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除了背景搬到太空,就是西部片模式。
第一集主角上场,荒凉沙漠改成荒凉星球,主角是赏金猎人,根据悬赏令捉拿罪犯领取悬赏。
在小酒馆内壮汉无故挑衅被主角揍扁。
主角是孤胆英雄,孤僻冷峻不近人情。
荒凉星球遇上被强盗洗劫村庄,因为单身带孩子的女性,教当地村民反抗,诶,怎么越说越熟悉,太套路了🐱~集合各种西部片的传统套路,打造了这么一部太空科幻……
《星球大战》本身就有很强的游侠精神特质。
即便汉索罗不拍外传,这种掏枪就打的特征也是有的,属于《星球大战》系列的老传统。
与绝地武士的哲学大师范并行。
构成了星球大战正派双主角的结构。
这种游侠精神还真是米国特有的传统人文特征。
虽然很多时候决斗先掏枪,很没有下线。
但是这种漂亮国习俗还是有传统可寻的。
所有的游侠精神都可以追溯到西部拓荒时期的开荒精神上。
像是他们的老传统,老风俗。
很明显,这根我们的武侠有很大的区别。
金庸塑造了一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
但是他们这种游侠显然没有这种为国为民的特征。
一般都是坚持自己的正义,挑战强权,保护老百姓属于捎带手,搂草打兔子,顺便为之。
可能水门事件之后,他们对政府都没有好印象了。
《曼达洛人》属于典型的游侠精神内核。
外传就拍了好几个电视剧。
看这个架势有可能要把这个种族塑造成绝地武士的老宿敌的感觉。
不断往上加肉呗。
但是实话实说,以他们的武力值,对抗光剑大师,差距还是大了些。
丑话说前头。
从内容看,第一集完全是秀曼达洛人设定,第二集是秀尤达宝宝,第三集就进入公路片套路了。
这种设定的卖点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但重复地卖弄,就会出现一种赘余感。
比如曼达洛铁的锻造环节,一个类似曼达洛人统领的“人”像个日本武士一般坐在坐垫上,聊了两句后给主角整了个肩甲,先融化再合成最后锻造,敲的时候主角闪回小时候父母被杀的记忆画面;第一眼看着很有派头,看久了,其实就是给传统的锻造方法加了个科幻的壳,到了第三集还要把之前的套路再整一遍,除了主角闪回的记忆多放了一段毫无区别,很没意思。
你这么大一个宇宙观,那么多种族可以讲,偏要集集给我看锤铁?
能不能整点新的?
再说情节,基本上就是到一个地方,碰见npc得到任务,打怪,任务完成,去下个地方,一集完毕,纯纯的公路片套路。
也不是说这种套路没意思,只是星球大战跟漫威,DC相比的亮点是在设定上面,它的语言系统更全面,时间线更为连贯,宇宙观也更为宏大,所以叙述的方式很多,并没有像漫威,DC一样,有一个特定的“正确立场”。
所以,这部剧的叙述方式太单调了,主体永远就是曼达洛人和尤达宝宝。
明明说着类似小黄人语,穿着袍子的小矮人种族,原始农场里擅长开枪的漂亮寡妇也很有意思好吧?
我知道曼达洛人跟尤达宝宝是主线,整多两条支线行不行?
丑的说完了,说点好的。
尤达宝宝很可爱,但也仅限可爱而已,这样跟姜子牙里那只四不像差不了多少(算了算了)。
这部剧集的单集完整性很强,基本上一集就是一个故事,适合吃饭的时候看。
最后,曼达洛人这一种族很有神秘感,永远戴着个头盔,越多曼达洛铁越牛逼,极度仇恨帝国,神秘飞行武器,大部分成员为赏金猎人(目前为止),龙骑士,都挺酷。
一看我的大拿友邻们对《曼达洛人》的评分,我的天啊,清一色5星好评,请问你们是真的看high了吗?
还是仅仅被JJ的第九部气歪了脑袋,就想好好报复一下?
身为80后,我错过了成为中国早期星战粉丝的荣幸,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总觉得星战浑身冒着呆呆的傻气,无法满足我对太空冰冷一面的想象和饥渴。
我尤其受不了这样几个问题的困扰:1.太空战争为何子弹听得到声音?
为何打中了威力仍看上去隔靴搔痒?
2.宏大的宇宙背景下有这么多故事可写,为何矛盾点就总是逃不开一家人?
3.凭什么一靠上原力这玩意儿,主角能单挑千军万马?
明显绝地挡不住规格更猛一点的现代武器装备,如震爆弹、云爆弹、核弹,为何所有人只是满足用镭射枪biubiubiu?
后来,只有一部《侠盗一号》让我享受了。
里面最后的5分钟实在了得,可能是近年来好莱坞商业电影里最棒的结尾。
人们刚刚才认识的主角们全部死亡,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信息,躲过爵爷的屠杀式阻击,千辛万苦交到了老主角手上,从而开始正传的传奇。
其间妙味,可让人玩味许久。
回头看《曼达洛人》,真的很好吗?
其中有好几集的逃亡故事的节奏无聊到让人想打瞌睡,打斗场面惨不忍睹,战术逻辑可谓负分(符合星战系列一贯的样子)。
唯独首尾对曼达洛人行事风俗的描绘比较吊人胃口,最后一集开始两个前帝国风暴兵死前的闲聊也很有趣味,但也仅此而已了。
那个机器猎人变为机器保姆的梗,喂喂,请看我头像。。。
本剧应该是Disney +的一个主打剧吧!
完成度其实也就这样了,真的舍得给五分?
[ 曼达洛人 第一季 The Mandalorian s1s3 ] s1e2我一直觉得可能这个系列的影视作品受众广的原因之一就是总是宣扬了一种特有的美国式正面精神 比如自由 正义 平等这写不论是什么年龄段的人来看至少都能接受的 甚至我这样一个比较偏向东方思维的人来看也能觉得这系列适合作为一种启蒙媒体给相对年龄比较低的人看 e8就结局来说 只能说不愧是一部全年龄段的作品 不仅最后将欧美经典的英雄自我牺牲主义演绎到位 也点睛了整部作品的主题 s2e5看到这里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是一部顶级剧集 不论是其所彰显的精神内涵还是技术角度的制作都是顶级之列 而且最好的就是这基本可以作为儿童作品给子女看 没有什么限制级内容 也很容易了解其想要说明的意图 精彩连连看起来也不会像通常文艺片一样容易让人昏昏欲睡 s2e8本季结局出现的卢克天行者大概是这部剧最让人惊讶的地方 我觉得s2就完结才是对这部作品最大的优势 后面s3已经没继续吸引我的点了
曼达洛人 第一季 (2019)9.22019 / 美国 / 科幻 奇幻 / 黛博拉·周 瑞克·法穆易瓦 戴夫·菲洛尼 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 塔伊加·维迪提 / 佩德罗·帕斯卡 卡尔·韦瑟斯
曼达洛人怎么形容呢?帅又强?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觉得曼达洛人这个角色可能会在后面铺垫出更多的新星战义军英雄!星球大战想要继续延续下去,那就是帝国不可能灭亡,没有了反派,那就是正义彻底获胜了,那么星球大战可能就成为历史,再也拍不下去了,我觉得星球大战可能会拍一辈子,因为星球大战确实在全球的人气都很高,再加上喜欢看这些的人,都是伴随着他们的青春而离去!
如何让《曼达洛人》第一季五六集,以及《前传1幽灵的威胁》不至于在“连续”或“系列”设定中迷失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九个月的评述链接《曼达洛人》第一季的第五,六集,基本上是可以独立成章的,在这两集里,绿尤宝几乎没有产生任何作用,只是个可以活动的塑胶玩具摆设。
而且这两集分别有着《星球大战》故事发生的两大最具代表性的场景,那就是沙漠与太空舱,也可能代表了科技尖端与蛮荒的两极。
最早可能只是出于制片成本的考虑,于是在这两大场景中拍摄,性价比较高,未来感的效果也可以最大化。
但问题是,《星球大战》很少将环境因素运用到科幻故事本身,最多就是增加一个太阳,或者是在沙漠中开“气垫”飞船,又或者是在各种闪光小方块,操纵杆的舱内环境里,用光剑进行打斗……可基本上很少有真正的关键情节,是跟这些场景紧密相关的,而大多只是当成背景板,或者是等着被打斗砸烂,或爆炸摧毁的。
而在这一点上,可能只有007系列,能与《星球大战》系列相提并论。
第五集男主角遇到了一个年轻人,有野心野性,也很“务实”。
年轻人希望得到男主角的帮忙,抢到一个赏金猎人的“单子”,从而得到进入“公会”的入场资格,而要捉拿的对象非常棘手。
始终蒙着面的男主角既需要钱,也没准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本来从《星战》的传统而言,这个年轻人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弟子角色,但很可惜的是,他很快显露了本性,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机会来作恶……于是这个原本可能有机会成为男主角弟子的家伙,连一集都没能撑过。
而第六集的内容和角色,又跟第五集没多少关联,突然又成了《萤火虫》式的科幻剧集,而在观众中很有人气,却不幸被砍的《萤》,导演却是《复仇者联盟》系列前两部的乔斯韦登,《萤火虫》后来还拍过一部电影,整个故事也就是那种有点西部片色彩,但不是孤胆侠,而是由一帮宇宙边缘人物组成的团伙……说穿了,也就是《侠盗一号》或《银河护卫队》系列那样的感觉。
但问题是,第六集里虽然一下子出来了不少角色,组成一个团队,但男主角曼达洛人,还是孤家寡人一个,而且是那种被别人当成“一次性用品”的角色,但他显然不会就甘心这么退场,于是新组的团队,反过来,被一次性利用,然后就没有了……第一季还剩下两集,接下来还有第二季,看前面,这部《曼达洛人》肯定不是系列剧,应该是连续的剧情,但问题是,这第五第六集,实在是非常有系列剧的风范,只保持曼达洛男主角,以及小绿尤宝,主线就是两位在逃避通缉,然后在这条危险的“不归”路上,碰上一“系列”,很可能是一次性利用的配角。
所以《曼》是兼具系列和连续两种特性的剧集,一时间很难归类。
对第一季的五六两集评述一番后,势必联系到《星球大战》整个电影系列,比如《前传1幽灵的威胁》。
相对于之前的三部,这第一部前传由于特效的更新换代,在技术方面是焕然一新的,但在口碑方面,却是惨不忍睹。
正如同后来的罗琳,一个所谓经典系列的奠基人,慢慢失去了粉丝的信任,甚至会被认为是某种不安定的破坏分子,而被粉丝阻止其进一步染指。
但前传的问题,仅仅是特效升级的反作用?
或者是一些新添加角色的聒噪,失败,所产生的后果吗?
应该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只是简单的褒贬,那意义可能不大,还是拿具体的戏和实例,出来说事。
《幽灵的威胁》讲到的事情,出场的人物很多,但都只是很简略的提到,而重场戏,除了结尾的大战,奎刚金的牺牲之外,应该就得属中段的飞行器大赛。
如果说哈里波特中的魁地奇赛就如同一种飞行的足球赛的话,那前传1里的这种,就是飞行的赛车比赛。
但问题是,参加比赛的除了未成年的天行者阿纳金之外,几乎就没有认识的角色了。
反角当然也要干点龌龊的勾当,但也是最“原始”的那种,徒手拔掉阿纳金飞行器上的一个小零件。
而这场占据很大特效与时间比重的大赛,本身所具备的波折,或作用极为有限,无非是阿纳金起初发动不了飞行器,于是“输”在了起跑线上,然后再迎头赶上,和反派进行一番《宾虚》式的“车轴”较量……而别的角色,也只是在外围叫好,或者再进行一些无谓的破坏行动。
我先举一部电影,进行下对比,那便是1965年的《飞行器里的好小伙,或我是怎样花25小时11分从伦敦飞到巴黎 》,最早在央视一套看过,非常有趣。
当然这部电影几乎没有什么科幻的色彩,片中的飞行器极为原始,就跟后来小时候做的飞行模型一样,是拿一些看起来很不结实的材料做成的飞机,拿一把锯就能让飞机解体。
但影片里描绘了各国代表飞行员的“众生相”,虽然其中可能也有一些成见,甚至是偏见,因为把个体当成了整个国家来看待,比如因为被动了手脚,于是刚起飞就折戟的日本飞行员,为了一个女子大打出手,但最后又充分发扬了牛仔和骑士精神的美英飞行员,还有浪漫过份的法国人,以及刻板到让人无语的德国佬……我当然不是说《幽灵的威胁》里的飞行器大赛,要拍成《飞行器里的好小伙》那样的,但至少得把前因后果,以及对手的情况,比赛的各种波折进行铺垫与详述吧,而不只是用特效来渲染一下,把整场戏,当成一场观众刚打开电视,碰巧换到这个体育频道,而对来龙去脉完全不了解的一场“直播”。
这部前传,也真的是像把第四集《新希望》重新又讲了一遍。
特别是当奎刚金,问阿纳金的老妈,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时,我非常担心她会说出一个名字,和一段前史来,因为这样的话,没准还会有前传的前传,再来一拨神操作……幸好她老妈就像圣母玛丽亚是“无性繁殖”了天行者,这样子既致敬了圣经,另一方面也从某种程序上,制止了前传的前传出现的一部分可能性。
其实重复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正如同希腊,罗马神话中,有很多是关于预言的故事,就是先知道了结果,然后故事的主角希望改变这个既定的结果,虽然常常是以悲剧收尾。
《星球大战》的前传,从结构而言无疑也是个“预言”式的故事,因为后来结果如何,地球人都早知道了。
但问题是,里面的绝地武士,长老们,只是觉得这个小孩有点特别,甚至是古怪,却没有谁真正“预言”到既定的后果,从而希望去改变。
于是这些“先知”们似乎都比观众缺乏“预知”能力,一个个眼看着悲剧的发生,而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甚至于,不妨就强行加一个设定,这个天行者家庭的男丁,都会走上一条极为相似的人生道路。
但最终的结局,还在于个体,在一些关键时间点的选择……但问题是,后来卢克之所以做出跟父亲不同的选择,似乎没有特别的原因,编导卢卡斯在那时太过迷醉于所谓的父亲梗,而让卢克的正义选择本身,显得廉价许多。
同样的道理,奎刚金这个人物似乎就是为了这部前传而诞生的,但他本身的人设,并不具体,与徒弟欧比旺之间的关系也是。
甚至包括最后一场戏,他被那个远看像地狱男爵那样的反派杀死,也是一样的感觉,不仅反派是空降的,而且就连奎刚金的升天,或者说升华成绝地英灵,都只是为了让欧比旺接下来成为阿纳金最直接的导师,从而跟正传里的角色关系更加相对应。
从《曼达洛人》第一季第七八集 来看星战系列处理非人族群时的只见群体 而不见个人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一年一月的评述链接《曼达洛人》第一季的最后两集,也就是第七第八集,男主角终于摘下了头盔,佩德罗·帕斯卡“惊鸿一瞥”20秒左右,而且是头部受伤后,在一个机器人面前,因为曼达洛人有规矩,不能在人类面前露脸,而机器人不算人,至少还不算人,所以在TA面前可以破个例,不然的话,想来就算是头破血流,也不摘“头盔”!
两集中还有一句台词,就是曼达洛人不是一个种族,而是基于一种信条。
确实,不能在人类面前摘头盔这种规定,更像是一种原教旨主义的规矩。
编导可能觉得这样沉得住气,藏着掖着,一季露个小脸,是很高明的叙事策略。
但一方面这样几乎不露脸的表演,无法打动金球奖表演规则的制定者,另一方面,最关键的是,观众对于这一男主角的真正身份,前史,甚至演员本身,能有多少认同,特别是好奇心呢?
一个角色始终戴着面具,就是不想跟外面的世界直接沟通,同时让人对于角色的真面目,好奇心与日俱增……但这一种“本能的好奇”在这个曼达洛男主角身上,其实是不适用,甚至是不存在的。
纵观星战系列,蒙面,或者因为脸上长满毛而没脸的角色非常多,比如贾瓦人,或者伊沃克族人,但问题是,你会期待贾瓦人摘下帽子,脱下长袍,或者希望把伊沃克族人脸上和身上的毛都被剃干净,露出庐山真面目吗?
当然有人会觉得这样的类比不靠谱,有点强词夺理……那么暂时先把上面这两类角色放在一边,请出星战中更大牌,更重量级的一位蒙面人士出来,那就是达斯维达,也就是后期的天行者阿纳金。
这个角色本身,是多人合作的成果,有负责戴着头盔和一套装束表演的,有负责打斗部分的,还有最后被摘下头盔后露脸的,这一角色本来导演理查德·马昆德打算找一个知名演员出演,但卢卡斯最后觉得不用太知名,于是找了塞巴斯蒂安·肖,尽管他是一位多产的演员,尤其在戏剧界相当有名,但在大众的心里,他最重要的演出依然是这个短暂的时刻。
不仅如此,达斯维达的台词,甚至喘气声,都有专人分别负责。
但还是回到刚才蒙面曼达洛人的问题上,你之前会对达斯维达的真面目有强烈的好奇,与“求知欲”吗?
至少我是没有的。
因为在那个著名的,所谓伦理身份梗出现之前,达斯维达就是个反派,与其说是一个戴着头盔,掩盖身份或伤疤的黑武士,这个角色更像是一个界于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角色,老实说,就算他摘了头盔,发现其实是个机器人,当年的本人,也不会感觉太大的惊奇。
至于他真正的身份,并不是因为观众,至少是我,在前期对他这一角色的真面目特别好奇,从而产生“震撼”感,恰恰相反,正因为之前一直不太关心他到底是谁,所以当真相揭露时,有一点出乎意料……但不管怎么样,当一个蒙面的角色,没能召唤起别人对于他真面目的好奇,似乎就是失败的。
而在这一点上,卢卡斯似乎从未刻意去藏,更没有引导角色去发现反派面具下的真面目,而这本身就是“反类型”的。
再回到曼达洛男主角,先不管他蒙面本身的问题,他与其他曼达洛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难道只在于他不想只当个赏金猎人,而是会为了保护自己的“货物”,于是就跟整个行业,世界作对,冒宇宙之大不韪?
但这一转变,或者说男主角光环的产生,只是因为小绿人很可爱,喜欢玩操纵杆上的把手,而且虽然生理年龄已经五十岁了,但还是保持一张娃娃脸,以及身材吗?
也就是说,这个曼达洛人之所以会转变,之所以能成为跟身边所有族群与角色不同的男主角,其转变的原因,只在于未泯良知,或者对于原力的感应与认同?
就这一点,足以成为转变的动力,或者说支撑整部剧集的精神源动力吗?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只看了第一季,不知道已播的第二季里会发生什么,但以目前第一季里呈现出来的状态,以及传达出的信息量,个人觉得这样的行为改变,和精神支持,背后是缺乏理由的。
然后再回到小绿人本身,他在剧集里是被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或者说是一件重要的快递。
当然和《带子雄狼》相比,这个小绿人比一般的小孩要厉害很多,不只是因为年长,而是会运用像气功一样的原力,隔空发功。
《带子雄狼》有好多部,节奏很快,一个因为胖,所以杀气打折的武士推着婴儿车,行走江湖,遇魔杀魔,遇神杀神,童叟无欺,百无禁忌的日本电影系列,但本质上跟座头市那样的电影一样,就是一种情色加暴力的爽片,虽然里面的动作和一些台词,处理得不俗,但我个人觉得,也仅此而已。
小绿人在《曼达洛人》剧集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跟那个小孩差不多,虽然小绿人是各方争夺的对象,但编导并没有特意加重那种危机感,而是不断横生枝节,讲曼达洛人在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时,所遇到的事情,而其中很多,跟小绿人之间几乎没什么直接关系。
到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小绿人虽然没有蒙面,但脸和身材显然跟普通人类大相径庭,是一种小猴子,外星人,与日本武士的古怪组合。
这样的说法,可能会有某种歧视成分在。
但在当初卢卡斯的团队设计这一很关键的角色时,最初的所谓创意,应该就是基于这样的形象组合。
而且因为星战本身,就跟哈利波特一样,已经庞大到脱离原作者控制的地步,同时也开始拒绝创新,包括原作者自己想进行的创新……于是JJ艾布拉姆斯版本的原力觉醒,就是用现在的特效,对早年星战系列的刻意,“做旧”式模仿,而拒绝再“创新”。
小绿人想来也是如此,按现在美国影视的特效,想做出一个更活灵活现的小绿人,难度并不大,但现在出来的版本,TA其实更像是个玩具,更像早年的尤达,也更像是木偶那样被操控的。
而关于TA的问题,跟曼达洛人主角也是一样的,小绿人的身世,跟尤达的关系,以及在整个《曼达洛人》剧集中会产生的作用……这应该是此剧最重要的核心创意。
但还是回到那个终极问题,观众对此真的会感到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吗?
至少我没有,或者说不会达到那样的强度。
而从编导主创这边来看,整个第一季,对于小绿人的描绘,还是局限在卖萌,还是在跟《变形金刚》一样,更多是为了卖玩具,对于观众来说,比曼达洛人主角,甚至还要更“陌生”。
其实,虽然此剧的主创,在《迪斯尼展廊》中相关的纪录片里,和制作人乔恩·费儒,以及凯瑟琳·肯尼迪等人一起围桌会谈,共同表达对于此剧的热爱,敬业,特别是对于星战本身的膜拜。
但至少在我看来,就如同之前对于《曼达洛人》第一季的前几集所评述的那样:如何以《曼达洛人》一二集的西部与“东方” 来看待《星球大战》整个系列的“伟大”与渺小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581309/如何理解和一部星战电影差不多时长的前四集《曼达洛人》 加起来的故事与线索还没前者繁多的奇特现象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657680/如何让《曼达洛人》第一季五六集,以及《前传1幽灵的威胁》不至于在“连续”或“系列”设定中迷失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907117/《星球大战》整个系列的叙事,跟一般美国电影是不同的。
结合本文前面提到的内容,比如正派与反派,以及相互间的“转换”,还有为了体现宇宙各星球的多样性,而设计出现的各种“族群”。
通常要表现反派的罪恶,一般会让正派主角置身于反派势力中,被欺骗,压制,反抗……以一系列直面的强烈冲突,来体现正邪之间的区别,当然还有势不两立。
而这种戏份,在星战中几乎是找不到的。
如果被直接问到:帝国,或者是什么黑暗势力,到底有多坏?
我觉得,可能很难说出来,除了那种类似于第三帝国的所谓美学,还有注重排场,整齐划一的铺张。
至于正派被置于反派组织中,那一般就是很小一段的戏份,是很短时间里在飞船里被劫持,有一番对话,然后很快会自行逃出,或者被解救,也就是说,反派实在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表现自己的坏,然后正派就已经脱离了反派的魔爪。
而正派这边,又是如何来表现自己的善呢?
好象也很少。
更多的反而是那种如同血统一般的原力设置。
另外,除了那种品类繁多,但在内部具体设置上有点粗枝大叶的飞行器,以及同样繁多,也同样粗枝大叶的星球之外,还有就是各种外星“族群”。
它们跟风暴兵一样,都是几乎只有群体,而没有个人。
虽然在星战中,不太可能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外星族群,进行排名,但这种只见集体而不见个人的描绘,非常容易滑向一种“自然而然”的阶层,甚至是族群的排位,特别是当正派中大部分角色都是人类的造型与打扮,而且原力如同血统一样是可遗传的情境对比下。
之所以提到这一点上,除了隐晦的跟《沙丘》中几乎同样的类第三帝国美学,与政策主张相关联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小绿人的身世,与在整部剧集中的重要性问题。
因为小绿人,以及尤达大师本尊,不也是族群之一吗?
虽然不是标准的人形,但感觉很智慧,很高贵,而且还精通原力。
之前星战电影中的尤达大师,可能是个特别的例外,TA看起来只是一个“人”,没有同类,但不用以多苛刻的标准而言,TA并不是一个人类。
但在现在这部后续的剧集里,又突然冒出来一个同类,一个幼齿版本的。
可这一点,并不能改变星战对于这种非人族群描绘的传统,那就是不管是一个,两个,还是三个以上的族群,只要不是人类,那就只能是只见群体,不见个人。
在这一点的大前提下,又能如何要求观众对于小绿人自己,与“尤达”整体群体间的关系,产生足够的兴趣,同时也很难让主创在这方面,发挥本应有的甄别与想象力。
虽然这一论断,依然是在只看了第一季,而没看第二季剧集的情况下,所做出的。
看完了第二集和第三集,主角完成了任务,找到了一个幼年的“尤达”大师,将其交给了帝国组织。
但是又正义心爆棚,然后抢回了这个孩子。
该剧第二和第三集每集只有30分钟左右,故事实在推进地有些慢。
而且,虽然故事是发生在宇宙之中,但是街头巷战的场景还是让人觉得该剧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美国西部片。
《曼达洛人;第一季》,作为一部星球大战的衍生美剧,这部连续剧的画面质量实在太好了,简直可以和电影相媲美。
不过剧情方面,才看了第一集,和星球大战系列一样,虽然舞台是整个宇宙,但是很多故事还是发生在酒吧和小型战斗场面中。
第一集的故事只是展开,而且只有39分钟的时长,情节少还可情有所原,且看后面7集的故事吧。
虽然星战系列多多少少有看过,但不是星战迷,背景不大了解哈。
挺推荐的, 因为打开第一集的质感、滤镜、特效都做得太好了!
其实故事比较简单,奶爸带娃的故事(尤达宝宝这么可爱的嘛),在星战电影中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方向吧?
很温馨很治愈的情节,有时候其实不需要太复杂的表达,简简单单的善良人性也能吸引很多人不是吗?
我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星战的知识,但弃儿救弃儿这一点上,我想编剧是想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救赎其实很简单,父子、朋友、敌人、甚至人与机器人,善良应该是最值得传承下去的不是吗?
最后一集的整体呈现也很有意思,表述不出来但是很有星战的味道,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都很松但又很紧密,也有相当感人的地方。
很开心这部剧呈现了一个陪伴、依赖和成长的故事,轻松愉快。
第六集不错,其他也就那么回事吧
教科书般的满分剧本范文,无论是如何新瓶装旧酒还是如何讲好并不复杂的故事。没想到最喜欢的角色居然是Waititi!最后一集导得太好了节奏战斗搞笑煽情全都对味儿,片尾字幕一看,果然~ 但整体上来说,它就是个西部片啊,不是太空西部片,而单单是贴了新厂牌的西部片而已(然而我喜!
最爱456。西部游侠、配合机械化的细节,质感精致得很,剧本也精致
对星战系列都不太有感,这部也是一样,有点小儿科了,当复杂而超乎想象的宇宙空间跨越成为举手之劳,人们仍用如此原始的方式和武器进行打斗,抱歉我真是理解起来有障碍。况且,没有美丽的女主,男主又不帅,核心角色小尤达动作仍显僵硬、戏又少,没有一个“活的”角色能让我喜欢,几个机器人还行。
一开始观感还不错,三集之后质的下降。再好的画面表现都弥补不了中期剧本的不足。
对星战一点也没兴趣的我就这样入了坑。Disney+当之无愧的台柱。台词点到为止,单集剧情相对独立的结构既推进了世界观又建立人物,非常高效。用游戏引擎主宰的的打光系统甩出绿幕好几个光年,看着金属盔甲上闪着有和环境光源如此融洽的反光真是有种一言难尽的舒畅感。还有这个太空迷幻部落风的配乐真是绝了。如果流媒体之战能持续产出如此高质量的网剧的话就让硝烟弥漫的更久吧
最后一集的导演是Taika Waititi...太好看了!!!画面甩星战电影几条街!!!this is the way!!!! 必关注#babyyodamemes
如果未来星际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那真是黑暗了。高等生物所创造的科技 并没有能好好地服务于未来的世界。用光剑决斗是很傻逼的设定,像3岁小孩的用来装逼玩具,能看到它融入了JB武士道精神,但是完全没有实战意义。这个星际倒完全是美国西部无法律无组织的状态,一个人单枪匹马穿越星际之间,在酒吧随意杀人带走了星际通缉犯,只是为了几个钱?就这?9点多分,呵呵。
里边都出来风暴兵了,且强调了两次以上这是后帝国时代,怎么还有那么多人说那是尤达大师。
因此剧我决定去补补星球大战,this is the way.
巨兽装甲太空监狱,悬浮狙杀飞天单挑,步兵女侠机器英豪,I have spoken. This is the way. 秒杀正传7-9
第一集总体感觉比较无趣,最后出现的尤达小朋友依然在吃情怀老本。男主角是打算这样一直不露脸吗?真的很难跟一个面具人共情呃。
细节做得真好,各方面都很出色,是不是星战迷看这部剧都没关系,你会找到你喜欢的细节的,星战迷科幻迷不应该错过这部剧。这才是正经的科幻片该有的样子,十分推荐观看。
我活在三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一个是魔兽,一个是星战
比较令人满意的那种刻意过时质感
套了个头套就觉得别人不认识你了,John Wick?整部剧是什么鬼东西?老瓶装老酒??这也能9.2分?过分了吧,除了小绿人儿能拿得出手之外,感觉就是为了粉丝群做的一个垃圾快餐。主角打手枪一打一个准,敌人拿机关枪扫射命中率0%,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主角光速躲子弹的本领。哦对了,还有那个大犀牛,用枪都打不死,一个水果刀给捅晕了,导演脑子被犀牛角顶了吧。剧情三颗星,打斗逻辑减一颗星,小绿人儿加一颗星。
传统的游侠故事套上星球大战的外壳,有那么几个片段我看到了骑马与砍杀的影子。几乎就是按照3A游戏的套路设计剧情,接主线任务,主线任务中会遇到操蛋的支线任务拖时间,然后任务奖励新装备。。。角色几乎就是玩家四位玩家视角。。。牛逼的地方就是,每次聊天尴尬的时候,就来一句thisi is the way.
理解不上去
非常平庸、几无剧情,全靠尤达萌仔撑下来的(世界上竟有如此可爱的秃顶+抬头纹男子)。我勉强也能算《星球大战》半个粉吧(近几年的真的不行),真的难以理解这个打分,不过最后一集似乎开始丰满了,不知道该不该看2……
这不是那个日本剪辑片, 报子寻仇的翻版吗? 不过小尤达真是太可爱了, 我发现星球大战可爱的就是这些乱七八糟的种族和乱七八糟的机器人。 第四集开始回落, 太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