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最好的姿态,安静的拼命生活。
都想给他生个孩子,这个情节我真的是我真的是不懂呀。
为了自己糟蹋其他人的事我做不出来。
人为爱与革命来到这世间。
三岛由纪夫真的好巧啊,前不久才看了三岛由纪夫传。
我这一生尽是些可耻之事。
扮演小丑。
我当初是看了一点预告,还是剧照来着,然后对这部电影的整体配色,包括镜头的质感都非常喜欢。
但是没有想到,正片非常的大胆。
与我本人的一些观念还是出入很大。
为艺术而爱,就是想要一个和他的孩子,包括觉得他的太太肯定会理解等等一系列的观念,还是有冲击到我。
但是再一次讲到这部电影的色彩搭配,包括服装镜头,我觉得都太美太美了。
包括配乐也好,包括空镜,我觉得都非常的美。
他跟我以往看过的写太宰治的小说也好,介绍他的传记也好的故事是大差不差的。
我看这部电影前面很大一部分还是有一点排斥,然后我去思考为什么我当初看这些文章的时候,最后没有那么排斥啊,反而有更强烈的想法去想看人间失格这本书。
可能就是我知道了结尾。
不同的作者对于太宰治的评价和叙述去影响了我的思考和想法,到最后让我去觉得这三个女性都是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无论是名利还是金钱还是最后他还是跟我死在了一起的这种执念。
电影还是有点致郁风的,包括大量的色彩对比那我自己在猜想是不是去展现人物非常矛盾冲突的性格?
包括他的一生。
很多色彩还是偏暗色调,但是真的非常有格调,很华丽,非常华丽。
我觉得很有美学色彩,包括最后的死亡,无论是他磕血倒在路上,还是最后沉入水中,我觉得都处理的非常干净,非常美。
尽量不要带入自己的爱情观,或者是自己的观念去看这部电影吧。
颓废与虚无,道德和情义的阴暗。
等看完人间失格的书,然后再反过来回头看看自己写下的东西,到时候说不定会有很大感悟,说不定再刷一遍这个电影。
敬你,太宰治先生。
《人間失格 太宰治と3人の女たち》导演:Mika Ninagawa.ningenshikkaku-movie.com/.“明明 人本应是为了恋爱和革命才诞生于世的。
”.剧情:尽管妻子美知子怀有身孕,而且他们已生有两个孩子,太宰治仍不断传出恋爱的绯闻,同时多次自杀未遂。
虽然他的生活方式为文坛所不齿,但他还是接连推出热门作品。
在两个情妇都催着要和他生孩子的疯狂日子里,连一直相信他才能的妻子也叱责他,他执笔创作了只有自己才能写出的失去做人资格的男人的故事。
太宰治與蜷川實花的組合,一字記之曰:色。
蜷川並不服膺於太宰治半自傳小說《人間失格》的隔靴搔癢,借書之名直接拍他本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
太宰治的妻子美知子、有志成為作家的情人靜子和他最後一位情人富榮,分別由演技派女優宮澤理惠、澤尻英龍華和二階堂富美飾演,襯托著蜷川分別為三女精心設計的主題色調,色彩濃烈絢麗的畫面是一場流動的視覺盛宴。
為了對抗生命的無力感,太宰治沉溺於女人與酒精,在靡爛晦暗的生活中追逐死亡之光。
在蜷川的鏡頭下,他既是才子,亦是賤男,他的不堪,反而折射出人間的脆弱和美好。
.感想: 我也希望可以永远浪漫的恋爱。
整部片子带给我的感觉是循环往复的恋爱,人的一生好像不需要为任何事情负责任,创作和恋爱就好像是一个相互给予相互成全的角色。
最近在跟朋友聊到新的一年希望能谈一段认认真真的恋爱,朋友说你不是一直在谈吗。
所以其实我一直追求的只不过是一种恋爱的感觉。
之前一个男孩跟我说,我只不过是成为你人生的一小部分,很高兴参与过你的人生。
好像现实就是这样子的,我们只是刚刚好地从别人的世界路过,或者参与了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而其实我们遇见就是为了对他人人生的好奇,而离开只不过是好奇感消失了。
遇见与离开好像这就是我一直一直体验着的东西,因为我就是希望可以像片子里面的太宰治那样循环地恋爱,不停地遇见与殉情。
其实退一步来说,我很像他,我对别人的好奇胜于我的欲望,我喜欢探索未知的事情,但当我探索完毕后,我就会无情地离开。
但是往往很多情况下,我都无法做到无情,更多的情况下我就像太宰治一样沉沦在别人的世界里面,在别人的温暖里面,我好像没有办法很快地从他人的世界里面离开,我想要更多的同时,他人给予更多的时候,我又会厌倦。
我只是很单纯地想要无限循环的恋爱感觉。
很多人说太宰治是渣男,但是我却觉得我对他有共鸣感。
影片的最后,他留下书信说,妻子是他最爱的人。
但是其实他爱的只是自己而已,他只是为了弥补自己对妻子的亏欠,希望自己这样说能让妻子心里好过一些。
其实他只是一个自私的人,希望对方以他喜欢的方式去回爱自己。
就连最后殉情那刻,他仍然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因为他爱的仅仅只有自己,他沉迷的只是别人的生活与别人对自己的爱而已。
这部影片以极其大胆的配色,以及极具美感的对称镜头,让观众沉迷于一个似梦似幻的世界里。
这部电影延续了导演蜷川實花的浓墨重彩的审美特征,无论是场景布置还是摄影构图都让人不禁感叹。
但是我个人觉得唯一的败笔在于太宰治在写《人间失格》著作时候,导演用了一种空间结构的方式来呈现,与电影大部分的感觉非常突兀,会让观众产生抽离感。
但是我认为太宰治在雪地里面吐血后,看到白色的菊花一朵朵地飘落下来的错觉,这一段我认为运用得非常妙。
- [ ] 有人说《人间失格•太宰治与三个女人》没有完整的故事线,或者说故事太弱了。
这当然是事实,但是这不但不是这部电影的不足,而且还是这部电影最具开创的部分。
看这部片本来就是要做功课的呀!
如果没有读过太宰治的《维荣的妻子》、《斜阳》、《人间失格》这三本书,看不懂,看了也不知道个所以然,那是当然了。
不过,这片的画面很美,音乐很棒,主创很会营造气氛啊!
如果说中规中矩的《人间失格》拍的还及格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是优秀了。
- [ ] 罗莎•卢森堡在《经济学入门》里说:人类,本应为恋爱和革命而生。
- [ ] 莱蒙托夫:深受磨难的贝壳,方能孕育出珍珠;只有受伤的人,才能创造出美。
- [ ] 日本民族的文化里,有个很明显的不同,那就是他们虚张声势地夸张了“破坏的美”。
这种美如果仅限于在文学上、艺术上,或许也是一种风格、格调,但是如果用在革命和创造上,就会完成破坏,而且还会因为破坏而骄傲。
- [ ] 跟不被爱的妻子,宁愿做一名被爱的情妇。
- [ ] 我想抱着必死的觉悟去谈恋爱。
- [ ] 正是在这一点上,日本艺术家,至少是几个出名的小说家,追求一种生命的极限,表现出来的就是追求死亡,不,不应该说是“追求”死亡,而应当说是追求死亡的体验。
因为日本是一个社会习俗严格的国度,现实人生里肯定不能太破坏,于是艺术家们便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这就是自杀的内在原因。
他们追求破坏,他们追求死亡的体验,实在是在追求生命的极致,或者是有点像屈原的天问,至少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他们是一个方向上的,都是对生命本身的终极追问。
他们在精神气质上是相同的,在生命的选择上又是以,相同和相似的——他们在追问天地间之余,都转向了一身,都自杀了。
电影借太宰治的第二个女人静子的话说,“我不喜欢爱,我喜欢恋,让人痛苦而又愉悦。
如果恋爱不好,就把我当成一个坏人吧,当成一个恶劣的女人,反正我就是不良的东西。
”在这一点上正好也是符合日本之大众心理的;当然,这不是说现实里的日本人都喜欢不良的东西——如果这样认为,那就贻笑大方了。
我的意思是说,日本人的一种审美,一种艺术活动——尽在这一点上是符合的。
而对于如中国的观众,则呈现了一种为爱而死而生的决绝、刚强,这又是另一种类型的审美了。
- [ ] 是个,怀孕、生孩子是革命,更是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极致的艺术。
在这一点上主创人读懂了太宰治。
既然是革命,当然就不能被别人改变,既然是艺术当然也无需别人的理解。
艺术——就像写小说,它首先是自己的,然后才是别人的。
- [ ] 电影把太宰治塑造成被美女包围的样子,这当然是艺术家——既是太宰治在自己小说里营造的,也是这电影主创人员在电影里营造的,实际上这不过是艺术家的一种自恋,一种自视,更是他们的意淫。
当然,电影之所以如此营造,是为了酝酿氛围,然后合理地——至少看起来是这样子,将太宰治的小说串进去。
比如《维荣之妻》、《斜阳》、……。
这也是这部电影主创的一个线索:正是冲着太宰治现实生活里的三个女人去的,相信主创人员相信按照这个路子寻过去,能找到太宰治的心路,至少也能更捷径地临近太宰治的真实。
- [ ] “抱着必死的觉悟去谈一场恋爱”,这正是主创从太宰治身上挖掘的“这一个”,是太宰治“这一个”独有的。
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最主要的——抓住了关键,只要按照这条线走下去,拍出来的片子就不会太差。
- [ ]
在上一篇内容中对《人间失格:太宰治和三个女人们》的人物与剧情,进行了介绍,所以今天我们会换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
蜷川实花不论是在拍摄照片,还是在拍摄电影,都非常擅长运用“花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公内心的变化,情境与场景的变幻,用各种明暗色彩来展示。
曼珠沙华(彼岸花)花语:悲伤回忆
春天来了,死里逃生的太宰治带着孩子们出去踏青,本是看起来非常温馨的画面,却出现了大片的彼岸花。
众所周知彼岸花所蕴含的意义“无尽的爱情,死亡的预兆,地狱的召唤”,这三句话就像咒语一样刻在了太宰治的身上,也预示了接下来他不幸的命运走向。
梅花花语:坚强、美丽、不畏严寒
第一次太田静子出门的时候,家门口的梅花还是一片枯萎,但也不难看到花中的一丝生机。
遭遇过各种悲欢离合,亲情背叛,太田静子的内心已经接近枯竭,她需要给自己找到生存下去的理由,所以干枯的静子需要前往东京,追寻属于她的爱情。
而当太宰治应约来到静子在伊豆的家里时,万物复苏,所有的梅花全部盛开。
静子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新出口,不畏世俗的目光,有了她向往的爱情,也有了自己爱情的结晶。
对静子来说,接下来的日子即使只是回味过去的美好,都能让她一直快乐。
所以门口的梅花树林就像静子的心,再也不曾枯萎过。
粉色绣球花花语:喜庆,多在重大节日中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体现出欢快的气氛蓝色绣球花花语:背叛,富有情感色彩的蓝色绣球花,多代表忧伤和冷酷,指感情中出现了问题,某一方因见异思迁而伤害另一方
当太宰治的责任编辑佐仓润一出现在酒馆,等着太宰治出现的时候,佐仓的身边出现了红色和蓝色的绣球花。
红色绣球花暗示佐仓将在这里遇到自己喜欢的人,而蓝色的绣球花则代表太宰治的背叛,太宰治即将在此刻背叛静子,去寻找新的爱人。
所以当静子现身的时候,太宰治的背后又单独出现了蓝色绣球花,面对怀孕的静子,太宰治各种假装看不到,他明白静子的使命已经完成,他也不愿意再付出更多感情。
随后蓝色绣球花也一直出现,当太宰治拦下富荣,美其名曰要谈一场赌上性命的恋爱,其实不过是为了帮助自己逃避上一段恋情。
而当太宰治河富荣殉情现场,再次出现了妖异的蓝色绣球花。
这一刻,太宰治退缩了,他并不是因为爱富荣才选择跟她走,太宰治再次背叛了富荣。
当太宰治的死讯传来,所有在他家门口等候的记者背后,也全都是蓝色绣球花,这群记者都想要将这样“劲爆”的绯闻,传达给太宰治的正妻美知子。
白色紫藤花语:为情而生,为爱而亡,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富荣在藤蔓里找到了太宰治,此时此刻的富荣以为遇见了理想中的爱情,却不知道太宰治只是想躲避他应负的责任,盲目的信从,奠定了富荣的悲剧爱情。
茶梅花语:理想的爱
富荣的个人海报,以及回到自己的居所,看到的全都是茶梅。
她知道自己触犯了禁忌,房屋内出现裂开的十字架,却按耐不住。
对于富荣来说,这就是她想要的,即使她不明白这是什么。
白色茶花花语:你怎能轻视我的爱情
离死亡越近,太宰治生命中的色彩就越少,接近尾声他一个人走在无人的街上,背景是纷纷飘落的雪花,看不见太宰治的脸,只能感觉他越发接近天的黑色,成了幕布中的剪影。
走在半路上吐血的时候,太宰治看到漫天飘起了白色的花。
他想要的爱得不到回应,一边是疯狂,一边是落寞,已经丧失活下去的勇气,一心求死,所以也希望自己死前能够得到救赎。
蔷薇花语:炙热的爱
太宰治的妻子离开家去探望亲戚,回家后却看到富荣留下的蔷薇。
这是美知子不在的时候,太宰治找富荣来料理家里的一切,让富荣以为自己已经翻身,不再是那个只能在出租屋里苟且的女人,而是一个几乎拥有“正室”地位,离正妻一步之隔的女子。
紫鸢花花语:高贵典雅
读完太宰治的遗书,又听到了他的死讯后,美知子家的鸢尾花都开了,雨过天晴,那个坚强的美知子又回来了。
对于美知子来说,这就是又心痛又理想的结局,她所期盼的太宰治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作家,她所奉献的一切都收到了回报。
看到太宰治的遗书,美知子知道这一切都是太宰治“爱”的表现,她会更加坚强且坚定的活下去,带着爱以及对自己理想世界的崇高敬意。
她不是《维庸之妻》中的妻子,她是主导《维庸之妻》的妻子。
记不清自己是何时下载了这部电影,清理网盘的时候发现,花了2个小时看完,压抑,天才与众不同下的壮烈,都让人喘不过气来。
估计是《人间失格》、太宰治这些标签太让文青驻足,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屡屡让自己有读书的冲动。
电影讲了太宰治人生最后几年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修治吸引妻子美知子关注的“有虫子”的梗,让观众感受到他在内心深处的依赖。
妻子担心孩子看到父亲吐血的场面,背身面对太宰治,彻底激发起他创作《人间失格》的勇气。
静子对于太宰治,就是创作来源,更多的是为了文学。
偏执的山崎富荣,感觉最开始她就是太宰治为了逃离静子而拉来的挡箭牌。
最喜欢的场景有太宰治吐血众人冷漠无情,远远躲避的反差;风车变成大片红的压抑;妻子与孩子一起涂满了蓝色颜料,弄脏了屋子所传达出情绪的震撼。
大约我是真的不懂艺术导演的摄影棚.泽尻就像被固定在一个写真的场景里面一样.片中她的房间完全就是导演一贯的摄影棚照搬.以及两人第一次约会到小酒馆,前景鱼缸里两条小金鱼.鱼水之欢亦或是,导演的标志.现在回想起来,几乎每一个角色的出场都像被困在一个摄影棚里,演员在那个摄影棚里矫揉造作想让照片变成活的.泽尻在落满灰尘的华丽老城堡里.宫泽在小津安二郎的场景里.二阶堂在松竹电影厂搭建的小公寓里.栗子在哪.栗子和藤原在小酒馆里.疯癫的人物塑造每个人都像得了癔症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影片也是被这些角色分割得七零八落.太宰治像一个孩子.一个疯子.一个骗子.爱么朋友说他最爱的是妻子,因为他最后留了那封信.要我说.谁都不爱.每一段关系都是满足不同的寂寞.对方也只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宫泽得到了作为妻子应有的认可和无法撼动的地位.泽尻得到了一个有着崇拜的人的基因的孩子和世俗的名利.二阶堂得到了理想的爱和关系.说穿了还是人物塑造的失败,亦或是我的期待太高.栗子在白雪中奔跑昏倒漫天飘白花.我心中默念终于tm的死了!!!结果一口气又回来了.这一下让我差点昏死在电影院.最后在水中冒泡泡的栗子.突然睁开双眼.已经无奈了.导演的表达过于碎片化,全片没有连接性,唯一有连接性的大约是那几场bed戏.她再导片子,不会再进电影院了.
我最近看了很多电影,不知道要从何写起比较好,想了想,还是说说太宰治吧。
其实我还会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的,青之文学今天也开始再看了,但今天既然打算要写,就写了。
我截了电影里坂口安吾和三岛由纪夫与太宰治的两段对话。
一段是在太宰治以《斜阳》身负盛名却被文坛大神嘲弄之后,在地下酒吧里与坂口安吾见面,太宰治说你是要我写笨蛋也能看懂的小说吗,坂口安吾说是要你这出笨蛋看了也会惊叹的小说。
另一段是三岛由纪夫问太宰治不觉得空虚吗,明明知道没有人懂自己究竟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呢。
太宰治说:“你来做做看不就知道了吗?
”还有太宰治的编辑质问他只是在出轨而已啊,他回答的话。
“你只是在出轨而已啊!
”如果我双手合十对着茫茫天际提问,是不是能显得真诚一点呢?
当那个已经死去的人吸着烟替你听着这垂问,你会不会感动地流泪呢?
听着这话确实要把手中的烟猛吸一口吧?
换个情形的话,若是位爱你的稚嫩的孩子愤怒地责问你,你会不会泪如雨下呢?
怎么解释呢?
怎么才能解释得清楚呢?
我为什么这幅样子呢?
这时,时光流逝,站在你面前的又是新的青年,他正直的轨迹覆盖掉路上一切你染病之时仍舍命颠簸留下的车痕,他就这样抬起正直的眼眸质问你为什么要写呢?
明知道没有人会懂为什么要写呢?
你不觉得空虚吗?
可那个将死之人替你回应了。
或许是他要死了,或许是他已经做好赴死的打算,总之他回答说:“你做做看不就知道了吗?
”人怎么能这么正直地活着呢?
人怎么能这么没有廉耻之心地这么正直的活着呢?
我曾问过这样的问题,却没有人回答我,或许觉得我是疯子吧,或许不知道我在问什么吧?
可是就如同句子的本意一样,被当成了可笑的悖论吧。
滑稽可笑的人透过有色目镜把一切人都装进滑稽可笑的外壳,被当成滑稽可笑的人窥视着的人在黑暗之处注视着这样的人。
没人想要得到这样的答案,或许在许许多多的质问之中,唯一似真的答案就是“人们只在乎你是怎样死的”吧。
可是对于这样的答案,我们也无法做出回应,能说的最好的答案就是“敬请期待下次”。
“小说家为了作品做赴死的准备是软弱的表现吗?
”没有将死的觉悟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
可我只是平常的一人,因此要感谢您替千万的人做出赴死的准备,替千万的人受到世间嘲讽一番。
没有人愿意做做看的。
洁身自好的正直的人,好可恨,让人嫉妒得好可恨。
可我等之人应该不会嫉妒吧?
有什么好嫉妒的呢?
抛下了这世间一切笨蛋放纵他们去赴死而独自清白地存活的人,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死后一定会下地狱吧?
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尸骨无存,再不为人的。
1月9日 凌晨三点
翻了一下一年前看过的另一个人间失格的电影,那个时候简直是被无聊和不解包围。
但是在那之后,疫情来了,世界变了。
现在看来,太宰治所处的那个年代,也是全世界都极端变化混乱的年代。
所以这次再看关于太宰治和人间失格,虽然不能说完全懂他,但是这次我理解了。
太宰治可以算是一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吧。
还记得在日本上小学的时候,音乐课上学关于奔跑吧,梅勒斯的时候,我的感动和震撼。
那是一种极致的理想主义,接近虚无缥缈的美好和愿望。
这样的故事和那个堕落很丧的人间失格是同一个作者。
正是因为相信并憧憬着人性最纯粹的伟大和美好,才会对现实的虚伪和恶臭彻底绝望吧。
他在女人,酒精,香烟,放荡形骸中扮作一个小丑,用最清醒的意识看着眼前人间的一切闹剧。
我想,某些方面,某一刻,我是理解他的。
最后觉得,最了解和最爱太宰治的女人,就是他老婆吧。
同样的,对于太宰治来说,老婆也是特别的存在。
就如同他在遗书中所说,那是他一生最爱的人。
蜷川實花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体验是平面而非线性的。
电影既没有随着时间线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也没有人物的发展、挖掘。
整体感觉是一张名为《关于太宰治花边新闻》的剪报。
为了不使剪报单调,因此用色彩饱和、对比强烈的大色块进行了背景提亮。
凡有字的整篇都用荧光笔画上了高光。
空隙间还填满了令人感到窒息的花边(电影背景里的各种夸张细节,鸢尾花啊、紫藤啊等等)。
最具有八卦剪报特色的大概还是三岛的出场。
没头没脑的出现后消失,只为了给太宰治的小说写个差评,整个电影有无三岛毫无关系。
为了增加八卦小报的亮眼度,特地表明了此为官员大人。
就好像剪报上一块豆腐干上写道《震惊!
遭大官批判的太宰治,前途渺茫!
》也因此,一张八卦剪报干巴巴地从来不能刻画一个人、传达一个人。
在这张剪报背后,是导演 蜷川實花的手。
她也许用自己艺术家的经验串起了剪报的内容。
引导的是一个艺术家要达成艺术成就必须要利用别人、榨干他人的主线。
但这可能根本就不是太宰治。
蜷川实花是日本当今最受关注的女性摄影师之一,其摄影风格以极其艳丽的色彩而独树一帜。
2001年拿下“摄影界的芥川奖”——第26届木村伊兵卫写真奖之后不久,蜷川即开始拍摄电影。
到目前为止,蜷川实花拍摄了1部短片、4部长片和1部剧集。
蜷川实花的电影作品在视觉上与她的摄影作品近似,或者说她的电影延续了摄影作品的风格,有着极其明丽夸张的色彩。
观看她的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张艺谋中期的某些电影(如《英雄》),但是蜷川实花的不同之处在于,她并非利用色彩心理学,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将色彩饱和度拉大,呈现出某种超现实的质感,不仅如此,她的摄影在色彩与内容之间往往也存有巨大的张力,因此给人的视觉冲击往往不仅是单纯的“美”,而且还很怪异。
正如蜷川实花自己所说,她所在意的其实不是美,而是美背后的东西,其所展现色彩也并非为了色彩本身,而是以此达到一种出人意表的陌生化效果。
事实上,蜷川实花的电影作品和她同一时期的摄影作品在主题和意象上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对应、说明和补充的,比如其在2003年出版的两部摄影集《Acid Bloom》和《Liquid Dreams》分别拍摄了色彩极其艳丽的花朵和金鱼,而不久之后的长片首作《花魁》(2006)便将这些元素非常充分地使用到其中。
在片中,金鱼作为一种意象频频出现,由于金鱼并非天然存在,而是由野生红黄色鲫鱼经过人工养殖演化而来的观赏品种,因此这个意象也暗示了风流场所中女性被男性欲望所驱使和扭曲的命运。
影片中颇值得玩味的段落是在结尾,当花魁日暮和清次决定私奔之后,玉菊屋里豢养的小女孩推开日暮居所的拉门,看到屋中红色金鱼跳出了鱼缸。
这一场景暗示着日暮的出走,随后小女孩走上前去把金鱼重新放回了鱼缸,并表示“脱离了鱼缸的金鱼是活不了的”。
接下来的一个镜头里,日暮和清次在一片明丽到不真实的花海中奔跑,最后停留在了一树樱花之下。
乍看起来,二人确实在历尽磨难之后获得了自由,但小女孩的谶语是否也在向我们暗示,这浓艳色彩背后令人担忧的“真实结局”,实际是如筱田正浩的《写乐》(1995)一样悲伤呢?
如果说早期的蜷川还需要借助花和鱼这类意象进行主题表达,那么到了下一个阶段,蜷川摄影作品意图更加直接,两本强调死亡与欲望的摄影集《noir》(2010)和《TOKYO INNOCENCE》(2013)表现出她对怪异外表和黑暗内涵的偏好。
不出意外地,两部摄影集之间创作的电影《狼狈》(2012)也有着类似的表达,而且此时的蜷川直接让红色的金鱼化身成(双重意义上)红色女星,成为故事的主角。
在这个故事里,女主角莉莉子(泽尻英龙华饰)是全日本最受欢迎的女性,然而随着故事展开我们逐渐得知,其天使般的面孔看似是极端之美,反映出的却是塑造这种审美的畸形社会,整个娱乐业也是全社会所有人欲望的总和。
正如片中检察官所说,她身上没有一块地方是没有动过刀的,每一个部位都体现着外界的欲望,都是他人欲望施加的结果,女主人公在这种真实存在的、手术刀般的目光中被不断切割,不惜全身整容以至全身排异,终日生活在对身体的不自信和恐惧之中,甚至丢失了人格,一步步陷于高度的狂乱和异化。
在这里,蜷川(和原作漫画家冈崎京子)试图拆穿外表光鲜的日本娱乐行业对女性巨大的剥削——没有人能够逃离,唯一的区别只在于是否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
身为行业中最顶层的一员,莉莉子既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莉莉子用“性”来征服男性,甚至更进一步地用其性魅力来征服身边的女性经纪人,驱使并奴役周围人为她行肮脏之事。
而由于服用大量药物,莉莉子也开始出现幻觉,最终不得不以残酷的当众自戕结束其演艺生涯。
巧合的是,女主角泽尻英龙华在现实当中也出现了与莉莉子相似的情况,在2019年因涉毒而从演艺圈隐退,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蜷川实花对娱乐行业的观察和对行业人士心理结构的剖析。
作为一名女性创作者,蜷川实花从创作之初便是以“女性写真”关注女性话题,而女性话题也是蜷川实花赖以成名的基石。
如何在日本这样一个男性权力非常发达的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建立起自己的主体性这一问题,贯穿在蜷川实花所有的四部电影作品里,哪怕是在其最差强人意的作品《杀手餐厅》(2019)里也是如此。
故事讲述一名身着女仆装的女性服务员(玉城蒂娜饰)如何在一个男性杀手络绎不绝的餐厅里生存下去,而之所以说这部影片最弱,还是因为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始终还是处在男性主厨的保护之下,其故事和结局本身都可以称得上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日本翻版“这个厨子不太冷”。
不过,《杀手餐厅》也确实向我们揭示了蜷川实花电影一以贯之的主题:欲望和死亡。
在她的前两部作品当中,情色场面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主角的职业本身也是性工作者(或近似于性工作者)。
后两部作品里死亡的比重开始上升,直到《人间失格:太宰治和三个女人们》(2019)时,死亡已经有了堪比欲望的分量——身患严重肺结核的太宰治(小栗旬饰)在书写完他的遗作《人间失格》后与他的仰慕者山崎富荣(二阶堂富美)双双跳河自尽——而死亡也恰恰是太宰治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对太宰治来说,爱情与死亡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现自由的方式,这恐怕也与蜷川在《狼狈》里所表达的若何一契。
当然,父亲蜷川幸雄于2016年不幸去世,其病因恰好也是肺部疾病,这一经历应该也让蜷川实花对死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有趣的是,虽然这部影片以日本文豪太宰治(小栗旬饰)为主角,但实际的角色塑造却是围绕“三个女人们”展开的,也正因如此,《人间失格》给出了在蜷川实花所有作品里最为复杂和多样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把太宰治客体甚至介体化:妻子津岛美知子(宫泽理惠饰)早就对丈夫的情事了如指掌,因此也早就放弃了任何情感上的依恋;情人太田静子(泽尻英龙华饰)在怀上太宰治的孩子并得知太宰新作《斜阳》中使用了她日记中的语句之后,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是出版了她自己的《斜阳日记》,而这也暗中给了太宰治一个响亮的耳光;仰慕者山崎富荣一心求死,对她来说,只有将他共同“拖下水”,才能在其众多的情事当中宣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太宰治与其说是她的情人或仰慕对象,不如说已经是她的所有物,以至于尽管太宰治已经病入膏肓,但仍然不得不去满足山崎富荣的性欲望。
由此可见,日本男性与女性之间通常情况下的权力关系在这部《人间失格》里已经发生了逆转。
从这点上来说,蜷川电影与大岛渚的名作《感官世界》(1976)可谓一脉相承——炽烈鲜艳的色彩,两性的权力关系等等。
不过需要指出,无论是《感官世界》还是《日本春歌考》,大岛渚往往是以性来透视更深层次的现实政治问题,蜷川实花则很大程度上将这一层剥离,满足于某种架空的性别叙事。
客观层面而言,她的电影剧作大多改编自通俗的漫画或文学作品,往往陷入一条简单的叙事线索和人物设定当中,很难开掘出更加深邃的人性和深刻的思想。
而且由于摄影对其思维的限制,蜷川一直以来也不太善于用影像编制复杂叙事,过分追求影像风格也往往限制了她的发挥。
正因如此,蜷川的电影作品最好看的部分往往是意识流影像的片段,情节则多乏善可陈。
从主观层面而言,蜷川实花或许确实不想让她的作品过分复杂和深刻。
对此她曾表示,“我试着将我最个性的作品转化为一种更容易接受的形式。
不论艺术还是商业,两者都是我的爱。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抵达她的作品,蜷川也尝试使用各种办法,譬如在她的时代剧当中增加现代和后现代音乐,故意与时代拉开距离,使得作品本身既显陌生又显普世,既深刻又通俗,然而当她在电影中把记者和粉丝当成批判对象之时,却又忘记了他们仅仅是整个产业的最末端,真正应该批评的东西,蜷川几可说是毫无触及。
或许某种程度上说,电影对于蜷川实花来说已经是一个可以略微挣脱资本逻辑、实现表达自由的渠道了,毕竟当我们去看蜷川拍摄的广告就会发现,她标志性的艳丽色彩竟然不再有任何批判、怪异和锋利的感觉,而成为了一块招徕(尤其是女性)顾客的金字招牌。
所谓的普世和通俗似乎恰恰建立在资本对其作品的歪曲之上,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悖谬。
也正因这种妥协,蜷川的电影作品从来不是什么新鲜的浪潮——一个决不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聪明作者,恐怕总与“新”字无缘。
等了大半年可真是太失望了,蜷川实花女士您还是安心搞摄影去吧,重复拍自己拍的电影真的不太适合您……这么华丽的演技派卡司演绎这么传奇色彩的作家居然能拍得这么空洞枯燥,失去了浓艳的色彩还剩下些什么呢?失去了肉体的缠绵还剩下些什么呢?若不是二阶堂富美和泽尻英龙华的颜值撑住,这电影就是太宰治还活着,看了也要准备第六次自杀。。。
0 0分电影,蜷川实花真的是太喜欢艳丽的色调了,直接使得这个电影的价值下跌了一大半……蜷川实花是不是太宰治的黑子我不清楚,但是照这个电影里面这般塑造,那太宰治真的就是个恶臭直男,我没有看到任何孤寂、抑郁、痛苦的样子,反而看到了一个自恋狂自作多情的设定,我只能觉得一是她拍电影选角设定没处理好,二是演员完全没演出精华。尤其是这部戏里面那么多个男性角色,我觉得只有高良健吾的三岛由纪夫是正常的,其他都是神马玩意儿……如此价值观和如此媚俗拍戏,我真的是不能接受,我一个男人都看不下去这个价值观,三个女人给他生猴子,就老的那个还算正常点。
蜷川实花是有多讨厌太宰治啊,甚至让我觉得她是太田静子的远房亲戚。这么好的构图就别浪费胶片了,还是去给演员拍写真吧。
蜷川实花还是去拍照吧好吗
小栗旬迄今最帅太宰治,也是最油腻一版,剧情基本不成故事过于舞台形式化,太宰懦弱儒雅无赖派没有,油头粉面浪子到有。另方面不可否认艺术价值,重彩,构图,布景,冲突处理,个人最喜欢撒墨水一段。
还是拍得挺美的,就是故事不行,在细处着眼却忘记全局的典范。
除了画面一无是处~
编辑和太宰对话“把人间失格完成吧”片段堪称矫揉造作到极限,强烈破坏情绪。但是,高良健吾的三岛短暂客串没让人失望,气质拔群。画面美感依然在线,但是蜷川实花这次女性角度没那么绝对,再加上纪实性,似乎过于温吞。我要是说蜷川驾驭不了这种题材是不是不女权。她最擅长的还是女性题材。这部里女性虽然尽力刻画,但还是太宰光环的配角。
吐出一面国旗来了,他要不要高喊万岁呢,人间失格,万岁!
文艺青年都是大猪蹄子
不盯着脐下三寸就不会拍太宰治系列,不交代太宰治的共产主义背景,怎么让人理解人是为恋爱和革命而活啊&三岛和太宰治见面没有说这么多废话&太田静子真的是最赚的,名声和娃全有了,女人聪明地自私一点没坏处。
就看不下去。。。太宰治太太太太太渣了!我为什么要在一个渣男上浪费两小时?人物刻画的也很脸谱化:风流浪子和富家冒险女、保守乖乖女以及温柔贤惠不停传宗接代的五星原配的故事。即使是荷尔蒙场外爆棚的小栗旬也救不了这个剧本和人设了。抱歉,自私而才华甚微的Casanova的故事已经不流行了。看一个拖稿的“作家”玩弄女人有什么意思?蜷川实花画面一如既往的美,不过这点看剧照就可以了解。 从西雅图“逃亡”大上海的Delta 289航班上。
情绪和气质都颇为诡异的电影,时而像艺术电影版精致时而八点档老娘舅奇情展示哭哭啼啼。归根结底剧本不行人物都没写好。最好的还是宫泽理惠。
一边骂女主们怎么这么恋爱脑,一边想换做是我我也可能爱上这个渣男
把渣男演绎得如戏狂浪…佩服
太宰治是否和人间失格划上等号,我觉得是后世影响和解读,这一段真实故事更明显在于生命的宝贵体验,他成为这样的人,不仅仅是感情,而是感情在他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痕迹,蜷川实花似乎将兴趣点移去了别的地方。这个电影的美术理念和她的剧《关注者》如出一辙,作为剧的世界观好看,但作为太宰治和战后的世界观有点大打折扣,演员们都不算好,这是我见过最平平无奇的宫泽理惠,蜷川实花完全不能让演员给出最内心的力量,二阶堂的角色跨度比较大,她做出了很丰富的表演,其它的演员们几乎都差到我觉得可以改行了。
从发布阵容到看完电影,我还是有点点失望的,也搞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也懒得想了。小栗旬算是稍微扳回一城吧,颓废敏感软弱感都有了,总的来说就是有内味儿了😂
卷川老西 亮剑出击 脚踢渣男 拳打文坛
看蜷川的电影,需要期待什么剧情?这一切都是他的自我完成之路,需要女人奉献,不论是自我,日记,才华,理解,还是身体,要像母亲,保姆,情人,知己,崇拜者,奉献者,现实生活里遇到这种人,赶快跑啊。
#睡粉养成之路#开始是偶像纯爱,中间是情色惊悚,结局是家庭伦理;不知道脚本是三岛由纪夫的真爱粉还是高级黑?作为导演过于突出长处必然同时曝光短板。【太宰治适合黑白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