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
Vogter,Sons,惩囚逆子(港)
导演:古斯塔夫·莫勒
主演: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塞巴斯蒂安·布尔,达尔·萨利姆,玛琳娜·波拉斯,奥拉夫·海涅·约翰内森,雅各布·豪伯格·罗曼,希尔·提莉芙,拉米·扎亚特,马蒂亚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瑞典,法国语言:丹麦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一名年轻重犯被送到监狱服刑,却在女惩教员内心投下巨型情绪炸弹。素来理想主义、对监犯仁慈的她,申请调到重犯监禁区,逐步亲近她的猎物,争取他的信任,致力安排他与母亲见面。是母性大发,要拯救这头狂野之狼,抑或被勾起了掩藏多年的暗黑过去,一发不可收拾?毕竟,监狱令人疯狂,不!疯狂与监狱,都只是规训张狂的病征,真相在扭曲力..详细 >
【7】足够短小,但不够精悍。做不到那种幻灭理想亦或是残酷到底,或是心头一暖。母爱泛滥能感动天生恶种吗?这是本片的提问。视听和镜头以及对空间的把握十分到位,包括于监控,电脑屏幕的使用都挑不出错。但剧情和北欧色调的推进迟缓迟疑。在于出监狱后,三人饭桌戏,对峙,失控,那种逼仄的心理感受拍的不够好。留白过多,就算结尾戛然而止的收尾也让电影过满。
其实有点无聊的剧,没有所谓的结局
#10327. 74th Berlinale-主竞赛。7分。这个片名总得把复数翻出来吧,但《儿子们》感觉又很傻……当年就很喜欢导演的电影首作《罪人》,这部片赛前也是最期待的之一。本片大女主应该是主角奖方面最具竞争力的了。叫这个片名自然就逃不过要跟达内兄弟的名作《儿子》来比,idea有一定相似之处(尤其揭底时刻的处理也太像了……),但主角变成母亲且拥有权力的狱警,所讨论的议题就转换成了亲子关系中的相互控制,女主角的心理尤其是移情这一点上写得层次挺丰富的。剧作有个很厉害的技巧,看似写每一笔都在写女主角滥用职权的“复仇”,但实际处处在写她自己的亲子关系模式(甚至都能根据影片情节来反推出一条她与她亲生儿子相处的时间线),这个就相当之高级了。我还挺喜欢本片不和解不原谅不煽情的处理的。
名字应该叫做《复仇的母亲》
人性善恶的边界如此模糊,但总有愤怒无法平息。
复仇带来的反噬,不复仇很难,但是当复仇吞噬了情感,怎么办,时间可以化解
2024.12.10狱警女主为了替儿报仇报复男主被调查又被威胁帮助男主,结尾女主放过双方
大概只有欧洲人才会拍出这样的片子,一切都点到为止,那种粗中有细的内心戏处理,像是诉说了一切,又像是什么都没有说,就只是发生过了。独特的复仇与被复仇关系,居然是如此微妙的走向,而男囚看起来想法直接,然而你依旧能隐约察觉其灵魂深处的震颤。
一开始还以为这个母亲有多爱爱儿子呢,听她叙述中其实早就对儿子失去了耐心。监狱里可以滥施暴力,可以很轻易的搞到毒品,监狱果真如地狱。
简介写的那么精彩,结果看的时候发现就是个非常简单没有悬念的故事,该交代的都交代了,人物动机也很明确,一部典型的mediocre
北欧地区对待犯人都这么温和的吗
闷、别看
逐渐扭曲的人物和情境。
Verti Music Hall, Berlinale, 2024.02.24. Masterful piece.
01.12 在开罗Zawya。像短片的题材。狱警上司最后一句台词是个败笔。
能入围柏林主竞赛还是有其厉害之处。小空间的小故事拓展的是人性和救赎的大伦理。女监警和杀死自己儿子的重犯间的碰撞,隐藏的报复动机和最终选择放弃的救赎之心,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被拯救的。整部片子氛围感和镜头感非常北欧风,色调和运镜营造着紧张和压抑的内在张力。但感觉节奏中还是缺乏让人被叩击的点,短暂出狱后的三人饭桌戏本以为会很有看点,结果丧失了期待的爆点。
结局才是个正常的母亲
7.4/10
沉得住气的叙事,冷峻的外部环境和隐忍不发的内心情感,狱警与罪犯紧张对峙间显露的微妙人性,就是谜底太早揭开让最后的爆发少了丝张力
终于在午夜场找到一个能讲好故事的导演了!!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