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遗言
Last Words,遗言
导演:乔纳森·诺西特
主演:尼克·诺特,Kalipha Touray,夏洛特·兰普林,阿尔芭·罗尔瓦赫尔,斯特兰·斯卡斯加德,西尔维娅·卡尔德罗尼,玛瑞亚·达波,Osemwenoghogho 'Victory' Wilfred,Vincenzo Del P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年份:2020
简介:2085年,地球已经成为废土,仅有的幸存者也都染上了不治之症。乔,一个还未成年的小伙、世界上最后一名电影人,和另一位迷影收藏家爷爷莎士比亚,带着手持摄像机和一众电影珍藏前往最后的圣地雅典,记录下人类文明弥留之际的狂欢与崩塌。影片虽以主人公第一视角徐徐展开,但自然平和的语调赋予了观看者以独立视角静观思考的机会。不仅..详细 >
真·看电影看到死,迷影梗令人动容。
21SIFF | 看完有点抑郁,但是有点喜欢。粉色的海浪是后期特效还是真实存在的?大远景很美
是个很有意思的设定。末日到来,唯有电影为伴,影像的存在或留下或许会超越人类;电影节的观影气氛还有刚刚《天堂电影院》的重温对于进入到设定的世界更是有奇妙加成。只可惜在抛出很棒的点子后,从老少两人的互动再到群居就迅速走偏;也开始作茧自缚地塞入各种方面的评论和“伊甸园like”神棍群像,打破了洞穴踩车、看见“野兽”的那种纯粹。【Rampling那段震撼全家(:
世界末日看个屁电影,世界末日了还特么都用英语沟通,there's no one in the camp I no fuck,
SIFF第四部 已经不知道是有趣还是无聊了
世界上剩下三十个人,啥也不做就聚在一起看电影?什么脑子都写不出这种设定吧?生气
也就设定有意思,但导演没有足够的水平。
全员神棍,一种怪异美学?算是一锅导演私人品味爱好元素大乱炖
媒介中的媒介,末日的档案学家(炒冷饭的厨师)。电影可能试图用有(档案化的古早图像)的电影向无(遗失在历史中的影像,末日中用最原始最无技巧的悲剧的图像)致敬。
就像沙滩版的天堂电影院,淡淡的忧伤;又被翻译为“迷影幸存者”
我旁边的人,玩了半节电影时间的手机(崩溃,多亏另外半节她在睡觉
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感受的影片,完全不同于商业片或普通剧情片的叙事节奏,整个氛围绝望中带着沉静,对观者心灵的触动藏在多个不起眼的场景里。古早的胶片电影成为人类文明存在过的证明,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天灾面前的渺小,感受过长期隔离之后被巨大孤独感裹挟的窒息,回过头看这部电影会有更多体会。我不禁想,人类的语言、文字、音乐、艺术……到底意味着什么,把我们与其他物种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人类文明的内核,数字时代是不是一切都在网络空间里变得虚无,什么才能真正被留存下来成为永恒……
5.5分? 不至于不至于 就不该归类到科幻 实际上导演也没打算提供末世的合理性 弱化设定 就当写给电影的情书 画面很美 看得过程视觉愉悦
#siff 很奇妙的观影体验,一个晚上连续看了两部非常私人表达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末世的电影,也是一部属于影迷的电影。前半段是惊恐的,3/4部分是轻快的(尤其是看到巴斯特的影像的时候还挺感动的),结尾是神棍色彩。但结局还挺谜之浪漫的,风尘仆仆存在过。
在人类灭亡之前去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囤胶片可还行~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果然就是60年代和电影=_= 虽然徒手造胶片和摄影机的过程稍稍有点意思,但这把末世也太拖沓了!!
无比愚蠢的迷影“乐园”电影,枯燥乏味的魔幻假象,看到想直接进入世界末日了,连把基顿堆上银幕的情怀都无法消费的贫瘠想象力,幸好是数码拍摄,不然就真的浪费胶片……众人沉醉于光影机器的朝圣仪式是遮羞布般的存在。不如直接去看一部老片来怀念逝去的黄金时代,不过在所有末世片中这部也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在人类追求「永恒」的方式竟然就是简单直接的拍电影哈哈哈,丧失的明明是群体,而不是记忆与感知,放电影的动作变成了复活原始经验的过程,重新经历孕育——死亡的过程,就是强行靠拢设定也让人很不爽。在疫情封锁的当下,还能把这么好的魔幻末世概念设定拍成这个鬼样子,搞不清楚创作定位到底飞去了哪里,真的就拉一派演员在海滩乱语一通。兰普林在这么无聊的场景中仍散发着魅力,但求求了,别再浪费演员和资金了好吗。—24'SIFF
设定不错,但故事太单调了
#HIIFF
结尾还挺感动的,真正的影迷是会这样记录末日生活的,这些影像又留给谁呢?
原来末世的最后一个胎儿是因为孩子打赌剖腹致死的,末世的最后一个人类也没有超能力,只是碰巧是最后一个。人们已经忘记了握手的感觉,忘记了哭笑的动作,忘记了食物的味道,却在胶片运转,光影再现的时刻找回了熟悉的姿势,犹如卢米埃尔初次让火车进站。在深红的海洋发现一只鳟鱼,原来末世就是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