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兄弟的老电影,适合在周末的空档打发时间。
开头电影的镜头剪辑转合极好,从阴森的死神雕像到垃圾拖运船悠然经过大桥,再到午后空闲沉睡的警察局,电影里三个重要的场景在开头就暗示了结局。
一位美国传统的黑人老太太在丈夫死后和猫一起生活,有天招租来了一位文质彬彬的博士教授,一举一动充满了诗人的神采,他介绍说他有个乐队团体想一起练习,于是老太太爽快的借了地下室,没想到他们竟然计划由地下室来盗窃赌场金库。
不同于大多数的抢劫电影里英勇团结智慧过人且武力超群的高科技队伍,这部电影里面更像是博士骗子临时拼凑起来的小米加大锤组合。
电影篇幅主要集中在开头错误百出的准备工作,以及如何销赃的收尾,而中间的盗窃过程简直平平无奇,这样构成了非常传统的喜剧效果。
而善良行动迟缓的黑人老太太与这帮鬼鬼祟祟犯罪也形成了喜剧效果。
一边是虔诚的唱着赞美诗,一边是彼此谩骂的互怼;一面是老年生活的安静,一面是犯罪过程爆破的激烈,而这中间是博士调动全部脑细胞和矫揉造作的姿态来粉饰太平。
可惜动静太大还是被老太太发现,于是如何除掉老太太成了新命题。
而结尾是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抽签引来争斗,争斗引起内讧,内讧产生逃跑,逃跑引来追杀,追杀导致埋怨,最终博士的小伙伴一个个被抛到垃圾船中,同时他也接受了命运的审判。
电影里呼应的细节挺多,不时响起的黑人音乐应和同这些折腾妄图报复的男人们,而老太太的收音机一响则是命运的终章。
整个故事幽默 有内涵 ,内容紧凑,演员塑造也有特色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只有7.1分整个故事幽默 有内涵 ,内容紧凑,演员塑造也有特色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只有7.1分整个故事幽默 有内涵 ,内容紧凑,演员塑造也有特色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只有7.1分整个故事幽默 有内涵 ,内容紧凑,演员塑造也有特色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只有7.1分整个故事幽默 有内涵 ,内容紧凑,演员塑造也有特色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只有7.1分整个故事幽默 有内涵 ,内容紧凑,演员塑造也有特色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只有7.1分
曼森太太和自己的猫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因为丈夫很早之前就去世了,生活也没有啥波澜,就是平时参加参加教堂礼拜,然后喝好朋友互相串个门之类的。
不过,曼森太太想把自己空出来的房子租出去,这样也不算是浪费。
有一天,希金森教授来到了曼森太太家里,他想要租下曼森太太楼上的房子,还想要用地下室,曼森太太欣然应允了。
就在希金森教授来到曼森太太家里后,很快,他号称自己拥有一个乐队,乐队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有黑人小伙、将军、打杂的还有一个运动健将,对外则宣称他们是乐队合练。
曼森太太相信了,实际上则不然,希金森教授利用曼森太太的地下室,然后在里面挖洞,甚至还要用上炸药,挖通前往赌场小金库的路。
有一天,因为炸药爆炸,结果一个成员手指还给炸坏了,刚好曼森太太也发现了,不过在希金森教授的糊弄下,成功逃过一劫。
教授赶紧带人行动,把房子给收拾好。
然后就在最后一步一步完成之后,教授等人已经拿到钱了。
结果被曼森太太给发现了,曼森太太仔细询问这笔钱的来历,然后也发现了问题所在,最后没办法,希金森教授只得和老太太妥协。
教授团伙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杀死老太太,因为内讧死掉一个人。
然后回来的时候又被杀死一个人,最后有一个想要携款潜逃,还是被杀死,就连教授最后也没能幸免。
曼森太太最后持有这笔钱,把钱用来捐给学校了。
我不知道怎样来评价这个当今我最喜欢的导演(我甚至不愿意加上之一,尽管还有那么多的导演让我也同样喜欢)。
对于这对兄弟导演来说,我想说的是,在当今再没有一个人——哪怕是所有领域都算在内的——可以如此让我热爱!
他们像一个神圣的没有污染的,甚至没人打扰的优美境地一样,让我神往不已。
既然这样写了,我当然就不打算再让更多的人看见这个完全算不上影评的文字,因为它没有一丝的所谓公正性和客观性。
这些在我看来,在刚刚看过《老妇杀手》的我看来,都已经是不重要的了。
这样说一是因为我的原本打算就是极尽抒发自己所感,不会在意它任何的所谓可读性,二是我由衷的认为我无法来评论这部影片。
用文字、用思考、用回忆、用经验,用各种手段、方法、理论来谈论这部电影对我来说都是极难的。
她所蕴涵的多种元素(政治、音乐、宗教,等等)是我所力不能及的。
当然,这些都没有可能打消我对这部电影抒发自己的一点感想的初衷。
说这些并不是在给自己为这篇槽糕的“影评”找借口(当然,你作为读者,这么想了我也不会介意),我只是想说这部影片对我的重要性以及我对其的喜欢程度。
科恩兄弟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尽管他们刚刚不久前拍了那部即“屈服于商业”又没有取得票房成功的《真情错爱》。
这个片子我等了好久了,从无法读出的D9到这个毫无完美可言的D5,我一点都没有急躁,就像是等待我命中注定的那个女子一样。
结果是这部影片让我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当然她更没有辜负我的一往期待。
记得我从最开始接触到科恩兄弟的影片时,就不停地向各种人推荐他们的电影,无论是新片还是所谓的老片,我都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喜欢他们。
可是最为现实的情况是,他们的“商业化”(接受大制作公司的雇佣,招来越来越大牌的一线明星)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们。
我在这一年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网站或者干脆城市小报上经常把他们的影片当作好莱坞大片来介绍和宣传,当时我就想,照这种情形下去科恩兄弟的电影被糟蹋成国语发音引进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我想,之所以国内媒体对科恩兄弟的影片有了越来越多的介绍,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们的最近两部影片采用了诸多大牌明星的缘故吧。
可是尽管这样,并没有使更多的人喜欢上这对珠联璧合的兄弟导演。
甚至一些人在看过他们的新片之后都表示“不好看”(这些人肯定也有曾经喜欢过他们的),而且我所知的那些对电影理论很了解的人在谈起科恩兄弟时总是对其难以做出个个让人诚服的评论,或者说科恩兄弟在他们眼里并不入流。
这些以科恩兄弟的一向作风来看并不出奇,让我感到奇怪是许多人对昆廷•塔伦迪诺的近期堪称转型的变化倒是很顺其自然地接受了。
说到引进大片,其实作为科恩兄弟的影片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科恩兄弟的影片里一贯使用了与《低俗小说》类似的大量美国俚语(这样说起来真有点故意诋毁科恩兄弟的意味了,实际上他们的关系就如同当年的Nirvana受到The Pixie的影响一样,说是师承也不足为过,尽管后者的名气远远没有前者大,甚至许多人是因为喜欢前者进而才了解并接受了后者的。
幸好我们的昆廷对受到这对兄弟影响的事实毫不隐瞒),甚至有些是他们的“土话”。
即使有再好的翻译,那种特异的文化你没有进入也是难以真正全面读懂影片的。
所以我们才对他们的影片很多地方都是一晃而过。
《老妇杀手》中作为内应的那个黑人男孩高温,他所说每一句话几乎都夹杂着地道的美式俚语,别说是搞盗版的这些翻译,就是那些美国当地所谓的上流社会人士对之也不可能全数理解。
再有他们总是任性并巧妙地在影片里揉进的关于音乐关于整治关于宗教文化的元素,也是令大多数人所难以全部领会。
他们甚至还为美国乡村音乐的发展史拍摄了一部影片,但是遗憾的是许多人可能如我一样把《逃狱三王》当成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影片来欣赏了。
对于此,我的曾经一位作为乐评人的同事以美国乡村音乐史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看来对于他们的电影解读还需要那些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来完成,而我这样只是简单喜欢的显然是不能合格的。
那么我要做的这些是在干什么呢?
前面我说了,如果再矫情一点的表达就是——以示我一往情深地热爱之情。
“大地,处于烈火中世界,处于迷茫中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陌生并让人奇怪在海的那边发生的事也许跟我们有关……”伴随着这首节奏缓慢的圣歌,一艘满载垃圾的轮船驶向了彼岸一般的小岛。
当镜头并不缓慢地拉近时,你会发现那是一座垃圾岛——各种用于搬运的强大钢铁工具正在卸载巨轮上的垃圾。
土黄色的天空下,小岛已经被垃圾填满,它的高度也是垃圾的高度。
上帝可以托运走那些垃圾吗?
他会把它们弄到那里呢?
垃圾岛渐渐退去,慢慢浮现出来的是小镇上仅有两名警察的那间办公室。
他们慵懒,并且自以为聪明;他们轻闲无所事事,但却热情友好。
从牢房的那个生出蜘蛛网了的钥匙来看,小镇肯定是一派祥和安静。
曼森太太善意的抱怨令两个习惯轻闲的警察烦不胜烦,很显然他们知道曼森太太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但是即使这样谁愿意用这些正确的废话来交换一个美梦呢?
有着虔诚信仰的曼森太太自从守寡以来,总是要对着自己死去的丈夫遗像织她那件毛衣或者告知自己的一天所为,陪伴她的是一只喜欢制造麻烦但比人更懂得人性(不乱丢垃圾)的小猫皮克斯。
以曼森太太的形象出现在科恩兄弟的影片中再合适不过了,这种心地纯净信仰虔诚却在更多的人眼里举止怪诞、外观丑陋得让人难过的人物,是黑色幽默电影里觉不可缺少式的主人翁。
他们的双面性使得在不同人眼里会有截然相反的一面,他们从来就不是这个时代缺少的人。
称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人物”一点也不过分,不信你看看你的周围,一定会有几个这样充满黑色喜剧色彩的人存在,各种深色调会令他们出现在人前时不一样,但是他们身上完全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永远看不见自己。
格斯维特教授策划的这起“鬼都不知道钱哪去了”的盗窃案中,曼森太太家的地下室是个关键场所。
他必须说服她并遮掩住自己的真实行径,用谎话和诡计不停地骗过这个善良曼森太太。
格斯维特教授甫一出现就完全是一副深情的学院派诗人形象,是的,我是说他合身的风衣、他的优雅举止言谈、他的狡诈眼神、他的随口而出诗一般的语言。
这样的格斯维特教授不但是一个随时可以咏物颂人的诗人,还是一个从头到脚都是有着精湛骗术的骗子。
一个骗子如同一个诗人一样,要让人们接受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是格斯维特教授有着必胜的决心和稳重老成的心理素质,并且骗术精湛。
“早上的空气中充满茶花的香味”不能打动曼森太太,那赞叹曼森太太居住在一条“迷人的街上”,加上诗人般敏感地指出她是一个喜欢对方安静而自己并不安静的人时,曼森太太则信任并开始逐渐喜欢这位“密西西比大学教书来此放松激情”的教授了。
教授的这个盗窃计划中还需要几个帮手。
虽然这几个人在教授的眼里各个都是“各有天赋”的人,但是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却都是那些经常把事情搞砸或者常常会碰到一些荒诞可笑的事情的小人物。
高温是个喜欢抱怨的黑人小伙,他刚刚在赌场里找到一个廉价看起来很无聊的工作,他对待这个工作和对待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常常心不在焉地;加思是片场里的道具师,这个道具师看起来总是那么认真并值得信任,可实际上他的工作槽糕透顶,他搞砸了那里的一切;而美式足球运动员伯伦也是个慢吞吞的人,在球场上经常把教练和队友交给的任务弄得一团糟,最后也被教练骂出了球场;有着法国陶土隧道经验的将军经营着一家快餐店,他的小店经常遭到一群小混混的骚扰,将军是个怪人,经常嘴里叼着一支烟,从来不会拿下。
这是一群怪人,也是一群在生活不折不扣的不得志的小人物,他们尽管有的很认真地对待一切,有的还很青年,但他们无疑是被别人和自我冷落的一群人。
但是在教授的计划中,他们却是不可或缺的人。
教授除了在整个计划中负责统筹和安排,其他的所有具体工作都由这些背景不同却都“身怀绝技”的“笨蛋们”来实施和完成。
当格斯维特教授带着他的这群朋友来到老妇家时,老妇不解却又不失幽默地问道:有人死了吗?
原因是他们驾乘的是一部灵车。
这个灵车仿佛也预示着几人的最终悲剧命运。
正是这部灵车一一将他们运往大桥——他们丢弃垃圾和自己尸体的大桥。
几人最终戏剧性地全部从这个大桥上被丢了下去,他们那那些被运输的人类垃圾一样,他们的目的地就是那个巨大的垃圾山。
在灯光的映照下,充满挑逗的桔红色肥臀在对工作感到无聊的高温的眼里不但硕大无比,而且简直就可以“堪称文学作品”。
高温将肥臀比喻成文学作品,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科恩兄弟将文学作品比喻成了肥臀。
高温因在黑妞的屁股后面并且毫不掩饰地赞叹而丢掉了工作。
他的工作对于整个计划来说事关重要,因为他们将要盗窃的赌场就是高温工作的场所——他是个内应!
最后一向呆板的伯伦建议贿赂高温的上司。
那张样子看上去已经老掉牙的一百美元解决了问题,高温又重新得到了工作。
看来在美国这样一个中产阶级也难逃尽管只有一百美元的诱惑,高温在肥臀面前丢了工作,而又在一百美元的作用下找回了工作。
很显然,在高温看来,搞定大屁股女人靠的还得是钞票。
解决了眼前麻烦的格斯维特教授悠闲地翻看着古书,在他大谈了“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大部头”古书,接着又谈论了“生活在古老梦中的”艾伦•坡后,他开始神情吟诵起诗歌来。
“爱伦,你的美丽对于我来说就像古尼西亚的小舟,那么温暖肯定是一片飘着香味的海……”正是这一段,让我相信了格斯维特教授不仅仅是高超的骗子,更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与他动情柔美的声音和陶醉的表情相比起来,坐在对面的老妇则一脸的不解和茫然。
取得老妇无限信任和好感的是接下来教授的送给她的两张福音音乐会的票,诗人显然比骗子更懂得讨好老女人。
此时的格斯维特教授在我眼里已经不再是个骗子形象,我更愿意把想象中的诗人看成他那副谦卑和蔼的样子。
让我感到惊奇的还有,在一部电影中,我是说在一部短期拍摄的影片中,创作者们(凭空?
)创造出的形象让人能够让人们如此信服并喜欢,这种信服和喜欢来源于对创作者的认同和接受。
汤姆•汉克斯曾塑造过无数深入人心的角色,但就我亲眼目睹过的而言我还是喜欢这个格斯维特教授,甚至他的那些小动作都可以让人不禁叫绝。
科恩兄弟导演如果不是这个地球上少有的怪才,怎么会在一部影片中就加入那么多的灵感?
我要说的是,尽管黑色幽默注定不能成为一种永恒的艺术表达形式,它们的反复出现也实在难免逃脱老套的命运,可是在这两位兄弟营造下的那种时而游离时而充盈的荒诞之感,仍然是这个时代难以回避和抹煞的。
在影片的开头和尾声部分,都巧妙地穿插两段疾病的“困扰”。
一种随身的疾病带给人们的也许不是生命上的威胁,而往往是生活中的威胁。
痔疮、急性肠炎——“那是大多数人类的问题”。
很多人不分种族和肤色地都曾面对过这两种跟肛门有关的疾病,而且通常是那种从一而终的。
也就是说,“没有治疗方法,只能控制,终生的”。
从我片面的医学常识来看,这种病应该不是来源于遗传,而是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当一个事物以一种普遍性存在时(更不用说当世界“真的成为一个种族——有的有痔疮,有的即将有痔疮”的时候了),尽管为“不良”的,用存在主义的说法是“存在即合理”,既然这样我们还能责怪自己吗?
或者说我们还能称之为病吗?
再或者我们可以称这种根肛门(确切地说是屁眼)关系密切的疾病为“正常的”也不过分吧?
在科恩兄弟看来,人类是要始终伴随“痔疮”这个毒瘤的了(当然,反过来说也不是不可以的),而且这种伴随除非是出现意外,比如说在得上痔疮之前就去世了,否则两者将要相伴一生。
在得上痔疮前就挂掉,这是一种逃避苦难与承受的好办法,所以那些善良的人会以不得病就平静安详地死去为一种幸福和期望。
“教堂还是监狱?
”格斯维特的如意算盘被这个选择题搞糟了。
在关键的时刻,老妇的信仰和道德观战胜了诗人的甜言蜜语,她坚定地要格斯维特教授作出选择。
当然,所有人都不希望因为一个古板的老太太而坏了大家的一番辛苦,就连东方人中庸的观点都是干掉这个多事的虔诚的基督徒,所以干掉她也就成为了必然之选。
可是这也只是这些人的一厢情愿,这样一个有着虔诚信仰的人(当今最缺少的)在科恩兄弟的作品里是不会“荒诞”地死掉的。
相反,倒是这些聪明人,喜欢做决定和判断又都不忍心让自己吃亏的人,最后一一不得终善。
科恩兄弟在处理这段“谋杀”的戏,可以堪称经典。
情节在不同音乐的渲染下紧张而又充满张力,结果又都巧妙得令人击掌叫绝。
一只猫“做掉”的将军之死更是精彩至极。
在福音的伴奏下他死得极其平静,在刹那之间紧张(痛苦)全无。
格斯维特教授死前吟诵的诗句情真意切,像一个并不美丽但对于他自己来说完美的结局一样预示给所有人——过程中拖泥带水,但身体也仍然是毫无痛感。
从这点上来说,他们每个人得到的都是平均的一份,没有人有多出的份额。
所有的这些,欺骗、盗窃、荒唐的行为、争吵……都没有逃掉小猫皮克斯的眼睛,一直到最后所有人都从桥上来到了装满垃圾的轮船,那只猫看见了这一切。
如果还不够完整的话,就是曾经被它叼走的加思的那根食指,到最后聪明的小猫也将这根手指扔到了川流的轮船上。
(要说不足,我就是觉得道具在这部影片中把炸药炸掉的手指设计得像刀砌一样的整齐,让我觉得这炸药有点太人性化了。
)所有自以为是的人都得到了报应,这就是我喜欢科恩兄弟影片的坚定理由。
两个敬业的警察,看上去要比老妇聪明多了,他们一点都不麻烦,甚至会反感罗嗦的老妇,他们自以为聪明和精明,最终成全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伟大善行。
还有什么比看见这样一个简单善良的老太太如此开心更让人坦然和轻松的事吗?
海报上的五个男人,神态各异,都在不同的时候流露出了难得的自信,“老妇杀手”竟然连一个师奶也没有杀掉,因为所有的老妇都是那样的可爱与世无争。
科恩兄弟这回没再为那些卑微的小人物唱赞歌或者哀歌,而是肯定了这样一个既感到快乐又时而忧伤的拥有信仰的平凡老妇人,她身上不再夹杂着小人物中一向的卑微,而是立场坚定笃信宗教的高贵品质。
汤姆主演的片子,很多音乐,很多宗教,还有一个喋喋不休的黑人。
上豆瓣,才发现原来是科恩兄弟的片子,难怪。
剧情设计得挺巧妙的,但是开头让我有点小困。
结局自然是最喜感的那种,其实我更愿意邪恶战胜正义,偶尔一次嘛。
哈哈!
9.7.1晚写于甘韦肆
《师奶杀手》是我看过的觉得最差的科恩的片子。
虽然也黑色,虽然也幽默,但是不能阻止我对它的失望之情。
说实话,刚看到片名的时候直觉就不好,总觉得师奶这样的词出现在科恩的片子中就是一种黑色。
从DVD的播放菜单开始就是左右对称的平衡构图,延续到现在,他们还没有收手。
光线还是那么的柔和,构图还是那么的精确,镜头还是那么的考究,但总之觉得不对,不像科恩一贯的作风,究竟是什么?
发现了,问题出在编剧上。
没有了以往的剧情结构,少了悬疑色彩,而黑色幽默轻松也不那么扣人心弦,不像原来那样能让我会心一笑了,仿佛他们已经江郎才尽,走上了编剧的俗套,就算动用了Tom Hanks这样的绝对大牌演员,在我看来也并无一分出彩,所有的剧情仿佛都在走一个固定的套路,再也找不到那种突然被刺激,突然发现自己想错了的那种快感。
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重复在大桥上抛尸那段镜头,仰拍拿着人,俯拍大垃圾船,垂直拍摄自由落体的尸体,然后摇到天际线,那有一道分水岭,然后就是晨曦,或者有时候是夕阳。
这段镜头色调灰暗,依然是科恩拿手的五五分平衡构图结构,说实话,有点腻了。
也许只有乌鸦在我头顶盘旋,站在面目可憎的雕像头上的时候我才会喜欢上这部电影吧。
有人说节奏慢,大家应该知道,这不是那种像《留级之王3》那种爆笑的喜剧电影,而是一种更有内涵的、更有余味的喜剧。
尤其是汤姆汉克斯朗诵诗歌的情景,不爆笑,但是幽默。
非常有韵味的电影。
这部电影中似乎多处涉及宗教、种族等,但有些地方实在是不明白呀。
由于对科恩兄弟的片子看得不多,对于他们的隐喻和讽刺手法都不熟悉,希望高人解答以下疑问。
谢谢啦,脱帽 :)1。
片中汤姆汉克斯演的骗子教授两次强调喜欢艾伦坡,这有什么意义么?
2。
教堂里的黑人牧师在圣坛上提到摩西下山的典故,话中对以色列人似乎很不懈,并且激起很大共鸣。
难道说这两个种族之间有什么梁子么?
科恩兄弟在这里是想表达什么政治观念么?
轻松,可乐,开心,一个夜晚的亮色。
相信轮回么 - 所有受予的苦难,都终会回到源头。
虽然片头大字标着,可真的没认出来Tom Hanks。
个人最喜欢的那段儿是满屋的女士等着听这些古典音乐家的演出,满客厅充满了帽子和裙子的蕾丝,花边,然后我们可敬的教授先生领着脏兮兮的一干人等出现,极为优美深情的朗诵... 啊,稍带沉迷一下 ... 还有那个可爱的结局:You can keep it.是的,dear lady, you can keep it :)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惩恶扬善,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如此简单。
虽然有Tom Hanks的卖力演出,但这部电影的前一个小时冗长而沉闷。
只有最后的40分钟才让人精神稍有振奋,尤其是结尾不禁令人菀尔。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从头至尾贯穿着黑人欢快的圣歌,让电影稍嫌沉闷的气氛有所缓和。
翻拍的《贼博士》为什么也能进戛纳主竞赛?
重拍55年的ladykiller,但是很失败。科恩兄弟的黑历史。
怎么感觉科恩这片把整个美帝都嘲讽了呢? 其实除去一些精巧的设计,漂亮的摄影,有些笑料还真像惊声尖笑,至少它也有“痿大”的马龙韦恩斯。
3- 延用了波契里尼的《小步舞曲》啊,其他我真夸不出来了
科恩兄弟的黑色喜剧。
还有一个1956年的版本,建议有时间两部都看看,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4710/
有大师加持雀食有几个很好笑的笑点,但黑人文化与教会文化实在是无法接受。
让你们打奶奶的主意……老年人不好对付哟恩美国的黑色幽默
不错的翻拍。尽管缺少了英式幽默,但仍旧试图在寻找可行并颇具特色的填充,比如布鲁斯、爱伦坡的猫。
有点漫画式的电影,人物也都很卡通,贼笨得让人提不起兴趣,所以观看过程中少有意外惊喜带来的乐趣。科恩兄弟和大明星拍的喜剧总是没有正剧水平高,或许这种片对他们来说只是为了赚点小钱。
开始看科恩兄弟,但是这一部没能让我欢心
结局还真是让人意外啊,不过那个leader死了有点可惜
这才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啊。。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汤姆·汉克斯,太喜感了。。
表演真是一流,不过最后几个人全挂掉的剧情太刻意,不讨巧
还不错啊,科恩兄弟也有可爱的时候
这个电影拍的太无聊了。。一群蠢贼。。和介绍的也不一样 什么精明老太太 这完全是点子问题。。这里除了jazz 没啥好看的,,汉克斯也有失手的时候
净是搁着你笑,你却笑不出来
偶尔看到的,科恩兄弟又一部关于存在的黑色幽默,很多细节值得品味
十分科恩兄弟,贬义的
未曾看过原版,但这版,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