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如何叫做思念,是天天相见?
其实不然。
然后我又想,什么叫做相爱,直到看到这部片子,我知道,爱其实还是在懵懂的那刹那是最美的瞬间。
一个什么都没的男人,在孤岛上,为了一碗叫做希望的炸酱面,又是何等的滋味。
一个自闭症的少女,点点鼠标的节奏,却因为意外闯进这个男人孤独的世界。
没错,没有人天生乐观,乐观是因为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故事才行。
我喜欢最后的结局,邓丽媛跑出房间,冲出马路,疯狂的找着男主,却看到渐行渐远的公车,最终追不上,也赶不到。
视线模糊到离开,大街却开始鸣叫,然后旁白出现,一年两次,一次春季,一次秋季。
然后跑过街头,上车,只为一句,“WHO ARE YOU?”或许我出现在你人生中不是最失意的时候,也不是最得意的时候,可是你真的认识面前的我么?
我却连自己也不认得,看不清,许是有一天,我自己都会把自己放弃吧!
这部片子,适合心情低落的时候,孤单的时候,才发现世界那么多的惊喜,不是需要你在原地等待,而是去发现,感受身边的精彩!
这大概不是一部正常人喜欢的电影。
我将它分别推荐给了编辑,建筑师,IT人士,家庭主妇,没有一个回馈说“啊,真好看。
”但09年到10年看了这么多电影,只有这部电影让人觉得焕然一新时代已然不同,从亲情励志犯罪片中,杀出来一种非类型片,如海报般春意盎然生机勃发。
京城草场地无业青年小明同学首先跟我推荐了它,说很有趣。
出于对棒子的不热爱,我等到他推荐第二遍才决定半夜看一看,一看就看到三点时分,入睡前觉得看了部好电影,生活真是满足。
故事从一个失业失败中年男人跳河自杀开始,地球上想死的人实在太多,所以他顺利跳了下来,被冲到一个废弃的浅滩上,上面堆满各种生活垃圾。
没错,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他看成一部韩国犀利哥传奇,他就是一个浅滩流浪汉。
每天捡垃圾维持生活,且渐趋美好之势。
在一个人的岛屿,他好像并不孤单,反而很自得其乐。
这并不是鲁滨逊时代的漂流记,一只排球会成为灵魂伴侣,失去它就像失去至爱。
相反,正如城市中的犀利哥对人群探望会嚎啕大哭,荒岛上的金先生也不再发布任何求救信号,甚至开始自动躲避人群。
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在找一个这样的地方么?
有多少人跟犀利哥一样把人群当作风景,独自一人置身其中?
老实说我做梦都在找一块无人荒地,逃避各种人的询问和纠缠。
金先生是为了债务,犀利哥是为了不想碰的伤疤,城市中大把人想逃离出去,正如一句话说得那样:我越多接触人这种生物,就越喜欢动物。
再冷漠点的,连动物都不喜欢,只觉得大自然真好。
可惜神州各处皆是人,腾不出一块空地给你舒展筋骨。
像金先生一样去漂流纯属狂想曲,想多了就得跟犀利哥一样流浪街头四大皆空。
不喜欢人类的中庸派窝在哪里?
女主角大宅女出场了。
她宅得惊天覆地中毒颇深,基本不出门,不爱晒太阳,以上网购物满足需要,整个房间都是各种拆包垃圾材料。
她睡在一堆泡沫塑料里,每天日复一日生活极有规律。
特别是其中一天原地走万步,让我感到惊悚万分,我他妈的每天在健身房跑万米跟她有什么区别?
迟早,都要宅成她那样子。
并且只要你宅下去,总有一天会变成她,对同类生物有着莫大的恐惧,不能听进去一句坏话,最好避开所有人的目光,成为隐形人。
然后在网络上获得前所未有的至高荣誉。
因为你在现实中已经输了太多次,不高兴也不愿意再爬出来接受人现实的目光。
不是不能一身光鲜走出去,但宅女是一种懒病,可以在家折腾着全方位三百六十度拍自拍照,也不愿意整理一下出门接受群众挑剔的评论。
这就是为什么网络上美女越来越多,现实中的街道还是那么贫瘠。
缺乏自信的人类只能在家展示最好的一个角度。
但终有一天,你自以为幸福快乐的生活总会被人所打破。
金先生舒舒服服躺在岛上,避不过一场自然灾难,更避不过来搜查的警察。
人类社会的生活奥妙就是:社会不会让你这么舒坦下去,总要给你点厉害瞧瞧。
一辈子龟缩在自己房间的宅女,也有一天要跑出家门被阳光照得无处遁形。
你好奇他俩牵手后将来怎样了么?
那就不再是一部有趣的电影,而是另一部残酷的电影。
导演在最后似乎无奈宣布,你总要回到现实的,并且你看,现实其实也没那么不好,总会给你机会,让你梦想成真。
只是金先生几亿元的高利贷和宅女的一无所长都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他们并不能找到防空洞就这么龟缩一辈子。
看完这电影,我觉得既有趣又让人痛苦,为什么我不能一个人静静地呆着?
幸好事实是,一旦走出电影中情绪,发现宅人尽管都有点逃避现实的倾向,但我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新的一种可能。
希望希望是在明知自己不会游泳的前提下还拼命地尝试狗刨式上岸,希望是捡到两个废弃的塑料瓶却拿来自制拖鞋,希望是那仅剩下的12克调料和梦中馅料粘稠的滋滋出声,希望是捧在手中不知是废是宝的种下泥土的怅惘……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了最美的城市夜空、发现飘流的鸭子船、收获那一句最简单的“HELLO” 爱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哪里,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最后是属于你,你也属于他。
你们在彼此的世界是那样的惺惺相惜,当你遇见他或她的s时候,便已经知道了,这个人,已等待了很久很久。
你们用共同的语言交谈,会彼此说一些在旁人看来是多么无趣的笑话,会在每时每刻关注彼此的举动。
爱这种东西,让女孩冲破了三年的心理障碍,毅然奔出房间,奔往大街,奔向自己争取来的幸福。
那头凌乱的长发在奔跑中恣意的姿态、背景的特意虚化,也正预示了这两个人最终的美好结局吧。
春秋各一次的消防演习,让车队停止,让时间停止,却让追求幸福的心重新燃起希望,让胆怯变成勇敢,让犹豫变成执著。
潜行,修行于心;前行,付诸于行。
一路,心存希望,让爱随行。
其中在水中起伏,对一生窘境的短暂回放手法新颖,颇有玩味之处。
其实,我们在城市中懵懵懂懂的生活,当我们突然跳出这一切来看待生活的时候,不一样有一种《海上钢琴师》对巨大水泥丛林的恐惧感么。
然而,你我都无法选择什么,即使择个校不还是要交上天价的择校费么,生活只能逆流而上,老美的大兵手册里面是这么写的:好走的路总是已被敌军布上了地雷;如果你周围除了敌人其它什么都缺,那你就准备战斗。
我觉的,如果是一个不那么悲惨的女性来拯救金先生,可能会显得没有那么通病相怜的感觉,也许就更加治愈系,导演想要两个都治愈,感觉削弱了女主的社会代表性,不过也很不错啦,那就两个都救好了。
片子很温暖,情节很搞笑,但是结尾也很现实,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看的电影。
最后片尾金大哥笑的太tm猥琐了。
另外金大哥的演员是《欢迎来到东莫村》里的北朝大兵啊。
好想到那么个岛上去躲上一阵子。
周六的晚上,熬夜到凌晨两点,终于做完了这一期的枣听新闻。
周日,全北京飘起了大雪。
我把音频节目听了十遍之后,终于做了最后的修改,发总编审核。
一切就此落定尘埃。
每次做完节目,不论自己还是别人的,都要听十遍左右,从最开始的兴奋,到中间的挑剔,到最后的平淡。
一点一点,慢慢转变。
房间冷得厉害。
冰箱里米油皆空,我冒着大雪在小区门口给自己电话充值,之后彻底放弃了买菜的想法,回来下挂面吃。
书柜里好久不曾动的芝华士二十年,这个还是当年破孩子送我的。
倒小半杯,暖暖身子,在电脑上看《金氏漂流记》,那是一部看完之后,找不出确切语言来概括的片子。
也许你能用三言两语说明白情节,但是又觉得很勉强。
也许你能找到恰如其分的东西来说它的内涵,但是又觉得很鬼扯。
韩国的电影,拍得色彩很好看,情节寓意很多。
我和小伍强烈推荐这个,小伍问我,讲的什么故事?
我一时语塞,因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说。
我能说什么?
一个废物男人想跳江自杀,结果没死了,他被冲到一个与城市比邻相望的岛上面,四周环水,无人关注。
他从开始尝试求救,之后放弃自杀,开始在岛上安居乐业,他在都市的丛林里成了漂流的鲁宾逊,他甚至无聊至极于是想起了要自己做一碗炸酱面的“理想”,于是他开始了这一伟大计划。
自己犁地,自己寻找种子。
他的所有努力都被对面楼里一个三年没出家门的宅女看在眼里。
两人就好像寻找到了知音一样彼此相惜……这部片子包含的东西太多。
但是情节又太简单,简单到你想说,但是发现没有什么可说,你觉得没什么可讲,但是又觉得有太多触及灵魂的东西存在。
比如,那个关于炸酱面的执念,比如,关于内心的那个岛。
很多人都想着休年假,去旅行,外出,逃离这个城市,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把这样的做法当成暂时,暂时离开,暂时脱轨,之后回归。
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不可能彻底放弃和逃离。
但是内心还是忍不住想越狱,哪怕只有短短的一瞬。
谁的内心都有一座岛,与城市的灯火毗邻,但是却无人知晓,你可以在这里对着城市大喊!
嘿!
你们这群混蛋!
什么加班,什么老板,都给老子去死!
你可以在这里无聊到完美,休息到惬意,你在这里脱下西服和面具,变成另外一个自己。
之后假期结束,回归城市。
当拿出钱包里的月票卡,在读卡器嘟的一声之时。
不知道那泪水,是喜悦还是哀婉。
就这样再见了么?
那个漂流的鲁宾逊,就这么回来了么?
我的都市生活,我是要说哈啰还是应该说再见呢?
这对男女交往和相遇其实很奇怪,甚至简单,彼此靠绿色的红酒瓶传递这几个简单不过的英文单词,HELLO?
HOW ARE YOU!
这些最简单不过的话语成了超越现实,甚至超越生活的单纯注脚。
当结尾鲁宾逊被迫送到生活的都市里,当所有的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他想去63中心,是要去跳楼还是要从那里回归呢?
当宅女终于在阳光下跑出门,水藻一样的长发在风里飞舞,那一刻逆光的浅白让整个画面变得温暖。
当那辆载着鲁宾逊的公交车在宅女面前渐行渐远的时候,就好像那场人生的暴风雨将孤岛上的玉米田席卷一样,希望在瞬间缓缓黯淡。
之后我看到两张流泪的脸,彼此左右,拉开距离。
人的希望就是这么的单纯和脆弱,即便它美好,即便你为它付出太多,而越是美好越是付出的东西,就越禁不起打击。
之后防空警报响起。
车子,行人都暂停下来,一年两次的演习,让这一瞬间成了希望升腾的云梯。
先抑后扬的手法配合钢琴无比完美的飙下泪来。
是的,老天总是在泯灭你希望的时候,给你再开一个新的,只是很多人都没来得及等到,就选择了闭上眼睛。
而故事总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局。
女孩子赶上了那辆停下的公交车,两颗心就像那个启动时的颠簸一样,撞在了一起。
我破天荒的在看完电影后去豆瓣寻找影评,当自己对一个影片无法用具体语言来描述的时候,你很希望找到一个人,用最恰如其分的话来告诉你,最贴近你内心的文字,可惜的是,我没有找到非常有共鸣的文字。
也许就像有的人问,那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与女人相遇了能怎样?
欠的那么一笔债就都不用还了么?
呵呵,这是故事,后来的事情,就是后来的故事。
一个人的出现不会改变别人的生命,但是一个人的出现有时候会带来希望。
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座叫“希望”的岛,即便它能被风雨摧毁,它也能再次复原,也许是因为一个人,也许只是因为一碗炸酱面,这就是人类的伟大。
我很相信,在孤岛上,能作出炸酱面的男人,再多的欠债也都能化解,因为连最不可能的都战胜了,还有什么好怕呢?
每个人都在路上奔跑,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充满希望。
昨晚上操场跑了三圈,今天就体力不支了,大半天在图书馆昏昏沉沉,没达到预期的增强意志、振奋精神的效果。
下午算是请假,三点半实在做不下去题目,干脆回家。
为了准备周末的考试好不容易请下假来,结果看不进去,带着很深的内疚感回到自己的屋子。
找出电影清单,看电影。
翻到这一部,看完很舒坦。
大概在现实中受伤、疲倦的人,都能从电影中两个主角那里找到共鸣和安慰:原来还可以像他们那样生活,即便特别苦闷得活不下去了,上帝可能还给你一座孤岛;宅也可以宅得那样规律、自得,当然前提条件是要有供养你、包容你的父母。
朝九晚五的工作令人厌倦,每天见同样的人,到同样的环境,用同样的技能,同样的点打卡,像圈在笼子里的鸟,全部时间卖给了老板。
看着电影,不禁感叹如果能像男主那样“完美的无聊”该多好,如果能像女孩 那样天天一个人拍月亮多好,至少他们从形式上都非常自由。
也许这就是电影的造梦功能,只让你看到理想状态,但不可能把它们照搬到现实中。
我们都被无形的社会机器操纵着,按照资本家的既定规则营营役役、疲于奔命,当你知道如何跳脱于规则之上,也许就找到了“自由”。
体验过一次与死亡擦肩的感觉,他不敢轻易再次尝试。
经过几天的适应,他开始把这个小岛当做家,然后……嗯,然后有了稻草人陪自己聊天;有自己的小房子还是只鸭子造型的;每天晚上再搞顿烧烤,鱼和鸟都很美味;当上了快乐的农夫,有自己的试验田,盛产玉米小麦辣椒青豆;更有了神秘的笔友,以奇特又简单的方式相互交流。
这样很好。
让那些朝九晚五的生活,那些灯红酒绿的生活,那些吵吵闹闹的生活,那些透支到底的金卡……统统见鬼去吧。
原来人在正常的时候,和濒死的想法大大的不同。
而人在死后重生的想法,又与濒死的时候大大不同。
惶恐要远比想象中的深刻强烈很多,索性还是挺镇定的,也是,人都到这份上了,不镇定还能怎样呢。
好好活着呗。
于是竟这样有了一番新天地。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荒岛上自制出一碗梦寐以求的炸酱面。
在他激动的把第一口炸酱面送入自己的嘴巴,然后恸哭的那一刻,我是真实的感受到来自生命内部质朴的喜悦。
麻木得太久,也许我们都需要这样一碗炸酱面来燃点自己内心最原始最渴求的希望之光。
所以活着真的很好,只要我们愿意为着心中的念想努力,我们就有可能获得。
而死了,永远也享受不到过程的艰辛和结局的喜悦了。
多希望我们能一直保持着简单的美好心愿。
又或者,在冷漠的时候,看到一部这样的电影,提醒自己,要珍惜要知足,就像那碗炸酱面。
最单纯最原始的,往往又是最可贵最幸福的。
这部电影看过以后一直放在硬盘里没删,直到今天,本来要看别的,手误打开这个,结果居然一路停不下来又从头到尾重新看了一遍。
故事简单,一男一女,对白甚少。
这样的结构让人想起另一部韩国电影《空房间》,二者拥有一样的内核:孤独。
不过《空房间》是孤独和孤独走在一起然后一起孤独,《金氏漂流记》则是孤独看着孤独然后终于一起不再孤独。
开头现实而荒诞。
男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卢瑟,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却连老天都捉弄,在最繁华的都市中心沦为完完全全的“一个人”。
荒岛求生,过上钻木取火原始耕种的野人生活。
从自暴自弃到斗志昂扬,男主角的经历荒唐而惹人发笑,直至一碗炸酱面的到来,居然生生笑出泪来。
原来,希望是这样的味道。
女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宅女,家庭幸福却自闭社恐,蜗居一室,只敢通过虚拟方式与世界联通。
一次远眺星空,偶然发现孤岛上的男主角,从此封闭的心房打开一丝缝隙。
男金挣扎着寻找希望,女金好奇地打探张望,两个孤独的人以奇异的方式交流着,终于越走越近。
有一本书叫《群体性孤独》,讲的就是我们在一起,却又没有在一起。
就像这两个金氏,一如我们每个行走在热闹都市中心的孤岛,心无所依。
文化心理学家Markus说过一段话:“当我们讨论自我的问题时,我们就是讨论一个生物体变成一个人的过程。
成为人就是为社会化而努力。
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你只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但若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你必须跟其他人建立关系。
”没有人能走出社会关联的网,却可能关进自我封闭的墙。
电影的结局温暖而美好,两个神奇而莫名联系在一起的孤独男女,终于克服了各自的愤怒和害怕,靠着希望和相信走到了彼此的身边,温馨美丽。
其实,我们都在人群里漂流,那就祝我们,平安着陆。
一句话故事:一个本来想死的负债人,后因绝境下的希望又燃起生活的热爱,而这份热爱,又感染了一个因身体缺陷自闭的女孩,总结来说是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
让我感动落泪的,来自一个每天都会问女儿需要什么而离开家,当她看到女儿时候的表情,令人特共情难受,还有演员奔泪吃面时,那份如愿以偿更让我感同身受,沐浴在阳光下奔跑的女主真的很美。
外卖员转告了女主那句话,“他让我告诉你,那是希望”通过外卖员传达出的这句话的分量让我感到非常沉重,隐隐的让我共情到那种希望达成的感觉,“原来我也是可以把生活过好的”整篇故事节奏非常舒服,开场戏极其有效率,接电话,跳海,再通过溺水的时候把主角前史交代了,最快的速度到达故事主线,并驾齐驱的隐线也开始推动,一开始看到船看到希望,后面看到船就逃避,再到后面最大的打击是台风和网曝,高潮是女主奔跑去见男主,结尾是女主扔掉了头盔,满分剧本。
八十分演技,八十分镜头,八十五分配乐
看《金氏漂流记》前还看过另一个“宅”题材的电影:《东京狂想曲》里奉俊昊拍的第三个小短片《震动东京》,其中香川照之饰演的“宅男”因缘际会爱上了苍井优饰演的潜在“宅女”,为了见到她,10年里他第一次走出房间,走进阳光照射下的街道。
他发现整个街道都是空荡荡的,整个东京如“无人之境”,原来有那么多人把阳光关在了外面,他爱的女孩也执意不走出房门,就在此时东京实施的地震了,宅男宅女们不得不走出了房间。
我想这地震不是因为地壳的变动,而是这个“宅男”出门的脚步声微妙的改变了这世界旋转的频率,就像金小姐把她走出房间的第一步当做跟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那一步一样意义非凡。
《金氏漂流记》里也有关于“无人之境”的设置:在每年的春、秋二季的某一天的某20分钟整个城市因为民防演戏而由忽然的嘈杂变成绝对的空旷,这时候三年没有出门的金小姐会拉开窗帘仔细的用望远镜观察这个她“理想”的世界,就是凭着这最后一点对这世界的兴趣让她误打误撞看到金先生。
一些人因为厌恶喧哗而躲在房间逃避喧哗,另一些人不但逃避喧哗还密切关注世界哪怕一刹那的安静,这些宅男宅女们对拥挤的厌恶让我想起王小波一句听起来很不厚道的话:我总想着天上掉下来个大磨盘来,别人都给砸死,我刚好在中间。
然而这两者最后都走出了房间。
然而这两部电影却有个奇怪的人际链条:都是两个最最不愿与人交往的人之间因为某些偶然的际遇的系上了一根线从此也就有了连接外部世界的一根线,有了专属于“宅男”“宅女”的人际链条。
林少华在《海边的卡夫卡》的序言里写过他对村上春树的采访,其中村上春树谈到他对孤独和沟通的认知:“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但同时又能通过孤独这一频道同他人沟通。
” “人们总要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
或者说人们总要深深挖洞,只要一直挖下去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
”这帮“宅男”“宅女”们不可思议的牵手会让我想起村上这些话,因为觉得也许有些人真的独处太久以至于恢复了动物般的嗅觉,能够敏锐的嗅出同类的气息,终于在最孤独的时候揪出了那个同样孤独的他或她,即使不用语言沟通,彼此的孤独也已经产生了无限共鸣,于是他们就又握住了谁的手又和谁连在了一起。
所以两对“宅男宅女”的情谊在常人眼中也许不可思议,然而之于他们自身却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因为,“世界有时候孤单的很需要另一个同类”,而刚好世界也知晓了你的心思,于是在极致的孤独中,你在阳光下握住了我的手,在这一刻,何止一个城市,整个地球都随着我们心的震动而震动了,因为我们的幸运而震动了。
理想 野外生存 爱情 喜剧
没有那么吸引~
全片都充斥着浮夸和做作,包括演技,包括故事。不自觉想到了《海上钢琴师》,大概是人类生存压力太大了,消极避世也成为经久不衰的主题。
诙谐温情版的世界上的两个孤独个体。全世界都使用人教版英语教材么?!比较少见的女性窥视男性。结局狗血了。。。
中间不错
哎,全给炸酱面哥的~够了
真是骨灰级的宅女啊!
不喜欢,天助自助者。自己放弃了世界却怨恨世界抛弃了自己。
我也生活在一座岛里
这个节奏慢得来。。。过誉了
姑娘其实很漂亮啊
女孩妈妈脾气真好
@速效就醒丸 您确定这是励志片?
剧情片什么的最讨厌了,基本都是无聊到爆的节奏,男主角看着就很不顺眼,疯疯癫癫的让人反感,结局相遇有任何一点打动人心的地方么?我觉得没有,4/10。
结尾能不能在具体点?比如一男一女生两个娃云云
不切实际的世外人,在闹市小岛中的自在生活。些许的反讽意味,后来被拉面刺激得更外膨胀。但是,他为什么就不能随着那只鸭子一起飘走呢。此外,我倒宁愿镜头停留在那个永远没能追上的瞬间。
最后讲成了爱情剧,不喜欢。
I want to see you, I want to be with you. Who are you
睇左之後好唔開心
好棒。这片儿里的古灵精怪与小温暖小情怀,也许只有心里有孤岛的人才能看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