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修订
Redacted,删除真相(港),编译,波湾阴谋,洁版伊拉克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主演:Kel O'Neill,Ty Jones,Izzy Diaz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德语年份:2007
简介:本片讲述了在伊拉克冲突中作战的年轻美国大兵的故事,并将侧重点集中在了多媒体覆盖下的现代战争模式上。由于年轻人冲动的本性和自身的局限,《节选修订》向我们展示了将一群年轻的美国士兵放置在一个精神上野心勃勃的境地的恶果。导演德·帕尔玛在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美伊冲突中美国士兵的经历,此番将镜头对准余热未消的伊拉克战争,可谓浑..详细 >
纯纯的反战电影。你的人是人,人家的人就不是人,你可以杀戮侮辱,然后还会护犊子,结果你却什么事没有,这样的结尾高端了。
《节选修订》作为一部聚焦于伊拉克战争的类纪录片,从创作过程,到主创班底,一路以来都极力摒弃浮华,力求将最真实而残酷的战争一面展现在人们眼前。为了令观众能够毫不分心地聚眼于故事本身,并且与以战争为噱头的华丽商业片划清界限。不过本片票房确实很惨,导致德·帕尔玛到现在都没能有新作。
是啊,这不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它的内容无法回避、无可质疑。也许你已经听过太多类似的事件,它只是给了你一个空间去感受。只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比新闻更深入更详尽些。
【四星半】无需刻意铺陈暴力修辞,摒弃掉惯常的华丽调度,伪纪录片式的呈现质朴真实中又满含尖锐与机锋。以媒介糅合再现程序性记忆,摄影机无时无刻的在场是记录与见证也是伪善的牟利,摄影机背后的正义是否无懈可击?这大概是来自帕尔马自身的反省,来自「监视器」后的窥视者的自反。古典音乐中的美国士兵,雕塑般高大而凝滞,英雄主义的渲染下真实的崩溃决堤又是多么轻易
「伪纪实」用于根本虚假的类型(恐怖)中可以产生令人津津乐道的「真实感」,而在真实世界中「伪纪实」反而增加了虚假性,观众们无法区分(更应该警惕)制作者本身所输出的价值判定与战队,更应该有清醒的头脑与区分能力(可惜并没有)。
一部触目惊心和电影
你只是个旁观者,不代表你没有参与其中。
一部聚焦于伊拉克战争的类纪录片。电影名字的意思是“被重新剪辑过的”,暗示审查制度让公众不能看到战争的真相。德·帕尔玛说:“在越南战争中,我们看到战争的破坏、被我们杀害和致残的人们的悲痛,但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却看不到这些。如果你去找就会看到它,但不是在主流媒体中。”
很一般。
[4+]
德帕尔马的战争片,从《越战创伤》到《节选修订》,形式的变化从八十年代的帕氏风格到摄影机介入真实,内容的也几乎保持了连贯性,对于体质之内的人性异化,从越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依然没有任何变化,同样战争也是如此。
.......................................................................
白左的代表作。
没啥意思
又拍了一遍越战创伤
大段粗劣的DV画面、监控录像、新闻纪实片段,甚至还有网页视频和新闻照片,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画面占比极小,德·帕尔玛用这种影像媒介大杂烩的方式来拼凑出他的电影,实际就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那些东西,同时也是放弃了任何带给观众感官愉悦或是类型满足的企图,这样的表达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对于德·帕尔玛这样的导演都是挺有勇气的。强暴少女那一段可能是我至今在各种电影里看到过的最为罪恶的影像,不单是因为影像记录的暴行是多么罪恶,更是因为这种记录行为本身就是罪行的一部分,德·帕尔玛这一次把摄影机本身放置在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可耻境遇上。
伪记录拍的太做作了,德帕尔马有失水准之作啊,但我欣赏导演的勇气,因为这在美国是明摆的禁片
美国大兵还在驻扎,拍得再深刻又有什么用
帕尔玛影像逼近现实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逼真地展现战争对于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主要通过士兵的道德沦丧和国家机器的黑幕展现,同时另一方面也表现人性的觉醒和愧疚,尽管这样的觉醒和愧疚未能起到实质性的修正或指导作用,却也代表了美国那没有完全泯灭的良知,我想这才是完整的美国和美国人。里面的影像和视频不但起到了叙事的作用,更大的重用在于起到了呈现事实的作用,如果没有被真实的记录,他们真实将无从评判。有点越战反省的味道,满腔热情、天真地去杀敌卫国,却烙下了一生难以遗忘的心灵创伤。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虚伪,逼近真相的可怕和困难。
De Palma初衷自然是好的,但创意肤浅、执行问题多多,影像的冲击力还不如一篇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