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Sense8 Finale Special,超感八人组,超感8人组,Sense8: Together Until the End

主演:裴斗娜,杰米·克莱顿,蒂娜·德赛,塔彭丝·米德尔顿,马克思·雷迈特,米格尔·安赫尔·西尔维斯特,布莱恩·J·史密斯,托比·奥伍梅尔,弗莉玛·阿吉曼,帕鲁布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剧照

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1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2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3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4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5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6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13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14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15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16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17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18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19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NO.20

《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剧情介绍

《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长篇影评

 1 ) 《超感猎杀》中哪些台词让你觉得振奋人心?

阿曼尼塔对诺米说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相信感性的世界世事反复……反复提醒我们感性不如理性重要感性幼稚、危险、不负责任教我们去忽视感性控制或否定感性我们不明白的的是它们的本质和来处也不知道它们为何似乎比我们更了解自己但我知道感觉很重要有时,感觉微乎其微比如,我闻到肉桂吐司就让我想起奶奶…………我记得数年前这个女生走进我工作的书店时所带给我的冲击和此刻的感情一摸一样我的感觉就是我的爱人,我的妻子这是我的未来我无比相信这种感觉更甚于人世间的其他一切To Sense8

 2 ) 《超感猎杀》背后的社会构想和哲学逻辑

以“完结特别篇”的方式强行终结整部剧不免让观众遗憾,比如前两季挖的很多坑来不及填,而且完结篇也有些许BUG存在等等。

但正如导演的初衷,完结篇就是“for our fans”的,剧情用一个甜蜜美满的结尾给观众一个交代,至少对于我来说已经很满意了。

观看前两季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里面的具体的内容忘得差不多,就其大的框架而言我大概整理了三个方面的主题,可以拿出来说说。

一、社会构想:“世界公民”理念《sense8》角色的设定,抛去“通感”这样的科幻概念,所宣扬的其实就是一种“世界公民”精神。

剧里的八位主角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的文化背景,表面上看,是“通感”这项神奇的天赋技能把他们联接在一起,实质上是因为“自由”、“包容”、“多元”等等这样的普世价值观所产生的共鸣,而这也就是“世界公民”的内涵。

“世界公民”理念早在十八九世纪资本主义发展之初就由许多思想家提出了。

比如康德曾说:“大自然以之为最高目标的东西”,“那就是作为一个基地而使人类物种的全部原始禀赋都将在它那里面得到发展的一种普遍的世界公民状态”,“终将有朝一日会成为现实”。

这种“世界公民”是摆脱了民族国家局限性的人类主体。

康德从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中得到启发并进一步发展了它:国际政治的实质并不在于国家间的冲突,而在于连接作为国家臣民的人类个体之间跨国的社会契约。

按照康德的看法,国际关系最终归结为在人类共同体中所有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在《sense8》中,主角之间因为通感所以产生复杂的关系,这部分也是剧情的重点,到第二季关系渐渐明晰之后八个人达到了融为一体的状态。

通感消除了个体之间的价值观隔阂,而“全球化”则成功地解决了每个角色之间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从而达到了康德所说的“普遍的世界公民”的状态。

我国社会学学者莫纪宏在他的著作《全球化与宪政》里详细地论述了全球化与“世界公民”理念的联系,现摘录如下供读者参考:————————————————————————————————“随着近几十年来的全球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旨在推动的国际关系的实践。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民族国家以主权为界限的领土界限,公民个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迁徙自由。

在这种人口的自由流动和居民的不断迁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传统民族国家主权所承认的本国公民完全不同的一个特定的人群,他们从血缘、语言、风俗和习惯等方面都已经摆脱了某个单一的民族国家的公民身份的约束,同时兼举多个国家或者是多种文化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由民族国家的独特的主权观念和民族文化与每一个公民个体之间相互连接的纽带正在急剧削弱。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却是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居住和生活背景多元化、已经很难在情感上与某个具体的民族国家单一地结合在一起的所谓的“世界性公民”。

不仅如此,这种世界公民的发展趋势还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迹象。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各国之间出入境管理相对松弛,特别是在欧洲,森根国家的居民可以根据森根协议在森根成员国之间自由地流动,传统意义上在国际间旅行用以保护公民旅行权利的“护照”正在失去其公民身份的鉴别作用。

与公民个人在国际社会间自由地旅行趋势相伴随的另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国际社会间的移民现象。

一方面,合法移居在他国的公民个人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成为居住国的公民或居民,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还制定了定期从国际社会引进居民的制度,包括投资移民、技术移民等等都比较有效地促进了公民个人在国际社会之间的自由流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造成了全球性的劳动力的流动。

与军事征服带来的移民浪潮不同的是,今天的移民是因为全球化发展带来的,移民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使得公民个人丧失了在传统民族国家体制下所具有的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成为一个混合了多元文化的个体。

随着全球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个人往往比民族国家的政府更具有活力,更能够通过个人所掌握的信息和财产来建立跨国家和跨地域的国际秩序。

”————————————————————————————————除此之外,“世界公民”理念的深化与另一个现象的重大意义有着密切联系,那就是世界性的网络电子化。

它也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这本书中说:它(互联网)使信息密集的服务行业大为盈利,而不是制造业和农业。

它还促使教育在现代世界的重要作用备受人们关注,受教育者所得到的社会回报概率大大增强,而仅靠出卖体力和一双灵巧的手为生的劳动者所得到的回报则大大降低。

由于(1999年)有78%的因特网主页使用英语(使用日语的有2.5%,占第二位),英语在全世界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了。

那些有能力负担得起巨额战争费用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已改变了战争的作战模式,因为与计算机链接的卫星系统使远距离武器装备达到相当高的精确程度,而这在过去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军队连续赢得了伊拉克战争、南斯拉夫战争和打击阿富汗塔利班的战争,而美军却几乎没有什么人员伤亡。

不过它在确立新能力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弱点,一位怀有恶意的技术娴熟的黑客,倘若幸运的话,便能够对空中交通管制、城市供水系统、银行业和其他任何电脑化的设施体系造成极大的破坏(在《sense8》中,诺米的黑客技术在其八人团队行动转危为安时总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全球性交际网络的电子化,在大多情况下也会削弱国家对社会的控制,使其他组织一如跨国公司、压力集团、学术界、恐怖分子等一更加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

各国政府在过去几年间,已经学会了如何规范和控制各种新的信息技术,而在这一领域,它们也许还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然而,现在我们对于这一切还都不得而知。

二、哲学逻辑:世界主义和整体论互联网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将世界连为一体,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已然成为现实。

全球化之所以能够打破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原因就在于世界主义的普世价值观的推行。

世界主义不同于“霸权自由主义”,尽管它们看似同样打着“自由”、“包容”的旗号。

霸权自由主义是随着两极世界秩序的结束和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而产生,表面上宣扬自由民主精神,实质是维护自己利益而损害别国的正当权益和主权的“国家保护主义”。

而世界主义则是各国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对普世价值观进行的平等对话和讨论,其间的合作也诞生出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等等这样的互相都认可和遵守的组织条约。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赫尔德教授在在2005年的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第22届世界大会上大会发言中指出,世界主义的价值观可以从形式上表述为一组能够普遍共享的原则。

其中,以下八项原则至关重要:平等的价值与尊严、能动的行为主体、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意见达成一致、以投票程序对公共事务进行集体决策、参与性与辅助性、避免严重损害和可持续性。

赫尔德教授还提出要把这些世界主义原则上升为世界法。

他认为,世界法是指一类性质上不同于国家法的国家间为了增进彼此的地理政治利益而立的国际法的法律。

应该承认的是,联合国的缺陷和霸权自由主义在当今世界依然存在,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主义越来越成为国际普遍接受的基本准则。

正如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所认为的,联合国的缺陷并不是我们放弃康德规划的充分理由。

国际经济贸易的深化合作使得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开放和包容成为世界的主旋律,正因为如此,不同种族间的文化隔阂也有消融的可能。

而《sense8》更是给我们展示出一幅乌托邦式的世界前景:不仅国家和文化差异得以消除,个体之间的“最后一道壁垒”也被“通感”所打破,人类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完全的理解和交流而共依共存。

世界公民和世界主义背后所体现的哲学逻辑正是统一性和整体论。

整体论从科学哲学而来,从二十世纪语言逻辑学和实践解释学进而发展到了社会科学领域。

科学哲学中的整体论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和谐的、有规律的,它具有理性的结构,是人的理性可以把握的。

这就是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一贯秉持理念。

著名科学家,相对论的先驱彭加勒坚信自然的统一性。

他说:至于统一性,不存在什么困难。

如果宇宙的各部分不像一物的各部件,它们就不会相互作用,它们就不会彼此了解;尤其是,我们只能知其一部分。

因此,我们不去问自然是否是一个整体,而要问它为何是一个整体。

坚信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致力于把宇宙囊括于一个大统一理论的原因所在。

尽管他没有成功,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并没有被宏观科学和微观科学所抛弃,而是一直在各自领域在探索整合的出路,目前最受关注的超弦理论就是一个例子。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语言解释学的发展将一些科学理论推广到了社会科学领域。

整体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格外引人注目,沃式姐妹所导演的影视从《黑客帝国》到《云图》,再到《sense8》,始终在讲述一个道理,这个道理用我写给《黑客帝国》和《云图》的影评中的话说就是:我们之所以一生下来就与他人联系在一起,就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目的,是目的造就了我们,联系着我们。

如果没有了目的。

我们就不会存在。

每一个关乎我们自身信仰的选择都与其他人的或善或恶行为动机相联系。

人类是共体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延续和轮回。

《sense8》中,“通感”将不同的个体直接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不是外在的强行捆绑式的,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服从内在规律的支配。

正如我国科学哲学家刘大椿说:在这个整体中,所有存在物(包括个人)都只能依附于整体并以其在等级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显现其价值。

正像《sense8》中的八位主角一样,谁也离不开谁,并且每个人在这个团队里都有自己的作用,并通过团队的协作来发挥自己的能力。

并且只有联系在一起,每个人才能走出各自的困境,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三、浅谈理性与感性说的有些远了,本来这篇文章就此打住,但是突然想到完结篇结尾诺米结婚的场景,她的女朋友对她说的那段话,就想再扯扯感性和理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太大太泛了,所以就浅谈而止,想到什么说什么。

重理性还是重感性?

这是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的哲学论题。

黑格尔和康德就不说了,随便再举个例子,法国哲学家帕格森的直觉主义(也称反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理性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认识真理。

一切理性的求知活动都是采用静止,僵化,不变的概念去接触流动变化的生活冲动。

感觉,判断等等是人造符号创造出来的,不能揭示实在事物的本形和本意,至多提供实在事物的投影。

而超感觉的直觉,是认识世界,把握真理的唯一方法。

什么是直觉?

它和理性和感性又有什么关系本文不去讨论,我举这个例子只是说,关于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往往影响人们的行为举止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剧中借婚礼誓言表达了对当今世界感性精神缺乏的担忧,此一认识从何而来?

我们或许可以从后现代文化境况一探究竟。

借台湾学者蔡铮云先生的一段话来说明:科学技术的“超度发展”( hyerdeveloppement),完全排斥了艺术伦理和宗教这三个生活或文化的本质形式。

艺术、伦理和宗教本是文化的“高级需要”,是生活的本质活动。

而现代科技将这三者摧毁殆尽。

艺术是感性的世界,科学则排斥感性。

科学的扩张把感性和审美逐出了世界——“科学的野蛮”( barbare de la science)。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知识的野蛮”,其含义是:“科学知识是惟一可能的知识,是应当统辖一切其他知识的知识,”它造成了只重客观和实证的知识或真理,否定主观和感性和知识,否定伦理和宗教的真理价值,最终导致一种独尊科学、“废黜百家”、“被剥夺任何文化的社会。

《sense8》站在人本的立场上宣扬后现代主义精神,一方面反对科学主义的绝对理性,呼唤感性的回归;另一方面,为抵制空虚和孤独感而奉行享乐主义。

在镜头艺术的加持下这两者在屏幕前的观众看来无比正确,可是,等我们关掉电脑,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感性真的如剧中所言如此重要吗?

享乐主义有没有不得不去质疑的地方?

比如对感性的过分强调会不会导致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乌合之众的诞生,会不会让民粹主义盛行而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享乐主义在镜头下充满艺术感,可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又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堕落?

一旦对此进行发问,我们发现了这部剧(或只针对完结篇而言)最大的BUG所在,那就是角色责任感的缺失。

在完结篇结尾,剧中一帮角色在埃菲尔铁塔上举办宴会庆祝胜利的时候,我们只会被那场婚礼和焰火而感动,而不会想到他们前不久在和BPO斗争的过程中杀死了多少人。

因为在剧中死的人都是反派,死有因得,主角们并不会因此而感到愧疚,更不用为此承担责任。

但是一旦我们放下观众的视角进入剧中就会发现,他们在剧里的其他路人甲路人乙眼中就是平常人,既然是平常人,无论出于自卫还是什么看似正当合理的动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可是,《sense8》搁置了这个问题,不论是因为时长还是照顾观众的原因,这都看起来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一旦我们严肃对待,就会发现这个BUG也使得整部剧所宣扬的世界公民理念和世界主义与实际行为的脱节。

这个怎么说?

因为世界主义所要体现的,就是所有人不论其文化背景还是价值观差异,其本质都一样,正是感性主义所宣扬的爱本身促成了理解和尊重。

而《sense8》把“通感人群”和普通人群割裂开来,我是我,你是你,我可以为不用为这样的(普通人类所理解的)犯罪行为负责任,因为我和你不同,我有我的正当理由,BPO有他们的正当理由,我如果不杀BPO的人,他们就会杀我。

这种不理解把两方对立起来,完全没有和解的余地。

这就是《sense8》在呼唤感性时值得我们质疑的地方,因为我们要警惕,在反对绝对理性的同时可能滋生的民粹主义,它只会加深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而并不会为我们展示出世界大同的美好景象。

所以,强调责任感也许在剧中不是必要的,但是在生活中却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正如纪德所说:“尽可能肩负起人道的责任,这才是良言正理。

”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资本主义政治在左右翼徘徊所产生的文化上的矛盾,即在政治以及社会地位上要求的“平等”和文化上追求“自我盛放”之间的矛盾(剧中所宣扬的享乐主义会不会造成另一种意义上的不平等?

)。

蔡铮云先生对此有一段论述:“政治领域奉行“平等”原则,公民的概念要求“法律面前的平等,公民权的平等,机遇的平等,甚至结果的平等”(尽管“这些声明常常是空洞无物的”),政府则竭力调和各方的利益;“文化”领域是奉行“自我实现”的原则。

“现代文化就是‘自我’的表现和再创造,以求达到自我发展和自我盛放。

”于是乎,“在一种官僚等级制的社会结构(本质上是技术一经济)与一种形式上信奉平等和参与的政治体制之间,在一种根据功用和专门化组建的社会结构与一种醉心于自我盛放的文化之间”,存在着社会结构性的矛盾和冲突——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所在。

当然,正如我开头所讲的,作为只有两个半小时的完结篇,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满足观众。

遵从多数的意愿,给予这部剧一个完满的结局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即使优秀如沃式姐妹,也不能做到像十年如一日地磨一本哲学著作那样地考虑周全。

但是沃式姐妹毕竟是沃式姐妹,能通过剧中一两句话就能引发这么多的辩思。

由她们所执导《黑客帝国》《云图》等都不是省油的灯,足以让我再写几篇像《从《黑客帝国》到《云图》:重新认识这个残酷而有趣的世界》这样的长篇大论。

所以,膝盖还是要献的,以此回敬沃式姐妹和《sense8》所有主创在第三季被砍以后坚持出这部完结篇所体现出的对全球所有粉丝的热爱和真诚。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亦何欢】查看更多影评~

 3 ) 16句Sense8最佳台词回顾

Sense8终于完结了,虽说从第二季末尾开始这部剧的节奏被强行加快,之前很多条线索都没了下文,但Sense8在我心中依旧是最佳美剧之一。

更重要的是,这部剧里的思想、感悟和对人生的态度都曾经让那个刚刚成年的我无比惊羡,它让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新世界,是这部剧让我开始了解LGBTQ群体,也是它让我成为自由主义的拥趸,而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困难的时刻,我会想起剧里的某些台词,莫名地从中获得力量。

仅以此文记录我最喜欢的16句台词,评判标准完全主观,愿这部优秀的美剧可以打动更多人。

高度剧透预警!

No.16 S02E02Lito: This is what you always wanted.这是你一直想要的呀。

Hernando: Why do I have this little voice inside my head saying: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为什么我脑袋里有个小声音在说:"许愿需谨慎”?

先从轻松愉快的调侃开始。

这里Lito在试图说服Hernando和他一起去参加电影首映式,而事实证明,Hernando的顾虑是不无道理的。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这句话在剧里至少出现了两次,另一次是Nomi调侃她的妈妈曾经感叹为什么她不能像她妹妹一样,于是后来Nomi就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去做了变性手术。

我个人认为Sense8的台词设计的非常非常棒,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句台词总是会有多重含义,在多条线中出现,从而让角色之间产生更多联系。

Hernando在这部剧里贡献了很多非常精彩的关于爱、艺术和勇气的论述,比如I love all kinds of art. Art, like love, must always be free。

当然他还有更多萌萌哒的幽默吐槽。

这句只是一个例子。

No.15 完结特别篇Nomi: I’ve been staring at this screen so long even my glasses are sore.我盯着这块屏幕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我的眼镜都酸疼了。

其实完结特别篇拍的并不算太好,把12集的内容强行压缩到2个半小时大约3集的时间里,那些打动人心的人物弧光、建立在细节之上的推理都只能被牺牲掉,精彩的多线剪辑不见了,所有线所有人物都被粗暴地集中到一起,手忙脚乱地奔向一个大团圆的happy ending。

以至于看完完结特别篇之后,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竟然是Nomi这句吐槽,一口气刷完一季Sense8的时候,我也是这种感受啊!

另外要提一句,完结特别篇里”She is your sister!”也是很精彩的一句台词,之前关于Wolfgang为什么弑父有很多猜测,而最终编剧给了我们一个意料之外却最为合理的解释。

前两季草蛇灰线的众多铺垫让我们一瞬间彻底理解了Wolfgang这个角色,我们理解了最最开始他为什么会在父亲的坟墓上撒尿,理解了他关于和母亲一起去动物园的回忆,理解了为什么他会成为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也理解了为什么他会显得那样冷血。

我没有列这句台词的主要原因是,这样一个精彩的答案本来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去呈现,我们本来可以看到一个精彩的联系过去与现实的多线剪辑。

而现在通过闪回简单粗暴地给出答案的方式让这句话失去了很多力度,远远不及《唐人街》里答案揭晓的方式。

(不好意思我又剧透了唐人街)No.14 S01E08Wolfgang: He’s my brother. And not by something as accidental as blood, by something much stronger. 他是我的兄弟,我们不是因为血缘而被随机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有更强烈的链接。

Kala: What? 是什么?

Wolfgang: By choice.选择。

这是Wolfgang在Felix中枪之后守在床边说的话。

每个有过真正的志同道合、亲如手足的朋友的人都会在这句family by choice里找到共鸣。

而那些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人,更会赞同Wolfgang的话,有时候自己的选择会产生比血缘关系更强的纽带。

之后的剧集里我们看到了Wolfgang愿意为自己的朋友走到什么地步,他和Felix之间的兄弟情是全剧塑造的最好的,比Will和他的sidekick Diego、Capheus和他的小跟班之前的关系塑造的都好。

另外要说明一下,全剧里我个人最喜欢Wolfgang和Kala这对小情侣,可能会私心多选几段他们的台词。

No.13 圣诞特别篇Wolfgang: Happy fucking New Year.新年XX快乐。

And here we go,又是一句Wolfie的台词。

记得当年苦苦等第二季更新的时候,我把圣诞特辑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每次看到结尾一场枪战之后,友谊地久天长的调子响起来,八位主角围在雪地里,Wolfgang这句“Happy fucking New Year.”说出,我都瞬间感到一阵catharsis,一种情感积累到高潮之后发泄出来的快感。

让激战之后的Wolfgang来祝观众新年快乐,真的是很棒的结尾了。

No.12 S02E09Amanita: Good citizens of San Francisco’s upper tax bracket, this man, Agent Jeffrey Bendix, has stormed into the middle of this sacred ceremony, violating this important moment for absolutely no other reason than the gratification of his male ego!旧金山的上等公民们,这个人,杰弗瑞·本迪克斯探员,打断了这场神圣的婚礼,搅扰了这个重大的时刻,而他根本毫无理由,完全是为了满足他的男性自大!

Sense8里许多配角也非常出彩,而其中最为人喜爱的一位配角大概就是Amanita了。

她有很多非常精彩而幽默的吐槽,还有更多非常甜的爱之宣言。

这一段是我最喜欢的她的台词,酣畅淋漓,看完只想大喊:骂的漂亮!

我对这段台词印象这样深大概还有一个原因,在生活中male ego总是像满街的小广告一样惹人厌烦,每次碰到那些自命不凡趾高气扬的男性,听完他们那些自以为是的言论,我总是想用Amanita的语气回一句:”You are bragging for absolutely no other reason than the gratification of your male ego.”可惜大部分时候只能在心里骂骂,表面上还是要保持礼貌的微笑。

No.11 S01E08Daniela: We make choices, and life has a way of making us pay for them.我们做出选择,而生活总有办法让我们付出相应的代价。

Daniela是另一位非常出彩的配角,在第一第二季里她的身份和背景还有许多悬念,可惜这条线在大结局里被直接砍掉了。

第一季里Lito线主要的矛盾就集中在Daniela身上,这一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也诞生了大量优秀的对白。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由自己的一个个选择所决定,而那些任性的选择每次都会让我们付出代价,在悔不该当初的那些时候,心里是不是也总会有个小声音在说,自己做的决定,跪着也要走完?

No.10 圣诞特别篇Kala: You have something good and beautiful hidden inside of you. Just as I have something dark and wicked inside of me.你内心藏着一些美好的东西,正如我内心隐藏着某些黑暗邪恶的东西。

Wolfgang: We’re perfect for each other.我们天生一对。

好吧我承认我选这句话是因为我真的好喜欢Wolfgang和Kala这对小情侣,心里总是希望有一天可以遇到一个人,不管经历和外在是多么不同,内在却是完完全全一样的,然后可以对他说:We’re perfect for each other。

所以我真的不能接受Kala三角恋的最终结局啊,这不是我心目中内心勇敢而叛逆的Kala小姐姐会做的选择,她选择哪一方我都可以理解,但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真·精神出轨算啥?

我个人非常非常喜欢第一季里Wolfgang和Kala、Riley和Will两对情侣互相接近的过程,尤其喜欢远程kiss的几场戏(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这些互动真的设计的恰到好处,甜而不齁。

有时候觉得Sense8的设定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可以获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buff,而是在于一个sense8是永远不会孤独的,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足矣,而一个sense8可以毫不费力的找到完完全全理解自己的八个知己,爱与被爱不再是一种奢侈。

No.9 S01E09Riley: Death doesn’t let you say goodbye. It just carves holes in your life, in your future, in your heart.死亡是不会让你说再见的。

它只会在你的生命中,在你的未来里,在你的心中,留下空洞。

有时候我会感慨这部剧涉及的话题的广度和对人心的呈现的深度。

每个曾经面对亲人离去的不可承受之痛的人,都会在Riley流泪说出这些话时,感到深深的共鸣。

某些伤痛是我们永远无法治愈的,它会对你的心灵和你的生活带来完全不可逆的伤害。

Riley和Wolfgang一样,是一个经历过太多痛苦的人。

看完第一季总有人会批评Riley累赘,因为自己的情绪波动差点害的所有人都被抓,也会有人说她软弱。

但其实只是因为她经历的痛苦太多了,Yrsa更是让她把母亲的逝世、雪山里丈夫和孩子的身亡都怪罪在自己身上。

她不是没有勇气,只是她要面对的生活过于痛苦了,连装出正常人的样子都已经需要花费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了。

而最终,又是爱拯救了一切,是Will的爱让Riley可以又一次接受生活中的美好。

No.8 S01E10Wolfgang: Sometimes you make a mistake. You’ve got two choices: you live with it, or you fix it.有时候,你犯了错误,你有两个选择:接受它,或者去补救。

超爱Wolfgang这句人生哲言。

多少次面对一个难以收拾的局面,我都会对自己说,你如果不想live with it,那就拿出勇气来,go and fix it。

No.7 圣诞特别篇Sun: We exist because of sex. It’s not something to be afraid of. It’s something to honor. To enjoy.我们因为性而存在。

性没什么好怕的,它是值得尊重的,去享受吧。

下面进入政治正确三连击。

总有人抨击沃式姐妹在这部剧里加入了太多自由主义的说教,好吧我承认这点,但是这些说教都很精彩啊!

初次看到的时候我确实被它们打动了。

Sun这句台词完美地概括了本剧对sex的态度,而那些sex的画面也都拍的极美,镜头和配乐仿佛也在向你说教,性是一件最自然的最美好的事情(当然还是要做好自我保护),不应该被污名化。

所以我很不喜欢那些以群p为噱头宣传这部剧的文章,它们背离了本剧对性的真实态度。

No.6 圣诞特别篇Lito & Kala: But if you don’t mind, maybe you can explain one thing to me. Why is it even news? Who gives a fuck who I fuck? This is the 21st century, people. Get over it!但如果你不介意,能不能跟我解释一件事,这为什么会成为新鲜事?

我和谁做爱,谁管得着?

这都是21世纪了,各位。

少大惊小怪了。

这一整段都非常非常精彩,剪辑的棒极了,可以排进Sense8最棒的片段前五。

Kala被老公八卦她是否是处女,Lito因为性取向而被记者围攻,他们这段质问真是掷地有声。

是啊,现在都21世纪了,干嘛还拿那些古老的没有道理的规范束缚人们呢?

最喜欢这句Who gives a fuck who I fuck? 骂的好!

性本就是很个人的事情,关旁人什么事呢?

No.5 S02E06Zakir: Yes, I loved a woman. It’s true. I’ve also loved men. I fall in love with the person, not their genitals.是的,我曾经爱上过一个女人。

这是真的。

我也曾经爱上过男人。

我爱的是人,而不是生殖器。

其实我一直不喜欢Capheus的情节,太不合理了,总觉得编剧对非洲还是不太了解,拍出来的故事太小儿科,Capheus的人物弧光也远远比不上其他几位主角。

但是他的这位女友的几句话真的说的非常好,完美概括了本剧对爱和LGBTQ想要传达的观点。

我们爱的是一个人啊,是ta的思想,是ta读过的每本书,听过的每支歌,是ta经历过的喜怒哀乐,是ta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是ta复杂的性格,是ta的勇气、ta的脆弱、ta的坚持、ta的迷茫。

我们又不是因为生殖器而爱上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接受非传统异性恋之外的其他关系呢?

爱是关乎灵魂的事,与身份无关。

No.4 S02E09Hernando: I understand what you’re going through. And I’m not judging, or trying to fix it, or tell you what to do. I just wanted you to know that I love you. And that you aren’t alone.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

我不会评判,也不想改变什么,也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

我只想告诉你,我爱你,你不会是一个人面对。

第二季里Lito因为参加了大型同性恋游行而丢了工作,他开始自暴自弃,整天躺在床上吃零食,唉声叹气。

而这段台词是Hernando贴心地为Lito端来水果后对他说的。

我非常喜欢Lito线,沃式姐妹太了解电影业的内部了,她们拍出来的演员的故事尤其真实。

和其他人相比,Lito虽然看起来满身肌肉,高大魁梧,但实际上他是最软弱最菜鸡的一个,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向Sun和Wolfgang那样迎难而上,而是会开始倒在床上痛哭,哀诉为什么自己这么惨,不停地mourning。

但这样的Lito却让我非常有共鸣。

因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小小的Lito,他想要开始痛哭,开始怨天尤人,开始自我怜悯,谁不想抛下手头的一切,就那样肆意地情绪低迷,肆意地发泄?

只是多数时候,我们只能躲在一个角落里偷偷流泪,然后自己在心里做一个pep talk,撸起袖子继续迎难而上。

Lito成为八个人里最菜鸡的一个,其实他是无比幸运的,因为他有Hernando,他知道永远会有一个人爱他,理解他,支持他,因此他才有了肆意地mourning的底气。

而Hernando这段话真的太让人感动了,这是真正理解你爱你的人才会说出的话,他不会骂Lito颓废,也不会对Lito指手画脚提意见,更不会嫌Lito小题大做,他完全理解Lito面临的困境,他知道Lito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找回面对的勇气,而他会一直耐心地陪伴在Lito身边,帮他消解负面情绪。

南方公园第21季第2集里有一段Craig安慰Tweek的台词和这段很像,就像是南方公园里说的一样:”People need help sorting out their emotions sometimes. And the best thing isn’t always quick answer, but just being there supporting each other and talking through those feelings.”No.3 S02E02Reporter: I just want to understand. Are you admitting you’re gay or not?我只是想理解,你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么?

Lito & Nomi: No, you’re not trying to understand anything. Because labels are the opposite of understanding.你并不是想理解什么,因为贴标签是理解的反面。

…...Reporter: And who is standing here?那么现在站在这里的人是谁?

Lito & Capheus & others: Who am I?—-Do you mean where I’m from? What I one day might become? What I do? What I’ve done? What I dream? What I’ve seen? Who I love? What I’ve lose? —-Who am I? I guess who I am is exactly the same as who you are. Not better than. Not less than. Because there is no one who has been or will ever be exactly the same as either you or me.我是谁?

你是问—-我来自哪里?

我将来会成为什么样?

我做了什么?

我的梦想是什么?

我看到过什么?

我爱谁?

我失去了什么?

—-我是谁?

我想我是跟你一样的,不比你强也不比你差,因为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任何一个跟你我完全一样的人。

这里又是一段可以排进全剧前三的超精彩多人混剪。

在每个人自问Who am I的快速剪辑中,我们在每位熟悉的角色的记忆里闪回,是啊,在Who am I这个终极问题之前,每个人都会感到难以回答,因为每个人都是那样复杂的一种存在,怎么可能用一个标签来完整地概括一个人呢?

这部剧是一个非常棒的自由主义宣言,因为它并没有把LGBTQ群体标签化,而是深入的展现了每一个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是那样不同,却又可以在彼此身上找到那么多共鸣,比LGBTQ的标签更重要的,是这个人本身的性格和经历啊。

Lito反驳记者,you’re not trying to understand anything。

这位记者只是在按照自己的偏见评判他人,当你给一个人贴上标签的时候,你已经拒绝了把他一个作为一个和你一样的人来理解。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流必须要建立在相互理解之上,而理解又必须建立在尊重之上。

No.2 S01E06Riley: It’s not the drugs that make a drug addict, it’s the need to escape reality.让人们上瘾的不是毒品,而是对现实的逃避。

把这句话排在第二可能会让人不服,但是它真的是让我最有共鸣的一句台词了。

比如现在,本来手头有无数工作要做,我却在这里开心地写影评,it’s not the TV show that makes a procrastinator, it’s the need to escape reality。

屏幕前的各位现在肯定也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但是生活是那么艰难,逃避可耻但有用,不妨先在刷手机/看剧里暂时地逃离一下。

另外,这个场景里阳光从Riley背后照过来,真的太美了。

No.1 S01E08Lito & Hernando: In the end, we will all be judged by the courage in our hearts.最终,衡量我们的是内心的勇气。

排在第一的这句台词是我经常拿来鼓舞自己的话。

记得小时候读哈利波特,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拥有主角光环的格兰芬多的品质是勇气,在我看来拉文克劳的智慧比勇气有用多了啊。

直到长大之后,我才渐渐明白,勇气还真的就是最重要的品质,就像是丘吉尔说的,Courage is rightly esteemed the first of human qualities, because it is the quality which guarantees all others。

愿我们都可以心怀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

谢谢Sense8剧组,谢谢你们为我们创造这样美好的一部剧,也谢谢你们终于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结局。

In the end, amor vincit omnia, love conquers all.翻译来源:人人YYeTs字幕组(略有改动)截图来源:netflix

 4 ) 超感陪伴的一年

今晚追完了《超感猎杀:完结篇》,我最初了解它是九年级时,每天在自我怀疑、什么都不会、自卑的情况下,像一具干尸,从家里到学校。

在认识豆瓣后,每晚便如饥似渴地去了解那些冷门的美剧、同性作品时入了很多值得的坑,《超感猎杀》就是其中之一,进入高中,更加地自卑,学的东西越来越难,再加上舅舅家们变故,我每天都很迷茫,每天晚上也只有翻豆瓣电影日历来了解电影,逃避生活。

就是在那个假期,我开始追《超感》,当时吸引我的,其实最主要是酷炫的设定和LGBT的剧情。

结果从第3集开始,便被震撼了,通过这部剧也认识到外面世界们丰富多彩,也从中学到相对于外面对你的刁难,自己与自己过意不去才是最难受的,在那之后,为自己骄傲。

第二学期开始,作业攒成山,学习一落千丈,也只有每周周六晚上的《超感》让我无比兴奋。

我是看超感篇幅少,才决定追它的,但在看第二季时,我就开始依依不舍,和它告别而日子逐渐接近,越来越不舍,尤其是最后一集,深深震撼到我,如果有第三季,那一定相当精彩!!!

一想到这就让我遗憾,但超感就像人生,,会在你看不到的细节给你温暖.给你惊喜,让你遇见,也让你错过,最终我们回望过去,伤心,喜悦,遗憾却又无可奈何,就像超感的最终篇,《一代宗师》中说过:“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呀!

”这种遗憾的更加深了超感的美。

2022年看的第一部电影,算是开了个好头,我把开场看了整整两遍!!

从《黑客帝国》到《云图》再到《超感》,沃卓斯基姐妹对商业片节奏以及运镜都掌握得十分娴熟,开头几分钟就让人大呼过瘾,他们也会迷茫,也会紧张,会不知所措却在调整好自己后冷静,有条不紊地处理麻烦,动作戏超级爽,节奏把握地相当有分寸,中途有意外,却不影响He,圆了坑,也将副线交代清楚,在2个小时内填这么大的坑,让人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实力。

在一切结束后,她们在埃菲尔铁塔上圆昔日的梦想,互诉衷肠们对白超级感动!!!

每个人都得到了最好的归宿,韩国的那对真的好甜!!!

在最后的床戏美如画,堪称艺术,在最后的烟花中,我仿佛也和他们一起狂欢,将这些天的所有不如意扫去,这部剧的核心主题是孤独,就是那种狂欢之后的空荡,失意时的无依,兴奋时的无人理解,就像孤岛一样,可惜我们谁也无法成为别人们灵魂伴侣,热评中有人说看超感是一种情感们宣泻,我无比赞同,在开心过后还是要一个人去面对无边际的孤独,去面对可能不如意的人生,这种失落让人啼嘘,但剧中们每一个人又能陪我们一起去面对!!!

希望新的一年,不要去逃避,努力去奋斗,创造自己的辉煌,熬过自己的孤独,更加热爱生活,做更优秀的自己2022.1.12.11:45.

 5 ) 《超感猎杀》中哪些台词让你觉得振奋人心?

这就是生活,恐惧,愤怒,欲望,爱,想要不再感受感情,不再渴望感受,等同于感受死亡。

  ——《超感八人组》  “最终,衡量我们的,是内心的勇气。

”  ——《超感八人组》  为什么看过那么多黑暗后我还是觉得这世界那么美?  ——《超感八人组》  “但真正的暴力,我发现最不能原谅的,是我们过于恐惧自己真实的自我时,对自己施加的暴行。

”  ——《超感八人组》  Lies and truth all mixed together.  谎言与实话交织在一起。

  ——《超感八人组》  就算你做了这些,我也什么都不欠你的,但你要知道,我也不会忘记。

  ——《超感八人组》  谁能说究竟是我决定选择,还是选择塑造了我们呢?  ——《超感八人组》  什么是人类?有能推理,能想象,能爱能悲的能力吗?  ——《超感八人组》  不要迷信医生,他们只熟悉死亡,而生命对他们更像一个迷。

  ——《超感猎杀》  对我来说科学只是用另一种语言来阐述信仰所阐述的同一个奇迹。

  ——《超感八人组》  为什么要用战争的象征来庆祝胜利?战争本身就是个失败。

  ——《超感八人组》  时间是恐惧的源头。

  ——《超感八人组》 不要相信错不错的,那只是人们回头时的感悟。

  ——《超感猎杀》

 6 ) 五星是给这了不起的设定和前两季的精彩

刚刚在电影院刷完完结篇,真的是一言难尽。

先说我的观感:完结篇本身拍得蛮烂的。

打开豆瓣搜出这部电影,我还是第一时间给了五星。

因为实在忘不了前两季给我的震撼和感动。

当时觉得这样的通感设定简直让人本身不再孤独和难以理解,简直是巴别塔倒后人类长久和平共处的希望。

但是完结篇本身真的拍得有点烂...故事线上,基本只保留主线,各个人物的支线能砍就砍,能合并就合并。

故事内容上一下子简单好多。

对于主线,最终乔纳斯的揭秘过程超级匆忙,僵尸计划本身原本应该是反派的终极计划了吧,结果很随意地交待完然后毁灭了。

角色设定上,出现了好多很重要的新角色,包括那个“母亲”。

不过新角色的戏份非常少,凭空出现基本只为了推动故事发展,提供完线索就没了。

另一个通感族群也没有发挥出足够的影响,当时第二季两个通感族群对峙的时候,我特别期待通感族群内部理念和技能的冲突,但是也都没有了。

主角群光环耀人,仿佛看到过去香港警匪片那样子弹基本打不到...然后打中也没啥事...反派太弱了,最终——biubiubiu 轰!

就团灭了...其他剧情或者逻辑上的bug就不多说了...因为最后的字幕也写得很清楚:for our fans。

这真的是献给全球那么多铁到不行的粉丝的特别篇,那些原本可以拍摄得极其复杂的设定通通简化,每个人都成双成对,尽量让能够合并的支线汇入主线,故事结局是非常完美的happy ending,甚至在结尾花了好长时间拍party和群p画面。

简直像童话故事一样简单美好了。

其实心里有一点复杂,因为一开始这部剧感动我的是,它明白世界有多少误解、敌意以及由此产生的残酷,但仍然让我相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人和人天生地就能完完全全理解他人,不仅在理性上,更在情感深处。

遥远的地方,真的存在能彻底理解你的人,这是多么微弱又耀眼的希望啊。

但是当故事最后变得简单又快乐时,就好像我只能躲进一部设定单纯的童话里,取得一点短暂的放松和喘息。

最后的最后,我不甘心就这样否定我好喜欢的sense 8,所以我只好告诉自己一个解释,那就是:这是无数条世界线中最美好的那一条。

其他有所偏差的世界线大概就是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种种现实。

至少命运石之门选择的那个世界线是可以存在的!!!

(如果你没看过《命运石之门》,就去看吧!

El Psy Congroo!

 7 ) 感应不断,高潮不停

人类需要心灵感应,来证明个体的孤独并不孤单,去表达平凡的爱情光彩动人。

时常在想,夫妻生活中同时高潮是种怎样的快乐。

生物学说,男女因生理结构和高潮持续时长的不同,结合概率计算,几率不足百分之十。

现实中通常是先至的一方不得不配合演完剩下的戏。

生活已经很辛苦,做个爱也没法尽善尽美。

但直到看完[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才发现我一直搞错了方向。

13个人,8位通感者,6场云雨,无数次高潮。

感觉互通的通感者们高潮共享,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高潮已显苍白,连绵不绝的快感竟看得我泪流满面。

一来被震撼,二来我明白,比起同时高潮,第二种的几率,无限趋近于零。

当然,除非我是通感者,也会心灵感应。

心灵感应最早叫“思想转移”。

人类最早有关思想转移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一沓名为《Deral-Madineh》的莎草纸中记载了穷人们被神转移了思想获得神启的故事。

从此历史上的思想转移便与宗教挂了钩。

©《Deral-Madineh》时间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那是电气物理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

当时英国有个研究灵魂和思想转移的英国精神家协会,其理论因科学挤压越来越难自圆其说,面临解散边缘。

但1865年詹姆斯·麦克斯韦首次预言电磁波后,这个协会炸了锅。

如同苹果砸到了牛顿,电磁波和灵魂、思想转移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感官上煞有其事的共性,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1882年,其成立了心理研究学会(SPR)。

©心理研究学会(SPR)的标志成立之初,这个协会云集神棍、诗人、哲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甚至还有诺贝尔奖得主。

其只有一个目的,用科学佐证迷信。

协会成立第四年,创始人之一的弗雷德里克·W.H.迈尔斯写了本叫《生活的幻象》的书。

书中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英语词汇——心灵感应(telepathy),从此叫了千年的思想转移改头换面。

©弗雷德里克·W.H.迈尔斯和他所著的《生活的幻象》当时,协会对很多心灵感应人士进行核实研究,望能找到科学解释。

可惜,那些心灵感应能力者只不过是江湖骗子。

但魔术师乔治·艾伯特·史密斯是个例外,由于技术娴熟,骗过了SPR的研究官员。

©乔治·艾伯特·史密斯还是开创电影剪辑和特写的先驱之一,更是发明了电影史上第一个彩色电影制作流程按理来说心灵感应的真实性已可盖棺定论,但1922年俄罗斯出了个杜罗夫。

身为马戏团驯兽师,杜罗夫擅长与动物心灵感应,据称,只需和狗对视,杜罗夫便能让其为他做任何事。

听上去像是高级的驯兽技巧,研究人员做了个法拉第笼进行了核实。

©法拉第笼能阻断电磁波,实验人员让杜罗夫在其中给狗发射信号关上法拉第笼的门时,狗的确无动于衷,打开笼门后,狗却又能准确执行杜罗夫的命令。

驯兽已无法解释,更玄乎的是,工作人员让他用心灵感应对人下指令。

杜罗夫事先把指令写在纸条上,然后和工作人员静坐对视,期间那人突然用右手挠了下耳朵。

实验结束,打开的纸条上写着——“挠你的右耳后方”。

©杜罗夫和他的狗是证明心灵感应存在著名的案例杜罗夫和狗的显然成为科学盲区,其给心灵感应真实性来的不确定,成为冷战时期美苏精神武器竞赛的敲门砖。

20世纪50年代后,美苏冷战如火如荼。

这也是心灵感应研究最系统的时代。

1959年夏天,远在北冰洋水面下的鹦鹉螺号上,上校正对着空气接收一组卡片信号,此时的遥远的美国本土,迪克大学一名学生对着机器随机产生的齐纳卡片出神。

不借助任何手段,卡片信号传递全凭双方意念。

这是20世纪30年代由心理学家约瑟夫·邦克斯·莱茵发明,验证心灵感应是否存在的齐纳卡片实验。

©齐纳卡片实验进行了16天,结束后上校记录的图案和学生的对比,重合率高达75%。

事情远没结束,消息传到了苏联人耳中。

1960年4月,苏联对外宣称鹦鹉螺号上的实验,在25年之前早就被我们玩烂了。

看似坐怀不乱,实则慌不择路。

意识到心灵感应可能能应用于战争,苏联开始奋起直追,短短几年,耗费2000万美元军费,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超自然研究所”。

©位于莫斯科的别赫切列夫脑研究所,虽然现在已成为人脑标本陈列馆,据传在冷战时期曾是众多超自然研究所之一钱花出去了,但并没有效果,反倒让民间一位家庭主妇尼娜·库拉金娜抢了风头。

©1970年苏联官方曝光了一段她用意念隔空移物的录像,尼娜·库拉金娜正在用意念隔空移物这并不是她第一次传出拥有超能力,早在1968年,她就用意念杀死了一只青蛙。

美国政府原本半信半疑,直到一天,其空军外方技术部门无意中发现了杜罗夫和狗的故事。

后者的真实性让美国人慌了手脚,他们相信,苏联的心灵感性技术不是空穴来风,而且颇有成就。

在1978年,美国启动了“星门计划”,召集了群特殊的间谍远程窃取情报,其靠的正是心灵感应。

©美剧《怪奇物语》里,11被军方放置在感官剥离水箱中,通过心灵感应远程窃取间谍情报,正是影射了星门计划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美国政府也终于认清心灵感应的真假,而之前编造用于迷惑苏联鹦鹉螺号的故事,砸了自己的脚。

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下了定论:“经过了130年对心灵学现象的研究,没有科学的证据能证实其存在。

”“星门计划”也因此成为民众的笑柄,2009年,一部讽刺美国当年荒唐行径的电影[以眼杀人]上映。

©[以眼杀人]中,乔治·克鲁尼正在用眼神杀死一只山羊冷战过后,心灵感应的争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至于尼娜·库拉金娜,晚年被疾病缠身,特异功能却没能帮上一点忙,于1990年的春天溘然长逝。

连同其一起被埋葬的,还有苏联在心灵感应领域上的不愿承认的当。

虽然在现实里折了腰,但不妨碍心灵感应在电影中施展拳脚。

作为现实中模棱两可的概念,电影多将其作为奇观呈现。

毕竟光影魔术比舞台上的骗术高级多了。

从1936年,其第一次扎根电影,满足了观众对其最不切实际的幻想。

©1936年[制造奇迹的人]讲的是男主获得心灵感应的能力后,为所欲为的他因贪婪导致局面失控的故事,这是心灵感应在电影中首次亮相而群众再掀起心灵感应的狂欢,已经是40年以后的事情了。

尽管相信心灵感应的人越来越少,但只要引入新的概念,观众依旧能找到初次看心灵感应的猎奇。

1977年,[星球大战]上映,心灵感应并入成了原力的一部分,人们被天行者魅力折服,因原力疯狂。

©[星球大战]中,“原力与你同在”固然振奋人心,又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意念控制源于心灵感应到了90年代末的午夜凶铃系列中,心灵感应成了骇人的录像带诅咒。

©[午夜凶铃2]中交代了贞子的身世,生前便能凭心灵感应杀人,就算是变成鬼,其能力还能通过诅咒录像带传递而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心灵感应则变成了魔法。

©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里,伏地魔利用心灵感应入侵了哈利的思想如今,电影中已经很少会直乎心灵感应的大名了,伴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其在呈现方式上也更加吸睛。

©[X战警:天启]中天启和X教授的心灵感应变成了思想世界身形大小的博弈

©[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中心灵感应通过机器相连,具化到了巨大的机甲上视觉奇观目不暇接,但也有回归概念本身反其道而行的。

2014年[你眼中的世界],讲的便是纯粹的心灵感应,男女主人公平生从未交集,却因心灵感应擦出了爱的火花。

©[你眼中的世界]中男女主人公远隔万里,却心意相通其为心灵感应在电影中拓展了新思路,除了怪力乱神,天马行空的超能力,还是人和人情感碰撞最直接的手段。

因此,当问及,刨掉战争目的和生理快感,心灵感应还能去做什么?

[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给出了完美的回答。

答案藏在卡拉夺下沃尔夫冈自杀的手枪里,安吉莉卡和乔纳斯在爆炸火光中拥吻赴死之时。

也藏在八人组奔赴那不勒斯在跑车上的欢声笑语里,和他们为同个目标奋力的追逐中。

©[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安吉莉卡和乔纳斯在爆炸中合体人类需要心灵感应,来证明个体的孤独并不孤单,去表达平凡的爱情光彩动人。

-作者/夭夭酒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8 ) 超感八人组谢幕!曾为了大尺度追剧的我,如今泪流满面…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美剧被砍在常见不过…但被砍的剧还能被强行续命,那就难得一见了!

[超感猎杀]算是可以写入美剧史的特例…

去年[超感猎杀]第二季播出后便宣布被砍…即便编剧兼导演的沃卓斯基姐妹仍坚持创作着第三季的剧本,可网飞爸爸却没了耐心…

饰演威尔的演员布莱恩转发了[超感猎杀]被砍的消息。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每集900万刀的制作费,并没有换来相应收益。

(900万一集算不上美剧中最昂贵的制作)更主要的是沃卓斯基姐妹慢工细活…

[超感猎杀]剧情涉及多个国家地区,因此两年到两年半更新一季的节奏显然和商业预期不符。

(辗转四大洲,十三个国家,十六个城市拍摄)

演员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调度就非常费力…更不要说深入非洲拍摄底层的民众,深入南美加入当地盛大的游行,再去印度唱歌跳舞了。

所以耗时耗财才能出这样的精品啊!

大佬一声令下,砍了!

但他们没料到[超感]的剧迷们反映如此剧烈:有哭天抢地的…有气急败坏的…还有要众筹为神剧续命的…

甚至还惊动了成人影视公司接盘!

知名成人影视公司XHamster曾传说接盘,毕竟超感的尺度还是十分有保障的…(人家是要正经的拍摄啦)

该公司的LOGO还被网友P上了网飞的N字标识究竟[超感猎杀]有多好看呢?

别的不说,八个主演就够我不停的追了…冷艳无口的裴斗娜时而深沉,时而爆发,那种目空一切的酷劲儿简直是男女通吃啊!

而来自西班牙的米格尔就算演同性爱人也能让无数女性屏息凝神,目瞪口呆…

英国演员塔彭丝·米德尔顿纯净而灵动…

而来自德国的马克思·雷迈特简直就是“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本手了…

还有本身就是LGBT一员的杰米·克莱顿更发乎真情的饰演变性人诺米的角色!

[超感猎杀]中的这些演员尽管不是大咖,但他们却为故事添上了无可取代的色彩…每当看到这群人的合影,便亲切无比!

除了美女帅哥,[超感]最棒的还是脑洞!

人类中有一群能够实现“隔空通感”的个体存在。

不分肤色、种族、性别、性取向…

他们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互相分享彼此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也分享彼此具备的能力。

彼此成为对方灵魂的一部分!

逆天的能力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名为BPO的组织想尽办法追捕这些超感者…而他们也能同时拥有多个人的能力对抗:隔空通感被称为“拜访”(Visiting),而借助彼此的能力被称为“分享”(Sharing)比如有的人特别能打,助你一臂之力。

总之超感就是能隔空集合一群人,只要心灵相通就能实时传递BUFF加成!

八合一的品质,干掉他们没这么容易…

以上是[超感猎杀]主线的剧情:一群特殊能力的人反抗压迫的故事…但实话实说,探长我对主线剧情没有一点欲望!

我更喜欢他们浪漫而自由的人生,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超感者才是最精彩的故事…

印度的卡拉拥有着自己的职业梦想,但传统家庭观念又束缚着她的追求…她犹豫是否要为了家人而嫁给不爱的人。

德国的沃夫冈从小混迹黑道,父亲的冷酷和暴戾从未让他拥有过信任和温情…他甚至还对这父亲的墓碑撒尿,憎恶过去。

韩国的善成为了家族牺牲品,而她也甘愿牺牲自己换来家族安稳,甚至为弟弟代罪入狱…

巴西男演员利托女粉丝无数,而他喜欢的是男人…因为他在演员的名利和自我的认可中挣扎,当面对尖锐的问题时,他只能沉默。

出生在过去的他们被旧世界伤害过,甚至那些原生的伤害不断的影响着他们的人生…熬过不同的经历,他们却有着一样的孤独。

这其实正是现实中的我们所体验的世界。

即便有亲人、朋友、爱人的陪伴,但内心深处仍有那么一片毫无来由的空缺…疲惫之后的惘然,热闹之余的失落,脸上微笑时心里却比哭都难受的无端情绪。

那或许就是一份 ——不可解的孤独

为什么不可解?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第二个人能够看到你所看、想到你所想、经历过你所经历的事情…看似贴心的“我能理解你”却是最不负责任的安慰。

而超感的八人群P便是一种想象之中的疗愈方式…(终于要说隔空群P的梗了么?

承认吧!

你们最初都是被隔空啪啪吸引而来…但不得不承认,沃卓斯基姐妹把本来情欲十足的画面拍出了一种美的感官享受!

隔空的他们水乳交融,实际什么都没发生…

这样微妙的欲望怎么形容呢?

八个人,就像清晨半梦半醒之间的一场春梦…(来如春梦几多时,去如朝云无觅处)

爽完了,探长我真正要说的是…他们目睹和参与彼此的生活,曾经难解的孤独瞬间被一群相似又不同的灵魂包围:开心时陪你一起喝酒…

难过时陪你一起淋雨…

在喧闹的人群里安静的和你聊天…

那一刻,再也没有了所谓孤单。

似乎全世界的个体都“共情”彼此最真切的感受,笑着、哭着、挣扎着都是幸福。

一首经典老歌[What’s Up]成了八人的主题曲。

沃夫冈小时候参加合唱团而被父亲嘲笑…如今他开口唱歌时尽管跑调破音,可是那些素未谋面的心灵伴侣们却为他唱完整首…Twenty-five years and my life is still二十五年已去的我人生依旧Trying to get up that great big hill of hope不断奋力攀登高峰,寻找希望For a destination以及生命的答案无数粉丝奉这首歌为[超感]神曲,因为这首老歌唱出了历经挫折依旧不改的初心…

有人说这是部满足LGBT群体的美剧。

诺米作为变性人寻求幸福的努力,利托做为同性恋勇敢出柜的挣扎,还有盛大的骄傲游行…

但我敢说[超感猎杀]所激励的不仅是一小群人…传说人们在修建巴别塔时享有共通的语言,而神在摧毁巴别塔的时让人们语言难通。

于是人们有了隔阂、争端、甚至战争!

而超感八人组就是这样一道浪漫至极的意象:这个世界上看似毫无关系的个体,冥冥中却被命运联系在一起,打破世俗藩篱的阻隔,彼此分享着语言文化的多样和喜怒哀乐的无常…一切无非就是因为爱的共情!

这才是[超感猎杀]最让人动容的情感体验。

千呼万唤的[超感猎杀]大结局终于归来。

尽管这代表着一部美剧的生命完结…但依我旧为它存在过感到欣慰,这个世界或许也会为有过如此浪漫的梦境而温暖…

他们的故事,于我们心中也有着同样隽永的余味。

 9 ) 爱你,就是我最美的模样

当初听说超感猎杀被砍的时候,顿时觉得天空都失去了颜色,这么说太中二,也太夸张,可是我想,真正被这部作品吸引的人就会明白,这个电影的设定有多迷人,世界上有与你一同呼吸的族群,你们共享同一片星空,彼此水乳交融,交换人生经验,共享苦与乐,共度得与失。

6.8日,终于出了最终特别版电影,想留着慢慢看,但是还是没有忍住,真的期待太久了。

短短两小时,电影已经尽力给所有的粉丝一个交代,不可否认结局略带仓促,前面铺垫的反派的宏图大志被如此轻易地打破,逻辑与铺垫呢?

细节与包袱呢?

似乎不太像话,但是导演用最后的婚礼告白非常可爱地将这些质疑翻过去了。

什么感觉呢,当你看到主角这个族群,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背景的人们,还有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爱人们,为了共同生存并肩而战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向往与憧憬。

最后Nomi与Amanita的婚礼,来自世界各地的族群共聚一堂,不同背景的人把酒言欢,共同进退,或许这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天下大同吧。

虽然世界现在还是有各种各样的争端,各持己见的人各自为政,但是哪怕是期待大同之日的到来,或是在电影中不断构思,给这种期待一个完满的结局,不也很好吗?

谢谢你,Sense 8,有些作品虽然早早完结了,但是会一直一直回响在人们心中。

爱你,本来就是我最好的模样。

再多的纷扰与争端,撕裂与仇恨,它们都↓

 10 ) 《超感猎杀》中哪些台词让你觉得振奋人心?

Who am I?Do you mean…– where I’m from?What I one day might become?What I do? What I’ve done?What I dream?Do you mean… what you see?What I’ve seen?What I fear or what I dream?What I one day might become?Do you mean who I love?What I’ve lost?Who am I?I guess who I am is exactly the same as who you are.Not better than. Not less than. Because there is no one who has been or will ever be exactly the same as either you or me.

《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短评

沃卓斯基的人类观,整个系列的Big party,温情满满的Happy ending。更是一首LGBT的美妙赞歌。

5分钟前
  • biny
  • 推荐

真的舍不得……

10分钟前
  • 心生
  • 力荐

LGBT,坚持不看。

14分钟前
  • 细嗅蔷薇
  • 很差

看完第二季加告别篇的唯一想法:谁不想成为Kala呢??沃卓斯基姐妹烧了网飞爸爸无数美金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除了墨西哥全世界都接受LGBTQ、所有爱人都能接受另一半是变种人、跨种族一妻多夫和平实现的玛丽苏美好世界【墨西哥或成最大输家我对整个第二季都极度失望,这么有意思的设定、这么自由的创作条件、这么雄厚的资金支持,我期待她们能拍出比集合了高浓度LGBTQ公益片、慢镜头MV、迪士尼鸡汤、文艺色情片、无脑动作片的政治正确行为指南大杂烩更有深度的作品。沃卓斯基姐妹在这部剧里体现出的最大的特长可能就是挑演员了。我从未见过一部从主角到配角每一个演员都这么好看这么让人喜欢的剧。充斥了无数无聊内容的第二季唯一阻止我快进的动力就是那些讨人喜欢的演员们。

16分钟前
  • 竹淡刻骨
  • 还行

美国的政治正确不是中国的政治正确,美国的普世价值不是中国的普世价值。欧美被白左忽悠瘸了,但是中国却是毛左在为国人创造幸福生活。真是屁股决定论调,,,,,一堆被忽悠瘸了的骚年

20分钟前
  • 司雪辰逢
  • 很差

太仓促了~

25分钟前
  • Violette
  • 较差

坑填得太匆忙了,可惜。还是要感谢Netflix带来这么惊艳的剧集,从第一季燃到如今实在难得!

30分钟前
  • 草莓秋千
  • 力荐

我们之中有打了4星的叛徒!🤨

32分钟前
  • Aries不打伞
  • 力荐

狂欢终有一散,这样多重交错的情节人物也只有这两姐(xiong)妹(di)能体会了,结尾世纪大和谐,群p的句号画的完美。for us

36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最后的FOR OUR FANS很贴心了

41分钟前
  • 星星📷
  • 推荐

其实作为纯粹故事来说非常一般,完全没有了前两季的精致,而多人之间的能力替换也因为大家汇集到一起而显示得较少,主角光环更是刺眼得厉害。但导演是明显不在乎了,反正这部只是为了回馈粉丝的完结篇而已,因此各种抒情,各种开挂,而我们也看得各种HIGH,能看到这样的结局真是好幸运啊~~~

45分钟前
  • Riobluemoon
  • 力荐

戊戌 一对百合一对基 两个老公共印妻 韩探打女凑成对 条子白毛黑司机

46分钟前
  • 9394
  • 还行

实事求是吧,除去庆祝的喜悦,这个特辑就有二星这么难看,神秘学和科学傻气融合的情节。角色对爱、对感性、对同等族群的渴望始终是做得更好的一点。最后的镜头留给彩虹假阳具,倒格外惬意

51分钟前
  • SundanceKid🌈
  • 较差

Impossibility is just one kiss away from reality.

52分钟前
  • Kreuzberg
  • 力荐

#保利

55分钟前
  • 还行

I knew it!!i knew it!最后十几人的群p!!!哈哈哈哈哈导演不会放过他们的肉体的!!!哈哈哈哈

59分钟前
  • 周而
  • 力荐

白花花的肉体,各种枪林弹雨,翻来翻去的剧情,男同女同三角恋,白种黄钟黑人脸,涵盖地球的各国籍,算是集 大成了。但是第一季看完,8个人协同作案的高潮段落以后,迅速的把这个故事给放下了。完结篇,大约只是为了给粉丝们一次狂欢吧!你们要的都给你。而已。裴斗娜,回韩国找个好剧本吧。

60分钟前
  • IRA
  • 还行

几乎是快进着看完的,也就给粉丝YY下了,实在不知所云。

1小时前
  • tavico
  • 还行

大结局,消费粉丝

1小时前
  • 真的天空
  • 较差

作为粉丝,我还是觉得和之前的相比,大部分时间都是狗尾续貂,但最后的那场戏又太好看了,还有拍摄花絮也看得流出了热泪。想起去年十月去巴黎,剧组刚好在巴黎拍戏…

1小时前
  • 盲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