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美国的版本,总之这是一部宣传办公室爱情的电影。
广告自然非常的多,演的就是广告公司的事情,正大光明。
有软的有硬的,例如硬的如乐途、金至尊、蓝色经典,软的像H&M,苹果,还有我认为外观极丑的朝外soho……无处不在。
P.S.办公室里用苹果真的好洋气啊!
潘石岂的soho真不是一般的丑,不管朝外的建外的,一大幢密密地窗格,就像白色监狱,不知道哪有soho的感觉。
顺便提一下,我旁边坐的人把这幢大楼称为搜狐大厦。
作为一部现代爱情片,不免有搞笑的因素。
翘着兰花指的陈志鹏,涂着口红甚至谎称是GAY的华仔,还有土得掉渣的袁莉,还有在养老院里念嗓子制造噪音的老爸,连主角的名字也很有趣,孙子钢-孙子/钢。
孙子钢在具有听懂女人心理想法的特异功能后,就更搞笑了,护士骂他变态,女儿嫌他丢脸,同事对他不满、质疑,连街上的路人甲路人乙光怪陆离的想法,通通被他知晓。
试想一大堆女人,在你旁边唠叨着她们的想法,你会是怎么的状态。
普通男人对老婆或者老妈的念叨已经很烦了,真具有这种功能,你不疯才怪。
电影里,因为具有这种特异功能,孙子钢对李仪龙的感情由嫉妒渐渐理解甚至喜欢并爱上,在追求的过程中如鱼得水,一切尽在掌握,我想广大男同胞肯定“羡慕嫉妒恨”这种特异功能吧!
有本书不正在热销吗,《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正好解答了这一问题。
你知女人心?
做梦!
不知道为啥,片尾曲用的萧亚轩的cappuccino,感觉和巩丽、刘德华的这种中年爱情不搭调。
不过这首轻松、畅快的音乐应该出自十多年前elva的第一张专辑的,我觉得是她所有专辑里最赞的一张。
看到此片的两位主角不免心有顾虑,如此半老演员要做出何种浪漫爱情喜剧?
不过还是免不了预告片的诱惑,想知道知女人心的男人会否给女人带来幸福。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尤其是各大公司是白领剩女的群居地,爱情就像直入云端的高楼大厦中的空气一样稀薄,你要多碰巧才能遇上一位多金又风度翩翩的男士,要多巧才能碰上这位男士是单身,要多巧才能让他懂你、爱你,这概率,谁能算清楚呢。
在上海台,周立波说了一句毛好听的话:女人心,要用我一辈子去解读。
这是真正想要付出的男人才会说出和做到的话,当然,女人也要有所付出。
此片,巩俐扮演的ECD李仪龙是一位非常完美的女性,外形成熟魅力,头脑聪明,工作努力,对爱情懂得期待与付出,并且宽容大度十分理性。
这倒是反衬出男性角色的不足,老板的过河拆桥,同事窃取创意,下属的娘娘腔,小男友的流氓习气。
刘德华对女儿说的一句台词很言简意赅:你们女人想的就是要男人爱你陪你,可是男人们想的都是那个。
这要女人们如何选择?
难道都要等到男人像他爸那样老得进了养老院才明白要给女人些什么吗?
所以,爱情童话都是给女人看的,只有女人会愿意买单倾洒眼泪和爱慕,因为现实世界的男人都太男人啦!
是真正的男人,是真正的具有动物性的男人。
最后还是祝愿多些男人愿意稍稍放慢脚步倾听女人心,《男人百分百》问世十年了,口碑不错,希望这部也有所影响。
女人的回报是很丰厚的,往往一不留神就搭进去一辈子。
近期看的第二部爱情片,真是无需思考得很彻底,问题是:主创人员们——可不可以把电影拍得这么没有深度?
本片是标准的四没产品:没娱乐,没内容,没感动,没深度。
我们不是非要导演把电影拍得有什么教育意义,又不是科教片。
我们也不是硬要编剧把剧本写得像某名著以供流芳百世,但至少别是垃圾。
哪怕仅仅是娱乐,也至少娱乐得有些档次,不要把大家都当成小朋友,问题是像《我知女人心》这样的片子,小朋友也看不懂。
拍出这样的片子,大人不爱看,小朋友又看不懂,真是浪费胶片!
一个爱情片,至少、最少该找个感动点,一个没有任何感动的爱情片,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品。
要不咱退一万步,影片的内容能看着有点真实感、存在感?
花心男人也可以挖掘得像娄烨那么深啊,剧本不一定需要多么巧合,也不见得得有多少技巧,至少内容上可以更好看,学学《第一次》吧,人家知道自己写不出有那么有内容的剧本,但是借鉴得很诚恳。
这部电影也借鉴了外国大片,怎么就有本事借鉴得不伦不类?
真是服了!
白瞎一堆大碗,全在那演花瓶来着。
巩俐这花瓶当得太纯粹了!
本片的亮点是——外加一个更大的花瓶,刘德华。
两个四五十岁的老男老女,再美、再帅也有些不伦不类。
反正花瓶对花瓶,谁也别挑谁,谁也别埋怨谁演技差。
至少在这里刘德华没有在《无间道》里需要面对梁朝伟的尴尬,大家都半斤八两,足见导演还是有非凡能力的,硬把张艺谋当年御用的演技派,变成彻头彻尾的“花瓶”。
再说,花瓶也是有优劣之分的,当年巩俐在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演花瓶,但是你看看人家周大爷是怎么包装花瓶的,那样的花瓶至少让观众看到了诚意,所以虽被评为烂片,但是观众还是喜欢看。
因为电影的最后一道防线“娱乐性”在周大爷的手下被玩得够转,而这部《我知女人心》娱乐性实在太差了,究竟娱乐在哪里?
难道就是刘德华穿着女人衣服在家里跳舞那段?
实在没啥意思。
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电影。
同学和我一起去看时,看到刘德华都头疼。
我们就猜测,他一定会在里面大炫肌肉和舞姿。
果真不错,那耍帅的镜头一定是他让导演强加上去的。
但巩俐的笑脸,巩俐的仪态,真的是倾国倾城。
我喜欢仪态大方的女人,喜欢巩俐这种母仪天下的感觉。
一个女人不一定要五官精致,不一定要香艳动人。
内心的淡定和从容的气魄,往往让人神往。
所以洪晃说的那句话,我很喜欢。
“人都会老的,明智的人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保留青春。
而是去保留生活中值得回味的点点滴滴。
永远的青春,生理上是不可能的。
而所谓的幽雅的老化,可能比拼命要留住必须消失的东西要明智一些。
”
预告片很给力 必看电影,期待陈大明再出一部经典!
前两部,一部《井盖儿》,一部《鸡犬不宁》风格不同,但却都很好看,有深度。
不过刘德华的爱情片感觉都是一个路子,表现肯定没有少林寺好!
当作业拉了下片,要是两年前我打一星,一年前我打两星,现在我打三星。
买国外版权二创的难点在于需要改编的不仅仅是情节,更是故事成立的内核,也就是历史是如何通过社会结构铺设经济活动和文化现象,意象是如何映射媒介和符号的,搞清楚再展开大纲和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画,改编是失败的,人物行为是悬浮的,导致两位老师的演技非常尬,但只能说编剧老师拿错了任务,因为在很多动作的发出上斟酌得又很不错,人物是有情感动力的(当然我没有看原版,也有可能是直接抄过来的,有选择地抄也是种能力),比如孙子刚通过听刘杨的心声而了解到她的实力,如果到这里结束就没有人物弧光,后面设置的情节是孙子刚发现不重用有能力的只看外表的人原来是他自己。
电影最讨巧的地方也是类型电影可以借鉴的是扣题,用“我知女人心”框定所有演员的行为,让每一个角色都拥有同一个行为动机。
后三十分钟相对好看一些的原因是刘德华回到了舒适区,尤其是献歌巩俐的时候,天呐两个人发着光啊。
虽然这里面祖孙三代、夫妻、父子、父女关系刻画得确实很刻板,但有一点值得借鉴就是前后变化,且变化的情节要直给且显而易见:父亲拥女儿入怀、儿子找父亲诉苦、父亲向儿子道歉。
还有片中反复出现的蝴蝶兰效果没那么好,可能剧本里写出来很到位,没有营造好意境,没有设计好分镜,没有安排好出现的时机。
反正就是给我一种“哦,看到了,知道了”的感觉。
这个IP可以给现在流行的小程序短剧的编剧搞一搞,应该很爽。
1、在这个电影里的巩俐有一种神情,一种我喜欢的神情——骄傲、自信、干练以及孤独感;2、巩俐和刘德华搭档不搭调,在气质和习惯上,他们不是一路人,大陆和香港的教育熏陶出来的人,都各自打着很深的意识及行为烙印;3、我喜欢电影里的职场环境(SOHO的写字楼很漂亮),但里面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就像琼瑶的小说,幼稚得荒唐。
不过,假设若干年之后职场由90后当家,有可能会是电影里的样子;4、刘德华总是那么几个表情和动作,拍了20多年,100多部电影,他老人家乐此不疲,而我们已审美疲劳;5、自从《杜拉拉升职记》风行之后,最近流行小资电影,那些粉嫩的男生女生娇气得像奶油,这部电影却让两个40多岁的中年人耍了一把熟透了的魅力,就是剧本太差;6、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不错:“爵士乐就像是一个迟暮的老人,在诉说自己的一生,在跟人家坦白他一辈子所犯下的错误,人老了最怕孤独”。
7、电影里巩俐的感情是内敛的,刘德华的感情是缺乏基础的,结果是上演一场貌合神离的爱情。
8、电影的结局,刘德华本来是去追巩俐,结果却变成跑去看演唱会;巩俐没有上飞机,却跑回来找刘德华?
按照一贯的手法,应该是刘德华在机场把巩俐挽留下来。
这样虽然恶俗,但更合理一些;9、这不是一个好电影,但巩俐的风情值得一看。
——2011-3-26
2025年1月26日,晚上,闲得点开这个电影。
豆瓣记录我2011年在这部电影上映不久,就看了。
并“一星给巩俐,一星给金桐西路”2011年,我还在世贸天阶的时尚集团打工。
彼时彼刻,北京朝阳东三环这一带,金桐西路,光华路,大望路;从建外soho,国贸,世贸天阶,朝外soho,尚都soho,到三里屯太古里,极尽繁华,是大都市的闪亮切面。
而2024年最心疼的新闻是世贸天阶的“全北京向上看”大屏幕灭了。
这片儿的商场餐厅都关门了。。
我2013年进入广告公司,做互联网广告。
这之前的两三年,互联网公司借由移动端智能手机的兴起,逐渐成为涨势最猛的行业。
网民数量的激增,改变着广告行业的格局。
同时,也改变着广告行业的精气神。
传统广告公司即将迎来一个逐步瓦解重生的序幕。
“广告热店”兴起,其实就是一种新型的业态逐步成型。
2013年的广告人,是不会想到,未来专门做微博红人的公司,可以跟4a在一张桌子上进行竞标比稿的吧。
2024年年尾,karma广告的老板拍了一条自我解嘲的广告片,在里面点名了全国知名的广告公司,代表北京被提及的,明显已经脱离第一梯队。
而电影里,巩俐被那个peter挖去上海,还是一种“下嫁”的即视感。
2011年,文化领域的公司鳞次栉比,最厉害的文化创意公司肯定也必须在北京。
正如,2024年,蓝标决定把总部搬到上海。
是不是也意味着一些时代的小休止符。
2011年的电影里,巩俐已经是欧莱雅集团的代言人了。
但是那时候的欧莱雅还不是机场免税店里的凑单礼盒。
我那几年春节回家,买一盒欧莱雅护肤套装给妈妈,是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事儿。
而2024年,静安女子监狱频频传来裁员,reorg的新闻。
国际彩妆护肤巨头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让李佳琦恶名昭彰的那个国货品牌,在经历了负面阵痛,也在2024年拿出了不错的业绩表现。
更遑论其他国货品牌。
更神奇的是,这部电影里的人们,都还是前置摄像头一样的容貌展现。
感觉他们还没有集体参与亚洲邪术。
刘德华2024年还在开演唱会,六旬老翁独占鳌头,脸上的状态竟然比十三年前的电影里还要饱满一些,像是用了拍照软件里的“轮廓平整”。
更别说,胡静,美是美的,可和在人民的名义里和检察长谈恋爱的状态相比,脸明明已经开始嘬腮了。
袁立老师美得令人快乐。
饱满的脸颊,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像是那个时代欣欣向荣的气象。
就算腰身不够瘦消(当然真人肯定是瘦极了,镜头里的她还有一些婴儿肥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也浑身散发着灵气。
大概理解了她后面的种种,不能接受美人迟暮,是因为曾经美得凶残。
这部电影里,竟然还有朱珠!
要不是她的酒窝,光看她的小龅牙我时完全不敢相认的。
这怎么能是后来被评为亚洲第一美的朱珠,怎么能是那个摇曳生姿的律所秘书,怎么能是现在这样端庄大气自信性感的朱珠。
就算是有一些不完美,但刘德华身边的每个带着彩色眼影的姑娘都是美的。
和现在电影里逐帧精修又倍显疲态的精气神完全不一样。
2011年的电影里,出现了导管式棉条。
不论是不是我的记忆偏差,我确信,那个年代,还是护舒宝和ABC的天下。
谁能想到,十几年后,会引发一场卫生巾卫生情况的大讨伐。
那个年代要尊重女性以及女性用品的思路,在今天仍旧是需要被讨论的。
同时,电影里呈现出一种放在现在都不过时的生活方式。
蓝牙音箱,丝绸床上四件套,固定档期的保洁阿姨,女高管下班后的美容院。。。。
差不多的是。。。
那时候的迪厅也已经有说唱了。
哈哈。
这部电影当年就被指责翻拍得很差劲。
刘德华和巩俐的化学反应基本上为零。
不论这俩人单独看有多美好。
不过至少,作为一个城市电影。
它记录了那个节点的生活风貌。
是记忆里的“风华正茂”。
烂片,绝对的烂片冗长拖沓,看了开头10分钟我就忍受不下去了这个导演到底是干嘛的?
是不是拍100集蓝猫淘气三千问出身的?
浪费这些钱这些人这些胶片干嘛啊,捐点钱给希望工程给自己积点德吧你不是干这行的料,早点转行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吧,积点德吧,拜托你了
我能感觉到,导演想拍出什么样的味,但很明显失败了,而且还是很尴尬的那种,尽显不伦不类。
这部片子特别无趣。
另外我看到一些白痴说男主角人帅多金,瞎了你的狗眼吧,帅在哪里了?
幽默怎么了,其盗用别人创意还装生气,下贱卑鄙虚伪小人。
看巩俐和刘德华出现在一部电影里面,好神奇。。。。我喜欢巩俐在里面的衣服,而已~
巩俐才是真正的女人啊.....
山寨版《What Women Want》,巩俐高度还原Helen Hunt 。
挺洋气
WTF!!!
老年人的爱情片么
三流的俗套无聊剧情,一流的华丽时装秀。
凑合看
巩俐的气场啊
电影院里看的,我觉得挺好看的。怎么其他人打分这么低呢。
实践证明 村姑是当不了白领(金领)的
本子被改乱了 竟然去掉了一条隐线~!
自如运用能听到女人心声这个特异功能内段还满有意思的 后面就落入俗套了
挺好的,就是广告穿得太多了,不过有一个可以肯定,水果家没请他们做。
两个没演技的人的垃圾作品。
中国牌最烂山寨片
还行 大陆片一般都这样~
借用别人的:苹果、H&M、乐途、金至尊、SOHO、five plus、立顿、香奈尔、迪奥合拍超长广告片~看完好几个同行都想知道这制片啊导演啊谁啊~这么牛~能找刘德华跟巩俐来拍广告??
其实还是不错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演技没的说,导演很擅长生活化的幽默,此处略去一百字…………
这他妈是个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