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那么酣畅淋漓地看完一出电视剧~看了这集,就会想紧接着下去,根本不想停。
或许这就是剧中卢家驹所说的“人格魅力”吧~生命中有许多的人物,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构的。
作为陈六子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人~只是可惜适逢乱世,糟蹋了这个英雄,只能被命运最终停住了脚步,怎能不叫人惋惜?!
在剧中的每一个正面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性格都很鲜明。
可以看到许多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的痕迹。
比如说三元的老板,其实他很像我,会嫉妒那些比自己强大的人,会想办法打压六子,但是,最终还是会被六子给感动得一踏糊涂。
有时我会想,嫉妒,其实一把试刀石,如果你运用得当,能够看清你对手的真正面目。
如果对手是陈六子,有那样的实力,那样的胸怀,对于我们这种有点实力,又不那么会把握大局的人来说,自然应该紧跟他的脚步,并从中获益不少。
但是如果只是表面的辉煌,我们的嫉妒似乎可以激发出对方的内在本质。
一个内心阴暗的人,不配做对手。
至于剧中的六子,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好男人,好丈夫,好父亲。
虽然导演在他教子的笔墨实在少得可怜,但是从他在和他老婆说,要让孩子多多地闯一下,看看周围的世界。
就看得出他并非是那种一味地溺爱的父亲。
可能因为他早年坎坷的经历,让他很早地看透了人生的那些几个基本的道理,最终他守住自己的原则,并得到了成功。
所以,他希望他的儿子也能够早些接触到社会中的那些现实,不要总是幼稚地想当然,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中。
进入社会之后的确感觉到,很多东西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很多都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父母亲戚对自己的宠爱,甚至是学校的刻意保护,营造了一个貌似安全,充满温馨,只有少数争斗和矛盾的环境。
事实上,这个世界的残酷,并不是我们想像中那样简单,变化来得比计划快。
适者生存,这句话永远都是正确的。
我们要怜悯弱者,只有当我们是强者的时候才可以有资格去帮助她们。
但是当我们处于弱势的时候,就不要奢望有人来搭救了。
想想陈六子,那种在危机前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还有在和各种商人周旋的时候,他平时所听的报纸,他所掌握的信息,就是他的筹码所在。
他了解的信息越多,他可能想出解决办法的可能就越大。
而我欣赏陈六子,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他不会出狠招,逼得人山穷水尽。
他总是会给自己的对手留个余地。
无论是对当初的青岛对手孙掌柜,还是日本人藤井,甚至是上海的商人,他总是会手下留情。
人有时还真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免得日后难相见。
陈六子佩服的人中有卢家的卢老爷,说他的造诣很深,总是深藏不露,能容常人所不能忍。
他也学习人家上海商人的巡河炮,同时和帮助过他的苗瀚东保持一种很微妙的 联系。
他总是能见缝插针地打开自己的市场,年轻时喜欢实干,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是能和自己的老伙计甘苦与共。
这样的一个人实在难得。
最后还是要讲一下他和他老婆。
本来以为他会和那个小女青年有个什么插曲什么的。
幸好导演并未落入俗套,并且勾画出男女之间真的有纯真的友谊、亲谊存在。
只可惜身边似乎没有像六子这样的人。
不过身边每个人都会有六子这样那样的影子,凑齐了,就是一个六子。
好久没有写剧评了。
上一次写东西,还是写的4篇游戏的体验感(很惭愧,那是熬夜玩游戏的血的感想)。
不得不说,这一两年确实变得越来越浮躁了。
难以集中精力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大染坊》这部剧是在听了b站上一个最喜欢的up主1900的讲解后去看的原剧。
在我看来,本子,人物,演员演技,剧情背景都很好。
特别是不拖沓,情节紧凑,内容丰满。
短短24集,重点刻画了十多年的人物经历。
而且借人物主角的经历阐明了那个年代的民族工业生存状况。
是一部好剧 主角人物赏析1.六哥自始至终都亲自和工人吃饭,干活。
他的这种特质和他从小要饭为生有关系,不喜欢闲下来,一定要劳作。
但我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加深和更新对于印染这个行业的了解,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改进工艺,时刻密切掌握工厂的运行状况(主人公不识字,更需要在实践中掌握工厂?
)。
因为他的工厂虽然在那时候是大厂,但是规模也很有限。
内部可能缺少这种分层的管理结构,而且以他的精明和能力,也不愿意放心让别人代劳。
有点像诸葛亮似的。
其次,和工人同吃饭,同劳作天然的就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树立自己的威望和亲和力。
这样工人也就更愿意给他卖命,卖力卖心,他的话说就是干的猛,次品少。
这也是他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手段。
他的这种亲身实践很值得我们学习。
很多名将也因为长期战斗在前沿指挥的第一线,了解部队,了解战场,了解敌情,因此在用兵时更加的大胆果断。
关键时刻,敢于以更加冒险的手段博弈更大的胜利。
比如他在用假配方击溃孙明祖一战中,就大胆用王长更。
只要冒着他叛变的风险的,如果不是在长期的一线实践中发现,识人的话,这一部妙棋可能是走不出来。
同样也正是因为在一线的长期实践中,他才摸索和掌握了过硬的专业知识。
比如用多个中间色兑出目标色。
可以说这是降低成本,提高颜色质量的很硬的一手。
还有他对化学染温度,颜料的掌握都很精到。
同样在对孙明祖的商战中用到了。
在孙明祖试染的三次中,他让王长更加入了配料,而在他大批量开染之后则取消了这种配料。
这是他迷惑了对手,赢得这场商战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他的很多次商战都是在以行业技术,人的表演为基础,结合他听书领悟的策略达到迷惑对手的经典战例,是一个需要掌握技术诀窍,统筹各方角色表演,洞察对手心理和利益关切才能下出的好棋。
比如他扳倒訾家那一场,首先他了解了桃胶和sin胶的使用可以使得布看起来很厚实,但在机器拉宽的过程中会被拉坏。
然后他用了文东这个有日本妻子的特殊人物演了一场瞒天过海,成功的把一种劣质布卖给了訾家。
最重要的是他提前布局,把工人的钱存在劝业银行,然后在訾家的布出现质量问题以后,让他们去挤兑。
这还需要精通金融常识。
商战和真正的打仗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你必须在这一行业有所精通,行业规律,产品等。
然后是战略层面的伪装和示假即如何迷惑敌人:声东击西,欲南故北。
2.六哥情商很高1.在知恩图报方面做的很到位。
对于锁子叔当年半块饼的报恩,对于彩芹的忠贞,对于苗汉东一个馍馍的恩情永不忘。
所有这些都是他在工人和商业伙伴中积累了很高的信誉度。
2.在商业竞争中,亦敌亦友关系的把握和利用。
他与孙明祖,林家,藤井甚至是周村其他染户都是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
由于他意识到商业对抗和合作密不可分,合作为主,没有绝对的朋友和敌人以及其他一些原因。
他在动手时总是留有一线余地。
很多时候就化敌为友,扩展了自己的商业圈。
比如他和孙明祖如果当时把孙挤兑死,可能后来就没有他和孙共同对付藤井,后来孙开商贸行为他转运,倒卖布匹。
他和林家更是打打合合,反而加深了两家的关系。
在最后合力击溃訾家中林祥荣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3.在选人用人上很有一套。
在我个人看来,对于卢家驹评价并不高。
但是六哥确很欣赏他。
卢家驹这个人好出风头,好色。
贪图安逸享受到出卖厂子的命根子染布配方等等。
但六哥却能用好这个人。
他意识到利用卢家驹留学生的身份和他的学历,可以帮他在业务方面拓宽知识,(这在他进口最新机器和使用桃胶,sin胶织布上派上了用处)也可以成为社交的一把利剑。
而且作为股东,卢家驹自知自己的短处,对于六哥的决策是言听计从,从来不会掣肘。
对于底层人物的应用:对于吕登标这个人,他用的就很好。
这不是一个可以在工厂中带着工人一起扎实干活的人。
那他也有他的长处:搞事情和侦查。
六哥的几次商战,他获取的情报和搞起的事情给竞争对手很大的打击。
同样对于王长更和账房老吴的侄子文琪,六哥也是让他们在关键的位置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下面谈谈时代背景下民族工业的艰难 之前看过一个b站up主做的关于国民政府90%以上的财政收入是关,盐,统三大税。
国外商品倾销对于它增加统税是有利的,所以他便不会扶植本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在剧中六哥和卢家驹的一段对话里是有体现的。
而在日本,政府对于藤井这种倾销商品和资本的商业家是发津贴支持鼓励的。
剧中也提到了在同德国人竞争卖给六哥染布机器的时候,他坚持要做这一笔买卖,尽管利润不大。
能够获得日本政府对他商会的重视。
在抗日战争的时代大背景下,民族工业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亡。
虽然六哥个人能力很强,在对藤井的几次商战中都占了上风。
还是免不了被挤出青岛。
其他人物评价1.卢家驹 作为一个世代书香的富豪家庭,卢家驹有着留洋学习印染的宝贵经历。
但事实上他无法凭借个人能力以及其背后的财源独立开设并经营一家工厂。
这也就注定了他作为股东实际上无法主持和决策工厂发展的事务。
事实上他也不想管这一摊的事。
卢家驹本人性格散漫,架子大,缺乏吃苦精神,生活作风烂的一塌糊涂。
虽然在后期有所改变,但无法掩饰他这个人整体上拉垮的形象。
我对他的评价是负面的。
当然他也有他的优点。
六哥对于他的评价是这个人不争。
他还具有一定的对外公关能力,能和洋行打交道。
另外能够及时关注国外先进的印染前沿动态。
这使得他能够比较合格的作为六哥的一个参谋角色。
彩芹说他待人和气,笑眯眯的。
但事实上他那是摄于六哥的权势。
这个人缺乏责任感。
形式任性而放浪,甚至毫无底线,能拿工厂的命根子,染布的配方作为一夜情的交换条件。
在我看来基本上无可救药。
对于孙明祖和赵东初的评价 个人对孙明祖印象好一点。
当然赵东初也不可恶。
他们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民族大义上还是有一些觉醒的。
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与他们各自利益相关。
但最终还是在日益严峻的形势面前觉醒了。
而且对于和六哥的竞争 ,也逐渐适应了一种一敌亦友的特殊关系,能够达成一定的合作。
孙明祖后期与六哥合作的相当不错。
赵东初还是个人格局所限,他和六哥相比,有点像周瑜对孔明。
虽然有一些心计,但完全不是跟六哥一个量级的。
基本上都能被六个看穿他的心思。
对于沈远宜,我个人觉得他这个角色有点花瓶的意味。
其演技方面在剧中乏善可沉。
也不知道为什么编剧会加这么一个角色。
可能是为了引出霍长鹤这个角色?
最终给他的篇幅不算小。
但她在印染这个情节主题中几乎没有什么地位。
总的来说,这个剧本剧情本身专业背景知识很浓厚,片子紧扣主题,拍摄了很多六哥在工厂中干活的情形。
因为编剧的祖父就是从事印染行业的,这样的话给人以很强的代入感,恰恰让人很感兴趣,也使得剧情的发展更合乎行业逻辑。
而不像是随便编造的。
主演的表现也堪称优秀,很好的塑造了六哥这个急脾气的特点。
语言也基本上是贴合原著的,贴合生活的。
(我的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499735345我在B站做了许多宏观经济、商业分析、投资研究相关的原创视频,欢迎关注) <图片1>最近又跳看了一次《大染坊》,离第一次看已经有12年了,第一次看是和老爸一起看的,第一遍看了其中几集,第二遍基本上完整从头看完,第三遍为跳看。
这次看所得比前几次收获更多,主要是自己具备了更多的系统知识。
应当来说,这部商战片可能是国内最好的商战片。
有几个案例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1. 对青岛孙明祖营销战: 1.1.营销 与孙协定了共同的卖价,暗地里给经销商让尺。
让卢家驹去孙主要的大客户下榻的饭店入主,在饭店中截客户;孙的大客户下榻的另一个饭店,则截住送到苗翰东的饭店,而该饭店又不主孙入住。
给青岛各个布铺让利,从铺长、店员、店员组长都让利。
利用爱国游行示威,用飞虎牌的布做游行示威的横幅, 同时登报表达爱国之情。
1.2.假配方 飞虎牌的配方确实要比孙的好,孙用美人计来取,将计就计给了他一个假的,孙明祖上当后印了大批布,并把资金买了大量的布。
后经销商退货,孙无现金,一方面请求小六子回染,另一方面只能把购进的布低价卖给小六。
2. 低价购得滕井坯布 2.1 在青岛商会中,依势(日占东三省)倡议大家立誓不买日本布 调查发现滕井的船将要去东北运粮,料定滕井的船不能在青岛久等,布必须得卖。
私底下向孙明祖讨教,如何避开滕井,得到回乡建议后,就去买票假装要回乡,另一方面让卢陪着孙去游玩,如此,日本人只能找他。
与此同时将手上的布全部卖出,以拥有足够的现金。
另一方面,向济南三元厂开价卖布,解决布的存放问题。
(我的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499735345我在B站做了许多宏观经济、商业分析、投资研究相关的原创视频,欢迎关注) 2.2.定价 一件坯布60元,滕井有一万五千件,碍于情势向青岛开价50,小六向济南开价55,并说有两万件。
济南的料想价格可能会更低,所以就等着。
滕井找不到孙,孙的合伙人大洋马想买但是没有钱。
滕井开价35,最后成交。
小六向济南提到以卖5000件,价格提到56,济南着急,马上下订。
3. 与林祥容营销并购战 去林祥容那儿找合伙,不想林态度傲慢。
逼不得已,小六把林的三个高级技工挖走后,还骗买了8000件印花布,但只是要对方道歉,谁知对方就是不道歉,并且料想小六不敢把这8000件花布怎么样,就让他带回去。
林祥容欲用价格战挤垮天津开埠,回头再收拾小六。
小六把价格再压低,开埠倒闭甩卖,小六托苗把开埠收购,再转手于已。
同时把8000件属于林的布低价卖出,并广告声称只适合作尿布,并且大批卖给乞丐,以此打击林的虞美人的品牌形象。
林告负。
4. 与滕井的价格战 滕井与訾家合作,价格极低,小六借经销商暗中买进滕井的布,然后放入青岛冲击滕井在青岛的工厂,滕井欲三家一起打价格战,小六则准备全部吸收低价部,然后走私去东北。
滕井得知,退出价格战。
5. 扳倒訾家 让济南三厂的人都去银行开账户 ;同时安排人假扮日本人,把一种布低价卖给訾家,都訾家印后经过一个程序后布被拉坏,然后叫所有工人都去挤兑,并带动全市人去挤兑,这里訾家的股东劝业银行倒闭。
当然,看下来会觉得小六子的能力太强,在染方面,他懂得如何用中间色配出中间色,以降低成本;并且自己还捣鼓出一种配方,这种配方边干了十几年的大厂都不知道,这种配方如果少加几剂配料,颜色还是那个颜色,但是不久后会掉色,以此打击孙明祖。
而他又十分具有营销的才华。
虽然行事粗鲁,声如乍雷,但又心思慎密,十分富有远见。
不知道如何使用西餐,却知道美金与黄金的保值作用,还懂得用挤兑的方法来整垮一家地区银行,不得不说,我对这种全面的能力是怀疑的。
他的许多知识是从要饭的时候听书学来的,个人认为15岁以前一个人又能听多少书呢?
但是,这再次说明商业认识一定要从案例中学习,理论只是辅助。
说点此剧的不足:对Party的捧,对GMT的贬低,我认为与历史严重不符,这些段落只是宣传需要,作为观众,可以加以选择地过滤。
另外,主人公的性格还是落了窠臼,其实他就是亮剑中的李云龙,两者的性格有9成相似。
这再次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草根出身,行事较为粗鲁,但有谋略的人的自我认同。
但无论如何,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后注:我说编剧对商业运作怎么如此透彻,一查才知道,原来此编剧是国内某大公司的CEO,而剧中的主人公是他的祖父。
有这样的编剧给观众写剧本,作为观众还真有点受宠若惊之感。
另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什么主人公小六子这么完美。
在B站又看了一遍大染坊,里面有人刷“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这句话放在这里真的很触动,就像剧里陈寿亭说的,“给我一个太平盛世,我能把布卖到世界各地”,虽然没有那样的才华,但是我们有幸享有这样的太平盛世,也当无憾了。
记得最初看这部剧的时候只是觉得父母难得选择了一部还能看的电视剧,就算陪着他们一遍一遍看下来,印象最深的也是陈寿亭一计接一计胜利的快意与意气风发。
现在在看来,最欣赏的反而是家驹和东初,这两个人其实都很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
当然,家驹这个人生赢家要幸福一点儿。
最感触的却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倒数第二集的时候,林祥荣再三恳求截下那辆往济南运布的列车的时候,一方面觉得这个角色真的是成熟了,另一方面就是觉得很心酸。
山河破碎,纵使是像陈寿亭,林老爷子这样的商业奇才,也敌不过国家的衰败。
说到这里,真的觉得演员眼神都很有戏啊,林祥荣挂下电话,瘫坐在椅子里,那个眼神一下就沧桑了十岁都不止,其实连服装都没有换,就是眼神的变化啊。
六哥最后烧厂子那段真是…【我要遁走了,哭到停不下来。
附上最后的旁白当国家不能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保障,不能成为人生实践平台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也就似那流星,所有的能力、热血、才华、激情,也只是垂死者那惨白面孔上一缕灿烂的笑容。
非常喜欢这种剧情紧密的片子,让你一分钟的剧情都不想错过,剧情是一个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演员!
侯勇演的寿亭就不用说了,每个表情,每个细节都是精致深刻的;其他的配角个个演得让人身临其境。
日本侵略中国的这种题材的电视电影很多,但就算什么很激烈的枪战片,或是很残忍的纪实片,说实话,都不能让我引起痛恨日本人的共鸣,无法让我为日本侵略中国流泪。
但 这部剧里的一个镜头:藤井强行买走寿亭的染厂,寿亭最后坐着洋车回头看着远去的大华场,不禁流下了眼泪..... 一个硬汉的眼泪让我感动,大华的兴旺到转让我似乎也跟寿亭一样,对这个故地有着浓厚的感情,对日本人强行占领感到痛心和难过.....ps,这里面,居然是孙俪的演技最差,差一大截。
这是我最爱的一部剧,一个要饭的小孩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不断努力,成就了一代商贾,这其中有很多做人和经商的道理,每次意志非常消沉的时候就过来看一遍,就当给自己充电。
陈寿亭的第一个贵人,应该算是给了他半块饼的面馆打工的锁子叔,也是因为这一点恩惠陈寿亭给他和瞎婶养老送终,这种属于大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后来晕倒在染房门口被老板救了,也是因为他足够善良和优秀这个成了他的岳父,小小孩子不断成长最后把通和做的越来越大,名气变大,这就引来他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贵人,这个人就是卢老爷子。
卢老爷子找他合伙办厂,他们出钱六四分,这才当时和现在没点魄力是干不出来的,卢老爷子的格局和看人的眼光也给让陈寿亭学到了很多,他的儿子卢家驹英国纺织学校留学,本是个纨绔子弟,但是后来跟着陈寿亭也不短成长为他的左膀右臂。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整部剧看的好揪心,小六子每次想出对付别人诡计的招数时,生怕他告诉身边的人,也生怕他身边被安插眼线或有叛徒,其实怕的是这样厉害的角色的消失。
小六子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许多时候,他用行代替苍白的言,不论是对于帮助过他的锁子叔,还是从东北逃难而来的人,更有处处刁难他的日本人。
他的善狠表现的恰到好处。
只是他的强注定会让他在国家面前无从安放。
小六子是幸运的,前前后后遇到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启示了他。
说到底,他的谦卑与傲气,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另外,感情戏亦是刻画了小六子的高大形象。
择一人,忠一生。
整部剧对于一个人在孝悌,友谊,爱情,国家面前的选择与坚守,活生生的展露在了大众的视野中,升华了整部剧的主题。
佩服于小六子的天资过人,海纳百川,知恩图报,见招拆招……
是一部很好的励志作品,让人感叹人的力量的伟大与渺小,在每个时期的中国都有精英,很多华人都是在那个时期离开国家成为现在的华侨的。
那个时期能出去的中国人很多还是很富有的,不管是继承还是自己有能力,选择离开国家,现在的很多华侨都是有这个时期背景的。
如果是你在当时的情况是选择与国家共存亡,还是离开呢?
小时候很喜欢看,断断续续看过几遍。
后来回想起来也是部妥妥的神剧,和亮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男主从小被当地土财主收养收为义子,自然是没有亏待,可男主在这富有的环境下长大,竟然连个基础教育都没有,连个字都不识?
…他就靠这大字不识一个,从北到南,把山东、天津、上海的所有的资本雄厚,背景强大的对手全给打败了?
他引以为傲的绝招有两个,一个是智谋,一个是染布秘诀。
这么多年的商战,男主的智谋全是靠小时候讨饭流浪时听戏所学的?
…无非是三国什么的,剧中他时常提起。
他的对手有行业老油条、书香门第、商业世家、霓虹巨鳄、跨界资本,全是受过高等教育、学过专业现代知识、不乏留洋背景,但全被他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土包子给收拾得服服帖帖。
在对付上海林家时特别好笑,由于受到对方歧视,男主为了报复,乔装成乞丐用激将法让掌柜用极低价格将布卖他。
连个合同都没签,就个口舌、意气之争,对方竟然就认栽了?
…这种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
他的专业染布知识全是在养父小作坊里工作时和一个老师傅学的。
然后他就凭这个粗糙的、农村的土办法,打败了所有拥有留德、留日背景,学过现代机械化生产、专业知识的对手。
他拥有所有对手全没有的染料调配秘方、织布秘法、拥有鱿鱼须测温法等这些类似武侠秘籍的古代秘方,打败了现代科技与专业知识。
对付淄文海时,运用胶水法使对方彻底破产。
陈除了满腹智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胆大无比,无所畏惧。
他被土匪抓住时,土匪不对他用刑,反而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他吃,对方见他敢吃,佩服得五体投地,你倒是隔他的肉啊?
割自己的,他怕什么?
小六子的成功从何而来呢?
我一直想不通。
他莫名其妙的成为周村第一染布高手。
他莫名其妙自学成化学家,掌握81℃绝密染布法,以至于用了20年都是领先行业的绝密配方。
他莫名其妙的结识山东第一企业家苗瀚东。
他莫名其妙的被卢老爷赏识,死心塌地的请做掌柜,少东家卢家驹被每天当做狗一样呼来喝去还服服帖帖。
小六子到青岛开大华染织厂后,和孙明祖进行的一系列商业竞争被观众大呼过瘾,盛赞为商战片的翘楚剧情,我却是百思不得其解,大华染织厂崛起手段有四,一是给青岛布贩子让利,二是暗中截留东三省客商,三是给学生爱国运动免费提供布匹做条幅打广告,四是用假配方算计孙明祖。
仔细考虑丝毫经不起推敲,一是孙明祖是青岛经营已久的大实业家,财力雄厚,一个新开的厂子给布贩子让利,孙明祖轻易可以仿效。
截留东三省客商现实中更不可能,多年的生意伙伴怎么会轻易被抢走。
至于赞助学生运动条幅这种手段实在幼稚,运动的宗旨是抨击政府,唤醒民众爱国意识觉醒,谁会在区区条幅赞助问题上大肆宣传?
如果有请先打点好媒体报社。
最后阴谋算计孙明祖的手段,实属卑劣,无奸不商,孙明祖虽谈不上光明磊落,但所做之事却都是阳谋,面对六子的诡计非但不气急败坏,最后居然还和好皆大欢喜,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是怎么尿到一个眼里的?
至于六子和青岛黑道的周旋更如同儿戏,江湖人都是拿人钱财给人消灾,籍籍无名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不曾在这方水土有一点施恩布惠的背景下,靠混不吝就可以做上宋江一统黑道,义结金兰,这种桥段在隋唐演义和水浒传里都不曾有。
30年代的青岛是德国租界,一个一无背景,二无财力乡下来的小作坊掌柜在这里可以舞舞喳喳,洋人和蓄谋侵华的日本商人都可以被一并戏耍,商场如战场,这种桥段和抗日神剧有何区别。
剧中没有一点和政府打交道的情节。
看不到一点小六子做人的圆滑,生意上的精明,他成功的一切全部基于主角光环下的坚实基础:他财力雄厚,钱永远不是问题,他染布技术高超,客户不能拒绝。
他所到之处,黑帮,政府等第三方势力皆要回避。
六子去上海和林祥荣过招的手段更是滑稽的可笑。
林祥荣是上海鼎鼎大名的实业家,财力雄厚,小六子那点家底居然可以到上海去用月薪顶年薪的丰厚利诱把技工挖到济南,可能吗?
且不说有没有技术傍身的技工愿意从上海去济南谋生活,林祥荣也不傻,六子可以高新聘请,林祥荣就不可以顶薪留人吗?
除非走的人都是可有可无的。
六子和沈远宜的认识和交往不说,单说沈远宜,一个妓,是如何做到在济南呼风唤雨呢?
她长的漂亮,有才貌,会洋文,这就是资本?
凭这些就可以让济南的那些达官贵人在六子开业的时候去捧场?
再一个沈远宜和霍东鹤的感情也是讲不通的,真的情深意笃怎么会一直让沈远宜在窑子里接客?
霍东鹤好歹是党国国防部军需处处长,一个少将,居然和六子初次见面就被折服,就6哥6哥的叫着,并允诺至少几百万大洋的生意,这般公器私用想也不会做到这样大的官。
六子大字不识,却聪明绝顶,自己发明81℃染布超级配方,过目不忘轻松领悟现代染织技术,成为化学家,这些设定权且不说。
他目空一切的资本是钱,而钱又从何而来?
半生经营攒下几十万大洋家当就妄言做到青岛最大,济南最大,山东最大,全国最大。
最后大华染织厂在算计日本人的情况下才兑了14万大洋,就这点家当还吹嘘自己一天的进项可以买3个西餐馆?
就算所言不虚,那钱也是东家的,你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是不是忘记了身份?
他对内体恤员工,工资丰厚,毕竟钱对开挂的主角而言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他对外的商业竞争阴谋不断,非但没有被对手加害,还赢得尊重,脱离现实。
六子总是自信到爆棚,做一步望三步,动不动就要给谁一个教训看看。
这种戾气和张狂何以在那个吃人社会存活?
《大染房》剧情紧凑跌宕起伏,富有戏剧冲突,因此可看性很高。
这个片子的讲的是那个年代爱国商人艰难创业振兴民族实业的传奇,其中必须要有血有泪有挣扎有不屈,这样一部近乎严肃的民国背景片,实在不应拿一个奇遇不断笼罩主角光环的张无忌式人物的传奇一生作为缩影,这和抽鸦片自嗨没什么区别。
看的解说
国家太弱,个人太强,注定是个悲剧
国弱民强富贵又如何,终不过红尘一遭。陈六爷是个人物!8.4
130823一刷,只是觉得热闹好看,陈寿亭好似爽文男主,各方都说陈的好。240502二刷,才发现角色们人格的真实丰富、商战的精彩。值得至少二刷。
说话挺有意思的。
人设一般,情节一般,几次看不下去了。最后看出民族气节,赞!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家产,被欧美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毁灭盗窃,直至家徒四壁破烂不堪,可是我们的后人却在仰慕这些强盗侵略者,进而鄙视由这些强盗一手造成的,导致我们民族的灾难,可悲可怜啊……
1301,评分66.
bilibli
善和狠。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刘奕君在里面真是嫩出水来
后半段,有的地方看不太明白,自己确实不是经商的料另外,并不喜欢侯勇的表演,简直是个话痨,但凡有他的桥段就不停的说啊说叫花子这么聪明,是不是说明聪明是天生的,现在的父母培养孩子一掷千金,大多都是徒劳,求个心理安慰吧
不怎么样
剧情真是紧凑好看
时间段跳跃太快,给人急匆匆的感觉
三流小说小白文主角战无不胜,各种打脸。
很久的一部剧了,经典之作,因为这部剧,一直很喜欢侯勇
小六子原型是编剧的祖父,难怪了,内容这么扎实。
这是一位屌丝出身的男主一路打怪升级的爽文。
看到16集,实在没看懂9.3的分钟哪里来的?主线男一路伟光正人格满三围一路到死,支线基本也是各自都非常圆满?在那么个时代背景(外敌入侵,军阀混战,政治动荡)下人人都是伟光正,你怕这是请了8000W挡员来演的吧,顶天3星不得了了,一点点人性的张力都看不到。
国家太弱,个人太强。时代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