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比较老的片子了,大学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部电影,当时就很喜欢里面的爱情故事,断断续续看了很多遍, 感觉每次看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东西触动到自己,我之前认为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传统与开放,冲破固有壁垒鼓足勇气追求爱情的故事,但随着不断地深度学习,尤其是最近因为《爱是一种选择》这本心理学书,让我对电影里的人物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可能有很多不足,表达不够深入(因为不是专业心理学专家),今天终于动笔,想写一些自己的感想: 1. 校长是不是拖累症?
最近看了一本心理学的书籍,讲了一种心理疾病,叫做拖累症(对人、行为、事物的沉溺),意思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控制内在的情感。
我觉得电影里的校长很大可能是拖累症患者,因为校长沉溺于工作,对女儿其实并没有很关心,但在生活上很依赖(沉溺)于女儿的照顾,只活在固有的生活状态里面,不愿改变,当被告知女儿谈恋爱了,立马将男生退学,这是一种很病态得依赖态度。
按照我浅显的心理学知识,我认为这个校长是拖累症患者,常规拖累症患者治疗是需要通过重面过往痛苦的经历,撕开伤口再通过引导治愈,看剧情我觉得后来校长的病是有被治愈的。
2.女儿是被谁害死的? 同时因为父亲的不同意,自杀身亡,让我也是一脑门的问号?
不得不受最近心理学书的影响,我不得不梳理下女儿的经历: 女儿母亲去世很早,父亲其实对女儿的关爱其实并不是很多(从连生日都不记得可以看出来),这说明女儿从小“储爱槽”并没有被爱灌溉,同时女儿在家里承担了很多“母亲”的职责,即照顾家里的父亲,做家务活等,而这个过程也是她输出爱给父亲的过程。
这让原本少的可怜的储爱槽,变得更加枯竭,当遇到一个爱她的男生出现,不断地输送着从小就缺少的“爱”时,让这份"爱情“变得不可或缺,就像一根救民稻草一样,而父亲的阻挠,让女孩萌生了自杀的想法。
女生的缺爱其实从另一面来让我觉得,她本身的人格可能是不健全的,女生是在依赖男生给与她一直缺少的“爱”,这让我觉得这种爱情也是有问题的,是不健全的,如果按照理性思维,男生的空间将被女生占的慢慢的,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3.爱情的思考 我反倒觉得三对学生的爱情更加真实一些,大家都有自己的喜欢的人,从喜欢到爱上,其实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当初因为漂亮的喜欢,到因为挨打的拒绝,到后面的道歉,到因为跳舞俩人的相互了解接触,最后约会在一起),在这期间是需要接触,通过不断地接触了解对方,才会爱上对方吧?
爱情一定是要一帆风顺吗?
一定要波澜频起吗?
我认为都不见得,如果让我描述爱情是什么,可能我也答不上来,但是看到三对电影里的爱情,让我更加向往自己的爱情了。
这是一部纯粹的鼓励真爱至上的校园青春片。
看到一个又一个女孩甚至熟女被爱情所征服,矜持傲慢的白富美爱上了执着真诚的会计的儿子,女神在众目睽睽下离开高富帅走向招待员,年轻的豪门儿媳跑向一无所有的家庭教师。
爱情又赢了,我们应该开心爱情赢了吗?
为什么不呢?
现实生活中该是什么样的,大家都清楚,何必硬拿现实生活的教鞭去抽掉电影中梦想的外衣呢?
继续嘲笑校园爱情中那个纯到没有一点污染的爱情、那个相信付出就有回报的爱情、那个可以战胜一切、无往不胜的爱情,一边嘲笑,一边羡慕。
至少,在看电影时,我们还可以有回忆。
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仇恨,即便如此,心灵还是充满爱的,勇往直前,去告诉全世界吧,没有人可以阻止故事的发生电影一开始就是三个主人公来到非常有名的古鲁酷院校,而这所学校的校训也是极尽苛刻,其中一条就是不准学生们谈恋爱,因为这会使学生们分心,无法专心学习,一旦触犯校规就会被开除并且再也不会被别的学校所接受。
三位主人公却偏偏在这时都有了心仪的对象,却也被迫于校规而只能远远观望。
不久之后学校来了一位音乐老师,在他的影响下三位男孩也是与他们心爱的女孩有了频繁的交往。
校长有所察觉时也是极力阻挠,而音乐老师也正是揭开身份,原来他就是当年被开除的学生,由于他和校长的女儿恋爱而被学校除名,校长的女儿也因此自杀,自此之后校长就变得非常冷酷。
而这位神秘的教师回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校长这些年的做法是错误的,要去感化他,让他不再这么固执下去。
电影的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的,三位男孩也是和他们想要守护一生的爱人在一起了,而古鲁酷的校长也终于解开多年的心结,释然了,也知道自己不适合再管理这所学校,将管理权交给了音乐老师。
爱是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的,爱带给我们的是快乐,是希望,就像电影里有这么一句话“爱就像生活,不是常常都这么容易,不是常常都可以带来欢乐,但既然我们还继续生活下去,为什么不继续爱下去呢?
”
很有特色的一部电影。
首先,数个节日的歌舞场景很有民族风味。
呵呵,现在国产片已经不多见了;其次,一波三折的叙事方式引人入胜,老师的身份和过去呼之欲出,迥异于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甚至于能猜到情节的,亦或是只注重特技而剧情乏味的片子;其三,波折的剧情催人泪下,强烈的对比引人深思。
学生的三段感情和老师的参差交错。
四段感情的曲折,三段感情齐头并进,过去与现在交错呈现。
这种叙述上、时空上的交错与故事结尾的最终汇合形成一种强烈的震撼效果。
四段感情共同反映的是印度的现实生活,而唤起的却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跨越国界的柔情甜蜜和萦绕不去的酸楚。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挑战,看到了真爱,也看到了一种理解。
细想一下,其实,所有的冲突都源于一种追寻。
亦即在于,你究竟想要什么?
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会错,才会在事后后悔;因为了解,所以才有那份执着和坚持。
而这种执着和坚持往往不是单向的。
影片最感人的,除了琴盒打开那片镌刻着爱的誓言的树叶犹在,学生庄重敬礼那一幕,就是结尾两个男人流着泪的拥抱。
可以说,这是老师带领学生努力争取,加之校长已故女儿之前的努力而共同获得的一种双向的理解。
爱没有如果,所以不该有任何遗憾。
学着理解,才能学会体谅。
也许用现在的眼光看待这部影片,会觉得它并不十分出色,但是影片中保持传统与改变规则的碰撞,打破束缚的原则同时又坚持爱情的原则,这种创新大胆的表现内容,可能只有当时的人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
爱与惧谁会赢?
本片以歌舞的形式演绎思想的解放,同时也宣扬着爱情的伟大魅力,因而有许多直接渲染性的表达和场景烘托,使观众觉得其比较脱离现实,在深度上也有所欠缺,给人感觉显得过于理想和表面化,不过印度歌舞的风格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印度风格的歌舞盛宴 观看完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整部影片,其创作的根本意图贯穿始终,男主带领着学生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打破,不断地坚持。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校长不断地镇压,不断地阻挠,不断地坚守。
这段时间描述双方对抗的剧情,是以男主为指导,三个学生和三段爱情展开的,从逻辑上说没有太多问题,这三种类型极具代表又强烈突破传统,但是因为没有更进一步地深入挖掘,会使观众产生冗长的感觉。
三个男生的感情代表着三类爱情 最后男主与校长的对话,把主题推向最高点,原本看起来失败的男主,却用爱感化了学院沉郁的根基,其实学生们心里都有爱,只是校长没有走出心理的阴霾。
有爱的地方就有感情的归宿 校长最后的发言也集中表达了影片想要表达的观点,当传统不断被创新打破,这时不应该去墨守陈规,应当接受事物的发展存亡;爱带来的不是痛苦而是希望与快乐;新的时代应该交给年轻的一代人,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信任。
情字路上
室友很早之前推荐看一部2003年的印度电影,但因很多事情耽搁了,今天下决心看完它。
豆瓣叫《真爱永存》,优酷则称之为《情字路上》,看完电影后,本人更加偏爱后者。
电影很长,故事很美,全长215分钟,开头以三位年轻人聚集在同一学校,接着由音乐老师与校长女儿的悲剧爱情故事为线索,开始了描述老师与校长的对抗,并且最终老师取得了胜利,因为老师改变了校长,让校长感受到爱与生活,然而本人认为,这不仅是老师与校长之间的对抗关系,更加体现出印度新兴思想与传统思想的争斗(校长女儿无法在校长和音乐老师之间做出选择,从而导致悲剧的产生);电影中,音乐老师的方法是通过鼓励三位学生发展爱情的方式去对抗校长,而校长则是通过学校的传统制度与音乐老师争斗,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音乐老师参与争斗的本质是为了校长,老师爱校长的女儿,也爱她的家人,而校长最初只是为了争斗;三个年轻人的对象中,有一位是印度传统家庭中的寡妇,其中一位年轻人与寡妇相爱的故事突破了印度传统理念,也是最能体现电影的本质。
整部电影充满音乐、舞蹈、爱情和意念,并且通过音乐和舞蹈阐述了印度人对爱情和生活的渴望,迫不及待地想突破印度传统思想的束缚。
这应该是印度较为经典的电影了,主题曲风靡全世界,相信大家都听过。
以往看电影,仅仅是看内容,而这是通过内容看本质。
看这个电影是源于6月5号有一个印度的乐队Nimal Sangeet Sainta 到我们学校公演,就忽然很想看看印度剧是个什么样的了,确实是多歌舞,并且是群舞,蛮好看的。
印度剧稍微有些拖沓,时间比较长,歌舞比较多;看的那场演出也是少有的全场三层楼都站起来拍手舞蹈的了,很众乐乐的感觉,不像是高雅的音乐会那样静悄悄的聆听。
《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一个很有名的舞曲,也很好听,最喜欢的电影的一个场景是三位男主角的出场,那个旋律“啊啊啊啊”的,超级好听;好多的情绪都是用音乐来渲染的,比如一个眼神来的时候就配一段音乐,这样的话就无形地烘托了很多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地像导演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效果靠拢。
看完电影还是有种感觉就是有时候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有时候是有伪装的,伪装成更好的样子的,也有可能伪装成更加不好的样子。
就像是在维基和那个女子学院的女孩一样,想要借助友谊的谎言想来编织爱情的真相,而在女孩看来她以为他不喜欢他还想讨好他的喜欢,在彼此心意不明的时,两个人在相互的斗争,想要征服对方。
最喜欢的是卡拉思和那个已婚的女孩,喜欢他在知道了校长的故事,两个好朋友说要坚持爱情的时候说的那段话“我不是不够勇敢,不也是懦弱,我只是不够强大来对抗校长”,那个女孩是那么温柔可人,妩媚女人;也喜欢女孩的嫂嫂在劝说女孩听从内心不要拘束于传统和世俗时说的那几句话“来看看这个可怜的女孩,不要把她当作自己的家人,只是把她看成是一个女孩,一个死了丈夫的女孩,一个寡妇,你的儿子已经死了,至少要让她活下去吧”。
电影中的三个女孩是不同的类型:维基的女孩——爱舞蹈,泼辣,热血,性感,是一个辣妹子;撒米的女孩——活泼,可爱,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她对要去见女朋友的爸爸说“别人应该爱你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她希望看到的样子。
改变不是爱,是妥协。
”;卡拉思的女孩——已婚的少妇,是一个成熟,妩媚,但又清新的女人。
整部剧是由校长女儿的男友展开的,他打破了整个古鲁酷的规则,让这个没有爱,严厉的学校变得友爱起来,但是谁又能知道这个样子建立起来的学校还能否有那么多的人才吗?
不知道是他利用了学生们的感情还是他激发了学生们的感情,故事的结局是欢乐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一次接触就是那首广为人知的MV《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时候知道原来是另一个电影)。
当时就被吸引住了,可是那时高三,也没什么时间找。
后来好像就淡忘了,但那段礼堂中的舞蹈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
后来听歌学姐说那个老师是印度一哥演的。
再后来看到偶然看到介绍可是一直没有找到。
知道上个月开始逛豆瓣看到评论,可是有很多版本,就决心自己下了看看,可是很难找找,最后终于让我找到了,还下了好几个版本(佩服自己的执着。。。
)。
有字幕的当然是Rv9那版好,因为精彩的礼堂舞那段是连续的,没有字母的avi被分开了。。。
而且歌词也翻了。
从故事来看很简单,基本是直线式的。
虽然简单,但是真挚,很感人。
我从来不觉得情节必须很复杂,只要故事好就行了。
虽然最后是喜剧,但是众所周知,悲剧已经发生过了,而沙鲁克就是为了是悲剧不再发生而回来的。
最后他成功了,终于感动了严厉的大B。
而三对男女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沙鲁克和艾蕾西亚颇有人鬼情未了的味道啊。
艾蕾西亚虽然不是主角但表演很出彩。
人物上有三组不同的选择,想必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
我比较喜欢kiran和sanja,另一位有点野性,还有sonia也不错。
歌舞真是精彩,三段各有特色,让人大饱眼福。
放莲花灯哪个场景真是太美了,不仅萌发了以后去印度走走的想法,那种景象经历了一次大概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吧,有如梦幻一般。
哎,印度美女真是没说的啊沙鲁克的小提琴是自己拉的吧,真是多才多艺啊,虽然印度影星大多都是能歌善舞。
但像他这样的也不多吧。
总的来说感觉是一部很经典的片子,拍得很浪漫,音乐也特别好。
印度电影中歌舞永远是亮点,每一段歌舞都结合情节十分抓人眼球。
但剧情方面我可能是典型的中国人思想吧,我很难理解中心线的逻辑, 音乐老师Raj Aryan 因为在古鲁酷学院读书期间因违反校规谈恋爱而被开除,院长女儿因此自杀。
但是剧情中院长是不反对女儿谈恋爱的,他之所以反对这段感情是因为Raj Aryan 是学院的学生。
这我就已经想不明白了,你们两个谈恋爱就不能等等吗?
已经互相喜欢到命都不要了,连大学几年都等不了吗?
等他毕业了你们两个再谈恋爱不行吗?
古鲁酷学院的课程是出名的繁重,培养出来的也是顶尖的人才,在上学期间总是跑出去谈恋爱,在各种事情上花费大量时间,甚至弄伤双手,这种状态下真的可以学好功课吗?
或许他们是拥有爱了,但是国内顶尖人才就会少了一批。
在电影的结尾,院长让位给了Raj Aryan,在这样一位只懂得支持爱的新院长的带领下,古鲁酷学院还会屹立不倒吗?
这些学生还会如此拔尖吗?
这部电影太多浪漫主义色彩,认为爱能解决一切,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国民的幸福度真的靠情感上的爱就可以提高吗?
或许这样说显得太过顽固,太过冷漠,那我们放松点想想,是年轻人不能谈恋爱吗?
是只要在古鲁酷学院读过书这辈子都不能谈恋爱了吗?
并没有,院规只是说在学习期间不能谈恋爱。
又或许他们会认为缘分短暂,如果不抓住机会姑娘就跟别人走了,可是你不想想,你求学的时间也就这几年啊!
你的前辈在这几年的时间内学有所成,成为社会大牛,而你收获了一个老婆之后依然贫穷,甚至还要靠着老婆。
在印度这种男女严重不平等且劳动力低廉的国家,他们的感情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实在让人不敢想象。
简而言之,在我看来这部剧只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与现实脱轨的舞蹈剧,至少是不符合这个时代我所接受的主流思想的。
舞蹈华丽,制作优良,情节也较丰富,但是不足以引人深省,也没有深刻而值得人回味的东西,像极了流量小花。
惊艳,讶异,无厘头的喜欢呢 一部三小时的电影还是第一次见呢,个人单独评价电影不能客观了吧,因为在电影之前,曾经有一份关爱与同名歌曲有关,有一段时间与之相依疯狂喜欢,所以爱之……喜欢印度,喜欢梵文,喜欢瑜伽,总之与那个国度有关的许多都喜欢,我是那种比较习惯和稀泥的人,第一次如此清晰明确的知道有所喜欢,这种感觉新颖,恩,还不赖啦。
对影片,是那样的唯美然我差异,男士的潇洒让我心仪,女孩的真挚善良美丽让我惊艳,舞曲的动感温馨让我流泪……在这里每个人都骨血分明,故事简单,不由地又让我惊叹于其表达的形式内涵……非常适合,你感恩于世界,感怀于爱情,憧憬着未来的心境下细细品味
这八点几的评分难道是对他们跳的各种舞的评价?
无看
居然看完了三个半小时的电影,还是宝莱坞style,幸好有倍速这样东西,神剧。btw,豆瓣现在的分有点看不懂
歌非常好听,剧情还好,但男女主角很棒!经典作品。
全班都看得很high
107.02.26
歌舞太好看,音乐很动听
印度电影常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现实主义生活,三观超正,俊男美女,歌舞无敌。后来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思想内核与本片颇为相似,追求真爱、对抗落后顽固的教育方式,最终以欢喜收场。看印度电影,往往很高兴
我就不明白这么一对璧人,演戏怎么就轮着死呢??跟小李子和肥温似的。。
结尾居然木有再跳一场!比起最近看的内容满到难以消化的印度电影,这部主题算是鲜明了,唱唱跳跳依然有爱,还有印度人真是浪漫啊~如果再短点……
三个半小时的电影,消耗了我的热情
配乐很经典
三个小时的歌舞,三十分钟的电影,真的太长了......但是中间那段开舞会的歌舞确实是精彩,歌曲太有代表性了。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的能歌善舞。
电影掺杂的元素太多,有点失控,原声很棒。
3.5
7.5,虽然没有让人惊艳的美女和帅哥(几个男的还没校长有范),但是剧情还可以,歌舞也不错,穿插的很自然!
比较老式的印度片, 提琴拉得很假, 但那首歌太有名.
能想象得到,《爱乐之城》看了一半看不进去,直接换了这部看的感觉吗😂
啊K酷里呼呀呼奔!
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