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re Aja最为成功的作品是06年版的《隔山有眼》,翻拍自Wes Craven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
AA版《隔山有眼》的成功足矣超过原作,被许多血浆恐怖片爱好者奉为新世纪的经典作品。
很早之前就知道了这部《颤栗》的存在,却一直不知道它就是出自AA之手,是他在《隔山有眼》推出的三年前的作品。
这部电影让他被好莱坞相中,将翻拍经典的重任交到他手上,凭此便能够想象《颤栗》的说服力有多强。
电影的第一部分中,两个女孩长途驱车终于在晚上抵达其中一个长发女孩家的农场,由于已是深夜,匆匆见过了长发女孩的家人后大家都去睡了,短发女主角也躺在客房的床上开始自慰。
至此,电影用去了整整20分钟时间,其中超过10分钟是在描述这个农场以及别墅,用于铺垫接下来发生的屠杀戏。
对于一部90分钟的电影来讲,如果整个故事都发生在这个农场的话,这铺垫的10分钟绝对不算多,然而农场这个场景仅仅占了全片30多分钟,可见接下来的屠杀戏有相当充足的情绪铺垫气氛营造和悬念设置。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25分钟里,导演就像将他的手伸出荧幕然后扼住观众的喉咙,让观众始终处于情绪紧绷濒临窒息的快感中,这场屠杀者与短发女主角的猫捉老鼠游戏看似老套却永远凑效。
后来女主角意外被关在了屠杀者的车上,与她好朋友一起被屠杀者驱车带走,第二部分再次结束。
如果说第二部分有第一部分的10分钟铺垫,那么当第二部分结束时我们可以发现,第二部分的屠杀戏其实是另一个层次的铺垫,就像阶梯一样,第一部分给第二部分铺垫,而第二部分也是在给之后不断的高潮做铺垫。
结束了令人击节的第二部分后,电影的第三部分发生在一个公路服务站。
这个部分继续延续了屠杀者和女主角的猫鼠游戏,一开始还有一个加油站服务员的加入,可惜此好人迅速被秒。
非常有意思的一场戏是女主角躲在男厕所的隔间中,看着屠杀者撒完尿离开后,悄悄溜出来,表情是终于舒了口气的欣慰却又同时不敢掉以轻心的惊恐,她一个隔间一个隔间的检查以防屠杀者还未离开,每检查完一间脸上的表情就越松懈。
当她终于检查完所有隔间后,长舒一口气脸上浮出笑容。
按照普通恐怖片惯例,此时是坏人突然出现的最佳时机,然而在这场戏中坏人迟迟未出现,女主角倒是不怕了,但观众却一直等到汽车发动声响起后才敢松口气。
导演非常聪明的玩弄了观众这种“以防万一”比主角还谨慎的观影心理,造成相当不俗的惊悚感。
电影的第四部分一开始女主角便“自由”了,之前她一直受困于房中或者车中或者男厕所中,然而这个时候她脱离了屠杀者的阴影,占据了更多的主动性。
这部分是发生在路边的树林中。
女主角因为报警失败,为了救朋友便驱车跟踪屠杀者至密林深处。
这里有场戏是女主角发现跟丢了,然而屠杀者开的那辆破旧肮脏却显得庞大铁皮车突然出现在倒车镜里面。
这场戏像极了美国公路恐怖片,主角的小车被一辆庞大神秘的大车穷追不舍。
后来翻车后,女主角躲进一个塑料棚搭建的农业温室,屠杀者也拿着电筒尾随而至。
这场戏也是非常有趣,女主角自制了一个“狼牙棒”采取主动攻势向屠杀者的电筒灯光走去,然而当她走近时才发现,原来电筒一直是被悬挂在一个地方,屠杀者其实躲在暗处守株待兔,不得不说是很聪明的一个剧情设置。
后来女主角用狼牙棒猛砸屠杀者的脸时,我才终于再次感受到了《隔山有眼》中那样酣畅淋漓的发泄快感。
电影的结局部分是全片最大的转折段落,也是此片引起巨大争议的部分。
导演准备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并能为之惊叹的结局,却放弃了为这个结局辩解,让它能被观众信服的尝试。
其实初看完后,我也一度怀疑导演为了突破和噱头放弃故事逻辑,但是后来仔细思考后发现,并不是导演放弃解释,而是这个结局是根本不需要解释。
导演就像在阐述一个实验性质的概念想法,只要这个想法能被观众理解到,逻辑已不再重要。
那么这个想法是什么呢?
【【注意!
剧透开始:其实不单单是女主角的精神分裂那么简单,而是一个人内心善与恶的对抗。
导演把这对抗过程通过影像展现在我们面前,并尝试让我们相信善与恶是独立存在的,然而结局向我们揭示,人性永远不能通过善恶来划分,他们往往是共同存在,只是有些时候,“恶”不幸占了上风甚至屠杀了“善”。
这种表现手法不是导演首创,大名鼎鼎的《精神病患者》也是通过两个善恶分明的角色来展现一个人的精神分裂。
不同的是在《颤栗》中,善恶是摆在观众面前且自始至终的对抗,这一点又像《致命ID》,只是没有后者复杂罢了。
剧透完毕】】看来Alexandre Aja是热衷于制造这种先绝望压抑的虐杀后发泄暴力的反虐杀故事,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好莱坞会请他去翻拍同样模式的《隔山有眼》吧。
除开结局的10分钟,《颤栗》全片80分钟可以算作是一部相当不错的虐杀惊悚片。
虽然老套如屠杀者的形象设置,虽然血腥场景略显夸张,但是那如弦紧绷几乎窒息的观影快感绝对是令人击节的,虽然也能在同类作品中感受到,但绝没有《颤栗》来得极致。
可惜的是过于噱头的结局拖了电影后腿,不管是我的这种善意解读,还是大多数观众认为的画蛇添足毫无逻辑漏洞百出,如果最后恶评盖过了争议,《颤栗》就输了。
那个女孩从此得了什么奖?
不是吧,这演技是基本的,外国人就要演这种惊恐的表情,因为恐怖片太多了,居然有人说这女孩是亮点,开玩笑,变态是个男的来演,当然好演啦,她自己演自己的
女人做变态杀人狂,男人是不相信的。
影评里有篇就无法理解:你一个男人怎么可能打不过女人?
如果杀人狂是个猥琐大叔就正常啦,导演胡扯。
#玻璃心碎一地的贵邦小清新宝宝(男)#恐怖片的恐惧和权力的展示息息相关。
所以无论如何,就算是小女孩做恶魔演出的寂静岭,男人们都只接受三角头那样的肌肉面具男做武力boss,否则就打破了男人们对睾丸酮和肌肉和男人的正相关权力映像。
他们不会接受女人有力气打赢or吓到男人。
除非这个女人是神奇女士这样的忠犬,为爱而战。
#呵#恐怖片下,权力系统一览无余。
而男人们欣赏三角头的肌肉和扯掉女人皮肤的强暴快意,还要记得把万恶之源归结到女童身上的时候,女人依旧没有做权力展示的可能:除非是对女人,而非男性。
这个男人们倒是一直乐意去看的。
从寂静岭到这部片。
以精分收场只会导致太多不合理情节!
1)开头6分钟左右有个场景,变态杀手在一辆破车中用女头自慰,老司机“滴滴打卡”之后将女头扔在了泥地上。
注意!
此时破车是在偏僻小屋附近,路是很差的泥路,当时还可隐约听见犬吠——这些场景的交代,似乎有意暗示变态杀手就游荡在Alex家附近,如果杀手不存在,只是女主精分的幻想,那么杀手就是女主,但是与此同时,镜头摇到女主和Alex正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往偏僻小屋赶,此时的她应是未到过此地,可她的幻想竟把周围的地形预知得出奇的一致,这是穿越了不成?
(女头是谁的?
为什么会被扔在Alex家附近?
破车哪儿来的?
——这些其实都是在误导观众) 2)女主所幻想的杀手所穿的工作服图标正好与加油站的图标一致,这么会未卜先知?
加油站不是幻想的,因为警察找到了加油站,我们也是从加油站超市的录像中得知女主是凶手的。
3)最神奇的就是这破车哪里来的?
别说车是幻想的,因为当电影已经交代凶手是女主时,她跑去破车后给Alex松绑,但镜头给的车还是那个破车!
(继续误导) 4)如果是女主杀了Alex全家,我只能说女流氓会功夫谁也挡不住!
Alex父亲被伤的第一刀只是划破脸,凭女主瘦弱的身体外加铁门护身,人的头骨又是比较硬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划破脸,此伤并非致命伤!
但我就不明白一大男人,竟毫无反抗之力!
只知爬楼试图逃命,爬了那么久的楼梯,也不大喊警告家人,却像只待宰的羔羊咿咿呀呀。
你说他弱吧,可爬了半天也没见死,女主都看不下去了,索性一脚把他的头踹进扶梯的隔栏之间,再用柜子冲撞斩首才死…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竟然没有一丁点反击力,好歹也是个farmer吧!
“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智商不见,别用逼逼杀人即兴表演。
”感谢如此配合地完成了一个高难度的死亡动作,当时这一幕,可真为影片的惊悚加分不少呢!
5) Alex跑到路边求救,正好拦到一辆小车,遂躲进小车,但车怎么也发动不了(固定套路),眼看着女主提着电锯追来,司机竟不知弃车而逃,你一男的还跑不过一女的?
人家还拿着那么重的电锯在!
硬是等着女主过来把自己活生生地给锯了!
问猪是怎么死的?
蠢死的!!!
如果不搞女主精分,影片交代的彪悍、魁梧的变态大叔还是很有震慑力的,这些不合理情节将变得通畅。
电影气氛很紧张,全程无尿点,但最后偏偏为了出奇,来了个精分反转,结果自然是漏洞百出,失望至极!
看到后面真是一肚子火,好好的一部电影就这么烂尾了!
此片改编自美国悬疑小说家迪恩·孔茨的《惊悚时分》,原著小说里的玛丽是自幼因无良母亲的影响,受到心灵创伤,所以才变得神经质,然后夜宿同学家,同学家发生惨案,一家被一变态杀人狂杀死,掠走其同学,然后玛丽为了救同学一路尾随暴徒,而且在便利店里暴徒和店员对话得知,暴徒家里还囚禁了一个小女孩,而此时她的女同学已经死亡,只是为了救出那个小女孩,然后继续跟随暴徒,在暴徒家斗智斗勇,最后战胜了这个变态暴徒(暴徒的职业竟然是警察),救出了小女孩,也战胜了自己的童年阴影。
而且在原著小说中,关于暴徒怎么选择的这家人,为什么要掠走这家人的女儿,犯罪的成因,每一个场景,农场杀人部分,便利店杀店员部分,以及发现尾随车辆部分,都交代的非常明白。
此片,原因完全没讲,细节什么都没交代,虽然暴徒的设定比较有意思,但原因总得讲清楚吧,不然鬼才知道你TM讲的是什么玩意,就是神经病也总得有个前因后果吧,操!
下午无聊一个人在家,可以播一个声音可以放得大大的,尺度也可以大大的到电视📺上慢慢看。
这个看着还行,法国恐怖片相对少有(豆瓣这个地区这一栏还有个罗马尼亚更是加重我的好奇,会不会又是一部人皮客栈呢?
03年东欧元素还是有点神秘的),看个新鲜, 想不到来头还挺大,看得人还挺多,有几个我关注的算是大v看了这片,给的分还不低!
期待!
没想到啊没想到,本以为就是一个血浆虐杀片,其实就是一个血浆虐杀片。。。。。。
中间完全没有产生任何恐惧,惊悚,揪心,期待,幻想,佩服,安慰等等看恐怖惊悚片该出现的心理波折。
流水账的叙事,看得让人觉得:很普通啊,就这,进度条都快完了啊。。。
最后就是精分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也别管什么逻辑不逻辑,别人都精神病了,你还讲什么逻辑。
如果符合你观众逻辑那人家还是精神病不辣?
主要还是现在精分片多了,也见惯不怪,反正也没拍出恍然大悟的感觉,让人觉得导演你tm就靠这手来忽悠我,你个辣鸡。。。
这个导演原来就是隔山有眼的导演,当年看隔山倒是有点犯了恶心(褒义的),当时看片少,觉得导演挺牛掰拍成这样,会比一般午夜cult血浆片会好那么一点点,特别最后男猪化身兰博印象深刻。
看来血浆这一块,欧洲人特有的艺术细菌神经病起来,比老美那些神经病神经病多了。
看完后,总结性地说一句,剧情很精彩,手法很老套。
此片的情节部分模仿了《德州电锯杀人狂》,最明显的是环境,同样人烟稀少的背景地点,同样凶案发生在屋子里。
包括最后拿着电锯在树林中追爱丽丝时,都很像《德州》片。
所以剧情的发展手法并不新颖,只能说是部克隆片。
给它四星是因为,单从剧情来说,的确是挺精彩挺有气氛的。
但有几处不解之处,比如女主角化身为男性时,她是怎么自己追自己的?
开车时,逃跑时,这些一个人都怎么去做呢。
她是杀人凶手,但为何她身上会有伤?
如此种种是需要改进的。
随便说说而已。
^.
最大的亮点是那个女孩。
不是流血 不是电锯 不是les 不是变态就是那个女孩 有严重的人格分裂却拥有清澈眼神和短发。
她在床底下捂住自己不让自己出声的战栗。
她从壁橱里看见女孩的母亲的绝望的眼神,跪在她身边听见她问为什么。
她看那女孩惊恐的眼神说我会来救你。
她在地下厕所聆听脚步声的绝望。
她打电话时的声嘶力竭。
她在森林里与杀人狂周旋的虚脱。
她在监控录像里的抽搐。
她最后的我爱你。
监控录像出现的时候你不会震撼,你只是奇怪当那个杀人狂复活的时候你才会突然明白她才是一切恐怖的根源。
之前视觉的冲击褪去。
恐惧来自于她不断地与自己周旋然后又惊异于自己的残忍。
我看到细节。
一开始的梦境。
杀人狂手上的尾戒。
被绑架女孩从头到尾不可置信的眼神。
有人会说有很多不合逻辑然而一切看成是她的幻想就很简单。
她就是把人杀了想带着那个女孩走当她是杀人狂的时候他就力大无比嗜血 丑陋 找一个50多岁的老头来演其实要比从头到尾不正面描写高明得多。
尤其是最后镜头快速在这两人之间切换的时候。
杀人狂还是以被她杀死时的姿态。
觉得特别好。
不过要是最后吻女孩的是那老头就太恶心了= =要是只是一对男女恋人的话会大打折扣她觉得女孩的家人是阻碍她一直觉得性别也是夹在她们之间的阻碍之一她一直说“没有什么在我们之间了我猜想当她是杀人狂的时候 一直有意识到另一个自己的存在他在便利店说过一句话”Tom 你在看什么最后的设计也很喜欢那种只能从外面看见里面里面看不见外面的墙 本来就很有意思。
她脸上的疤也很好看。
我随便说说。
电影很不错啊 哪画面不错 过程也不错 怎么只有7.1 这部电影很经典的 完全值得一看 就不剧透了 也没啥好透的 过程很好
在很多观众看来,结局反转有点刻意为之,甚至导致整部电影逻辑混乱。
但这样的结局,却帮我解决了电影前部分乃至女主动机的大部分疑惑。
1、女主明明可以阴悄悄的躲着,等杀人狂离开再想办法求救。
2、就算是想立刻找到电话报警心切在房间移动,在第二个地点——衣柜里目睹了杀人,也应该按兵不动。
3、从离开房间到加油站再到开上另外一辆车,在这中间有无数个女主可以安全脱身的方法,但女主始终选择跟随杀人狂,一心想要救“心爱”的朋友。
好吧,我暂且说服自己是爱情给女主的勇气。
后来,身份揭晓以上疑惑便打消了。
女主不能离开杀人狂,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自我搏斗,救人和杀人。
关于精神分裂、或者多重人格的经典电影已经很多了,在2010年的今天再次观看这部电影,就显得太过小儿科。
我承认,电影逻辑确实不够严谨,但胜在节奏紧张,房间内搜索部分细节到位。
很多朋友提到,结尾的反转让整个电影逻辑变得混乱,于是我准备开个脑洞给这部确实存在逻辑问题(或者电影根本没交代清楚的部分)找一个我认为可能合理的剧情解读。
1、假设女主就是这个村上的人,对这里的环境极其熟悉。
可能同时也是长发女的同学,也可以不是。
但是一直暗恋着长发女。
A、女主跟长发女一起开车回老家,并当天住在长发女家(女生们感情好,留宿是正常的)B、女主并没有跟长发女开车回家,那段开车回家是她的想象,渴望跟女主在平常生活中建立联系,假象自己是她的大学朋友。
而之前停在房子外面的卡车,才是女主。
估摸着放假了长发女要回来了,过来盯梢,顺便YY。
(当然也没住在女主家)第二天晚上在房间外看见长发女洗澡,然后就开始狂人模式了。
2、全程只有一辆车,就是那俩卡车。
女主驾驶的黄色轿车,是杀人狂人格跟女主善一面人格的追逐。
延续女主是村上的人,以及女主不是长发女的大学同学。
女主其实就是加油站的工作人员。
这样才能合理解释,女主(杀人狂人格时)在跟加油站小哥打招呼,杀人狂的衣服是加油站的logo。
3、其他的以及为什么两个人格可以同时行动,这个就不是讨论的重点了。
这种情况在很多影片中都出现过,一种是前后发生顺序;另一种是两种人格的挣扎外显形式。
(当然,同时开两辆车,上面解释了,只有一辆)总结:尽管这样强行脑补,也不能挽回这部电影存在的逻辑硬伤,只是一部电影解释不通总会让人有些不爽,只能自己想办法勉强圆一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对了,还有卡车上其他女孩的照片。
也有两种解读,A,女主以爱之名杀过其他人;B,是这个女主的杀人狂人格,自我丰富的人设建设,让这个人格更合理化。
以上。
德州電鋸 法國C級版
姬!佬!真!可!怕!( ⊙ o ⊙ ) 完全被封面骗了我以为是个小帅哥!结果是个T!差评!好吧认真说,这个片子真的无聊,前二十分钟不知道在干嘛,我中间睡着了三次!
什么乱七八糟的,无聊,完全没觉得有什么值得看的地方
执念就是病态。
蕾丝公路片,荒木飞吕彦蛮推崇的
女同爱人太深会导致精神分裂。本片主打是血腥——当然,对于真正的血腥片或者爱好血腥片的人来说,是小意思了。
泼血帮电影代表作。精分什么的就别较真了……
无法信服
就是一精神分裂的人的故事
一点逻辑性都没有。两面人一点关联都没有。差劲
我对那拿人格说事儿已经免疫了
记得有个影评家说,有的导演自命不凡,总要显示自己高人一等,拍完电影一看,结尾太简单了,这怎么行,观众都能看明白无法体现我的水平,于是给升华一下,让观众难以理解。这部电影比较典型,完全可以砍掉最后的反转
完蛋,一开始就猜到结局
一个挺好猜的精分片。
就为了一个精神分裂的女同我整整熬了那么久
这就是我从高中寻寻觅觅的片。。。当初记得杂志上写的片名叫血色月亮/爱你爱到杀死你。。。可是没想到竟然等了要快10年才看到。。。不错 红墨水飚的很爽。。。 muse的音乐用的也爽
化妆效果还挺棒
还好没被剧透 还好没看短评 即使没有反转结局 前面紧凑的过程和塑造的黑暗氛围已经让这部片可以值得一看
不好看
气氛很到位,故事较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