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Mean Girls》的音乐剧之后一直想再刷一次电影,今天终于刷完了,实在太喜欢了。
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大学时随便瞎看的,说实话,有点没看懂,里面那些因为里面太多美国的青春流行文化的口语,比如说dyke,当时完全不知道这个词是机车女同的意思,所以错过了整个电影里关于Janis的笑点。
当时那本Burn Book的逻辑也没弄明白,我还以为是个写别人秘密的粉色小本,结果这次才看懂原来就是个瞎编乱造的诅咒手册,而且当年连“so fetch”的笑点都没有get到,真是英语专业mean boy的失败啊!!!
看了豆瓣上一则影评,说不喜欢它的中文译名《贱女孩》,因为中文的“贱”容易让人联想到“下贱”。
仔细一看,这篇影评是九年之前写的了,现在“贱”这个字眼慢慢也变得没有那么“贱”了。
在流行文化、办公室文化、都市文化里,当我们说一个人很“贱”的时候,通常就是指这个人嘴巴很刻薄。
可见语言的含义(connotation)是在随着时代不断延展的。
这部2004年的电影想法还是非常先进的,无论是Cady来自南非的这个设定,她之前的homeschooling,还是gay蜜的小贱嘴,黑人女孩说“I’m from Michigan”那个白眼,女数学老师和校长调情,单拎出任何一点都可圈可点。
有些细节,比如说参加数学竞赛的必然是华裔和亚裔,放在现在就有可能被扣上“刻板印象”或者“政治不正确”的帽子,放到天朝,那可真是千刀万剐了——但是这可是十五年前的校园青春片!
音乐剧版本是去年才在纽约百老汇上的,喜欢这部电影的一定不要错过,内容更加丰富了,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什么instagram、FaceBook全部搬上舞台,男主角非常政治正确地成了个亚裔,数学天才也很政治正确地成了一个非裔。
Tina Fey在开场时候的外话音告诫大家不要摄影摄像的时候,用她贱兮兮地语气说,“There’s no point taking pictuers and videos, cuz there is already a movie about it”,全场爆笑。
还是喜欢这个概念:“当你在打倒贱女孩的路上,你自己也变成了贱女孩。
”颇有点《杀死比尔》的“当你在复仇的道路上,你自己也……”这种哲学意味了。
当然,浴血新娘也曾经是比尔手下的贱女孩。
结束的时候,Cady在舞会里把皇冠掰碎扔给所有的女孩,和心爱的人相拥热吻,两场我都看得有点感动了。
BTW,电影和音乐剧里用的歌曲都非常好听(电影的是Samantha Ronson的Built This Way,音乐剧的版本叫I See Stars)。
另外,这部电影的最大的成功在Cady在数学大赛上看到对手女,想到的那一套为人处世的原则:Calling someone else fat won’t make you any skinnier.Calling someone stupid doesn't make you any smarter.And ruining Regina George’s life definitely didn’t make me any happier.All you can do in life is to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front of you.大概是让我们着眼去解决自己眼前的苟且,不要讲别人坏话,在别人身上找优越感了。
但是怎么可能做到啊!!!
我的好朋友夏洛特说:“和闺蜜在一起不讲别人坏话干什么?
读诗歌吗?
”看到Cady内心独白这一段,我立即拍了个小视频发给我的月半合伙人,他有点像Cady的那个胖gay蜜。
然后我告诉他:But calling you fat indeed make me much skinnier.Calling you stupid DOES make me smarter.And ruining your life definitely makes me happier.嘻嘻。
啊。
我真mean啊。
想说不愧是经典。
好像把深陷琐事泥沼的我悄悄治愈不少。
那些坏女孩的勾心斗角,不需要大团圆的结局,每个人真实又可爱,学校也是现实社会的小小缩影。
如何看清自身以及现状,是接下去该面对的生存课题。
最近过得很糟糕,一度以为自己要挂在家里。
而不同于原始丛林的厮杀,现代人只是用更阴暗的手段在较劲儿。
你也要理解并习惯这一点。
凡事皆有因。
生活中发生的不顺心的事,与其归结于遇人不淑,也要自己留意,不是四海之内皆你妈。
变得更强总没错,你还很年轻嘛。
还有25岁出演坏女孩的瑞秋,我想说她真的美翻了。
那点花花肠子,太弱了,耍坏心眼的时候都觉得他们特纯真。
这题材,要是让咱中国拍一个,那可牛了逼了。
作为典型俗套的校园青春剧,贱女孩太经典了,美式校园情景喜剧绝对绕不开“meangirl”但是老中这种译名我认为太过分了,完全充斥着厌女,mean绝对没有到骂人贱这么恶意另外我虽然觉得这些女孩子是坏孩子,但我认为她们地出现绝对和社会形式离不开,B站有个博主曾经做过一个解说,我觉得说得很好。
(去年看的,忘记收藏了就像是片里男主的一个总结:不过是一群无聊的女孩为了打发时间而做出这些事情罢了。
因为这些女孩有能力有天赋能做更好的事,但是在父权制地打压下,她们不能做超出她们认知的更好的事情,那么多余的精力总是需要发泄,所以会有这些事。
她们天生就知道怎么做才能得到最好的,她们也知道她们值得,所以实际上来讲这些坏女孩也不会得到惨痛的下场。
另外片子里面还有个令我不适的片段,即女主参加数学竞赛,她和另外一个队的女生都被其他的男生天然的认为她们是劣势的,但女主答出了答案,整个队伍得了冠军。
女主脱离女生小团体,何尝不是成为了附庸
说实话,我全程有点不耐烦地看着这部电影,在这期间我总是忍不住打开弹幕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因为我真的有点看不下去了。
我有几点想要吐槽的。
首先是环境。
其实我很不喜欢把女生的世界描写的除了脂粉就是说闲话。
她们之间的手段很贱,但也很无聊,仅仅就是为了那非常无聊的一些目的,去诋毁他人,去背叛他人。
是的,现实中确实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但绝对不是大多数。
这部电影将全部女生都描述得非常自私自利,并且不信任身边的朋友,但现实真的有那么夸张吗?
光我看到的现实世界它就能给我回答:不!
我遇到的女孩子大多数都是善良的,她们喜欢互帮互助,喜欢互相真诚夸赞。
那些内心黑暗,看不得别人好的女孩子真的占很少数。
尽管在生活中,我也有那么几个算不上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不喜欢她们的原因只是因为性格不合三观不合,都没有像《贱女孩》里那样的女孩形象而不喜欢,因为她们身上也没有这样的特性。
其次是情节。
当我看到她们为了一个渣男而互相算计时,我真的觉得没必要吧,按照我自己的三观来说。
我觉得世界上男人多的是,不是非他一个不可。
但是她们俩就是扯得不可开交。
特别是女主,知道渣男的行为之后,依然非常想得到他,到最后也选择了跟他在一起。
还有就是,我觉得每个人的转变都很奇怪,或许女主的转变我能够理解,也还算有一个有逻辑的转变。
但除了女主外的那三个人,特别是皇后蜂,撞了车之后,突然得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我真的表示不理解。
还有就是那个哥特女。
明明是她让女主干了这干了那,将她推向了深渊,但当女主身处深渊时,却厌恶了深渊里的女主,而不是选择拯救她。
好吧,或许这就是,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朋友”会做出的事吗?
我认为的朋友不应该是那样的。
最后说一下结局吧。
给观众强行灌了好多个鸡汤。
😂😂😂还有那个皇冠,是怎么可以掰成那么多半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烈艳红唇下的斗争,但也仅发生在低年级,不成熟,幼稚,猜忌,愤怒,仇恨,低年级小女生之间的争斗故事,却又像整个人类间的斗争。
女人间的交往似乎总有点不对劲的地方,说不上来,莫不透彻。
若维持原状,一切都好,诺有新的东西加入,就将会走向崩盘。
强权控制下的团体不会长久,反抗,崩盘总是从内部开始,威压越大,崩盘的后果就越大,越严重。
小女生的团体,看是不会关联到什么人,看似危害性不大,可是追后爆发的那一霎那,令人目瞪口呆,难以想象,混乱的场面令人感到恐惧,可怕。
朋友间的不信任,仇敌间的各种诋毁,学生老时间的冲突••••••恶言,脏话,羞辱,愤怒,嫉妒,猜忌••••••突然从暗处转到明处,人性丑恶的一面,毫无遮拦的揭示出来,惶恐,混乱,邪恶充斥其中,成为一把把利剑,刺向每一个人的痛处,剜开每一个人最软弱的地方。
痛与血交织在一起,愈痛愈凶,愈痛愈凶••••••无法冷静,犹如炼炉。
此时,总有人最先清醒过来,阻止混乱,维持局面,唤醒人性。
贱女孩 (2004)7.12004 / 美国 加拿大 / 喜剧 / 马克·沃特斯 / 琳赛·洛翰 瑞秋·麦克亚当斯
啊啊,这个电影里有吗?
我在电视上看的咋没有(>﹏<)
有一说一,男主确实帅00.剧荒的时候上b站找的01.刚开始看的时候想到了星悦的中美文化打假,就又先去看了一遍,怕被误导😂02.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的感觉是:这是在干什么?
😅
我觉得女反派(瑞吉娜)其实长的一般般啊,但是真的很有刻薄(mean)那感觉,选角到位👍🏻03.Fine,结尾的升华还蛮不错的,意料之外,也蛮喜欢,直接让我有了二刷冲动🧐
我觉得凯蒂素颜(也不算,就是妆容比较清秀)的时候最好看!
包括她最后穿着棒球服披着长发,美死了!
全剧唯一一幕男女主有cp感的时候就是最后俩人的接吻!
女反派最好看的造型
她(阿曼达)真的长得好甜心宝贝!!
一双大眼睛blingbling+圆圆的小脸!
🧩学到的点:1.诋毁、嘲笑别人并不能让你自己变得更好2.你只需要在意你所爱之人的看法
打发时间来看的,感觉人物情节跟《复仇高中》很相似。
可能因为文化差异和年代原因,感觉美高的勾心斗角不太行,太幼稚了吧,咱东亚人高中玩的比这花多了。
影片充分展现了美高的一些特点:小群体抱团式,queen bee引领潮流,三方式电话等等,很新颖。
心理刻画也蛮好的,美女们很养眼。
但是剧情略显急促粗糙,没有什么深刻内涵,还有不理解为什么要把mean翻译成贝戋。
总的来说是部还算成功的肥皂美剧,按理说三星差不多了,但让我想起了很多高中时类似的回忆,回头看看当时幼稚的自己还蛮有意思的,也是成长的一个历程吧,所以给四星。
一些比较喜欢的台词:“我非常抱歉,因为人们是那样的嫉妒我,但我受欢迎也不是我的错。
”“Calling someone else fat won’t make you any skinnier.Calling someone stupid doesn't make you any smarter. ”
在一位美国女同学的强烈推荐(骚扰)下,我终于看了这部大名鼎鼎的《贱女孩》(Mean Girls)。
这部片在美国火成啥样呢?
基本身边所有美国同学都看过,前几天Katy Perry在推特上暗讽Taylor Swift时也用的是片中Rachel McAdams饰演的Regina的名字,足见本片在美国影响力。
从中我们能瞥见不少美国校园文化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首先便是“拉帮结派”,虽说咱们也有吧。
但是中国高中往往一个班会在一起三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你要真和班里什么人弄翻脸了也不方便。
而美国不是这样,是分课上的,生物课有一些同学,数学课有一些同学,每种课的教室和同学都不一样,所以人打的很散,能认识很多人,万一和谁闹僵了也不用尴尬的和她/他再做三年的同班同学。
因为这种差异性,美国学生的拉帮结派往往和兴趣相关,而中国学生往往只在本班里找人。
看本片著名的“食堂”戏,女主的新朋友告诉她千万不要在吃饭的时候坐错桌子,因为每种人都是固定的。
比如书呆子亚洲人一桌,酷亚洲人一桌,数学书呆子一桌,素食者一桌等等。
虽说有点夸张,但是真的很好的用桌子来表达了美国高中的这种排他性,大家都是抱团走的。
对于这种爱抱团的行为,该怎么办呢?
当然要有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社交障碍)的主人公喽。
然后咱们图样图森破的主角一定要有一项卓越的技能。
本片女主是数学好,《壁花少年》男主是文学好,《摇滚校园》就更不用说了。
为什么校园片总是这样?
因为在需找认同和追寻自我的过程中,两者往往有很多矛盾,这样的设定方便强调冲突。
本片女主为了追男主,隐藏自己的数学才能;为了融入贱女孩团队,自己也渐渐迷失自我,变成Regina那样的两面三刀的贱货(绿茶婊貌似更贴切)。
我个人很喜欢这样的设置,先让你堕落,再让你回头是岸,未尝不是好办法,不像其他有些校园片,为了突出主人公的高大上,总是在众多排斥中让他/她硬撑下去,装清高,也没啥劲。
人设上一定还要有一个欺负人的恶霸角色,以及一个赏识你的老师,这也不难理解。
前者制造冲突,后者鼓励你追寻自己的内心,这也是为什么主人公都要有一个不招人待见却又相当厉害的技能。
你是为了融入而放弃自己的特长,还是为了追寻自己而学会不再理会他人的眼光?
其实校园片探讨的中心往往都是这个对成年人也依然适用的问题:为自己活,还是为别人的认同活?
很多人忙忙碌碌的就一生过去了,可能连这个问题都没有思考过。
或许也思考过,但是无奈做出违心选择,这也无可厚非,各人有各人的局限性。
而高中作为成年前的最后几年,可以说是人生最迷茫的时期,探讨这个话题再适合不过了。
虽说最终还是俗了点,女主运用自己的数学技能让团队赢得了胜利,不过确实能看出来这带给她的成就感和获得心仪男生的那种满足感是两种层次的。
本片的喜剧元素更是不可忽视(已经被里面几个女生蠢哭)。
有人吐槽美国女生就这点智商还勾心斗角,斗的过咱们中国人吗(其实很对),但是我的美国女同学表示其实本片描述的很真实,把女生间的那些小九九,话不明着说,背后玩阴的等拍的喜感,夸张,但又贴切。
美国高中其实很残忍的,酷的人永远是受欢迎的,不酷的总是要被踩在脚下的,要不然怎么那么多米国人说过了高中就好了捏,因为最悲惨的记忆就过去了。
至少能把片子拍的这么喜感也是不容易,不晓得这是不是归功于Tina Fey阿姨的高超剧本(她同时还饰演本片中的数学老师,有才)。
片中几个女主这些年都火了,反倒是男主一点声响都没有,不明白。
不管怎样啦,都是披着青春外衣,讲自我认同故事的片子。
或者这便是为什么除了感伤逝去青春以外大家依然喜欢校园电影的原因。
当然了,能拍的喜感自然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很棒!
home-education,animial veldt and high school,real life,real world.影片的精华只想说两句,看了就知道cady:in the animial world,if you get bited by a snake,just sucking the poison out,and what i should do is sucking all poison out of my life.imperial crown,in high school,how many people want to get it,how many people cried for it and stuff,but together i think all are royalty,so just share it
青春片里拍的不错的那种,很多手法都是,活泼灵动。菲姐的笑话棒透了
校园绯闻女孩?结局不错、
看这种不费脑子的电影多好啊,好像自己也是十几岁
恩,女孩的世界真复杂···
有帅哥~但校园题材感觉都一样~!看多了想吐~
当年好美
我只记得很多养眼MM~琳赛我爱你,瑞秋我也爱你
为了Amanda下的 整个片子看下来也就值两星 本来以为SNL双宝会在里面占多大的戏份 没想到Amy阿姨只是演了那么个脑残的酱油角 不过说实话 林赛罗汉出柜以前还是可以看的
贱女孩的成名作
青春剧里不错的
despite some hpps, the store and performance are actually disgusting.
最漂亮的林赛~
女孩儿很漂亮。
现在回想过去的纯偶像剧大部分无感。
看这片儿那年还不认识R跟A。只知道LL是天生一对那姑娘长成了。如今R跟A都一步步如日中天了,真好。
姐妹间的话痨片,仅供娱乐,好玩的是竟看出了百合情
同学评价很高,我觉得一般
三星半,剧情除了有点刻意堆砌之外,总体还是不错的,女生之间的那种表面要好内心其实暗自攀比嫉妒的心理刻画的很到位喜欢瑞秋啊,虽然在影片里人设是bitch,但是想到现实里温柔美好的瑞秋,总觉得有种反差萌
林赛罗韩的片子里面这部不错了,比倒霉爱神什么的好多了
看来审美降级是全球的事,原版确实比翻版好,但是为什么这么无聊的厌女片还会在2024年被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