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考古线无聊,但其实这剧领的是宣传陕西近年的文保考古成果的主旋律任务(霸陵和蓝田吕氏),是为了这醋包的饺子,盗墓线可以没有成果线但一定要有。
其实考古文保线也不是一无可取,其中发掘项目的规程和资金限制、考古队和村民的摩擦、文保和城建规划的冲突,基层文保工作的艰苦,考古队工作环境、待遇方面的问题都有涉及,但这些出彩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冲突叙事偏负面,于是可能是为了营造轻松的氛围、增加收视噱头、或在相对平静琐碎的考古线中增加能贯穿的内容而加上了恋爱线,但实际效果就是又长又水又尬。
比较出彩的盗墓线设计也有问题,穆无疑是本作在人物塑造上的第一主角,但穆这条线的逻辑有很大的bug。
一是中期没事找事插进来的绿帽剧情,剧情设计本身降智,剧中人物处理更降智,甚至ooc,人家女方都明白这小孩不能要,穆是嫌自己上半辈子太顺遂了所以要在自己身边埋一个炸弹?
有钱又低道德,dy不是王道么。
另外一个是他老婆树兰,这个角色中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掉线状态的白莲花简直不可思议。
前半段盗墓线主要的矛盾就是穆和小舅子树生抢地盘的戏(这段也是全剧剧情设计的高光),两人斗成这样了树兰居然被蒙在鼓里?
你说树兰生病身体不好穆又能装所以不清楚穆整天捣鼓啥能理解,这亲弟是啥人一点概念都没有吗…包括后期盗墓线的主要矛盾点——降智的绿帽剧情其实都是两人争斗的延伸,小舅子虽然脑子不好使但是架不住有钱有势,而且在涉黑涉恶上一直领先穆一个版本,可以说是穆在违法乱纪活动中的引路人了,就这样树兰居然觉得是穆害了自己的弟弟?
(编剧最后是不是都忘了树生还至少背了一条人命呢…)面对突然出现的孩子她的第一反应也非常不合理,当然整个绿帽事件的剧情设计逻辑就有很大的问题,除了小光没一个人的反应是正常合情理的…其实这部剧从人物刻画上最好的是村民们,小满、守村、小满爸、来娃、还有那个吕氏的,着墨不多但都算是比较生动的ps:本剧的演员和我是刑警有极大的重叠…
1.史料记载应找最切近时代,权威性最高,严谨度最高的。
要翻书找帝陵资料。
先后顺序应该从官方史料开始,二十四史找完,再翻历代陕西地方志,再西安历代方志。
以及明清时期档案、地方官员文集。
剧里过于强调地方志是有问题的,地方志对于传统史料的误读、误抄、误解以及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的错误,决定了它本身史料价值不高,在大部分情况下仅能提供研究线索,核心还是要做史料溯源找到原文并进行版本文字核勘。
2.现代地方志道具制作:他们找杜陵和杜陵村关系的那部分使用的现代地方志做成了竖版且简体。
但是陕西现代地方志集中修于上世纪80-90年代,且均为横版简体中文,都有书,没必要制作成竖版简体。
3.拍文物严禁用闪光灯!!!!
4.剧里有提到一句最重要的。
文保最要紧的是群防群治。
也就是说,要建立能落地的具体制度,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自觉自愿自发地投入文物保护。
并且,需要保护的不止汉陵,还有唐陵。
唐王陵范围大,位置偏远,陪葬墓数量多且大多分布在农田及山上。
目前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是资金不到位,监控安置数量不足、监控人员有限,且巡查范围广、难度大、条件艰苦,做不到人防和机防的有机结合。
部分唐陵在村内有建立一些群众文保员制度及守墓人制度。
即,农田里有墓地的,田主自动成为守墓人,每天去地里的时候顺路巡查是否有盗洞痕迹。
值得庆幸的是,陕西部分有唐墓的村子里,群众文保意识确实很高,在实行之后效果显著,极大减少了盗洞的出现。
所以目前文保除了打击犯罪追回国宝之外。
最核心的,还是在实打实地提高文保预算,完善文保制度、扩大文保宣传、加强文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墓区监控及巡查力度。
围绕着陕西的兹陵墓葬考古和盗墓开展的一段故事。
整体看下来观感不是很好。
矛盾冲突感觉不是很强烈。
护宝寻踪一共有三条线。
第一条盗墓线。
兄弟相争,主角从被欺负的社会底层文物贩子,民间鉴定家进化为收藏界暗线中的大佬,明线中的博物馆馆长。
从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的命运,到渐渐向好,最后被家人背叛浪荡入狱,一场反派的人物弧线。
第二条警察线。
疯狂的想要真相的警察。
通常这种角色应该使用是平面人物。
这种人物代表的就是世界规则,违背自己规则的事情不能做。
但是在方言的冲击下感觉这个人物的出现,导致警察这个形象的亲民性大于故事性。
第三条线考古线。
成长故事。
三个年轻人怀揣着满腔热血,永远正义的,永远感动的。
从说大话,被师傅惩罚,愤愤不平,到最后坚定成长,勇敢承担成为自己行业里面的参天大树。
整体看下来这个故事贴近现实,但探险,冒险的导向弱于教育,规劝的导向。
所以看起来有些不太带劲。
因为矛盾冲突太淡了。
用到镜头语言中,感觉就是蒙太奇手段太少了。
切屏切的不够迅速。
导致就是平平淡淡的。
像文艺片的风格,但是又没有语言上面的精贵,雕琢。
也没有哲学上面的辩论。
最后一集加上了一些哲学上面的辩论,又没说尽兴。
穆是算计一生的人,起码编剧给了他救助燕小五都是谋算。
他这么算计人心,没想过孩子是他老婆的死结?
那他拿大墓盗出来的青铜烛台绊倒馆长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个烛台是你抢了别人的坑,那个坑跑出来的时候,一人被抓,方堃重伤,这么多尾巴没断干净,都是隐患。
然后你说那个编钟够吃下半辈子了,为什么媳妇扔下怀抱抱的婴儿跑了,小光又去挖坑去,然后被人报复,闹出了打群架导致小光重伤的状况。
这个烛台被文物局关注的那一刻起,你又能置身事外多久呢?
已经不想说燕小五这条线了,爱吃西红柿的孩子是好孩子。
华南王被抓,被审讯都没有演,当年交易黑陶俑“表叔”就和他脸对脸,这样也是孤证?
穆有没有算计小光到死,只有他自己知道。
刘树生是为那样要躲警察的,近几年做建筑工程,大墓的线索怎么查也轮不到他,当年黑陶俑燕小五和华南王都不知道是他被抢了吧时间跨度十年以上,前期还好,从大墓被盗到大结局看亮亮是知道有年头的,感觉又没几天就小光出院,被炸,穆被抓。
一星算多,不是说剧情不好,主要是警察办案这种手段让人实在是摸不到头脑。
如果你也在追《护宝寻踪》时被剧中警察的办案方式气到血压飙升,那么我愤怒是的原因。
这部本以“文物守护”为高光的刑侦剧,在警察角色塑造和破案逻辑上暴露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硬伤——专业缺失、依赖家庭施压、威胁恐吓成了破案的主要手段,让所谓“正义”蒙上了一层暴力与无能的阴影。
---一、专业素养全面崩塌,破案全靠“家庭骚扰”剧中警察在办案过程中,几乎不依赖刑侦逻辑或技术手段,反而将“威胁家属”作为核心策略。
最典型的是对嫌犯燕小五的审讯:警察齐大仓在常规审讯无效后,直接绕过本人,转向其妻儿进行心理施压。
其妻子被迫扛着92万赃款到警局退赃,儿子更是当面说出“我妈说这钱烫手”的台词,直接击溃燕小五的心理防线。
这种操作看似有效,实则是对执法伦理的践踏: - 以亲情绑架代替证据链:警察不搜集物证、不推演逻辑,而是利用嫌犯对家庭的愧疚感逼供; - 执法手段粗暴化:将家属卷入犯罪追责中,不仅模糊了法律边界,更暴露了警察的专业无能。
更讽刺的是,当警察集体讨论文物出土地址时,一群人抓耳挠腮高呼“太难了”,最后竟靠一句“拍卖行提过地点”草草收场——这种儿戏般的办案过程,简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二、暴力威胁成日常,执法者沦为“合法流氓”**剧中警察的言行充满戾气与压迫感。
例如齐大仓多次对嫌疑人吼出“你信不信我让你全家不好过”等威胁性台词,办案现场动辄拍桌瞪眼、推搡恐吓。
这种塑造将警察简化成“暴力执行工具”,完全剥离了执法应有的程序正义与人性温度。
尤其当这种暴力被包装成“正义的怒火”时,其危害性更大——它向观众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只要目的正确,手段可以毫无底线。
这种叙事不仅扭曲了警察形象,更消解了法律应有的庄严。
---三、演员表演加剧了角色的荒谬感必须承认,富大龙饰演的齐大仓在部分场景中展现了基层民警的沧桑感(如蹲守时蓬头垢面的细节)。
但整体表演被剧本拖入泥潭: - 方言与情绪脱节:陕北方言本可增加地域真实感,却因频繁的怒吼变成“土味咆哮”,削弱了角色可信度; - 表情管理失控:瞪眼、拍桌、五官乱飞的夸张演技,让警察更像街头混混而非专业执法人员。
当观众看到警察对文物案一筹莫展,却对家属威胁轻车熟路时,角色的空洞已无法靠演技弥补。
---四、为何这种“降智警察”叙事必须被批判?
这种对执法者的矮化,暴露了创作上的双重懒惰: 逻辑偷懒,用家庭伦理冲突替代刑侦推理,掩盖编剧对专业领域知识的匮乏; 价值偷懒,以“正义必胜”粗暴掩盖程序正义的缺失,传递“结果正确即一切”的危险价值观。
当《狂飙》《沉默的真相》等剧已证明“智性执法”同样精彩时,《护宝寻踪》却退回“威胁家属”的陈旧套路,无疑是国产刑侦剧的一次倒退。
---结语:当“护宝”变成“毁警”,谁还为正义买单?
《护宝寻踪》试图以“文物保护”升华主题,却因警察线的崩坏让整部剧陷入伦理泥潭。
执法者若只能靠骚扰家庭、吼骂嫌犯来推进剧情,所谓的“守护国宝”更像一场虚伪的表演。
真正的护宝,需要的是专业、尊严与对规则的敬畏——而非以正义之名行暴力之实。
期待未来的刑侦剧能明白:正义的实现,从来不在威胁的唾沫星子里,而在证据的微光与程序的刻度中。
很有意义的剧,很少看文物保护的剧,今年陕西出品的这部剧很有意义。
首先,很涨知识,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黑陶俑被盗案,吕家墓等。
其次,对陕西的宣传。
剧里都是用方言,听着十分亲切,包括演员吃的羊肉泡,村里的酒席,八凉八热都很有代入感。
这部剧每个演员都很赞,最喜欢穆师和小光,最爱他俩的线,虽然是反派,但是很立体,讲义气,有智商。
不好的点就是不喜欢考古队那俩人的感情线,我看不出雒青和方堃的啥感情,男的每次都说去榆塞,女方一直咋为他牺牲,看的人不舒服,纯属多余!
还有文雯,前面有了穆师和她的娃了,不管不问,直到小光给她报了仇才出来要娃,早干啥去了,感觉很生硬。
穆师的媳妇也是,剧里我没见她笑过,感觉穆师对她真的没话说,她一直在那黑个脸,很烦。
感觉结局有点烂尾,太急了,警察靠着那几位女的指证才抓到坏人,好离谱。
嗯,就说这些。
整体瑕不掩瑜,是不可多得的好剧,有内涵,有高度,有深度。
加油!
反派多年忍辱负重,练就一双神眼,又从老登儿那里套出了观山望穴的真谛,心理博弈,运筹帷幄,胆大心细,疼爱老婆,关键对兄弟还这么讲义气,舍命相陪,上一个让我这么喜欢的反派还是高启强。
警察线可圈可点,不浮夸也没有降智,只是目前还没有和大反派真正的交手,期待后续。
考古学生线虽然没有特别出彩,但也没有很拉跨,还是演出了大学生那种质朴,好奇,求知,冲劲,瑕不掩瑜。
看到有很多人说方言的问题,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方言更接地气,更真实,每个人每天都说自己家乡的方言, 听一听其他地方的方言。
我觉得挺好的。
里面几个笨贼也很搞笑,刻苦学习刘树生,自作聪明刑兆虎,忠心耿耿大头,挤牙膏山娃,倒霉蛋河东F4,自掘祖坟王太平,义薄云天炮手,背锅侠燕小五,收货奸商华南王,装逼大佬赵佑林。
群像刻画的很精彩,每个人特点鲜明,盗墓贼内乱,警察追宝,考古寻墓,一场大戏拉开帷幕!
太尬了,跑国外人家拍卖行去要什么古董,真以为管天管地管空气呢。
吃盒饭那个女的鼻子是怎么回事,整容失败没抢救过来的吗?
太尬了,跑国外人家拍卖行去要什么古董,真以为管天管地管空气呢。
吃盒饭那个女的鼻子是怎么回事,整容失败没抢救过来的吗?
太尬了,跑国外人家拍卖行去要什么古董,真以为管天管地管空气呢。
吃盒饭那个女的鼻子是怎么回事,整容失败没抢救过来的吗?
先列一下这个剧里使用的奇葩替名:秦川=西安秦北大学=西北大学温索普拍卖行=索斯比拍卖行古越=广东穗州=广州尹村=江村汉太宗=汉文帝兹陵=霸陵作为西安人,我感到十分无语,为啥非要弄得这么别扭呢?
演员念台词不尴尬吗?
尤其是把“广东口音”说成“古越口音”,这能忍?
凭这先要扣分。
看到第5集,突然明白了这剧在讲什么。
2002年,确实有6件从西安东郊白鹿原上江村被盗掘的黑陶俑出现在美国索斯比的拍卖目录上,后经交涉回到中国,由此展开对江村地下大型古墓的考古研究。
历史上认为汉文帝霸陵在北边的凤凰嘴山上,但是到了2021年,学术界终于确认江村大墓才是真正的霸陵,并与其东面的窦皇后陵合为一个陵园,南边则是汉文帝母亲薄太后的南陵。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简朴的皇帝没有之一,所以他老人家的皇陵没有封土,就是地上挖个坑埋了……
因此这个剧不仅是盗墓警匪片,而且是讲江村大墓即霸陵的考古过程,考古和盗墓故事互为背景。
从目前表现来看,警匪故事比较精彩,考古那几个研究生演得太差劲。
由于剧情要跨越二十年,后面估计还有不少煽情的桥段。
各种女性角色虽然基本是配角但也各有其美。
有人吃苦但不耐劳(刘树生姐姐),有人忍耐但不强悍(燕小五老婆),有人干练却不精明(黎晓光老婆),但是价值观基本是正的。
男性角色普遍比较扁平,包括辛柏青演的老大,过于儒雅多谋,显得不太真实。
一个真正爱历史爱文物的人绝不会认为盗墓是正确的,所以我看弹幕都在捧盗墓贼有些愤慨,得是多么粗鲁愚昧的人才会觉得盗墓是值得赞许的呢。
白宇帆一贯演少年意气的角色,这次中规中矩。
刘奕君老师的儿子刘怡潼这次发挥不错,果然家乡的故事演起来就是得心应手啊。
富大龙的陕西话真的好难听,下次不如说普通话把,别难为自己和观众的耳朵了。
曹老师演的小光可真悲情啊。
我觉得这个角色比狂飙里的老莫吸引我,因为老莫可以无缘无故把人畜无害还对他友善的工友推下楼摔死,但小光没干过这种事,最后拉着生娃一起死的时候还记得让小凤离开。
重情重义的真汉子入了盗墓的行当也是不得好死的。
后来我还发现原来演小光的曹老师是《觉醒年代》里的鲁迅啊,这位老师真的大有可为。
中国人不信神佛却信祖先,对家族的眷恋和尊崇根深蒂固。
盗墓这件事如果也能被吹捧,那真的是大大的羞先人了。
一般吧,演员阵容强大,但这个导演喜欢群像戏,又无法将演员众生相融到一起,各演各的,一盘散沙,从之前的我是刑警就能看出来。白宇帆资源太硬了,总是能在众多老戏骨的剧中做男一,但演技真的不行,演啥都是一个模式,这里的角色和前两年与于和伟合作的城中之城毫无违和。塑造出的角色给观众感觉就是自以为是,油腻,苦相面瘫脸。
质量还行,多线并序,铺得太大,有点泛
演技一坨的年轻一代的正面人物,演技和人物弧光拉满的反派,最后又是经典烂尾结局。只能说可惜了辛柏青了
挺好的,新颖的题材!终于从考古队的视角来拍了不然之前都是盗墓的视角真得很烦人。 富大龙真得太有魅力,好喜欢他的表演。整体剧情还是很吸引人。现在看国内的电视剧最多一集我就看不下去了。另外,强烈呼吁越来越多这种方言地方特色浓郁的电视剧,我现在真得对普通话有强烈的抗拒感,尤其是现在古装剧里端着说活气声和女国音特别重的演员说普通话简直令人恶心。以后电视剧请都拍方言版本,都有字幕 了也不怕大家看不懂啊
250617/腾讯视频致敬穆师 女人👩👩👩👩
宋小军在秦川盗墓了🤣🤣🤣张克寒巡山🤣🤣🤣看完21集更新:四星改一星,太差了,什么年代了还编这种恶心烂俗的剧情,穆师和小光的矛盾那么难编吗,非得伤害文雯恶心观众?看了一眼发现竟然编剧有三位是女性,不敢置信,再也不会看你们写得玩意儿
刷到第七集,教授病逝。唉。中国电视剧总喜欢玩感动。盗墓就盗墓,就专心来点惊心动魄悬疑探案。你这打着保护文物,又夹杂着小情侣谈恋爱,失真的配音,尬陕方言,第8集又来了小白说着港普。。。无语。然后看了下这个导演,竟然是《我是刑警》的导演,怪不得这么烂。弃坑,重刷《平凡的世界》。还是少安锤秀莲有趣。
辛柏青演出了一种泡馍的味儿,地地道道,富大龙还有其他的大部分演员也是咸淡刚好,好看!
挺好看的,故事节奏很好。
白宇帆你是只会演犟倔耍聪明?
题材挺不错的,剧情稍显无聊,再看看。
很好看,辛柏青的演技太好了,惊闻朱媛媛病逝,希望辛老师能早日走出来,这剧比隔壁的权谋好太多了,大师的演技,名不虚传。全部看完了,还是很喜欢穆建晖,博学多识智慧宽厚仗义有见识,曹磊演的小光,仗义智慧低调,文雯,漂亮单纯善良,王鹤润,很漂亮。
严谨严肃又有趣味,人物带感,剧情逻辑自洽,演技全员在线,反正比那藏海传的演技和情节强的不是一星半点的。这剧考验兴趣,很多人是看不懂的,只会说不好看
挺好一个考古剧,掺进去的感情戏却是乡村爱情的水平,女方个顶个的苦大仇深,带着王小蒙和刘英的怨种气质。
其实整部剧剧情不错,大部分演员演技相当不错,剧本里一些本地的俚语歇后语也是相当好笑。本来绝对是超过四星的剧,可惜某个年轻尖嘴猴腮迷之自恋爹味男演员实在让人观感较差,减一星。
就俩字 好看
穆见晖这条线满分
其实,考古和盗墓都没啥区别,还是喜欢这类题材,演员也还不错!
最希望反派赢的一集 反派饱满有高光到这个程度 真不是剧本出了纰漏吗?演技都很在线 方言好评 辛柏青真是好演员 笑起来好看很多 一开始无语小光和文雯的年纪差距 但看到最后真被小光折服。女性角色被强行写成这样伟光正反而很惨 除了小满 王莎莎演太好了。考古线公认是最无聊的 尤其是同样伟光正的男主 完全没拍出来抽丝剥茧发现是汉太宗墓的激动 基于真实剧情改编的功力不够。整体还挺反映老陕风貌的 就是年代好模糊 10年初哪有这么落后 拍的像上世纪末。
最难看的就是考古人员这一条线了,看不出考古人员搞出了啥,都是盗墓贼打了盗洞,考古人员根据盗洞来找墓,考古人员的知识比不上盗墓贼一点。。加上还有又水又烂的感情戏,就更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