和私生子都成了绊脚石。

更为可悲的,私生子对从未蒙面的父亲,由憎恨到崇拜之时,他的母亲还在精神病院里备受煎熬。

这一段落的叙事风格,与《飞跃疯人院》、《换子疑云》类似,不复影片开局里那种强烈的政治意味。

纯靠梅索兹欧诺精湛的演技调动剧情,她在精神病院里的求生欲望,对迫害的恐惧和抗争,穿插在墨索里尼的新闻记录片里。

虽然这里情节并不新鲜,但从贝鲁奇奥的手中刻画,仍然力道峻猛。

梅索兹欧诺时而哀怨时而愤懑,爱恨交织,记忆与臆想重合,蒙太奇里仍有一种真实的震撼力,那种痛楚和摧残细细入目。

影片中这两种风格的悄然转变,就像是歌剧的上下幕转场,主导链接的重要道具,就是那张“结婚证”。

为了保护这张纸,曾经如此美丽聪慧的达尔塞被折磨地精神失常,她逃回家乡,把结婚证藏在亲戚家里,寄望能再次证明婚姻的合法性,回到“元首”的身边。

可这没有用,墨索里尼动用了整个国家机器,驱赶和囚禁这个曾经奉献爱的女人,一纸证明反成了索命贴,加速了达尔塞母子的悲剧命运。

在贝鲁奇奥冷静的镜头下,同情已经不足以为他们平反,整个控诉是冲着政治本身而来。

达尔塞向政府,向教皇,向墨索里尼本人一遍遍的写信,并不是奢求元首的地位和财富,而只是曾经认识的墨索里尼尚存性格上的幻想。

可换来的还是死亡的逼近,达尔塞的“英勇”也象征着当时意大利狂热之外的本土反法西斯抵抗运动。

影片中有多处表现主义的镜头,舞台化的布景,达尔塞惊恐绝望的眼神特写,配乐则是冰冷颤栗的钢琴键音。

意大利式张力 这段被尘封多年的“秘史”问世,自然充满了猎奇性和新鲜感,写实主义并不能满足创作的需要。

在马克·贝鲁奇奥的手上,这个故事被处理成一场宏大悲怆的歌剧,开场的《众神的黄昏》就构建起历史的大跨度和俯视点。

剧情与纪录片的穿插剪辑,高度的融合与映射,只有老派的意大利电影人,还封存这一失传的绝技,被贝鲁奇奥挥洒出来,艺惊四座。

《胜利》的厚重感,对历史事件的戏剧表现力,源自沉淀已久的新现实主义。

这种久远的手法,重现于2009年的银幕上,这才让人回忆起,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维斯康第…当年意大利电影人有多么伟大。

贝鲁奇奥也如其他意大利电影人,会在自己的影片中出现电影院场景,借助影像和观众的互动,挖掘某个时代对个人的相互驱动。

《胜利》里有个片段,年轻的墨索里尼成功利用几句激语,就煽动起两派的争斗,用胜利者的姿态看待主战、主和派的狂热表演。

影片中的历史背景渲染,给观众们造成一种错觉,仿佛墨索里尼真的是个无畏的革命斗士。

在如今不常见的纯正管弦乐配乐风格下,墨索里尼像默片里的人物一样,在街头与战友对抗政府,在阳台上挥舞战斗的旗帜,在达尔塞的眼中,这实在是个经历血与火考验的英雄。

可这蒙太奇式的表演,只是墨索里尼复杂性格中的一面,在意大利一、二十年代那个华丽的舞台上,他在自己膨胀的权力欲望中巧妙的掩饰,全国的人都被他欺骗,又何止一个纯情的达尔塞。

影片中也弥漫着一种宿命的气氛,从一个女人到一个民族,终究没有逃脱法西斯的独裁。

最为可悲至反讽的一幕,来自于被墨索里尼强制孤儿院养的的私生子贝尼托。

成年后的他,甚至以模仿“父亲”为荣,一举一动,完全是第二个年轻的墨索里尼,沉浸在元首的狂想中。

那份癫狂,全然忘记了母亲的嘱托和诅咒:“这里有颗子弹,是为了射穿你父亲的心脏而准备的..” 年过七旬的贝鲁奇奥,多次入围戛纳电影节,只拿过评审团奖项。

《胜利》用传统的电影方式,赞美了一个女人的“牺牲”,对于曾置于墨索里尼独裁统治下的人来说,她就是个现代的美狄亚。

Luc,2009年7月3日于法国巴黎发表于《看电影》8月刊,转载请注明出处

 6 ) 女人,你站在政治的反面

《胜利》是一部有着伟大风骨的作品,他的题旨是“强人秘史”,对象是政治背后的女人,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女人。

“元首的情妇” 伊达•达尔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悲剧人物,她一生都深爱着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

但是元首早有妻女,无情的抛弃了伊达和独生子,把他们投入精神病院。

影片在达尔塞携子回到家乡后呈现出剧情的分水岭...安东尼奥•阿尔巴内斯扮演的政治投机者从银幕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纪录片里那熟悉的秃头独裁者。。。。。

节选稿,转载请注明出处Luc,2009年5月于戛纳

 7 ) 雪夜撒信

墨索里尼是一头发情的野兽,然而他又很快舍弃爱人而去,踏入不知止的权力迷恋。

伊达与墨索里尼,多么相似的人,同样的执着,同样为了心中认定的东西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其它的一切一切,都再不在眼中。

女主角的对爱的执着,对爱的疯狂从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墨索里尼对政治的狂热。

两个人在本质上一致的,因此他们相遇他们结合。

不知前因,于是不懂仇恨,不懂反抗,等到懂得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时,能做的,也仅仅是推倒父亲那摔不坏的半身像,躲在床底不肯出来而已。

小小烦恼,小小纠结,不会疯狂。

雪夜撒信,相当震撼。

 8 )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

伊达·达尔塞,史料记载中墨索里尼的第一任妻子,后者跟她相遇时不过是个年轻记者,达尔塞被墨索里尼的叛逆和激情所俘获,她竭尽全力去援助爱人,让对方有了发家基础。

然而墨索里尼一步步成为党魁和大独裁者后,达尔塞仿佛凭空消失一般,不曾出现。

只有待到后来者重新发掘,才让真相大白。

《胜利》(Vincere,内地也有译为《征服》等名字)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段故事,影片获得《电影手册》年度十大佳片的第二名。

年逾古稀的马可·贝罗奇奥选择墨索里尼情事来拍电影,他自然不为挑逗意大利人的敏感地带,说实话欧洲大陆早过了集体反思二战的年代(《朗读者》里已经是战后第二代人的反思),这种题材大概只剩老头会喜欢了,又或者索科洛夫那种以20世纪统治者为题的震撼作品。

贝罗奇奥潜心准备多年,只为表现达尔塞这名女人身上的坚强气质。

达尔塞手上握有墨索里尼的发家老底,她也不认同这家伙的做法,一副毫不屈服的姿态。

她紧咬不放,墨索里尼也死不认账,强弱分明导致达尔塞和儿子落得个悲惨收场。

这个“疯女人”表面上只是爱墨索里尼爱得发狂,徒然想挽回一纸婚姻的事实,然而被软禁被投入精神病院她都穷追不舍,她的问罪已经无关道德法律,反成为墨索里尼时代的罪恶见证者,毕竟意大利民众被法西斯主义蒙蔽了一二十年。

影片前半段的墨索里尼年轻而充满活力,他善于反驳他人,煽动情绪。

达尔塞的骨子里也有一股与众不同的疯狂劲,他们干柴烈火般好上,情欲熊熊燃烧。

整个过程中,墨索里尼是一头发情的野兽,然而他又很快舍弃爱人而去,踏入不知止的权力迷恋。

前半段的墨索里尼由演员扮演——墨索里尼和达尔塞的儿子也由同一名演员扮演,他不自觉地陷入了对父亲的模仿当中,精神崩溃。

后半段的墨索里尼化身成纪录片上的熟悉形象,举着拳头,肢体语言丰富,鼓动战争、鼓吹胜利,发出阵阵怪异嚎叫。

他的消失方式就如同历史记载上达尔塞的不为人知,达尔塞存在的意义就是始终不低头也不认输,她也追求属于自己的胜利。

虽然没有等到墨索里尼神像被推倒、碾压和最终粉碎的那一天,但是达尔塞的故事得以重现天日。

《胜利》全片不停采用片中片形式,穿插史实资料和其他片子,这本电影可以视为意大利上世纪前半页的历史教科书。

贝罗奇奥在保留有古典风格的基础上(雪夜撒信的静默张力),引入了未来风格的操作(那些剪影一般的画面),影像波澜壮阔,近景和特写镜头出神入化,配乐铿锵有力,有着惊人魔力。

电影说的是两个人的战争,其实又是意大利人的战争。

电影说的是情爱毒药,讲的又是法西斯主义的不死跟纠缠。

如果达尔塞是一名失心的精神病患者,那么经历了毁灭与失落的意大利人,他们当时患的又是什么病呢?

【理财一周-东方早报-上海杂志】

 9 ) 父權下的受害者

電影Vincere(獨裁者的情人)在戲院上映時錯過了,今夜租來DVD煲。

電影以墨索里尼的秘密情人Ida Dalser為軸心,描述了她愛上這法西斯野心家的不幸與悲慘遭遇。

墨索里尼和他秘密情人的關係也可說是個隱喻,展現了權力的兇殘與可怖。

看過電影後,腦海每逢浮現Ida Dalser和她兒子的慘象,我就不期然痛罵墨索里尼一次。

電影中的Ida Dalser和她兒子,正是女人和青少年,而現實世界中的女人和青少,也往往是父權下的受害者。

 10 ) 5+

大師示範點樣可以又騸情又有感染力而不落俗套(祕訣可能係三個字:意大利)。

每一格都係視覺的饗宴(我知道呢句野真係無曬意思,不過今次係堅的!

),好喜歡那些contrastive的燈光,好capture到戰爭的fervency。

D配樂十分扣人心弦(係好爛,我知),(聽師兄講袋中拳D音樂有晒典故,如果今次都係就勁喇!!

)不講誰是誰非,用愛情去講捨己的崇拜,好arm胃口。

好多場口同對白都好精彩,個仔推倒阿爸個頭像又要人認佢係佢阿爸個仔一幕拍案叫絕,阿媽叫修女帶佢去見個仔,個修女話i can't guarantee you the happiness of this life but the next! 真係令我想買個copy俾教會睇。

另一個修女話個阿媽:你仲摶咩?

你同一個萬人都想屌一鑊既男人生左仔,開心過咪算lor。

係葡萄又好,係譴責又好,係點醒又好,百般滋味。

再要讚一讚D演技!

好掂,唔該搵人買左佢俾我係戲院睇多次!

《征服》短评

震撼的有力量的电影。她爱上了他,而他只爱权利。中后部分尤其精彩。

5分钟前
  • DiDi
  • 力荐

三星半。好执着的女人啊……今天一不小心就看了两部Giovanna Mezzogiorno的电影诶……

6分钟前
  • 炼狱
  • 还行

通篇没有一字说教,只是把事实展现给观众,让人们亲自体会那种被强权碾压的感受。墨索里尼私生子的模仿表演夸张又讽刺。

8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我看的版本的中文翻译老毛的语录读得遍数太多了。墨索里尼崇拜的Blanqui原话是"Qui a du fer, a du pain" He who has iron, has bread (手里有铁家伙的兄弟才有面包吃)。虽然武器暴力里面产生生存竞争优势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早就存在,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如此措词确实是这个湖南人原创的。

12分钟前
  • 阿塔
  • 还行

墨索里尼作为元首是失败的, 没想到作为男人更失败。

16分钟前
  • 木ǚ音
  • 还行

2010/09/22 @ bc

21分钟前
  • lock
  • 还行

3.5

26分钟前
  • 圓心
  • 还行

我并不喜欢这个女人,因为她的执着,毁掉了他儿子的一生;但我佩服这个女人,因为我们已没有她这样飞蛾扑火的疯狂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勇气...

27分钟前
  • 琦小整
  • 还行

为情所困的女人,为权所困的男人,他们都想通过征服获得所有,但这世上哪会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事。也许有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哪有那么多人可以获得绝对完美的人生。可惜赌注下的太大就会注定血本无归,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还会问自己:这一生真的值得吗?答案早已不重要,无论怎样的牢笼都困不住一颗自由的想飞的心,闭上双眼也许一切就都会实现了,再也不愿意醒来。

29分钟前
  • TimmyConnor
  • 推荐

+贝洛基奥的历史中的人道主义十分重要,一种崭新的意识形态书写法

34分钟前
  • 两只青蛙跳下锅
  • 还行

开局不好,影响了我的主观印象。场景间的跳转过于突兀。

38分钟前
  • 王小北
  • 较差

贝罗奇奥的风格化已经成熟 依旧用最自然的剪辑和镜头(+insert *目的性极强)呈现一场人性扭曲 看过的贝罗奇奥永远在塑造悲剧的女性形象 个人悲剧困在历史洪流里 观众和戏中人同样无处可逃

39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推荐

没有自我的女人(以及“钟情妄想”严重患者)和直男癌简直是绝配!长大的儿子演得好棒,了解一段历史而已。

44分钟前
  • sss
  • 较差

乌漆抹黑的电影…“ 这个女人一不小心上了魔鬼的床,下半辈子都是为了“讨个说法”而活着。她脆弱的爱情像一颗粘在权力“华服”上的苍蝇屎。”

48分钟前
  • 猫龟🐌
  • 较差

L'histoire d'une folle. Un sois disant grand film. Malgré quelques étincelles dans sa mis en scène, il reste un gros navet.

50分钟前
  • KUMA
  • 还行

充满意象,几近歌剧,非常别致。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钢琴配乐超越时代。

52分钟前
  • 胖胖
  • 推荐

坚强

56分钟前
  • 蒋瞰
  • 还行

与贝纳尔多·贝托鲁奇齐名的意大利当下著名导演马可·贝罗奇奥作品,故事性和娱乐性不算很强,但非常有特色。

59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电影节奏很古怪,大量现实与虚拟的场景,其中带有很多当时对于政治上的隐喻。女主乔凡娜梅索兹欧诺的表演吓死人,一双阴郁的眼睛沉重又令人心恐。

1小时前
  • 百草味
  • 推荐

罗马,横肉,狂。意大利电影则只是其表征。-----没落的武侯

1小时前
  • 泥巴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