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易赶着五月份的尾巴,电影《迷妹罗曼史》上映了,而因为这部诚意之作,也让五月份院线片单颇显龙头凤尾之势,让人一感满满惊喜之余,又让人体味到人生中最美的爱情、友情与情亲。
诚心向大家推荐《迷妹罗曼史》,影片中他们的情感或许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他们勇敢认真,甚至会不惜为对方牺牲掉未来人生,刻骨又铭心。
《迷妹罗曼史》是由秦鹏执导,闫妮、盛一伦、周冬雨、魏晨等人主演的作品,讲述了90后高歌(盛一伦饰)为阻止母亲(闫妮饰)将父亲是著名歌手罗大佑的谎言告诉全世界,随即带母亲前往罗大佑演唱会现场当面对质,但母亲突然走丢,跟随高歌寻访母亲青年好友的脚步,一点点揭开母亲曾经疯狂青春与传奇爱情的“罗大佑父亲”真相,并做到真正意义上找到母亲的故事。
看完电影,我相信你一定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那就是非常最喜欢影片中高蓓这一角色的设定,无论是90年代高蓓(周冬雨饰),还是现代高蓓(闫妮饰),她们身上都散发着独一无二的“傻“劲儿,但这”傻“确是最吸引人的,因为换一种方式表达就叫:用一辈子坚信守候自己的爱情。
首先说90年代的高蓓,活力四射朝气蓬勃,因为工友借给她一张罗大佑歌曲专辑,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疯狂迷恋罗大佑。
一次偶然间小酒馆的相遇,让高蓓错误的认为叶伟军(魏晨饰)便是罗大佑,然而谁的青春不中二,也正是因为这份错乱中的情缘,才让高蓓跟叶伟军走到了一起。
果然周冬雨依旧非常合适这种青涩年纪的角色,初面偶像时那颗小鹿乱撞的感觉,简直若找到初恋一般美好的场景,如此可爱纯美,不禁让人想到时隔11年之前在《山楂树之恋》中静秋的影子,善良上进,天真又烂漫,周冬雨在完成90年代高蓓角色之余,无疑也是给到观众一剂回忆杀,精彩。
然后就是现代的高蓓,岁月不饶人,如今她已经变成了一位20多岁孩子的母亲,并开始有老年痴呆症前期症状。
早年间叶伟军因假“罗大佑“事件入狱,高蓓只得一人拉扯孩子长大成人,虽然影片中并没有表述这个段落,但在闫妮脸上就是演出了被岁月磨砺过的痕迹,为了爱情,她不顾一切选择生下孩子,为了孩子,她更加努力做最勇敢的单亲妈妈,20多年的相别也没有淡化她对”罗大佑“的情感,久思成疾,久劳变病,还好电影给了她一个圆满的结局,让人十分欣慰。
不得不感叹时间流逝,闫妮自《武林外传》之后,已然从佟掌柜蜕变为了母亲角色,但演技一如既往精湛出彩,喜剧部分叫人乐开花,爱情部分又极为触动人心,真实又真诚,精彩精彩。
当然看《迷妹罗曼史》还有最要的一大看点,那就是结尾处罗大佑的惊喜出场,演唱会上他放声高歌,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感慨一个时代的过去,也慨叹新一代人的到来,特别提醒,尤其罗大佑的粉丝朋友们,千万控制好自己,那场面简直不要太燃。
总而言之,推荐大家去看这部情感真挚的电影《迷妹罗曼史》,因为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找到属于初恋的那份纯真美好,更能学到珍惜眼前人的重要道理。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罗大佑的一首《恋曲1990》,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又唱出了多少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歌词中有情感的真挚流露,有浪漫的心绪和淡淡的哀伤,配合着罗大佑独特的嗓音相得益彰,时隔三十多年仍然历久弥新,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神曲。
而当下的大银幕上,以《恋曲1990》为蓝本的影片《迷妹罗曼史》正在上映,影片透过一个找寻与被找寻的故事,将两位主人公曲折坎坷的爱情带给观众,看着他们在大银幕上的一举一动,观众仿佛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回到了那段青葱岁月,回味那个曾朝思暮想的人。
《迷妹罗曼史》的故事颇具年代感,聚焦于改革开放的深圳,以纺织女工的高蓓的视角展开故事。
热爱生活、阳光开朗的高蓓,痴迷于罗大佑的歌曲《恋曲1990》,是个标准的小迷妹,阴差阳错她来到了酒吧,遇到了自称“罗大佑”的神秘男子,并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这段爱情带给她的不只刻骨铭心,还留下了一个神秘的谜团,以致三十年后她依然念念不忘,还在苦苦地寻求着答案……
与名噪一时的电视剧《外来妹》不同,影片《迷妹罗曼史》更注重对男女主人公情感的细腻刻画。
男女主人公本是两个世界里的两个人,一个是文艺范儿十足的厂妹,另一个是创作型的模仿歌手,一次偶然的相遇改变了两个人既定的命运。
脍炙人口的《恋曲1990》,成为双方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幕后推手,而一次声势浩大的演出成为了分水岭,命运的捉弄不期而至,令两人在兜兜转转中苦苦找寻,在彷徨迷惘中寻求答案。
片中,周冬雨出演的高蓓与魏晨演出的“罗大佑”,上演了一段甜美又虐心的爱情。
俩人因歌曲而结缘并相爱,一句我是高蓓的开场白远远胜过千言万语,让两颗孤独的心越走越近。
酒吧的演出现场就是俩人最好的月老,而线下的排练场又成了他们灵魂碰撞的所在地,俩人在生活中相互依存、演出后结伴而行,餐桌上无话不说……一切的一切都是这样的顺其自然,着实羡煞旁人。
看着他俩在大银幕上狂撒狗粮,在祝福他们收获爱情的同时,也满足你对爱情的一切幻想。
对当下的人来说,爱情似乎已经不那么纯粹了,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属性和含义,使人们面对爱情时,更迷惘和无助。
《迷妹罗曼史》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上个世界90年代,跟随男女主人公的身影,去体会最最纯真的爱情。
从单纯的付出到被对方所认可,从逐步加深了解到下定决心在一起,从替对方坐牢到三十年间的独自等候,一对恋人的心路历程,就是这么的心酸又心疼。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当年还懵懵懂懂听《恋曲1990》的我们,早已进入到不惑之年,而爱情这种由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组成的奇妙情愫,也早已改头换面变了摸样,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而不变的是我们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的渴望。
就像高蓓和“罗大佑”一样,尽管他们的爱情荒废了三十年,尽管他们已经两鬓斑白青春不再,但他们的爱情却可以善始善终,这也是爱情魅力之所在。
我正是和我妈妈一起看的这部电影,算是机缘巧合,在商场逛街的时候路过播放预告片的屏幕,因为妈妈喜欢看闫妮演的电视剧,再加上有周冬雨,所以她也很想看这个电影。
说来也巧,当年《山楂树之恋》上映时,我也是和我妈妈一起看的,如今周冬雨已经是了不起的三金影后了。
这部电影里的周冬雨演技依旧在线,那个执著的追着小偷一直跑的高蓓、见到偶像时害羞又充满期待的高蓓、在生活中沉浸在幻想里经常出神的高蓓、跳健美操时活力四射的高蓓……周冬雨把一个九十年代初在大城市打工的小姑娘演绎的活灵活现。
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让我感触满深的,虽然年代不同,却仍然让我很有共鸣,像是女工们在宿舍里用大大的录音机听着卡带的场景,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在还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用WALKMAN CD随身听的日子,我也是非常喜欢躺在床上听歌。
还有高蓓为了见偶像“罗大佑”而去酒吧“追星”的情节,也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去看五月天演唱会的日子……原来那个年代的一切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原来妈妈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和我们一样的。
最让我动容的,是闫妮演的现代的高蓓、那个得了阿茨海默症的高蓓,依然记得年轻时和爱人一起弹奏的曲子,记得爱人用音符哼唱给她的呼机号码……当现代的高蓓在钢琴前按下琴键时,画面闪回,出现了1990年的高蓓,两个高蓓的脸上是同样幸福的笑容。
电影中没有交待高蓓是如何抚养儿子长大的,但是未婚的单亲妈妈想来是不容易的,年轻时和爱人在一起的事对她来说是最美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变越美好,也是得了阿茨海默症的高蓓最深刻的记忆。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经接触过专门研究阿茨海默症的医学教授,专门了解过阿茨海默症,所以看到这里时,真心觉得闫妮演的真好。
2021年突然在网络上兴起了一个梗:“欢迎来到九零年代”,随后便是一阵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一阵港风怀旧,或是一代巨星年轻时颜值巅峰的视像,或是一些过去年代时髦的日常……毫不夸张地说,那真是一个格外特殊且珍贵的年代,特殊之处在于彼时中国的流行文化达到了盛极的状态,珍贵之处在于此后的三十年,一直还在模仿与重复。
5月28日院线上映的电影《迷妹罗曼史》就是一部关于流行文化盛极年代里的追星故事,准确来说是一个关于厂妹的青春爱情故事。
电影主要讲述由盛一伦饰演的90后小伙高歌,意外在自己工作的电视台里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至此单亲的妈妈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告诉高歌,其父亲是知名音乐人罗大佑。
虽然高歌从小就是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科技狂人,但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随即,他趁着罗大佑前往深圳开演唱会的契机,带着母亲一同前往想要寻找真相。
其实对于高歌母亲高蓓的追星行为,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毕竟每一个曾追星过的女孩都会默默称自己的偶像为“老公”。
然而,单亲家庭长大的高歌偏偏性格执拗,他为了阻止闫妮所饰演的母亲把他爸爸是罗大佑的谎言继续散播出去,他甚至想要与其当面对质。
岂料人算不如天算,在人山人海的深圳,高歌与自己母亲走散了……在好友豆豆及小编导余微的帮助之下,高歌遇到了母亲年轻时候的工友,至此,母亲曾经疯狂的青春爱情故事也拉开帷幕。
甜美的周冬雨扮演少女时期的高蓓,在寻找母亲青春记忆的过程中,高蓓高歌母子的关系也随之变化,影片最终落脚到了亲情之上,尤其是倡导当下社会最热议的老龄化问题。
细细品来,当下日渐老去的60后、70后人群,也是我们这一代80后、90后的父辈们,他们的青春与老去轨迹,正是被青春撞出了摩登火花的美好年代啊。
近三十年的中国,发展的速度太快太快,以至于可以说三五年就是一代人,于是乎,我们转念一想,如果没有及时的沟通,那么我们和自己的父辈其实已经差了好几辈人,最终是难以沟通,更不要提相互理解了。
如此说来,我们便很好的理解了每两代人之间,就存在着诸多的隔阂。
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自己父母辈的生活,我们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他们思维模式和行为依据,最终两代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迷妹罗曼史》这部电影,粗看之下是一部青春喜剧片,但是细细想来,这部电影引申出来的社会问题,正是当下社会不少人所处的生活旋涡,值得所有观众思考。
从追星这个角度出发,让自己与父母辈的人,也有了一个沟通的桥梁,更好地做到了两代人情感上的和解。
《迷妹罗曼史》全片看下来,像是母亲带着孩子去理解了她对这个世界的爱,而这种爱,在90后的儿子看来,原本是陌生的,但也是熟悉的。
90年代,深圳厂妹高蓓绝对是一个时髦的人,追星罗大佑,第一个吃麦当劳的中国人、朋友是刘德华……至于这些事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全片的怀旧基调,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里有一段戏令人影响极为深刻,那就是周冬雨穿着健美裤跳健美操,然后在街头售卖健美裤。
那是市场经济,摩登文化最好的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充满了挑战,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人穿健美裤,虽然现在街头摆摊也赚不到什么钱,但那值得纪念的摩登年代,永远存在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影片的最后,也是最令人难过的一幕,高歌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她努力地回忆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也努力与儿子分享着那个值得纪念的年代。
最终还是抵不过时间的摧残,让人忍不住一声叹息。
正是有了这一声叹息,才让这部复古味十足《迷妹罗曼史》更值得当下年轻人带着父母去看看,毕竟电影里怀旧的元素,能让我们看看父母年轻的时候有多潮,那时候的他们,简直都被青春撞出了摩登火花。
文/桃妖不是妖有没有一首歌,一段旋律,亦或是空气中弥漫的气息,会让你一瞬间回到过去?
那一刻,回忆如潮水般涌进脑海里,心被填得满满的,美好的,怀念的,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
就像《迷妹罗曼史》,当罗大佑的《恋曲1990》响起来,有关90年代的记忆,会穿过闫妮的眼神里的留恋,在周冬雨的笑容里荡漾开来,单纯而美好。
我喜欢《迷妹罗曼史》,那些单纯的小美好,埋没在时代的尘埃里,蓦然回首却最能打动人心。
闫妮和周冬雨,饰演不同时期的高蓓,她们在90年代的时空里穿梭,光影混搭着动画,轻快而诙谐。
影片的开场,很多人以为是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
闫妮饰演的高蓓,和华语乐坛的音乐教父罗大佑谈过恋爱?
那可是罗大佑啊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吧。
为了打破这个谣言,高蓓的儿子高歌(盛一伦 饰),决定带着妈妈远赴深圳,到罗大佑的演唱会现场对峙。
一路上啼笑皆非的事,闫妮成了搞笑担当。
这位时髦的高妈妈,跑得快,鬼灵精,心里像住着一个少女一般,追逐自己的爱豆。
可是,随着调查探访的深入,高蓓和罗大佑的谣言攻破了,另一个全然未知的故事,却正徐徐上演。
少女时代的高蓓,爱听歌,爱幻想。
就算只是个服装厂的小女工,也有着时髦的追求,野百合也要开出春天的绚烂。
周冬雨饰演的高蓓,带着90年代少女的天真,傻傻的等,憨憨的笑,找个愿意唱歌给她听的男孩谈恋爱,一把吉他就能把她的心带走……《山楂树之恋》后,又见“最清纯”的周冬雨。
她好像对青春少女这一类的角色驾轻就熟,可细品却觉得每一款都有独特的味道。
从山楂树下走出来的静秋,唯美,干净,像刻进年代记忆里的画儿。
《同桌的你》周小栀,是带着学院气息的文静女生,虽然不成熟,但鲜活而真实。
还有《后来的我们》中的北漂青年方小晓,被生活无数次的打磨,依然充满向上的力量。
而这一次,《迷妹罗曼史》中的小迷妹,混合着90年代的诗意和纯真,更有着改革开放时代的新潮和浪漫,跳跃在大荧幕上,一颦一笑都是青春的风情。
周冬雨的少女感,从来都不是浮于表面的表演,而是将人物带入故事里,在光影中重塑那个生命绚烂的时刻。
就像《迷妹罗曼史》中,她与驻唱歌手“大佑哥”(魏晨 饰)碰撞出的火花,那是一种90年代的罗曼蒂克,傻傻的幸福,很真,很欲,很有味道,让很多人像恋爱了一样美好。
也正是有了这样绚烂的底色,闫妮饰演的高蓓,才有了执着的根基,你才会深刻体会到藏在高蓓内心深处的少女般的悸动,是缘何而起,至此不熄。
如果说,周冬雨的青春少女是本色回归,那闫妮饰演的高妈妈,则有着更丰满的情感折叠,那是经历蜕变之后的念念不忘。
高蓓已不再年轻,她独自养大高歌,经历生活的打磨,却在天命之年重燃爱情的火焰。
岁月的沧桑和少女的轻盈交织在闫妮的演绎之中,她把人物打磨得如此率性而纯真。
雨中演唱会,为爱人撑伞,翩然起舞;还有踏上滑板飞车,纵身一跃,飞到舞台上,与此生挚爱紧紧相拥……闫妮和周冬雨,她们的情感经络一脉相承,让人定格青春里的恋恋红尘,感慨明明彼此相爱却天意弄人,亦欣喜沧海桑田之后,还能再次相拥。
影片的结尾,罗大佑惊喜出演,这是“恋曲1990”最大的彩蛋了吧。
《迷妹罗曼史》,是闫妮和周冬雨的浪漫协奏曲,多么美好的一场情事!
情怀爱情片。
90年代,北京亚运会的那首《亚洲雄风》留住了多少记忆,还有老旧小区门口的烫头发机器坐了一排烫头发的妇女,市井气让人回味。
那时的爱情,简单的就是幸福的对望,欲言又止的羞涩,全力以赴的支持,心心相惜的陪伴,但是品味起来却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男主是个买烤串的,一次他被自己的两个朋友坑了。
让他送烤串,结果上了一个真人创业赢赞助的节目,他极力反对参加这个节目,但是他的两个朋友煽风点火,非要让他参加。
还有男主的母亲也上台爆料,男主是罗大佑的儿子,男主的母亲还是90年代流行踏脚裤的创始人,另外还是中国第一个吃麦当劳的人。
这么多殊荣让节目的参与的大老板愿意出资赞助他创业。
对于两个朋友没有经过他同意就让他上节目,男主非常反感。
当然母亲爆料的事,他也很反感。
但是为了证明一切,他还是毅然带着母亲去了北京的罗大佑演唱会,想通过对峙让一切昭然。
两个伙伴也一路跟来了,他们做了网上直播,想扩散这个爆炸性的认父风波。
男主一开始很抗拒,后来女伙伴说自己可以带他们找到罗大佑,男主只好作罢。
四个人冒充记者闯进了后场,但是保安很快反应过来,四个人分了两组逃跑,男主和女伙伴跑进了罗大佑的休息室,但是没有说上几句话,罗大佑就上台了。
男伙伴与男主妈一起逃跑,但是男主妈是马拉松运动员,一下子就跑没影了。
大家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男主妈。
最后在一家肯德基店里找到了男主妈,把他带了回去。
一天有个保险公司的老总将男主还有两个伙伴接走,告诉他们她是男主妈以前工厂的工友,男主妈是通过她喜欢上了罗大佑的歌。
后来在一个酒吧遇上了一个驻唱歌手,这个歌手经常打扮成罗大佑的模样唱歌。
男主妈天天在后门口等歌手,但是他每次卸了妆,根本就认不出来。
歌手喜欢自己创作歌曲,但是投资包装他的老板不喜欢,让他继续模仿罗大佑,这让歌手很痛苦,想离开这个地方,去自由创作,去闯一闯。
但是男主妈却继续支持歌手,也和歌手产生了感情,有了男主。
为了制造影响,男主妈让歌手去她厂里办一场演唱会。
但是厂里的老板却收门票,被公安抓了,因为歌手也参与了,歌手也被抓了,但歌手一直没有说男主的妈是策划的事。
他们通过男主一直哼唱的妈妈小时候教的一首歌的段落,知道这是一个传呼机号码,就把这个号码发了出去,寻找这个机主。
最后找到了以前歌手乐队里的一个人,告诉他们歌手坐牢的事。
一直都没有举行的那场演唱会却在男主妈的脑海里无数次的举报,热闹非凡,也许是只为她举行的吧!
最后男主的妈又见到了久违的歌手,两个人紧紧相拥。
男主妈与歌手的爱恋让人感动,充斥着90恋曲的味道,清新而感人。
那首只有男主妈知道的歌曲很好听,坐在满是花朵的枝头,轻轻弹唱,也许是这世间最美的事吧!
魏晨演唱的《恋曲1990》和罗大佑的大相径庭,但是很有恋爱的感觉,很清新,很动听。
周冬雨的痴恋让人感动,那种傻傻的爱,有谁能够抗拒,还有那种欲说还休的羞涩也许只有周冬雨能演得让人寒毛直竖吧!
因为甜死了!
分离也不是因为始乱终弃,还是因为无言地承担,为了爱人,放下一切,默默去承受,让人动容。
其实与其说男主妈是因为阿兹海默让自己逝去了记忆,分不清罗大佑的真假与否,还不如说男主妈宁愿停留在深深地爱恋中不愿自拔,这样的深情,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动!
坐在摩托车后,肆意地呼喊,全力地宣泄,是因为爱情的放纵;轻轻靠在肩头,幸福而满足,久久不愿离开,就让甜蜜弥漫……太美的爱恋……魏晨演戏不错,歌唱得也不错,看来在《八佰》和《金刚川》等影片里都有所历练了。
反观男主的表演就有点呆了,虽然的确自己的私隐被无限放大,置于人前,是很不爽,但是当得知母亲的痴情绝恋,还有病情时,满眼的哀伤没有看出来,是支持,还是反对也没有看出来。
另外一个烤串的,竟然全程开得都是奔驰。
闫妮感觉是个跑龙套的,一出场就感觉有点问题,儿子竟然一点没感觉出来,还要小女友发现,真是服了他了。
周冬雨追小偷那段用了游戏的动画蛮好玩的。
麦兜也蛮有情怀的。
看《迷妹罗曼史》有种奇妙的感觉,其中既有对妈妈高蓓青春的共鸣,也有对儿子高歌执着帮母亲找回初恋“罗大佑”的感怀。
对于像我这样七零后的人来说,高蓓与“罗大佑”的感情不仅仅是青春那么简单,也是我们曾经共同生活过的一片天空,一段历史,虽然如今它早已随风远去,但是记忆却永远留存于心,哪怕已经老去,那段记忆和记忆中的我们却依然年轻,永葆青春。
而能够和下一代一同找回曾经属于自己的青春,这是现代社会更加包容、开放的象征,也是能够消除两代人隔阂的最好沟通方式,毕竟人类的悲喜无法相通,除非能够让他们也亲自经历一遍。
在这里,或许不用剧透,大家也都能明白,电影《迷妹罗曼史》中高歌的父亲,高蓓的初恋男友当然不可能是真正的罗大佑,无论是从时间线还是活动轨迹来看,九零年代深圳的厂妹高蓓都不可能遇见真正的罗大佑本人,但这恰恰是这个故事最有时代性和画面感的关键。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九零年代的深圳除了拼搏精神之外,也是流行文化最先进入和萌芽的地方。
如影片中的罗大佑正是那个年代通过磁带开始席卷全国,至今我还能记得那个年代在音像店里,花上一个月的零花钱买一盒自己喜欢歌手的磁带,然后用父母买给我们学英语的双卡录音机,一直听到磁带掉粉,声音模糊时的狂热劲儿。
这种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当下年轻人追星的体验其实并无二致。
高蓓因为一首歌和一张模糊的封面海报,错认了深圳“罗大佑”,虽然有些离奇,但在那个年代却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并且,这其实也把追星的体验从云端拉到了更贴近我们的地面。
毕竟青春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哪怕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但是至少能让我们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影片另一点打动我的地方,则是儿子高歌因为陪伴母亲找回失去记忆的过程,逐渐理解母亲,进而产生青春的共鸣,最终完成母子间和解的过程。
时代在进步,中国的青年有了更多展现自己青春力量的方式,正如影片中的高歌已经不再追星,而是去开发飞行滑板,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
两代人对青春的理解不同,展现自我的方式不同,但是追本溯源,无论年纪大小,时代变迁,无悔于自己的青春,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能够理解并且陪伴父母回溯青春,也是年轻人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通过对高蓓和她身边朋友们在九零年代深圳的故事,展现出那个时代最具有火力,最青春的深圳风采。
从厂妹到下海摆摊,用文艺汇演、健美操的方式开创席卷全国的健美操风潮;哪怕厂子倒闭了,露露也硬是踩着自行车在深圳跑业务跑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青春就是在不断地闯荡中,共同汇聚成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最美好的青春!
而这种开拓和闯荡的青春,也与当代的高歌们达成一致,代表了当下中国的青春活力!
垃圾电影真的很难看,纯因为魏晨才看的,才忍着看下去的,我只能说音乐真的很好听,魏晨也是真的很帅,电影是真的很烂,逻辑乱七八糟,尤其是男主演,演的的什么鬼????
现在的后生演戏,真的有待提升啊,演的好的真的一个手都能数的过来我都好久没看新电视跟电影了,真的很难看,除了美颜+奇怪的特效,人都是一个样
电影上映的第一天就买票去看了,整个影厅只有我一个人是我没想到的。
后来也有看到说电影的票房和口碑都不太尽人意。
其实,看电影之前并没有了解太多相关的信息,也是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是一部帮妈妈追忆的电影。
它想要说:妈妈也曾经是女孩,也有关于她的少女的梦。
即使是看完电影之后,它所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并没有引起我很大的共鸣,我想可能是母子间的关系、情感铺垫太少,又要在这基础上加上科技化、智能化的天马行空,而削弱了感情上的沉淀。
不过这些都没有影响我看电影时的投入,因为吸引我的不是帮妈妈追忆的原因,不是追忆的过程,当然也不是结果,而是所追的那个“忆”本身。
让我动容的不是 经过种种,儿子终于发觉妈妈不是铜墙铁壁,也不是满口胡言,也和他一样也为爱执着,为梦狂奔;让我动容的是 妈妈一直以来追的那个“梦”。
我不知道,当儿子了解妈妈的那段记忆后是不是会觉得妈妈当年就是个傻傻的追星女孩;又或者会佩服妈妈当年的勇敢与激情。
我只知道,无论别人怎么觉得,无论别人怎么说,那都是妈妈最舍不得的青春,最珍惜的爱。
那是说出来很轻,但是一字一句,一呼一吸都重重的只有我知道的爱。
每天下班后,都会路途迢迢,准时出现在酒吧,听他唱歌,给他捧场,那时的心情一定和我在电影首映前一周就不停的刷新票务,前一天就抢好票的心情一样吧,怕赶不上公交车,怕抢不到第一场最中间的位置,即使明明你都看不见我,也不想错过看着你的机会的心情是一样的。
打扮的漂漂亮亮,在去见他的路上心情雀雀起舞时,那时嘴里哼的曲调一定和我在出发前几天就开始搭配衣服时哼的歌曲很像吧,因为激动的心情,喜欢的感觉和被幸福充盈的音符是一样的。
独自坐在麦当劳里,面前虽然是全中国第一份巨无霸,但仍旧直直的望着窗外的眼睛,和我在人群中默默地注视着他离开时的背影的眼睛应该也是一样的吧,明明感觉眼泪就要控制不住的涌上来了,也硬生生的把它压下去,怕泪水让眼睛蒙上雾气,看不清那个快要出现或者将要消失的你,装着害怕和倔强的眼睛一定是一样的。
可能时间不一样,地点不一样,情形也不一样,但爱一个人的心 一定是一样的。
电影里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刻。
第一个是高蓓第一次去叶伟军家时,捧着一本泰戈尔的诗集本,一字一句念了起来。
叶伟军不想让她念,便去抢她手里的诗集本,他追,她逃。
她在停留的每一处,都会点亮一盏灯,每打开一盏灯都会念一节诗句,那一刻,她不是逃跑者,也不是引导者,她想要做一个同行者,想陪他一起追梦,在陪伴的路上,她努力的想要快一步,快一步去打开那盏灯,好让那盏灯照亮他的路,让他不要害怕,也不要退缩。
看着他们在屋里周旋,原本昏暗的房间,亮起一盏盏灯,点亮的不仅仅是她手里的诗,还是他晦暗的心情和暗淡无光的梦。
点亮的最后一盏灯在他们慌乱的追逐中被撞倒在地,灯光一闪一闪,明暗交替,像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对梦想的犹豫,但更像是悸动的心跳,有不知所措,更有期许与憧憬。
第二个场景是高蓓骑着自行车去追乐谱那段。
导演说那种飞跃山海的能量,是女孩恋爱时发出来的光芒。
不过触动我的反而是高蓓抓住乐谱从天上坠落的那一刻,那一瞬间她稳稳地落在了叶伟军摩托的后座。
那一刻,他就像是骑士伸臂在面她前,把她的莽撞,无措和歌曲变成云彩,带回放在他的足边。
让我觉得,你看,我的飞跃山海不是自以为是,是何时你都会出现的自负;我的满腔热情也不是一厢情愿,是何地都有你陪伴的自信。
你的梦,不只是你的,也是我的;我的爱,不只是我的,也是我们的。
或许我GET到的点,并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但我这个人总是这样,喜欢去西餐厅点一碗炸酱面,去川菜馆点一盘饺子,你要是问我他家的主打菜好不好吃我不知道,不过我喜欢去,就像是你问我这部电影拍的好不好,我无法评价,只是我爱看。
爱看的原因也很简单,和电影里的女主一样,因为里面的那个人,也是我曾经和永远的梦。
他在我的整个青春里闪闪发光,那个人是我随时随地都愿意去奔赴的人,也是我无论如何也不愿忘记的人,是我遇见过的 最美的人。
三分给魏晨周冬雨,这电影有一种割裂感,80分钟左右可能是删减太多的原因,整体都是点对点的跳剧情很快,然后就是现代部分和90年代部分的差异性,现代版的是国产电视剧画风真的质感一般,然后秒拍,和一直播的广告基本全程穿插,相当违和,然后还有会飞的滑板,马爸爸的投资,等等这些你就能看出现代版的水平,然后90年代的周冬雨和魏晨,wlq,这俩人这真是配一脸,两人一同框就是想截屏当壁纸的程度,导演拍这种怀旧意境还不错,当然90年代场景还原也是有瑕疵,周冬雨居然单纯到真以为魏晨就是罗大佑到最后都没发现,然后估计魏晨要被不少人骂渣男了,(当然那个年代和情景我觉得有可能,不过魏晨免不得被现代的网友吐槽渣男了),然后jc因为被黑心老板举办罗大佑演唱会骗了的魏晨要逮捕他(这个估计也是要被吐槽的一点,但是这是因为周冬雨相信魏晨就是真的罗大佑才告诉工厂老板的),整体而言漏洞是有,但俩人颜值真的是太搭了!
魏晨电影角色颜值巅峰,周冬雨又有了山楂树那味了,而且演技真好,他俩要是主演部电视剧真的能磕到当然,我觉得整个电影得构思还是很好得,但拍的不尽如意,尤其是现代部分稀烂,就是四个人闹着玩的感觉,
励志追星,努力干活
魏晨变得越来越好了 喜欢这部剧
电影很不错,有温情 爱情 友情 魏晨和周冬雨的90年恋爱也太甜了吧
魏晨好帅呜呜呜
现代部分太拉胯了,魏晨和周冬雨的部分是不错的,魏晨翻唱的那段恋曲1990也太好听了吧!
闫妮最近的电影怎么老是跟自己没有CP感的人搭档?
因为个自私的谎言害自己坐牢,害他的妹纸苦苦回忆几十年
只有周冬雨演技撑起的,这三星只是给她的
积压四年的片子,李少红监制,难以想象的烂。
闫妮救不了的剧情靠周冬雨和魏晨救回来了 演儿子那个好像定格动画
4年前的电影放到现在来公映。周冬雨和魏晨感觉挺不错的,但是挡不住的是剧情全段垮掉以及粗糙的制作,还有盛一伦以后别演了,太僵硬了。
💰给得实在是太多了:)演员一个个都能说出名字,凑在一起拍了个大烂片,配音也好违和……感觉刘循子墨跟电影不在一个画风。
三分给闫妮,感觉她挺敢接戏的。
一星给魏晨,一星给小黄鸭,一星给《遇见最美的你》~其他的统统零蛋,看的时候甚至有看到一半就走了的观众😦,盛一伦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撇,居然连于小彤都比不上omg,还有那个滑板到底是什么鬼,无语子
四星给我男神和周冬雨,90年代的部分单独拍一部电影多好。
周冬雨和魏晨这条线情感很真挚,默契的cp感爆棚,魏晨真的好帅呜呜呜!但是整体情节蛮拉胯的,突然插入的动画、游戏感令人极其出戏
浪费时间
看闫妮,意外发现周冬雨和魏晨谈恋爱很配,这段还是值得看的。高蓓的儿子和他两个朋友很傻,很浮夸
呃…..剧情是个啥?女主是个脑残?分不清明星和伪明星?深圳90年代的穿搭和妆容呢?服化道根本没用心啊。一星给闫妮,演技还是有的,就是不要演这种智障片。
竟然曾经真情实感因为闫妮和觉宝期待过这部,成片惨不忍睹(:故事的拙劣程度不亚于远到《寻找周杰伦》,近到《大约在冬季》,等一干蹭了华语音乐跟风命题的电影。唯一的发现是周冬雨和魏晨,可以和《恋曲1980》两位对调,(可能)值得单独成篇诠释个年代爱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