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仁心
Styx,行过幽冥之河(台),斯蒂克斯,冥河
导演:沃尔夫冈·费希尔
主演:苏珊·沃尔夫,Gedion Oduor Wekesa,Felicity Babao,亚历山大·拜尔,伊嘉·比肯费尔德,Anika Menger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奥地利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18
简介:三十多岁的里克来自欧洲,是一名医生。急需一个假期的她,踏上了前往直布罗陀的旅途。但是她的梦幻假期很快就破灭了。风暴过后,她发现附近有一艘遭受重创的难民船。这艘超载的船已经开始漏水,如果她不伸出援手的话,一百多人就会淹死。尽管发生了一连串不愉快的事情,她还是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亲身经历了友情、感恩和团结。详细 >
力所能及的帮和竭尽所能的救不一样 危难时刻的心理素质亲历过死亡现场的人才会明白
全片最亮眼的大概就是难民小男孩把女主一把推入海里。人道主义在立体的难民形象面前被撕破脸皮也被更加政治正确化。
剧情本身简单而平淡。争议较大的在于海岸警卫队似乎见死不救,附近的船只也不伸出援手。为什么不救难民船?从人道主义角度,人人平等,必须救。“你靠近它,就会有更多人跳海,更多人淹死,你可能会帮倒忙”。海岸警卫队的这句话其实说出了一个让欧洲务必尴尬的事实,西欧遇到严重的难民问题,东欧、中东、非洲希望冒险改变命运的人都跑过去,这里面什么人都有,由于知识水平、文化差异、人际关系等等原因,这些人很难过上体面的生活,也成了犯罪率最高的群体。国家层面,人道主义让位于政治考量。没有进入国境的难民船,各国确实不会救援,救了就意味着要收留几百个难民,对任何政府都是一个大麻烦。换做美国、日本、中国在西班牙、意大利这样的地理位置上,你觉得当局不会做一样的选择吗?
就很讽刺
整部电影节奏很平,救人前的剧情和场景个人很喜欢,有一种孤独感和真实感,就任后的戏剧冲突不是很强烈。
看到了一种带血的讽刺,我们高度观注的两类人,都是脆弱的。
虐心
剧情很少大部分快进看的,小黑的人设是怎样的?既然能游那么远到船边了跟个死尸似的一动不动,活了后就开始指责,能救你就不错了,景色加一分
1. 安静却充满力量的电影2. 前期像是航海纪录片,后期讲述道德困境 3. 讨论难民的人权问题,若非白人报案说自己的船将沉没,则难民船将无法获救,不禁让人思考在这一刻生命权利的优先等级
真正的灾难面前,道德能否拯救人类?还是说道德只是人类虚伪的发明?想要追问道德的源起。
该出手的就手旁观这是民主,也是现实。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而慈爱的心就变成善良者的煎熬。
看得我好困
解救难民最好的办法,不是扬汤止沸让其成为国际难民,去改变其他国家的人口结构和民族成分,酿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而是帮助其国家实现安定、和平和发展,让难民自食其力,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其他的一切仁心也好,仁术也罢,不过是惺惺作态的口号和互相攻讦的手段而已。 “当思来处”,否则,悲剧只会不断重演,满足局外人的窥阴癖和局内人的虚荣心而已。有意思的是,被救的人很快把自己当成主人开始颐指气使,这就是你们想要引进的先进文化吧?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敌在本能寺!
德国人的装备真专业...
航海/帆船题材的户外电影数一数二的好片子。有些人觉得闷,可能对于帆船这项运动不熟悉。很多细节非常真实,例如对帆的控制、安全带和绳锁的使用、下海游泳时安全绳、对讲机的使用等等。另一方面,内心的挣扎,以及对于难民问题一个侧面的触及(其实存在对于难民不营救的潜规则)。很多内容非常充实,但的确不是一个爆米花电影。希望有一天有中国人能拍一部电影纪念郭川船长。
对白确实少,但是不影响
#第三屆德國電影節# 女性主義和歐洲難民問題並置
#Berlin2018# 全景单元开幕片+观众选择奖第二名。戏剧冲突还不错,不过开头就太冗,急救或者直布罗陀的戏毫无必要。没有美化难民(推下水那个细节棒极了),女主的反应和选择都比较合乎理性(虽说怎么看都像是默克尔被小男孩照片逼得开门接纳难民的隐喻),也不算一味圣母,看起来难民片已经开始反思了
如果她真的过去救的话,估计就被拆了。西方圣母婊片,等待救援是唯一的办法。片中的女人真猛,一个人在海上漂啊?
对个人来说,在那种情况下怎样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