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回顾了他的父亲——理发店师傅宋汉的一生。
汉默没有什么学问,人送绰号“豆腐“,专靠替人理发养家糊口,年轻时跟自己的女学徒情投意合,喜结连理。
汉默的理发店在青瓦台总统官邸的附近,因此他也见证了韩国总统更替的诸多历史事件。
在韩国发生”4.19革命“那天,汉默的儿子降生了,取名乐安。
一次偶然的机会,汉默结识了韩国中央情报局的头目,他举荐宋做了总统的理发师。
《孝子洞理发师》是一部具有浓厚社会性的滑稽喜剧片,它描写了象征平民阶层的理发师,在偶然的机会下成为总统专门理发师后发生的故事。
该片的部分片段会令人联想起韩国前总统朴正熙,而总统及其亲信们的喜剧化形象也引人关注,同时在影片中还出现了描写大国家党代表朴槿惠小时候形象的短发少女镜头。
因为片中涉及政治题材,该片也引起了许多政治人士的关注。
不过由于片中的总统是个带着专制色彩的角色,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他们认为该片通过成为政权牺牲品的理发师,太过尖锐的讽刺了绝对权力。
虽然电影内容是虚构的,但有些情节暗示了当事者正是朴正熙总统,而该片描述政权迫害理发师的情节,也是不符合事实的歪曲历史行为。
无意中又扫到了宋大叔粗糙的脸,静心看完全片,一如既往的被演技折服,被题材折服。
好多年,从来就觉得韩国影片比国内大胆多了,他们没有什么不敢拍的。
表面扯上了政治的味道,其实更多感觉到的是平凡一家人的生活曲折。
从孩子眼里家长里短的亲情讲起,到父亲对孩子的爱,到政治人物之间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我倒是看到了元首对理发师宋汉墨那一种特殊的交情。
贴身服务十二年,因为诚恳低调从不惹事,让元首对他有那种事外人的信任,肯定经常有的倾述交流,但好像又有很多的欲言又止,毕竟身份差距太大。
即使和元首有过交情,也一样逃不过时代的洪流。
汉墨救儿子始终也没敢和元首开口。
当汉墨为了儿子,偷偷去挖元首遗像的眼睛做药引时,表现出的躲闪不像是盗窃那种紧张害怕,倒像是他对这位服务了十二年的特殊顾客的不舍和纠结。
但是为了儿子,他没有办法。
影片最后,元首的灵车走到汉墨家的理发店时,突然故障停了下来,又像是他对这位特殊交情老友的留恋,直到药引顺利取出,灵车才又重新启动,也算是铁血总统在冥冥中体现出的一丝温情了。
震撼的观后感,感叹小人物的悲哀,作为总统的理发师,在常人看来伟大的职业,确是胆战心惊。
不能说中国没有这样的好片子,中国缺少的是对当代政治描绘的好片子,对于人性的刻画这部片子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之所以打四颗星,是因为我觉得一部好片子也需要做到全程无尿点不无聊,但在观影过程的有些部分还是有些乏味。
当男主背着残疾的儿子寻医求药时,庙中的小和尚给他指明去深山找一位老道。
老道却说了以下的话。
男主一开始还嘲讽地说是一位高级的心理咨询师而已。
但是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越来越离奇,甚至是契合了真实的历史,老道的话应验了。
然后男主就信了。
这真的是电影的点睛之笔,不知道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情节?
河的对岸住着大毒蛇,大毒蛇变成了龙🐲......
1.韩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政治背景下的小人物生存史(政治、社会、家庭)。
2.龙、眼睛、菊花的隐喻脱俗且有力,荒诞正是现实主义的突破。
刮眼睛的镜头很到位,是认识了十二年的总统啊,是高高在上的权利者,心里挣扎表现出来。
3.灵车停在理发店门口的一段镜头快速轮换表达也相当精巧,厕所内外气氛不断上涨马上到达顶点了,然后通畅,也是彻底摆脱彻底告别。
等到对新总统敢说的话,更是彻底新生了。
4.宋大叔,演什么是什么。
孝子洞理发师 (2004)8.12004 / 韩国 / 剧情 喜剧 / 林赞相 / 宋康昊 文素利
有多久没看这个大饼脸的影片?
上次看了我期待很久的《蝙蝠》觉得很失望。
有点白痴的吸血鬼大叔,不知道在讲什么的大片《蝙蝠》!
这次看迅雷上有更新的孝子洞理发师,加上心情还可以,就耐心的看了!
果然是号称韩国版的阿甘正传,很有意思的片子。
影片充满了嬉笑怒骂,但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特别是大叔的表情,真的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得了,看得我时不时的发笑。
那一群傻傻的人,就好像是你身边的普通群众一样,没有任何特点,就很简单的活着,人生也其实没什么追求,过过日子嘛,把日子好好过就好了。
就在这淡淡了无生趣的生活中,硬是有很多好笑的事情,感伤的事情发生。
虽然影片的最后,有点做作,但是看到大叔那噙着泪水的表情,真的会很感动。
可以打分到90的好电影!
最近在微信阅读上买了《朴槿惠传》,完全是因为看了这部关于她爸的电影。
其实我是对政治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但是最近看的韩国电影让我觉得他们国家的政治,还挺曲折有趣的,当然是抱着事不关己的看客心态。
今天讲的影片叫《孝子洞理发师》或《总统的理发师》,又是宋康昊主演的,讲述韩国总统御用理发师的生平小故事。
影片中描述的总统,就是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
宋康昊饰演的理发师,叫孙韩茂(翻译问题,名字有很多版本)。
韩茂性格单纯温顺,从不惹事,相信政府,是个老实守本分的理发师。
在青瓦台附近的孝子洞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看上了学徒,与她结婚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南安。
因帮政府抓住了“间谍”,孙韩茂受到了朴正熙的接见,发生了人生的转折。
自那以后,孙韩茂成为了朴正熙总统的御用理发师。
第一次给总统理发,孙韩茂紧张到划伤了总统的脸。
伴君如伴虎,这份职业看上去很荣耀,但是韩茂心里忐忑得寝食难安。
总统办家宴,邀请孙韩茂一家参加。
韩茂的儿子南安与总统儿子起了口角动了手,孙韩茂牵连被揍,南安理解了父亲的不容易。
总统出访美国,邻居们在电视上看到了韩茂陪同出席,由此深受邻里爱戴,理发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朝鲜间谍携带的马克萨斯疾病在南韩蔓延,政府怀疑感染的人群接触过朝鲜间谍,于是下令逮捕所有疑似感染人员。
南安因痢疾拉肚子被怀疑得了马克萨斯病而抓,受到了电刑拷问,虽然最终安全回家,但双脚瘫痪无法行走。
韩茂一生胆小,不惹事,看到儿子瘫痪,他崩溃地拿着剪刀在街上大骂,哭着剪自己的头发,这段超级虐心,泪崩从那以后,韩茂背着儿子访遍名医,在荒山野岭处寻一隐居的大神,他可以治好南安的身体,但是他告诉韩茂,南安的精神需要韩茂来治愈。
大神指点韩茂:南安的命运如此痛苦,是因为河对岸的毒蛇变成了一条龙,过几年龙死去的时候,它会在葬礼上乘着菊花车离去,你要把它的眼睛挖出来,就着菊花用水烧开,喂给南安喝,就能好。
这时的韩茂,还没有明白这条龙是谁。
直到朴正熙总统因两个心腹下属长期不和而被其中一下属枪杀身亡,孙韩茂在总统的悼念会上明白了菊花车就是总统的灵车,那条龙就是指朴正熙。
于是孙韩茂冒着生死溜进青瓦台,用理发刀刮下灵车上肖像的眼睛部位。
朴正熙出殡那天,灵车在理发店前熄火很久。
孙韩茂按照大神的指点,让南安服下了偏方。
结束了18年统治的朴正熙时代后,全斗焕夺权上台,新总统要求孙韩茂为他理发。
一向顺从胆小的韩茂,面对地中海发型的全斗焕,说出了最大胆的话:总统先生,等你头发长出来,我再给你来理发。
就这样,韩茂被揍了一顿后回到了家。
已经成年的南安,终于在某一天可以离开拐杖直立行走了,渐渐地南安已经可以和韩茂一起骑自行车了,告别青瓦台的韩茂开心地享受着父子情深……这就是总统理发师的故事,平凡悲伤又温情质朴。
虽然网上说是韩国版《阿甘正传》,但让我联想到的却是任达华和吴君如演的香港电影《岁月神偷》。
也是通过小孩的视角,描述那个年代香港小市民家庭的悲欢与沉浮,与《孝子洞理发师》一样,《岁月神偷》也很值得一看。
非政治纯情感人性向切入,电影粗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讲父亲是个随风摇摆的市井小民形象。
阴差阳错做了总统的理发师,却也是在权势中唯唯诺诺连喘口气也是小心翼翼,哪怕面对的只是个卖煤的人也是如此。
在儿子眼中应该也只是个腰板都挺不直的父亲。
贯穿全篇的应该就是父爱了。
无论是怎么样的父亲都是在为儿子着想。
哪怕曾经糊涂。
转折点: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去深山看大夫。
大夫说:身体我能治,孩子的心却只有你能去治。
然后转折后的正式开始就是总统遇刺并换届了,也表示那个唯唯诺诺直不起腰板的父亲形象也随之换掉了。
先不说那个药方是否离谱是否有效。
但最终孩子站起来了,跟他父亲最终在新总统面前的蜕变不无关系。
父亲说:“总统,等你头发长长了我再来吧。
”说完这句话,一身舒坦,虽然被胖揍一顿,但是腰板好似也站直了,至于儿子,当然也站直了。
虽然看似不应该有关联的两件事却用这种荒诞的手法串联在一起,为的就是说明:父亲,你知道你可能会影响你孩子至少半辈子吗?
倘若不考虑贤愚问题,那就只有从职业说起了。
理发师并不是电影史的异路人,当代电影化妆师的鼻祖,想必首先是理发师吧,否则不易解释《掷果缘》中各位演员一丝不乱的发型从何而来。
《大独裁者》里的卓别林饰演犹太理发师,用小胡子和现实里的希特勒打了一场文化战争,战争的转折是身份互换。
理发师是小人物,犹太理发师则变成了有意无意的战斗者。
《假凤虚凰》曾让上海的理发师们联名抗议,原因是丑化了江北籍理发师的形象。
在这类影片里,理发师是善于自我伪装的人。
陈逸飞的《理发师》既不致力于《假凤虚凰》式的喜剧,也远离了《陶德》那种恐怖味道。
理发师的生活是时代悲喜剧的见证,他的眼神审视着历史颜面的荒秽,刀锋扫过大小人物故事的纹理和枝丫。
可惜《理发师》描绘的历史始终笼罩在浪漫情怀的斜晖里,无所谓真假虚实,是个人化怀旧的产物。
在这个意义上,《孝子洞》是一个戏仿历史的“历史电影”,御用手艺人的经历不是以怀旧为目标,而是《阿甘正传》式的作品——以小人物见大历史。
历史书是后人写的,在一定距离之外评价历史事物;以小人物为视点戏仿史书,是大众被代入了小人物的精神世界,用他的眼睛和嘴巴表达价值观。
《孝子洞》里,官员们在办公室拜访总统肖像,是自身合法性和耿耿忠心的加持,支撑着官威。
理发店的总统肖像是对这种合法性、忠心和官威的戏仿,它们被矮化,蜕变成困惑、畏惧和偶尔的狐假虎威。
理发师无法判断正义邪恶,进退得失。
但那些改变了韩国历史进程的人和事,就随着剃下的须发,轻飘飘地划过私人家庭的地面。
通常来看,手艺人的技术并不依赖机器,它的逻辑来自农耕和手工业的领域,紧贴身体发肤,耗费眼力和技巧,师徒、父子代际相传。
大人物严峻目光的审视扫射、王朝更替时政坛上的“刀耕火种”,都在这理发技术的运用中找到了可以投射的内容。
朴正熙和全斗焕的争辩是政治上的外科手术,理发师用剃头刮脸展示这种“外科手术”的对应物。
理发师在皮带上杠刀子的准备活动,能够对应崔圭夏时期一心会的磨刀霍霍?
理发之后的放松按摩,是否无声地对应了拥护者奉承卡卡的陈词滥调?
历史的变迁中,后知后觉的手艺人有自己长久的困惑和痛苦。
而影片的特别就在此处:理发师不是大时代的旁观者,但真正的历史的书写需要旁观者冷静的视角。
于是围绕理发师展开的戏仿历史,必须同时处于自身之内和自身之外,任凭历史剃刀的往复修剪。
影片中并没有什么大牌明星。但是,能够看明白这部电影的人,应该能隐约的看出一个善的电影审查制度能对一个国家反省自己历史的作用之重要。不过最后儿子站起来那一段略显刻意。当然,如果要有所隐喻的话,我希望若干年后,我们的国家也能像那样子……………………★★★★
今年第一部韩国好片。宋康昊的表演妙到毫巅,能用理发师来勾勒政治变迁这种事情应该也只有韩国电影能做得出来吧。
一碗蛋花汤里吃出来一绺蛋花,不该高声称赞这一绺蛋花多么美味,一地荒草长出来几颗麦苗,要质问为何那么多杂草,请不必歌颂麦苗的伟大,陷于赞誉的陷阱
不想再去诉说对韩国电影审查的羡慕。回顾历史,方知耻辱。就电影本身而言,没了政治反讽简直一无是处。没觉得宋康昊演得有多好,可能是期待太高,总觉得乏力。建议看片之前去百度一下韩国52至79年的史实,很有必要。
韩国电影里少见的不卖弄悲情的一部,平实,残忍,无奈和坚韧,宋康昊在里面一点都不显得脸大,只显得那么可爱
原来韩国人老早就知道总统是最高危的职业。
盲目 顺从的韩茂只是千千万万模糊暗淡影子中的一员 ,直到进入青瓦台 成为总统的御用理发师。但 巨大耀眼的光芒并没有让他也随之闪光 ,他还是一次次被踢伤膝盖 ,一次次弯下腰来,步履趔趄 。最后不论是曾贴身伴随总统的韩茂津津乐道美国的金吉还是重新站起的儿子,最后只剩下淡然的平静,无论喜悲。
怪不得沒被豆瓣封掉。這個題材用喜劇演譯出來的問題是巨大的,具有明顯的韓國黨派之間相互攻擊的政治傾向,並且完全淡化了普遍意義上獨裁的問題。企圖通過阿甘式的主人公在不同時代之間穿插,以及略帶戲謔的旁白減輕漫畫式敘事的違和感,但理髮師的人設並不是智障,而只是單純,並且帶著一股對東亞人男凝和韓國特有的輩分制度的懷念(?。理髮師的機緣和上升渠道沒辦法說明任何制度上的問題,而只能作為覺醒的揭露,以及平民地位的卑微,這也讓理髮師的人設問題更大了,因為他不但不傻,而且懂事著呢。最後的隱喻,也明顯而生硬。了解這段韓國歷史的話,看起來可能會更有感覺一點。
韩国这批判政府的套路看多了也是一个样
手法很戏虐 最后少年站起来 也寓意 从威权统治中走出来的韩国人 尽管有过伤痛 但是终究找回了人的基本尊严 就是老实甚至有点懦弱的汉默 也敢于对新的独裁者全斗焕说“ 等你的头发长出来我再来”
以小人物的角度看待大国家,为领导人谨小慎微的服务,但始终躲不开无情的政治扫荡。孩子的悲剧是他身上发生的悲剧,也是整个国家发生的悲剧。最后那个魔幻的治疗方案,也算是前任总统还债吧。
不觉得拍的很尴尬吗?
温情中夹杂黑色幽默,用轻松的景框拍摄沉重的政治更迭,这在中国就类似于王府井开了家给中南海服务的理发店,从1955到1997历经了新中国历史的多次变迁,最后儿子重新站起来的地方寓意尤好,一个人从身体到身心乃至国家的隐喻,看了身心舒畅。宋大脸真是韩国电影的演技一哥。
动荡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全局很多处用了比较诙谐轻松的基调在叙述。但这反而更让人体会到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和无助。宋康昊的另外两部电影《出租车司机》和《辩护人》同样讲的是前朝故事。韩国人的时代反省精神真的可嘉。
男主演活了
在一众躁狂神经质的的韩国电影中,这片子看起来算是比较舒服的,紧锁小人物视角,将一切超越人物视角的事情替换成生活的荒谬,奇观也仅坦克驶上大街这一场,没有那么多讨厌幼稚的个人私货,煽情恰当。
四舍五入总统为什么做不到全票通过?
分数:70 轻喜剧,有些比较“恶搞”也一般好笑。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对韩国政治不了解所以没怎么看懂。宋康昊的发挥一如既往的好,他有把整部电影提升一个档次的能力。而文素丽在这片里算是完完全全被浪费了。
不懂拒绝的毛病是因为时代,还是我们自己。不喊出那句傻逼,怎么能过的牛逼。宋康昊的表演棒极了,笨拙却生猛的父爱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