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成功之处就是对感情的掌控很到位,表面是浪子回头的故事,其实在这之中充满了对亲情,人性,生活态度的思考,尤其是影片中对亲情的刻画,为其增色不少。
亲情,不得不谈的感情,一位母亲接受了一位亲手杀死自己儿子的年轻人,并且称呼他为儿子,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而这样的宽容,这样的理解,也许真的只有为人母之后,才能切身的体会。
这应该是导演给我们的意外之一。
影片中的很多场景还是延续了韩国电影所特有的温暖,道必妈妈亲手喂太植吃饭;一家三口那张浸透着幸福的相片;十年的时间道必妈妈以一种常人所很难具备的宽容用一位母亲的姿态去探望这个曾经亲手杀了自己儿子的人。
“你现在还喝酒么?
你现在还是打架么?
那你也不要哭了,永远不要”,那一段,导演处理的真是漂亮,泪眼模糊。
先从剧情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吧 毕竟故事情节设计很优秀 首先人物设计 一个失手打死人的男孩泰植经过十年牢狱回到故乡 戏剧冲突是电影中的人物都知道他的身份和故事 而观众不知道 接下来 剧中人物知道向日葵妈妈收养了打死自己儿子的泰植做儿子 而她的女儿和观众不知道 诸如此类 这就是电影中的戏剧性冲突和矛盾 电影因为戏剧性而出彩 以及电影故事中泰植在电影前一个半小时都是隐忍的 他改过自新 他一次次接受生活中的不公 连观众都替他愤愤不平 泰植一次次被拳打脚踢引起了观众的共情 所以结尾处向日葵女士被杀害 他只身一人报仇的情节很有张力 前期隐忍为最后的高潮做铺垫电影的故事总是能反应导演个人思想的 电影中两个警察的对话出现了很多次 他们面对街头打架 面对强拆没有丝毫正义感 置身事外 只是旁观者 甚至与帮派相勾结 其中一个警察的台词很有意思:该吃饭了。
出现了很多次 镇上的事情与他们不相干 他们只关心是否到了吃饭时间泰植因为打架失手打死人毁掉了他自己 也毁掉了一个家庭 这是来自导演的告诫。
关于强拆的电影故事很多 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他可以打死道貌岸然 作恶多端的赵先生 可以打死这些坏人 可未来这个地方呢 镇子会被新的人接管 没人能保证新的管理者为人民办实事 没人能保证新一批警察恪尽职守。
水墨 创意
位置关系
景深
不提前看剧情介绍,开头来得无比轻松而美好。
智障般的新生,可笑而可爱。
但回到曾经的地方,就像剧中很多人的反应,“你不该回来”,回到曾经发生一切的地方,即使十年之隔也注定无法彻底割裂。
现实会一步步将自己拉回曾经的自己,曾经的环境,即使自己下了无比的决心,即使自己付出了无比的忍耐,即使自己尽了无比的力量,可现实是如此的让人忍无可忍、义愤填膺,十年埋下的新生的种子,刚长出幼苗,就被拔掉,重新回到那个自己都无法接受的自己。
所以,只能彻底绝望,不在希望,生活,实在太难,自己练就了十足的心力,但终归还是同一个生命,同一个命。
多么可笑,多么可悲,所以,放下一切吧!
对不起,我爱的人,我还是没能做到,原谅我,我实在尽力了!
泰植的出场只让人觉得是个乖戾的普通人,总是站不正,温驯,甚至老实得让人看不起。
怪不得慧珠第一句话会问:”你是智障吗?
“而去公共澡堂时,也因对新的锁的好奇而不断开关引起管事的不满,遭到辱骂。
泰植表现的是比一般人更胆小怕事般的道歉,而第二次管事的再过来想骂时,看到泰植全身的纹身,呆得说了“对不起”。
那个议员的出场让人恶心,和市民亲和,握手,上车后就拼命擦手,虚伪。
而那些警察也一样,对黑帮的人欺负向日葵女士一家就袖手旁观,“再等一下,再等一下” ,是等黑帮的人自己离开,等向日葵女士和慧珠受伤,还是等泰植回来大开杀戒好逮捕他?
不清楚韩国的政治,这算不算讽刺政府。
泰植和那个警察的对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是高中同学,以前被你欺负得很惨的那个”。
我仿佛看到了当初这位警察跪在地上求泰植饶命的画面,虽然这都是我个人的想象。
只是觉得,曾经那么懦弱的人,如今是人民警察,拿国家薪水,在偷懒的小警察面前耀武扬威。
那个误会慧珠和泰植的人也是,召集一群人殴打泰植,直到看到泰植全身的纹身,才悻悻离开。
而在泰植被黑帮一群人殴打后,来到餐厅讽刺。
总是欺软怕硬的人多么。
泰植的小本子,记着”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以及所有要做的琐事。
他真的始终没有出手,为的是对向日葵女士的承诺。
我以为,真是和睦的家,直到那卑鄙的小孩的挑衅时才发现,原来泰植当初杀的人就是向日葵女士的亲生儿子,向日葵女士却宽容的接纳泰植,让他作为慧珠的哥哥,称呼她本人“母亲”。
很奇怪,十年的牢狱生活,泰植深深悔悟之后,原谅他,帮助他的都是曾经被他伤害的人:被他打断腿的炳津,被杀了儿子的向日葵女士,失去亲生哥哥的慧珠。
而曾经靠他发达的兄弟,现在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残害他现下拥有的家人。
仿佛兄弟间的真正无间,还不如仇人的原谅来得容易。
当妹妹慧珠被毁容时,一家人终于决定卖了餐厅离开,议员及黑帮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既然承认错误,就要受到惩罚。
”泰植宁愿决定留下一只手也不打架,议员却表面表示了事,背后又派人杀害向日葵女士。
或许他们觉得是他们在让着泰植一家,却不知一直是泰植迁就他们。
终于,愤怒、伤心,一齐涌上,泰植喝酒了,哭了,也要去打架了。
在餐厅那块地上建成的夜总会开业,也是他们的忌日。
喝了酒的泰植像当初般发狂,在出口处放火决了后路,又终于,打倒了一个又一个,独自在火中哭泣。
喝酒了,打架了,哭了。
然后一切都不存在了。
就像中国电影表达的“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一样,特别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人,说退出,别人却怕。
“生者还要继续生活。
”向日葵女士曾说。
慧珠的论文通过, 像泰植那样,在小本子上划去已完成的事,又响起了慧珠和女数学老师的对话,原来那曾经是泰植的爱情么?
我不知道。
看不见阳光的向日葵,在一望无际的黑暗中倔强的怒放着,用生命,来改变整个秩序。
太植是曾经的地痞,全身纹满令人惧怕的图案。
年轻时的他,争强好斗,用拳头征服身边的人。
他错手杀人入狱,因彻底忏悔而让被杀者的母亲看到一个冷酷的外表下真诚的心。
受到被杀者母亲的鼓励,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假释出狱,勤勤恳恳工作,谦逊待人,不再打架,不再抽烟,不再喝酒,甚至为上大学而努力。
他和新的母亲及妹妹,有了一段新的生活。
但是,恶势力不肯放过他。
他成了曾经惧怕他的人的心头大患,他和母亲妹妹赖以生存的向日葵餐馆阻碍了黑社会的发展进程。
最不想看到的,都在一幕幕残酷的上演:妹妹被飞车手用砖头砸成重伤,循循善诱他的母亲被勒死,向日葵餐馆在挖土机的轰鸣声中倒塌。
一个家在一夜间灰飞烟灭。
曾经拥有的美好瞬间幻成泡影,他终于走向了复仇。
那是最最令人揪心的时刻。
孤身一人,怀着满腔仇恨,和几十号壮汉搏斗。
熊熊烈火,映衬着他全身令人望而生畏的纹身,也映衬着他愤怒的双眼、野兽般的咆哮。
他用自己的毁灭,换来了一个黑势力的结束,换来了暂时的和平。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应该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却要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不得解救。
它委屈的低头,却仍要被黑暗吞噬。
无奈中,它只有奋起反击。
于是,这朵孤独的向日葵,终于绽放最耀眼的光彩,也在这光彩中黯淡。
是谁逼他重新变为发狂的野兽?
是这些暴虐贪婪的黑社会分子?
还是冷眼旁观软弱无力的警察?
抑或是这个不公平的、强权的社会?
现实社会的残酷写照。
恶势力当道,警察的不作为,甚至警匪勾结,百姓维护正当权利的艰辛,整个社会秩序的极端、不宽容……令人心酸,也足以令人深思。
金来沅的演技从来就不需要怀疑。
无论是他出演的众多偶像剧,如《屋塔房小猫》、《爱在哈佛》、《你来自哪颗星》,还是当年的电影《青春》、《我的小小新娘》,包括现在的这部残酷感伤电影《向日葵》,他的表演,总能收放自如得恰到好处,总能紧紧的抓住观众的心。
许依彩的表演,也明显比《宫S》里好很多。
俏皮、乐观、坚强,无所畏惧,不知不觉中用积极的微笑感染着改过自新后有些内向的金来沅。
扮演母亲的也是韩国知名演员,其演技也堪称一流。
这是部制作精良的电影。
一个小小的故事,透射出极大的社会现状。
人性的力量,也因其悲剧性的结局得到升华。
吴太植在假释期间严格要求自己,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都记在本子上,多次忍耐流氓们对他的侮辱、殴打、嘲笑。
本非坏人的吴太植出狱后不仅得到了新妈妈的首肯,甚至熙珠也接受了他,他因而收获着幸福。
曹判水是一个想升官的野心家,为了得到吴太植妈妈的地盘,先后派小混混们砸店,一个小混混用板砖砸了熙珠,又有一群杀了吴太植妈妈。
吴太植虽然能忍耐流氓们对自己的侮辱和打骂,却无法容忍这些混蛋对亲人的伤害。
男人的勇猛之火重新燃起,他只身闯入曹判水的夜总会,一切不可预料的发生着……
《向日葵》是由韩国导演姜石范知道,于2006年上映的剧情片。
影片只要聚焦在刚出狱的男主,泰植,回到家乡,与死于自己手中的崔多陪的一家人相处是所发生的事。
影片的出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极其出色的人物刻画首先是主角泰植:他在影片前部分的表现是唯唯诺诺,畏手畏脚的,并且还有一本写着“不喝酒,不打架,不流泪”小册子用来制定行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羞怯的小孩子
至到泰植在澡堂脱下衣服,观众才看到他藏在衣服下那几乎布满全身的纹身
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给观众体会这个人物的形象冲突的同时,观众也会对这个不怎么合理的反差形成疑问,随后通过剧情的发展,观众才得知泰植曾经是当地黑帮里的传奇人物,在十年前杀了人进了监狱,在监狱里幡然醒悟并用十年来改变自己。
通过这段剧情的补充,观众不经知道了泰植纹身的来历,入狱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泰植出来后行为唯诺的原因,不经完善了故事,又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还解决了给观众留下的疑问这种用行为的反差在给观众留下疑问的同时也为剧情发展和人物完善埋下伏笔,然后通过剧情补充来回收伏笔的手法在影片中还有很多-当泰植去找"母亲"时,向日葵夫人先是快步走到泰植跟前,对泰植又是拥抱又是嘘寒问暖,反应热烈,而霎时间,向日葵夫人愣着看了一下泰植,然后立马由热烈的欢迎转为强硬的驱赶,在然后恢复平静
这一极其强烈的反差影片中用了1个镜头,这样一个极为突兀的行为既形成了短促、强烈的戏剧矛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又为后片埋下伏笔---到了后片观众才知道泰植在十年前杀的人是向日葵夫人的儿子,在探监时想起自己那个混混儿子,她看见了泰植心底里善良的一面
通过这一段补充,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向日葵夫人第一次出场的那场戏里她情绪的转变:夫人将泰植视为儿子,所以她见到泰植的第一反应是热情的,然后她想到眼前这个人曾经杀了自己的儿子,毁了自己的家,所以要赶走这个“仇人”,再后来她放下过去,接纳泰植---这段补充同时做到了回收伏笔,丰富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心理,还为泰植在狱中的转变提供了更有力原因和动机--泰植心地不坏以及向日葵夫人给了他第二次机会再有:影片中的主线,即社区将改建为大型的商区,而向日葵夫人不愿饭馆被拆而引出的矛盾在经历赵鹏书多次派来混混闹事后,夫人也不愿意拆掉饭馆,看到这里的观众会感到不解-- “何必呢?”,当这种不解不断积加,观众甚至会对这个角色感到厌恶
到了影片过了四分之三的时长后,导演才将原因告诉给观众,并且是用一整场夫人的角色独白来说明的---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崔多陪
这段补充不仅让观众对向日葵夫人和她儿子的故事有了了解,又将观众之前对这个角色的不解甚至是厌恶感取代成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与同情,丰富了故事和人物又使观众与角色产生情感联系,所以当这场戏以夫人的死来结束时,观众会同情、会气愤
片中虽然角色众多,但各个人物形象丰满,这是因为导演对这方面的重视---导演并不吝啬画面与时长来刻画人物,甚至设计了“警官”这一专门用来补充泰植之前的故事以及体现泰植前后转变的纯辅助型角色;即使是小角色,导演也有设计台词、情节、细节来时人物更生动
影片的出彩除了出色的角色刻画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非常值得单拎出来讲,这两个词一个是“反差”另一个是“补充”这两个词贯穿了我这篇影评,还贯穿了《向日葵》这整部电影【反差】Ⅰ存在于角色本身1、赵鹏书在社区高喊“发展”和回到车上瞬间变脸形成反差,一下子就刻画出一个势力、虚伪的形象
2、李创慕在手下面前威和见到泰植时的支支吾吾形成反差,一个欺软怕硬的形象就这么立起来了
同样的还有仰基
Ⅱ存在于角色间1、如泰植之前是本地令人闻风丧胆的扛把子,但与赵鹏书这个西装革履的伪君子一比,捧高泰植的心底善和踩低赵鹏书的虚伪好,做到了一踩一捧
2、比起一见到泰植就十分客气的仰基和创慕,一直在赵鹏书身边的炳津即使见到泰植时表情一直比较严肃,但仰基和创慕都更要关心泰植(因为仰基和创慕对泰植的客气是因为对这位老大哥的畏惧,而炳津则是真心担心泰植一家的安全)Ⅲ存在于整部影片整部影片其实也存在反差---片名叫作《向日葵》,但影片的整体走向却是一直向阴暗的一边发展,即使最后一场戏是熙珠迎接美好的新生活,但影片的悲痛已深入观众的心再有就是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不论是从节奏上还是色调上都有很大的反差
这一系列反差如两泼油漆撞在一起,星辰一个立体的图案,而一条条鲜明、独特的线条就在这个立体图形中
最后说“补充”影片中主要以“正叙”、“插叙”和“伏笔回收”的方式来进行补充剧情和丰富人物形象;这些补充的方式、内容和其效果作用除上文提到的之外这还有很多,这些补充除了满足了基本的作用外,真正让它区别于其它电影的足也的特点---独立的延伸性,引入一座建筑来比喻就是“上海世博会”
每处补充所对应剧情就像世博会的红柱子,它们相错搭接在一起,向外独立延伸,在使主线故事和人物更加结实、饱满的同时又发展出新的故事(如向日葵夫人的儿子、泰植与女老等),这些补充不影响主线故事,其作用是在于拓展支线故事和丰富角色,如世博会红色柱子的两头的纹路,其作用是让每个柱子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不影响建筑本身又或是电影本身结实的结构,反到是而是新增了一份独特的美感。
这一系列的补充影片都是不紧不慢的逐个体讲述,如幕布般缓缓展开,这种作法能使观众对故事和角色产生情感,像慢慢去了解一个陌生人一样,对其爆逐渐了解、深入、产生情感,这种人故事结构与叙事手法对剧本和导演都是重大的考验说了那么多有点,现在来说点缺点首先是在电影上映初期人们对这部电影最多的诟病是“结尾抄袭《杀死比尔》,没有新意”、“家庭片和黑帮动作戏结合得不够流畅”等首先说结尾无法否认与《杀死比尔》的结尾极其相似,至于有没有新意其实我更偏向于见仁见智;我最想说的是人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首先,填入电影标签时就不应该把“动作“类型填进去,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部动作片,对一部剧情片里的流氓架诟病是没必要的,我个人倒是是比较喜欢黑帮与家庭连在一起,这是影片有其独特的感人之处结合我上文所提到的,可以看得出整个剧组对这部电影的用心和细心,在这个被”流水线电影“所入侵的电影时代,这种用心的作品显得是何其珍贵。。。
泰植(金来沅)曾经因为杀人罪入狱十年,而今天是他出狱的日子。
坐在回家的车里,泰植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载了他在监狱里为他自己制定的约法三章——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泣。
我想,最开始泰植只想摆脱过去,成为一个普通人。
所以在影片中,无论遇到谁的殴打,他都选择了忍耐,这是整部影片中最令我动容的地方,也许是他想像向日葵那样向阳而生。
这是多么简单的梦想啊。
但是最后那位母亲的死和妹妹的受伤让他的梦想完全破碎。
他闯入黑帮,回击了那些人。
最后,向日葵也许只是一种幻想而不是现实。
我酷爱韩国电影的原因就是因为韩国电影很真实,很残酷。
人性的丑陋与美好,金钱、利益、权利,都拉到阳光下暴晒,拳拳到肉、毫不掩饰!
电影中每个人物特点都刻画的很到位,男主刚出狱的与世脱轨的感觉,澡堂管理员欺软怕硬得嘴脸,政府官员假惺惺的虚伪与狠毒,狗仗人势的小警察,十年前的小弟到如今有头有脸的大哥,每个角色都刻画的很饱满。
犯过错的人更知道犯错的后果,泰植这一角色非常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因为爱而隐忍。
但是脾气好的人不一定没有脾气和底线,最后因为爱而复仇,最后的结局很悲伤,如果是喜剧该多好啊!
推荐观影😢😢
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是十几年后再去看只会觉得是商业片,很煽情,打斗场面也很好看,但是剧情设计过时了,男主出狱后想要走上正途,结局却让人唏嘘,异常悲惨,所以这部电影一点都不向日葵,如果是讲男主的人生态度,我也不觉得“向日葵”,最后还是用自己熟悉的暴力去收场,而且问题没有解决,只是发泄了自己情绪,于是大家看完电影都觉得结局很悲惨,一个坏人想从良,现实世界却不会给这个机会,但其实一来男主并没有戒掉暴力解决问题的毛病,二来运气不好傍上了喜欢硬碰硬的“后妈”,但因为亲情一起为妈妈的硬碰硬买单。
准确评分应该是3.5分,但是没有3.5分可选,于是给了4分,因为电影确实拍的很煽情,男主气质很符合这个角色,体格和帅气的平头造型,最后一场打斗场景直到今天看还是很好看,我感觉声效做的功不可没,男主的打斗动作也很到位,可能男生对此特别有感触,想起学生时代的痞子气……有些人就是痞得像流氓,有些人就是痞得帅。
但是作为剧情片,今天的标准去看应该过时了,情节经不起推敲,男主最后坏人从良失败,不是因为从良的动机错了,也不是什么现实社会不给他机会,最主要还是运气不好以及没有学会如何和世界相处。
首先说动机,一个坏人从良,我想不需要讨论了吧,没有人会说一时坏人,一世坏人吧……其次是现实社会一直都是这个现实社会,不管他曾经是否当过混混,曾经是否入狱过,世界从来没有改变过,所以不存在说他想变好而现实世界不给他这个机会,真实的原因是他没有学会和世界相处的方式,入狱前是,入狱之后也是。
也可以说暴力是他天生的优势(最后那场戏太扛揍,太能打了,一个人干掉整个黑社会社团),他以暴力的方式活着会容易一些,只是没有赢到最后,错手杀人入狱了,黑社会一直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职业。
那么他悲惨的结局原因在哪呢,在于他运气不好。
让他从良的是干妈妈,让他找到活下去的新的支撑点的也是这个干妈妈,但是最后导致他和黑社会干起来的也是这个干妈妈。
不能说这个干妈妈害了他,很多事情分不清谁对谁错,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这个干妈妈也没有找到很好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有些事情还是需要避免的,比如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会选择和整个黑社会社团对抗呢。
于是男主碰上这艺术化性格的大妈,就被卷入一系列和黑社会交锋的事件中,常人和黑社会交锋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忍气吞声,要么以暴制暴,根据男主以往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辉煌历史,最终以暴制暴是理所当然了。
如果这是美国高智商电影,估计就是男主利用自己的高智商和一个打十个的能力,一举端了黑社团然后全身而退……所以男主缺了点谋略……我觉得做一个善良的人是需要能力的,能力不足很难做一个善良的人,那些逆来顺受的善良不能叫善良,叫做软弱。
所以用做一个善良的人需要谋略、需要能力来解读电影情节我觉得更合理,但是这个 向日葵 的电影名字我是没有搞懂,如果男主最后没有以暴制暴,而是像佛家一样看破红尘,冤冤相报何时了,和妹妹远走高飞,最后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么我觉得向日葵的名字才适合,这个结局只是在表达,不是向日葵的终究不是。
整部电影很离谱,最后的爆发,也没有把之前的所有压抑释放出来,不过男主笑起来好童真!
关于复仇,可能全世界都只有一个版本,所不同的是,最后你究竟能弄死几个,以及能否全身而退。韩式复仇八成是不留活口的同归于尽,已经看得比较多了。此片前面大半部分极尽美好的铺垫,只是为了在最后狠狠撕碎它,来它个惨绝人寰的爽报。但其实还没有做到极致,这一点在韩国电影人或经常看韩片的人心里应该是有点批数的。
韩国与香港的黑帮电影最大的区别是香港更注重江湖气,而韩国都有一种宿命感,像同一年的《卑劣的街头》,更早的《绿鱼》和这部都是,韩国那几年的黑帮电影都有着“汉江奇迹”的背景,所以也更加重了这种宿命感,甚至这几部的剧情都有点类似,都有着“浪子回头”,这部的剧情看似老套,但导演却很会讲故事,叙事的节奏和技巧都非常的好,干净利落,细节做的也很好,情感把握也很不错,前期的一味隐忍,到最后的爆发,很能调动观众的情绪,金来沅的演技也非常棒,一开始伴随音乐的出场就能让人对这个角色产生同情,中途一味的隐忍和最后的爆发都很有魅力,其他演员也很不错,就是女主有点过于浮夸了,电影的画面和配乐也都很不错,尤其是回忆男主年轻是的转场让人眼前一亮,细节做的也很好,韩国的黑帮电影的结局都很悲伤,这也是韩国黑帮电影宿命感的来源
也就一般般,不合情理的地方太多了
过程非常现实,结局非常浮夸。男主以自己会打架为最大的王牌,威胁有权有势的人,显得比较憨,一双手打得过多少人,人家不带枪,很迷,好歹找几个帮手,也比较符合逻辑。一味塑造核心,忽略躯壳,就会失衡。
男主演的真的好闷骚啊!
讲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但是实在太他妈的牵强了,随便说几处:只身一人的小混混连黑帮都怕他;认杀子仇人做儿子;两个二逼警察的多余存在,从不作为;最后一场打戏更是假的没什么好说的了······总之太假,一点也没感动到。
毫无逻辑可言,为了惨而惨,卖惨无下限。
主角表情太傻。一般般。
向日葵 我身体里的那个家伙 两部电影 都有一个小餐馆在脸面 朴星雄 演技突破了, 从配角到主角
有能力解决坏人就不要当弱鸡,累人累已!最烦矫情式煽情!话说捞偏都没枪的吗?!!!!就为了给男主凸人设是吧?!!!!
人家要跟着太阳转,你个月亮就是不让开没什么感叹,只是在伪娘的当今时代中,找一些硬点的性格!对了,从里到外,都硬点的!
强行煽情最为致命,棒子的黑帮西装打领人模狗样,编剧降低智商强行黑警察黑政府,蹩脚的剧情 早卖了店子何必扯这么多,自带主角光环慢镜头渣打斗,俗套的韩影。
1.男主发誓要改过自新,金盆洗手,但是社会的一切变更都使得他措手不及2.运镜,人物刻画,剧情推进,中规中矩3.选择原谅与宽恕,但这个重组的家庭总在最有希望的时刻被给予毁灭
世事无常 所以很多时候都身不由己 但心中的向日葵 应该依然朝向阳光
这是女人之于男人的力量。
韩国电影《向日葵》是一部乍一看很俗套、细一品嘎嘣脆的作品,而影片中“向日葵”的双重隐喻,会让那些读懂的人潸然泪下,有些人即使坠入深渊,心里的光也会扎下一根根须,迎接阳光的重临…
哥哥,我们一起在本本上画叉叉。
早个十年要是看这片可能还会觉得不错,放到现在的电影制作与剧本水平来看,无疑是一部矫揉造作的及格边缘的产品罢了
感觉剧中情节有挺多不合理:认杀自己儿子的人做儿子;男主出狱后还真去找“母亲”;她儿子的日记为何之前不公开,哪怕为了男主,可以被判刑;为了不被公开,就杀人,只抢走日记不就可以了……很多情节虽说给了解释的原因,可却不能令人信服。整部影片节奏缓缓的,感觉就一直在铺垫男主性格转变而为最后一场戏“破戒”作准备,不过男主是改变,不是真的傻,怎么很多地方拍成傻子了。最后一个场景打斗也不合理,那么多人,一个一个送人头,男主武器都没有,就这样结束了?最后打斗背景音乐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