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电影比较挑,反正看商业的、做作的、要不就是模仿的就是很不爽。
这部电影包含了大部分我对烂电影不爽的几点,但不知怎地就是很喜爱。
我不是漫画迷,所以纯从电影迷的角度看片子,当然加入了对编剧的看法。
有关画面。
精致,看来是出了大手笔的,这在日本电影中确实不多见。
(有时候很诧异为什么人均生活水平比米国还强的日本为什么不做大制作,想想看,估计是因为人口数量太少吧,全国人民都看估计也收不回成本^_^ )。
日本拍鬼怪的东西向来是有“悠久历史”的,无论是早先的“可赛”还是“哥斯拉”,但是同时让大家汗颜的“人形怪兽”的臭名也不是没有的。
虽然当前的Doror还是能让人看出历史的影响,但是总体说来有些场景、鬼怪甚至是道具确实做的不错。
另外加上小东的武术指导,恩,应该比较合国人胃口。
有关编剧。
因为不是漫画迷,所以在此少评价为妙。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分尸、重体的故事不是很多,再怎么说也比较新鲜。
其实不用套什么大的理念,我猜作者起初也没有怎么想过。
不过百鬼丸以及多罗罗最后对醍醐的做法,本人还是比较赞同的。
“仇恨使当下的你痛苦,而复仇使未来的你痛苦”。
有关演员。
再怎么说冲着这两位大明星也要去看看,我一直很喜欢柴崎幸,她的许多角色都透着一股子掘劲儿,让人好生喜欢。
妻夫木聪更是喜爱,打从《Orange Days》的时代起就开始关注,总体来说这种看上去很老实很体贴的男人,不管演绎什么都会让女性认为他是个很好的人,对于演技,我想大家也早就抛在脑后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本着客串出场的人,从贵一、土屋、“三日月”到瑛太,无不让我觉得这是个大制作以及这部漫画好出名等等,由于没有提前欲知会有这样的阵容,所以演员的出场也成为了一种惊喜。
关于歌曲。
起初有关这部电影的消息,纯粹是因为Mr.Children的《FAKE》。
当时出Single CD的时候就知道是为了电影做的曲子,一时间欣喜坏了。
总之,大牌配大牌,挚爱配挚爱。
ps:最后电影的一格“还剩下24块”估计是要拍续集,不管怎样都要看。
不过建议还是在电影院看比较好。
如果你较真来看这个片子的话,那还是建议你不要看了,缺点毛病一大堆。
不过你纯粹把它拿来消遣,那还是不错的。
1。
帅哥美女,妻夫木聪,瑛太,柴绮幸都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两大帅哥多养眼啊。
2,看完里面的妖怪,你就会得西游记里的妖怪法力比较高深。
要不就是中国的妖怪有自知之明,知道法力不够,不轻易献身。
3,日本在拍妖怪这块,化装技巧不行,实在不堪入目啊!
4,打妖怪的水准和思路还停留在奥特曼时代,不得不让人一边看一边想起奥特曼,勾起儿时不少回忆,蛮搞笑。
所以笑着看看就好,觉得还是很有趣的。
当时上映时学校里人气很火,杂志上预热好久,班上男生都抓耳挠腮的想看。
没能电影院看到,在某桃买的原版初回,十几年过去了还好没丢,氧化程度也很低,标也没弄丢,哈哈哈。
配置只有一张盘,没有单独做特典盘,有点小气。
封面是妖气冲天的高饱和镭射效果,可惜mr. children的单曲木有搞到手。
电影的副标题叫做——除妖总动员加寻找自我。
不过非要从中看出点除了fans们热衷的主角之外的东西必须抛开这些表面。
恶魔是由前世的因缘而来,人在世就是要去斩杀困扰生命乃至肉体的妖魔鬼怪,将之一一除去,自我才能渐渐显现,寻找自我、完善自我、洗涤他人,救赎肉体到灵魂,都要归结到世世轮回的因果和恶念,什么一统天下什么为这为那不过是表象的借口和浅薄的表白。
记住只要心还在,经历斩魔的苦痛寻找到的才是自我!
(续集不会脱离这个方向,如果愿意导演在内心的情感深度上下点功夫会是另外的收获。
)
在影城的一号厅看的《多罗罗》, 1080 个座位全满. 放映到男女主角的一段精彩对白时,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我看电影从来未曾有的经验! 剧终时掌声又再度响起, 半数以上的观众一直安坐在原位, 直到片尾曲结束方才起立退场. 我觉得, 已经不需要多说别的了.
醍醐景光:要完整的天下,还是完整的儿子和自己?
“把你献给魔鬼,我一点也不会后悔”。
醍醐景光在与儿子持刀对峙时,仍然执迷不悔。
20年前,割据,战乱,醍醐景光在最绝望的时候和魔鬼立下了盟约,愿意将自己即将出生的儿子的脏器献给48个魔鬼,换取自己一统天下。
20后,混战依旧,醍醐景光还把重遇的儿子视为自己一统天下的障碍,甚至再度与魔鬼立约,把自己的身体献给魔鬼,换取天下。
醍醐景光用自以为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式的觉悟,来掩饰自己独霸天下的贪欲。
他的领地不断扩张,但是不着边际的“天下”,何时才能“一统”?
醍醐景光,就这样在战乱里迷失了自己,先后失去了儿子的,还有自己的身体。
百鬼丸:用养父给予的不坏之躯活下去,还是找回被生父出卖给魔鬼的肉身?
“为什么我的心还在痛,一直没有停”。
百鬼丸自己真正的心脏获得了重生,这是他打败第24个魔鬼的战果,然而与魔鬼一起死于他剑下的,还有他的亲生父亲。
养父为他制作的哪咤式的肉体,是金刚不坏之身,真正的肉身,却不能快速愈合,会痛。
百鬼丸每杀灭一个魔鬼,真正的脏器就会长出。
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视力,重生的感觉是欣喜的,但是战斗力也会因此下降。
更何况,本来只是怀着单纯地“找回身体”的欲望,后来却获知自己苦难的身世,像哈姆雷特一样责问“生存还是毁灭”的生存意义,像俄底浦斯一样面临“轼父”的宿命。
对自身立场的怀疑比肉体的缺失还要痛苦百倍。
获得心脏之后,也获得了更多常人的感情。
最后,百鬼丸继续踏上漂泊的旅程,寻找其余24个魔鬼和一半的肉身。
在魔鬼般的生父给予的肉身里,用养父式的慈悲灵魂生活下去。
Dororo:像强壮的男孩一样活下去,还是做一个女人?
“可是,我还不想做一个女人……”Dororo第一次流着眼泪,回答百鬼丸“一起漂泊”的暗示。
“正合我意。
”百鬼丸也是第一次说出有点幽默感的人话,让观众从一点点小感动里笑出声来。
“在战争的年代里,要像一个强壮的男孩一样活下去,直到你遇到一个像你父亲一样勇敢的男人,这时候你才可以哭,当你想做一个女人的时候,你才可以哭”。
母亲临死的时候对她说。
Dororo,一个像男孩子一样的机灵小女贼,起初出于对百鬼丸的宝剑的觊觎,一路跟随,后来成了百鬼丸的战友。
只是当时,一个把自己当男人,一个没有正常人男欢女爱的心。
Dororo一心想着拿到宝剑,为父母报仇,很落电影俗套的,她的仇人,就是他的亲生父亲。
冲动的,像男孩一样的Dororo,这时候却像一个最善解人意、忍辱负重的女人一样,帮助百鬼丸平息狭隘的报仇怒火。
Dororo哭了,她找到了自己,并继续帮助百鬼丸找寻他剩下的自己。
多罗罗,译为妖怪。
手冢治虫的漫画改编的电影,期待了四十年的电影真人版。
一切也就像本身那样演绎。
整个画面都像是用PS处理过的样子,暗黑棕黄,和灰的色调,笼罩了全片。
所以,红色的血,就显得异常突兀。
很简单的剧情,一个为了争夺天下的男人把自己还未出生的儿子的身体的四十八个器官出卖给我妖怪,二十年后等来因果报应的故事。
开场的尸横遍野让我想到了投名状,都是战争后的产物,这部片子里看着却更让人觉得肃杀。
耗资20亿日元,画面感非常强烈。
哈维尔的移动城里的城堡,剑心额上的十字疤,恶心到死的妖怪,像朋朋和丁满一样吃昆虫的女主角。
真实化的动漫电影有着它一贯的吸引力。
这样的画面处理让人看着很舒服,没有缺点的滤镜,男女主角即使在很脏很狼狈的情况下,看着也很干净。
特别女主角,从头到尾几乎连就没干净过,但是还是觉得那是种脏的干净。
很奇怪的想法呢。
看这部电影并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是冲着那个漫画始祖去的。
而是,妻夫木聪。
百鬼丸渴望拿回自己的身体,寻求一个真相。
这样的初衷在随着器官一个一个换掉的同时而渐渐失去。
多罗罗放弃了报仇,那一刻她哭了。
我看到的柴崎幸一直演着倔气的女子。
《Good Luck》里的机修师,这里面的怪盗。
她一直一男人的身份活着,母亲告诉她,只有在遇到一个你愿意为他成为女人的男子时才能变成女人。
就算在为百鬼丸哭泣过后,也死倔着说自己是个男的。
瑛太太不适合古装扮相,果然还是交响里那个把小提琴当电吉他拉的龙更适合它。
还让我意外的是土屋安娜的出场,她似乎是适合这样的装束和女子的。
妖媚,决绝。
一眼就和《恶女花魁》的她联系起来。
片中的人个个都是悲情的角色的,都在寻求一种活着的意义。
不管是放弃,追逐,执着,嫉妒,都是在寻求的过程。
结果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最后的他们,全部明白。
续集说是因为妻夫木聪和柴崎幸闹分手而瘫痪。
其实,他们两是超配的。
俺是暗暗那么觉得的。
对于动漫迷们期望极高的电影,却也带来了很多失望的评价。
我无法做出怎样的评价,只是单纯的故事情节和演员吸引罢了。
看了过后是心情愉悦并且期待着续集的,这样就够了。
Satoshi太帅了。
就是那种看一眼就能想到阳光的人。。。
呼呼看来我要去把《Orange Days》翻来看了。。。
“看起来像什么?
你们看起来,我像什么?
”比较喜欢妻夫木聪不笑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
看电影之前看剧照里他耍狠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实在是和以往印象差太多。
但是当他说出“看起来像什么?
你们看起来,我像什么?
”这句话的时候,真的感觉有气场出来。
一种冷峻悲凉的压迫感。
“果然多罗罗这个名字比较适合我”看简介时就在想,百鬼丸是主角,为什么电影名是《多罗罗》呢?
原来是有深意在--化为人形,本体不明的妖怪。
“别哭 你是男孩子 你父亲不是说了吗 你是男孩子 只有你遇到了像你父亲那样的真正的男人 想让自己变回女孩子的时候 你才可以哭 否则你就是一个坚强的男孩子 ”没有人这样告诉我,我却自动自觉的长成了这个样子,并无端被一些男人厌弃。
“有什么好笑的 我们是人 人拼命活着有什么可笑的 你这个混蛋”是的,认真活着的人不应该被嘲笑。
多罗罗总是脸上脏兮兮的,不是泥就是妖怪血,但那应该就是真实的生命;百鬼丸在脏兮兮的背景里总是白生生的俊脸和手脚,不见一丝污垢,是因为不太真实的生命吗?
拼命的活着,去学习生活的喜怒哀乐,就像一点一点寻找自己,人就是这样成熟老去的吗?
除了最后的腐女情结严重发作以外|||我是冲着瑛太下的这部片子,曾经看过某些人的推介,说瑛太的片都很只得一看。
这部片的开头感觉还好,老伯讲述完主角的身世后就开始乱了……看了一本都是主角在打怪兽,以为整部片子都是,心想天啊48个怪物两个小时怎么完……后来居然就来个大转变了。
感觉前期剧情推得很慢后面太快了,总觉得他和他父亲、弟弟之间的KAZUNA(?
)应该好好描述一下毕竟这部戏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攥泪片……但是要赞一下画面,某些场面拍得很大气,虽然妖怪方面另我喷了很多次。
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色彩也很好柴崎幸有点毁……不知道她是怎么看待这个角色的,也不知道百鬼丸是怎么看待这个人的,是因为知道她是女生所以没所谓么,如果是我身边有个这样的人,肯定一脚踹远了……超烦!!
妻夫木聪比《池袋》里面帅多了,其他造型很拉风像极了中国的武侠片……瑛太的耳朵比妻夫木聪的造型更拉风|||||他的造型……不提了……土屋依然很扭曲,也许是混血的缘故,她给我的感觉总是演这种角色。
看完电影后再看原作,发现原作里的多罗罗虽然健谈,但话没有那么多。
原作的百鬼丸原来不是三无,而且喜欢长篇大论地议论和抒情。
原作里的多罗罗原来有内敛的一面。
原作的百鬼丸原来也是活泼的。
电影是把百鬼的长篇大论移给了多罗罗;把两个立体的角色弄成了平面的冰山男和大大咧咧的假小子。
原作里没有多少独白、旁白,靠着人物表情、动作、语言本身实现了对人物内心和情感互动的既有力又细致的表现。
电影版的心理、感情描写相比之下简单。
平淡得多。
原作里比爱情更刻骨铭心的友情,到了电影里成了稀疏平常的小言。
原作的最后,多罗罗要担负起的使命,书外的我很清楚这是在她有生之年根本无法实现的——悲凉中透着悲壮。
电影里的多罗罗倒是幸运得多。
原作里百鬼丸的父亲确确实实地不爱他,他和父母此生无法和解;这个残酷的事实在电影里被冲淡了。
妻夫木聪????
一部电影成就一对苦命鸳鸯..
电影结尾并没有直面道歉的问题啊。生父死前就这么绕过去实在是让人难以觉得原谅。
故事比较俗套,有点拖沓
演员都很有爱。。
惊艳!!!!!!!!!!
妻夫木和柴姐啊~~~哎~
除妖总动员加寻找自己。
跟漫画和游戏比还是感觉差多了
無話可說 可是喜歡早期日本怪獸電影風格的人應該會在裡面找到一些懷念的味道
真人版没有能看的
喜欢看你们两个在一起~最喜欢了
喜欢女主角那种性格
每次打怪完就会吐点什么再长点什么...
啧啧,小怪兽们无处不在啊。
还好,没有非常差,原声够杂的,呼麦、单弦、弗朗明戈吉他什么的,够邪
演员大爱
HX推荐
奇幻但感觉没什么深度的片子,看两遍完全是在看妻夫木聪,嗲啊,里面的瑛太实在不怎么起眼柴崎幸看上去也平平,但那个妻夫木聪实在太耀眼了太耀眼了
人心的贪欲是最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