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英文名觉得很普通《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没能表达电影的主旨,还是翻译过来的不错《杀人不分左右》。
故事也很简单,就是一家三口去渡假,女儿外出遇到一伙杀人如麻的小团伙,遭遇不测,而这伙人又恰巧借宿于他们家,最后上演以爆制爆。
这是一部翻拍电影,旧版是在1972年拍摄,当然我也不会去翻那么旧的帐。
而这次的翻拍荣获2009年布鲁塞尔国际奇幻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电影在节奏上把握的很不错,控制观众的情绪起伏很到位。
而最为赞赏的还是摄影方面,对于人物表情的特写,长镜头的使用都很容易的把观众的情绪带入电影之中。
庆幸的是,我下载了未分级版,所以一些更为暴力、更为凶残的桥段都收入眼中,也因此更为欣赏导演对于人物刻画,性格把握上的能力,对于此片的印象也会尤为深刻。
电影的前半部算是比较压抑,虽然人在恐惧至极限时会有所爆发,但是死亡还是掌控在别人手里。
而后半部掀起新的高潮,以暴制暴,大快人心,前半部的压抑也有所舒缓。
而电影的结局,也顺其自然的大团圆,如果结尾处还是压抑的话,那我想这电影看的就太不值了,也违背了电影以暴制暴的主旨了。
1。
開頭的一切都拍得很美。。
無論是女主角本身還是屋內的設計。。
2。
我以為他們會向那個兒子報復。
雖然他長得很萌很漂亮。。
性格也不是討厭。。
但始終事件因他而起。。
明知自己家裏這麼危險就別帶人進來啊。。。
3。
不要隨便跟不認識的人走。。。
4。
女主角也太神了吧。。
在水中被射了一槍還能游水回家。。。
5。
話說那個強姦犯的女人在女主被射了一槍後哭什麼呢。。
真這麼喜歡女主一開始放過她不就好了。。。
還有。
雖然她在戲中演惡人。
但我還是真心覺得她頗漂亮的。。
5。
看完伊甸湖再回來看這套。
心情總算舒了點。
惡人就該有惡報。。
片子拍的还是比较不错的,演员和画面都很漂亮,但内容和思想上不如老版更震撼。
感觉新版改动最大的是受害者玛丽幸存了下来,老版中玛丽被强奸并被枪杀于湖中。
这一改动使片子的本质有了变化。
老版中,医生夫妇知道女儿被害后,将凶手逐一干掉,体现了以暴易暴,以眼还眼的思想,片尾二人面对生日蛋糕的悲凉和凄惨心境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而新版中玛丽受到伤害但幸存了下来,必须及时送去医院救治。
医生夫妇逐一干掉凶手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能送女儿去医院而清除障碍,是为了生者为了求生而杀人,是不得已的是被动的。
而老版中医生夫妇是为了死者为了报仇而杀人,是蓄意的是主动的。
个人感觉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新版有点俗套了。
整个片子的压抑感暴力感和真实感新版都不如旧版。
虽然旧版的演员和画面都不如新版精美,但是旧版所特有的灰暗压抑和暴力杀戮有如纪录片的真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许是旧版当年被列为禁片的主要原因。
而新版中除了玛丽被强奸的片段给人压抑不舒服的感觉之外,其余的部分基本就是一部中规中矩没有悬念的恶有恶报的动作片了。
尤其是片尾三个坏蛋被干掉的片段,基本上沦落为一部普普通通的动作片了,没有了旧版中真实凌厉的震撼性。
还记得旧版中玛丽老妈为了为女儿报仇,面对强敌只能智取,因此她不惜色诱凶手,假装要和凶手玩SM游戏,将凶手的双手反绑,然后给凶手口交,进而将凶手的命根咬断,从而为女报仇,也真是忍辱负重、以牙还牙了。
而新版中这一复仇的情节则被修改没了,只剩下常规的打打杀杀了。
但是,无论旧版还是新版,两位受害者都是因为不听大人的话去买(吸)毒品而惹上杀身之祸的。
假如二人远离毒品,或许悲剧可以避免。
由此可见,影片对于要远离毒品的教育意义还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得到的教训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讲话,不要轻信陌生人,以免引火烧身。
总之,新版旧版各有所长。
单从好看上说,新版高于旧版,如果从思想上看,旧版又高于新版。
无论新旧,都还值得一看吧,当然,不喜欢暴力血腥恐怖片的朋友除外。
很久没看类似的电影,跨新年看的第一部电影,好的开始!
同为翻拍旧版,此片比【唾弃你的坟墓】好很多,并不是说后者烂片一部,但本片更加真实,对于暴力的拍摄不论强度还是占片比例都更加合适,不会让人产生导演只会以血腥为噱头的怀疑。
看了其他的影评,我反而觉得并没有那么多套路,而是相当有借鉴意义,容我借题发挥一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保持冷静。
特别关于“大声呼救”:在没有坏人的情景下(如遇难)以可持续体力为原则,最好是找到可以容易发出大声响的东西,范例,在冰冷海水中体力透支的Rose吹哨子引起救生艇注意;在有坏人的情况下,如果很明显呼喊被听到的几率远小于被歹徒抓住的几率,请慎重!
如在厕所的片段,隔音很好的窗子还未打开,呼喊的声音只会让门外的歹徒变得丧心病狂的撞门、接着有很多理由应该狠狠教训你一顿,结果严重损耗逃走力(体力、身体状况、头脑清醒度等)。
而之后丛林逃跑,目标重机械驾驶员,即使不论依旧很远的距离,工地的噪音也会有很大干扰,简而言之,听不到;而好不容易的摆脱的追踪者却立即循声定位。
不是剧情这么刻意,编剧,我们理解你。
有个疑问,拼命呼喊会否影响当时的大脑思考或者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如神经、机能调动集中在提高音量以被听到,于是分配给其他功能的份额变得很有限/不充足其次,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挣扎。
针对强奸来说,在有些情况下,不如不要挣扎。
(* 以下只是根据所知的专家意见影视内容,得出的一些片面的个人想法,欢迎指正)面对生理需求严重压抑而发出攻击的罪犯,留意“大声呼救”提示,以免逼得狗急跳墙杀人灭口,相反,顺从以便尽早结束,保留抓伤后皮屑、衣物上的精液等犯罪证据。
而若是有强奸倾向的变态罪犯,挣扎抽泣哭喊很可能正在满足他对于被害者的幻想,欲望实现,然后,他想要更多。
最后,集中力量攻击要害。
有硬物,不要浪费在相对无关痛痒的部位,鼻子,太阳穴,后脑勺。
不记得在那里看过,一拳击中鼻子的攻击力不容小觑,哐当一下猛的一股血腥味然后意识模糊(此描述为构想的感觉,只记得对神经会有很猛的冲击)。
最后的最后,不在危急的环境中当然可以有时间考虑应对计策,又回到第一点,一定保持冷静,以防自己本能的应激反应撑了一时却断了后路
“第一剧场”硬生生删了5 分钟: 强奸,榔头插脑门儿,姘头露点被子弹击穿眼睛,微波炉爆头。
总之cult片里重口味元素统统以有碍观瞻为由被灭迹。
本片本来就是提供情绪宣泄的出口,体会以暴制暴的快感,可央视每每遇到色情、暴力条件反射般地扼杀掉你即将到来的高潮。
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该有不同的类型,艺术性的多样性是艺术生命力的基本保障。
本来就是cult片,你非要修修剪剪,不伦不类。
其实就是其他的类型片中,床戏和暴力对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都至关重要,一旦删减,整体艺术性就会大打折扣。
惨遭肢解的影片不胜枚举:泰坦尼克”、“特洛伊”...还是回到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影片分级制度。
【恐怖 复仇】《魔屋2》又名《杀人不分左右2》《最左面那间房间2》?
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记错名字。
第一部是禁片之一,额,因为太老了,看了剧情简介,我决定看第二部。
第二部讲的是女主和爸爸妈妈到一座山里的别墅休假,女主和一个朋友去玩儿,碰巧遇到了男主的爸爸叔叔逃狱回来,然后男主的爸爸叔叔婶婶想要杀害女主和她的朋友。
朋友挂,女主九死一生的逃掉。
因为天气不好,男主的爸爸叔叔婶婶,搁置逃亡计划,借宿在女主爸爸妈妈的别墅。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女主并没有死,女主的爸爸妈妈很善良的招待他们,却在半夜看到九死一生爬回来的女主,然后知道男主的爸爸叔叔婶婶就是这一切的凶手。
于是,他们残忍的复仇。
大概剧情就是这样,男主很帅,也还算善良,所以女主的爸爸妈妈没有杀掉男主。
男主爸爸死的有点惨,他的脑袋被放在微波炉加热到爆炸,我才知道微波炉不关门也可以用么,我都是关门热东西,好恐怖。
还不错的片子,告诉我们别总往人少的地方跑,不要相信陌生人随便跟人回家!
早就想看这部电影,一直没有机会,今天看完之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微波炉的爆头场面,而是一些人性之美。
主角在危急关头对朋友的关心,犯罪团伙中唯一的女人为两个女孩流泪,女主角的父母在危急时刻完全放开了他们身为一个合法公民决不能做的事——杀人,为了女儿他们彻彻底底的豁出去了,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正义永远战胜邪恶,这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对于一个观众来说,在电影前半段女主角和她的朋友被坏人所蹂躏,那么后半段自然希望能打个翻身仗——以暴制暴,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那么在女主角的父母终于干掉了所有的人之后,平静的音乐,宁谧的湖面,女主角一家人带着贾斯丁安静的坐在游艇上的时候,刚刚血腥的一切仿佛没有发生过,但这伤痛也许永远无法抹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男孩贾斯丁,懦弱,软弱,胆怯,他深深的为伤害这两个女孩而愧疚和自责,他自责自己不该把她们带回宾馆,更自责自己的无能,但他有什么错呢!
他只是生活在那样一个不堪的环境中,父亲是那样一个凶残,冷血,毫无同情心的家伙,他甚至从小没有母亲的关怀(这也启示我们家庭的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在最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摆明了自己的立场,他想结束这一切,尽管那一枪没有开出,但他最后战胜了自己的胆怯和懦弱,为此他差点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作为团伙中唯一活下来的人,他有的只是人性中的光点,最后的他,坐在游艇上和女主角一起回归正常的生活。
不论是何种伤痛,生活永远要前进。
翻拍70年代的经典重口味,原版的很多年以前看过,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姑娘让悍匪逮住轮奸or强奸后剖腹,那匪女还煞有介事的将这可怜姑娘的肠子掏出来就象我妈洗猪肠一样,以及片末拿电锯锯人的桥段,不过这些对于变态口味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的人们来说是小菜一碟了,唯一让人称道的那部片对于这些场面描绘采用的写实手法。
但是这部翻拍片说实话还不如原版。
佩吉被抓回来后肚子上被捅了俩下,还以为肠子会流出来,这时候男二号BOSS唧唧歪歪说了一大堆废话到底所欲何为没搞明白;男二号为了帮自己的姘头争口气回来立马展示自己的绝技——霸王硬上弓之真l菊花残,引来不明真相同党数人围观并有秩序的发出赞叹声,更有甚者是姘头帮着自己的男人嫖宿幼女,此二人对待SEX方面的观点颇值得玩味:以操代罚……有创意。
该片最糟糕的方面就是拖沓。
男二号的弟弟进门后(名字过目就忘),男一号的老婆完全可以拿已经操好的刀子顺势一捅菊花就完事了,搞的那么麻烦,还色诱;男二号与男一号的搏斗是高潮,记住此类片的共同特点就是:男一号一开始肯定干不过对立面的敌方一号BOSS,而敌方BOSS总要在关键时候掉链子说一大堆废话,假如实在没有废话可说导演也会安排一段戏让他踩到新鲜的狗屎滑倒露出破腚给男猪脚,每当这个时候男主角举目四望,绝对会找到某件顺手的家伙然后砸向敌方BOSS以此一举扭转颓势,接着迎来胜利的曙光……我本来指望这部炒冷饭的片能把克雷文对于“杀人部分左右”的虐杀部分发扬光大,可惜都没啥突破,唯有最后拿微波炉爆头算是很有创意的做法,微波炉原来还有这个效果啊!
一物多用,建议以后微波炉厂商在说明书内注明功能:热食物、爆米花、烤肉、爆头(酌情慎用慎用)。
一个逻辑上不太顺畅的地方:正太偷了他爹的手枪后坐在他们床边,这个有点不合逻辑,BOSS出去撇尿回来床头柜上那么粗一把枪没了也没发现,这就算了,地上坐那么大一活人也可以熟视无睹,看来是白天活太累了,有些迷糊。
翻译成魔屋算是把我忽悠了,还以为会是我90年看的那部《魔屋的诅咒》这个类型的,结果通篇看完还不知道它魔在什么地方,除了当背景没别的用处。
叫“度假屋的那些事”会不会好点?
这部电影的坏人很坏,但是好人更坏,把人家整瘫痪然后再把头放进微波炉里这种做法一般人还是想不到的。
话说他这样应该也算谋杀了吧囧这部惊悚电影情节处理的是最近看到不错的一部,包袱和伏笔虽然不算太多,但是情节却不拖沓,很自然的一点点发展,也没有什么惊悚电影里常见的脑残情节。
影片里的女主角被人给raped了,这个情节多少还是有点震撼的,恐怖片女主角还没怎么地就给人家强奸了我是没有想到的,不过保存了贞洁的那位没有活下来,失去贞洁的反而活下来了,哪个更重要呢?
有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遭遇危难的一家人在生死关头没有选择逃亡而是选择了去把敌人都干掉。
我知道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汽艇的钥匙需要他们去找,但是面对歹徒时他们表现得像个杀人老手,很不错。
明显是太期待了,在网上搜索很久,还用流量看了…话说林中木屋是有点阴森,总感觉会有什么事发生………………………………………………………………………………………………………………………………………………………………………………………………………………………………………………………………
没有惊悚,没有惊喜。
微波炉威武
世界上最强大的是父母!比那个什么“唾弃”强多了!
好久没看到这么流畅的了
没啥好说的~导演是江湖中人
恐怖片不是我的那口菜啊菜。
以暴制暴。
社会性的人制造了法律,道德来束人律己,但这些规则之会在社会活动中起作用, 人与人的冲突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缓冲, 倘若如片中,在狭小空间内发生激烈冲突,人的动物性便发挥主导作用,生存、护犊...结果必然是刺刀相拼,刀刀见红...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幕……把头放进微波炉里…虽然是09年看的电影了,这种新奇的死法让我印象深刻……
血腥。女主角镇定的不可思议
很喜欢Sara Paxton 饰演的这个女孩的性格
我一男的都看不下去,傻逼电影
女孩子的老爸战斗力跟个娘们儿似地,明显的战术错误。傻逼一家子!!!
三星半,还行,也没有太血腥。医学和游泳都是生存技能,掌握点看来很有必要。坏蛋的儿子真让人着急,你倒是早点觉悟反抗啊…有些镜头很棒,原来微波炉还有那功能…
纠结了半天,最后终于爽了一把,很好
以为是禁片去看,谁知道完全不恐怖,恐怖个P,最后还弄个微波炉炸脑浆多此一举…不过故事还是不错的~~~就是杀人杀的不够数量,不够效率,断电黑屋躲来躲去的半小时杀一个闷死了……
第一次好人围剿坏人
别以为长了胡子就认不出你了,johnhenry~
除了觉得屁股下巴的美腿Sara Paxton拼命游泳的时候小帅,其它时候都无悬念无刺激。强暴戏很温绵,复仇的折磨花样很少,追打搏斗灭力度,至于血腥最多也只是鼻子那里
比老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