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

叔·叔,Suk Suk

主演:太保,袁富华,区嘉雯,卢镇业,胡轶心,林耀声,江涛,王晓怡,刘亭君,施魅力,黄国辉,翟紫筠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9

《叔·叔》剧照

叔·叔 剧照 NO.1叔·叔 剧照 NO.2叔·叔 剧照 NO.3叔·叔 剧照 NO.4叔·叔 剧照 NO.5叔·叔 剧照 NO.6叔·叔 剧照 NO.13叔·叔 剧照 NO.14叔·叔 剧照 NO.15叔·叔 剧照 NO.16叔·叔 剧照 NO.17叔·叔 剧照 NO.18叔·叔 剧照 NO.19叔·叔 剧照 NO.20

《叔·叔》剧情介绍

叔·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计程车司机柏(太保饰演),以及退休单亲爸爸海(袁富华饰演),即使大半生受尽传统社会的规范与约束,两人仍对多年来努力建立的家庭为荣。不过,两人没料到能在人生的最后这段路上,与彼此邂逅…。 柏与清(区嘉雯饰演)结婚45年,育有一子一女,可谓上一代传统香港人眼中「幸福家庭」的典范。海的太太早年离他而去,与儿子永(卢镇业饰演)相依为命。虽然海与儿子一家同居,却无法感受到家的温暖。而柏与海迟来的相遇,也翻搅起两人尘封心底的爱慾。面对「爱情诱惑」与「社会道德价值」的拉扯,以及内心「原始慾望」跟社会传统「幸福家庭」的抉择,两人究竟要回归最原始的自己?还是重返风平浪静的生活,继续守护社会价值观所认可的「美好家庭」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少年侦探攻壳机动队AAAThunderboltFantasy东离剑游纪2恶魔高校D×D夏目友人帐第六季特别篇铃响的残株奶奶的最后愿望TOKYOMER~移动的急救室~跳水男孩朱迪异星女物语妈妈再爱我一次逃离生存营地狱来的女人额吉韩半岛紧急救命罗密台湾·一八九五逼上梁山尘封的记忆新包法利夫人性/生活第二季诛烬枭亡骗局重庆小姐在世界的尽头加速世界OVA#EX02Vacation;温泉春风会长是女仆一点就到家

《叔·叔》长篇影评

 1 ) 一场真实又无奈的爱恋

看完这部电影非常感动。

没有过多刻意的煽情,人们的真情实感,就慢慢蕴藏在他们的生活过的细节当中,等待我们,随着光影,一点一点地去发掘。

如果一不注意,可能这种细微的情感,就从缝隙中流逝,被埋藏在琐碎的生活中了。

这是一段无力的、无疾而终的爱情,令人唏嘘,但符合常理。

中老年同志,他们所需要面临的社会压力太多。

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们仿佛是隐形的,不存在的。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隐藏自己的情欲,怀疑自己,克制自己,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的规范,成家立业,最终隐身于一个个家庭里。

一段爱情电影一开始,柏叔洗车,然后接孙女,回家吃饭。

我们看到了他的圆满的家庭,陪伴多年的妻子,孝顺的孩子。

有了孙辈,某种意义上,柏叔已经步入老年,即使他还不舍弃工作。

柏叔,苦惯了。

从一无所有来到香港,他什么都不信,只相信自己的双手;奋斗啊奋斗,人到老年,苦尽甘来,香港有房,孩子各自独立,抱孙女,可以安享晚年,不愁吃喝了。

直到这时,他才想起自己,开始忍不住内心的悸动。

想要得到什么。

情欲?

要不要进去?

|直面欲的邀请在公园,从他和海叔的第一次见面。

“你要不要进去?

”直接了当。

想要,想做。

“不如先做朋友吧?

”,海叔说。

“那下次吧。

” 对于柏叔来说,这种对情感,欲大于爱。

他的身体需要某种宣泄。

要不要进去。

观察,试探。

说明他也不是第一次在公园的厕所里,寻找安慰了。

在两人感情的开始,柏叔是试探的,担忧的。

他不喜欢海叔晚上给他打电话,不让他坐他的副驾驶。

他在害怕什么呢?

其实有同性朋友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他怕的是自己内心的顾忌,怕被发现,怕爱上他。

在两人慢慢了解对方(性爱)后,他们也陷入了爱情。

对于柏叔来说,这是某种初恋,他从开始谨慎,尝试,看似主动,实则是被动,一步步地被引入禁忌之爱。

而对于海叔,我们可以猜想到,他有过很多无疾而终的爱恋。

柏叔可能只是他这一阶段的恋人。

他也知道,和有家室的人恋爱,不会有好结果。

他看似被动,但实则才是一开始主导的那个人。

他们去了廉价的同性浴室。

只属于同性爱人们的隐秘天堂。

那里有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

老年人的性爱,不可言说的隐蔽,羞愧,在昏暗的室内呈现。

其实一切也都不是不可说的。

一切也是真实感人的。

他们谈着曾经的过往,感概度过的人生,相互爱抚依偎。

老年的爱欲紧接着,我们看到了许多他们的同伴。

柏叔在这样一群人里,终于做回了自己。

他完全放松,露出来笑容。

(在电影中,只有和海叔在一起的时候,柏叔才难得有笑容)

浴场晚餐|他们像一对相守多年的恋人柏叔和海叔,他们像一对相濡以沫,相守多年的恋人,一起吃饭,聊天。

旁人都说,你们有十年了吧。

十年。

不过几天而已。

他们的爱情是否真的坚固?

其实不过是包裹在层层制约下的易碎美物。

而悲伤的是,他们都知道。

这份感情会忽然戛然而止,忽然消失不见,只能随着自己死去,永远不能言说。

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两人在海叔家做饭的画面。

他们躺在沙发上,像一对多年的恋人,对望,亲切自然。

柏叔主动靠上去,又如初恋般地亲吻。

爱意奔涌,平淡又浓烈。

爱的对望他们爱情的美好在于,既有需要经年累月形成的那份默契,又有纯真的,热烈的,小心的试探的初心。

婚礼于现实而整部电影中最悲伤的莫过于在两人情感的顶峰之时,也就是在海叔家过夜之后。

一个美好的邀请,让他们的感情直转急下。

因为爱海叔,所以希望他可以参加自己女儿的婚礼,这是自己人生中重要的时刻,也是希望爱人可以陪伴左右作为见证的时刻。

于是,柏叔郑重地向海叔提出邀请。

但两人都没有想到,这份隐秘的感情,会在婚礼后被撕碎。

也许本身,对于他们两人而言,这份爱情是无法面对现实世界的考验的。

婚礼代表了现实,他们必须回到自己本身的社会身份中。

海叔是一个多年的老朋友。

柏叔是孩子们的父亲,妻子的丈夫,是一家之主。

婚礼|柏叔一家人影片中多次给了柏叔手上戒指的特写,预示着家庭,对于他的束缚。

婚礼上的一家人,父亲形象再次出现,男子气概和同性之爱格格不入,他望向海叔,藏不住的爱意,但他是爸爸,是合照需要坐在中间的人,他要握着妻子的手。

柏叔作为父亲、丈夫的身份和爱人的身份在婚礼上冲撞,充满矛盾的两股力量在对抗,然后身份破碎。

于是,他们的感情也就到头了。

海叔意识到自己终究是一个过客。

毕竟在他们的年龄,想要再怎么冲出规则,作出不同的选择,太难了。

因为限制,可能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内心深处。

充满无奈,但是也无可奈何。

婚礼|海叔而海叔,看似潇洒,却在儿子面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自己的性取向,是他对家人最大的秘密。

无论是想要被送去普通老人院,因为如果去了同性老人院,就等于向家人出柜,暴露出了自己隐瞒了一辈子的秘密。

他还是丢弃了与曾经恋人合照的盒子。

告别过去,或者是,就这样永远埋葬自己的取向。

这样自己行动不便之后,就不会有人拿出盒子,发现自己的秘密。

婚礼过后,两人的爱,两人的梦,就这样戛然而止。

好似初恋,从互相试探、到热恋,然后就各奔东西,无疾而终了。

信仰海叔在儿子的影响下,信了教,他觉得,只要信了教,就不会失去儿子。

他说,只有这样死后,儿子才能找到他。

才可以和家人团聚。

这是一种自我安慰。

他把十字架送给柏叔,希望他也来教堂,这样他们死后才会相聚。

他希望不要失去他们的联系。

也许可以通过教堂再次连结吧?

柏叔收下了,又退还了。

他说他不需要,他只相信自己。

这是他们在影片中的最后一次会面。

其实我觉得柏叔虽然隐藏了半辈子,但是他反而更像是能做出选择的人。

不需要十字架,其实是不需要将自己的情感隐瞒在虚无的信仰中,不需要去逃避。

最后,柏叔去了教堂,仿佛在缅怀他们逝去的爱情。

开放性结局。

他们会不会再见呢?

还是这场梦就这样结束了呢?

柏叔还是去了教堂留白,也许未来的世界会更好,也许一个更好的世界,可以让这些老年同志们更勇敢地面对自己。

 2 ) 谁想要看年老色衰的肉体?

在80-90年代港产片的黄金年代,LGBT的题材简直凤毛麟角,除了耳熟能详的几部经典之外,入围金像奖或金马奖的都很罕见。

然而,近年来,此类港产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有不甘落后于台湾同类型作品的气势。

去年的《翠丝》让人大开眼界,而今年的《叔·叔》更成功入围金马奖多项提名,也获得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大有跻身主流电影行列的意味。

影片的主角是一位的士司机和一位退休单亲老爸,两人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却因为偶然的邂逅而引出一段不为人知的恋情。

老年人的情感题材本来就不算多,同性恋老年人的故事更是万中无一,大部分观众潜意识里对此不感兴趣,要看就看青春貌美的脸孔,谁要看年老色衰的肉体?

这部作品首先在选材上胜人一筹,彻底颠覆大众的期待,用“噱头”制造宣传效果。

影片以细水长流的日常记录为主体,无非是在家做饭、家庭聚餐、接送小孩等司空见惯的生活情节,看起来很像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只是主角换成了两位老年的男同志。

片中对性爱的描写大胆而不露骨,唯美而不低俗,色而不淫的镜头不至于令人感到冒犯和不适。

这些噱头十足的画面极具吸引力,但是这位新导演的野心不小,在平淡的生活情节里不时引入各种社会议题,从同志养老院到同妻问题,均充满了不可忽视的现实投射。

可惜的是,这位导演的功力未够火候,导致节奏感过于散漫。

这种欠缺戏剧情节的叙事最考验人,侯孝贤和许鞍华都是拍这种题材的高手,不论是《咖啡时光》还是《桃姐》,他们轻易就能营造出让人身临其境的氛围感。

而对于这部作品而言,导演去戏剧化的手法略显刻意,往往在即将出现戏剧化的时刻生硬地切换镜头转场。

而另一方面,在现实话题的挖掘上却不够深入,关于社会对老年同志的关爱这个层面值得多花笔墨钻研。

仅仅依靠过多的配乐和反复出现的一首国语老歌来渲染氛围,感觉上似乎无济于事。

影片的重点还是回到了同志题材里常见的核心:究竟是压抑自我本性去维护家庭观念,还是不顾世俗传统继续追寻自我?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这个答案往往是一面倒的倾向,而导演在结尾给出的答案也没有太出人意料之处,自然也难以延伸出更多的思考空间。

相比之下,大部分看点都落在了几位实力派的表演上。

太保和袁富华两位男主角各有千秋,一个沉静泰然自若,另一个活泼骚动,两种演绎方式都可圈可点,但太保的沉实演绎更能打动我。

饰演其妻子的女配角区嘉雯也不遑多让,简单的几场戏就塑造出一位传统、勤劳、坚忍的母亲形象,让我过目难忘。

 3 ) “为什么刚退休就分手”

这个问题是在讨论区里到有人提问的。

我看电影时也有这个疑问。

之所以会疑问,我想是因为我没结过婚,所以只想着,没退休的时候都能婚外恋,退休了不是更有时间瞎搞吗。

直到看了一些其他友邻的讨论后,才看清了男同志和女人结婚后出轨其他男人这件事情的复杂性。

其实男主原本并没有计划着退休后要和阿海分手的,直到下面这个转折点的出现。

转折点出现在儿子给刚退休的老爸家用的那一幕。

儿子让老爸退休后和老妈两个人多出去玩这段话挺感人的,孝心在平实的语言里表露出动人的效果。

老爸肯定也被感动到了,儿子终于长大了,而且是这么孝顺这么有担当的一个儿子,养育出这样的儿子他一定非常欣慰。

不过儿子不是他一个人带大的,这么多年来,妻子协助他相夫教子,做饭洗衣,这些付出他肯定也都看在眼里。

如今老了,子女的重担卸下来了,该是老伴老伴老来伴的时候了。

如果这时候他选择继续和阿海私会的话,虽然不一定会被发现,但他对待妻子的心肯定会减少很多,人心是很敏感的,其实之前他和妻子说跟朋友去深圳按摩的时候,妻子就已经伤了一次心了,若是退休后还频繁和阿海约会,这种时刻肯定会越来越多。

所以他才会在儿子给家用的那晚一夜无眠,那一夜他一定想过:虽然儿女的责任卸了,但丈夫的责任还在,他本来就不是个不顾多年伴侣感情的狠心人,从他平实接收短信时,吃大闸蟹时都关注老伴的脸色就能看出来,他不忍这样继续伤多年老妻的心了,所以才做出把十字架还给阿海的决定。

其实阿海也是一早就能料到这个结局的。

之前陪超仔看病回家的路上,超仔问他“最近做“狐狸精”做得怎么样啊”(看得我大笑出声,可能是全剧唯一笑点了)。

阿海就说:“人家有老婆在的,注定没什么好结果的。

” 所以最后海叔收回十字架时虽然顿了一两秒,但因为之前已有心理建设,所以也并没有对他的离去刨根问底穷追不舍。

在问完 “死后该去哪里找你” 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正面回答后就假装没事,笑笑便收下了十字架。

他也不舍看着柏叔离去的背影,只是原地坐着吞眼泪。

又是一部全剧没有坏人的香港电影,有的只是各自的无奈。

最后男主走进教堂这一幕,可能也是想表达一种天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做自己” 会伤害妻子。

不做自己 又会伤害阿海和自己的天性。

难道错的是几十年前那个因为承受不住社会压力而无奈结婚的自己吗?

还是说错的是那个不包容的社会环境呢。

希望看了电影的人能感受到社会上存在一些善良但无奈的同志人群,他们很痛苦,痛苦的根源来自于保守的社会环境,如果人们变得更宽容,更包容,更接纳的话,迫于压力而骗婚的同性恋就会变少一些。

同妻真的非常不幸,她们大都是善良的女人,剧中的大嫂就很能展现出她们的缩影。

所以社会变得更包容不只是对同志,还是对同妻以及潜在的同妻(即普通未婚女子)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其实对直男来说这也并无害处,因为这减少了他们娶老婆的竞争。

难点在于直男是男权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为了稳固男权他们势必会贬低和压抑女权。

所以多少有点女性化的同性恋角色也难逃被贬低和压迫的命运。

其实女性运动,同志运动,以及各种弱势群体的目的是一致的,大家都是为了争取平等的权利。

可是让既得利益者,在位者,放弃他们的特权想想都不容易,历史上多少帝王到死也不肯把江山让人呢。

 4 ) 不谈主线,谈一谈片中的两个题外话。“同志养老院”和“同妻”。

影片主线太清晰了,剧情交代的也很清楚,不再做讨论。

这里我想说一下剧情中的一个真实的议题“同志养老院”。

这个话题我听到了很多年了,多年前在上海也有朋友谈起,但是还没像香港一样走上议员的提案。

看似很大胆很美好的方案,其实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没有意义。

大环境不改变,试图在不平等的大环境下建立一个相对平等的小环境,这个话题多么的“傻”啊。

这种“傻”让人悲伤。

多么无奈的权宜之计,中国人的隐忍在同志群体的反抗中进一步体现。

但是这一步走的又这么的大,有人站出来,把问题提上社会讨论,背后是多少的牺牲。

为什么同志要出柜?

直男直女就不要出柜吗?

为什坦白自己的同性取向这么难?

异性恋不需要坦白自己喜欢异性的性取向?

“我是异性恋”这句话有人听到有人提起吗?

相比同志话题被人反复提起,还有个更可怜的群体就像是影子一样伴随着同志群体,但很少被人提及,那就是同妻。

大家都是普通人。

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影片中同妻的镜头屈指可数,但是带给我的悲伤更甚。

作为同性恋,选择了异性婚姻可能是时代背景下的权宜之计,可是痛苦是一辈子的,不仅自己,也带给同妻伴侣。

她再好,再体贴,再善解人意,可是依旧痛苦。

隐忍之下的痛苦,她知他也知。

女人都是很聪明敏感的,了了几个镜头交代了一切。

她的病痛他体会不到,他的心事她处处知晓。

爱这个家,就要一直忍下去。

多么痛。

我和我的同性伴侣在国外结婚,我所在的尤金市同性婚姻占比很高,我们小区就有不下四对。

当一个社会对同性伴侣“见怪不怪”才不需要什么同志养老院,才不会有同妻的悲剧。

有感随笔,凌乱之处请见谅。

感谢阅读。

 5 ) 老去之后:尝试个人叙事的最终失败。

人总是会陷入对未来的焦虑,对自己想要拥有的,或者迟早会降临的,很难淡然处之,笑面「花开花落自有时」。

这不,似乎我还没安然度过「中年焦虑」,对老去的恐惧就先来预演。

香港电影《叔叔》如期而至,让我管窥一下老年同志的人生。

我喜欢看「真实」的文本,没有宏大叙事的真实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所以这部电影所讲述的主角是两个结过婚的「同志」,因为电影将他们每个人的人生叙事讲的比较清晰,所以就很难用非黑即白的道德框架来评价是非对错。

因为真实,所以不管是丑陋的或者残忍的部分,都变得温柔起来。

抛开道德框架,每个鲜活的具体的人,都是人生海海里面卑微的人罢了。

一代人,老年人和以往总将镜头对向年轻同志的困惑不同,《叔叔》所叙述的主角是两个退休后的老年男同。

对于情欲的部分,和活色生香的鲜肉表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那些已经速朽的身体并不丑陋,那是我们每个人终将到达的肉身存在状态。

导演并不避讳呈现老年人身体情欲的部分——老年人也有权利去享受情欲。

而和所有同志题材的电影一样,情欲部分亦是两人的感情重大转折的象征。

太保饰演的阿柏从家中走出来,除了丈夫、父亲、爷爷、司机的身份之外,他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老年同志。

他走到公厕,毫不避讳的对他的「猎物」进行「凝视」。

这是具有一代人特征的描摹:在他年轻的时代,是不存在交友软件的,而在电影里所呈现的同性恋世界和我们日常在社交媒体看到的也截然不同,除了家庭场景会出现子女这样的年轻人之外,电影所呈现的同性恋世界几乎都是老年人。

这些老年人还不熟悉互联网时代的同志交友法则,他们仍旧流连于公厕、公园、据点以及浴池,与年轻人的世界像是平行世界一般。

阿柏期初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寻欢。

当第一次在公园遇到阿海,阿海希望能做个朋友先,而不是立马就「进去里面」,阿柏转身就走。

第二次又在公园偶遇,是什么让阿柏愿意「交个朋友」的,我想并不是缘分,而是阿海也在等孙女放学:他也有个孙女。

两个结过婚、生活的具体处境是「家庭」的两个老年同志,终于建立起了连结。

阿柏看起来更加的孤独,不似阿海平和。

在第一次「欢愉」之后,他们开始讲出了自己的故事。

在阿海家「平常夫夫的一天的柴米油盐之后」,他们像是未成年做错事、在父母不在的房子里偷情一般,他们深情的望着对方又温柔缱绻,又进一步逐渐将自己更深层的故事讲出来。

他们不是和平年代长大的人,生在乱世,阿柏更是从内地「游」到香港的。

从搬运米工,到出租车司机,从一无所有、一文不名到一辆出租车、一套体面的楼房和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是他为自己挣来的个人叙事。

如此,在老家(内地)人看起来他不再是「失败者」;如此,他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也拥有了体面的、令人羡慕的生活。

一次欢愉后,阿柏说阿海的皮肤很光滑,两个老头子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然而事实上,那个看起来更加苍老的阿柏是受了一生的苦,脸上和身上的褶皱都在讲述着他苦难的人生。

这些苦难让他看起来如此平和,如此难以亲近,又如此孤独。

阿海不是这样。

阿柏的生活方式,除了家庭和职业生活之外,像是一座孤岛。

阿海有同志社群的朋友,有可以相处搀扶看病的老基友,熟稔香港同志生活的他应该一直都没有「闲着」。

他心情落寞的时候秘密的翻出自己的旧物,那是年轻时候去台湾游玩的照片,照片上分明是两个精神抖擞的年轻男人,他也曾经拥有过自己风华绝代的青春,在他乡「台湾」纵情欢乐——人在老去之后,总是依靠旧物来凭吊自己失去的人生。

阿柏和阿海是有类似经历的,而且都是上进的人,都依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体面的人生。

但可以看出来,出租车司机阿柏过得更加富裕,家庭地位更高。

他用完全燃烧自己的方式来换取在内地所不可能拥有的机会、财富和尊重。

但他们一个是孤岛(阿柏),一个是享受人生的人(阿海),他们的出身又决定了他们青春时代的人生走向。

因而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阿柏拒绝了阿海,阿海更加可怜,我却更加同情阿柏:他苦了自己一生,并且打算继续这样苦下去。

父权、子权电影想要讨论的绝不仅仅是香港老年同志的生活状态。

在东亚儒家文化圈,究竟谁能活得体面、有尊严?

阿柏所能调用的哲学理论依据往往源于佛教,他提到观世音、菩萨等,但他说年轻时候一起「游」来香港的时候,那个拼命挂护身符的人死的最早,他只相信自己(并不信仰宗教)。

阿海则在儿子的说服下加入了天主教,儿子的理由是,希望进入天国之后能找到父亲,用亲情的方式将父亲绑劳。

佛教、儒教与天主教,一东一西,横亘在香港这个国家化大都市、亚洲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里,东、西都对同性恋唯恐避之而不及,这就是他们真实的社会文化处境。

在东方传统的交流方式里,互相深爱对方的家人之间对最敏感最不敢触碰的事情讳莫如深,若非矛盾爆发不得不解决,明明所有人都知道「房间里有一只大象」,但都静默无声,并希望彼此保持默契继续假装这只大象不存在。

阿柏的夫人敏锐的感觉到丈夫的出轨却不追究,只在默默等待丈夫的「回心转意」。

但枕边人最懂得彼此。

明事理、深沉、忍耐、奉献精神等东方「女德」在这个女性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阿柏也毫不示弱,有了心事在默默的发呆,望向远方,从不曾讲出自己的心事,不管是对枕边人妻子,或是那个爱情里的另一方。

离婚后独自抚养儿子的阿海则活在了儿子的权力之下。

他怕什么呢?

说白了没什么好怕的,但他就是怕,他怕「儿子知道自己是同志」。

但儿子不知道吗?

儿子当然知道。

但儿子就是要在笃信的框架下希望父亲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就是一个「正常」的父亲。

所以在这里我才明白,并非儿子对自己养育之恩的父母出柜难,父亲对自己养了一辈子的儿子出柜也难。

这里我们看到「父权的倒置」,所以真正的父权并非父亲所拥有的权力,只要能占据道德制高点,拥有权力的那一方也可以是儿子,在这个家庭里,真正将父权落实了的是「儿权」。

豆瓣有人写《甄嬛传》的评论里说的精辟:「在绝对权力面前,所有人都是女人」。

在一个同性恋是错、是罪的社会里,儿子才是你爹。

阿海的故事有点不同。

在饭桌上,他永远都坐在「主位」,象征着一家之主的绝对「父权」。

而这个父权,就像一个骡子一样,一生都在奔忙。

儿子成家之后,小夫妻俩没有时间去接小孩放学,他就去;女儿奉子成婚,女婿没钱办酒席,刷卡的是他爹,女婿没工作,他爹还要把自己一生的创业再传给女婿,充分的诠释了「爹」这个词在中华文化里的全部最佳想象:要想做个好爹,就要燃烧自己,甚至杀掉自己,将整个家托起来。

这个爹不是攫取的爹或要求子女服从的爹,而是奉献的爹,完美的践行了东方式的「爹德」。

很显然阿柏也是中意阿海的,但为何他又无法回应阿海的爱呢?

除了社会层面的问题之外,电影所呈现的又是「子权」。

退休后的阿柏还要继续挣钱,儿子以孝敬的方式给他爹零用钱花,让他爹带着母亲旅行,享受晚年人生。

这里的「父权」以一种看似绝对政治正确的方式进行了言说,那就是子女的「孝心」,这样的孝心让本来想要进行重新自我身份论述的阿柏有了恻隐之心,「孝心」胁迫他放弃了寻找「自我」的旅程。

一种文化里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政治正确,又行使了他的「爹权」。

丢不掉的旧衣服《叔叔》看第一遍的时候还会感动于两个老人的爱情故事,或者家长里短的生活场景。

每个人都是父母生父母养的,每个人都有类似完美家庭的伦理想象,不论是爱情的部分,抑或是亲情的部分都感人至深。

但第二遍看的时候就会知道,这部电影是非常残忍的。

举个例子,阿柏的女儿带着女婿回家官宣要结婚前,先去买了半只烧鸭,售价 50 元,掏钱的还是阿柏的女儿阿芳;阿海带着心爱的人到自己家来过「寻常夫夫的一天」,两个人一起买菜,阿海对售价 128 元的石斑鱼也大方出手,只想让爱人常常自己的手艺——子女对父母之刻薄,老年人爱起来却像初恋般澎湃在日常买菜这件事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阿柏却回答,吃个番茄牛腩就很好,两人的关系走向已经给出了回答。

在一个同性恋是错、是罪的社会里,所有人按照既定的、规定好的范式去爱才是对的,只要超出这个范式,哪怕再真诚的爱,也是错的。

老婆对阿柏说你的衣服破了,要不要扔掉,阿柏阻止;后来阿柏又翻出那件旧衣服问怎么没扔,老婆说你不是长情吗;阿柏为了女儿婚礼去定做的衣服又被老婆说不要浪费,不要乱花钱。

很显然,谁不喜欢穿新衣服呢,但新衣服是西装,穿起来并不那么舒服,舒服的还是那件虽然破,但穿起来舒服的旧衣服。

西装是阿海,旧衣服是老婆。

在这里导演早就预告了电影的走向。

电影还对「独居老同志」进行了一些描写,他们很显然从经济阶层上(居住的房子)与阿海和阿柏无法比,老了生病还需要同志朋友进行照顾,在医院或者社区还要经受别人的议论,独居老同志实在太惨,当然结婚生子是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

但在彼时的香港,社会 movement 常有爆发,而在平权这件事情上努力的人,是年轻人,他们常常带着一种不解的情绪来看这些老人,他们不理解你们为何要这样过人生?

当然还能「抛头露面」的却又成了这些独居的老同志,他们没有儿女、在社区被人唾弃,但他们在公共场合讲出来你心里的话,你在半夜偷偷看手机里他们演讲的视频百感交集,终于觉得自己的内心被人说了出来感到了一阵暖意和感动,然而门外还有你的儿子却冰冷的敲门提醒你在家庭的角色只是一个「孙子」,你要调低音量,不要影响隔壁真正的孙子睡觉——百感交集终于变成触目惊心。

我常在想一个人经历什么才能变得内心清明?

是生死吗?

还是浮浮沉沉的人生跌宕。

看起来都不是。

像阿柏,经历了生死经历了一生如骡子般的「效命」之后,终于想要尝试为自己而活,我以为,最大的难题在于身体速朽、青春不再,导演给出的图景证明了我的幼稚,当你活过一生,终于想要尝试进行一番关于自己的身份论述,或者更卑微和直白的来说想要对自己好一点,让自己觉得没有白来这人世间一回的时候,你的尝试终将失败。

因为从根本的处境上来说,你的存在就是错误的和罪孽的,你的合法性只能建立在当一个「正常」的「爹」的叙事框架之下,否则,你的儿子才是你的「爹」。

所以导演想要讨论已经不是「同婚」这种议题本身了。

同妻可怜吗?

当然可怜。

但那个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人生论述的同志也很可怜。

在「绝对权力」面前,每个人都是女人、是同志、是儿子和孙子。

但在具体的处境上,当然已婚有家庭的老年同志又会俯视那些单身独居老同志:你看吧,至少我有儿子,有人跟我送终。

当然他也担心自己会被儿女送去老人院,只是他即使被送去老人院也不会去同志老人院,因为他有一个「儿子」其实是他的爹,而他连在半夜看自己想看的视频都要看他「爹」脸色。

 6 ) 人世间还有更惨的爱情故事吗?

首发于QAF https://qafone.co/viewthread.php?tid=197505&extra= “我想也不能想,爱也不能爱”。

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想爱却不能爱,想忘却忘不了!《叔·叔》是我等的最久的一部片子了。

刚看完影片,很沉重,尤其是对国内的那些中老年同志,影片更是真实贴切。

经常会想:当我老了,我会过着一种怎么样的生活?

片子给我了一个回答。

1.歧视压力无处不在海爸在50分钟时,接送老超仔回家,背影是两个邻居家八婆对他们指指点点。

进入房门后,海爸打开窗,外边是长满霉菌的高层贫民窟。

老超仔因为参加骄傲行而暴露了身份,从此失去了贫民窟里的平静生活。

在海和柏两个人关系逐渐深入后,波澜开始出现。

柏司机邀海爸去参加孩子的婚礼。

婚礼上,海需要面对柏在社会中的合法家庭成员,肯定是对这对老基友是灾难性的,因为他们的关系是不合法的婚外情。

海一见到柏司机的老婆,海就突然第非常不自在,失去了往日自然的笑容。

告别时,两个人的几句默契地寒暄,却被柏敏感多疑的老婆看穿。

不解为何海爸的儿子那么自私,对一个人把他带大的父亲没有任何的感激,反而是到处的挑剔和厌烦。

海爸特别担心儿子发现自己是同志,生活中处处忍让儿子对他的不尊重。

因为儿子的厌烦,海哥丢掉了去台北旅行碰到的人给他的照片和蓝手帕。

柏决定按孩子的意思带着妻子去旅行。

柏司机无法两全和海的关系,坚决地选择了留守家庭,把代表信物的十字架还给了海哥,中断了两个人关系。

香港同志一直在积极争取同性婚姻合法化,有些老同志也勇敢第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但失意的海哥,单行的柏司机,虽然彼此思念,却不可能再聚。

2.深柜配深柜终归无果柏是典型的最深柜。

靠在公厕或公园打野食,是他在同志世界的生存之道。

这让我想起自己写的对于茶室文的解析文章中提到的世俗正义铠甲掩盖下的冷冰冰的人性(https://www.douban.com/note/668325558/)。

所以他是希望快抢解决性需要。

柏从来没考虑过处长久的男友,所以他在碰到认真的海第一次后,转身离开了。

第二次,还没有碰到他人,他才阴差阳错地暂时接受了海。

但柏在内心中没有海的位置,他一切都以家庭为重,他不希望同志走入他的生活。

邀请海来参加女儿婚礼,是他最错误的决定,这让海对两个人的关系充满了希望。

但婚礼上,海勉为其难地应酬着常人的社会关系场,尤其是在面对着柏妻子的灵魂面试后,海已经无力招架了。

之后,柏想继续浑水摸鱼肤浅地继续和海的关系,他勉强地接受了海送给他的定情信物:十字架。

之后,在女婿为了感谢他的帮助给了他夫妻一笔钱出去旅游后,柏决定要陪妻子旅游,认定他不能继续和海的关系,坚决地把十字架还给了海。

海受到了巨大打击。

海是离婚后,自己带着儿子生活,把儿子带大。

虽然是单身,但海还是不能为自己的生活做出突破性的选择。

很难想象为何海的儿子对他如此苛刻和不敬。

海也许是因为离婚,而对儿子带有歉意?

但这种让步,换来的是他虽单身却无法过上自由生活,他不敢对儿子出柜,变成了心灵上的囚徒,处于另一种深柜的状态。

他放弃了去找那些单身的老基,本能地想找个已婚人做男友。

他不敢向其他同志一样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凡事都想做和事佬,结果却是处处退让,让到自己无路可走。

信教也是为了讨好儿子。

他希望带着柏一起参加教会活动,以让两个人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但柏却以怕信教了后被家里知道的理由拒绝了海的权宜之计,并最终在妻子和他之间选择留守家庭。

海,自此从一个善于察言观色和善的老头变成了伤心落魄的老人。

电影最后一幕,柏自己路过一家教会,怀念着海,去感受了一下气氛,却不希望在现实中有任何的改变。

影片在抑郁的气氛中结束,带给人的是一种暗沉沉的伤感和无助。

故事虽然简单,朴实无华,但却足够沉重。

影片反映的就是中国同志目前真实的状态。

把故事发生地放在香港,还能看到一些权益争取的场景;而在内地就更加地一潭死水,这些人就任凭自己老去,放弃自己所有想要的东西和人生,死于悄无声息。

有人会问:为何有些老头基会选择坚持和女人死守到老?

因为封建思想的枷锁深入大脑,被观念洗脑或思维控制,自己是无法认识到也难于摆脱的;家庭是从金钱和亲情关系上同时进行对人的控制的,剥夺你的金钱和房子;儿女再以我是你的孩子所以你必须“孝顺”我的观念来控制父母,此时封建的父母为大的观念又被子女利益为先的当代宠溺儿女的观念取代了。

五六十年代人,过的是最糊涂的,被封建和当代两个阶段的不同观念搞的不知所以。

别看六十年代的人长的多像长者,他们的思维却会让后一代无法理解。

上一代的人过着最苦的生活,付出的最多,却被80后及之后最看不起。

已婚同志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看着柏和海在公厕和浴池里找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志群体中这种灰暗的艰难,对老年人来说是如何结束痛苦生活的煎熬;而就国内并不明朗的生存环境来说,对年轻同志是如何开始并度过艰难的一生:从自我认同,到是否结婚,到何时出柜,每一步都是战战兢兢又十分沉重的。

希望独生子女一代可以有改变自己生活的勇气和智慧,而不要重复老一代同志的悲剧。

3.没有合法的权益就过不上人的生活很多人认为同志不需要合法的权益,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没有意义,两个人能偷偷摸摸第在一起就可以了,要求那么多干啥,甚至是很多同志也是这么认为的。

前年看完《普通女人》一片,变性人因为老头男友死前没有给她合法的权益,造成了她在爱人死后受尽了爱人前妻和儿子的欺辱。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对于任何一个人(而不是说他是否是同志),有合法的生存和生活权力有多么的重要。

而一段感情关系,想要长久,没有现实的经济基础,没有法律的保护,是几乎没法维系的。

那种民不举官不究,你们忙您们的,不影响他人生活和社会就好的态度,是非常害人的。

当事人以自己原有家庭的利益为重,自己却过着偷鸡摸狗的生活。

没法有合法的权益,更是被扣上了有违良俗的帽子。

被迫地适应或变形,委屈地探求生存方式,对每个人都是非常艰难的。

而被迫适应僵化的婚姻模式,造成了很多人凄惨的一生,这不光是对同志的虐待,也同时把纠葛和矛盾带给了是对同志家庭其他成员。

社会对同志的忽视或歧视,造成了家庭问题和悲剧,不是用一句你们的存在无所谓就敷衍过去了的。

中国的《婚姻法》刚刚修改,但支文条款,各种权益里都没有同性恋等性小众人群的份。

发言人只提到了民众中有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呼声。

但基本上是20年一大修的《婚姻法》,只能让目前的中老年同志,带着非法身份走完人生了。

没有被自己的祖国认可自己的合法身份,是所有同志终身的遗憾。

4. 仅二座金像奖太少了男主角是如何定义的呢?

太保的表演无懈可击。

但袁富华的表演也很到位啊。

袁富华的表演更有跌宕起伏感。

我也是更喜欢袁。

袁作为第二男主,就没有竞争男主的机会了吗?

都没被提名呢?

要是像《七月与安生》那样有双主角奖就好了。

毕竟,那些贫民窟里,两位老头古铜色的皮肤,映衬出来的光泽感,都太具有浑厚的穿透力了。

影片在为同志,尤其是在为老同志说话,为这些人在争取大众的理解和同情,这份关爱让人感动。

影片仅在金像奖中得到最佳男主和最佳女配,没有获得更多的奖项,这让我太感遗憾了。

 7 ) 我們都會老的

華語世界終於有關注老年同志議題的了,可喜可賀.江老師的書今年夏天在hk就買了,一直沒忍心看.個人會覺得《叔.叔》比去年的《誰先愛上他的》更人動容,至少片中兩人相遇之後,我的眼淚就一直沒停過.同時也比較起從前看過的《愛很怪》,同樣在講訴老年同志.當放在華語世界時,它與家庭,責任,同直婚姻,兒女糾結在一起時,我們看到的似乎只是“身前事已定,只能身後在來世相遇”.很慶幸導演最後選擇了愛而不得,讓更多的人能看到華語世界的老同現狀.在台灣同志熱線老同小組做志工時,總會聽到一號叫郭大姐的人物,一位70歲的女同志,她常說「這條路毋通走」.我們有路了,但還應走下去.目前兩岸三地,關注這個議題的是有大陸廣州同城的老年同志口述史小組,台灣同志熱線的老年同志小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支持一下我們.

 8 ) 宽容与包容才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也是最好、最温暖的品格。

平实细腻的演绎,一片温情下的残酷生活。

一部电影篇幅有限,不可能把人物故事和他所处圈子的全貌展现。

虽然还有少许生硬及不够流程的表达,但是瑕不掩瑜。

这部电影确认做到真实的还原。

电影结尾的处理也很现实,可能这就是生活吧。

电影里有一辈子深柜的男人,为了活到主流社会中,结婚生子,努力做好丈夫、好父亲。

晚年生活在世人眼里是老有所依,苦尽甘来。

但是他的内心的情感奔流与压抑欲望的痛苦交织,会是幸福的吗?

一生的遗憾谁能弥补?

与他结婚的女人呢?

她们有错吗?

一生都在谎言里才是幸福的,揭开谎言却是更大的不幸,可悲人生就只能这样吗;另一群不妥协的男人可能在年轻的时候有过情与爱,无法接受形婚选择了独居,享受自由与遵从内心后,可能现在只剩下了无人照料的潦倒生活。

他们的内心同样痛苦,生活更加无助。

像电影里的老年人,努力生活,面对的人生起伏,生命的暗礁都能拼个精彩,但是回归真实,回归本色的权利,能坦坦荡荡生活的权利为什么这么难,甚至无法开口。

男人、女人全是输家的结局你见过吗?

现在的社会是在进步的,男权、女权,各种平权运动在进行。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平等的权利。

也希望每个人生活都有更好的选择。

更希望即使你不认同也能包容。

我们无法想象特殊人群面对现实生活的实际困境有多大,但要做到平等的面对每一个人,宽容与包容才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也是最好、最温暖的品格。

 9 ) 柏與海

這是柏與海的故事,兩個老男同在公園不期而遇,一見傾心,有種相逢恨晚的況味。

柏是典型香港基層傳統男人,年青時與父親游水偷渡香港,一直由送米工人到開的士繼而成為車主,結婚後和老婆捱大一對仔女,擁有自己物業,生活無憂,一直開的士打發時間。

海的背景比較模糊,離婚後老婆再婚,他獨力湊大兒子並和他及媳婦孫女同住,身為虔誠基督徒的兒子對他起居飲食異常苛刻,相處疏離不融洽。

他一直希望政府能興建一所同志安老院,但礙於不能面對兒子而未能和同志朋友公開發聲而感到愧疚。

柏在這段關係上比較被動,最初只為性,沒有想過發展一段感情,反之海則較主動 (帶柏到同志浴室,趁兒媳孫不在邀柏到家玩煮飯仔,一夜纏綿),在這段關係上,感覺柏應該是「男」方,而海則是「女」方。

柏勉強地維繋著那種別人期望的夫婦關係,正如他那件舊恤衫,明明不屑一顧,但棄之可惜,但卻又只能被冷落在衣櫃一角,像他一樣永遠不能跳出這個衣櫃。

他把女兒和那架代表他人生最大成就的的士交託給女婿阿鄭(聽口音應該是新移民),這可能是把他投射到年青時的自己,剛從大陸到港的無助徬徨。

片中雖然沒有交代很多,但柏和老婆應該比較偏心兒子(從女兒口中提過和女兒在一家食飯時見母親夾雞髀給兒子閃過的眼神),柏幫女兒可能是一種補償。

海很努力地投兒子媳婦所好成為一個基督徒,他説不需要經常返團契,又分不清團契和查經班的分別,心不在焉地在教會唱歌等這顯示他並不投入虔誠,他知道自己同性戀者身份和基督徒本身是一個不能逆轉的矛盾,深知作為虔誠基督徒的兒子絕對不會接受他同志的身份,所以他表明不能公開出櫃,同志安老院對於他只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烏托邦。

柏和海都有嘗試邀請對方進入自己的生活。

柏邀海到女兒的婚宴;海邀柏到教會並送上十字架頸鏈。

但最後雙方都在同性之愛和家庭羈絆上無奈地選擇了後者。

柏和海的愛只能永遠停格在那天如夫妻般在街市一起買餸煮飯一起坐在梳化看電視親熱纏綿一起睡在同一張單人床上之後一齊食早餐,這些普通不過的日常對他們來說是偷回來的奢侈。

但他們都知道那一天那一晚將一去不復返,成為彼此一夜無眠的回憶。

片末海獨自在床上哭泣和柏在空無一人的教堂坐下,是對忘情棄愛的悼念與不捨?

太保這個遲來的金像影帝奬座就如柏那部早已供完的的士一樣,是這些年默默打拼回來的成就,衷心恭喜,太保破格精湛的演繹,實至名歸。

 10 ) 我怕家里人知道

1、“我怕家里人知道。

” [00:26:55] 这句话是海的台词,是华人同志一生的写照,也是全片的核心:年少时怕父母知道,成年后怕婚姻对象知道,年老后怕儿女知道,性向成为背负一生的秘密;

2、同志题材的影片很多,关注到老年同志群体的很少,只有《极品基老伴》、《爱很怪》等寥寥几部,这部应该是华语同志影片中的第一部;3、这部片子同《美少年之恋》形成呼应,都是香港同志故事,主角都生活在逼仄的小楼中,算是香港的中底层,都贯穿感情与家庭的纠葛,《美》是被父亲撞见情事,《叔》是被子女、婚姻伴侣感知到;4、柏在厕所中打望旁边小便的人,是早年同志圈寻找同类的方式, 在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男厕成为中外同志共同的社交地;

5、柏是大逃港时期从内地偷渡到香港的,没有学历,所以一辈子只能依靠扛米袋、开出租等方式营生;6、柏的妻子建议柏扔掉旧Polo衫,但最后还是没有扔,或许是顾念他依然有“长情”的一面;她的观念很传统,担心女儿错嫁,又担心女儿年纪大了不会有多少选择,这估计和她当年面对婚姻时的心态是相似的;7 、柏和海的家庭能够表达爱的最大形式,是一起出去旅游:海故意不带妻子出去玩;海的儿子带妻女出去玩;柏的儿子给他钱让他带老伴出去玩;次之,则是一起买菜做饭,对收入微薄的他们来说,吃一条石斑鱼都是略显奢侈的事;8、两个家庭最大的受害者,是两位同妻。

柏的妻子觉察到了一切,但她没有办法改变任何事情,尤其是想到她莫名的一生,锅盘碗盏之后,儿子女儿也成了家,她觉得她曾被关心过就够了;

9、柏在桑拿房的手牌是57,大概是“无妻”的谐音,在这里的人都是不需要一个女性妻子的人,或者说只有在这里他们才真正放下“妻子”的束缚,追求真正的情爱;

10、海发的这条消息好像是Telegram发的?

【误:此处应是Whatsapp,港人更多使用whatsapp作为日常沟通工具】这个小狗表情展现了他隐藏在心底的“小受”一面;

11、海的儿子让全家跟他一起信教,海对信教并不热心,对在街上卖爱心饼干募款这种事也并不情愿,但儿子在家中已拥有绝对地位,他担心他如果不顺从就会失去儿子的支持——亦或者,是始终觉得对儿子有所亏欠,因为自己的性向让儿子成长的环境缺少了母爱;12、[01:21:00] 基友们在立法会上的陈词代表了海的心声,他激动得调大了手机的音量——他希望真实的自己能被这个世界听到;海的儿子在门外敲门让他把音量调小——他并不希望听到父亲的这一切;13、同志桑拿在香港有很多,在这个赤裸裸表达欲望的地方,同样有着严格的等级,或者叫鄙视链,年老色衰的老年同志在其中往往是最得不到正眼看待的,当然也有例外,慕老圈是同志圈中的亚文化圈;柏提到的“浴德池”是香港最早的同志桑拿,曾在《霸王别姬》的小说中有提到,在香港旺角太子道123号,已经在06年停业;

14、在立法会上为同志养老院发声的Dior,演员施魅力在现实生活中如片中一样是同权运动的支持者;Dior是“屌”的谐音,男同性恋一生为Dior生为Dior死;

15、鳏居的同志长者超仔的生活是另一部分终身未婚的同志群体的代表:对生活抱有热爱——一辈子都喜欢新潮好看的衣服;老来无人照顾生活无着——房间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睡着就会像孩子一样不自觉地淌口水,周身病患,非常需要同志朋友相互扶持;愿意为同志权利发声——参加Gay Pride ,家里挂着彩虹旗;饱受外界歧视——街坊邻居把他当笑话看,甚至药房拿药都要被视为异类,以至于宁肯家里潮湿发霉也不敢开窗通风;

16、[01:10:48] Dior的这句话,是说给所有同志听的;本来香港立法会已经在同志平权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如今怕是只能止步于此了;

17、柏最终还是继续穿那件破旧的绛红色Polo衫,他和海都选择结束恋情回归自己原来的家庭,真实的自己就像一个罪恶,只能压抑;十字架所代表的宗教是灵魂的救赎,在桑拿房时,海摘下了十字架,躲开宗教对道德的审视;把十字架送给柏,是希望能一起获得认同;柏退回十字架,是表达自己不想再把感情深入维持下去,觉得对妻子儿女有愧,最后在教堂中对十字架的凝视,是灵与肉的挣扎;18、片尾鸣谢的“基恩之家BMCC”是香港一家面向同志群体的基督教组织;

“晚同牵Gay&Grey”是香港的一家面向老年同志的公益组织;

19、片尾鸣谢名单里有一个“舒琪”,我以为是舒淇,正想说她串联起了《美少年之恋》和《叔叔》,检索之后才发现香港另有一个男同志导演舒琪;

20、即便是老司机,也不敢直视片中的大量情欲画面,因为镜头前不是诱人的青春酮体,而是遍布皱纹和老年斑的长者,让观众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老年人(不管是不是同志)也有性的需求。

附一篇国内的导演专访稿:这部金像影帝之作,有的不光是同志情

《叔·叔》短评

1、真敢拍2、两人感情还蛮虐恋情深的3、真实4、但不要霍霍别人的幸福 把老婆的一生毁了 晚年自己想自由?做梦

3分钟前
  • 我是直的
  • 还行

从片名中间那个点实现的并列便可以明了作者的用意,爷爷辈的人,甩开手头干了几多年的业务,拿出一张友谊永固的照片,便想着会会老友,不是简单的吹牛打牌,是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的情调营造,却榨不出丝毫的浪漫,年龄所限,谈感情伤家庭,公之于众又有何奈。

5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还行

这不是我喜欢的题材,却能理解,要归功于“微风细雨”,讨论得温柔。为了世俗的眼光压抑了一辈子的爱欲,就像风平浪静的湖面,晚年才飘来细雨搅起涟漪。不是暗流涌动式的,是看惯了大风大浪式的,“微风吹着浮云,细雨漫漫飘落大地。”比《谁先爱上他的》起码高一个档次。

6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2.9

10分钟前
  • 杨浦小囡
  • 还行

一星给演得好一星给拍得好,但实在无法给故事高分,越真越细就越想到背后同妻劳苦悲寂的一生,同性恋无罪,但拜托再难也不要和异性结婚。

14分钟前
  • 江州钓鱼狄怀英
  • 较差

影片为老年男同志生活做了具有广度的展现,包括养老权益、时代造就的形婚、家庭内部关系、个人情感态度、外界反应等,播撒了很大的一张网。导演也很用心地去增加影片细节,但整合效果还是有些缺乏平衡经验,精神层面并未太细致。倒是两位男主角跟随故事推进,所触发的情绪变化非常丰富。太保和袁富华的角色,一个充满欲望却外露内敛、一个和善热络却内心孤寂,都是相当难处理的角色,两人拿捏得颇为精准。

17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缩缩

20分钟前
  • kjoo
  • 很差

“黄脸婆”是如何来的?就是多年的积怨、不甘、隐忍和敏感郁结于女人的脸、身体和灵魂。这明明是一部男人戏,但却无法从即便挤出笑容但依旧眉头紧锁的女人身上移开视线,太残忍了…

23分钟前
  • •᷄ࡇ•᷅
  • 较差

不好意思了,我打5星。这几年看港片确实不多,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可看的。大片普遍扑街,小片偶尔有很好的精品,这部就是精品。我在这个年代这个环境下,打5星。

25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力荐

影院重開之時的首部電影,油嘛地百老匯,和想像中一樣,甚至更好。導演原來是同志片的專業戶,怪不得拍得如此細膩又有深度。劇情很簡單,時間線不長,聚焦在一對老戀人身上,兩個老人身邊的生態社會的方方面面又都顧及到了,明面上的家庭老伴兒女,暗面上的真老基友及社會公益組織的活動,精彩的段落俯拾皆是,我覺得繼承了李安早期擅長的中國家庭倫理關係又融合了許安華的社會人文視角。劇情結束得毫不脫泥帶水,乾淨而痛苦的分手背景是立法會上老基友振聾發聵的吶喊。灰暗的現實裡隱隱有一絲希望。回過頭思量,老啲哥靠游水過海峽到港,從街頭運米每天做18個鐘到兒女雙全有屋有家業可以繼承給女婿,這一切太難以放棄,不似阿泉,雖然艱難,卻可以上夜校補習英文找工作,但即便泉有稍微追求自我的餘地,卻仍然為了兒子要深櫃。Ps,看完街頭偶遇Yx

29分钟前
  • snowark
  • 力荐

一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中只是被你走一段路,最后终究要走向现实

31分钟前
  • Lee_刁
  • 较差

#56th 金馬影展. 目前兩岸三地,關注這個議題的是有大陸廣州同城的老年同志口述史小組,台灣同志熱線的老年同志小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支持一下我們.在台灣同志熱線老同小組做志工時,總會聽到一號叫郭大姐的人物,一位70歲的女同志,她常說「這條路毋通走」.我們有路了,但還應走下去.

35分钟前
  • 靚仔胡迪
  • 力荐

真没想到2019年看的最唯美的同志性爱戏和最甜蜜的同志爱情戏竟然是两个满身赘肉、加起来一百多岁的大叔!电影没有设置明显的戏剧冲突,而恰是这种平淡的写实最残酷。随着一代人的成长成熟,华语同志电影的切入视角已经从“面对自己”、“面对父母”过度到了“面对家庭”、“面对社会”,主题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和思辨性,本片可以说是《翠丝》番外篇。两位金马男配凭借本片双双入围金马男主,除了特殊原因外,两人的确奉献了精湛的表演,细节处理非常精妙,相辅相成,个人认为太保叔比富华叔演的更好。这些垂暮老者风轻云淡一句“我什么时候能做自己”真的问得人振聋发聩!

37分钟前
  • 六条叔叔🌈
  • 推荐

很生活,很暖

42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第一个镜头的保婴丹盒子啊 我家是当针线盒用的。

43分钟前
  • 推荐

在亚洲描写中老年同性之爱的片子少之又少,这一部可谓填补了其中的空白。公园与厕所的出现,能够联想到Laud Humphreys写的《茶室交易》,他们往往都是有家室的人,且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只不过是在生活中遭到了无穷的失落,才到此处寻找满足感。吃饭场景大量出现,都在将家庭空间与同志空间作比较,前者的氛围只会紧张凝重,要得到温暖只能投身于后者之中。在摄影上也不难发现,有很多缓慢的横移长镜头给到了老人的相处,而与家人的则多为固定镜头。后段出现的教会或信主,不仅没有救赎海,反而阻碍了他的私人活动,让他不自由,以至于最后一个镜头柏望着十字架想起对方,观众总能感觉到错位。海见工排队三小时,结果对方讲英文,这也在对香港社会制度能否真正帮助到底下层提出质疑。这群老人为何又突然愿意公开讲话建设同志老人院,较为突兀。

47分钟前
  • 高詩遠
  • 还行

一部很淡的电影,但看得人很舒服,细节颇为到位,是独属于东方人的含蓄,道别一场戏连一句“再见”都没有,两位历经沧桑的老男人,背过头去不再看彼此,可能只有华人才更能理解“一辈子为别人活”是一个多么可怕又逃离不了的梦魇。演员都极好,太保叔的眼神和妻子独自在家的落寞背影同样令人心碎。反复擦拭心爱的出租车,手指尖在苍老的皮肤上划过,剥开蟹壳发现满满的蟹黄转手留给妻子,种种令人动容的生活碎片。爱是天雷地火,爱也是细水长流。爱不是选择题,更像是无解题。一声叹惋,一生遗憾。三星半。

48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刻意树立代际对立,电脑扫描照片啊街市啊药店人的台词啊,这种几乎学生作业最爱犯的毛病。偷情无论真情还是肉欲,总是存在“违约”的瑕疵的,想把上门喝喜酒包装成一种参与生活的邀约,但是其实还是止于“名分”的争斗。

52分钟前
  • 紫衣云梦
  • 还行

最质朴的快乐里有着最难以释怀的委屈。当松松垮垮的肉体不再提供观赏性的爱情,影片便带着我们回归原本,去洞察作为一段爱情故事的甜蜜与苦涩。他们的人生被主流体系占据后所剩无几,只能在这段感情里小心翼翼地享受片刻做自己的机会。镜头里被微风轻拂的两个身体,美好,可爱,细腻。这点美好面对滚滚而过的传统家庭压力太过渺小,只消一个起身离开的瞬间,或是将一个铁盒扔进垃圾桶的动作,便无声消逝。心痛淋着我,也淋着你。

54分钟前
  • GoodNightIrene
  • 推荐

不是只有同性无法做自己,人生海海,随波浮沉,真正能够做返自己的又有几个人。

57分钟前
  • 凉风羽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