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科实验

The Belko Experiment,办公室大狂杀(台),办公室大逃杀,别尔科实验

主演:小约翰·加拉赫,托尼·戈德温,阿德里娅·阿霍纳,约翰·C·麦金雷,梅罗妮·迪亚兹,欧文·约曼,肖恩·古恩,布伦特·塞克斯顿,乔什·布雷纳,大卫·达斯马齐连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哥伦比亚语言:英语年份:2016

《贝尔科实验》剧照

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1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2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3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4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5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6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13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14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15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16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17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18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19贝尔科实验 剧照 NO.20

《贝尔科实验》长篇影评

 1 ) 贝尔科实验

电影看结束了。

主角活了。

本来还以为会团灭。

因为那个芯片炸弹设定太扯了。

完全就是把命交到别人手里。

想刷出好结局都难。

男主角是影片里三观比较正常的。

情绪也很不错。

开始也在做着努力让所有人不要陷入混乱。

不过很可惜。

事与愿违。

本来还细想了在这个环境可以做的选择。

但实际上没有好的选择。

芯片炸弹已经把退路搞没了。

没得玩。

就算男主多次开挂就是不挂。

最终也是只能选择自保活了下来。

其他角色就没这个运气了,不管做什么都挂。

男主拒绝武器增加的选择是合适的。

避免群体陷入不平等以及更混乱的局面。

女主能活这么久纯粹因为她是女主而已。

后半段那块女主直接让身边两货送人头了,送的太直接了。

那个黑妹子实习生挂着太意外了。

其实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会产生一个问题。

最后,男主也问了这个问题。

 2 ) 血腥版王牌特工

为什么不在楼顶放火产生浓烟引起远处人的注意呢,可比横幅有效多了。

好蠢。

明知道有监控,一个个还大声喊出自己的想法,生怕监控的人不知道。

好蠢。

躲在电梯井里面的女的,知道要躲,但躲了三次都被发现。

好蠢。

30个人爆头加上配乐,有点致敬王牌特工,血腥版王牌特工。

片子看着感觉还行,题材值得一看,但是剧情确实是没好好琢磨,当血浆片看了。

 3 ) 别坐电梯

职场大逃杀 情节紧凑个性鲜明 各种死法大洒番茄酱 最开始死的老维修工真是可惜了 就因为找了个猪队友 话说一开始总是骚扰女主的那个变态男最后被女主连接几下斧头砍成稀巴烂真是神清气爽以及 遇上危险一定不要乘电梯 原本一直逃命很厉害的女二号就因为出了电梯被一枪爆头男主最后的反杀相当精彩然而也仍然只是神秘组织实验中的小小一环而已毕竟能发动战争死上成千上万的国家 岂会把小小的80人放在眼里

 4 ) 本电影来自xxx游戏工作室

今天的片子是《贝尔科实验》好久没看过一部这样还算不错的血浆片了,黑色幽默的部分做得很好。

这部片子当框架给出,我们就知道结局是什么,当镜头拉到哪,我们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是个游戏,不只是电影中的游戏,更像是让观众去玩的游戏,人性方面并没有诠释得让人震撼,但血腥的闯关却莫名过瘾(不是我变态啊,单纯画面来说的),表现得不够真实,也许现实也没这么黑暗,但作为电影却不够黑暗。

不过却是一部值得肯定的作品,能让你在1个半小时内不感到无聊,而且略微期待下部。

推荐

 5 ) 反派智商欠费

情节上有bug,人设无感,男女主太过于圣母了。

但是不影响看一场血腥的屠杀。。。

第一部最大反派barry智商不够啊。

80-4-60=16人。

barry杀了11+5(电梯夹死算的话)=16人了。

第二名才杀了7人,最多只能杀16-2(自己和barry)-5(barry杀得)=9人。

barry这时候就应该找个地方躲起来等胜利就行了。

 6 ) 贝尔科实验办公室大逃杀

说实话,不喜欢男主这演员,好像没睡醒的样子。

挺喜欢那位CEO的,做事风格也挺合人意,婆婆妈妈的那些人真是混蛋,抽签决定杀30人也行呀。

还是CEO有魄力。

单纯的血浆电影,可能是男主倒我胃口吧,竟然血浆,怎么来个如此娘炮的男主,看着就不舒服。

最后他愤怒的那几枪,算是解了一些气。

还有,害怕电梯的戏,最怕看电梯吃人了戏份了,因为太现实。

 7 ) 呃

超级多的逻辑问题,比如挂条幅为啥非要爬出围墙?

绳子长一点直接垂下去不可以吗?

最后一轮规则是杀人最多的为胜者,但是每个人都没思考过怎么执行最科学,全在一通乱杀,尤其是反一号,干嘛傻逼兮兮去追男主?

杀掉和自己接近的第二名不就可以了?

群众的反应也完全是为了衬托主角和反派。

但是死了这么多人就值得4星了,尤其女主斧砍骚扰她的变态男简直太太太。。。。。

最后男主反转杀幕后团队很过瘾。

最最后说是仅过了第一关,还有无数的过关者在准备进下一关,就没啥意思了。

第一关的意义就没有深层的揭示,谈啥下一关?

 8 ) 贝尔科实验:80人的大逃杀适得其反,并非人越多故事就越精彩

电影又名办公室大狂杀,我是被这个名字吸引的,试想一下整个办公大楼的人在玩大逃杀,那种血浆纷飞的场景,重口味的观众可以尝试一看。

但说实话除了猎奇或者寻求一点刺激外,电影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连幕后BOSS为什么要开展这种实验都未交代清楚,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

无论大逃杀也好,狼人杀也罢,想活下去,对智商、情商、体力、心理等因素要求还是很高的。

恰好这部贝尔科实验里的人们,将精华的部分舍弃得差不多了,连主角与外派的生死战也是匆匆一瞥,不太能提起情绪和兴致。

大结局时一堆屏幕出现在镜头前,才终于有了大逃杀的味道,不知道这电影有没有第二部,如果能把故事背景交代清楚,至少完整性上会饱满很多。

一个处在郊外的豪华办公大楼,某天早上被特种士兵给围了起来,所有哥伦比亚籍的员工都被赶回了家,其他员工则照常在贝尔科公司里工作,大家像平日一样有说有笑。

一道广播彻底打破了这份和谐,现有的80人被要求进行一场死亡游戏,第一轮是半小时内任意杀死两名同事,否则都将会受到惩罚。

大楼所有出口和窗户随之被封死,运营官说这是恶作剧,他们一边安抚众人情绪一边试图查明情况,只有迈克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

每个在贝尔科工作的外国人都以安全为由,在后脑被植入了定位芯片,便于发生走失、绑架等事件时可以营救。

四人突然死亡,迈克发现是有人引爆了芯片,可被威胁之下只能默默听从。

第二轮要求死30人,大家都在做各种自救的尝试,但运营官则认为关键时刻,必要的牺牲在所不惜。

几个支持运营官的人打开了武器库,并挑选出一批人进行枪决,唯一没被聚拢的人关掉了电闸,让大家疯一般的逃散,无情互杀开始。

因为规定时间未杀够人数,结果幕后BOSS在30人基础上又多杀30人,公司仅剩16人存活。

最后一轮杀人最多者可存活,迈克在女友被杀之后彻底暴走,怒杀排名第一的运营官,成为了贝尔科唯一的幸存者。

迈克是个聪明人,他一开始就怀疑是政府搞的某种人类实验,结果他猜对了,而且他也成功击杀这些测试人员。

可当他以为解脱的时候,噩梦才刚刚开始,像极了狼人杀里的初选获胜者将进行全国大比选了。

 9 ) 最后幸存者攻略

一、保持活跃,避免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在逃杀活动中,避免成为那些默默无闻、容易被忽视的人。

保持活跃,积极参与决策和行动,提高自己的存在感。

这样,即使有人试图在背后操控局势,也不太可能将随机处理目标锁定在你身上。

二、避免成为情侣或紧密团体的一部分情侣或紧密团体在逃杀活动中容易成为目标,因为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容易让敌人找到突破口。

尽量避免与某人形成过于紧密的关系,以免在关键时刻陷入囚徒困境。

三、选择有利位置,谨慎行事如果你已经身处一个较为安全的位置,手里又没有武器,建议先保持低调,不要轻举妄动。

观察周围环境,了解敌人的动向,寻找逃跑或反击的机会。

四、确保手中有武器,学会自我保护在逃杀活动中,武器是生存的关键。

尽量找到并携带武器,以便在必要时能够自我保护。

记住,你不主动伤人,但也要做好应对别人攻击的准备。

五、利用环境因素,改变战场局势当你处于没有武器或赤手空拳的困境时,要学会利用环境因素来为自己创造优势。

例如,可以关闭电源或破坏照明设备,使敌人失去视觉优势。

或者利用地形、障碍物等障碍物来躲避敌人的攻击。

六、避免成为老好人在逃杀活动中,过于善良或过于宽容可能会让你成为别人的目标。

你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和自保能力,不能轻易相信他人,更不能为了所谓的“道德”而牺牲自己的生存机会。

七、避免成为明牌上的坏人虽然做坏人可能会让你在前期获得一些优势,但最终你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遭到他人的反感和排斥。

在逃杀活动中,你需要保持一定的道德底线和原则,不要过于残忍或过于自私,这样才能在最后的幸存者中脱颖而出。

八、保持信念,灵活应对在整个逃杀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

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找到生存的机会。

同时,也要保持灵活的思维,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最后的幸存者。

 10 ) 剧情部分很一般,B级部分极其平庸

贝尔科公司是几个社会学家在某NGO支持下成立的皮包公司,在一些小国(避免法务方面的问题)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各种残酷的社会学实验。

当然,这些雇员并不知道公司雇佣他们的目的。

表面上看,这是一份光鲜的工作。

高端大气的办公场所,很有一种职场精英的感觉。

公司以保障员工安全为由,在他们身上装了定位器(其实是炸弹)。

这些炸弹,也是公司控制实验的主要手段。

这一天,实验猝不及防地展开了。

公司大楼忽然全部封闭,外面还有荷枪实弹的哨兵,总之,一个密闭空间形成了。

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员工都以为有人在恶作剧。

但是,爆了几个头以后,大家开始行动起来。

一开始,男主仍然想做个好人,避免杀人。

可是,以CEO为首的几个人,为了满足要求,开始组队杀人。

结果,因为少杀了一个,实验方惩罚性地杀了31个。

这个时候,实验方又提出新的要求,剩下的人里,只有杀人最多者才能活下来。

擦,这时候好像还剩下10来个,有些员工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要求。

但是,被关在这个大棺材老半天了,又碰上这么变态的事情,所有人都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

CEO团伙,也分崩离析,各自为战...其实,有个小漏洞。

男主就杀了CEO一个,CEO如果不死,男主肯定得死。

所以,男主必须杀了CEO才能活。

但是,CEO可以藏起来,不杀男主的。

时间一到,男主就爆。

走马观花看得,我也忘了男主头里的炸弹取出来没。

总之,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一个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要整整齐齐,CEO强迫症犯了,努力了一把,结果被男主反杀。

男主利用见实验方的机会,悄悄在他们口袋里放了炸药,手法精妙地好像是职业佛爷出身,团灭对手。

这部影片的总时长只有88分钟,体量比较小。

既然要拍B级片,为什么不把情节弄得更残酷一些,血浆泼得更猛烈一些呢。

用什么枪,直接冷兵器开战。

《行尸走肉》里弩哥的哥哥,在本片中出演了一个维修工。

这人长得就不是善茬,我还以为有他在这个密闭空间又是一个人间地狱呢。

没想到刚出场不久,就被神经质的同事一扳手砸扁了脑袋,卒。

还有那个新来的姑娘(好像是印裔),在电梯间辗转腾挪,身手好生了得。

没想到刚出电梯间,就被一枪崩了。

还有,因为体量不够,对背景的挖掘也不够。

开头铺垫了一下,同事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最终也没有挖掘。

反正大家都像狗一样,还没怎么地就被爆头了...

《贝尔科实验》短评

意义何在,非要去寻找猜得到的结果

3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还行

办公室的大逃杀游戏,荒诞之余又有人性的考量,整部电影弥漫着血腥味,在生死徘徊与道德判断之间做斗争,简单而粗暴,犀利又讽刺。

8分钟前
  • 杜若洲
  • 还行

办公室简易大逃杀,最后结尾是亮点,所有幸存者继续pk

13分钟前
  • 兔子小i
  • 较差

还可以,结尾弱了一点

14分钟前
  • 飘零燕
  • 推荐

大逃杀美国办公室版

15分钟前
  • 七姐Clau☁dia
  • 较差

除了某个角色的突然死亡是意料之外的黑色幽默,其余基本上无甚新意。办公室杀戮的设定完全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人物也是俗套地分为大致的好坏两派。John Gallagher Jr.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空间,演的这个第一主角完全没有去年两部片里的角色有趣。

18分钟前
  • Marty McFly
  • 还行

办公室版大逃杀,没什么新花样,全是套路和血浆。

20分钟前
  • 西决
  • 较差

2016年的《贝尔科实验》和2017年的《大骚乱》都有《蝇王》的影子,都是在极端环境下人们的生存挣扎,《蝇王》集中探讨了少年们返祖的兽性与社会性的体现,而贝尔科和大骚乱只展现释放暴力和杀戮的人性之恶,而没有更深入的话题去挖掘和探讨导致沦为烂片。甚至不如人类清除计划系列和《密室逃脱》两部好看。

23分钟前
  • 如意萬重
  • 还行

游戏场景似的血腥,没趣!

28分钟前
  • melvins
  • 较差

这种大逃杀,少了点鲜明的人物

32分钟前
  • 通叔
  • 较差

外企不好混啊

35分钟前
  • Jason Q
  • 还行

电影看的压抑窒息,剧本不错!

38分钟前
  • 依萍想暴富
  • 推荐

血腥度也是够的 人性说的就比较浅了我觉得 一直以为新来那个女员工有光环 结果突然...

40分钟前
  • (눈_눈)
  • 推荐

男主企图取芯片的时候。我过于紧张-_-||。剧情节奏可以,情节还凑合???

42分钟前
  • Deep green🌙
  • 推荐

密室杀人类型片,血浆死法更浓烈刺激些会更好。

44分钟前
  • 木水
  • 还行

杀得还是很过瘾啊,还有几处反套路逗你玩的突然死亡也蛮有趣。。

45分钟前
  • Sh@rk
  • 推荐

虎头蛇尾,詹姆斯·古恩挺有想法的,用滥的概念到他手里也能玩出新花样,人物设计是最大亮点,不刻意作死,也不过分冷静,几个小配角都相当个性鲜明;但就是没能贯彻到底,主角关于人性的一片陈词滥调还有结尾那个剧透学家等等,都是什么鬼啊,也许是编剧的瓶颈吧

50分钟前
  • max
  • 很差

剧本没多大意义,都是同类型模式,就是看的时候在想,这种困境好像还真不好解,当初这些人怎么就答应了在脑袋后植入个东西的

51分钟前
  • 较差

JG真的是最会用配乐的导演之一了

53分钟前
  • 托普希特
  • 还行

画面比较迫真血腥,深度不够 5.9/10

55分钟前
  • 日耳ma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