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尖兵

Лучшие в аду,Luchshiye v adu,地狱之最,The Best in Hell

主演:阿列克谢·克拉夫琴科,Georgiy Bolonev,Sergey Garusov,Dmitriy Murashev,Georgiy Marishin,Anton Bagmet,Sergey Bespalov,Aleksandr Bessmertnyy,米哈伊尔·波格丹诺夫,Zakhar Cherezov,Evgeniy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2

《地狱尖兵》剧照

地狱尖兵 剧照 NO.1地狱尖兵 剧照 NO.2地狱尖兵 剧照 NO.3地狱尖兵 剧照 NO.4地狱尖兵 剧照 NO.5地狱尖兵 剧照 NO.6地狱尖兵 剧照 NO.13地狱尖兵 剧照 NO.14地狱尖兵 剧照 NO.15地狱尖兵 剧照 NO.16地狱尖兵 剧照 NO.17地狱尖兵 剧照 NO.18地狱尖兵 剧照 NO.19地狱尖兵 剧照 NO.20

《地狱尖兵》剧情介绍

地狱尖兵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名呼啸山庄战士的带领下,冲锋队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控制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本应让任务变得轻松,但被大型迫击炮和无人机所掩盖的激烈抵抗却削弱了攻击的优势。战斗水平不断上升,远程炮兵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任务一步一步地解决了。除了越来越少的人在靶场,当敌人决定摧毁高楼大厦时,任务似乎根本不可能完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听说桐岛要退部逆岭玛雅记住我战士到窑湾之龙鼎风云破碎之城水母看世界刺猬和熊猫小姐年轻的心恐怖地铁站暴走兄弟24小时脱单日记走火无名者白发魔女外传小镇春色法国大革命之谜女儿国前传我的事说来话长~2025春~多少爱,可以重来潘尼沃斯第二季猛鬼36层我的爱蝴蝶夫人亲爱的快逃大话骰深海X异种2水仙女春困

《地狱尖兵》长篇影评

 1 ) 记录

《地狱尖兵》——我觉得我以怎样的状态去看这部电影都不太尊重。

不了解点背景,只知道大背景,也只能感受到宏大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反战。

其实我觉得很是魔幻,到了现在这个时代还能看到人搏人。

实战纪录片,教学演练片。

双腿受伤,敌人来攻,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双腿被子弹不断攻击,静静等死。

炮弹来临,司机还在庆幸没有打中,副驾驶已经牺牲了,在离开的时候司机还要将他放在避难所里,不让他的身体受到进一步伤害。

刚刚扶起耶稣画像,下一秒自己就被墙壁压垮,敌人来到之后又扶起耶稣画像画十字,你们都是上帝的子民却自相残杀,上帝不会救人的,求神无用。

这一切都太迅速了,什么煽情爆发,根本都来不及,只有不断往前冲,不会给你多长时间思考。

既展示白方,又展示黄方,不会带有偏见,更让人揪心了。

穿的衣服那么相似,刚进来还好像是队友一样,下一秒就一米之内枪战,太迅速了。

好像,这个世界并没有办法避免战争。

全地球人联合起来迎接外战,如果没有外战,那么就会有以国家为单位的外战。

但开头与结尾这句话却很难认可,真的。

最强,大家不过都是战争下可怜的牺牲品罢了;

 2 ) 绝对意义上的创新

半夜看完,非常震惊的一部电影这是重新确立了一种战争电影的样态和极致类型,在这部电影面前,《拯救大兵瑞恩》的开场奥马哈海滩登陆战和结尾夺桥遭遇站甚至显得过于「温情」了这种无论你观影几千部,也能够给人带来全新的情感冲击体验的电影,就是最大的创新,就是有宝贵的创作价值,必须给予肯定这时候用什么传统叙事、人物塑造等常态标准都是非常局限的,无论这样的「纯战争电影」拍摄初衷是啥,但客观上它已经载入史册俄罗斯这部从任何角度都全面超越了之前美国人拍的「纯战争电影」《勇者行动》,在俄罗斯战争电影狂人面前,《勇者行动》甚至都有点小儿科了跟《长安三万里》类似,从整体视听效果和叙事来看,这部《地狱尖兵》的剧作和人物群像的顾及专业性依然非常高,真不只是一个被网友揶揄的「军事教学片」那么简单很多时候,普通观众明明只是个人口味差异,本来可以只表达一下「喜欢」或者「不喜欢」,但非要转移话题成这个片子哪里「专业」还是「不专业」,当然很多时候自己是意识不到这两者的表达差异的,因为对于很多人,这个差异根本不重要,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没必要去纠正啥

 3 ) 《地狱尖兵》

这才叫真正的战争片,1h49min的电影,全程都在激战,这是白方与黄方的一场,可以说阵地争夺战。

白方想要占领城市最高的建筑,在此之前,他们需要从黄方手中夺取附近的几座建筑的所有权。

我预感白方会胜利,却不会赢得那么容易。

是的,全程都是我预判你的预判,你预判我预判你的预判,白方进攻,黄方积极防守,各有牺牲。

“两分钟前他还活着”,战场上多的是上一秒还活着的战士。

这部片子真实到什么程度呢?

完全可以当纪录片看。

片中的演员都是士兵,是真的在战场上活下来的人,他们不过是再现了他们的真实战场罢了,屏幕外的我,好似见证了21世纪正在发生的战争是什么样子。

这样的战斗每天都会发生,即便白方付出巨大代价占领阵地,黄方付出巨大代价坚守阵地,双方失去了太多优秀战士,可是,这只是一场很小的战斗,是对于战局没有很大影响的那种。

看着在战场上鲜血如注的鲜活生命,看着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坚韧士兵,我太难过了。

上级一声令下,他们登上坦克奔赴战场,那样从容,可是我们都知道,他们当中很多人,再也回不来了。

影片最后的一幕,是动员,明天是我们可以预见的像今天一样激烈甚至说惨烈的战斗。

我很难过,愿世界早日没有战争。

 4 ) 逐帧解析地【地狱尖兵】(3)38-45min

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815469/ —————— 第四阶段 ——————继续清扫2号楼行动,此前由于受到黄方152mm榴弹炮的攻击,白方的炮兵阵地紧急转移,因此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白方炮兵将不会支援。

④⑦由于双方用的基本是一类武器,所以弹药可以直接补充,这里白方趁着战斗间隙把黄方撤离时来不及带走的弹药拾起,补充自己,这也是延续战斗力的好办法。

白方继续以炸药开洞的方式挺进。

④⑧关于炸药的知识1847年,来自意大利都灵的化学家索布雷洛将甘油、浓硝酸与浓硫酸以1:3混合,制成了硝酸甘油。

起初这种物质是用来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的,但这种油性液体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很不稳定,在遇到轻微撞击、明火高热时会发生剧烈爆炸,以至于几乎无法在医学上施展,但在另一领域得到了大发展。

1861年,瑞典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将硝酸甘油和硅藻泥土结合起来,制成了比较稳定的爆炸物,这种爆炸物就叫做炸药,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红色管状炸药。

1863年,德国化学家J·威尔勃兰德在一次意外试验中得到了著名的三硝基甲苯,又名TNT,为白色或黄色针状结晶,无臭,有吸湿性 ,非常稳定。

由于TNT的稳定性,一开始人们并没有把它作为炸药使用,而是染料,如同各种镭制品一样。

由于TNT的稳定性,对摩擦,振动,不敏感。

即使是受到枪击,也不容易爆炸,所以就必须引爆物,一般为两种,第一种为导火索,也就是利用受热爆炸的特性引爆。

还有一种则通常被称为“雷管”(雷酸汞),利用桥丝发热的形式引爆。

每公斤TNT的能量为418.4万焦耳,被称为爆炸当量,用来衡量爆炸程度。

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发明了黑索金炸药,也就是环三亚甲基三硝胺。

起初也是作为医疗产品研发的,但德国人在意外实验中发现,黑索金遇明火、高温、震动、撞击、磨擦能引起燃烧爆炸,是一种爆炸力极强大的烈性炸药,其爆炸能量是TNT的158%。

但问题在于黑索金不稳定,容易爆炸且不易储存。

由于极佳的爆炸效果,人们将黑索金作为底药,混合进其他物质,不仅非常稳定而且爆炸力还更上几层楼,由此出现了一些列的炸药种类,主要分为A、B、C三种。

数据来源:森纳映画

数据来源:森纳映画

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和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C4。

C4炸药由爆炸物、塑料粘合剂、可塑剂以及标签剂组成,塑料粘合剂一般为聚异丁烯,可塑剂通常为己二酸二辛酯或癸二酸二辛酯,标签剂有2,3-二甲基-2,3-二硝基丁烷等 。

由于惰性材料的加入使得C4炸药有无与伦比的安全性,在-54至77摄氏度时保持可塑性,外形就像用来烘烤面包的生面粉团,可随意揉搓,制成各种形状(一般为长方体)。

火烧不炸,枪击无用,唯一的引爆方式就是雷管,使用之前就是把雷管塞进炸药内部,然后引爆就行,非常的简单便民(雾)。

来源:战争召唤

④⑨可以说是电影最核心的镜头(我认为)。

爆炸震动把架子上的圣尼古拉圣像震掉下来,黄方一名士兵非常虔诚的把圣像拾起放回原位。

但下一秒他们就被炸死,而爆炸的震动再次把圣像震落,白方一名士兵也虔诚地将圣像拾起挂了回去。

这里想表达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大家都是一个文化的,却同室操戈。

也有人说是在暗示两者都是相同文化,所以黄国应该要回到白国的怀抱中。

结合现实有一定道理,但你要联系上下文,片中已经不止一次表达出同室操戈的想法,毕竟这是雇佣军,而不是正规军,思想不要那么局限。

接下来的镜头就更地狱笑话了,拾起圣像的黄方士兵没死透,直接跳起攻击同样捡起圣像的白方士兵,但最后由于受伤严重,被反杀了,最后还是白方活了下来。

如果前面黄方机枪手撤离晚一点,是可以把这位白方士兵给杀死的。

圣尼古拉在世界各地受到纪念。

东正教会尤其重视对他的纪念。

在东欧国家和比利时,圣尼古拉是水手、商人、弓箭手、儿童和学生的主保圣人。

他也是俄罗斯的主保圣人之一,以及巴兰基亚、巴里、阿姆斯特丹和拜特贾拉等城市的主保圣人。

——百度百科

尼古拉圣像,片中的略有不同,我不是很懂东正教的知识,不过也没啥区别,这一类圣像海了去了,啥样子的都有。

⑤①黄方已经用轻机枪架住了走廊,在这种狭小空间进攻方很难发挥,所以还是继续选择一路开墙通过。

而黄方在得知对方直接开墙通过后,直接放弃阵地转移,因为已经失去了阻击的目的。

这个镜头我觉得挺有意思,爆炸炸飞的东西挡住摄像机,然后立马有人抬起镜头,就很破坏代入感,特逗的。

⑤②白方很明显经验老到,看到绳子、铁丝之类的物品先检查一番,以防是诡雷。

广义诡雷是一种分类,不单指某一种爆炸物,简单的诡雷就是一枚手雷加上绊线就可以设置。

狭义的诡雷就是专门的军用制式诡雷(在此不表)。

手雷用线或者任何能固定的材料固定在某处上,绊索连接着代替了手雷保险环的别针。

绊索受到外力时会拉动别针脱落,握片也随之脱落,然后发生爆炸。

⑤③同样是这个镜头,这里出现火箭筒为苏制RPG-26式72.5mm火箭筒(РПГ-22),1986年正式服役 全长:770毫米,由于采用了低成本的玻璃钢发射筒,成本低的同时重量还很轻,全重仅:2.9千克,有效射程:250米 。

结构特点发射筒采用单筒式结构,发射筒兼作包装筒,一次性使用,瞄准具采用简易折叠式机械瞄准具,此外还配有放大率2.5倍、视场12°的光学瞄准镜。

经过检查之后,确认没有威胁,这些火箭筒就是黄方撤离时来不及带走的,正好白方可以直接拿来自己用,这确实挺失误,如此重要的装备其实可以带走的。

主要配备的是破甲火箭弹,其破甲能力达到了440毫米均质装甲钢 。

RPG-26的折叠式机械瞄准具

两种型号,上面的为反步兵云爆弹,下面的为反坦克破甲弹

⑤④快速指向墙角防止敌人偷袭(吸)。

⑤⑤这里白方属实是大意了,没有认真作战,反而去讨论笼子里的是什么动物。

一个说仓鼠,一个说豚鼠,一个说花栗鼠,事实上是毛丝鼠(龙猫)。

但也因为疏忽,没有检查窗外对面的建筑,结果就被埋伏在对面楼顶上的黄方机枪手扫到,这下三个人仿佛笼中的龙猫一般,被困在了这小小的房间里,同时也暴露了位置。

⑤⑥这里有个特别的细节,黄方机枪手这里是两人一组,其中一人负责射击,另一人负责补给,而且他们还带了两挺机枪,子弹耗尽后,直接换另一挺机枪,极大的延续了持续的火力压制,毕竟他们只有两个人,如果直接换弹药,那白方肯定趁着这个间隙反击或者逃跑,这下就失去了压制的作用。

⑤⑦另一个人也不是闲的,趁机换弹仓,同时为了避免枪管过热,直接更换枪管,这个细节真的很少见。

换下来的枪管就可以放旁边降温,如此就可以的达到不间断的射击。

这里使用的是苏制PKM( ПКМ )轻机枪,1969年正式服役,口径7.62X54mm R,全长1192mm。

裸枪重量仅有7.5kg。

作为一款经典机枪,苏制的“PKM”机枪在制造成本、可靠性、重量、火力持续性、人机功效以及射击精度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平衡,PKM机枪曾在许多地区冲突中被使用,从越南的热带雨林到阿富汗潘杰希尔山谷都能看到PKM机枪的身影。

PKM机枪更改枪管视频https://www.acfun.cn/v/ac13608156

⑤⑧黄方为了消灭困在房间里的白方士兵,向总部请求支援,然后总部派了两个人,携带RPG前去支援。

而白方也呼叫总部请求火力支援,白方立马调用楼下的榴弹发射器压制楼顶,那两个人刚跑过来的黄方支援兵可太惨了,刚跑到楼顶就被榴弹给炸死炸伤。

受到攻击之后黄方立即撤退,这才解了白方威斯克小队的围。

白方使用的为AGS-17榴弹发射器,前面介绍过

⑤⑨另一边的小队直接来了一个老6打发,趴在地上低身位伏击,因为我们的视角一般都是先看正前方,所以根本来不及反应地面,而且低身位配合迷彩服不容易看到,所以黄方大意了,立马被撂倒了一个。

但也有其弊端,这种姿势相当于半固定了,你来不及转移的,也容易被人点掉,所以下一个镜头黄方扔了一个手雷反击,但也是队长艺高人胆大,直接上手,要知道这里手雷从拉环到爆炸电影时长可是有6.5-7s,F-1手雷的延时时间应该只有3.4-4.2s,我只能说是艺术创作了。

有人提到为什么他们不“温雷”,就是我们玩游戏时候拔完插销,捏个几秒再扔出去,这样敌人基本没反击的机会。

很简单,不敢。

毕竟这是现实,老兵尚且可以这么一玩,新兵可不敢,不然各国军队再练投掷手雷这一个项目的时候都特别紧张,就是怕新兵太紧张,手雷不敢扔出去,或者扔的不远,解放军更严格,手雷项目出意外你这辈子基本没机会摸枪了。

⑥①这里有个好玩的地方,这名士兵直接把手雷挂在了枪管上,好处就是直接下拉就可以抛出去,不用先掏出再拉环最后扔出去,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时保证了火力压制和安全(因为拉拉环需要两只手,这期间肯定没办法射击)。

但这种做法一般只是个人习惯,因为风险太高了,谁知道怎么个不小心就扯掉了,那就有意思了,所以没有哪个国家的操典里写这些“旁门左道”。

⑥②然后黄方也是运气不行,白方也扔了一枚手雷反击,结果正好掉在手雷箱里,这下全部把这几位给报销了。

这里双方都在扔手雷反击,首先他们带的手雷确实很多,毕竟室内作战,手雷能发挥出最有效的威力,所以大家都各种扔雷,尤其是当一个人扔雷后,大家很容易上头,很容易爆发扔雷大战(此电影多处出现),你扔我我扔你,如同愤怒的小鸟。

消灭了最后一波敌人后,2号楼也最终拿下,因为偷听到了对方的对讲机,再加上楼道复杂和重火力的压制,所以白方突进有优势,基本没什么伤亡,但他们的目的已经被黄方获知,下一场3号楼的战斗就非常激烈了。

第四阶段完成。

第四篇: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853439/

 5 ) 地狱尖兵

地狱尖兵(Лучшие в аду)2022-10-05。

俄乌战争中一次为夺取中心建筑控制权的现代城市战(wagner集团对乌克兰的不知道是特种兵或者是Azov),在战略战术指挥、士兵执行战斗、武器装备使用方面最真实的战场电影之一,建筑物攻防,步炮、步坦、地空协同,武器针对、战场转移,真实到像是实战纪录片(教学片?

)。

电影中没有剧情铺垫,没有主要人物,没有口号,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甚至记不清俄乌双方士兵的样子,下一秒是继续活着或者死亡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没有时间说遗言,没有时间回忆,没有时间痛哭流涕扼腕叹息,一个人死亡,其他人继续冲。

有的人拍战争片是为了说教价值观,有的人是为了呼吁和平,有的人是为了宣传政治立场,导演安德烈·巴托夫想传达的是:我们习惯在歌颂意识形态、信仰精神的战争片里流泪,但是当说着相同的语言、信仰统一的人在战场上成为对立面的时候,我们终于意识到了什么是战争——你死我就活,你活我就得死。

2023.03.24.人是战争的消耗品,胜利是生命和炮灰推出来的,电影中的2个小时4栋建筑物内外的“小任务”正在六千公里外的地方重复循环。

 6 ) 地狱尖兵·手记

很早之前就知道这部片子,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直接讲述俄乌战争,一直找不到资源,虽然最终找到了一个,但是没有字幕。

搜到的字幕质量不太高,遂弃,最终在B站看完。

只是B站那个可能因为审核原因,被切成了一小段一小段,观感有点破碎。

自己虽然玩过很多部《使命召唤》和《战地》系列游戏,也看过多部战争电影,但是这部还是刷新了自己的认知。

这部电影没有过多的展现英雄主义,只有战术配合与团队协作。

很完整地展现了现代战争中巷战的惨烈,毕竟游戏里可以喘气回血,现实战争可不会。

这部片子的编剧在战争中战死,据说很多演员也已经在战争中牺牲,因此这部片子前无古人,大概率也后无来者了。

片子本身讲述了一场巷战,或者说大楼争夺战。

对战双方是瓦格纳兵团跟乌克兰军队,电影里称为白军跟黄军。

白军是进攻方,要把一名领航员送到一座大楼顶部为战机提供引导,让战机去轰炸一个大口径重炮,如果过去太早或者太晚,黄军就会把大楼炸了。

这部片子虽然是俄罗斯拍摄,但是没有偏袒那一方,就是很完整地给观众呈现战场的真实样貌。

双方的参战意志很高,打得都很好,非常值得尊重。

但是也完全体现了现代战争中巷战的残酷,真的就是绞肉机,一步一步拼出来的。

以下是自己的一些记录:1. 在大楼里前进时不能走走廊,那会是活靶子。

稳妥的方式就是跟电影里一样,直接炸墙,一堵墙一堵墙地炸过去。

2. 进门的时候第一时间给角落两发子弹。

3. 巷战不要站窗口,一发榴弹就无了。

4. 被打中了大动脉,只能等死,或者在死前拿颗手榴弹发挥自己最后的价值。

5. 遭遇伏击,即使队友被打死,身体也必须拿来做掩体。

6. 大疆军工,有特写镜头。

7. 白军的一名炮手在车里转移的时候被炸死,可能战场处处是风险,可能一个流弹片都能致命。

8. 武器的差异真的不是用人可以弥补的,黄军的大口径火炮一炮就直接摧毁了白军一个迫击炮阵地。

9. 黄军的迫击炮出现了炸膛事故。

迫击炮的故障率低,而炸膛是为数不多的故障之一,原因是前一发炮弹没有打不去,炮手可能因为太专注还是什么又装填了下一发,导致炸膛。

10. 最后白军被困在楼梯口突破不了的时候,爆破手从底层炸穿楼板,这里电影没有表现出来,猜测因为没有支撑物,爆破手是直接用自己做的支撑。

11. 白军意外获得了一个黄军的对讲机,因此对黄军的动向很清楚,可见战场上情报多么重要。

12. 黄军的迫击炮阵地被白军的炮兵雷达探测到,但是没有转移,只能说是利用自己为步兵赢得了时间跟空间。

实际炮兵一般打完都会立即转移。

13. 双方都没有空援,飞机在战场是很宝贵的战斗资源,不能随意出动。

或者说真实战场上一兵一弹都很宝贵,别谈飞机,有时叫一辆坦克支援都很难。

14. 重要的地面目标旁有电子干扰,无人机无法接近,此时还是需要人工去提供坐标,为战机做地面引导。

因此无人机虽然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态,但也不是绝对。

15. 战机需要在对敌防空完全压制时才能出动,此次俄乌战争中俄罗斯空天军表现不佳就是未能对乌克兰的防空能力进行完全压制。

16. 武器口径越大,杀伤越大(废话),打到人真就是东一块,西一块。

因此坦克甚至步兵战车这些对轻步兵就是降维打击。

17. 双方的机场手都体现了极高的战斗素养,只是可能为了电影,增加了肉搏的戏份,实际战争中黄军中枪后基本就没有优势了。

18. 任务高于一切,只要任务失败,一切都免谈。

而片子里,白军成功完成任务,但小队就剩一两个人活下来。

黄军全军覆没。

19. 两方拼死拼活打完,双方人员基本牺牲,白军成功把领航员送到楼顶并引导战机轰炸,但是黄军提前转移了火炮,实际对战场局势影响不大。

20. 双方队长在肉搏战时,都说自己的爷爷曾经去过柏林。

本是同袍兄弟,现在却是兵戎相见。

战争受伤的只有平民跟普通士兵。

21. 不到两小时的电影,实际只是战场的日常。

双方基本折损殆尽,实际伤亡几十人,但是相对于整个大战场以万级的伤亡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而战争就是这样一场一场的小规模战争填起来的。

22. 上学的时候,老师讲海湾战争,说美军都带着热传感器,看到哪里有人才打枪,而伊拉克军队只会拿AK47盲射,期望流弹能击中人,现在想我觉得自己收到了侮辱。

 7 ) 战争就是这样,好人坏人,他们都死了。

在《地狱尖兵》里你几乎找不到主角,你也认不清谁是谁,还没等你和任何人建立情感联接,他们就死了。

好像在古罗马斗兽场,我们也在里面。

战士们像是新时代的角斗士,从过去贵族的玩乐到如今政客的游戏。

我们的感受不会造成任何改变。

没有人是局外人,但你什么也做不了。

谁以为他能彻底的改变什么?

我们最开始想改变世界,可到最后,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天鹅绒金矿》《地狱尖兵》是给军迷的礼物,对影迷就不太友好了。

这不像是电影,像是纪录片或者宣传片之类的。

我看不太进去,所以总是走神,魂飞天外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总是想找一个人跟着,就像跟着《西线无战事》里的保罗还有《我们的父辈》里弗雷德海姆那样,陪着他们一起难过。

可是我眼花缭乱,我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就死了。

好像太真实了,为人们所不愿见到的真实。

“愿世界和平,没有战争。

”这是人类的愿望,他曾经实现了,在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里。

可那真的美好吗?

我绝不是在鼓吹战争。

可是战争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样,从来没放过过人类。

他就像是人性的阴暗面,就像是影子,等到人类能摆脱影子的一天到了,战争也就消亡。

到那时候,我们该怎样评价战争,该怎样评价历史,又该怎样评价我们这一代。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存在即合理。

当有一天完美的世界真的来临,从此再也没有罪孽,痛苦,悲哀,泪水,杀戮,自私,欺骗,背叛,罪恶,没有一切路西法的泪水;可同时也再不会有英雄,勇敢,忠诚,坚韧,执着,善良,真正的自由意志,这一切都不会再有,真正的存在过。

我们将生活在麻木的舒适中,我们将得到廉价的幸福,不费力的快乐。

我们将生活在矩阵之中,在《黑客帝国》里,又有多少人会有选择红色药丸的勇气来直面真相的勇气?

我们都曾畏惧真相的代价,那么我现在要问:谎言的代价是什么?

《切尔诺贝利》的开头如是。

可是无论是谎言还是真相,悲剧终究会上演。

我们不在乎要褒奖谁,我们只想知道,要怪罪谁。

信教的好处就在这儿,无论你犯了什么罪孽,都能把这一切甩给上帝,原谅我吧,MYGOD。

就像野蛮人和主宰者的对话那样:"但我喜欢那些麻烦。

""我们不喜欢。

"主宰者说道,"我们希望过得很舒适。

""我不要舒适。

我要上帝,我要诗歌,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美好,我要罪恶。

"穆斯塔法.蒙德说道:"事实上,你要求的是不幸福的权利。

""那好吧。

"野人轻蔑地说道,"我正是在要求不幸福的权利。

""还有变老、变丑、变得性无能的权利,患上梅毒和癌症的权利,吃不饱的权利,肮脏的权利,总是生活在对明天的忧虑中的权利,患上伤寒的权利,受各种难以言状的痛苦折磨的权利。

"两良久地沉默着。

"我愿意接受这一切。

"野人最后说道。

穆斯塔法 .蒙德耸了耸肩膀,"悉听尊便。

"炮弹炸开了,散出的烟雾让我以为云落到了地上。

耳边想起保罗在低声嘟囔着“要是不打仗,炮弹还真美”不知道为什么,《1917》的景拍的特别美,还有那首《异乡游子》当时我听到眼泪一下刷就下来了。

不是说他一镜到底的艺术,而是火焰本来就是一件特别美的东西,是人类给他沾了太多罪恶在上面,搞的好像不详之物一般。

当时看张岱在《陶庵梦忆》里写的这句特别喜欢“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又如隋炀帝夜游,倾数斛萤火于山谷间。

”虽然写的是龙山放灯,不是火。

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把一切又扯的太远了。

希望说的不会太矫情。

 8 ) 评论区的白痴

战争只有被杀与杀人,没有现代战争之分,自动化武器的介入,只有你死我活,在战场上没有优待俘虏这一说法了,只要是能杀死人的达成战略目标就是高效的武器与战术,战斗从来就不是评论区的高谈阔论,战斗的每下一分钟,就是死亡的降临,血肉被子弹,炸弹炸的血肉模糊的煎熬的痛苦,还有来自敌人朝你致命一击你的脸你的心你的大动脉你的身体你的大脑美国佬教世界反战中国人教世界和平俄罗斯教世界打仗一场局部战斗,只为了给空军发送一个战略坐标,而代价就是两边战术小队队员,炮兵小组,装甲车班,各火力点,射击诸元,的前赴后继走向生命的终结,在混乱,废墟,胶着,炮弹落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射出来的子弹推进目标点中各种各样尸体残肢,跟对方战斗到最后一分钟即使身边的队员一个个倒下,恐惧痛苦绝望永别精神高度紧张的情绪把你包围你也要战斗到战略目标的达成或者呼吸的最后一分钟各战斗单位要形成有效联系调配,具备各种应对战场知识,各级指挥官要在错综复杂的瞬息万变战场环境下达正确指令在战斗中每个战术队员要穿戴平均三十斤的装备,战场上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推进战斗对射,你不知道敌人死没死你只能不停的宣泄你所有子弹,把墙壁房间窗户楼层打出一个个窟窿,定点爆破,扔手榴弹,从死去的队友敌人身上拿走他的弹夹,军备炮兵阵地进行每一次发射炮弹都要消耗二十多斤的力气,没人知道敌方的炮弹什么时候落下来,即使落在你亲眼目睹旁边的炮兵阵地被他们炸的支离破碎,你也要完成装弹发射任务,你看不到炮弹的落点你看不到敌人被你的炮弹炸的东一块西一块你听不到炮弹的声浪,你能做的只有听从指挥官给你坐标进行发射任务后备战术人员刚到达战场,被敌方获悉坐标,敌炮兵一轮齐射,乘坐到来的坦克,你装满三个弹夹的子弹一枪没发,装备的三个手榴弹一个烟雾弹还有医疗器械,完整的军装护膝还有其他军备,就这样灰飞烟灭而这样的一个战场不过只占到一个城市不足百分之五的区域,要争夺的不过只有几座建筑物,为此双方都付出了属于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噩耗,还有数之不尽的军费每天都这样第二天,新的战斗开始了

 9 ) 这才是战斗

电影已经看过了三天,台风的缘故最近也比较有空,这几天来陆陆续续也看了其他的几部电影,但不知为何,《地狱尖兵》里的许多画面,几天来一直在脑海里出现,我想是时候写一篇长评了,不为给谁看,只为抒发一下心情。

平心而论,《地狱尖兵》是我三十年观影历程中,最优秀的军武作品,没有之一。

与他相比,《拯救大兵瑞恩》《黑鹰坠落》《红海行动》《太平洋战争》《兄弟连》等等都显得温情而业余,因为还有什么能比战争中的军人自己拍的这场战争更加写实?

这就是他们的每一天,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命令、每一次与死神的擦肩都是他们的日常。

战争不是英雄主义,我甚至感觉自己不能用调侃的口气来写这篇文章,这是对逝者的不尊。

导演安德烈巴托夫本身就是前线指挥官,他已经在2022年9月20日战死于前线,电影中出现的演员都是士兵,更有许多人已经阵亡。

在豆瓣影评中绝大部分的豆友都给予了这部电影极高的评价,在我写评的当口,分数是8.1,我相信这个分数还会持续向上,因为这是一部难得的真正冷静客观描述战争残酷的反战电影。

影片对白队的进攻,黄队的防御,双方陆续加入战团的迫击炮、榴弹炮、战车小队,都做了不带丝毫倾向的表达。

抛开政治立场不谈,瓦格纳拍摄的这部电影,给予了俄罗斯和乌克兰所有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们足够的尊重,这是一部致敬的作品。

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只有两个念头,一、完成任务;二、保护战友。

影片中太多细节片段可以描述。

黄队战士把被震落的圣徒像恭敬的摆上壁架,匆匆划出十字后,举枪继续射击,之后被击中倒地;攻入房间的白队战士也做了完全相同的动作。

可悲的是,下一秒黄队被击伤的士兵跃身而起,他俩便生死相搏。

白队的进攻被机枪、狙击枪和迫击炮压制,勇敢的战士冲回战场抢救自己受伤的战友复被击伤,在那幅画面里残破的楼房、烧毁的汽车、火光和嗖嗖而下的子弹、满地被炮弹掀出的黑泥,这名士兵用脱钩拽住一个,用肩膀扛起一个,“我带你们出去”,生死与共,不计代价,粗粝又悲壮中,在炮火里三人一起消散。

树妖队长战斗力强悍,队友都阵亡了,他一个人断后,在简陋的阵地上面对黄队反攻小组,一轮交火后被击伤失去战斗力,黄队士兵到达后,一枪将其击毙。

前一秒坐在卡车司机身边聊天的士兵,下一秒就被横飞的弹片击毙,司机默默打开士兵的腰兜掏出他的香烟,几次点火没有点上,司机目光深沉继续驾驶。

…………太多太多的细节,不胜枚举,如同我们生活里的拿出手机打开电脑一般,冷静而残酷。

军事爱好者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大量现役装备,有大神已经将这些罗列在上,我不复赘述。

也有一些纯粹将这部电影看做娱乐片的对这方面储备不多的豆友,提出了逻辑上的许多疑问,本要在这里做一些解答释疑,但想来也是不必了。

用我们的爱好和浅薄的知识去质疑创作者的日常,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成立的命题。

表达能力不强,回忆起这部电影时无数的细节画面依然在脑海中闪现,但我只能就此打住。

这部电影甚至达到了一个有必要让所有现役军人去观看的高度,因为,这才是战斗!

 10 ) 逐帧解析地【地狱尖兵】(4)45min-1h

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837332/————————————————第五阶段———————————————

45min时,白方成功拿下2号楼,作为指挥的“布列翁”小队也加入了争夺3号楼的战局。

⑥③白方也叫来了自己的120mm迫击炮支援前线,也是2Б 11式 120mm迫击炮,第一篇里有介绍过,就不多说了。

⑥④出现了,炮兵方向盘,一般带有单筒望远镜及若干个可以调整的旋钮,旋钮上设有刻度,整个仪器安装在三脚架上,操作这种仪器的炮兵通过单筒望远镜进行观察,将观察到的信息报告给正在计算射击诸元的队友。

黄方队长暴风雪的星条旗面罩

⑥⑤白方的进攻远比黄方想得要快,同时他们也确定了白方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因此紧急调来了两辆BMP-2和十余名士兵部署在市场区域。

但是前面我们知道,白方缴获了黄方一部对讲机,因此这一波支援的位置被白方掌握了,所以赶紧叫120mm迫击炮欢迎欢迎新朋友。

绑扎法,可以看到一个个绑炮弹浪费太多时间

⑥⑥黄方指挥部为了防止白方迅速靠近3号楼,立即叫还没死完仍保留一定战斗力的120迫击炮阵地实施炮击。

⑥⑦这里有个小细节,用的是拉发。

大口径迫击炮,由于第一发射击时,炮管还是冷的,而大口径炮弹释放的能量巨大,有可能会炸膛(当然不可能像图中黄方士兵那样还挤在附近),再加上由于刚部署,你不清楚这个炮架得稳不稳,所以需要第一发试试水。

毕竟上一次刚被白方的炮弹洗过一遍,为了避免出现意外还是拉发保险点。

2B11是有拉发的功能,这种拉发才正经。

2B11迫击炮演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R4y1u7Tr/?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9bf02e14018e 42626b8bb550380775b7

⑥⑧白方被黄方的120迫击炮封锁了前进的道路,队长立即报告指挥部,而指挥部也快速让撤退回去的122炮又回去压制黄方的迫击炮阵地,摧毁了一个射击阵地,但这里黄方迫击炮阵地的队长“科学”觉得奇怪了,马上质问了指挥部为什么对面的122炮还在?

因为指挥部为了让他们压制前线,并没有把他们没有消灭敌人的事告诉给“科学”,所以科学才不做防范,在原地等着,最后挨炮。

⑥⑨黄方部署在市场的援兵也因为情报泄露被白方的120迫击炮炸了个正着,损失惨重,这一段有点血腥我就不上图了。

白方的迫击炮刚架设好,也是采用拉发

120拉发装置细节

明示

字幕是错的,看图就行接下来就是一段炮战了

⑦①这里出现了新武器,为白方的苏制BM-27“飓风(Ураган)”220毫米自行火箭炮,于1975年正式服役,口径220mm, 火箭弹重280公斤,齐射时间20秒,最大射程34000米,战斗全重22.7吨 。

共16个发射管,分三层排列,上层为4管,下面两层各6管,发射车采用”吉尔-135”(8*8)卡车底盘 。

配用弹种有榴弹、布雷弹、化学弹和子母弹 ,电影里面为了达到面杀伤,所以采用的是子母弹。

电影里说是BM-30,很明显不是嗷,因为这两个是不一样口径的,具体为什么要这样“指鹿为马”,之前已经说过了,就不赘述了。

俄乌战争中俄军确实出动了这一型号的火箭炮。

来源:http://tv.cctv.com/2022/06/23/VIDEuDXzlp8AG7wQZSRstnsL220623.shtml

来源:http://tv.cctv.com/2022/06/23/VIDEuDXzlp8AG7wQZSRstnsL220623.shtmlBM-27火箭炮我国也有引进仿制,为PHL-03自行火箭炮,于2004年正式服役。

该火箭炮系统采用了“万山”WS-2400型8X8越野底盘,公路行驶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在高原地区使用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每辆车携带12枚火箭弹,总共可以发射24枚火箭弹,根据作战需要配备多种类型战斗部,包括杀伤爆破弹、子母弹、末敏弹和云爆弹等。

到达作战位置后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进入战争状态,得到目标指标后只需要数十秒就能完成齐射, 在侦察单元的配合下可以做对180公里范围内目标发现即摧毁。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A411D7Hs/?spm_id_from=333.851.b_7265636f6d6d656e64.1&vd_source=9bf02e14018e42626b8bb550380775b7

03式吊装火箭弹

03式火箭弹自动装填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A411D7Hs/?spm_id_from=333.851.b_7265636f6d6d656e64.1&vd_source=9bf02e14018e42626b8bb550380775b7目前世界上火箭炮哪家强,还得是中国,因为惨痛的历史教训让军队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怎么解决?

那就是靠炸,各种炸,更别说一炸炸一片,一炸炸个爽的火箭炮,成为蓝星头一号大炸b,你能在这里找到各种型号的火箭炮,比如号称世界游击队三大神器之一的63式107mm火箭炮。

你能在中东和非洲任何一个小军阀的手里就能找到它,一轮齐射仅需要7000美元(有待考证),反政府军的利器。。

这款火箭炮为纯步兵量身打造,颇具人性化。

除了轻之外,还能够快速地分解和结合,橡胶轮胎、瞄准镜、方向轮等每一个部件都可以拆卸,拆开之后的单个部件重量不会超过30公斤,而且便于人背着走,方便抬头、跨步,防止扭腰,非常人性化,简直是游击战必备利器。

还有仅供出口,堪称中小国家护国神器的“卫士”-2D, 直径达到425毫米,最远射程超过了480km,超过了很多导弹,倒不如说,就是为了那些没有导弹的国家量身打造的。

配用的弹药运载车上装有自动装填系统,一次齐射完成后可迅速再装填。

仅仅一个作战单元,瞬间就可以摧毁一座小型城市。

可以说,火力、射程、机动性堪称完美。

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众多国家的青睐,也被世界军事公认为火箭炮的王者。

目前我国最新的一款是PHL-191远程火箭炮 ,模块化设计,口径取决于你想放置的发射管,炮弹也分火箭弹和制导火箭弹。

最远射程能达到480km,完全能够应对海峡的宽度。

可以看到是子母弹,但具体型号就真看不出来了,可能是9MRK73,因为这个型号是220mm的,弹体内部包含30个弹包,每个弹包有超过300枚反人员钢珠。

俄乌战争中,俄军是使用过一种型号为9M55K5的子母弹,打击面积大约为67平方米。

俄军攻击尼古拉耶夫州所使用的子母弹的母弹

目前是所有加入战局的炮兵阵地示意图

白方的BM-27火箭炮对黄方的152mm炮兵阵地造成了很大杀伤,但仍剩下一定的战斗人员,因此迅速恢复了作战,依然成功阻滞了白方突击小队的进攻。

此时剩余时间正好1小时。

《地狱尖兵》短评

瓦格纳的征兵广告 带解说的cqb实战教学 边看边盘算作为新兵的我会在哪个失误里挂掉 白队捡对讲机太作弊了吧 虽然维克托教过但是嘎到大腿动脉好像止血带也没啥用

7分钟前
  • johoyo
  • 推荐

不知道为啥这么高的评价。这就像是一场演习。完全看不出谁是谁。军装一样,武器一样,弹药一样,语言也一样。全凭胳膊上的黄白颜色区分。白方还改换颜色偷袭对方。电影很失败,全程巷战。

12分钟前
  • 不改色
  • 还行

先看美国的勇者行动,再看这部俄罗斯的,简直大巫见小巫。完全没有战争的美感和科学性。里面居然还有俄罗斯士兵那自己死去或者是受伤的同伴当掩护,这简直是无耻至极!!!

15分钟前
  • 蓝色的30道阴影
  • 较差

乌克兰战争直接电影版。就像老家的铜火锅涮羊肉,百分之九十九的纯肉最多只有一盘冻豆腐,全片纯打纯战争片最多是炮弹呼啸之前炸药炸响之前的喘息的片刻。已整整一年了依然深陷战争泥潭,就像这个世界依然陷于阵营利益主张意识形态撕扯的泥淖中一样。

18分钟前
  • 海子
  • 推荐

战场场面一般,拍得略显冗长。不算精彩的战争片。

19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原来还能有演习片。

20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年度战争电影

25分钟前
  • 小朋友不说话
  • 力荐

教学片

29分钟前
  • Fillianore
  • 较差

真正的反战电影不是夹杂家庭人情爱情,而是赤裸裸地战争展示。

30分钟前
  • 河西
  • 力荐

看不下去

33分钟前
  • Jonathan
  • 较差

一部军事科教片,对于军盲来说受教非浅。没有好莱坞视听情绪炸裂那一套,不会玩也不用玩,不用对标谁,很有特色,这就是One Day Of WAR @羊城返江城高铁

37分钟前
  • ⒏号线
  • 推荐

雇佣军宣传片。

39分钟前
  • 拒绝
  • 较差

老毛子拍战争片是上真东西啊,不过真的没啥剧情,就是突突突

44分钟前
  • Astro_nut
  • 还行

现实战争中打成那个奶奶样,拍个电影自嗨。再怎么号称写实,一帮为钱打仗的侵略者谈良知就很好笑。

49分钟前
  • 拔刀诀
  • 很差

纯使命召唤。。。btw,无剧情无感。。。

52分钟前
  • 水水
  • 还行

这是军火商出资拍的宣传片吧?游戏过场都比这个会讲故事。场面虽然火爆,但全程毫无感情的开火就和欧美A片一样迅速让人疲劳,坚持了15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了。

57分钟前
  • scuM
  • 很差

看过的最棒的现代战争片,必看

58分钟前
  • 罗洋
  • 力荐

投资很大,枪战和炮击场面表现力很强,不过作为军事动作片,它只是在动作和视觉层面写实,但指挥和战术层面依旧很弱鸡很虚假,在内核上和九十年代早期的好莱坞战争电影差不多。

1小时前
  • SolidSnake
  • 较差

4星,影片发扬了大毛影片简单粗暴的优点,全片无女人,无铺垫,甚至连剧情都省的不能再省了,就是干,一上来就干一直干到底没废话。对战争场面的还原度极佳,场景血腥尽显残酷,虽然没有特别火爆的大场面,但是带给观众们真实的临场感也是非常震撼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镜头切换都是直来直去,让观众有些跟不上反应。整个剪辑也显得有些凌乱,节奏比较趋于真实快速让人觉得过于紧张,而非电影演绎那种让人舒服的体验感觉。喜欢战争片的必看。

1小时前
  • 蛮蛮
  • 推荐

为了一碟醋包了盘饺子

1小时前
  • 密涅瓦火柴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