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众多,但都演得不错一个只靠自己懂得分明利益的人,伤了朋友的心,但最后还是靠努力赢得他人的尊重。
他造孽不少,但始终有自己的底线。
本片让人知道,谁都有犯错的时候,或大或小,但只要去做去补偿去完成,就好不是说这与我无关,而是说总要有人做本剧的色调特别好。
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能具体指出哪里哪里好,好在什么地方,只是知道回忆的色调,现实的色调,哀伤恐惧的色调,明亮愉悦的色调,都不一样,都很分明。
剪辑也特别好。
中间不停地穿插主角的噩梦或是回忆,但一直不会觉得乱,也十分符合其心路历程。
虽然最后主角的自我救赎有点神话般的突然,但其他的都还是串联地特别好。
即将清楚失明的过程,其儿时的家庭状况及其心病的由来和背景,又和故事主线的每个阶段相吻合。
主演演技不言而喻,所以能拿到奥斯卡影帝的殊荣。
又是盲人,又吸毒,还有其复杂的性格特征,真是难演。
唯一我能够看出不足的应该是化妆吧。
也只有一个地方,就是开头在车站,阳光猛烈,主角和汽车司机都满头大汗的时候,两个人的粉底都清晰可见,而且都化开了一部分。
其实这么大一个特写,没有什么特别的面部瑕疵,完全不需要用那么浓的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拙见,应该有更两全其美的方法的。
故事讲得特别全,有些关于朋友的细枝末节就被忽略过去了。
也许加长版里有讲(我看的是145分钟无职员表的版本)。
但这部影片并不是关于事业和友谊的,也不是关于事业和爱情的,而是关于事业和人生,或者说是关于人性和心灵救赎的。
歌王的母亲是一个好母亲,教他谋生,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自强自立自尊。
但惟独多年的心病,没有在生前告诉歌王,那就是弟弟的死,并不是他的错,那只是一个意外,只是一个意外。
但没有这样的心病,歌王是否真的能够成为歌王呢?
他不相信上帝,所以灵魂乐曲能够和R&B相结合,他不愿相信上帝,他觉得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样放肆的生命,让他染上毒瘾,也让他释放出所有的天赋。
每个硬币都有两个面,所以伟人总是两个极端的结合体。
但最后,朋友,爱人,帮助他走出了困境,他凤凰涅槃,走向了更光明的前景。
这个硬币只剩一个面了,但有了朋友和爱人做他的另一面,他站立地更稳定。
他的音乐,始终遵循感受到的,才是真实的,自然的,所以,他的音乐能够长盛不衰。
用灵魂,激发灵魂的音乐;用音乐,触动听者的灵魂。
今天是半期考试的日子,我盯着数学试卷,十分钟后,在草稿纸上写下四个字。
呆若木鸡。
我尝试着看起来不那么沮丧,我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而且越伟大的人物就越是如此。
嘿嘿,我要开开心心地过。
所以回到寝室,我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复习明天要考的英语,而是在电脑上看完了这部获得200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雷》。
QQ一直在响,我一边聊着天一边走马观花地浏览那些影象,就像几周以前我所做的那样。
那时我在看另外一部同样在2005年大热的影片,《飞行大亨》。
我是有原因的。
故事雷和几乎所有黑人孩子一样,是在一个贫民窟里出生的。
他的母亲是一个坚毅的人。
很小的时候,雷看见弟弟掉进大水盆里。
弟弟再也没有站起来。
再后来雷的眼睛模糊了失明了,我宁愿相信他是哭瞎了。
街区的陌生老人教会雷弹钢琴,用一根手指,弹出五彩旋律。
他从此着迷。
雷去城市寻找他的梦想,遇到好朋友,这些好朋友最终都离开了,像所有伤心或者现实的故事那样。
只剩下音乐。
人们还是疯狂喜欢他的歌声不是吗?
前途那样美好,一切渐渐明朗起来。
可是。
可是他还是趴在地上,臆想中的水溢出来,小小的尸体浮上来。
他在吸毒,因为他还是害怕黑暗。
大概的情节就是这样,当然在最后我们的主人公战胜了自己。
不要问我这么一点东西怎么能占据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画面,这其中当然还有许多的细节,我之所以不讲它们,是因为它们太平淡,与主题无关,叙述沉闷犹如历史课本。
这是几乎所有传记片的通病。
甭想标新立异,你要面对的是一个伟大人物的一生。
连马丁西科塞斯都搞砸了。
导演甚至使用了某某年份的大标题和纷至沓来的新闻报道来展现故事的进程。
这真让我吃惊。
我又想起《飞行大亨》了,霍华德在那里面有一场辩论的戏。
我听不懂他说的话就像看不到这出戏的意义。
影象色彩很媚俗。
大红大绿大紫。
符合人们印象中的那个时代。
听说这片子被定位成为歌舞片大厦添砖加瓦。
的确,影片里雷弹着钢琴高歌,听众放纵起舞的场景比比皆是。
场子越换越大,设备越来越精良,但无非还是如此。
群众被塑造成一堆傻冒,他们的热情似乎永远不减。
前些日子买了金凯利的《雨中曲》,老掉牙的片子,买来是为了珍藏。
潜意识里觉得那样的东西才叫正经八百的歌舞片。
唱段舞蹈与人物的心情、剧情的发展结合得天衣无缝。
大概是由于雷实在是位超重量级的人物,导演觉得如果不尽可能多地加进他的音乐简直就是资源浪费。
可惜这位老兄也是个盲人,你不大可能要求他的歌舞出现在其它场景里。
雷进了戒毒所,失去毒品滋润的痛苦拉开序幕。
恍惚中,雷回顾了自己的前半生,那些难忘的事,那些珍爱的人。
浮光掠影,颜色很艳丽,画面很摇晃,镜头飞速跳跃,像一个走不出的梦境。
如果这时候你想起了《猜火车》中的某个著名桥段,请不要说出来。
音乐我当然要说音乐。
不说音乐的话这篇影评可以直接扔进垃圾桶了。
2004年4月,查尔斯去世以后,他与简直可以称作航空母舰级的巨星人马合作的专辑《Genius Loves Company》迅速上位,成为去年销售最好的唱片之一。
紧接着,葛莱美因了他成为怀旧之夜。
所以,永远不要担心观影过程里没有令人振奋的曲目。
许多激动人心的经典一一重现,我甚至还在那里边找到了当红女歌手,号称“灵魂乐宝贝”的Joss Stone的新歌《Danie》的旋律。
雷查尔斯的歌声是一杯老酒,浓烈而醇厚,只有细细的品味,才会发现有多美好。
可惜影片把这样的歌声扩散到了每个角落,一层一层堆砌起来,缺少变化。
雷始终略带欢快的演唱,与故事转折完全脱节。
表演看这片子至少有一半是冲杰米福克斯去的,毕竟他战胜了不惑之年的李奥那多,而且基本上赢得毫无悬念。
澳大利亚国宝级女星凯特布兰切特评价李奥那多已经到达颠峰,可他最后还是输了。
由此可见杰米福克斯在《雷》中的表演是多么的光彩照人。
他笑起来嘴角的弧度,走路时跌跌绊绊的姿态,以及眉宇间的执著与坚定,都与真实的查尔斯如出一辄。
据说雷本人曾亲自肯定过福克斯的表演。
事实是,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福克斯坐在一架钢琴前,在他回眸的一刹那,我就看见了另外一个写满传奇的灵魂。
两位女主角,分别扮演雷的母亲和妻子。
她们的身上体现了所有家庭妇女的优良品质。
隐忍、坚贞、勤劳。
不知道她们的名字,小生这厢有礼了。
问题 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正如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电影也一样。
雷查尔斯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传奇性且经历众多的人,而导演想要表达的意图明显太多,以至于大部分时间里影片都如同一本流水帐。
个人认为最大的失误出现在最后。
当雷面临着精神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事业发展的瓶颈时,他想起了母亲和弟弟,他们对他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于是雷重新振作。
这样的峰回路转,明显是因为前期叙事用力过大,导致无法收手,只好借由心理抗争勉强结局。
不由想起《指环王3》,杰克逊把邪恶的一方塑造得过于强大,以至于正义的一边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性,最后只好硬生生搬出一堆死魂灵了事。
短短几分钟的收尾对比前面几个小时的铺陈,成为了指环王三步曲里最大的硬伤。
影片结束前的两分钟,导演用无比缓和的基调介绍了那以后雷的生活,直到去世。
抒情不留余地,也就没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是一个坏到不能再坏的结尾,不过对于纪念一位刚去世的巨星而言,似乎也不能更好一点。
西科塞斯聪明得多,他让影片在人物的自我矛盾发展到极点时戛然而止。
后记谁都不是绝对的英雄请你看见我最耀眼的一刻长夜漫漫我独自踏上征程行走行走勇往直前于凌晨,距英语考试9小时
小时候,看过《成长的烦恼》中的一集,杰森夫妇带着本去看他最喜爱的明星的演出,在后台他遇到了明星不堪入目的一幕,留下阴影,杰森开导本,你不能要求人事事完美,毕竟他的歌很出色,结果本非常愉悦的欣赏了演出。
Ray也是这样一个人,他花心,他吸毒,他有时候还很绝情。
然而,这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这也不影响他为种族歧视政策挺身而出。
人非圣贤,无人完美。
我们不是在纵容丑恶,Ray为他的所作所为也在付出代价,他犯法也必须坐牢。
只是我们如何客观的看待一个人,是以偏概全,还是分门别类?
我们可否这样去评价他,沾染毒品是丑恶的,玩弄妇女是不负责的,但是Ray,你的歌真TM好听!
Ray穿硬底鞋,通过鞋底和地面接触时发生的声音判断走在何处?
他能用耳朵听到窗外飞动的蜂鸟,能用耳朵听到感受对方的长相表情。
他用手触摸琴键,也用手触摸整个世界。
一个人的伟大,在于它的心灵。
电影《灵魂歌王》,一个有梦想的人,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步履如此坚定。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于梦想的追求,除非自己主动放弃。
也许在达成梦想之前,需要我们不断舍弃,甚至不断的挑战自身极限。
很多人总是贪恋成功后的辉煌,可是成功之前的艰辛坎坷,依然打动人心,奋斗最美最珍贵。
今天想借助拍摄于2004年的电影《灵魂歌王》为大家展开Ray的一生。
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还原度很高的。
雷·查尔斯,生于1930年,2004年肝癌病逝。
同年,为了纪念这位灵乐之父,《灵魂歌王》被搬上荧幕。
我想先从雷最为大家熟知的歌曲《hit the road Jack》说起。
在电影中这首歌是在他和他的出轨对象吵架的时候做出来的,因此这首歌冲击性十分强,女声的怒吼式唱腔把两个人矛盾成功融到歌曲中。
这首歌经过了无数次改编,当然我最喜欢的改编是Casey Abrams 和Haley Reinhart的slow jazz的调,改编的版本,保留了原曲的鼓点,用更慵懒的方式展现了出来,歌曲得到了新的诠释,歌曲中两人的矛盾成了一种生活的厌倦。
(存在我过分解读的嫌疑,大家可以自己听一下,很好听der!
)关于雷·查尔斯雷的母亲是南方的一个小农民,靠给人做一些苦力来补贴家用。
雷在6岁的时候视力下降,渐渐失明。
她的母亲为了让他能自力更生,在他失明之后交给了他许多的生活技能,同时教育他一定要自强,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
他有一个弟弟乔治亚。
童年的两件事给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第一是在他和弟弟玩耍时,他眼看着自己弟弟溺水死亡,无能为力。
第二是他的母亲做了一辈子苦力,不希望雷以后干太辛苦的工作养活自己,因此十分重视他的教育。
雷后来被母亲送到一所特殊的残疾人学校里,他学会了钢琴,小号等多种乐器。
15岁的雷,开始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他先是在夜总会里唱歌,名气剧增之后,他开始开巡演,签约大型的唱片公司,利用自己的名气为黑人发声。
上世纪60到90年代,他的歌曲频频占据各大报刊的主页。
关于音乐雷的音乐风格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化,第一次从爵士(准确的说是slow jazz)转变到灵乐(不太知道该怎么定义他这一时期的音乐,虽然说他是节奏布鲁斯的创始人,但是那时这一音乐还没有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分支,也没有一个名词去形容他。
)第二次转变是从灵乐转变成乡村音乐。
雷前期的音乐不太有自己的风格,在他的音乐里,常常能找到纳京高(主要风格是爵士乐和流行乐)的影子,其实他一生都没有丢弃爵士啦,比如和Diana Krall合作的《You Don't Know Me》还有他临终前和Norah Jones合作的《Here We Go Again》都是风格很分明的slow jazz的风格。
雷前期个人风格并不突出,直到《I Got A Women》之后开始被称作第一首黑人歌曲。
电影则把重点放在了《Mess Around》这首歌。
之后雷大胆的把福音音乐和自己的音乐结合,这也招致了很多人的非议。
但也在他和很多人的努力下,衍生出来了节奏布鲁斯、RockNRoll等等流行乐。
比如猫王在50年代就结合和福音音乐,逐渐把福音音乐带到流行市场。
在这里想给大家介绍一下福音音乐,就像RAP的freestyle一样,大家会发现布鲁斯音乐中有很多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是福音音乐的一部分。
福音音乐是历史上美国的黑人农奴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之后,常在田里祈祷,希望减少劳动的痛苦。
不久便演变成即兴的音乐表演。
在奴隶制废除之后,黑人们组织了自己的教堂,并把这种音乐形式作为教堂活动的一种。
同时高音的喊唱也是福音的一种特色,这一特色在《Hit the Road Jack》里的愤怒唱法里得到了表现。
再后来,就是乡村音乐。
在南方村子里长大的雷,希望大家听到他的乡村根源。
关于电影电影时长2h32分钟,把雷的音乐,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他的童年连接了起来。
更好地了解他的音乐。
电影也可以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为:男人有钱就变坏,后半部分才是雷人生的救赎。
和一般的人物电影一样,这部电影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十分明显,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十分立体的查尔斯,他没有狗血的奋斗鸡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锈迹斑斑的灵魂歌者。
他一步一步向金钱靠近,从一个乡下来的一无所知的青年,慢慢开始维护自己的利益。
他吸大麻、海洛因
为了钱和人大打出手
乱搞男女关系,
金钱的魅力也就是在利欲熏心,纸醉金迷时才会显露。
作为一个人,有爱也有恨,在自己演出途中出轨,却爱着自己的家庭。
为金钱向流行乐低头,也为黑人向种族隔离发出挑战。
有渺小,有伟大。
后半部分的救赎,大多从他的童年着手,眼看者自己的弟弟溺死,给他的心理带来了许多压力,成年后的雷多次出现幻觉。
失明对他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要知道没有什么比信仰的背叛更让人绝望的了。
影片在雷第一次被捕之后,记者前来采访给了一个慢镜头,我并不太了解这个慢镜头的作用,因为第一次被捕没有让雷开始忏悔,到是他演出时出轨对象因为吸食毒品过度致死让他开始戒毒,而这个细节,却被轻轻带过了。
说回正题好了,在雷戒毒成功后,医生希望了解他的过往。
而后的两个回忆片段,在色彩上用了冷暖强烈的对比色,把雷的内心转变呈现了出来。
每次回忆到雷的童年时,电影都通过这株挂满玻璃瓶的树作为连接的参照。
戒毒的救赎也一样在他释怀以前,画面十分浑浊,而释怀后画面清新。
”布鲁斯先驱“几乎成了雷查尔斯的代名词,音乐就是他的一生,因此电影把他的故事和音乐结合了起来,十分生动地展现了一个音乐人的一生。
其实,我是来推公众号的,滚滚时光机:一个带你逃离21世纪的公众号,推送与20世纪相关,学生运动、音乐、电影,不定时分享电影资源,一个错别字很多,但爱你更多的公众号,啵微信ID:Backinthe50s
长按二维码关注
当你快乐安逸的时候,你写不出好歌,只有当变得残破的时候,你才会有灵感。
——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灵上的
《灵魂歌王》,吉米·福克斯主演。
讲述了灵魂歌手Ray Charles的一生。
一向对传记片很有好感,对有关音乐的片子也缺乏免疫力。
这部融合了二者的电影就更是好上加好了。
从这部片子知道了什么是灵魂音乐,但从对没有深入福音音乐背景的我来说,这也不过是经典的节奏蓝调。
对Ray的一生不做评论,但天才就是天才,一方面是他具有天赋,另一方面他也热爱这一事业。
最终对音乐的渴求以及亲人的感召使得Ray浪子回头,最终乔治亚州那一幕也很感人,虽然当时Ray的罢演只是一时兴起,但背后关于黑人平等的故事或许也足够撑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了。
P.s.单是片中音乐就足够使影片成为经典了。
你说他是不是个艺术家?
是不是个天才?
是不是个传奇?
那又怎么样?
他也是个混蛋!
他吸毒、入狱、玩婚外情、搞出私生子、背叛老朋友…… 按上帝的标准,他歌儿唱的再好听也进不了天堂。
可见人世间追求的成功,也只是一个普通凡人用某种方式满足了群众的需要。
Ray的音乐太动听,拉着我们去欢乐的幻想,不用海洛因,也可以和他一样high起来,所以,让我们原谅他一个人冒着犯罪的愧疚,带给世人的享受吧。
主演Foxx把Ray的痴痴颠颠狂狂演出了血肉,叫人瞠目结舌。
一部传记片,我很喜欢看传记片。
可以看到活生生的人,了解他们的成长,体味不同人生。
一部音乐片,我很喜欢看音乐片。
谁不喜欢音乐?
谁听到好听的音乐不想随乐而舞?
我们既可以听好听的音乐,又可以享受视觉影像,一举两得。。。
灵魂乐?
没接触过。
黑人音乐?
不太喜欢。
但是,这些是你没有仔细听过。
ray的音乐确实好听,节奏,主要是节奏,旋律并不是太入耳。
还有漂亮的钢琴弹奏。
再来说说表演。
我只能说,看完片子,我觉得杰米福克斯就是ray。
无可挑剔。
其他演员好像都不出名,没有漂亮的黑人美女。
还有,就是看一部很少有白人的纯黑影片,实在有点太压抑。
太黑了。。。
2010-07-10/影视帝国rmvb
他的成功不只是来源于他的天赋,还要感谢他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妻子和伟大的朋友们,下载的这个版本后半集声画不同步导致观影不顺FML
买了一张碟,结尾放不出,去换也没换到。所以至今不知道这个电影的结局。但是很喜欢杰里米福克斯的表演,音乐又都很不错。
无感
Jamie Foxx 以前看的
音乐传记片是很容易讨好/得奖的题材,电影配乐方面更是占了很大的先天优势。本片剧情很一般
冗长,还不如直接听歌
7.影片闪烁于童年与成年世界经历之间。好看的原因则在于,本质上就是个不断打怪升级最终通关的故事,杰米还原雷神经质节奏那股劲和表情真像。
i don know what to call great if this aint no great.
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更伟大
如何成为奥斯卡影帝?四种角色帮你实现:政治家,艺术家,拳击手(或摔跤手),残障人士,或前三种的残障人士。杰米福克斯演得很好,这部电影是用雷的歌曲来串起他的一生的,因此听觉上的享受自不必说。可是两个半小时对于这种传记电影来说还是长了点,故事线松散且中心不突出
最吸引我的除了音乐(我非常喜欢soul),还有影片的色调,沉郁厚滞丰腻,好看极了。我一边翻wiki 一边无奈承认:我还是要尽量避免看传记片biopics,我理解它们需要进行一些美化、戏剧化的裁剪与塑造,但我可能更宁愿选择看纪录片。男主的表演非常有神采!Hit the road Jack and don't you come back. No more, no more, no more, no more~
What'd I say!! love that song!
这演技获奖真是实至名归,这经历谁也别效仿,但足够动人!
看完之后我更相信,在男人的世界里,只有工具,没有其他,所以他们才能心无旁骛,创造奇迹。只有女人愚蠢至极,以为有爱情,然后拿着爱情把一生都奉献了,可是她们不知道,自己彻头彻尾只是个工具而已。我心情很差,知道真相得我眼泪掉下来,我他妈怎么就非得明知故犯?我要改变!男人只是工具!
Jamie Foxx 神演技. PS: We Will Walk Through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传记片一般都是一个好演员加难出彩的故事,音乐传记片的优势是一般多出来美妙的旋律加上了很多分数
黑人老实老实黑呀。看不下去了。此爵士非比爵士。不是我爱的爵士。
这是我最讨厌的电影,里面有最烦躁的音乐和最不喜欢看的人
看的时候一直想:这么长这么长。但是的确还是很享受观看内心的感觉,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后的确是需要女人的,可以是母亲也可以是爱人,她们的爱是无私的,充满了力量。
杰米福克斯影帝实至名归,不仅模仿的像,弹唱能力亦是超群。歌很好听,作为传记片中规中矩地将雷查尔斯的半生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展现出来了。结尾有点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