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向镜子中的自己时,你的内心深处在期待着什么?
这是一部反映家庭冷暴力、校园霸凌的惊悚片。
很多人都吐槽女主太美不适合演玛丽亚,这么个大美女受到霸凌不科学,父亲需要做眼科手术,校霸男情商低,艾兰的身份,卖肉低俗等等。
甚至把电影评价为无脑的黑化复仇爽片。
我第一次因为女主的颜值观看完后,也有这些疑问。
但是当我看第二遍,第三第四遍后,这些问题我都找到了答案。
第一,校霸男情商几何?
电影中校霸男马克搂着女伴看电影和遇见女主父亲后大方得体的问候使得他情商低的疑问不攻自破,马克并没有喜欢女主,而是校园霸凌。
挑不出毛病的问候电影最后映出“for my father”,也佐证了我的想法,导演可能从小缺失父爱,甚至曾经受到家庭暴力,乃至校园霸凌的侵害。
父亲和女儿的约会居然是看成人电影,让我诧异的同时自以为这是导演的伏笔,暗暗期待着后面德国骨科的剧情(我承认我是变态)。
第二,父亲为什么要给女儿整容?
玛丽亚为什么在学校里不受待见?
当玛丽亚得知生日礼物不是车子而是父亲以自己病态的审美观定制的整容手术后,不禁潸然泪下。
到这里很多人就有文章开头的吐槽了,父亲眼睛有问题。
我反复观看,得知艾兰是因为畸形儿被冷血的父亲直接雪埋后,看到了细节。
玛丽亚和艾兰同为同卵双胞胎(一人饰两角我当然按同卵解读),艾兰是畸形儿,那么玛丽亚即便不是畸形,也大概率有一些小瑕疵。
甚至玛丽亚很有可能本身只是一个相貌普通甚至丑陋的女孩。
那么长大后的美貌怎么解释?
答案是父亲,本片中一切悲剧的根源,以完美要求女儿,自己却出轨的父亲。
作为整形医生,在他眼里女儿的身体和容貌并不完美,冷血的他会等到女儿18岁了再动手?
当然不,父亲从来都只是把玛丽亚当成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可以肆意修改,没有一丝亲情。
父亲在以前就对玛丽亚做过整容手术了,而且不止一次才有了今天的美貌。
所谓的周四约会也可能是父亲为整容计划做准备,只是情人的出现和遭遇校霸男时的尴尬才用提前收生日礼物做借口。
到此得到解答,父亲的眼睛没毛病,因为他的病态审美认为玛丽亚不完美,所以要整容。
玛丽亚被欺负是因为美貌是后天整容得来的,并且全校都知道。
在那些学生眼里,玛丽亚就是个丑陋,却不断通过整容来掩饰自己缺陷的畸形,表面笑嘻嘻心里却极尽歧视。
这些白人歧视整过容的女主,正如现实中某些白人歧视有色人种一样。
回想下读书的时候总有一些身体肥胖或者过于丰盈的同学被羞辱欺负,就不难想象女主的处境了。
哪怕这是一所学生几乎都是精英白人子女的贵族学校。
所以舞会当天玛丽亚被校霸男拖着溜圈羞辱,全场除男主外所有人都放肆嘲笑,也得到解释了。
心疼女主又一次被羞辱的玛丽亚几近崩溃,向最后的希望——艾兰求助,终于黑化了。
当老实人受到的屈辱满盈而出,彻底湮灭仅有的一丝善良后,做出的报复也会十分疯狂。
本片中最精彩的镜头,本就苍白无血色的容貌在光影和眼线的衬托下平添几分诡魅父亲出轨了这么久,母亲会毫无察觉?
只是为了家庭完整才忍气吞声。
所以当艾兰和母亲聚餐时毫无顾忌地说出父亲出轨的事,母亲才恼羞成怒地打了她一巴掌。
这些年为了女儿能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而做出的努力却被女儿亲手撕开,母亲的痛苦可想而知。
艾兰在家里和男主滚床单时的面无表情说明了她对男主无半分爱意,只是为了玛丽亚的爱欲亦或是为了自己的报仇所作的铺垫。
艾兰对母亲和男主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完成目标的不择手段。
后来课堂上,当教师讲到了但丁的《神曲》“这些背信弃义的灵魂,都缺少爱和人类的温暖”时,镜头刚好切到了女主身上,导演的用意不言而喻。
后面提到了该隐,也似乎暗示着什么。
该隐的妻子是他姐妹,暗示父亲和女主会乱伦(看完电影后被打脸,所以说父女看成人电影究竟是几个意思啊导演)。
该隐杀害了他的弟弟,暗示女主会弑父。
第三,艾兰的身份是什么(鬼魂,幻想,第二人格),导演始终没有给出明显的答案,或许在导演眼里这并不重要。
艾兰在父亲的诊所里脱光衣服,以最原始的状态(初生儿)要求父亲看着自己的身体,反复质问一个注定得不到满意答复的问题:“如果我是畸形儿,你还会爱我吗?
”(玛丽亚不可能单从一张B超照片知道艾兰是畸形儿,所以艾兰真的是玛丽亚孪生姊妹的鬼魂。
但片中始终没有别人知道艾兰的存在,也没有超自然现象,艾兰也可能只是玛丽亚自己的想象。
导演故意让两种说法都说得通,留给观众想象的余地。
)是的,艾兰(玛丽亚)最在乎最想要的,是缺失的父爱,而不是报复。
这里导演并非单纯的卖肉。
前面就说了,父亲对要动刀的躯体不会带有感情,即便是女儿的身体。
所以父亲没有非分之想,对于女儿不检点的裸露身体只感到愤怒,就像对餐厅里女儿轻佻的行为感到愤怒一样。
愤怒自己的作品做出不符合自己要求的行为,丝毫不觉得这是个有血有肉的亲人。
面对这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听到虚伪的回答后,艾兰手刃父亲时的神情显得额外狰狞狠辣。
压抑得越厉害,反弹时也越疯狂。
who you love,who you hate?之后镜子里的玛丽亚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无论消失的是玛丽亚还是艾兰亦或合体了,生理畸形的艾兰或者心理畸形的玛丽亚,在镜中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丑陋的一面。
谁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大仇得报,女主脆弱的灵魂并没有得救,反而坠入了深渊。
回到家后,女主疲惫地投入了母亲的怀里。
无论在外面遭到了多少不幸,自始至终都真心爱着女儿的母亲,是女主唯一的依靠。
(本来以为女主疯到要弑母,惊得我叫出声,还好导演还有点人性)而导演通过床上和天花板镜子的快速切换,显示出了母亲搂着双胞胎的经典镜头。
之前也有好几个母亲面对镜子的镜头。
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了,母亲其实才是真正的BOSS??
导演似乎想表达一个家庭对儿女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力。
父母过度的苛责和不近人情的要求甚至暴力都很容易让儿女的身心出现畸形,导致走上歧路。
校园霸凌和无助使得恶性循环。
终有一天承受不住了,悲剧诞生。
(感同身受)某些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又无力反抗,是不是也会看向镜子,憎恨着全世界以及无能的自己,期待着有个强大自信的自己来拯救这一切?
当把手伸进镜中时,也代表自己把灵魂出卖给黑暗了。
当镜子中的自己对你露出诡异的笑容时,LOOK AWAY!
本电影和女主另一部电影《青春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是支离破碎的家庭,同样是缺乏关怀和爱的灵魂,同样得不到救赎的悲剧。
女主英迪娅·埃斯利好漂亮。
15岁出演《青春蜜语》时体态丰盈,本片中已经出落得羞花闭月了。
希望小姐姐今后能有更多有深度的作品,大红大紫!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每个人的行为都依赖于他对生命的某种解读,而每种解读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误解。
” 面对校园欺凌、面对闺蜜的暗中排挤、面对种种外部性的压力,玛利亚作为一个刚刚成年的女孩早已形成了软弱无为的性格结构,这是因为她的安全感依赖于他人。
为什么会选择性的遗忘闺蜜的恶意玩笑?
因为害怕失去唯一的伙伴;为什么会在每次受挫后都求助于镜中的自己?
因为害怕失去刚刚抓住的救命稻草。
这种心理,让她不得不自己承受种种痛苦与后果。
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就是一次次基于焦虑的抑制作用,不仅没有减轻真正的焦虑,反而逐渐积累最终爆发。
爆发,也就是与艾兰的镜像互换,或者说是第二人格的激发,或者说是畸形儿怨灵的附体。
与玛利亚相反,艾兰相信安全感依赖于施虐,依赖于暴力与获取。
如果遭遇外界的否定,不应该畏首畏尾,而应该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如果别人欺负你了,那就打断他的腿,阴掉对方的命;如果想要什么东西,直接去争取,不计代价也要争取。
这种病态反应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象征着基于冲突-反应的过度性自我扩张,虽未及神经症程度,但也差之不远。
导演刻意将两种截然相反但同样失之中庸的性格结构先后呈现而出,显然不仅仅为了探讨生命伦理的问题,更多的,则是引发观众思考,每个个体在与其他个体相隔绝孤立(即人的局限性与孤立性)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对生命的解读。
查尔斯•库利提出的“社会我”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而这种对自我的认知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都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个体通过镜子形成对自我的认识。
换句话说,我们认识自己离不开外部世界的冲击,而我们面对冲击的反应则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倘若认为自己的安全感来源于他人,那就离不开他人;倘若认为来源于施虐与获取,那就注定与压制倾向与扩张倾向为伍。
事实上正如阿德勒所言,并没有一种绝对正确的生命解读方式,但总有接近正确与偏离正确的方式。
而很不幸,片中的玛利亚两次选择的,都是偏离正确的方式。
片中多次出现玛利亚与艾兰、镜外人与镜中人紧紧相贴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这或许又是一重隐喻:每个人对生命的解读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就算某个特定瞬间,这个人对生命的解读也同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正是这两种倾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平衡,才避免他走入歧途。
而一旦某一方占了上风,极昼或是极夜便会如期到来。
整部影片单就剧情只给两星,多一星给妹子的演技和颜值吧双胞胎因为畸形被遗弃的回忆片段出现了几次,所以也会猜想是否有可能是姐姐移魂到妹妹身上。
但是不知道看电影的人有没有发现,女猪发现镜中人是在看到那张B超照片之后,所以双胞胎姐姐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妹妹臆想的,或者说从性格暗黑面衍生出来的人格,也就是人格分裂。
一开始女猪懦弱人格占主体,但因为总是被低俗男欺凌,闺蜜嘲笑,父亲压迫......最后因为在雪地被拖行好几米而彻底爆发,懦弱人格希望有人能拉她一把,改变自己的现状,暗黑人格于是开始主导......不过暗黑人格非常极端,一旦占据主体,就开始“打打杀杀”,极端地把一切都引向灭亡。
剧情BUG也很多。
比如低俗男被打伤膝盖骨,但没被打死吧?
然后剧情就跳到和闺蜜去滑雪。
照理来说,低俗男应该会向学校告发,或他家长到学校追查到底blablablah......结果女猪一个看似威胁的、在他耳边“嘘”的一下就没了,EXM???
再比如女猪,一个住豪宅的白富美少女,为什么会被低俗男霸凌呢?
短评里很多人理解无能,也包括我。
导演也没有补充一个细节来展现,难道是因为不会表达好感而采取极端的、伤人的行为引起女猪注意?
emmm...或许想表现,但受演技限制?
还有就是女猪和闺蜜一起长大,却完全相反的性格,也很不现实,开朗大方有人缘的闺蜜也没感染到女猪往积极的方向成长,也许闺蜜和她做朋友的意义在于自己可以在女猪身上找到优越感吧,但是能做那么久的朋友也是迷,可能剧情设定吧。
为什么女猪孤僻懦弱、不爱社交呢。
一是因为父亲的大男子主义,平日只在乎女猪外表和社交人缘,而不在乎女猪的心情;二是因为母亲的懦弱、对婚姻问题的麻木和逃避。
这些还是有表现出来,只不过补上关于这两点的一些成长片段,会让观众更加理解女猪吧。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女猪的母亲,几乎除了和家人吃饭,都是在睡觉。
一点生气都没有,也许是婚姻问题以及双胞胎之一被丢弃而受到打击,用睡觉来逃避现实。
“万恶之源”——女猪父亲,前面提到父亲因为是整形医生,对美有种职业型的完美强迫症,只在乎女鹅的外表,连亲子活动给的礼物也是给她整形,想通过外表改变她没人缘的现状。
综上,也是为何我认为女猪更像是人格分裂。
影片最后,有种强行悬疑惊悚的感觉,母亲梦到抛弃畸形双胞胎姐姐的晚上。
女猪不断呼唤主人格回来,但在杀掉“万恶之源”后,懦弱人格也彻底消失,完全丧失了原有的单纯善良,性格扭曲得自己都开始害怕,只想回到母亲的怀抱。
看点无非就是女猪的颜值以及时不时露个点的美好身材,噢,演技还是挺不错的,人格切换后的眼神到位。
不过,如果是为了剧情,大可不必浪费时间。
女主角很漂亮,这部电影其实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校园霸凌,出轨,弃子等等。
对于女主Maria的遭遇拍的比较写实,这真的就是美国高中生的日常生活。
同时,对她的内心世界也刻画比较细致,黑化以后的复仇也能带起观众的爽点。
但遗憾的是,结尾有点斧头蛇尾,个人觉得应该有一个交代,Maria最后是得到了释放出来,还是继续以 Airam 的人格生活下去?
溜冰设计闺蜜这段是非常出彩,确实达到了复仇但是真的没有动手,后面那两幕就不是了,很蠢的方式。
我认为如果导演把设计闺蜜的方式用在后面闺蜜男友和鬼父那里,全身而退,最后Airam跟Maria来个最后的剖白决定谁回到镜子世界,那就是完美结局了。
电影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新意,无非是被外人欺压、被朋友背叛和家人不理解后的反击。
而且在我看来故事并不完整。
它的不完整在于,一、并没有交代女孩玛丽亚为什么会变的内向压抑,同学们如何开始欺负的,故事直接给我们了一个受欺负女孩的设定,。
二、而这个女孩就是这个不完整的另一个表现点。
她并不像魔女嘉莉中的嘉莉·怀特一样,土气而又不入流,母亲变态的教育还有对常识的缺失。
那么造成玛丽亚这么大怨恨,以至于打伤欺负她的男孩,杀了闺蜜、父亲的冲突就不那么明显了。
(当然现实中一个人的转变确实是因为很多小事的积累以致小事引起巨大的悲剧,但是电影是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否则故事真的会很平淡。
)
话说女主这么好看且不变态,为什么身边没有保护她的骑士却全是欺负她的配角,这是全新的撩妹手段吗?
所以整部剧故事不出彩,剧情平淡。
唯一能撑起整部电影的就是女主——93美国小女孩英迪娅·埃斯利的颜值、女性身体的裸露以及对完美的抨击了。
其实看完整部剧,真的让我觉得女孩改变的原因应该是父亲对于完美的双标。
话说我们的“卢修斯·马尔福”先生还是很性感的哦。
父亲的完美真的已经是病态的了,对于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据说刚出生的孩子都是丑的一比,而这位父亲竟然直接把双生子中的一位丢到了雪里让其自生自灭。
这是整部悲剧的始出了。
一直到玛丽亚到了18岁,父亲的完美要求提现在各个方面,比如事出无因的你要精精神神的出现在众人面前,而你的精神不好一定是因为你没有睡觉。
又比如我是你的父亲,所以我了解你为什么不扎马尾,是因为右耳和左耳差了2毫米……而父亲的完美表现是私自而又双标的。
他对完美的要求都是自认为的,他认为女儿的烦恼就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认为他可以处理妻子对女儿的担忧,一切都是他认为。
而他对自己的要求又不是那么的完美。
成为婚姻出轨的一方,每周和女儿的约会,带女儿去看成人电影...而这近乎变态的行为,造就了她两个女儿的畸形,一位是外形的畸形,一位是心里的畸形。
父亲在她们出生的时候选择了外形比较完美的一个,却没有想到过分追求外表完美的同时造成了女儿内心的畸形。
就比如说父亲和女儿约好每周四要约会这种事,女儿的闺蜜评价是你们布伦南一家好奇怪,而且女孩和父亲在影院的时候是非常害怕同学看见自己的,这是不是造成了同学们觉得女孩很奇怪,欺负她的一个重要原因呢?
而在女孩18岁生日礼物上更是矛盾的激化点。
女孩认为父亲是关心自己的,但是没想到在这么重要的日子,父亲要给她的还是父亲自认为很重要的完美的外形。
这件事后女孩变了,她开始接受畸形儿姐姐艾兰的说法...悲剧始于出生时对完美外表的选择,转折于18岁成年时对完美的看法,终于对完美有要求的父亲的死亡。
随着选择完美玛丽亚的父亲的死亡,玛丽亚也不再回应艾兰, 而艾兰最终回到了对自己一直有愧疚心理的母亲的怀抱。
故事结束。
完美结束,让我们继续活着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中吧。
相信大家和我刚开始看的时候一样,也会很奇怪。
这样一个小美女,怎么会被同学欺负呢?
来自碧池“闺蜜”的嫉妒还可以理解,来自男同学们是什么情况?
影片为了裸戏特别强调过,孩子们都是正在荷尔蒙躁动的十八岁啊?
小伙子你们眼神太差了吧?
这种疑惑一直持续到我知道了父亲的职业——整容医生。
这部电影的万恶之源,邪恶的象征,就是父亲。
如果父亲对女儿过分严格的要求,没让你想起什么的话,那么他拿着卡尺在女儿脸上比划的镜头,示意这里可以削几寸,那里可以减几分,就几乎是在明示了。
女主角整容过。
还记得女儿在整容诊所,遇到父亲的情人吗?
父亲说,我和我女儿约好了。
很多观众被误导了,以为所谓的约好是指后来的看电影。
其实他们约好为整容手术做方案,只是遇到突发情况,不得不改为看电影。
因此之后父女再次回到整容诊所,才有了“这是我送你的生日礼物”,“说yes”这场戏。
这明显不是第一次了。
女主角原本可能是个相貌普通的女孩儿,有今天的美貌是多次整容的结果。
双胞胎姐妹是畸形,那么她大概也有些小问题。
于是追求完美的父亲,或许以此为借口,多次修正女儿的“缺陷”。
而在女主角的同学眼里,她就是一个不断整容的怪胎。
解决了这个,再看全片,主题昭然若揭。
这其实是一个“望女成凤”的极端故事。
正如女主角质问父亲的:“如果我不美你会爱我吗?
”父亲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电影后半段,提到了但丁《神曲》里该隐环,也就是“背叛亲属者”之环。
而该隐是圣经里第一起谋杀案的凶手——他杀了自己的弟弟。
这段影射了三件事。
头一件是父亲的作为,他抛弃/谋杀了一个畸形的女儿,并将另一个女儿当做自己的艺术作品。
他和病人偷情,背叛婚姻,背叛母亲。
他不是社会道德下的好人,却以身心双重的完美来要求女儿。
看到女儿放浪的吃相,他非常愤怒;面对女儿的裸体,他生气的说“你以为这能shocking到我吗?
我整天不就是在看这些吗?
”。
这并非导演单纯的卖肉。
整容室里的裸体女人,对身为医生的父亲来说,本来再平常不过。
医生不会对自己要切开的躯体有感情,只会寻找哪里有需要下刀的地方——这也正是父亲平常看待女儿的方式。
前面提到的该隐环,位于地狱第九层——科奇土斯冰湖。
用电影里老师的话讲:“这里的人都缺少爱和人类的温暖。
”说到这句话时,镜头正好转到女主角身上。
第二件:缺爱的人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
在杀死了可能不会再爱自己的男友后,女主角抱着万分之一的期望,寻求父亲的爱。
没错,出于补偿心理,艾兰最渴望的,还是父亲的爱。
当然,我相信她肯定知道不太可能,前面提到的该隐也暗示了她会弑父——也就是第三重影射。
消灭了强迫自己美的父亲后,她从玻璃的反光里看到了丑陋。
玛利亚不再回答艾兰,女主善良懦弱的一面消失了,或者说两人终于合二为一,不完美的玛利亚消失了,强大的艾兰也不再完美。
我看到有人探讨艾兰到底是精神分裂,还是鬼魂,消失的到底是艾兰还是玛利亚。
影片就没打算给出明确答案,因为没必要,而且不重要。
重要的是,玛利亚/艾兰踉跄的跑回家,再一次蜷缩在母亲,唯一无条件爱她的人怀里。
女主怎么黑化了还那么拉,不杀小混混,把假朋友杀了,也不至于杀了别人吧。
假闺蜜也就是看见自己男朋友和女主暧昧,心有不满,对女主袖手旁观也很正常啊;再说了,别人就不能交其他朋友吗,就只能和女主一个人玩啊。
后面女主又接连杀了男朋友和爸爸,也是服了,是个人就杀呗。
这个男朋友虽然不算忠于她假闺蜜,但还算对女主抱有善意,女主就把人家杀了????
这老爹也是,杀了就跑 ..,,,,这老爹对女主畸形的爱,女主恨,可以理解。
冲动杀了就跑。。。
真的很没智商,最后被警察找到还不是得进去,,,,黑化了就不能长点智商吗?
为什么好多人说剧里的人觉得女主丑,剧里女主也不丑啊,只是性格内向而已。
女主跟镜子对话也说镜中人很美,只是性格有区别而已。
而且女主丑,男主也不会跟女主在一起啊。
老爹只是觉得女主不完美,这老头本来就是畸形审美,他觉得不美就是不美吗?
更何况女主只是没达到他的完美标准。
这个电影真的剧情就无脑爽吧,别带脑子看
是鬼魂还是精分,要看你怎么判断了。
我个人比较偏向女主角是人格分裂。
故事也很精彩,女主角也很好看,是那种带些诡异的美感,她饰演两个女孩分裂时的样子演的也十分分明不会让人觉得出戏,我觉得这一点很好····最后我们看到故事分裂其实是来源于父亲对不完美的压迫和掌控,但是这一点肯定跟母亲是密不可分的,要不然女主怎么会知道孪生姐姐的事情呢,对于我的人格分裂论来说哈·,所以最后一起抱着母亲,我觉得母亲也是里面很重要的神助攻NPC····非常不错的一部爽爽的电影,偏阴暗惊悚类型。
爸爸的角色是《哈利波特》里面卢修斯的扮演者詹森,贡献了非常不错的演技,我真的发现他每次演绎的这些邪角色演的入心入肺。
大概是因为删减吧,所以我有点没太看明白,电影时长不短,但看到最后还是有好几点疑问。
我理解的是,玛利亚和艾兰不是双胞胎,而是两种人格,因为后面的剧情表示在她们出生之后,她们的父亲就因为艾兰是畸形儿把她处理掉了,所以艾兰应该不会是真正的人。
在最后,艾兰连杀四人后,镜子里的玛利亚也不见了,其实就是艾兰的人格过于强大把玛利亚吞噬了。
不过我不太理解的是,艾兰明显是恨她的父亲不够爱她,但自从她从镜子里出来之后就一直试图s诱她父亲,在她杀死她父亲之前都有这个意图,但是因为删减了我也没看到他父亲对她做了什么。
感觉这个整形医生父亲的确想要打造极致完美的女儿,但应该没有想要对他女儿图谋不轨。
因为全程离着屏幕很远再加上一到激烈画面就会删减,所以我还不是特别害怕,但电影的倒数30秒和最后定格的画面真把我吓到了。
也给我一种她们的母亲才是大boss的感觉,毕竟丈夫出轨无数。
电影里的服装一般。
房子很大。
车不错。
女主和女二开车去滑冰那里有一段bgm很好听,《Good Love》-Nikki Era,但是网易云搜不到。
好片。
第一,导演拍的非常克制,但推进节奏都在点上。
第二,不止女主演技好,配角们也有亮点比如母亲。
第三,仔细看女主每杀一个人之后的状态都不同且都可以追根溯源,这一点就秒杀那些"大杀特杀一杀到底直到自己懵逼"的同类型片子了。
第四,特别赞一下最后一镜,朴实且圆满的镜头语言,向好电影致敬。
女主颜值很加分,还有大量福利,复仇情节不够到位,对她最坏的没啥大的损失,那三个缺死了,因为对那个男的下手更狠点才对。
精分嘉丽
女主太漂亮了很出戏 标签都是什么鬼啊无语
人家大美女都全裸了你们好意思打一星?
这类校园霸凌片通病就是女主选角不丑,不服众啊
故事比较简单,如果最后能反转其实艾兰不存在可能好一点……女主很美,但太美了反而不适合这个角色
印象中之前看的时候还被吓到了hhh
我真觉得这片子拍的蛮不错的,尤其是女主的演技真的好,一人分别扮演同一角色的两种人格。一个是镜中自我,一个是现实自我。一个是善良人格,一个是邪恶人格。但是善良人格过于善良,在学校处处受到欺辱和霸凌,邪恶人格不也并不是十恶不赦,而是强调因果循环,两个人格通过镜子这一媒介进行沟通交流对话倾听,才发现其实双方是两姊妹,但是一个正常体,另一个则是被抛弃了的畸形儿。一具肉体,两个灵魂,互相影响,相互转换。善良不敢做的事情,恶的人格进行复仇和实施。
所以是精神分裂还是吸收同胞还是双重人格
美萝莉,但剧情一塌糊涂
没啥意思
女主好看!剧情太拖
比两颗星好那么点,女主阴郁的模样很有故事,可惜在双生子的桥段上,没玩的更好。更像是两个人格。第一人格莫名其妙的懦弱,第二人格又非常奇怪的暴虐。哪怕是复仇,对复仇对象的选择简直无差别,最后复仇到亲爹头上,只能说姑娘的心理真是病的不轻。做整形的富裕老爸竟然从来未曾考虑过给孩子找个心理医生,也真是够不关心的。哦,如果想当鬼怪电影看的,基本上要失望了。
这个妹子一看就是slay Queen 啊好不好!被bully太不贴近现实了!
惊悚情色要素倒是齐全,可最关键的头尾却不着笔墨,让人摸不着头脑。
属于一眼能望到底的慢节奏文艺版孤儿怨,但女主的颜值和演技的确能让人享受地看
靠女主颜撑起的全片。
英迪娅好美
神经病女主……真的,字面意义上的!别看!除了女主颜值,这电影一无是处!浪费时间……
俗套的故事一切皆可预料 但刺杀父亲的确达到了高潮 父亲眼里是色诱 殊不知是逼问 为什么作为最后庇护的港湾却不能爱不完美的自己 典型却普遍的警示意义 少女的颜值高过身材也是完美契合人设 并非色情而是正常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