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妈妈
Ma' Rosa,罗刹妈妈(港),私法拘留(台),我的玫瑰,罗萨母亲,抢救萝莎妈妈
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
主演:贾克琳·乔斯,胡里奥·迪亚兹,拜伦·盖斯勒,乔马利·安杰利斯,尼尔·瑞恩·塞斯,梅赛德丝·卡布莱,安迪·艾根曼,马克·安东尼·费尔南德斯,费利克斯·罗科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语言:菲律宾语,他加禄语年份:2016
简介:罗莎妈妈有4个孩子。她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处破旧的居民区经营者一家小杂货店。为了维持生计,罗莎和他的丈夫Nester开始倒卖麻醉针剂。一天,他们被警方逮捕。罗莎和她的孩子们愿意做任何事以从腐败的警察手中换取自由。详细 >
#2017BJIFF 10#神他妈手持虚焦摄影,简直行为艺术。人生第一次因为头晕看不下去提前离场……什么菲律宾贾樟柯,只有社会底层和脏乱差共通
尽管配角演员演技严重业余,反派人物形象脸谱化严重,但就是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菲律宾拍出的电影,我们还真就拍不出来,难怪近年三大电影节上的菲律宾影片总能占据一席之地
菲律宾电影里人民的苦难逃不掉毒品,就像美国电影里人民的苦难逃不掉土地。
前20多分钟值得所有中国编剧学习,它用一连串与“钱”有关的生活琐事,揭示了人物的窘迫甚至疲于奔命的生活处境,而不是不真实的嘶吼、抱怨和痛哭。请注意它的三个启发式长镜头和留白式开放结局,对于罗莎妈妈和她的家庭来说—就像开头广告牌说得那样—今天真是幸运的一天,明天大概会更“走运”一点
布里兰特·曼多萨的电影,好像还没有超过8分的。马尼拉真的有这么黑吗??
菲律宾现实乱象,残酷之后总有更残酷。台译《私法拘留》反而更贴切,全片罗莎妈妈的镜头少得可怜,拿影后有点,哈?
颠簸的画面,片刻的失焦,大量的长镜头,较有特点但总体偏传统。讲的是司法系统腐败,由一场纠查申发出多人物多条线,线索是外扩的,但故事是内聚力较强的。
相比熟稔的手持,曼多萨更擅长同性特写。剧本很空乏,揭露的手段很幼稚。Thy Womb还没看到,总感觉导演在Kinatay之后没进步过。
3.5开头挺好后来不知怎么就跑偏了
收了近乎全程的一股子气 热 闷 潮 一家子人憋着汗忍着泪 在摇晃的镜头下脚步不稳的奔波着 被摆布 被慢性屠杀 这股子气 在最后结尾吃丸子的时候突乎其然跟着罗莎妈妈眼泪暴溢出来 畅快不畅快不能说 似乎只是宣告了这些人身在底层的忿然的自觉 可惜自觉并没有用 丸子吃完 罪恶没完
3.5 不如《情欲电影院》。手持跟拍长镜头具有天然的无产阶级属性?
好想吃关东煮,想得不行,都怪导演。想吃咖喱牛肉丸喏!(不喜欢汗淋淋的电影
罗莎妈妈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极端真实,不仅是手持的问题,也包括演员与环境的互动,每个人物之间毫无做作成分的交流。最令人震惊的是在结尾五分钟左右处,罗莎本来应该拿完钱就赶紧回去救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但她没有,她要了零钱,跑去吃东西了!她看到很多东西,她像临走之前一样看见了另一个家庭,满眼泪光。这一连串非理性举动和目光中蕴藏的,是多么深刻的人性,可却极少出现在电影当中。
24.05.15 2号厅 3.5最后的落点落在了罗莎看着路边收拾推车的一家人,是想到了自己还在警局里的亲人,还是想到了因为jc致贫而即将过上的曾经可能经历过的过去,然后流着眼泪继续吃着丸子,大道至简能让一切尽在不言中
影节场。万事皆有根源,主人公该如何摆脱困境,这困境究竟是谁造成的,谁来解救苦难,解救不了人民,人民无法做出选择。评分如此低 不解
很普通…不喜欢
看了前10分钟,以为会是《醉生梦死》那种,母亲是线,串起孩子的故事。但是看了一个小时之后,就觉得好像又不是,但是再看,又觉得好像有点。总之故事其实可以再锤炼一下啦。不过,看的时候真的有种在看徐涛老师的法治进行时的电视感呢。
那种异常真实的生活质感,不仅仅是一个手持镜头能搞定的,几乎每一个演员都没有丝毫的表演痕迹,对于业余演员来说,视镜头为无物是很难的,可见导演对于演员的调教功力不一般。东南亚那种潮湿、混乱、处处暗藏阴谋的街道实在太有电影感。两次警察在警局的跟拍,配合着阴冷的音乐,来自体制的腐败在视听语言下蔓延开来。最喜欢的是两次罗莎妈妈对路边家庭的一撇,那种羡慕的眼神实在让人心动。
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一部菲律宾电影。一直很喜欢呈现“小”观念的电影,例如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等等,当然这个小是相对的。最深的感受就是,导演展现的这个菲律宾社会一景,一个潮湿肮脏的居民区除了脏乱差之外,她也同时拥有非常生活气息的一面,包容了各种百姓小故事,很迷人
几近真实生活质感的视听风格,声效与摄影、剪辑的处理皆极度细致且松弛有度。这个片真正的主角还是菲律宾的街头巷尾,也令我回忆起小时候住了八年的那个一下起雨来就逼仄脏乱的危房老街区,和为了生活挣扎的人们。曼多萨有力地展现了社会食物链条中属于贫乏者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