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老人院

飞越老人院,疯狂老人院,Full Circle

主演:许还山,吴天明,李滨,颜丙燕,田华,斯琴高娃,王德顺,贾凤森,牛犇,韩童生,黄素影,刘江,管宗祥,仲星火,蔡鸿翔,唐佐辉,江化霖,刘栋,张华勋,王连生,陈志宏,高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飞越老人院》剧照

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2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3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4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5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6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3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4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5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6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7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8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19飞越老人院 剧照 NO.20

《飞越老人院》剧情介绍

飞越老人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续弦的老伴去世后,老葛(许还山 饰)在非血缘关系的儿女家处境尴尬,而跟儿子(韩童生 饰)的关系也始终没有松动。无奈之下,老葛辗转来到关山老人院,寻找当年同在一个单位的好友老周(吴天明 饰)。老周热情开朗,平日里组织这里的老人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这群老伙伴们毅然决定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可是,衰老与疾病让院长(颜丙燕 饰)无法下定决心开绿灯,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对老周他们的表演下了禁止令。 即便如此,老人们也从未放弃。他们决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消消气第一季极黑的布伦希尔特女王女师傅一体莎拉共和国狗的审判日落家园第七季最近,妹妹的样子有点怪下一页,爱基础所需不离婚的男人―绿帽夫与恶毒妻的欺骗之爱―你回来了虞美人盛开的山坡血溅鸳鸯楼将军愿丑人越狱二人组特别行动高材生无名大师刑警弓神无主之城单恋美食家日记2职场之神美女上错身第五季吗啡美妙天堂隐情第二季通天塔司藤

《飞越老人院》长篇影评

 1 )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

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

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

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1. 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

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 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

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

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

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 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

“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

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 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

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 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

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

7. 老周的生命最终在海边走到了尽头。

他走的那一刻,天边升起了太阳,然而那太阳看起来,却跟夕阳一般,这或许象征了生命的周而复始,个体的生命只是人类生命和历史延续长河中的沧海一粟,无须悲观,也无须伤感。

最后,我想用《礼记》里的一段话作为这篇观后感的结尾:“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此向本片导演张杨致敬,向在好莱坞吸金商业大片、严酷的电影审查制度和把电影视为娱乐品、消遣品而非艺术品的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三重压力面前,坚守艺术底线和人文情怀的中国导演们致敬。

只要你们不倒下,中国电影一定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

 2 )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张杨糟蹋了一个好题材。

怎么讲?

没HOLD住。

换句话说: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看预告片时就有种种隐忧,当一切呈现在大银幕时,这种过火的处理手法进一步被放大,以至于到了失衡的状态,不禁要对电影打几个问号。

导演的本意是好的,以至于当我在创作老人题材的剧本时,看到《飞》这样一部关于老人的公路片架构梗概时,初始是略微有些嫉妒。

在公路片类型尚未系统建立匮乏之时,张杨继2006年《落叶归根》之后,又一次尝试并试图升级公路片,以老人院里的老人为主角的电影在近几年中并不多见,尤其是以一种看似黑色幽默的商业娱乐片出场时,这种人物类型构架对于许多观众来说,是新鲜而刺激的。

影片从开头老人出走时,台词就显得很“傻”,到了老人住进老人院时,尤其严重。

编剧有侮辱观众智商之嫌,恨不得是韩国长篇电视剧灵魂附体,拖沓乏力。

但聪明的是,导演很好地用了麻将梗与老人间的集体娱乐运动转移了注意力。

但问题还是来了,因为没有足够的人物内心细节作为铺垫,导致所有人的表演更像是过火的魔术,它几近癫狂,肢体语言与台词夸张至极。

远景摇至近景,紧接着跳接到脸部大特写。

人物的塑造不立体,不透明,陷入一种暧昧的虚假。

这并不是艺术风格、类型迥异的问题,同是描写老人院的老人,《桃姐》中叶德娴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与人物内心气质相吻合的,这种感情的传递建立在尊重观众智商的基础之上,与观众的情感神经相勾连。

但《飞》中的老人却像是打了鸡血的模子,玩飞越玩超车玩炫酷都可以,但这并不意味着与细节相割裂,更不意味着说说笑笑哄哄观众开心就可以偷懒作弊了。

台词写得太满、太白,外在的戏剧张力虽夸张放大, 内在的张力却严重不足,导致整部电影浮于表面。

老人这一群体,更需要内心戏的铺陈,内在情感的传递。

不光是张杨,第六代其他导演也有类似的问题,张元尚未上映的新作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顽疾,“戏”过于外化,不执迷于内在的建构。

现代好莱坞也好,意大利黄金时期的情节剧也罢,他们的“戏”绝对不是皮毛,而是深入骨髓,牵扯神经。

可惜的是,他们年近五十还没有深谙其理,依旧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也不无道理。

作为公路片,地理空间的概念也很模糊。

《西风烈》《无人区》至少是能有一个大体的地理空间概念,但《飞》的空间是概念模糊的,没有人知道这则故事准确发生在什么城市,它大致在中国北方,汽车奔驰在调成美国西部旖旎风光的内蒙古大草原,没过多久就向现代化的天津迈进。

就像是本片的故事与剪辑,它的空间感也是极度跳跃不连贯的。

不仅是空间,时间也是模糊的。

时间的暧昧导致人物的错位,人物的错位加剧了故事的虚空。

不知道是张杨有意使之乌托邦化、超现实化。

被编剧轻而易举解决的戏剧冲突,在空荡的角色躯壳下,演绎出一个活生生的变形计。

说了那么多,还是希望张杨能上点儿心。

他从《爱情麻辣烫》《昨天》《洗澡》《向日葵》《落叶归根》一路走来,不变的依旧是关注现实的人文关怀,是关乎理想跳脱藩篱的思想,是这种十多年积累下来的接地气的口碑,所以不希望它一点点被诚信透支,中国观众不是傻子,进步的速度不比中国每年的银幕增加数慢。

当然,清一色的水军请不要道德绑架,这跟尊老养老爱老没半点关系,对于这里面出现过的那些中国电影史上从第三代到第六代作品中的老演员老导演,我可比你清楚。

 3 ) 在哭笑中回想自己

看着不影片,开头的时候乐了,以一种轻松搞笑的剧情开始了本片对生命的探讨和对人性的思索。

到最后,我哭了,我还能年轻,才21岁,体会不到老对一个人来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每次回家,都是想着怎么玩,没有真正的好好和爷爷奶奶妈妈呆着一起,我总以为她们的时间还很长,我以后会好好地报答她们,可却从来没想过,她们其实,要的只是多和我在一起,直到现在,我爷爷已经去世,我对他仍有愧疚!

爷爷身体一直不好,每次我回家,都会喘,我听到特别难受,到后来,我居然说出了那种不孝的话,爷爷从小对我最好!

到现在我还经常梦见他,可是再也听不到他说话了,回家的时候,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随时回去随时都有人守候在家,不用等着奶奶回家开门。

就算是农忙的时候,家里也是干干净净的。

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人给奶奶做饭,等她干活回来的时候就可以吃。

再多的后悔也于事无补了看到这影片,回想到了很多故事,一个人,需要去回想,只有回想,才能让自己做的更好,希望那些人有对自己好的老人还在,多回去看看他们,陪陪他们,不要老想着自己。

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4 ) 那是麻雀

我会相信几个小孩子在《奇迹》的纯真愿望,却无法理解几个老人在《飞越老人院》的卖力行为,何故?

除了难听的才华有限以外,恐怕多数中国导演已经不知道自己该相信什么了,他们对真与善的理解好像是来自CCTV。

微博时代,朋友跟我抱怨说,除了信息碎片化、交流繁琐化,他总是被那些陈年段子给打击到。

有些夸张到十年前就在高校BBS上流传过,但放到网络上,它们还是被一遍一遍地转发,机械传播。

看《飞越老人院》的时候,我不由地想到了这些。

显然,从开头的魔术戏法到流泪的“那是麻雀”,从细节堆砌到技巧手法,导演拥有的、不断去呈现的也只是一些陈旧的东西。

即便是脱自日本、允许山寨的超级变变变,多少也可以称为老把戏。

当然,如果导演非要说:那和老人家上了年纪有关系,我还愿意被说服。

然而,看到有如网络短片《老男孩》一样的“选秀结尾”,我当真是有些不耐烦了。

老人院的日常生活、一群人准备节目……当他们还身处在老人院的环境当中,即便电影没有试图去表现和传达什么,但观众还能接受。

毕竟比起外面的社会冷漠,比起那些不孝的、虚伪的儿女们,安静的老人院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尤其在老人感叹着不想死在医院的时候,我们似乎能感受到老年生活的悲哀——哪怕不曾真正面对过,哪怕这归宿是这帮自叹可怜的人的最终宿命。

我想,他们大多人,在大多时候,还是能撑起骨头、挺着腰杆说话,而不是一片阴暗。

然而,在一个编者打造的莫名动机下,或者说张杨依然忘不了拍公路片的兴奋劲,这帮老人突然厌倦了老人院生活,大有非决裂不可的意思,转而去寻找另一个美好的舞台。

事实上,无论是在去往天津的沿途风光,还是蒙古包里的无差别感动,再到选秀舞台上起立猛鼓掌的评委们,我想,对生活持有审慎判断力的观众,他们大多会报以怀疑,这真的是飞了的麻雀吗?

没错,打从离开老人院开始,影片就飞越了现实,远离了内心深处的思考。

我想,这并非因为自己在施行折中主义。

就好比我一直说,《飞越老人院》就应该绑着许鞍华的《桃姐》上映,彼此拉动。

在我看来,《桃姐》就是极力克制,以家常便饭打动人。

相比老人院的大背景,那部电影要说的其实是主仆情。

而在《飞越老人院》,内地导演又一次试图用人性的赞歌来打动观众。

我不反对煽情,我反对的是没有技术含量、矫揉造作的生硬煽情。

就如那个节目还有那个被台下观众、电视机前所有人围观的结尾,我只会想到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

或许,有人喜欢这般直接的、生造的关怀段落,彼此圆满,一起融化。

但是,我想,更多的人还是会被拉远了距离。

在我看来,《飞越老人院》有个最大问题,它搞笑的地方让我觉得并不好笑,尤其是那些面对节目表演的笑场,从开头老人的笑、家属们的笑、蒙古包的笑再到结尾的阖家欢乐劲,无论怎么给特写,我实在是接受无能,反倒觉得笑点过低,极度浮夸。

这种近似挠人腋下腰间的粗暴方法,只能说拙劣。

到了悲伤的地方,哪怕人物是泪水哗哗流,几个人一起流,我又真心觉得,很难被打动。

很明显,导演停留在过度理想、一厢情愿的浪漫化表达,当然,有人说了,那是张杨的老毛病。

某些时候,我又想到了去年那部《到阜阳六百里》,它同样在映照现实的难度面前没能更进一步,而《飞越老人院》是败下阵来。

不过相比前者的清淡,《飞越老人院》的音乐就是猛煽情,多而且满,无休无止。

当然,这也是三宝一贯的苦情风格,音乐一起,观众就被告知应该要感动了。

只是无论节制与否,我想放到普通观众那边,应该并无大碍。

毕竟在现实的中国,在一个不断翻出寒心和冷漠的社会里,以《飞越老人院》的演员阵容和老人院的孤独主题。

我想,电影本身确实有值得尊重的地方,值得正视。

只是一码归一码,面对知音体和各式心灵鸡汤故事短文的洗刷教育,大家都希望着,能被其他人“温柔相待”。

对老年人来说,尤其如此。

然而,具体于《飞越老人院》,如此直白的诉求,如此不加掩饰的心思想法,那是不是显得太过廉价了。

 5 ) 给那些痛哭过和写差评的人看

2018.3.2:😂2016年12月12日的补充: 经常看见我的豆瓣提醒上不时出现一个关于这篇影评的“有用”,我越发地觉得不舒服了;一篇4年前的东西,夹杂了很多私人情感,而今已经很难读下去自己写的字了,恰如下面的朋友说,难看死了。

可是毕竟往者不可谏,不管是什么,既然当时留下了。

就留着吧,至于击中了我们的痛点、泪点、或是某种不可言说的点,全凭读者取笑好了。

说点其它的。

2016年7月,我开始旅行。

7月26日,我到达西宁,参加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

观影结束后的互动中,我争取到一张颁奖盛典的门票。

7月27日,我参加first颁奖盛典,张扬导演也来了,我第一次和张扬导演同处一室,虽然是巨大的青海大剧院。

中间偏右站着戴帽子那个就是张扬导演,特明显是不是 7月28日,first电影节青海湖露天放映活动,我是真的真的看到了张扬导演。

虽然我并没有勇敢地去走上前跟张扬导演交流。

但是。

我们后来一起吃了烤全羊!

~~~~~~~~~~~~~分割线~~~~~~~~~~~~~~ 看到那么多人给差评,我实在忍不住了。

这么好的片子今天凌晨看完的,从看到院长给老人的儿子算账那段开始,眼泪就决堤了。

我一个被人经常以东北爷们定义的大小伙子。

二十多年来,从我记事起,在这异乡的夜里,第一次痛快地哭。

我从上大一那年,就开始了在外地的生活。

离家太远,坐火车要一天一夜。

只有寒暑假能回家。

放暑假还经常张罗着要实习,不回家了。

仿佛早厌倦了被父母看管的日子,在一起就是唠叨,烦人。

喜欢一个人在外面,想干什么干什么,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是有的时候,它是理想,很多时候,它只是我放纵的欲望而已。

一年真正在家和父母朝夕相处的,恐怕也只有过年那么几天。

即使在家,一有时间,也要马上找朋友出去玩,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尽管有的时候只是应付。

院长那笔帐一算,一个中年人,和父母剩下来在一起的时间都不到二十天,太可怕了。

我还年轻,但是我和父母剩下的时间又能有多少呢?

我还想去远方旅行,我还想到外地工作……“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想夫子说这话时必是情之所至。

我们总是说,我们要出去打拼,要出去奋斗,好孝敬我们的父母。

父母都让我们给孝敬没了,还孝敬你麻痹的父母啊!

一帮傻逼!

(我又激动了)我的爷爷今年82岁了。

从2006年我们一大家人住的小院被扒迁,爷爷奶奶在外面租房住以后,爷爷的身体就越来越不行。

我过年时看他的时候,还好。

很安静,因为他已经基本说不出话了。

走路也不行,要靠我们扶着。

上厕所都是我老叔或是我奶奶帮忙脱裤子。

经常流哈喇子,胸前塞一块大餐巾。

我爷爷现在变得感情十分脆弱,每次一看见我,他就流眼泪,偶尔不常见的亲戚来看他,他也是止不住地哭。

我叔我大爷都说我爷爷这是老了,脑袋不好使了,老年痴呆。

我不相信,我能认出我爷爷看我的眼神,他总是死死地瞪着我,一直都是这样,我总是不知道我爷爷看我的时候我该怎么办,我知道他能认出我是谁。

只是最近几次我去看他,我爷爷已经没那么大反应了,过年的时候家里人都聚在奶奶家过年,爷爷看见了很平静。

只有我奶奶一个劲地招我爷爷的时候,不停地问,“看这是谁来了!

看你大孙子来看你了!

你看多好啊!

”爷爷的眼泪又会夺眶而出。

后来我们都说让老人情绪总这么激动不好,我们也就不招惹爷爷了。

奶奶喂爷爷吃饭的时候,爷爷会很乖地张嘴。

只有偶尔喂爷爷实在不想的东西的时候,他有时还会对奶奶挤眉瞪眼地骂一句,“什么鸡巴玩意!

”就像爷爷以前住在院子里的时候。

住在院子的时候,爷爷身体还很硬朗。

是个倔气十足的老头儿。

他喜欢白天黑夜都叉着大门,我放学回家的时候,他会守在大门洞里给我开门。

傍晚天色变暗的时候,他就会早早把门上锁,我妈和我婶经常说他,可他从不听。

最早的时候爷爷每天三顿小酒,吃饭的时候,他只负责摆桌子和擦桌子,别的他从来都不管。

我奶不让我爷喝酒或是让我爷吃水果的时候,我爷都会破口大骂,“什么鸡巴玩意!

败家娘们!

”。

我爷最大的爱好是看电视,一般看到最后他都会骂一句“瞎扯鸡巴蛋!

”然后把电视关掉。

他只有在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和逗我玩的时候会笑,比如问我会唱什么歌,然后让我唱一个。

不管我唱不唱,他都会笑。

只是他现在骂“什么鸡巴玩意”的时候嘴里已经含糊不清,只能依稀听见他说到“什么鸡!

”。

然后从他的语调里辨认出来。

更多的时候,他作出骂那句话的时候瞪着眼睛吓人的样子,却一个字也骂不出来了。

有一次我接我爷出院,走到医院一楼走廊的时候,我爷拉裤子了。

我和我老叔把他扶进厕所里给他收拾。

我把我爷的裤子脱下来,然后把着他,我老叔给他擦屁股。

我实在擦不了,要是给我爷擦屁股我肯定吐了。

我相信张扬导演一定是在老人院体验过的,从开头的一个镜头就看得出来,老人的状态就是那样脏兮兮的。

然而他却无法记录下老人院的味道,有人尿裤子了,有人拉裤子了,有人尿了裤子拉了裤子还不知道。

这就是老人的生活状态。

你们乱写影评的这帮傻逼,连电影真实的地方都不了解,凭什么说人家矫揉?

傻逼!

(激动了)我有一次问一个女孩,我说你爱你爸爸吗?

她平时很文静,不过还是很不满,说“废话!

”我很坚持又问了一遍,她说当然爱啊!

我又问“那你爸爸的梦想是什么?

”她想了半天居然说“父母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子女都好好的吧”。

那一瞬间我真的有点无语,简直他妈就是不把父母当人啊,爹妈上辈子欠你了吗为了孩子连梦想都没有了,爹妈是你的奴隶吗?

我们来问问自己,你知道父母的梦想是什么吗?

我们一天天地喊着梦想梦想,把梦想看得比什么都重。

那你关注过你最爱的人的梦想吗?

你又凭什么说你爱自己的父母?

我们的爱不过是一种自私的爱,把父母当做自己一份宝贵的财产而已,把他们留着,让你有爹有妈,让你有人关心,让你变成孝子。

爹妈没用了,不知道你还要不要爹妈了。

你个傻逼后来我给那个女孩讲了艾美丽帮爸爸实现环游世界梦想的故事,她说她知道了。

再后来我就不知道了。

你在全国大赛上唱老男孩的梦想不夸张,你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不夸张,你拿一把手枪干掉二百个匪徒不夸张。

一群老人开公交车参加选秀就夸张了,老人看一看海就夸张了?

因为他们老了是吧,因为老了就不中用了是吧,老了就该老老实实等死少添乱是吧。

只要一个人的梦想被称为梦想,就永远都不夸张,不管是80岁还是100岁。

说到这个地步,我就不从技术角度评论这部影片了。

拍得很棒,无论是整体的结构,还是细节的把握,甚至是静态描写的镜头和色调都没什么挑剔的。

前面人物和场景本身都很真实,画面笼罩着梦想的美感。

后面的部分,梦想的美丽让人感动。

还有人喜欢那电影比来比去的,《桃姐》我看过,我评五星。

《无人驾驶》我也看过,三星都不到,还有傻逼连《大魔术师》《飞越疯人院》都拿来比。

《飞越老人院》就是《飞越老人院》,跟那些电影有一毛钱关系,完全没有可比性。

同样的题材不代表人家的表现方式就是最好的,导演以前的水平也不代表下一部电影的质量。

没事找茬的人闲的吧。

还有人乱定义的,又说是喜剧片,又说是公路片。

定义成“故事片”就足够了好吗,评价它好坏的标准就是故事讲得好不好。

有些人肯定是抱着“我来看看这部公路片拍得好不好”的心态看电影的吧,傻逼。

今天激动了,肯定有人不爽了吧。

先回家看看父母再回来骂。

· 对了,还有那些成天写影评,情感麻木,靠意淫作品换关注的“牛人”们,web3.0要是来了你们人生大概就没意义了吧。

几亿网民能满足你的虚荣心哪?

啊?

我赶紧去注册小号捧你们的臭脚。

还有那些捧臭脚的,你们就捧吧。。。

 6 ) “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

有一天,父亲问儿子:你看,这电线杆上是什么呀?

儿子说,是麻雀。

过了一会,父亲又问:这电线上到底是什么呀?

儿子抬头看了下,说,不是告诉你是麻雀吗?

于是,父亲又问:你看这满天满天的,都是什么呀?

儿子把手中的报纸一仍,大声斥责到:你是不是脑子有病呀,都告诉你几遍了那是麻雀!

父亲从怀里掏出一本日记。

说:二十多年前,我抱着你,也是坐在这里,你问我,那是什么呀?

我说,是麻雀。

你又问我,那是什么呀?

我说,那是麻雀,会飞的小麻雀。

你一连问了我几十遍,你越问,我越是高兴。

儿子哭了。

如果你看入殓师会哭,如果你看泰坦尼克会哭,如果你看到别人的故事不管是颠沛流离还是情定今生,请带上你的父母去看这部电影吧。

因为有一天,父母也会变老的。

如果你看别人的故事都会哭,也请带上五十年后的自己去看这部电影。

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

哭成毛线了T﹏T推荐一首歌,古巨基,爱的太迟。

 7 ) 当死亡无可逆转 我们何不努力反体制

《飞越老人院》讲述的是老人院里的一群老人,在生命终结之前,为完成各自最后的心愿,共同踏上了寻找生命意义的旅程。

剧情立体饱满,人物情感细腻真挚,不少观众为之落泪。

现实题材,一直是第六代导演张扬的聚焦点,他偏执于写实形态、关注草根人群。

2007年的《落叶归根》、1999年的《洗澡》,都是张扬对老年群体投以的注目。

这次的《飞越老人院》,他更加沉下心来把一个身边的故事给讲好了。

电影里铺织的人情世事都叫人唏嘘。

住在老人院里的老人往往都是被子女放弃的,凄凉的晚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死去,他们也逐渐消退了生的希望。

唯有老周乐观开朗,为了令大家不再浑浑噩噩地等死,他组织大家排练节目,唤醒大家生活的勇气,组织大家一起去天津参加比赛。

在集体排练中,老人们相互熟悉、渐入佳境。

最后,他们设计逃离老人院,驾车驰骋一路飞向天津。

老人们的心门再一次打开,生命的意义也逐渐开放……老一辈的演技叫人震撼,剧本对伦理的探讨可谓入木,反体制意味初显。

在某个清冷的早上,老周死于癌症,他的死亡是一种无可逆转的结果,但是他在垂死时所做的抗争,却振奋了所有人的精神,为他们留下了思想和希望。

 8 ) 众主演合打了一瓶酱油,但菜还是没烧好

这次是豆瓣组织的免费观影活动,作为组织人,我很早赶到影院,欣慰的是友邻们也零零散散得来了,虽然没到齐,但是大家观影的心很真诚。

片方来的时候,没说几句之后就开口问我有没有结婚,他的态度很和善,但我心想我有没有结婚和你有什么关系呀才聊几句?

他后来的意思是说,这片最好是结婚的夫妻,或是热恋的小情侣来看比较好,很温情,会哭得稀里哗啦的。

说实话,我期待极了,准备好了纸巾,也不去洗手间了。

影片开头给人感觉是不错,导演张扬设置的每个冲突点每个铺垫都很乖,让人生不了杂念说不看,也不会有想睡着打鼾的念头。

其实在影院看片是很考验人的耐力的,如果影片不好,你只有垂下眼皮的份儿。

如果影片优秀,那你会忘记时间匆匆。

我回来之后就和朋友说:我打三星吧到四星之间,绑上道德、精神、孝道什么的,它就不会是烂片,但是如果纯从电影角度来看呢?

那抱歉,我不是电影专业出生,看过的电影也不多,但对比那些细节丝丝入扣,最终又能让我长吁一口气回味无穷的影片来说,这部还不能算是好电影。

我给它比较假的简介是,一群老愤青们的老清新。

从排练麻将牌那段开始再到后头的公路游,有些镜头的确比较有味道,但是就像扎针灸,始终没让我觉得扎在了那个准确的穴位,只是一直在穴位周围徘徊,隐隐约约的酸麻胀,泪点呢总是来的不是时候,刚准备掏纸巾,音乐就结束了,刚准备拍个照留个念,又觉得拿出手机对好焦又没什么意思了,还有,蒙古包直接画面转到天津那段,速度快得太冲动。

有些细节是很禁不住敲打的,你若仔细看的话,它绝不是现实的,但是我很擅长为这样的电影辩护,影片一开始,个个老人都是容光焕发情绪高涨亢奋的,这点就不大符合暮气沉沉的老人院的风格,这哪是养老院?

分明就是幼儿园嘛!

可你转念一想,老人们也说得不错,他们一直在对自己表白,对家人对院长表白,但是在遭到拒绝之后,他们就打算背水一战,豁出去了,所以自然统一一条战线,(这点很是闪光,很打动人)就和小孩们的小团体似的,平常无论多么散漫,对打的时候总是特别心急火燎特别想赢,因为目标一致嘛。

我不是老人,我虽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变老,但是看看我周围的老人,再想想前段时间看的桃姐,张扬明显把老人们年轻化了,或许说他是在借老人之名想要说些什么。

那么,把老人们都变成精神病呢?

幸好,他怕老人们过于年轻态过于乐活调皮,所以老孙得了膀胱癌,老葛大便失禁?

最后老孙演完了超级变变变就功成名就得合眼了?

突兀,慢慢偏离了轨道,却又没完全出轨。

完成一次梦想,张扬用的力过了。

影片出现许多大牌,都是主演来的,但大多一两个镜头,甚至有的连台词都没有,让人怀疑ta出现的意义。

可是你看看满屏幕的老人,你刹那心就软了,掉牙的、瘫痪的、失忆的、疯癫的、腿脚不利索的、脾气暴躁的,你再看看周遭的世界里,有多少老人,也是这样,辛苦一辈子,操心一辈子,多么渴望也能实现悄然若现的年轻时的梦想,他们大多逞强,其实是那么强烈地希望有人关心与体贴,他们不需要钱,只需要真心对待。

子欲孝,而亲不待,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和遗憾,因为,当你们在阴阳两相隔的世界里的时候,你会发现连想念都在牵动着你的每根神经,你到最后悔连怀念都不要去怀念。

飞越老人院的片名取得很成功,甚至有让人惊艳的感觉,内容也能对得起片名,但就像是一盘红烧肉,酱油搁了,没放糖,糖撒了,料酒没倒。

从头到尾看似不拘小节,实际上用心了,但就是有点大大咧咧。

结构紧凑,但太飞扬跋扈。

母亲节就要到了,没必要带老人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但请抽出您宝贵的时间,多陪陪他们,有心,每天都将会是老人的节日。

每天,都可以排练超级变变变。

本是充满新意的剧情,成也老人,败也老人,因为他们被梦想完全镇压了。

少了一味料,生活。

 9 ) 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就是看了这部电影最大的一个感觉。

本来是帮助一个卖保健药品的来做主持,中间坐诊的环节,我给叔叔阿姨们放电影,但很明显叔叔阿姨们对这个不感兴趣。

好几个喊着打牌,于是我自己把这电影看完了。

都是老戏骨,最爱的一段是俩老头儿吵架。

我可能到了一定岁数了,所以,对煽情的部分,看得不是怎么专一。

不过老了老了,还是要过成老周那样的,自娱自乐,瞎鼓捣。

倚老卖老神马的,肯定让人讨厌吧。

希望我能快点成长起来,带我的父母,去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快有钱,快有钱!

少来夫妻老来伴,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10 ) 人性也

看了这片,想起一个故事。

在盗墓行业里,需要俩个人合作,一个挖地洞钻到墓穴中,负责将宝物放在外面放风者用绳子吊下的篮子里,可是经常有放风者见财忘义,拿到宝物后将地洞堵死,而一个人享受花花世界去了。

为了保险期间,慢慢的发展到了父子去挖墓的模式,可是还是有的儿子见利忘义堵死老子的事情发生!

到最后,改成了:儿子在地下拿宝,老子在外放风。

堵死人的事情于是有少发生了。

这就是人性也!

父母多不会抛弃儿女,而儿女常常不想要父母。

这正是人性!

《飞越老人院》短评

如果在这个山寨之国考虑玩《超级变变变》的话,评委不一定非得是波波、刚刚、小伊,找些个“变变变”的超级粉丝,检验创意就好了。

7分钟前
  • senna
  • 还行

因为老演员,因为李滨老师多给一星,想法很好,但是变成刻意之后就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实在不疯狂,看到的反而是生命的无力与造作。

9分钟前
  • 熊小瓦
  • 还行

就剩下点主题上的想法了,其手法之陈旧老套,我看连高明点的电视剧都不屑用。节奏则是铺垫一步解决一步,全是滥俗和谐的想当然。结尾都煽得让人不忍看,看个海连“天亮了”都出来了,这是要闹解放吗?

11分钟前
  • 狄飞惊
  • 很差

本可以拍的很好的,比如好好展开路上那一段,可惜了。

14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还行

看到了老戏骨豪华阵容,也看到了真挚的情怀,但整个儿的喊口号式的整煽情桥段,老掉牙的叙事结构,真有点失望。弄真成假反倒不美,透着股俗气。

19分钟前
  • dark_mary
  • 还行

親情牌不怎樣,出於關懷來看片子也挺一般。總之,戲挺蒼白的,能睡著。

22分钟前
  • Viow
  • 较差

有一天我们 也会变老的

26分钟前
  • 流_浪的月
  • 推荐

一个个老人头从麻将洞里伸出来我特么就尿了,看不下去看不下去

29分钟前
  • Faner
  • 较差

感动个毛啊

31分钟前
  • 人造人
  • 较差

老一辈华语电影人的聚会,也算是头一遭,也算是全明星阵容了。另外,多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吧,如果你身份特殊,就更要爱他们。你说呢?

36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看到老人院里的老人,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或许我还不如他们有勇气,敢去完成梦想。其实老人很想出去走走,看看这花花草草,看看这让人留恋的世间。如果有可能,多陪陪老人。

38分钟前
  • 不浪
  • 力荐

很好啊

39分钟前
  • 饺子
  • 推荐

导法和摄法过于学院了,僵过头了。故事也太二逼了点,浪费了一帮好演员。看过管宗祥的现场表演,这是帮真正的老戏精,好看极了。太可惜了,可惜可惜啊!

41分钟前
  • 希尼莫
  • 较差

故事牵强零散,模仿日本电影爱你和美国飞越疯人院的痕迹太重,是不是冒出的明星脸很无厘头

42分钟前
  • YAQING8292991
  • 较差

我只喜欢学肯德基大爷照镜子的那一段

45分钟前
  • [Deleted]
  • 较差

一群老人的疯狂,更多的是让我们反思到对待家里的老人的方式,很值得一看。有些镜头甚至让你心中一窒

49分钟前
  • 独行棘墨
  • 还行

真是差。虽然纠集了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老戏骨,戏,还是假。剧本,还是无趣和缺少原创,连其中超级变变变的参赛节目,大多是直接从日本原节目里扒来的,而且,选的还是那里面不太好的一些……对于其中客串的我尊敬的吴天明导演,您真不应该接这戏。桃姐已经很一般,但比这强。

52分钟前
  • Adrian Zhu
  • 很差

搞笑的地方并不觉得好笑,悲伤的地方又觉得很难被打动,这就有如开头的“魔术”把戏,居然是《单身男女》和《大魔术师》玩过的,真令人吃惊。导演停留于过度理想、一厢情愿的浪漫化表达,结尾有如网络剧《老男孩》或者是《艺术人生》。再有三宝的煽情音乐,实在又多又满。当然,普通观众那应该反响OK

55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童心洋溢的老人题材片。

59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还行

可能是看了预告片后期待有些高,看后很失望。很好的一个题材,这种类型的电影应该是轻易就能把人煽的一塌糊涂的,哪怕是还没看结尾就能被猜到,结果导演却总像是憋着一口气,感情刚要爆发出来就被硬生生的噎了回去,走温情路线也好走黑色幽默也罢,最终结果却是让人看的索然无味,说他成功实在不敢苟同

1小时前
  • 哆啦Z梦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