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主演:徐静蕾,姜文,黄觉,焦晃,孙飞虎,苏小明,林源,马恩然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4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5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6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4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5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6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7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8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19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剧照 NO.20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情介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8年的深冬,作家(姜文)在41岁生日的晚上收到一封厚厚来信,此信出自一个濒死女人之手,所言是她对他将近20年的爱恋,但他却一无所知。 18年前,13岁的女孩爱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因家变搬到了别处后,女孩并没对作家忘情。几年过去,女孩变成女学生(徐静蕾)回到原来的住处,如愿以偿与作家有了交往,但作家对眼前曾住在其隔壁的女学生没有任何印象。作家有事离开,自此音信全无,女学生在绝望的等待中生下她与作家的结晶,并为让孩子过上优越生活变作依附有钱男人的交际花。又过几年,女学生变成女人,再遇她深爱多年的作家时,对方仍没把她认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侏罗纪入侵墨西哥万岁!风马的天空溺水者奶爸的修炼手册濒临边缘的人咏春恭喜发财2摇滚年代杀死恶龙母女马拉松终将光明爱笑种梦室之龙在江湖囧人的幸福生活惩罚怪兽应变心跳恋爱抽象画中的越南少女赵氏孤儿案张疙瘩进城我的老兵爷爷赤焰战场哦,我的青蛙王子慈膳救援末代御医网络断舍离第一季武林孤儿加油,你是最棒的狗腿我的流氓爱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影评

 1 ) 爱情很短,叹息很长

入夜的时候看完了这部片子,下了很久也没去看,就像一部闲置的旧书,随手翻开,看完以后还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幽怨。

这种幽怨的初始应该来自于电影开始时若有若无的琵琶声,昏黄的灯光,模糊了影像,像是一直暧昧不清的记忆。

姜文的影子的轮廓,一沓毛笔写的信,一个淡定的女声娓娓道来。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

我只有你,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而我却始终爱着你。

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却始终一无所知。

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呢。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我不得其解,确被莫名地感动了。

不是因为那种年轻时冲动的砰然心动,也不是因为女人一直的隐忍和哀愁。

只是那种对爱的卑微和执着,竟是经历了漫长了岁月,时局的变迁,从一个明亮的少女到一个风尘的交际花,它就这样决绝地碾过去。

她说,我整个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

年幼的时候,为了隔着一个院子远远地望着他。

她说从这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

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惯了的人说这句话。

可是请相信我,没有一个女人象我这样死心塌地地、这样舍身忘己地爱过你,我对你从不变心,过去是这样,一直是这样,因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觉察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委身屈从,热情奔放,这和一个成年妇女的那种欲火炽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

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

年轻的时候,为了回到故乡继续儿时的梦,依然是遥望那扇坚定的大门。

当她终于带着她的爱跨进去时,她应该不曾想到出来的时候等待对于她来说变成了一个溃烂发酸的苹果核,一如青春。

他只是在爱她的时候送给她一支纯洁的白玫瑰,然后就把她遗忘了,甚至不曾等到花儿都谢了罢。

女人得到了他的孩子,不知是母性或者仍然是爱情,让她变得幸福。

我不曾留住你,但现在你永远交给我了,我可以在我的血管里感觉到你在生长,你的生命在生长,我们的生命连在了一起。

而这卑微的幸福只是属于她一个人的,她的心里总是沉默着,不是孤单,而是在回味爱情。

我希望你想起我来,总是怀着爱情怀着感念,在这点上,我愿意在你结交的所有女人当中成为第一无二的。

遗憾的是,他不曾想起她,甚至他们再一次像年轻时那样幽会。

第一次他说,我应该见过你。

第二次,他说这情景似曾发生,我相信那是我们前生的缘分。

她终于绝望了吧,眼睛出卖了一切,那些埋藏得很深的爱情,那些隐忍,那么多年的沉默,终于还是欲说还休。

他竟,什么也看不懂。

连老仆人都认出多年风尘的她,而那所谓的爱情,却是如此苍白微弱,他塞进她包里的钞票结束了一切。

若不是孩子的死去,让绝望固执如她,又怎么肯承认结束了呢,她也是宁愿默默地交付于他一生罢。

可是,即便是绝望,那苍凉的心仍是没有放弃过等待,等他认出她来,或者,等自己漂亮的儿子长大,从孩子身上看到他的眉宇。

她临走前只问他要的一朵即将凋谢的白玫瑰,过往的纯洁变成如今的苍白。

可是谁,谁还会在你的生日老给你送白玫瑰呢?

花瓶将要空空地供在那里,一年一度在你四周吹拂的微弱的气息,我的轻微的呼吸,也将就此消散。

结尾的时候仿佛听到男人的一声叹息,极微弱的,好似他模糊不清的记忆。

凭窗而立,他又能寻到些什么,几年前女人来过的气息吗。

而她终得解脱。

不记得谁说过,爱情很短,叹息很长。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2 ) 我爱你,与你无关。

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所以,我爱你,这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再一次的告别这个男人,在清晨的庭院里,与男人的管家相遇。

管家颤栗了,他清楚的记得每一次的相逢,他稍稍平静下来,便一如当年见到十二三岁的她时一样,喊着一声“早啊,小姐。

” 此时,万种心酸如蚁虫爬过心头,轻轻噬咬,她终于忍不住眼眶中蓄满泪滴,这管家他在她的人生每个阶段里见过她,是她多年来的心迹和际遇的见证人。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爱你,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明了。

”她只能任凭心潮澎湃,任凭自己强忍辛酸和内心的痛苦,走过去,经过管家,把那男人给她的钱塞在管家手里,然后义无返顾冲出门外——就像她义无返顾如飞蛾扑火扑向这段爱情一样的姿势。

男人收到信,看完信,在他四十一岁的生日这一天。

花瓶将永远没有来自一个陌生女人的白玫瑰,而这个男人此刻心中才多少有了一些女人依稀的倩影。

他顺着窗子往外看去,镜头推推推,一直推向遥远的过去,他似乎沿着黑暗,迈进了时光隧道,他看见一双执着坦白的眼睛,属于一个少女,闪烁在迎向他的灯光处的窗户里。

那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少年时代,她睁着一双坦白而无辜的眼睛,静静怯怯躲在角落里,看着和她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一个成熟男人的身影。

那时的她是一张白纸,母亲寡居,生活如一潭死水。

那男人搬近她家,无论朝气、神彩还是许多许多书堆积起来的儒雅,音乐、歌声、笑语包括年少的她未必可以理解的风流神态,先是将她吸引,而后彻底收服年少的心。

他是第一个她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男人,她清楚的意识到那是男人——如同《大明宫词》里小小的太平公主,看到面具下明媚的一张脸开始,她的心被打动,于是这张脸,这个人便成为青涩少女心灵所可容纳的全部梦想。

他和她的距离太遥远,是她刻意在拉近。

少女时代,她趴在窗口执扭的望着对面的灯光;借故帮这个男人的管家收被子,闯进男人的家里;到后来离开北平六年后,再考大学回到这个男人的身边,继续看他和一个又一个女人调笑着,路过她,没有任何熟悉的感觉——她是幽怨的,但她又很倔强。

一旦有机会,在一个傍晚意外和他相遇,她便抛弃了少女应有的矜持,投入向往已久的怀抱里。

当她赤裸的躺在这个男人身边的第一夜时,她独白道,她仿佛亲近了年少的梦想。

这一点,从她触摸年少时在这个男人房间里看见的外国女人的雕像时温存的指法开始,我就明白了。

长时间的等待,自少女起萌生的爱,使她心中常怀绝望,而这种绝望,把这个男人变成她的理想。

是理想,她便有足够的勇气去争取,也肯接受失败。

因此只要获取一点点,接近一点点,她就满足,她的内心里还是那个趴在窗台向往对面的一线光的年少的自己。

他说,他会快回来,回来就会找她;就这样轻易而拙劣的离开她。

咬了一半的苹果,与他曾经赠她的那朵白玫瑰一样,无论曾经多么新鲜,最终都会腐烂,在男人心里不留半点痕迹。

她却怀了他的孩子,远走他乡,在战乱里奔波,她每年在男人生日这一天送上一束白玫瑰,作为曾停留在他生命里的一点纪念,她其实在心里希望男人会因为那束白玫瑰想到曾经有过那么一个女孩出现。

然而他却什么都忘了。

日后,她成了高级妓女,出没欢场,为生活。

几经周折,她依旧落入这个男人的怀抱里,他却又一次没有认出她,没有认出她作为十二三岁的少女住在隔壁,也没有认出她作为清丽的女学生曾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当她终于用女人的方式和这个男人纠缠在一起时,她却从未改变过自童年时代起固执青涩的爱情——一个属于女孩子的,不肯移动的爱,一如当年她离开北平时母亲眼睛里的不可解释不明事理的执拗——她未肯长大。

她其实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她走出房门,那一瞬间,我怀疑幼年的她躲在房屋的一角窥测着她自己成熟的身影——如今的她便是幼年时期看到的爱人领回家的一个个随随便便的女孩子中普通的一个,但除了这种方式,她也无法接近她的唯一爱人。

他没有认出她,可他摆脱她的方式,却是一模一样的。

她说,我该走了;站起来,麻木的穿衣服,戴首饰,麻木的看着男人往她的包里塞嫖资,她走到门前,却看到自己送的白玫瑰,她要求男人送她一朵,男人一点不迟疑,但不迟疑,不清楚这白玫瑰来自谁,分明这么多年来她的心意,他毫不知情;而曾经的她的出现,他根本没有记忆。

这是一部拍给女人看的电影。

那种细腻的心理体验,只有女人才能理解。

谈奉献吗?

不。

讨论的是这种爱的方式吗?

也不。

不要跟我说,这种爱情是不对的,这个人未必值得你爱,也不要和我说,女人要自强自立,要懂得取舍。

这部电影讨论的不是这个问题,不是每部电影都是《地道战》《焦裕禄》,让你总结教育意义。

你若不穿上那个人的新鞋走一公里,你没资格讨论她今天的心情。

真正爱一个人,是说不出口的。

我那么爱你,你叫我怎么忍心告诉你我那么爱你,让如此不完美的自己玷污你的生活。

我不能确定,我能给你完美的爱情;但是,我能确定我自己。

所以,就让一切在沉默中完美的谢幕吧。

 3 ) 那个陌生的女子、这个薄情的男人

1这两天反复地看一部电影,徐静蕾的新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影片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短篇小说。

那部原著曾在我初中的时候就深深地感动我,并影响过我的成长。

对那个暗恋的故事,我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2在看片之前,我一直在思考:电影,该如何不突兀地表现那作家是在生日那天收到陌生女人的来信的?

不料,徐静蕾用一碗长寿面轻轻松松就将我鄙下去了。

3一个作家在生日那天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

在她死了儿子并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她写信向他诉说她的一生,关于她从童年时候就爱上他,并从此为他倾尽一生的故事——“从那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你,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坏了的人说这句话。

可是请你相信,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爱过!

过去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

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察觉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趋意奉迎、热情奔放,这和成年女人那种欲火炙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

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热情聚集起来。

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里,就像跌进一个深坑,从那一秒钟起,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就是你。

”4“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你的房间,里面的一切都那么昏暗、懒散、舒适,像一个暧昧的邀请。

我闻到你的味道,烟的味道,感到一股史无昏沉的幸福。

那匆匆几分钟,是我童年时代最幸福的时刻,我要把这个时刻告诉你,是为了让你,这个从来没有认识过我的你,终于感到有一个生命依恋着你,并且为你而憔悴……”关于气味的描述,印象中是原著小说里头说没有的。

气味,是记取一个人特别的印象。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小女孩得以进入男作家的房间几分钟。

在那几分钟,她记下了他的气味,珍藏至死。

徐静蕾在影片里加入了许多原著小说里没有的细节。

比如过年的时候,妈妈让她送甜汤过去“北屋”。

她倔强地不愿“巴结”人家,其实是害怕与心上人那么近距离地接触吧?

可当看见妈妈和他走的那么近,有说有笑,女孩心里又开始后悔了。

5有天,妈妈要改嫁他处,女孩将搬离这座城市。

望着搬空了的屋子,在那最后一夜,女孩鼓起勇气去敲对面的门……电影里,女孩搬家到考回北平上大学这段时间是6年,上大学的年纪都是19、20吧?

减了6岁,那时的小女孩只有13、14岁而已。

男作家,约摸二十几岁(电影没交待男人收到信是几岁,也没说清他们在同一个院子里住了多久)。

男友正和作家差不多这个年纪,我就问他:如果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半夜忽然敲开你的门,请你收留她。

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男友说:恐怕是哄她乖乖回家睡觉,不要胡思乱想吧。

这种答案让人悲伤。

6女孩鼓起勇气敲门,大门深所,屋里没有人。

她蹲在院子一个角落,顶着冷风等待男子的归来。

时钟敲了三下,男子终于回家,身边却多拥着一个女人。

女孩只得随母亲搬到山东,直至六年后她考回北平女子师范学校。

六年后,女孩长成一个少女,拥有明净的脸庞,活脱脱的朝气。

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小巫婆”深深吸引了男作家,他们发生了一夜情,隔天他还从花瓶里抽了一朵白玫瑰送她。

只是男作家却没有认出这曾是和他住过同一个院子的邻居。

之后,他说他会去找她,可惜没有。

感情,就像影片里那个烂掉的苹果,随时间流逝而腐坏。

之后,她有了他的孩子,为了保有他们的结晶,她再次离开那座城市。

7女人为让他的儿子享有和他一样华贵的上流生活,她周旋在各种能为她提供这一切的男人身边,让自己变成一个交际花。

时隔8年,她重回这座城市,与他生活在同一个圈子,却不相往来。

“经过了这些年战乱,国破家亡,我对你的那份感情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连我自己也羞于提起。

我只做一件事,就是在每年你的生日,给你送去一束白玫瑰,和我们第一次在一起的时候,你送给我的那枝一样,以纪念那已经忘却的时刻。

”这句话很忧伤,它让我想起,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究竟有多少这样深刻的爱情被淹没了?

可这又是必然的。

那个年代,风沙扑面地。

8终于,男作家第三次和女人相逢。

他们又有了一夜情,他还是没有认出她。

隔天早上,透过梳妆镜子,她看见他正往她的手套里塞钞票。

他只把她当成为男人提供一夜欢愉的妓女。

臭男人啊,你竟然给一个为你倾尽一生的女人塞钱。

你哪里懂得我急切地扑上去与你炙烈地交缠在一起是源自那从童年就积攒而起的一腔深情?

你冷漠地把它践踏了!

而关于他每年收到的匿名送来的白玫瑰,男人既不知道送花人是谁,也毫不在乎收花的缘由。

是啊,他这种人,怎么可能会去注意这些呢?

9女人泪流满面地离开那间屋子,就在院子里,她遇到了童年时几次遇到的作家的管家,已经白发苍苍的老管家。

我只能说,老管家的表情那感觉太对了!

在看原著小说的时候,对于女人出来后遇到老管家那一幕我已经在自己脑海里想象过各种场面。

老管家必须是那种惊讶,惊讶到呆掉了,并且那表情还得透出一种害怕。

他认出故人,他还理解到了故人此刻处境,这时他自己都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表情面对眼前这个“小姐”,那已看过浮世多少云烟的平静的心里仍慢慢渗出一股酸楚。

那一幕我不知道在自己心里排演过多少次,始终不知道那该是什么样子的一副表情,我摆不出这样复杂的一副表情!

而在这部电影里,老管家那表情真的是太对了!

影片我反复看了四遍,每到此处,眼泪都夺眶而出,怎么也忍不住。

看哪,连老管家都认出了我啊——这一秒他了解的也许比你这一辈子都多!

10女孩和作家相识那年是1930年。

作家收到陌生女人的来信时是1948年。

18年,一个女人的一生。

电影的末尾,是姜文读完了信,他推开那扇门,深锁眉头。

镜头就一路深入对面屋子。

在对屋,似乎真的可见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她用双手撑着脸颊,脸上挂着无求的、满足的微笑,在那窗口向作家屋子的方向盼望着……PS.姜文这个角色让我想起一个人——胡兰成。

一样地有才情(影片里姜文至少是个作家),一样地很多情,一样地好薄情。

一样让人想怨恨呀,可又怨他不起。

只能狠狠地骂,臭男人,你这个臭男人!

可是为什么会挑姜文去演呢?

他满身肥肉躺在床上鼾睡的样子总让我联想起他在《北京人在纽约》时大把钞票招妓的德行,扬起漫天美金催促一个外国妞对他喊“I LOVE YOU”。

不过又想不出找谁去替换,要风流,要洒脱,要有作家的气息,要有成熟男人的魅力。

刘烨太年轻,胡军太正气,十三四岁的孩子不会喜欢那种正气凛然、斗志昂扬的男人。

梁家辉倒成熟,可又太妖了

 4 )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根据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

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用尽她的一生爱一个男人,但在这个男人的心中,她始终是陌生的。

电影不可谓不精彩,表演认真投入,画面精致,音乐完美伤感。

彼时突然很感兴趣想要看下茨威格的原著,于是找来读了一遍。

发现电影里的时空转换做得甚是完美,但是缺乏作品中原有的张力。

书中的她对这样一个男人是那样的执着与不悔,她的内心大胆、奔放而炽烈。

她为了纯洁、崇高的爱情将自己隐匿了以生,直到死去的时刻才将心中隐秘的爱情向他完全的诉说。

她的爱情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她说她的人生是从见到他的那一刻才开始的,每次相遇都是重生,每次相逢而不相识都是生不如死的煎熬。

我可以从她临终的信里读出她曾经的希望与绝望,十多年的爱情,直到生命完结的这一刻回想起来,都还这么激荡人心。

此刻,爱情直抵生命的深度。

哪怕我这样不喜欢消耗青春生命的爱情的人,在读到最后那句“亲爱的……永别了”的时候,我依然忍不住唏嘘流泪。

我原谅了她,原谅了这样一个悲情苦命、曾用所有生命爱过的女子。

电影里的女子也是这样的爱了,但是没有那种奔放、狂热的感觉,而是中国女子式的隐忍和哀愁。

同样是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中国的女子虽心中激情澎湃,表面却波澜不惊。

大年三十的晚上,院子里满是热闹的人群和灿烂的烟花,她一个单纯的小女孩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出去嬉戏玩耍,但是她,只敢在窗内羡慕渴望的看着,哪怕妈妈让她去送碗饺子也不愿意去。

她由心中的强烈的渴慕而感到害怕,没来由的不敢接近。

中国女子的感情就是这样,欲迎还拒,越是渴慕,就越冷漠,越远离。

影片没有激烈的冲突和爆发,贯穿全部的是一股细腻的情感,如一根插在胸口的刺,让人心疼不已。

浓浓的深秋,淡淡的雾霭,朦朦胧胧的爱情。

一个痴情的女人,一个热情健忘的男人,没有深深的爱恨,只是惹人叹息的浅愁。

茨威格写的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她在决定要生下孩子后所受的苦难以及家庭破碎亲人离散的不幸,不是用来衬托爱情的伟大。

爱情果真是伟大的就应该让人幸福。

当然给她带来不幸的不是爱情,而是社会。

她的遭遇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反而招来冷酷的嘲讽。

那些凌辱和羞耻不是她独有的遭遇,而是所有贫苦的、被抛弃的人都会被踢进那样的地狱。

电影中将这段艰辛和苦难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些东西会破坏整体的氛围,掺杂太多的东西有损于爱情的完美和纯粹。

导演将这个故事改成了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增加了一种浪漫唯美的气息,但无疑也降低了原著的批判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部影片是以中国女性的视角重新演绎的外国男性作家的作品,因而作品中某些女性意识的流露也不经意的显示了作者的身份的不同。

在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下,女性人格中最显著的三个特征是被动性、自我虐待和自恋,而电影中她的自卑、怯懦与自虐的特性始终是她生命的印记。

电影中很多细节都是原著中有的,有些细节改编的很精彩,也有过渡很生硬的地方。

从故事性来讲,电影很成功的将小说中国化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它算是一部商业电影吧,很迎合大众文化的口味。

不论原著如何深刻,导演从中发现了一句话: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只这一句,就足以敷衍出一个缠绵而又悲伤的故事了。

于是导演大胆的进行改造,将故事背景搬到旧中国,借用原著的故事情节,套用大段大段铺陈的台词。

结果是,果然营造出了一种浪漫而又悲情的氛围,惹得无数都市男女为其伤心落泪。

虽然她那种看似愚蠢的等待和坚守过于极端化,但也正是这一点击中了人们柔软的心。

谁不曾为爱情犯过傻、发过痴,谁没有在心底暗暗等待过一个人,谁没有藏在心底的初恋,只不过这样的一些东西在电影里被放大了。

她对贞洁爱情的坚守也似我们的坚守。

爱情圣神、崇高、纯洁,它跟肉体无关,跟思想、灵魂无关,甚至与被爱者无关。

仅仅只是为爱而爱。

现代的都市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远,每天人们都在忙碌奔波,有多少时间可以给我们安享生活的舒适与甜蜜。

彼此越来越忙,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爱情已成奢侈品。

在青春美好的年华错过了很多美好的身影,回头遥望时,只能感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于是,更多的精神恋爱,或是自爱,来打发空虚无聊的光景。

一切只能为爱而爱,那一个人,无法期待。

只是我们不会遗忘,没有在一起的人,永远也不会相忘。

 5 ) 我轻轻爱你。你别出声

直到今天我还在做这样的事情。

轻轻地爱谁。

不出声的。

这种藏匿的快乐。

不为人知。

作为随便什么时期的姑娘。

当你单纯的爱恋不夹一丝世俗和欲望。

你总记得那瞬间的。

在你还青涩得像一枚苦苦的小芒果。

他的一切在你眼中顷刻光芒四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有意无意的颔首,都可以让一天有特别的意义。

老徐说。

在这个世上,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不为人所察觉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

这和成年女人那种欲火炙热,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

只有孤独的孩子,才会把全部的爱情聚集起来。

我记得雨天的花伞和你的大背包。

南方潮湿的季节大雨倾盆而至。

灯火通明的茶店窗口我仍旧点了大杯的清茶。

你坐在等单的位置上。

房檐上的滴水擦过你的桌脚。

那天我记得我的红色外套。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在意自己被雨水打湿的额发会不会看起来有些狼狈,白色老旧的帆布鞋粘着新鲜的泥巴。

你在笑。

桌子对面是面容模糊的甲乙丙丁。

背对你的时候我打了个寒战。

轻轻吐出自己手中单据的号码。

她总以为他会记得她。

但是没有。

他身边流莺来去往复。

她缩在他家的屋檐下。

她聆听他们的欢愉。

她藏住自己。

无所要求。

问到你的时候。

你也不记得立在窗口的那把花伞。

不记得所有的瞬间。

我手中仍然有些烫的香兰饼,轻轻粘在嘴角的蓝莓果酱。

脚下是踉踉跄跄的轮滑鞋。

那天我看到你。

看到你乱乱的头发一脸惊诧地瞪着我。

你松散的打扮不同我遇见你的任何一次。

毫无防备的样子。

在临近午夜我被关在宿舍外面的时候。

在整条街上没有一个人的时候。

遇到你。

那一刻我决心找到你。

在我仅仅记得你的模样其他一无所知的时候。

轻轻抱住他金黄色棉被的时候。

她的心里溢满了幸福。

所有与他的接触都是她的纪念。

一如我反复翻看着你拍的照片。

看照片里明媚的风景。

看照片里你的各种表情。

还有那只你涂鸦过的熊。

你们的周年纪念。

最近说故事喜欢说一半。

老徐用了林海的音乐。

不知道谁成就了谁。

琵琶语因电影而广为人知。

电影没了那琵琶语必然也失色大半。

我悄悄地把东西留在书店最高的书架上。

然后看你去取。

看你怎么都找不到。

看你沮丧地离开书店。

我很想告诉你我没有骗你。

但是。

我只是远远地看着你。

因为你不知道我是谁。

你真的不知道我是谁。

遗失的玻璃鞋子不一定非要找到。

再遇见时你仍旧茫然地看着我,然后别转头去和别人聊天。

我仍旧买大杯清茶。

匆匆而过。

 6 ) 未信此情难系绊

如果我在人群之中遇见你,你会认出我来吗?

答案是不会,因为你从来就没有注意过我,你也从来不会知道我是谁,虽然我们有过那么亲密的幸福。

也许我就只像你每次带回来的女人一样,夜晚匆匆的来过,白天又匆匆的离开。

当她第一次看到他搬来时带回的那些书,当她躺在黑夜里去胡思乱想的时候,他继续着他的生活和快乐,他根本不会想到,就在隔着一堵墙的暗夜里,有一个青春萌动的女孩已经对他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当她匆匆忙忙的撞到他怀里的时候,伴随着那声带着笑意的“sorry”伴随着那一声低吟的琵琶,他不知道惊慌失措的低头逃跑的她已经深深的爱上了他,用尽一生。

当她举家迁去山东的时候,他或许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很多四合院一样的搬进搬出,这种情形他已多见,他却不知道一个女孩在那个夜里静静的在离他最近的院子里等着他,虽然明知会等到他和另外一个女人的归来。

当六年后的她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再次出现在这个小小的四合院的时候,他还是继续和其他的女子快乐的生活着;她还是依然在角落里偷偷的注视着他,一切都没有改变,包括感情。

这是爱情吗?

不是,这只是爱,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爱,她说: 从那一秒钟起 我就爱上了你 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惯了的人说这句话可是请相信我 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地爱过你 过去是这样 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于是在一个有雪花飘落的晚上,她跟着他去了家中,抚摸着他那些曾经的书籍。

望着那个不知名的外国女人的雕塑,她在想什么?

梦想吗?

当她赤裸着身子躺在他的旁边的时候,她独白到:我的童年,我的梦想,我整个的一生都在这里。

这就是我的梦,一个真实,醒了也不会消失的梦。

他走了,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于是,她也走了,带着他们的孩子,带着她的青春,永远的走了。

青春,永远不会再回来。

数年之后,再次相见,他依然是那样的玩弄风尘,他们的再次相遇也是风尘归陌,还是那片四合院,一束花儿插在阳光下的花瓶里。

他们像那次一样的在一起了,他依然给她披上衣服,送她出门。

她看到依旧不变的老仆,老仆颤巍巍的双手端着一个盆栽站在院子里,就像以前一样:早啊,小姐。

她微微一笑。

再无相见. 琵琶声又再次响起,夜色中,他仿佛看到有一个小女孩,带着稚气的笑容,在隔壁的窗台,默默的注视着他,昏暗的灯光中,女孩的笑容像极了一朵娇羞的花儿。

 7 ) 关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我完全能够理解女主角的感情,因为深有同感,小女孩时代的感情是最真实的。

也许就是因为一个眼神一句话,她义无返顾地爱上了他,她毫无阅历毫无准备地一头栽进她的命运里就像跌进一个深渊。

真的是个深渊,命运的深渊她第一次进入他的房间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像是一个朝圣者小心地触碰着心中的圣地,那个暧昧的房间。

我想她所付出的那份爱是一个女人可以付出的最真的爱。

这个女人一生只为一份爱活着。

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在那个自己爱着的男人的生命中是个特别的存在,她也一样。

她不愿意他们之间存在阴影她不愿意成为他的累赘,于是她走了,她带着腹中的孩子走了。

看到这里我想:我喜欢这个女人。

而让我困惑的是那个男人的一次次遗忘。

这样一个特别的女人那样一种重复的场景`````` 太遗憾了 走的人都会回来可是记忆为什么不回来?

真是太遗憾了他总是遗忘。

“我一回来就去找你”一句看似诺言的话,看似却并不是。

或许在他说的那一瞬间并不是随口说说而已,但事情没有发生他没有去找过她,诺言与谎言只是一字之差,但这似乎也不能叫做谎言,关于承诺,我有点迷惑。

片尾,管家认出了小姐让我觉得忧伤。

是谁说过:“付出的爱是欠下的债,爱谁欠谁。

”可是债总有还完的一天,剩下的只有白玫瑰微弱的气息在空气中消散 ``````PS:片中的“儿子”很可爱

 8 ) 《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爱你,但跟你无关

《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爱你,但跟你无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原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以精细的心理描述和对绝望爱情的准确表达,成为世界爱情小说经典中的经典。

我以前从来没看过茨威格的书,这是第一本,之所以能选择看他的书,是因为刚刚看完徐静蕾拍摄的同名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能将这部作品搬上电影屏幕,暂且不说导演的演绎作品是否成功,仅凭出初牛犊的徐静蕾敢用镜头对准了这样一个世人皆知的题材,她就应该预测到这很有可能是一件费力还未必讨好的事情,我不禁令人为她的胆魄感到惊叹。

她将故事搬到了民国时期的北京,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原来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这个男子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 电影将主人公的个人命运放在了战争离乱的背景下,这就使单纯的爱情故事有了时代的厚重感。

姜文扮演的记者潇洒风流,徐静蕾扮演的陌生女人从她13岁第一次看到记者的时候,就疯狂的迷恋上了他。

当女孩长大以后,她急切的走进了男人的世界,与其说她走进他的世界里,不如说她走上了他的床而已。

可是男人是真的在不知名的情况下,占满了女人的全部世界。

从床上分开以后,男子很快就忘记了她,甚至生命中的几次相遇,他对她仍然全然无知,当然女人为他生的孩子,为他付出的一切他更就无从知晓了。

他们分别时,男子顺手从花瓶里抽了一只白玫瑰,送给她作纪念。

从此后每一年他的生日,女子都会偷偷地派人送来一束白玫瑰。

在他四十一岁生日的那天,他第一次发现花瓶是空的。

因为,那女子已不在人世。

在此之前,死去的还有他从未见过一面的孩子…… 说实话,这个影片让我看得有些压抑,甚至是有些窒息的压抑,其实自始至终,这是一个女人的爱情,是一个“我爱你,但是跟你无关”的悲惨爱情。

影片和电影都在诠释的是一种纯粹的爱情,一种高于自己生活乃至于高于自己生命中一切的爱情,之所以说电影诠释的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那是因为电影中已经把很多敏感的问题给忽略了,或者说这些问题给淡化了,而一味的去用种种大量的心理独白来带领观众来跟进女人短暂一生的爱情走势。

其实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我想这个看完这部影片后,会有两类不同感受很直接的体现出来,对于那些感性丰富的爱情理想化的人来说,这个故事太纯粹了,因为他们关注的是这个爱情本事,一个女人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心甘情愿的付出,无怨无悔的承受,而最最让人们膜拜的,在于女人做的这一切都是在男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连有了男人的骨肉,女人仍然在暗处沉默的远远的望着自己用一辈子来深爱着的这个男人。

难道她不渴望告诉他这一切吗?

可是为了不让男人误解她爱的成分,她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告白,宁可让自己在男人脑海是段空白,也不肯在男人面前留下一点瑕疵和疑惑,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从男人骑着摩托风驰电掣地冲进胡同,从男人第一次跟她撞了一个满怀,就注定了这个女人“独爱”的一生。

人们会觉得她的感情太超脱了,在这样感情面前,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一样,除了崇高的敬仰,只会觉得自己的渺小。

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主义者来说,这是一个完全现代版本的社会情感话题:一夜情。

洪晃用很精辟的一句广告语很淡然得道出了故事的全部——“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我不禁想到了从而牵连出来的社会问题,诸如:一夜情、同居、未婚妈妈、交际花……原来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这些,仅仅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罢了,而不光是当今社会问题的突现。

尽管大多人会替那女子不值,但善良的人们大都会觉得这个传奇般的故事美得让人心痛。

因为在我看来女人无限迷恋的也只是内心的温柔幻影,而非真正的爱情!

当然除了对这个女人的同情以外,也会有人觉得这个女人很傻,错误的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可是感情的事情又岂能单纯的用一个对与错来衡量和决定呢?

那就让我们跟随徐静蕾娓娓道来的镜头,用自己的心境来体会和理解这个陌生女人的喜乐、苦痛、迷惘和绝望吧!

走出影院,朋友让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我突然想起曾经在牧场看过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于是脱口而出“飞蛾扑火是一种堕落的美”……(“美”的定语是“堕落”)

 9 ) 我他妈的为什么没有被感动?

本着出了问题不要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的原则,所以我决定首先来思考是不是我的问题。

四年前宿舍里一个姐妹看完这部电影回来对我说:“挺感人的,你真应该去看看。

”我想着,好,哪天看看。

昨晚看了,于是产生了我为什么没有被感动的问题。

我想用排除法吧,首先不能说我这人感情冷漠,就拿近期来说吧,我看《北逃》的时候哭得唏哩哗啦,甚至看《越狱》里T-bag仰着头说“Old Brad”的时候我也一样泪流满面了;其次不能是说我这人不懂爱情,为爱肝肠寸断也不止一次两次了。

可是我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就怎么没有被打动呢?

与性有关吗?

我想即便把姜文的角色换成女人,或者把徐静蕾的角色换成男人,我想我也一样不会太感动。

少了一点什么。

重量。

灵魂。

大凡麻木,必定是在巨怆之后的。

一个少女可以毫无理由地爱上一个男人,很正常;一个少女心甘情愿地等待和期盼一个男人,也很正常。

问题的关键是,一个少女在经历了跟那个男人的第一夜、经历了为他怀孕生子、又被他遗忘或者重新追逐以后,一直都是麻木的,就很不正常。

大凡北京人或者在北京生活久了的人,一高兴或者一不高兴就喜欢来个“他妈的”,“他妈的”不只是一个口头禅,它还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态度,你说出“他妈的”这个词儿时,仿佛在重大的问题都可以一带而过,然后你会得到一种自我安慰,因为你可以对某人某事甚至所有人所有事不屑一顾了、无所谓了、我他妈的就这样了你丫看怎么着吧!

老徐的脸上明白地写着这三个字。

我说了,大凡麻木,必定是在巨怆之后的。

一个女人未曾痛过,就先他妈的麻木了,或者说还是少女的时候,她就可以骂着“他妈的”把巨痛麻木过去了,这真的很不正常。

如果我们再强调一下电影的背景,一个少女的初恋,就能把一个女人他妈的麻木了,唉,可悲的导演,可悲的徐静蕾本人。

俗不可耐如米兰昆德拉,用爱情来讲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爱情也好,人生也好,生命也好,你看得太开或者太看不开,同样都让你觉得不可承受。

《来信》中没有不可承受。

一句他妈的就消解了一切。

那三个明白无误地写在演员徐静蕾脸上。

爱情只是爱情本身,爱情地真与切与灵魂有关。

爱情本身无法成为一个人的灵魂,但是一个灵魂可以因为爱情而变得轻逸或沉重起来。

《陌生女人》却没有灵魂。

只有他妈的。

当然一个电影完全可以无涉灵魂只与爱情有关。

比如《胭脂扣》,同样是一个女人等待了一个男人一生,足足五十年,没有讲述关于灵魂的故事,但是她的爱情里有凄怨的眼神、有相惜的眼神、有一种哀愁与幽怨、有一双温柔的手轻抚彼此心上的疼痛。

我十分不情愿去追究演员及其演技的问题,更不想自讨苦吃追究故事的合理性问题,但我的思绪还是飘在了这些问题上,我想象如果两位主角的眼睛哪怕带一点点故事性,结果也不至于此。

我干脆把姜文的角色想象成一位同样风流不羁而又才华横溢的女人,那个缩在角落里的少女爱上了她,她看着她,她看不见她,少女的眼神仍然可以空洞苍白,但那女人必定满眼的沧桑,而少女的眼神在对女人的眼神一日日一年年的品读中终将日益成熟起来,最后哪怕是同样的他妈的,但也是深深的悲凉。

或者我想象徐静蕾的角色是一个同样青涩懵懂的少年,他的眼睛清澈而明亮,他莫名其妙爱上了那个风流倜傥的记者。

他期待着、渴望着,他被那个男人需要着,他满足了,但男人消失了,把他遗忘了,他的眼中满含忧伤,但是他慢慢长成了男人,最后的眼神写满他妈的,那将是一种怎样的苍凉。

OK。

扯远了,关键还是我自己的问题。

看这个电影,原本我是想寻找感动来着,没找着,怎么不是我自己的问题呢?

 10 ) 缺钙的陌生女人

我爱你 与你无关多骄傲啊预备对徐静蕾宽容心态下看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再一次在电视里看见俨然导演架势的她让人很难宽容预备让她煽情一次 不料未遂中止“到了后半段 简直失去耐心”别人的评价 更加不宽容口气何以如此像怨妇 徐的旁白让人没了可怜她的念头没有铺垫 没有交代 毫无道理花样少女怎么样了就会爱上完全不象作家倒像飞行家的姜文的呢?

又为什么要半夜等在那风流男人门口 流下青春的眼泪的呢?

那个有着希望工程大眼睛的少女的爱也许不过是爱上一种身份有众多书 精致生活 高级又富有的生活的向往使那个男人变成了她的指标年少的这种痴迷 造就电影里成年后的她第一次正式进入他房间的那种激动她进入他的房间了!

准确的说法是她进入他的生活圈了 她获得和他一样的“身份”了!

变本加厉的是她还要靠出卖自己在他儿子身份获得这种贵族般的虚荣与此同时 女人觉得自己在为爱情献身、献生 又高贵又自我满足徐则觉得很自我满足于这种读者风格的爱情罗曼史这不太像一个爱情故事或者至少营养不良 严重缺钙至于故事变成这样茈威格一定最意外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短评

上过了连样貌都不记得了,这种男人才是极品

5分钟前
  • 有戏
  • 还行

我是羽毛毽你是羽毛,一头撞上命运;我是白玫瑰你是花瓶,从坟墓里爬起;我是高脚杯你是红酒,只把自己灌醉。羽毛去过很多地方,花瓶装过很多物品,红酒流连无数容器。门口的管家唤我一声小姐,你哪里还有记忆。我不怪你,能遇见,已花光所有运气。愿你与所有人相熟,只对我陌生,如此,我便是特别的。

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错过以后不该再有交集。。。

12分钟前
  • oO空门射偏Oo
  • 较差

改得特别不错```书我从高一就一遍一遍地读```描写的圣手啊````

16分钟前
  • Katarzyna
  • 推荐

徐静蕾不像妩媚交际花,姜文也不像文艺男青年,土里土气的两个角色形象。

19分钟前
  • 1呀1呀唷
  • 还行

一个女子对一个男人一生的爱恋...老徐导的作品都不错...成功的将原著移植到战争年代的北平 未显突兀 似乎顺理成章...

22分钟前
  • XXX
  • 推荐

7.5/10

23分钟前
  • 陈牛
  • 还行

”男人一夜女人一生“这是谁编的冷笑话?

24分钟前
  • Sunman
  • 还行

琵琶语

25分钟前
  • Neverever
  • 推荐

①文艺风念白又多又矫情②豆蔻年华,灵气毕现③男人最喜欢不用负责的④爱上你是我的劫难⑤东方古典神韵的配乐激荡心弦

28分钟前
  • 红袍修罗
  • 较差

拜托姜文你能不能别演这文化人

29分钟前
  • 粟熙
  • 较差

林海的配乐很棒

31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姜文有些老,静蕾有些崩,其它都还好。

3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电影版, 少年维特的烦恼~~

39分钟前
  • oops
  • 推荐

徐导演戏有点用力过猛的赶脚啊,一副深闺怨妇范儿,哪里来的情意浓浓啊,眼里没有深爱,只有忿恨。旁白声音低沉的太难听了

44分钟前
  • 肥肥仙人掌*
  • 较差

“离开的人,总会回来的。”说起来多么轻易的一句诗情画意的别离,安慰的是你,可惜不是我。

48分钟前
  • Miss Me
  • 力荐

50分钟前
  • 林 寶兒
  • 推荐

一部超长配乐诗朗诵!!

53分钟前
  • 会会
  • 较差

看得开始认不清自己了

58分钟前
  • 咩咩
  • 推荐

虽然有茨威格的小说,可是改编得依旧自然出彩。这个有着自卑爱恋的自尊女人的故事,从灯光、音乐、文字都文艺得很完美。我曾经以为她只是“才女”,至少在这部电影里,她真的是才女。不过貌似这电影很被抨击。或许是因为我没看过原著的关系。

60分钟前
  • HUAICI WANG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