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的已经够多了,我想说点别的。
本文并非软文,只是一种猜测,那就是:冯小刚本来就没有打算拍好这部片子,他是拍此片是一种抗议,是一副自画像。
为什么这么说,前提如下。
1,纵观冯小刚以前的作品,水平和风格还是比较稳定的(除了跟风的《夜宴》之外),纵使冯小刚江郎才尽,但是作为一个数十年导演经验的他来说,没人可以否认至少冯小刚还是具备电影的基本的判断和懂得如何取悦观众的,所以他拍出非2这种片子,他是很清醒的,并非沉浸如陈凯歌的那种自我陶醉的情绪中,他,很清醒的能认识到,这并非是观众喜欢的片子,刨去观众的感受,就电影本身而言也难称及格。
2,冯小刚曾数次再媒体面前批判演艺圈,称自己以及厌倦了演艺圈和导演行当,并且不时的透漏出想退休并且对退休生活的向往,但是冯欠华谊的情,冯也要有人支持他的电影事业,冯内心是挣扎的,有想法有追求,但是也有他自己的私欲,想做出头鸟,挣脱出这牢笼,但不想被枪打,不够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冯已经被固化了,被王中军,被他自己,被周围的一切,他被定为为喜剧片导演,摇钱树,不能也不可以再有拍如《一声叹息》的自由,在上部《唐山大地震》中,我们已经能察觉他的无助及不自由,他也许内心并不想拍这种应景的电影,不想把自己搞的那么累,但是他已经失去了自由,挣脱不开华谊的情,也挣脱不开钱,他被华谊,被政府,被周围的一切,劫持了,内心的理想和冲动,只能湮灭。
3,无论电影里拉来多少广告,这只是华谊兄弟的工作,王中军的决定,王中军作为商人,考虑的也只有商业回报而已,冯小刚无疑是他最好的摇钱树。
冯作为导演,拉多少广告并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他做能的,只是把这些广告插入电影,王中军爱他,更爱钱,也可以说王中军爱他是因为钱,冯电影拍的再出神入化,不能赚大钱,依然不能入王中军法眼,所以在拉多少广告的层面上,冯并没有有力的否决权,他能操控的,只有电影而已。
所以,冯小刚用非诚勿扰2,他唯一能控制的--电影,来回击他所面对的现实。
王中军不是狂拉广告么,好,我插,我狂插,瞎插,赤裸裸的插,我也不讲价不费心如何艺术的插入了,直白的,生硬的插,拉多少插多少,全插满才好,插个痛快!
唐山大地震就已经忍耐到极限了,而且连这种的主题的也要插,碍于政府合作项目和这个题材的敏感性,我不能胡来,不能发泄,但是非2,我就给你看看,你不要脸的把我当广告导演,我就给你弄一个赤裸裸的广告电影,不要脸就都不要脸,爷们也血性一把,把我的老脸豁出去了。
如电影中葛优代表了冯不满的态度一面,不想再搞伪艺术,香山的话代表了冯无奈的一面:“给钱不说好话,那叫不义”,这个对话暗喻了冯的纠结和无奈,这两句话,都是说给他自己听的。
于是就看到了无数赤裸裸的广告,但是不给好好插,以插广告的拙劣,来回应插广告本身。
于是DOVV手机的大logo出现了,葛优打捞舒淇那双ecco鞋这样毫无意义的场景出现了,各种各种恶心人的广告都直白的出现了,华谊旗下的那些有名没名的大小明星,适合不适合出现的,纷纷出现了(艾美红地毯明星们纷纷从车里出来的那段),总之怎么恶心怎么来,还有葛优对选美的怒骂,但是同时又出现大量的选美片段,而且故意搞的乌烟瘴气,情欲纵横。
另外剑南春的广告,厂商本想以环保理念卖酒,但是冯用大波妹作为厂商代表,插了个企鹅的笑话,潜台词无疑是拉上个保护动物的幌子,你们关心个屁环保屁企鹅!
这代表了冯的妥协的无奈和其内心的态度。
大家犹然记得非1中,舒淇用的一款moto的手机,并没有作为一个品牌正面出现,而是作为一个道具很自然的出现,搞的大家观影后纷纷猜测究竟是什么手机,但是非2中,dovv手机赤裸裸才出现了,冯难道不会如何让它自然的出现吗?
不是不会,而是不想。
再看电影,孙红雷变成了主线,电影开始就是他,最后也是他,由他的离婚,到得意的成功人士,到惴惴不安的病人,到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和慈父,到对人生的感悟,到选择了生前开追悼会,到主动体面的解脱。
难道大家不觉得这是冯小刚说的就是自己么?
香山有一个女儿,冯也有一个女儿,尤其是香山得的那个罕见的疾病,为什么那么多绝症,冯小刚偏偏选择“黑色素瘤”?
这不是正和冯小刚自己的“白癜风”,一黑一白相对应吗?
还有那些人过半百的感悟,香山对钱的追求到厌恶,感叹时间蹉跎,一去不返,从前的那个我,再也回不去了,无一不隐含着冯小刚自己深深的哀伤。
冯小刚已经用这部电影给自己提前开了追悼会,这部电影就是追掉会,代表着一种自我电影生涯的毁灭,而冯小刚自己,只想有尊严,体面的离开。
但是,他不能。
体面的有尊严的离开,只是他的一种无法达到奢求。
这是一部冯小刚拍给自己的电影,既然人还是在江湖不由己,他能操控的,能理解他自己的,只有他的电影,这是他与他自己的电影的对话,带给他成就是电影,毁灭他的也只有电影,唯有热一壶酒,与他这个相濡以沫的“老朋友”,不记恩仇,酩酊大醉,最后相忘于江湖。
秦奋 to 梁笑笑:懂起事来比谁都懂事,混蛋起来比谁都混蛋,我是说我,你是找感情的,我是找婚姻的,咱俩从一开始就没走到一块儿。
秦奋 to all:今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隆重纪念我们共同的朋友李香山先生。
李先生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名不转经转的一生,先生出身平凡,长相平凡,从小不好好念书,就知道贪玩,先生离过两次婚,办垮过仨公司,历任无业游民、饭馆厨师、愤青、冒牌艺术家、总经理、环球总裁、权钱勾结中间人——简称媒人。
先生一身邪气,一生没少让家里人操心,没少连累朋友,谁跟他近谁倒霉。
但是我们爱他,爱那个一身缺点叫香山的家伙。
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汤,没他不好玩。
他喜新不厌旧,爱财不贪财,办砸了事他认栽。
(不许拍马屁)我必须拍马屁,马屁里面有真情,不拍没机会了。
李香山 to 梁笑笑:人生很短,婚姻就是个错,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川川 to 李香山: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这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冯小刚:爱情是一种修行,生活也是一种修行,修行,就是要学会面对、接受、宽容、理解、认命。
《非诚勿扰2》的奇怪之处在于,这虽然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喜剧,但最终我们看到的是爱情在里面跑了个龙套,而且还是为死亡跑了个龙套。
其实这也没什么错,爱情与死亡在艺术中的关系就如同涮羊肉和芝麻酱一样,同时出现时是为了给彼此添味儿的,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而《非2》中的爱情与死亡就如同一个包子中分别包了两种馅,只是各自占据了时间轴上的物理存在,虽然有交叉的人物,但其间并没有产生任何的化学反应。
也就是说,这是硬捏合到一起的两个本质上毫不相关的故事,而且在内容和主题上对彼此都没有影响。
影片中承担爱情内容的人物是葛优扮演的秦奋和舒淇扮演的梁笑笑,这是延续自上一部的人物(此外还有冯远征附体的廖凡)。
这里的爱情戏有两个很致命的问题,首先是没有成型的故事,全是各种情境的堆砌,人物性格和关系没有任何的发展,开始什么样结束还是什么样,这就导致了叙事动机不明确,观众期待落空,甚至可以说是无从期待,因为根本看不到两个人关系的走向,影片所给出的两个人不适合在一起的理由甚至还多于他们在一起的理由,这就让我产生一个疑问,这段爱情的陈述有什么意义吗?
其次一个问题是其中试婚的情节设计实在是太过无聊,试婚从七年之痒开始试我勉强可以接受,但在双方都知情的情况下弱势的一方用装残废来考验对方的耐心实在是荒唐了,这种自我催眠式的抖机灵已经完全无视观众智商了。
面对这样的情节,葛优和舒淇这两大主演的状态十分例行公事,表演毫无激情,真正挽救了《非2》的是孙红雷,他所扮演的李香山是这部电影中唯一有意义的角色,我也相信这种谢幕式的人生感悟是王朔作为编剧真正要呈现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整部电影就是为了那一场追悼会而拍的,虽然这种成功者的沧桑告白不免矫情,这场戏的长度和调度也十分非电影化,但总算是有点东西能让这两小时不算完全虚度了。
其实以上一部《非诚勿扰》的素质,本不该对这部续集有什么高于正常水准的要求,王朔的表现是本片唯一让我期待的。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冯小刚与王朔在《非2》中并没有做到合体,看来还是分开的时间太长了,已经毫无默契可言了。
但是,我毫不怀疑《非2》的票房将继续在岁末掀起票房狂潮,敢于拍这么一部反电影的电影来考验观众的承受底线,也只有冯小刚敢这么干,而且他一定知道自己会成功。
看片时我旁边的一个女观众,看到银幕上葛优晃晃脚丫子都乐不可支,冯小刚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群被审美惰性和接受惯性所占领和驱使的观众,满足这些人的需求的难度如此之低,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压力地炮制一部各方面都毫无追求可言的被称为电影的视听产品,无论是《唐山大地震》的催泪还是《非2》的搞笑,冯小刚使用的都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视听语言和情节逻辑,特别是到了《非2》,我看到的冯小刚已经全然没有了自己作为一个导演的信用额度被透支的担忧,只要在电影上贴上自己的标签,只要让葛优如约出现的银幕上,就不怕没有数以百万计的观众来为他买单。
如果拿现在的冯小刚作品做个类比,我想最恰当的就是脑白金,明眼人都知道这实际上是个言过其实的东西,但没关系,你不是这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和城乡结合部才是它大行其道的地方。
而且年复一年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口号甚嚣尘上,其宣传早已经回避了产品实际品质的诉求,转而塑造一种建立在民间礼俗之上的风俗文化,于是脑白金潜移默化为健康长寿的象征和期许。
过年串门送什么不是送,这东西也吃不死人,有疗效没疗效的就图个吉利而已。
冯小刚也是如此,从前的亲民如今已变成了现在的愚民,这是一个他吃定了的市场——别跟我谈什么艺术创作,哥拍的也不是电影,是冯氏贺岁片,你不喜欢那是你心理阴暗自绝于人民,哥也不缺你那一张票,现在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什么我就得拍什么,而是哥拍什么老百姓就得喜闻乐见什么,姜文是站着把钱挣了,那多累啊,哥是躺着就把钱挣了,你还别不服,这本事,全中国也就我冯小刚一人有!
(以下内容有涉及剧情泄露,不过完全不会影响观看。
从任何一个地方开始观看本片,都不存在有剧透的麻烦)可能觉得让观众哭比笑更容易,冯小刚好像对死亡话题上了瘾,赶制的新片继续拿绝症和促膝长谈做文章。
等着大拿票房,吃喝玩乐当大款。
看着孙红雷扯了大半天的人生感悟,就差再来一句张涵予的旁白画外音,你们大家被感动了么?
在这部续集电影中,冯小刚继续身披“三无导演”的新衣。
这部电影没诚意、没技巧、没认知,不但不好笑,更有无数睡点,催你入梦。
仅有的一丝儿人情味,那也是编剧王朔带来的。
这个冬天,冯小刚在姜文的电影里死了。
在《非诚勿扰2》里,他也死了。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段子不够笑声不多,不给力。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该做的爱没有做,很丧气。
也有人说,这部电影有胡德夫和仓央嘉措,太文艺。
抛开这些众说纷纭,看到结尾处,孙红雷一人端坐,众人围绕。
他开始对着镜头扯人生读感悟,致完朋友致女儿。
那会,我就觉得这太不冯小刚了。
话说冯小刚也不是没讲过葬礼、面对过死亡,但基本是嘲讽性质为主。
他从未这么正儿八经过,正经到全片只需要这么一段老男人的感言,其他地方全部是植入广告都没关系。
几个朋友解释说,那是因为他老了,接完地气接文艺。
或者说,幕后的王朔和台前的冯小刚都老了。
他们开始害怕一些东西,害怕没了以后,别人会怎么看,亲朋好友怎么办。
然而如果仅以年龄阅历来加以区分,那《非诚勿扰2》岂不是成了中年人的最爱,婚姻家庭有问题,活了一辈子,最大感触就是无力,临终关怀不到位。
那中国也出现了专门面向中老年观众群的电影了?
我觉得并非如此。
冯小刚再怎么接地气,他也不是山田洋次,人文关怀这东西,还真不是他想推销就能推销得通。
不谈前作,跟有些人觉得“这部电影很真诚”相反,我觉得《非诚勿扰2》很不真诚。
首先,冯小刚依然没能解决老大难问题。
如何把电影拍得像一部电影,他依然不懂。
当然了,跟喜欢打开电视看电影的观众一样,中国有更多观众喜欢进电影院去看电视剧。
从求婚离婚、选美拍卖会再到吃饭追悼会,没一场戏给人印象突出,能记住的只有人物台词,只有风光地点,只有小题大做耍贫痞。
其次,前后断裂感严重,戏与戏、段落与段落之间完全不接,后半段直接成了孙红雷的专场表演。
跟依赖字幕的《山楂树之恋》一样,《非诚勿扰2》也用旁白交代了很多事情,甚至还留下了一个轻浮结尾(亦可以说完全是为了再拍续集的考虑),完全不理会观众的情绪是否还残留在蹈海的悲伤里。
最后,这部电影脱离实际,完全不理会当下现实。
大喊满足我活够了,怎么听都不顺耳。
如果第一部的谈谈情说说爱还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幻想,这部电影的牢骚感慨就像是作秀,拿死亡作秀,大老远跑去海南玩濒死告别。
而在突如其来的绝症背后,冯小刚暴露了创作力的空洞。
几乎可以这么说,《非诚勿扰2》的弊病依然是冯小刚的各种短板,而它的好,大多来自于编剧王朔的贡献。
但是光凭这一点贡献,《非诚勿扰2》尚不足以成为一部像样的电影,否则王朔大可自挂招牌,开上一家新店。
作为惟观众论的支持者,冯小刚非常清楚这部电影能带来什么,除了票房,他对批评一点都不敬畏。
你说我不真诚,人都死了,感慨都发了,还有什么不真诚的。
你说我拍得不好,有观众看,那就是好的,更何况这是一部文艺片。
一个48岁的老光棍秦奋向一个20多岁的貌美空姐梁笑笑求婚,老光棍有钱(他们那一拨朋友发小儿都有钱,而且都离过婚,甚至都有跟年轻貌美的新太太二次离婚的了,就是后面的主角李香山)。
美空姐刚摆脱了小三身份(那男的又帅又有钱,可惜人家大房也是又优雅又漂亮),现在正想找个靠谱的男人嫁了,可是又嫌老光棍太丑太老了(别听她说什么主要是嫌老光棍幼稚没正型的借口,我还真没看出来老光棍哪没正型了。
多幽默浪漫靠谱包容热闹的男人啊)。
在李香山的一场离婚典礼之后,他俩决定试婚,地点就在海南。
美空姐第一天就给老光棍一个下马威,把老光棍精心设计的浪漫接机环节,硬是弄成了老公调教lesson one。
意思就是对美空姐必须全实话,就算是为了惊喜的善意谎言也不行。
(美空姐最多的一句台词就是,你实话告诉我) 俩人别别扭扭的驱车到了老光棍的住处,面朝大海的独栋鸟巢小木屋,美空姐一看到这么nb的房子,立刻两眼放光:“你买的?
”(房子哦,房子)“不,租的,20年。
”美空姐心想,那20年后这房子就不是他的了。
没房减10分。
然后俩人出去玩,老光棍逞强要背美空姐,老光棍捧着美空姐白如凝脂的大腿根儿,美空姐的大胸器往老光棍的背上一靠,简直就是气若游丝活色生香啊。
可惜老光棍体力不行,还没到家门呢就瘫软了:“你是没赶上我好的时候。
” (你好的时候你一夜七次郎,可你那时候也不想着结婚啊) 什么叫中年危机啊,就是突然意识到自己青春不再,害怕被人抛弃遗忘,对仪式充满了兴趣,突然对人生产生了归纳总结的欲望。
美空姐捏着身价(能理解,即便是整天玩一夜情的非主流,一旦意识到对方可能是以后得过一辈子的人,就得在这方面自己弄矜持点,免得结婚后落个话把儿)不愿意和老光棍上床,老光棍很不满意(可不是么,美空姐除了长的漂亮我真没看出来有哪儿好来,跟老光棍根本就是个满拧,可见老光棍满怀期待的就冲着这肉欲横流来的呀。
)花这么多心思追你,都睡一张床了还不让近身儿,这得是多矫情的人能干出来的事啊。
老光棍决定装瘫,弄了一轮椅。
(有钱的编剧老苍孙们看来是不知道淘宝只是平台,不是快递。
)其实这段戏我看着挺可怜的,可不是么,二十年后,老光棍70岁的时候,美空姐40多岁,老光棍要是还往后活,美空姐就得当二三十年护士啊。
要不怎么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呢,到时候谁也别指望谁谁也别嫌弃谁。
可美空姐呢,不推他上厕所:“你尿吧,尿裤子里我给你洗。
”这得多TM狠心的人能说出来的话呀。
我要是老了,谁跟我说这样的话,我拼着偿命我也拿刀戳死他,生活不能自理都够可怜了,还TM给不给留点尊严啊。
后来美空姐碰见一群时尚圈的,给了张扒推的票,老光棍看见她和别人谈笑风生很不开心,忘了装瘫了,也忘了隐藏自己的愤青属性了。
一横棒子,扫了一群人,偏偏忘了美空姐也是个扒推动物,弄得美空姐很不高兴,认为老光棍不尊重自己的价值观,跑到卫生间里哭了一阵。
回来大家决定当成什么都没发生。
美空姐晚上照样扒推去了。
老光棍看扒推的直播,决定就精神层面和美空姐交流一下。
可是美空姐完全没有从精神层面和他交流的欲望。
挂了电话。
美空姐暴露了自己扒推动物的本质,老光棍去酒店接她的时候,窦文涛正安慰人家呢。
一个喝得神志不清的穿吊带的美女,神啊,简直是逼人犯罪啊,这时候出现一个彪形大汉把她拉去开房,她再矫情就一个耳光扇过去:“装什么良家妇女啊?
”——不好意思,以上yy。
老光棍的阴沉面容让窦文涛退却了。
可美空姐一想到自己以后要跟一个形容枯槁的老男人过一辈子就悲从中来,借酒撒疯狂奔到海边,还有很多又有钱又年轻的单身男人在等着她呢,老光棍还是算了吧。
像所有不愿意把分手弄得很难堪的女人一样,她发了一张好人卡给老光棍:“我对你是好感,不是爱。
” 老光棍一是明白了跟一个根本说不到一块去的女人过一辈子也没什么意思,二是觉得这么个根本没看上自己的女的强留在身边也确实有带绿帽子的危险。
于是在如愿以偿的办了美空姐之后,就不辞而别了。
美空姐没找到合适的下家,又不愿意放弃这么个对自己好又有钱的备胎,于是仍然借着习惯的理由给老光棍打电话,老光棍的话不咸不淡的,于是改发短信,最后连短信都没什么好说的了,只有例行公事般的一个字了。
(有病吧,美空姐你该有多贱啊,不跟人结婚还吊着人家,提醒人家,我没忘了你,我还想着你呢,我只是不能和你在一起了。
你当人家老光棍傻呢,老光棍早都不待见你了,不愿意跟你说话看不出来呀。
还以为自己钩钩手指头,人家又屁颠屁颠回来追你?
别傻了,老光棍人家白活40多年了?
) 接着老光棍在李香山的手下当了一节目主持人(李香山还给他配了一个更年轻更貌美的小妞搭档,每天的日子就是吃喝玩乐,要说李香山没想撮合这对儿,我是一百个不相信),美空姐继续相亲,可惜也没碰见好的。
美空姐在机场大巴上看见老光棍的节目了,心中一动,说不定这人以后还真能红,他要是成了名人了,跟他也就不算委屈了自己。
李香山前妻芒果又告诉了美空姐,老光棍给自己买了人寿保险,受益人是你,300万呢。
罢了罢了,青春也是有保质期的,股票行权期都到了,赶快套现吧。
这边厢,老光棍的好朋友李香山突然检查出得了癌症了,快死了,临行托孤托给老光棍了,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一分钟也不用为钱忙活,就虚度光阴。
“他早就存好一大笔钱了。
(他公司那帮为了衣食住行忙活的小职员,就让他们当一辈子钱串子吧,谁让他们没个好爹呢。
) 他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不想遭那化疗的罪,只求速死。
(据说是为了尊严,怎么那些和病魔作斗争的就都没尊严了,但是我一想到我要是死了我爸妈一定得疯,我就得好好活着遭多大罪也活着。
)临死前他要对人生做个总结,我没钱过,后来又有钱了,我活过,我又快死了,我的人生经验肯定比你们都深刻都牛逼,所以你们都得坐着听我讲。
(结果说的都tm是王朔书里玩儿剩的东西。
还不如看书去呢)。
老光棍在这个人生告别会上又见着了美空姐。
美空姐说:”怎么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老光棍知道这妞又活心了。
李香山快死了,对他也是个打击,就是啊,说不定下个就是自己呀,人生得意须尽欢那,管他美空姐是不是诚心实意的,总得给自己在人世间留点羁绊吧。
老光棍帮李香山安乐死了以后,又把那至少三克拉的钻戒套到美空姐的手指头上了。
俩人相视一笑。
还有李香山的女儿吃醋似的插话。
(什么叫逝者长已矣他人亦已歌,连亲爹死了都不伤心的时代,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 旁白告诉我们,老光棍和美空姐最后结婚,是在20年后,也就是说那时候梁笑笑已经青春不再美人迟暮还孤身一人是一个老姑婆,而老光棍已经是个快70岁的糟老头子了。
这他妈得多杯具啊 !!!!
李香山最后托女儿给前妻带了句话,说抱歉一辈子没让她过得痛快点。
夫妻一场,五味杂陈,人生最末了能念叨出这么一句,任往事再纠葛,也该能一笑泯恩仇了。
一句话里,故事、滋味儿,都有了,是好台词。
只是这谁让谁一辈子痛快的事儿,本来就是伪命题,人生在世,自己都痛快不了,遑论他人。
这一辈子到头来,还是李香山的话实诚,是给大家填堵了。
人与人聚在一起,寻的是开心,填的都是堵。
无论名义如何,爱情还是生活,总免不了要做些相互填堵的事儿。
秦奋说谁动感情谁完蛋。
越在乎填的堵越多。
也就难怪要有人说,这货不是爱情电影,这货不是爱情电影。
不是韩剧里的粗暴逻辑,我就是爱你,谁不让我跟你在一起我就跟谁急。
这世上没有来由的爱不是没有,只是先哲也说了,为爱而爱是神,为被爱而爱才是人。
笑笑说,这世上再没有人比我更盼着你好。
这就是爱情,是人的爱情,而且还牛叉闪闪。
哪怕她看见他时心里偶尔犯堵。
这也就是为什么韩剧总在两人排除万难终成眷属后戛然而止,你侬我侬的日子不是观众不想看,是导演拍不出。
拍痛苦容易,拍幸福难。
幸福这个词太大了,看不见摸不着,你一定知道自己痛不痛苦,但你不一定知道自己幸不幸福。
所以李香山最后对芒果说,我想过了,我们那几年,其实是幸福。
婚姻没有一辈子的痛快,回头来,能够日复一日地相互填堵,也便成了幸福。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这诗初读并不讨喜,透着怨念。
见它改编成了片尾曲,顿觉呼应的好。
或许它拐弯抹角想说的不过是,为了要相见相知相伴,只好忍受相思相负相欠。
也便相互填堵。
为此寻寻觅觅,辗转反侧,抓狂,流泪,值不值得。
你心自有定论。
姜文《让子弹飞》中为了不植入广告而与制片人翻脸,冯小刚《非2》植入20个广告。
就这一点,还怎么比。
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小刚啊,你输的不是你那毫无主题的剧情,不是大杂烩的制作方式,输的是你对电影的态度和对影迷的态度。
试问小刚,你一部影片植入20多个广告,你把你的影迷当成了什么?
我们可以容忍你的半生不熟,可以谅解你的粗制滥造,但是我们却不能容忍你为了挣钱糟蹋电影,糟蹋影迷的行径!
这是一个9分尖果儿和6分苍孙的故事。
尖果儿年轻没有太多经验,被一个嘴上说爱的男人圈住了心,想不开的时候就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
苍孙动了心,花招百出想抓住这个天仙儿,同时又觉得不能太宠女人,时时不忘嬉笑怒骂着找回场子。
尖果儿说自己可以跟苍孙在一起,但心里装着别人,苍孙不同意;回过头,苍孙揣着对尖果儿的爱马不停蹄的找着别人,一边儿也不忘记偶尔撩拨下尖果儿。
这两种所谓爱都让我哭笑不得,经历了诸多互相折腾,两人最后貌似是走到了一起,我却没有看到美好结局的感觉,是凑合在一起了呢?
还是9分女被时间拉低了分数所以两人匹配了?
是两人互相折腾太久已没有精力去找其他人了呢?
这两人之间是真的爱吗?
苍孙欲擒故纵的套路被当做成熟和幽默赞扬,尖果儿爱的认真却偏执的傻,我们都在感叹这世界套路太深,已经没有人会认真去爱去追寻去等待,却忘了这世界正是我们组成的,我们一边希望获得真挚的爱,一边自己用着各种套路。
我们经常迷茫,经常觉得自己不要这个不要那个,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不过是拥有的太多想要的太多。
平常的生活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欲望,若把把其中一点放大立即就看得很清楚:得了癌症的人只想要健康而顾不上金钱,打工的农民工只想多赚点钱给儿子交学费而顾不上健康和团聚……我们常说要想明白自己要什么,这不是简单的分辨有没有拥有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为了拥有这些我能付出什么。
1.《非诚勿扰2》是我近期看过的最舒服的一个东西。
说是“东西”,是因为这片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电影,感觉更像是八点档情感剧场里的一集电视剧。
正如人所说,植入广告太多,场景多余而杂乱,人物动机浅,以及最重要的,故事线简陋,戏剧张力特别薄弱,连基本的“前戏—高潮—结局”的结构都很模糊。
很多人批评冯小刚在本片中不会讲故事,这话对也不对。
首先,他一贯是以擅长讲述好听好玩但欠缺“形而上的深刻意义”的故事而生存在影坛的,尤其对比起张艺谋陈凯歌等重意义而轻故事的“大”导演而言,他最不乏讲小故事的能力。
此次《非2》,明显是冯的反电影之作,主动抛弃了缜密的逻辑,线索,细节(其实,也有人说这是偷工减料也不无道理)。
看了就知道,葛优把主角戏让给了孙红雷;再想想就明白,主角不是冯小刚,而是王朔。
冯小刚凭借此片,一来植点广告赚点小钱,二来重推老朋友,甚至让他喧宾夺主。
也就是说,片子一度成为王朔心情随笔的影像化,不能当做故事性强的小说来看。
不是情节老少咸宜的大众饮品,而是情怀击中你心里某处的一杯私房茶。
关键是,有没有这情怀。
曾有位看片不少的时尚女生问我,《变形金刚》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几坨铁在打架死磕么?
我说,满商场的衣服又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几片华而不实的遮羞布么?
这就是情怀之别。
作为女孩子,不会明白,当男生看到一台线条优美马力充足的车,就会天然地激动;更何况这么酷的机器竟然还会变形,不仅会变形,还打起了架,不仅会打架,还可以拯救地球……个中的趣味和热血,对着没有此类情怀的异性,怎么都掰扯不清。
2.《致女儿书》是一本给我启发的小册子,王朔用文字示范,一个大老爷们如何在煽情催泪的同时,做到不腻歪。
其实冯氏电影里的台词,一直是这种不矫情口味。
不喊大口号,不用形容词渲染,不靠语气词加强,非常顺口而随意的一句,却力道十足。
“把他抬进去,旁边给我留一地儿。
”“如果挖开了什么都没有怎么办?
那,你们就把我埋了。
” 《集结号》“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唐山大地震》冯小刚说,“我就像一扎啤酒,王朔把一杯二锅头倒进去,这种混合酒名叫深水炸弹,喝完后会上头.”王朔在非2里添的二锅头,是些许禅意。
“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活着是一种修行”“死是另一种存在,相对于生,只会生活是一种残缺。
”“一辈子很短,我愿意与你将错就错。
”是我眼里的年度最佳台词,不带之一。
清淡,无华,还掺着点坏坏的调侃,力道却似深水炸弹,让完美主义欲求不满者心头一惊,让虚无主义得过且过者会心一笑。
让徘徊于路口的人,找到下定决心的理由;让轻易离别和放弃者,想起一段辜负……如果对文字有信仰,能理解非2文字贫,淡,慢,禅的情怀,那么就值回了半张票钱;更何况还伴着仓央嘉措的诗,那首《最好不想见》,以及自己的爱人。
3.非2饱受诟病,就因为它的不伦不类,或者说,非2 = 杂文+散文+广告片。
但关键是,狡猾如冯小刚,在骂人封路的时候,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葛优说起选秀的评委:“冒充上流社会,哪有上流啊?全是下流。
这就是一帮寄生虫,骗吃骗喝骗炮打。
”接着又嘲讽爱洗脚的暴发户,“穷人才追求所谓的帝王享受,把脚当脸伺候”;王朔附体,说798是伪艺术,伪前卫,整个就一伪军大院。
这时冯小刚附体孙红雷,说:“哥哥,咱不较真行吗?
”一来基本认同这批判,二来换个立场,说“在商言商”之理,拿人钱就说人好话,算是给自己做一解释,并针对一定会出现的舆论骂名,对着安以轩前瞻性地说一句:“你要注意了啊,别做了伪愤青还不自知。
”什么是江湖老油条?
高调植入广告,拍摄偷工减料,却抢在小年轻开口批判之前,先自个儿把自己戳穿了,你想骂什么,他们比你还清楚,光明磊落,一点猥琐都没有,只不过浑身痞气,还不忘嘱咐你一句,别当伪愤青。
想批他就此变得棘手起来,越激动,越显得你狭隘得开不起玩笑。
就这样,我们眼睁睁看着坦荡的“痞子冯”,躺着把钱给赚了。
今天到电影院一看,非诚勿扰2竟然占了大半的排片表。
再一看票,全没了。
最后再一看,全是赞助商包场,电影院还摆满了各种赞助商商业活动的牌子和礼仪小姐。
好嘛,广告商出钱,广告导演拍,广告商买单。
买了一张晚一点的票,进去看了不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直接退场。
这也叫电影啊?
要故事没故事,要人物没人物,整个不知所云,葛优到底喜欢舒淇什么?
大街上随便抓一美女,哪个不比这个装13的舒淇差?
这部片子的逻辑在哪?
最后就剩葛老爷子在那耍贫嘴,我看着都替他累,50岁的人了,还在那装深情,你深情没关系,问题是你这深情换随便一美女一空姐都可以成立,这是爱情吗?
我看子弹飞,葛优演得都高潮了,再看这个非诚勿扰2的葛优,只能是叫不举。
据刘嘉玲说,葛优私下说三部中让子弹飞最好。
果然表面装糊涂,心里门儿清。
谁都不得罪,就是敢糊弄观众。
据冯大导说,这片子是走心的。
我看是走钱吧!
净把功夫花在怎么插广告了吧!
气死我了!
前半截还能看,起码画面效果不错,葛优依然幽默十足;后半截实在不靠谱,简直七拼八凑,草草收尾,疲软无聊。
活着是一种修行。离婚典礼、人生告别会台词短小精悍,孙红雷遁入虚无。 相信2011年经典流行语又要在本片产生了。令人期待!
nice follow up to the first one.
故事喧宾夺主了。
略显粗制滥造
非诚勿扰 2
感情这码事,何必非要往死里讲。
第一部还讲得过去,起码情感的发生还算合理,第二部什么鬼???
其实还好啦 相比1而言是次飞跃
比非诚1好看。对于台词方面,故事情结上,比1都下功夫了。几个看点:1、离婚仪式。搞笑。2、给活人办告别会。搞笑。3、有跟非诚1呼应的地方。比如:建国、比如一年一次的内个。4、有句台词严重讽刺了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5、葛优真的老了。但还是爱他。爱冯小刚。
在赵氏孤儿和让子弹飞之后,终于出现了我一直喜欢的原版葛优,不过这在孙红雷面前只是浮云
《非1》说的是,再不相爱就老了;《非2》说的是,再不做爱就死了
没多好,没多坏,癌症那段太俗套了。 离婚那段有创意!
还挺好看的其实
嘿嘿嘿嘿~
印象最深的是姚晨冷艳的离婚典礼,舒淇的湖蓝色连衣裙,孙红雷的人生告别会,葛优的瘫痪。。。。也许,我喜欢的还是和你一起去影院的feel
看了一半的时候想,孙红雷不是领衔主演吗?怎么没什么戏啊?最后才明白,电影最后20分钟基本就是听他讲人生大道理了。
不喜欢笑笑 现实中有太多这样的女的 不懂得惜福!
我哭的跟个傻逼一样。
淡淡的感觉,就像午后一杯暖暖的绿茶,可以说没有高潮,因为茶一开始就是苦的。那段诗和那首歌回荡在脑海,静静的品味,细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