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爱是种放不下的执念。
短道速滑虽然很危险,但是热爱会让你强大到无所畏惧,克服千难万险。
退役后也忘不掉对短道速滑的热爱,心中的执念会你选择靠近这个行业。
2.有共同目标和热爱的团体更有凝聚力。
对短道速滑的热爱会让原本毫不相干的人走到一起,合作会让彼此间产生深厚的情谊。
集体的凝聚力下,人会更自信、勇敢、坚韧,最终可能发挥出1+1>2的效果。
3.五味杂陈的才是生活真实的样子。
渴望、不甘、受挫、伤心、高兴、失落等情绪反映都是所经历的生活所带给我们的。
这样的生活并不完美,但是也有点可爱。
4.每代人都有相似之处,但却又不尽相同。
不管是80后、90后还是00后,虽然年代不同,但是在相同年龄阶段,还是具有相似的特点。
十几岁的年纪,渴望自由,向往未来;二十几岁的年纪,血气方刚,遇事冲动,不撞南墙不回头……但是时代又赋予她们独特性。
5.给生活赋予意义和价值,你就会容光焕发。
给工作赋予意义,你就会热爱它,做好它,并给他人带去温暖,给社会散发光芒。
太喜欢了,所以决定写点什么首先,《超越》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理想主义作品。
有血有肉在于,展现出了竞技体育本身的魅力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而理想主义则在于女主及女主身边的“贵人”的塑造。
但不得不说,《超越》的确是一部好作品。
也许有的人本就是为短道速滑而来,但我相信更多的人,是在看完后对短道速滑这一体育项目产生深入了解的欲望,那么,这部作品的目的便达到了。
对这部作品的背景,不太了解,大概知道的是,里面的人物并不完全和现实的短道选手一一对应,我国实际也没有延绵两代人的短道传承。
但无可置疑的是,剧本,确实写得不错。
上一代人的艰苦、一心为祖国荣耀;与这一代人的韧劲,实现自我超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运动员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上的精彩画面。
还是来聊聊剧里的人物吧,排序全凭个人喜好与“想起来了”。
首先,向北。
全剧我最喜欢、也最心疼的女孩。
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又因陈教练的提拔而对陈冕有着一丝愧疚。
温柔坚韧又小心翼翼、把笑容留给对方,胆怯存在心里。
对为她护滑的陈冕说“如果最后一圈我们是一二位,你能冲就冲,千万别让我”;为了争取平昌满额参赛机会,即使受伤摔倒也坚持冲线;为了挫败的陈冕,传上韩国队服护滑。
向北,真的是小天使啊。
陈冕,我们的女主。
李庚希把她演活了。
虽然强给她加了“从小喜欢滑冰但爱而不得,错过最佳年龄才转项”的人设。
但毫无疑问的,她是幸运的女孩。
如果不是看到她脖子上的项链,我想,郑凯新也许不会再给她机会吧。
她是不会被打败的女孩,是可以温暖身边的人的小太阳。
但同时,她也是一个有着自己坚持的“自私鬼”。
不轻易被质疑动摇,有着自己心中认定的东西,她相信自己有实力,并很想发挥出来,所以才不甘当护滑。
虽然最后导致向北受伤,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她的原因吧。
但在我看来,她是鲜活的,真实的。
陈冕某种意义上是80年代三兄弟技术的集大成者,陈敬业的耐力、郑凯新的弯道超车、江宏的呼吸大法。
她,带着那一代人的愿景与希望,走上了奥运的舞台。
80年代三兄弟,陈敬业、郑凯新、江宏。
演员的演技实在太好,三个演员我都很喜欢。
80年代的剧情应该是我最为触动的部分,也为此多次掉眼泪。
最心疼江宏,第一次参加选拔赛,没有守护好敬业的冰刀导致他摔倒,第二次选拔赛前夜就死死抱着三个人的冰刀睡觉,嘴里念叨着别碰别碰的江宏;韧带断裂,再也无法上冰,回到冰场不小心摔倒,担心敬业看到马上爬回轮椅的江宏;刚过完十八岁生日不久,就被迫和自己从小的梦想说再见的江宏。
是我最最最心疼的江宏。
这一部分第二触动我的,是香港回归那一段,闹矛盾的敬业和凯新在烟火绽放时重逢,站在高处诉说着要为国争光,让国歌在异乡唱响的梦想。
那是,好纯粹的一段爱国之情。
罗竹君,张浩宇。
21世纪剧情中唯一可能有感情线的cp,最后一集还以为会安排他们走到一起,但是没有,很好。
罗竹君,很酷一姐,我相信她一定曾有被触动的时刻,但不喜欢便是不喜欢,才不是将就的女孩子,即使张浩宇确实是个好人。
演员马丽,现在身上有两个标签,“中国票房一姐”“成功的喜剧演员”,谁知道她演起正剧中的女教练,也毫不逊色。
票房一姐来到电视剧,在冬奥剧《超越》中,马丽演出了传奇短道速滑女教练的精气神儿。
她热血,对待不服管理的年轻运动员,有勇有谋能激励他们。
她温和,对有压力的受伤运动员,她指引人生路。
看马丽带队短道速滑的时候,从让人想起曾经的大热军旅剧《士兵突击》,她身上有着连长的严格和班长的爱护,还有国家的荣誉感,更有几分东北人的生活气息。
巧的是,这部剧里还有七连连长高城参演马丽的队员,仿佛剧和剧联动穿越。
不如和怡儿一起看看冬奥剧《超越》中,马丽演绎的吴庆红教练,和《士兵突击》的史班长有何相似之处。
1 吴教练“野冰”接地气选人,想起史班长农村挑兵《超越》一开场,时间来到1989年,马丽饰演的吴庆红教练,穿着厚厚的滑雪衫,一个人推着自行车来到人们滑野冰的冰场。
“谁能两圈滑进30秒,这个随身听给他”只见她挺着大肚,让徒弟帮她先摆好摊,笑呵呵吆喝等人才“愿者上钩”。
她要找到有天赋的短道速滑人才!
很多人争着来滑冰,都想拿随身听。
有个头发长长,像小流氓的小伙子,拼命滑,居然赢了吴教练的大徒弟。
吴教练说话算话,把随身听给了这个叫郑凯新的年轻人。
马丽的第二场戏,是她找到这个年轻人,劝他加入体工队。
只见她温和地和年轻人说着加入体工队的好处。
谁知年轻人一心想赚钱,根本不想去。
吴教练挡住了大发脾气的男孩母亲,“等孩子想明白再说。
”慢悠悠的吴庆红,看着一点也不急。
其实,她太急了!
她有一个任务,组建黑龙江第一个短道速滑队,为中国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做准备,压力非常大。
可她依然语气自然,很为他人考虑。
她说话的样子像小学班主任,还像带新兵的老班长。
看看军旅剧《士兵突击》的史今班长 ,当初也是寻找参军的好苗子。
性格和善的他,遇见了许三多,原本认为这个年轻人资质太一般,不适合当兵。
可是因为拗不过许三多父亲,就让他再表现一下。
最终他决定花更多的力气带好这个不太聪明的年轻人。
他在后来的日子也确实遵守了诺言。
从职场,到运动队,到部队,第一个为我们指路的贵人,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一生。
等自己走得越来越远,猛回头,他们多么可贵。
这样看,马丽扮演温和亲切,办事很有章法的教练,和张译扮演的,温和善良有责任感的班长还真是有点像。
马丽刚出来的两场戏,就让人觉得太亲切了,好像我们身边熟悉的小学班主任。
2 调教新人,吴教练通情理,史班长磨人心看《超越》,新人不好带,教练有方法。
郑凯新不情不愿来到体工队,马丽让他穿上滑冰鞋,和队长赛一场。
比就比,年轻气盛的郑凯新冲在了前面,谁知不一会儿,队长就凭借过弯的硬实力和基本功,远远把郑抛在后面。
这是激将法,对自尊心强的人很管用。
只见郑凯新不再张扬,低着头跟上大家跑步。
还有一次,新人来了,老队员看不惯,两人差点打起来。
马丽一看,你们不是有劲么,这样吧,有什么不满意就比一场。
两个吵得很凶的队员,服服贴贴做静蹲,谁坚持时间长谁就赢了。
这是惩罚,锻炼还是上规矩,也许都有。
吴教练两句话,就化解了矛盾。
还没忘记,做个热血激励。
“你的静蹲比他强,没错,可他天赋比你好啊,你们就不能看看别人长处,互相学着点?
”“你们可是第一批有可能代表国家进冬奥会比赛的短道速滑选手,好好加油”不一样的人,她用不同的调教法。
思想工作,《士兵突击》里的史今班长也很会做。
看那边,许三多刚入伍,来到很有荣誉感的钢七连,他就是一个扶不上墙的异类。
许三多急,副班长急,班长也急。
班长史今,让副班长带他练正步,自己和许三多说着钢七连的光辉历史,培养他的荣誉感。
班长温和讲连史,也狠狠地大吼着让许三多振作,教他轮锤。
这次抡锤修车的现场教育,简直有心灵史诗的效果。
许三多的血性被彻底激发。
他开始迸发出优秀并网的特质。
木讷的许三多和张扬的郑凯新不一样,他们一个没天赋,一个有天赋。
但他们都遇见了贵人。
教练马丽,沉稳懂心理帮有天赋的郑凯新去火,班长史今,温和负责有血性,激发许三多的火。
他们共同点,都很用心对待年轻的“兵”,他们终将因为遇见贵人飞得更远更高。
3 一个退伍,一个离世,史班长吴教练的退场都让人动容如果说,从招兵到后来给新兵鼓劲,马丽和史今都表现出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那么当他们面临低谷,给予新兵们的人生指引,更让人深深折服。
看过《士兵突击》的观众们,恐怕不会忘记,史今班长退伍的那场戏。
史今班长为了配合部队的整合,他把许三多培养成优秀的士兵,自己却面临退伍。
他在退伍前做了三件事,先是擦了一下部队的车,满心不舍。
他让连长带他看很久来不及看的天安门,看看看着泪流成河。
他对抱着行李不撒手的许三多说了最后一句话,你可以自己拔草了,你心里就开着花呢。
班长无私,为了新兵和部队未来,选择退伍。
他很有荣誉感,看天安门激动不已。
班长更充满人性关切,他让许三多振作起来,从内心激发他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优秀的士兵。
再看看我们的吴教练吧。
她同样很有魅力。
她最得意的三个徒弟,在参加冬奥选拔的时候,出事了。
郑凯新用自己的招数,伤到队员也是他的好朋友。
这件事的严重在于,三个队员,一个伤重退役,另两个仇视如敌人。
最心痛的是他们的吴教练,她做了两件事。
先安慰受伤严重的队员,人一生不能如自己心愿。
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开冰场,你离开的早一点,好好活下去,你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再一个,她自己为弟子承担了责任,调离省队,去少年冰校教孩子。
她问心无愧,用行动告诉队员,在赛场上,除了输赢,还有信念和人生。
吴教练的最后一场戏,和班长退伍一样震撼人心。
冰雪天,大徒弟陈敬业和师父一起坐在少年滑冰学校的长椅上,看着滑冰的孩子,聊着天。
徒弟问师父,你这样一直带着小孩子,有没有后悔,毕竟以前在省队啊。
头发花白的吴教练,淡淡地说,我没觉得自己失败,我带出了你们这些优秀的队员。
你看看这些孩子,他们未来也会出现在冬奥赛场上。
为了队员,为了国家,吴教练牺牲了己的前程,这一点和史班长很像。
她还随遇而安,在当下的生活安之若素,是队员们最坚强的后盾。
能有机会去吴教练家吃饭,是老队员们最幸福的事。
教练在和徒弟对话的雪夜后,离开了人世,她心满意足,很安详。
吴教练的魅力在于她很无私,为队员为滑冰可以牺牲自我。
她能抗起重担,也安于平淡的生活,活得自在坦然。
马丽,把吴庆红这个看似高大全的教练,演得很接地气。
她嬉笑怒骂,会训人,会伤心,会吐槽臭小子,也终有一天会老去离开。
写在后面看《超越》最出乎意料的就是马丽的吴庆红教练,她身上看不到一点搞笑,又充分发挥喜剧演员的接地气。
她紧紧把握住了这个角色的精神特质,无私干净、热血又温柔。
当她坐在长椅上安然离开,就好像身边有一个人离开,让人舍不得。
上次有相同感受的就是士兵突击中的史今班长。
也许这就是人物的人格魅力,当你对一个人有说不出的喜欢和仰慕,也许是被这个人身上的人格特质所吸引。
他们眼中透着明亮干净,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有爱和光。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侵删。
今日话题你有没有像吴教练这样难忘的贵人?
@怡儿话书影,用故事力,给生活加点能量。
超越 好看的最后夺冠的时候汇聚了那哥仨所教授的东西 好浪漫 但其实相比于陈冕这一part我更喜欢老一辈的故事 马丽沙溢以及另一个老演员他们真的演出了对体育的热爱与传承 太顶了 并且也有竞技体育的残酷 再努力也没办法超越的无奈 天才的陨落以及无法逃避的伤病 甚至国家队也会练废人的现实 处处可以折射到很多运动员身上 还有高至霆真的演的好好 拜托下次给孩子一个意气风发的角色吧别虐他了😭然后bug 集中在陈冕身上 无关乎演技just「新时代」人设 1一开始他专业教练的老爹判定他家闺女没天赋不行 结果后来行了?
并且很顺利从青岛队到国家队到绝对主力 中间他经历了什么困难的事吗 没有 经历了瓶颈期吗 没有 唯一的瓶颈期是在他成为主力以后 excuseme?
这不是没天赋这是个绝对天才型选手 你老爹得承认他眼瞎并为他没早点带你入门鞠躬道歉 2那个啥向北受伤以后为了帮女主克服心魔重回赛场帮他护滑 首先他大伤以后还能有国家队主力的水平吗(设定是没有不然也不会放弃他培养女主嘛 其次国家队怕不是就你俩人吧 3顶级的运动员心理素质一定是过硬的 就算不是也断不会在决赛前一个小时被对手刺激到耳鸣头疼然后扇自己两耳刮子剪个头发就王者归来了…等等emmmm女主身上的主角光环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重了 所有人所有事都在为他让道的刻意是对竞技体育的不尊重 但是也能理解吧 新时代宣传片嘛最后 竞技体育是天赋和努力的集成just不吐不快
他也说了,现在是平昌周期,向北这么稳定发挥,稳扎稳打出成绩才是稳妥的,你们不会以为改起跑和出门突然换件衣服一样轻松吧!
这简直就好比是毕业答辩前一天晚上,导师突然让你改选题一样啊!
要改也要等到这个周期结束才对。
而且两种起跑方式明显是从发力到节奏都完全不同的,节奏会混乱不说,就国家队这训练强度,万一丁字式没成,平行式基本也废了啊。
李贵民明显是统大局的,因为他有足够的人才可以筛选,他说“我们的教练资源是有限的,我不会多浪费一分钟时间”,向北丁字式没练出来,成绩丢了,平昌没法去,李贵民会可惜,但也就只到这里了,每年大量的集训队员进入,对他而言,人才永远不缺。
也正是他统大局,所以方易飞护划,然后躁郁症了。
是,从排兵布阵来讲,李贵民的原则也许是最好的,但,就像陈敬业说的,“运动员他是人,不是冰冷的数据”,方易飞不懂得顾全大局吗?
如果不懂他就不会遵从安排,那是他一直不坚定吗?
瞎子才看不到他的训练量。
同样的,理论上的数据分析这样那样改也许会更好,但你认为一个人真的能够完全按着数据发展吗?
就像流浪地球里mose说的“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陈敬业咆哮,“难道你就没遇到过一位,能让你全身心付出的运动员吗”。
和郑凯新一样,李贵民,太“顺”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说郑凯新“顺”有问题,之后有时间再好好聊这个。
陈敬业: 展信佳!
我是你的饰演者高至霆。
借着《超越》豆瓣开分的档口,我起笔写下了这封信。
几天前,《超越》播出过半了,评分却一直没有公布。
相比期待,说实话我更焦虑。
因为在接演这个角色之前,我并不了解冰上运动。
是的,不是每个东北人生下来都会滑冰。
可你身上背负的命运感太打动我了,幸好试镜后导演认可了我来扮演你,后来很多媒体说我是沾了肤色黑,像胡军师兄的光,这是不是说明观众也认可了导演的选择,让我感到荣幸和开心。
开心之余我就开始焦虑:敬业,我能否演好你?
仅仅70多天的训练,我看着结痂又受伤的脚踝感叹你们运动员可真难啊!
要是付出了这么多还不能出成绩,得有多不甘心呢?
为了让观众能看到你的不甘心,我掐掉了郑恺新的秒表。
十余年日夜训练出的自信和自尊,在天赋面前粉碎。
初看剧本时,我也曾片面的把你的很多行为归类成“嫉妒”“小心眼”。
对不起,当时的我没有理解你。
在找到你成为你这件事上,我要感谢马丽姐。
在合作之前我以为每天最难的事就是如何不笑场,结果她才是那个最快进入角色带动我们感动我们的人。
有时我恍惚觉得她的身影能和我的大学班主任刘天池老师重叠在一起,就像吴庆红教练之于你。
有吴教练的指导,有江宏的陪伴,有郑恺新的心心相惜,最重要有你的努力,运动员这条路你比很多孤军奋战的人都走得更加幸福。
但是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欣赏你的吴教练调走了,江宏也因为郑恺新受了重伤。
我至今还很难忘记冰上送别江宏那场戏,太难了,那一刻的你身上有两个运动员的未来,压力太大了。
你那隐忍又压抑的性格,有的时候真的很难把握。
感谢在我很着急的时候,朱嘉琦抱住了我,在他的这个拥抱里,慢慢压制住了想要痛哭的冲动。
事后,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抱一个男人这么久。
呃···谁不是呢。
敬业,这部剧拍摄了四个多月,成为你的时间久了,我发现身上有了你的影子,而你又是成千上万个运动员的缩影。
你们用尽一生去努力,让中国的运动员能够站在世界舞台上,你们要克服的不仅是生理的难关,更多是心理。
他们和你一样,只要能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奥运赛场的最上空,选择退让和成全。
其实拍戏也是这样,我们常常看到有前辈给后辈“托戏”,也就是所谓的,给后辈多一些展现的机会,只求最后呈现的戏剧效果是观众喜欢的。
所以当在豆瓣上看到“不注水”“很考究”“很励志”等等在《超越》豆瓣评论区的留言,我其实很想感谢你,成为你让我有了能理解运动员的机会,向前辈学习的机会,交到那俩位“损友”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你我更加相信热爱就要坚持到底。
就像你热爱短道,我热爱表演。
青年运动员陈敬业的故事告一段落了,但是青年演员高至霆才刚刚开始。
我很期待,相信你也是。
此致 敬礼!
高至霆 2022年1月25日
超越让我感受到中国体育人的不易。
通过日本动漫了解到日本的运动员选拔方式,从初中到高中,进入体育强校,再通过全国联赛被国家队、职业队的教练看上,或是被体育大学选中。
我一直有疑惑中国的运动是如何选拔的,在我们上学期间那些运动员又在干什么。
通过这部电视剧我才了解到,每个市都有自己的市队,省队,还有国家队,国内有着各类大赛,每一次赛场上的努力都可能成为进入下一个阶段的门票,而每一级别都有预备队,一队,二队,你来到这里不代表你能继续下去,竞技体育在政治的影响下显得更加残酷。
最让人感慨的是大师姐,没有天赋,没有资源,只是在外面看到郑凯新滑冰,便以想去北京看父母为由练习短道速滑,没有选入黑龙江省队,本应选择读职高,郑凯新建立青岛队,大师姐义无反顾的来了,可最终止步于国家队集训,幸运的是她的教练是郑凯新,他为自己没有学历的退役的大徒弟准备最后的退路,让她依旧可以陪伴在自己喜欢的短道速滑上。
在刚看到电视剧《超越》的预告片的时候,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短道速滑这项运动的“燃”。
那种燃不是像二次元那样用炫酷的特效凸显出来的燃,而是会渗透人心的,带有真实感的燃。
特别是看到冰刀在冰面上划出冰痕的时候,短道速滑这项运动的魅力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剧有两条时间线交替进行叙事,分别是中国短道速滑刚刚起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和短道速滑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
两个时空的相互穿插,能够让观众看到中国短道速滑整整三十年的历史跨度,也能感受到运动员们世代传承的超越精神。
剧中80年代的三人,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相信之后的他们,一定会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努力。
而现代线中,当初野路子的郑凯新,成为了会为租借冰场费心的教练。
不知道当郑凯新知道陈冕就是陈敬业的女儿时,他会如何对待陈冕。
而追逐短道速滑梦想的陈冕,相信也会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以及面对更多的困难。
剧中有处情节的设计十分精妙,在江宏跟陈敬业在钉招牌的时候,“队”字没了“耳刀旁”,只成了“人”,旁人都在嘲笑,但是吴庆红却说,有“人”才有“队”。
这一情节传达出了短道速滑这项运动能否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人”。
片尾的采访中,有位老前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一件事情能否成功,在于人怎么想,怎么做。
短道速滑在的发展离不开运动员们的这种拼搏精神,也离不开他们一直以来的坚持。
如果当年不是有老一辈人在坚持着,用自己的努力去引领下一代的人,才让这项只有三十年的竞技运动,得以留存下来,甚至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如薪火般代代相传。
剧尾对运动员教练员的采访,是本剧的一大亮点。
这一形式给予到观众的不仅仅是剧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还多了一份感染力,那个年代的参与者,述说着当年的事,为观众带来的是直击人心的触动。
看过剧之后,有个动作在我脑海中挺挥之不去,因为这个动作无论是在预告中还是在正片里,都多次出现。
就是那个看似简单的单腿曲蹲,一个简单的动动作经过不断重复,带给运动员的是难以想象的枯燥和乏味,但他们以热爱作为动力,日复一日的坚持,为心中的理想不断拼搏。
其实这部剧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一项运动背后真实的情况,也让观众们获得了深刻的感悟。
无论遇到任何挫折失败,只要热爱在,只要有坚持,只要有心战胜一切,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他们不过是最平凡普通的人,却做着最伟大的事。
此时的我还蛮想去一下我们这边的冰场,重温我小时候对雪的向往,也想感受一下,冰刀与冰碰撞在一起时的感觉。
群像戏。
两条线交叉着推进,一代又一代传承。
吴教练真得是好教练,李庚希的哭戏太可爱了。
赶在冬奥会前看完,期待2022北京冬奥会。
也想起一些过去的事情。
2014年不爱看体育赛事的我,偶然看到了冬奥会。
第一场是女子短道速滑,有些场次会有选手摔倒滑出场外,我问姨爹“会不会有那种选手都摔了的情况?
”。
然后,决赛时竟然三个人都摔了,中国队获得了金牌,可能就是命运吧,换成别人就不会有这个运气了。
仿佛是一种直觉冥冥之中就看到了比赛。
看到武大靖夺冠的那一集时,忽然就涌现了四年前的心情。
因为在去学校前,恰恰也就看了夺冠的这一场。
没记错的话,是大年初四,在姨妈家拜完年吃完饭就要回学校,毕竟作为高三生大年初五就要上课了。
我哥当时博一,走的时候无比羡慕他,要是能啥都不担心接着看后续的比赛多好。
心想读大学就好了,默默算了下一次冬奥会的时间,甚至期待和他能一起看比赛,也还设想过那到时候有机会正是读大学有机会去当志愿者…度过最后的冲刺,高考结束就是无比美好的生活了。
出发前看到了金牌和胜利,我的结果也一定能蹭点好运气吧,毕竟放假前的模考一塌糊涂。
记不清那天有没有晚自习,但脑海里总有班主任老袁站在在讲台上以武大靖夺冠为例子讲了一些内容,不知道是他是作为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出现,还是鼓舞我们,或者是老师单纯地分享一些新鲜事…也许他在我的高三不只一次出现,被记忆将他的形象整合交融到了那天晚上。
冬奥和过年很快就被淹没在了高三的习题之中。
我也没有关注过后续比赛,我也只有这两场比赛的印象,我也只记住了武大靖,但是从未出现在我的作文素材,只是个很厉害的名字而已。
但是再看到,那份心情还是回来了。
与冬奥相遇是在高三,人生即将迎来第一个抉择,在等待一个结果,还在行动。
期待能自由地看冬奥。
四年转瞬即逝,再一次看冬奥,我又要迎来人生的重要选择,我又一次在等待结果,只是行动已经结束,只要等待,我可以暂时地无忧无虑看比赛,老哥也要博士毕业了。
但是这四年,就像是短道速滑的比赛过程,谈不上瞬息万变,倒也翻天覆地了。
比如2019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回家过年的老哥,还有他的离开。
四年一个周期,有些运动员再也等不到下一个四年,人生的很多机遇和我能遇到的人也在自己的周期里自如更替。
这部剧关于超越,它的意义是运动本身。
我能猜到主旋律想表达什么,但是往往却被主旋律之外的不起眼的细节打动,是陈敬业和女儿在家里吃饭的那场戏,或者是触剧生情。
冬奥会有关短道速滑的超越的意义恰好对上了我成长与选择的关键点,高考还是考研,读书还是工作,超越的意义其实一直在自身。
这个题材看得人少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还是很想使劲儿的安利一下<超越>。
不谈冬奥,不谈政策,它仍旧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剧。
三代人的传承和拼搏,有热血奋勇的竞技赛,有让人震撼的父女对峙,有人性的弱点剖析,有对梦想的坚韧无悔。
上一代的江宏,在离梦想最近的那天,被现实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在意气风发的年纪,他失去了追逐梦想的机会,他再也无法驰骋冰场。
马丽饰演的教练,表面平静的安慰完江宏后,独自坐在医院昏暗的长廊里,让人觉得在命运面前,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无助。
而这一代的陈冕,被认定起步晚、没天赋小女生,站在冰场上,面对一再要求她放弃的父亲说:“今天我输了,我很惭愧,但我现在心情很复杂,甚至有一点高兴,因为我终于有资格站在冰上和大家一起完成一场比赛了,我现在或许只能做到完成一场比赛,可是我很享受,我很享受这种超越自己的过程,你作为一个教练,不想带出一个注定会输的运动员,可作为父亲,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女儿一定会输呢!
”每一个字都那么的掷地有声震耳发聩。
而那个看似不明事理得父亲,也只是因为他经历过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完成梦想的痛苦与折磨,他只是不想唯一心爱的女儿再次走上这条路,他也只是希望女儿可以幸福快乐的走完这漫漫人生路。
梦想,说来简单,可现实的残酷让多少人在逐梦的洪流中失去方向,又有多少人能迎风逆袭最终站在梦想的舞台上光芒万丈
这剧让我深刻学习到了某地的集体主义和举国体制运动员培养机制,许多剧情让我梦回在国内读高中时噩梦般的学习体验,真的看出PTSD了。
看过只能说还行,冬奥项目剧,也就那样吧!
像冬奥的广告片。。
献礼剧通常都容易走进十七年文学的风格当中,这部剧同样有类似的问题,从女主的设定开始,这部剧已经错了!
大量采访运动员的基础上的故事创作,细节感动,表演立体,欲罢不能,👍
冬奥前有《超越》预热,竞技气氛提前燃起来了
剧情太假 节奏太差
无聊
看了八集看不下去了 这种电视剧不应该着重展现运动员的刻苦训练一往无前吗 可我看到的只有人性还是劣根性 矛盾冲突不是不能有毕竟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纪 可这些事情发生的莫名其妙大家和好的也莫名其妙 还有国产剧演员什么时候能自己配音啊 就这八集一个人能有几个声音??一会右边传过来一会左边传过来一会空旷嘹亮一会沙哑低沉 真的蛮搞笑的
老戏骨们真棒,女主尬出宇宙,张国强胡军相认太好哭了
超长冬奥预告片……
女主光环太强了,有点那个
运动题材少不了大量的追逐镜头,看了一集,摄影技术完全跟不上,实在太陈旧了 @2022-01-11 21:41:45
有胡军胡大爷诶,正好冬奥会,满满的正能量
很好,印象中体育题材最好的电视剧,其他的同类题材还真想不起来了!
要是只有以前那条线就好了。现代的这条线不就是一般的无脑爽文吗…开始被认为天赋不够,起步又晚,然后一步步换地图,最后先是打不过boss颓废一段时间后杀掉boss大结局
主要是三个老大爷太招人稀罕了,前半段的情愫后本段基本消失了,传承的故事严重断档其实有点影响观感,后本段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没什么大亮点,表达的运动员精神也跟前半段无差甚至停留在表皮。不过该说不说拍短道的运动分镜确实很好看,热血漫画式的运动场面表达谁能抵挡得住啊?
每一位运动员们都值得敬佩!
两条主线,老一代的更真实、更励志,年轻一代的主角光环有点大。
无聊,成为底盘探测器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