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012,2012末日预言(港),2012世界末日,2012地球毁灭,Farewell Atlantis,2012 3D

主演:约翰·库萨克,阿曼达·皮特,切瓦特·埃加福,坦迪·牛顿,奥利弗·普莱特,汤姆·麦卡锡,伍迪·哈里森,丹尼·格洛弗,连姆·詹姆斯,摩根·莉莉,扎特科·巴瑞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法语,藏语,汉语普通话,俄语,印地语,葡萄牙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年份:2009

《2012》剧照

2012 剧照 NO.12012 剧照 NO.22012 剧照 NO.32012 剧照 NO.42012 剧照 NO.52012 剧照 NO.62012 剧照 NO.132012 剧照 NO.142012 剧照 NO.152012 剧照 NO.162012 剧照 NO.172012 剧照 NO.182012 剧照 NO.192012 剧照 NO.20

《2012》剧情介绍

201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玛雅人的预言即将实现,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各国政府已经联手开始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以写科幻小说谋生的杰克逊(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 饰)在带孩子们到黄石公园渡周末时发生一连串怪事,而且遇到了神经兮兮的查理(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查理告诉他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伴随着火山爆发,强烈地震以及海啸,杰克逊带领自己的家人驾驶一架临时租来的飞机冲出被死神阴霾瞬间笼罩的城市上空,开始寻找查理口中各国政府正在联合秘密制造的方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些伟大的鬼魂将脱颖而出,而一些自私的心灵将无所遁形,当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方舟制造基地之时,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引发前所未有的恐慌。最终,仅存的人们用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渡过了难关。 本片被称为《后天》的升级版,投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中华小当家桃花梦女孩子不好惹灿烂人生仁慈降临昆虫总动员青春正点猎狐娇娃炸裂青春三十极夜2:黑暗的日子我就只尝一小口想听到说相爱超市特工第一季沐浴之王再见溪谷咕咕是一只猫威士忌劫匪鬣狗式生存熟男要结婚龙城古墓加速世界:无限超频爱情甜不辣我的特一营我是传奇勇士传奇初次爱你大叔之爱:爱情或死亡爱很怪再分布完美陌生人

《2012》长篇影评

 1 ) 鸡肋的含糊不清的尴尬的人道主义

电影很好看,特效就不用说了,小小说“这个电影是灾难打包大奉送,地震、冰雪、海啸、火山,地裂,楼塌,人灾,要啥有啥。

”除了没出现巨型怪兽凹凸曼哥斯拉。

要我,就拍尼斯湖水怪,尼泊尔雪人都经不住地壳运动,到城里来讨生活了,那岂不是更热闹。

多视角多线索多地点的叙事确实是最恰如其分的结构模式,尽可能大格局地展现末日来临的全球同步感。

从前的灾难片大多让人感觉这只是美国的事,令我这种不怀好意的观影者有一种,或者幸灾乐祸,或者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抽离感。

但是这部片子还是犯了大而不当的毛病,拍得尽力,看得过瘾,却总让人感觉哪里不对劲。

人家卖力拍这么一片子容易吗?

我笑也笑了,哭也哭了,吓也吓到了,怎么还是装B不满意呢?

回家苦思冥想半天,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也许是因为《2012》时间点太近的关系,说是人类在两三年内自己搞垮地球可信度低,所以地球毁灭只能源于太阳耀斑,磁极转变,地壳位移这些巨大的纯天然不可抗力。

无论是《圣经》中索多玛城的毁灭,诺亚方舟的由来,还是《后天》中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全球变暖,都是突出了人类自作孽不可活的原因,才给了人们警示,反省和修正自己的震撼。

而《2012》让人感觉,世界末日就是一个由物质规律决定的时间节点,命中注定到那一天地球会重新洗牌。

那人类还去保护环境干什么呢?

维持道德美感干什么呢?

无论如何,人类的未来是会终结的啊,有了末日,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了。

我相信,命运的无力感面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无法亲手掌握命运的人,就是没有希望的人。

这部电影首先放弃了灾难成因上的警世意义,剥夺了人类反省和改正的可能性。

2.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不是个没有想法的人,不是个一味美国英雄主义的德国人。

但是他很明白自己的专长和局限,叩问人性,悲天悯人不是他的强项。

他的世界观并不体现在深度上,而是在于,他有一种单纯坚硬的家国感,一种接近于物种平等的价值观。

灾难背景对他来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因为国别,人种,语境,个性而变得隔阂的人心重新贴近,团结在一起;让所有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变得铜臭而混沌的血液重新沸腾起来。

这一点在《独立日》中美国总统那段振奋人心的精彩演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本片中则是由失婚作家杰克逊代言,在现实生活中,他由于过于理想化而混得很失败,但是在灾难面前他有了在妻儿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或许因为题材和结局的注定,或许是年龄的增长,艾默里奇这种单纯勇敢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地掺进了怀疑和反省。

当艾德里安和杰克逊谈到他的新书,问他是否相信在大灾难面前人们能够无私互助?

杰克逊说,是的,但评论家都说我幼稚。

这就是导演的矛盾,他不愿放弃自己的信念,却又怕别人说他幼稚,所以抢先自嘲,并因此手软了。

3.承上,《2012》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鸡肋式的含糊不清的尴尬的人道主义。

这种人道主义的体现几乎全部都压在科学家艾德里安身上,于是这个角色清高得非常惺惺作态。

导演通过艾德里安怀疑,否定的眼神去表达对政客们的蔑视,批判和愤怒,但又出于谨慎和中庸而畏缩退让,不敢动作,不知如何动作。

因为他也想不出在这种情况下,更人性的,更人道的选择是什么??

从一开始就把问题抛出来,哆嗦到最后才颤颤巍巍地搞了个开舱门事件,拯救的也不过是那些花了十亿欧元的富豪和少数工人。

这个群体本就不是出于公平选择出来的,通过拯救他们来表现生命平等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是自己扇自己嘴巴么。

科学家艾德里安,靠印度天体物理学家的发现成为总统第一科学顾问上了方舟,最后这个印度学者却死于海啸,他愤怒了,可要不是这个朋友在生命最后一刻打电话给他,他又几时想起过他的安危?

一直轻蔑地瞟着白宫参谋长卡尔,也没见他顶个嘴揍他一拳呀,要知道这在美国电影中很平常。

他气愤客房修得太豪华最后还不是舒舒服服躺在里面和美女热吻。

他很关心杰克逊一家,可连身边的人都在说去修电缆就是送死的时候,他却适时地沉默了。

光说不练,坐享其成,还要表现得一脸愤青样,搞得自己多清高多纯洁多人道主义似的,是这个人物最惺惺作态的地方。

而艾德里安的这种惺惺作态的怀疑和顺从正代表了影片的贯穿始终的价值基调。

4.人物塑造得太平庸,不肯着力。

艾德里安还不如准反派白宫参谋长卡尔来得有劲呢,卡尔看似冷漠钻营,可从实用论来说,没有这个人,美国就完了。

抗压能力,反应速度,决断力,外交手腕……都超一流,他在他的位置上,做了最应该做的事情。

其实这个人物明贬暗褒,完全可以更专横更油滑更个性些,最后来一个尤里大叔似的升华就完美了,可惜导演一再错过了塑造经典人物的机会。

男主杰克逊等一干人等的角色都很卡通化,一路被剧情在后头咬屁股,丝毫没有余地来挖掘人物思想深度,最后,来了个个人英雄式的拔高。

当大家为杰克逊脱险而欢呼的时候,情绪上很真实,逻辑上却不正确。

别忘了,船就是杰克逊这帮人弄坏的,他的行为没有啥可颂性。

只不过是人们暂时脱险之后急需更多的精神鼓舞罢了,说是情绪惯性也好,精神鸦片也好。

照例是小配角出彩,比如说俄罗斯富豪尤里大叔,个人觉得他非常棒。

不多的镜头让这个冷酷,吝啬,聪明,狡猾,爱家,爱拳击的俄罗斯大叔在最后的奋力一举成就了永恒。

是的,他很自私,但是他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他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用尽所有力量,包括金钱权势和臂力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他不相信别人,不依赖别人,也不批判别人。

我喜欢这种很“独”的人物。

除了人之外,狗在里面作为动物的代表也给足了戏份。

一向是非常喜欢动物的,这回我却有点反感。

宠物狗完全没有派上过什么用场,连自己下地走路都很少,有一种附庸在有钱人身边的寄生虫的感觉,是另一个版本的娜塔莎。

穷人家的孩子不行,有钱人的狗却可以随意在方舟上溜达,看得我大为不爽。

5.究竟什么人应该上船?

片子给出了一个矛盾。

艾德里安质问“我们卖票了?

”没有富豪的钱,怎么造得了方舟?

难道你们美国科学家做了学术贡献应该上船,人家那十亿欧元就该被当做羞耻悄悄抹去吗?

有钱不是罪。

用钱买自己和亲人的命不是罪。

就拿尤里来说,不管坑蒙拐骗还是怎样,人家白手起家赚来三十亿欧元,就该被白白征收了吗?

人人平等很对,仇富是另外一种歧视。

地球上的60亿人死得很冤枉,因为少数人控制了权势和信息,所以大多数人失去了知情权和选择权。

干掉卢浮宫馆长等一干人等之后,美国总统又跟拉家常似的告诉自己女儿(这片子的保密机制非常有问题):“下面我要说的事只有十几个人知道……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参与了。

”(这话真2啊不提了)。

可见,大多数的人类,以国家为单位被蒙蔽了。

如果少数富豪秘密进行方舟计划,那无可厚非。

自私是一种道德错误,不是法律错误。

但国家就不同了。

国家是民众选举出来的权利代理机构,不该有自主意志。

国家不是人民的父母,更不是上帝,不能替他们决定生死未来。

国家之于民众,不是救得了或者救不了,而是整合大家互救,自救。

G8这几个大佬完全把自己当凹凸曼了,他们的行为根本是独裁啊。

虽然我想,提前告诉人民,引起的恐慌可能会提前把地球毁灭,但没有谁比别人高明些,基于任何个人观点的预判都只是个体立场。

任何人都不见得看得透人性和命运,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褫夺其他人的权利。

在我个人看来,如果为了繁衍,就连个人基本的权利都可以剥夺,那么人类稀里糊涂活下来又有什么意义??

我很感慨于美国总统最后的发言“起码,我们可以和所爱的人道别。

”他是对的,到最后,他把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还给了人们。

6.导演很看重家庭,但却不是很懂得情感。

艾德里安和总统女儿贯穿始终的不失时机的调情非常不合时宜,透着一股子高高在上的自以为是。

全世界都忙着毁灭,忙着自救的时候,你俩仗着特殊身份始终优雅地看看书,谈谈情,还时不时装处装文艺青年,自吹自擂两句。

小沈阳都说了“别人在吃菜喝粥的时候,咱们在吃肉,咱们没有能力分给别人,但是咱们尽量不吧唧嘴,这也是一种善良。

”女主角凯特是爱着前夫杰克逊的吧,可是在杰克逊两次出事时都只是大声喊喊,完全没有冒险前去营救的意思(儿子不见了也是这样,这个女人很惜命)。

白白浪费了煽情机会。

导演有一种不大必要的克制,说白了,地球末日这么大的情都煽了,小处干嘛又要节制呢?

包括,艾德里安的父亲翻船前爬到船舷外,看着几十年的老搭档说了声“对不起,比尔”。

有必要在这个时候用这个人物来表现人性的恐惧和绝望么?

和琴子说起《泰坦尼克》里面最令人感动的,相拥死去的老夫妇,坚持演奏的乐队。

理想到梦幻化的人性光辉表现得那么自然,优雅,毫不做作。

而本片游离暧昧的叙事态度最后都落到了渲染恐惧上,几乎每一个人临死前眼神中都是无限的恐惧。

包括本应慷慨就义的美国总统,一脸白霜,眼窝深陷,鬼一样地,无限恐惧,支着救护床,被航母拍死。

导演您就不能让个别人死得从容优雅一些么?

7.说到这儿,必须要赞扬一下伍迪·哈里森饰演的电台主持人查理,他是本片里最有范儿的人物啦,也恐怕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对抗不可逆转的死亡来临,只有梦想,信仰能让我们不朽。

基本上来说,面对末日,你不怕它,你有比它更重要的事去在乎,死神上门的时候你看都懒得看它一眼,你就赢了。

不论你信仰的是家庭,事业,爱情,神祗还是共产主义。

鉴于本片没什么可歌可泣的爱情,我唯一感动的重点就落到了敬业上。

敲响大钟的老喇嘛,集结祈祷的教徒,奋力救护伤员,维持秩序的消防员,救护员,和人民共同面对的总统,以及总统身边的秘书,带着悲伤的表情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死亡袭来的一刹那,他们没有余地思考死亡和恐惧,他们和内心的信仰一起,瞬间静止了。

这样的死亡,很美。

8.忍不住说一下,看到某些影评把影片里,每一个出现东方面孔或出现中国的时刻都细致深情地分析成电影在深情赞颂中国,还说这片儿是导演写给中国的情书………… 这种巴结的姿态太可悲了,中国人自己伤害自己的自尊心。

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小bug,一再重复的特效场面造成视觉疲劳。

但妨碍这电影成为经典的,其实还是思想层面的含糊其辞。

也难怪,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题材,谁也不敢妄言什么。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驾驭灵魂拷问这类深度,其实导演要是就像杰克逊的书一样,只单纯地表现人们团结互助,守持信仰的主题就好了,就算幼稚,也坚持用这理想化的美好去震醒人心。

 2 ) 银幕经验饱和的我们变成天真与世故的混合体

节选自http://nf.nfdaily.cn/epaper/21cn/content/20091201/ArticelJ24002FM.htm电影里那位慈祥的美国黑人大叔不怎么像总统,倒是很像一位牧师。

而他最大的职能,在于和千万民众一起留守即将被吞没的家园(除他之外,留守的只有罗马教廷搭配意大利总理)。

我想没必要太过挑剔美国一如既往的救世心态,好歹除了美国人,其它也没有谁有这样的兴趣和胃口。

胖乎乎的白宫顾问做了影片里唯一的“坏人”,当然也没有多坏,他禁止平民上船的命令最终被打破,而影片末尾,在一船人的欢呼声中,他略显尴尬的表情像个幼儿园里落单的小朋友。

灾难片是美的。

这种说法很怪,就创作主题而言,灾难片实在没什么太多可期待的,但画面的震慑之美始终是这一题材最大的卖点。

当我们透过银幕目睹黄石国家公园里火山群的瞬间喷发,可能控制不住要发出同电影里那个疯疯癫癫的秘密电台DJ一样的惊呼:“太美了!我舍不得走!”至于它有多少惊吓效果,也许只能根据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因人而异,就我个人而言,从来不相信灾难片有什么确实的教益作用。

而当我坐在电影院里,花了几十块钱的票价,紧紧捏着手心一口一口吞下这两个半小时名为灾难实则是幸福的视觉大餐,忍不住自嘲地想一句:我跟那个疯子,又有什么差别?

 3 ) 在世界末日面前一切评论都是尘埃

如果说一部电影能说服我花钱去电影院看,那它一定有我不得不去电影院看的道理,就好比这部《2012》,假设我不去电影院而是在家里十几寸的电脑屏幕前看完这部电影,我一定会带着些许酸葡萄心理说,唉这又是一部用高科技堆出来的好莱坞式肥皂剧,看电影期间还会无数次切换出QQ和豆瓣,并且中途还会想去个厕所或者买包爆米花,看到最后可能连具体的人物关系和姓名都不清楚。

无论我们如何咒骂现在电影院的高价位和对于我们这些穷人去影院看场电影是多么如何奢侈,去电影院看电影都像是去现场听歌一样永远是最好的观影方式,至少能把导演想要展示给大家的东西百分之百展现,而且在影院里你除了看电影没别的事可做,就更容易投入到电影里头。

我们可以把买DVD在家看家庭影院比作用CD听淘来的原盘,那么下载AVI甚至RM守在电脑前看电影就好比下载了128比特或者32比特的MP3,千万不要指望能听出什么效果,能分清吉他和贝斯的声音就不错了,看电影也一样,看完下载的RM后你顶多能知道大概情节在说什么、主演长什么样子、凶手是谁、或者在第几分钟有大概多长的性爱镜头,这充其量看个文艺片故事片还行,看科幻动作片就相当于看了个残次品,电影本身的魅力被缩水到原本的百分之一,你还指望什么视觉音响效果和身临其境感,就太扯淡了。

去电影院看这个电影的原因有几个吧。

JOYSIDE是一个,边远没完没了的世界末日信徒论让我早早的就在这电影下面标记了想看,电影里那个神经质并且蓬头垢面的查理让我觉得丫就是边远的化身,只是边远没那么的罗嗦;另外一个就是我从小对灾难片的偏爱,从小学开始我就喜欢去影院看各种灾难片,每每那生活中被照顾的完好的建筑设施在电影里被摧个稀巴烂的时候我就大呼过瘾,谁小时候没个毁灭世界的梦想,我对恶魔的偏爱可是大大的超过了超人;最后一点就是我特别怕这样的一部电影现在不去影院看,到时看过DVD觉得不够过瘾想寻求更高段位的刺激时再想看都没地方上映了,那时候怎么办,随便找一部电影弥补?

我短期还找不到可以取代这部电影的片儿;而所谓的宣传、造势和各路影评人的海量言论对我来说的确一点影响都没有,现在一部山寨电影都能给吹到天上去,一部制作精良的大制作反倒能给贬个一文不值,大部分人都无能到只会用影评吹牛逼了,这让我如何相信?

综上所述我昨天走进了一直觉得是有钱人才会去的地方,万达影城,里面装修的比上次去的那个什么新世纪影城强多了,到处张贴着《2012》的大海报,一人多高的大屏幕放着即将上映电影的片花,还有一个专门卖电影周边的区域,终结者、地狱男爵、变形金刚和MJ应有尽有。

在买票的时候我不得不惭愧我的山炮,我看到买票看《2012》的队伍几乎排到了30米开外,而且广播也不断播放着关于哪场票已经售罄的消息,我竟然还看到了沈黎晖沈总……在石家庄我可没见过这阵势,虽然石家庄电影票价仅仅20块钱,但整场空无一人的场面还是屡屡发生,我还曾多次在庄里看约等于包场的电影,那气氛甭提多尴尬了。

我抱着今儿看不上不回家的心态买了离我最近的一场,也就是8点那场的票,原声,第一排22号,这绝逼是个挑战,我将被视觉听觉轮番轰炸,不过我觉得这对于看惯了摇滚现场的我应该构不成什么威胁。

电影前放了一大堆电影的片花,印象极深刻的是《苏乞儿》里周杰伦出现时大家的倒吸凉气和《拍案惊奇》中那个旁白用英文念出“小沈阳”时大家的欢笑。

电影开始后大家基本上就集体消停了,电影长达两个半小时,电影里的灾难场面连绵不断,立体声像鼓槌不断的凿击着耳膜,这部电影的灾难场景大概超过了以前10部灾难片的总和,能想到的把地球毁掉的自然招数全使了,我仿佛在里面看到了集彗星撞地球、天崩地裂、完美风暴、后天、泰坦尼克号于大成的特技效果,那些曾经出现在书本里、幻想里、梦境里的灾难场面被真实的呈现在了我面前十米处,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建筑物、城市和旷世奇景不断的被比它更高的洪水和熔岩呼啸着覆盖,我的荷尔蒙也膨胀到几乎爆炸的状态,当高达几千米的潮水向着美国白宫袭来的时候,我甚至能感觉我也快要在这悲惨至极的灾难中被吞噬了。

只不过这电影的结尾有点太留情面了,世界竟然没完全毁灭,还进入了一个滑稽的新纪元,我想何不干脆就把这世界拍个土崩瓦解,很想看看灾难片拍到极致是什么感觉,会不会跟着一起觉得无望和恐慌。

如果在这时候,电影院里的你不是在享受这前所未有的刺激,不是在跟着电影中的人物一起逃荒,而是在别有用心的观察剧情哪里有漏洞,哪里的情节不合理,哪里的台词不妥当,或者哪个人物性格有缺陷,或者哪里有模仿抄袭的痕迹,然后在看完后写长篇大论的影评来对电影进行剖析和批判,那么你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傻逼,当然也许你不是花80块钱坐进来看电影的,也许是某个蹩脚杂志社或者周刊派来的,它们以给电影挑刺找麻烦为乐,靠标榜自己独立、特殊的艺术品味和一丝不苟的严谨艺术态度博取出位,拿无知当个性,我最看不上的就是这些机构或者个人,你说他们不懂吧,他们总能说些无中生有又振振有词的歪门斜论来误导那些软耳根子的观众,你说他们懂吧,可分明有些电影是用来消遣,有些电影是用来呈现某种艺术,有些电影是用来说明一些道理,他们甚至连这些都分不清。

好吧又跑题了,虽然这部电影仍然是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原本普普通通的男主角在危急时刻不断的在落魄小说写手、急速赛车手、短跑运动员、憋不死的潜水员和救世主之间转换着身份,而原本叫嚣着不会开飞机的戈登竟然就这样开着飞机带一家人跨越了整个美国大陆,但这些都只是作为灾难片的附属产品出现,这类灾难电影里的人类角色一直都是被削弱甚至忽视的,但至少这部电影让每个演员都具有了不同的个性,譬如那个25年没喝过酒的老爸,那个没能跟儿子通最后一个电话的老头。

我们可以说灾难总是能让人超越极限,但亲情却是永远无法超越的,你没遇见过灾难你也不知道到时究竟会发生什么,电影就是个虚构的东西,一切不合理都变成合理,你也跟着接受就好了。

这部电影里明显有讨好社会主义国家的痕迹,我们中国人不再是一贯软弱怕战的形象,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整个世界的救星,伟大的共产党在2011年就开始建造为2012世界末日逃亡准备的方舟,估计是接受了5.12汶川地震的惨痛教训,知道豆腐渣工程不能有,防患要于未然,当电影里的男主角拿出地图念出“拆那”的时候,我觉得全影院人肯定都特别骄傲,心想咱中国终于也拯救回世界,就权当是导演向天朝60大庆献礼了,这么诱人的橄榄枝一抛,这片子在中国不火都难。

估计这些因素都是这片子能顺利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吧,根据过往经验,所有说天朝不好或者触犯天朝禁忌的片子基本都被禁了,天朝曰,我打不过你,我禁你电影还不行么!

片子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飞船起飞前船长还是谁说“全部领导人都已经登船了,唯独意大利领导人决定留下祷告”,而熟悉意大利战争史的人们在此时一定心照不宣了,其实这片子里还是隐藏着不少小笑点的,就看你能不能在精神高度紧张中去发现了。

记得以前经典电影《独立日》里那段慷慨激昂的演讲么,这样张扬形式化的演讲在这部电影里被弱化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愿意留下与人民一起下沉的美国总统和一个不断在为人民争取权利却屡遭拒绝的科学家,这样的设计使电影更有人性化,而整部电影最让我动容的场面可能就是那个最早发现世界末日的印度科学家,没有等来该来的飞机,哭着给艾德里安打电话,在迎面而来的滔天巨浪前深情的亲吻儿子。

这部电影里基本上没什么坏人,人在这种场合估计也没什么机会耍坏心眼儿,而且在这种时候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有些不公平,因为很多想法都决定于一念之差,根本没时间和机会给予考虑。

如果说那个胖子大富豪是坏人,我可不同意,他不过是用钱买了个活命的机会,一早失去爱人的他只是想给自己的孩子留个活路,尽管手段有些不太人道,最后还不是为了救儿子舍弃了自己。

真正说的上有点坏的应该就是那个总统亲信了吧,但也不至于让人咬牙切齿,他虽一直说着“要留下有用的人”,却又太过疏忽让发现这个事件的印度科学家死于家乡,而后又不断为了自己能活命而要舍弃更多。

其实要说人性,这才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人性,在关键时刻,总是会先想到自己,其实我们谁不是心里默默的认为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

看完这部电影我眼睛特别疼,不是视觉疲劳,而是有种人物场景在眼球中弥留挥之不去的感觉,这难道就是所谓的视觉暂留?

大篇的灾难画面重叠复制亦幻亦真的在我疲劳视网膜中狂奔,占据了我视线的一半,闭上眼也没用,甚至在我回家的路上还没有消去那股后劲儿,总感觉旁边会有什么即将发生,总担心身边的地面会突然裂开,车都掉下去,房子也跟着摔下去。

也许这就是好的科幻片吧,即使你知道,你将迎来一场极致的视觉饕餮盛宴,并且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但在观看时,你还是会无法控制的被它震慑,在它带给你的冲击中瞠目结舌或者大呼小叫。

不过,这导演已经都拍到世界末日了,接下来的灾难片就难做了,还有什么能被摧毁的?

把地球炸开,或者毁灭宇宙么?

罪过罪过,我还是写了这么长,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完全是拍出来让人去影院看的,不要因为任何人道听途说而对这部电影产生抗拒心理,你总不能强求在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烤鸭里吃出糖醋里脊味儿,在这《2012》面前任何评论都显得多余,都世界末日了,你评它有啥用啊?

原文:http://new4new4.blogbus.com/logs/51744523.html

 4 ) 生死有命,何必强求&为什么地球没毁灭?

在最后5分钟,我一直天真的认为还会有一个大浪打过来或者几个外星球撞过来,然后大家全都玩儿完,咱再从海洋无脊椎动物开始进化。

结果到出演职员表都没有我期待的场景出现。

于是我异常气愤的离席而去。

这结局也太励志了吧,有这样儿的么,来看世界毁灭的,结果看一大团圆,郁闷死我了。

还是老话儿说的好啊,不怕世界末日,就怕世界不末日。

大家都死翘都解脱,早死翘的早解脱。

这下倒好,怕什么来什么。

要真世界末日了,可是撒着欢儿的作死多好,就怕过会儿,过几天,过几年,有一人告诉你没末日,逗你玩儿呢,这多耽误事儿你说。

回头一看,家里能吃的能用的都扔差不多了,日子没法儿过了,就是自己的末日了。

演到地面塌陷,火山海啸什么的我还wow了几下,就是嘛,就是来看这个的!

甭给我来那个看似真情实感,琢磨着又有点像虚情假意的东东,太俗了吧。

有点儿感动有点儿假。

这些东西看这么多年真是有点腻了。

然后就是一家人和一后爸一直在挣扎,一直在挣扎。

我就纳闷儿了,世界都末日了,你还瞎挣扎啥啊。

过不了几十年也是个死,何必呢。

这个惊心动魄的,给孩子都吓出心理阴影了,不值当啊不值当。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多好。

像那个意大利元首,西藏的喇嘛,印度人,剩下的时间,祈祷,等待,接受死亡。

平静,安详,一了百了。

可悲的我连祈祷都不会,真到世界末日,只剩下恐慌了。

可能慌乱之中能想起狮子座哼一哼,聊胜于无啊。

我一没车,二不会开飞机,三没有十亿欧元,四不是主角,所以还是死了吧。

要真是延续种族也不差我这点破烂基因。

再说,没有生育史,也不知道生育质量怎么样,太冒险了。

电影里的那个胖子口口声声说要延续人类的种族,我心说哪儿用得了这么多人啊,一个健康而且精子活力好的男性和一个健康能正常排卵的女性,最好都有过比较不错的生育史的,这事儿不就成了么。

保险起见,还可以带一个会做试管婴儿的大夫。

这可倒好,好几大方舟的各色人等,无聊无耻的政客及家属,闲钱一把的有钱人,军人及家属,少数非常幸运还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科学家,以及男主角一家。

这些人能繁衍出什么好鸟。

都他娘的贪生怕死之徒。

为了戏剧冲突,地质学家大义凛然的慷慨陈词啊,让他们进来吧,不然怎么跟后代交待啊。

那胖子为什么没马上说他们将来都是烈士,都是为革命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了。

恩,这多和谐,多煽情,多壮烈啊。

结果这帮人还是进来了,还给了那富翁爸爸一展现父爱的机会,太伟大了,孩子还是比自己重要啊,延续,延续。。。

很扣题。

到了开甲板的时刻,我不怀好意的冒出了一个想法,这要是谁推旁边儿人一把,那人不就掉下去了么。。。

然后我就很惭愧,太不人道了,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方舟上的人经过这一切应该都升华了才对,道德品质一下就上升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哪能跟我一样啊。

就像看到地质学家一包书,人家总统女儿就感叹一下,搁我就该吐槽了,哥们儿听说过电子书么,你不嫌沉啊。。

对了,打死我也不相信总统会不上方舟,我以我阴暗的心理揣测,总统是为艺术献身了。

在吐槽了两个小时之后,我觉着这片儿还是可以随便看看特效的嘛。

尤其,火山爆发的时候,海啸来临的时候,突然发现,如果能有事不关己的心态,平静的接受这一切,这景象多美啊。

Charlie也算不枉此生了。

那个老喇嘛敲钟,荣膺我最喜爱的镜头。

任你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什么叫境界!

我自省段数还是太低,还要修炼。

生死有命。

可是到最后关头,所有人都在想,我是不是命不该绝呢?

 5 ) 中微子的童话与猫狗的方舟

据说某影院的一场《2012》看得观众非常有感觉:片子到一半时忽然屋顶的一根管子落了下来,把本来就挺high的观众们吓了个半死——当然不是天塌地陷,罪魁祸首不过是只小猫。

这种灾难片还有个好处,就是不管你看得多过瘾,出门照样可以骂烂片。

不像故弄玄虚的文艺片,看不懂只好噤若寒蝉。

对着一部商业大片开炮,似乎有种打纸老虎的快感:反正怎么踩丫的丫也不敢还嘴,你赚了票房还不让我们嘴头爽爽么。

我正义的观众对着罗兰•艾默里奇这位德国裔导演倾泻的炮火包括了各种口径:又是美国英雄拯救世界,没劲!

(人家凭什么要为你塑造个中国英雄或者俄罗斯英雄啊)里面的中国形象太不真实!

(谁让你把电影当新闻看的)科学错位一大堆!

列位看官,娱乐就要有娱乐精神啊!

虽然有好多杞人看完电影闲的去骚扰NASA,逼人家科学家站出来声明:三年后的天不会塌。

但你看看房价因为这个跌了没有?

买车的人少了没有?

投入股市的资金撤了没有?

没错,中微子不会忽然玩起“看我72变”,把地球煮成一锅元宵;地磁也不可能在数月内乾坤大挪移,车王易位。

不过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科学家的归科学家,老百姓的归老百姓,没必要因为个商业大片横挑鼻子竖挑眼(没错您有这自由,我只是个建议),看个乐和就好。

还是鲁迅老先生说得好:“对于童话,近来是连文武官员都有高见了;有的说是猫狗不应该会说话,称作先生,失了人类的体统;有的说是故事不应该讲成王作帝,违背共和的精神。

但我以为这似乎是“杞天之虑”,其实倒并没有什么要紧的。

孩子的心,和文武官员的不同,它会进化,决不至于永远停留在一点上,到得胡子老长了,还在想骑了巨人到仙人岛去做皇帝。

因为他后来就要懂得一点科学了,知道世上并没有所谓巨人和仙人岛。

倘还想,那是生来的低能儿,即使终生不读一篇童话,也还是毫无出息的。

 6 ) 寻找中国元素归来有感

007第一集,大反派诺博士是个中国人,这部电影上映于1962年的10月5日,之后15天,中印边境冲突爆发,4年之后,文革中的中国进一步封闭了自己,谜一般的红色风暴自东方而起,席卷了整个世界,而那些嘶喊吼叫着的左派学生们其实并不知道当时的中国在发生着什么。

文革过去33年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始终挑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我们就如同一个少年,有着让人自豪的成绩,也有着不可忽略的缺点,毛躁地期待着,期待着所有人都为那些成绩喝彩,所有人都放过那些缺点。

我们在每一部大片中寻找着中国的影子,在每一个应该有大国出现的大场面中寻找那红色的旗帜,在每一次世界面临奇思异想的灭顶之灾时都期盼着中国的出现。

我们等来的是什么呢?

是破旧野蛮如集中营一样的监狱,是中国熊猫的美式减肥之旅,是旧式的军服和冷酷的军人,是挥金如土的黑帮富商,是质朴善良却吃不饱的人民。

我们是如此在意西方媒体对我们的看法,所以《参考消息》销量甚高;我们是如此在意好莱坞镜头里的中国是怎么样的,所以在失望后我们愤怒,我们谩骂,我们沮丧。

好像一个少年,用穿着球鞋的脚踢着街边的垃圾桶,发泄着他看似有理却其实无关紧要的愤怒:这一切,都是成长的烦恼而已。

何必在意好莱坞镜头里的中国是什么样呢?

不需要在陨石撞击地球之前拉着中国也发射核弹,我们知道自己能毁灭世界;不需要让蝙蝠侠在香港跳来跳去,我们知道自己有摩天大厦;不需要一个外国导演的感动,我们知道在2008年的5月,汶川、映秀、北川闪耀着怎样的光辉,那光辉足以在人类不长的历史上留下璀璨的一点。

不需要,其实我们从来都不需要好莱坞的肯定和西方世界的赞赏,我们有《南方周末》,有简光洲,有卢广,有×××,有×××(请随意填空,只要可能被豆瓣删除的人名都符合条件),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们也有有勇气说出这些问题的勇敢同胞。

但是——是的——没错,如同那个少年一样,我们希望那肥大的校服能够衬出自己一下子蹿高了8公分的身材;我们希望那千篇一律的、人人一样的发型能够有点变化;我们希望自己成为同龄人中最有魅力的那一个——尤其是和西南角那个黑乎乎的表弟相比;当然,我们最希望的是那些前辈们能够说一句:小伙子,不错!

哪怕那些前辈们虽然有的富可敌国,有的学富五车,却已老眼昏花,跟不上时代,也泡不到美眉了。

少年中国啊,少年中国,当我坐在电影院中,不可免俗地费力寻找你的身影时;当你的名字出现在那张地图上,我惊呼出声心中暗爽时;当我和所有观众一样,看到直升机上那八一星徽会心一笑时,我们都是你的一部分——你的少年心性,你的故作深沉,你的不成熟,你的早熟,你的活力,你的不完美,你的冲劲,你的不自信,你的勇敢。

好莱坞的镜头里永远不会有我们眼中的中国,我们眼中的中国只会出现在中国电影的镜头里。

西方媒体的笔下永远不会有真正的中国史,中国历史的记录者永远使用汉字,那汉字从前存在于史官怀中的竹简和市井小民的传说中,今日则被坐在电脑前的每一个你和我敲击,那些西方记者们漏掉的每一个欢笑和每一场苦难,都被我们忠实的记录。

所以,无需费尽去寻找“中国方舟”了,无需为那一句“只有中国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而受用无穷,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中国“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不是吗?

在那些白皮肤的老朽们已经爬到山顶的时候,等待着他们的只有下山的路,而攀爬未半的少年中国,抬起头,前方是久违300年的绝顶风景。

好莱坞,不如遗忘中国吧,不当大反派,也无意成为救世主,更不想如你们镜头中俄罗斯的寡头、沙特的王储、印度的科学怪才那般脸谱化。

如何编排你们的配角由你们自己高兴,但真正的中国,存在在中国人当主角的电影里。

好吧,善良的中国人民都同意了,以后俺们的灾难片里,也给你们美国人留一艘船。

要减肥哦。

——瞎写于UME华星憋尿两个半小时之后,目睹中国电影欣欣向荣,作为影迷有感而发,BTW,拍《三体》吧!

 7 ) 《2012》:末日的七个启示

在厦大讲了两年的商法课,都是用《后天》作为开场白,原因很简单,末日总能让人们想清楚很多平时想不清楚的事情,本来苦苦纠缠的恩怨,可能遇到末日,就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傲慢的人开始懂得谦逊,没有信仰的人开始忏悔罪过,不懂得珍惜的人开始重拾生命中真正有意义的美好,如果还有逃生的机会,或许还有厮杀争夺苦苦求生,但如果末日到无法拯救任何一个人的时候,剩下的也就只有爱了吧……《2012》的视觉效果当然做到了现有技术和投资的极致,故事内涵却逃不出《泰坦尼克号》、《天地大冲撞》和《后天》的范畴。

“公平”和“人性”话题,说来说去总没有太多新意:对于有限逃生的名额,是公开民主抓阄的公平,还是精英秘密遴选的效率,二者不可得兼;对于爱恨情仇,互助还是相残,逃避抑或承担,割舍与牺牲,煽情煽到乏味,不过如此。

但是,对于那些淹没于日常琐事过得机械麻木、斤斤计较、失却目标的行尸走肉,对于那些行色匆匆却无心驻足流连、欣赏风景、仰望星空、思考意义、拥抱爱人的生命过客来说,末日题材本身,总是一剂再好不过的强心针和清醒剂。

总结七条末日启示如下:(1)别做什么房奴了,几十年辛苦,就可以毁于一旦。

(2)别当什么政客了,做一个意气风发的科学家吧,对人类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3)别为钱财斤斤计较了,十亿元也买不回一条命。

(4)离去的恋人就别苦苦纠缠了,把每天当作末日来相爱,珍惜身边爱你的人吧。

(5)老百姓都多读点书,有点文化吧,说不定哪天就剩下其中几个人,也不至于沦落到原始社会。

(6)趁你还活着,多做点精彩的事情,多做点好事,好好爱生命,爱地球,好好活着。

(7)面对自然,人类很渺小;面对灾难,人类很脆弱;面对宇宙,人类很孤独;只有团结如一家人,只有爱,能让我们多一点温暖,多一点力量,多一点瞬间也能永恒的生存意义。

 8 ) 男主太不讨喜了

特效绝了,各种山崩地裂洪水滔天的大场面换着花样轮着来,这要是能在imax上看绝对震撼。

剧情简单清楚挺不错的,弱就弱在节奏和人物上,亲情戏过多,既腻歪又鸡肋,男主的人设神烦,太不讨喜了,一副小肚鸡肠的样子,最后偷渡弄坏闸门差点害死一船人还被捧成英雄简直没天理,他的人品比富豪好在哪儿啊完全没体现出来。

他前妻的丈夫人倒挺好,对继子女疼爱对老婆前夫礼貌,千里迢迢开飞机把他们一家送到西藏,临上船那个便当领的巨冤,摆明了就是给男女主复合腾位置做嫁衣的,果然他还没凉透呢女主转头就跟前夫卿卿我我去了,心够大……

 9 ) 你猜这次奥巴马访华是来谈什么的

昨天去看了《2012》,一走进放映厅,就看到满坑满谷的人,估计这场肯定是满员了。

联想到前一段时间看《阿童木》,也是在这家电影院的这个最大的放映厅里,却一共只有6个观众。

电影开始了,先是一连串的情节铺垫,然后灾难就开始了,地震、火山爆发、陆地消失,一波尚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

就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之一,也就是那个小作家,领着他的前妻,以及他们的孩子,另外还有他前妻的男朋友,他们先是开汽车狂奔,必须得说他们的运气好极了,因为基本上道路都是在他们开的那辆车的屁股后面一路塌陷的。

随后他们又换了交通工具,一架小飞机,他们飞啊飞啊飞啊——不过也有人说男主人公前妻的男朋友并没有让那架飞机真正地飞起来,它看着像是飞在半空中,那只是因为陆地都消失了……就剧透到这里吧,后面的那一大堆情节我就不赘述了,这主要是因为我前一段时间听到这样一个段子,说一个人去租书的地方租了一本金田一,结果看到第二页就哭了,因为不知道哪个挨千刀的用蓝色圆珠笔在一个人的脑袋上画了一个圈儿,并附注这样一句:这个人就是凶手……总的来说,《2012》的情节虽然有些老套,但从特效以及故事创意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应该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估计不会不会“绝后”、但绝对可以用“空前”来形容的“灾难片之王”了——这部电影的编剧兼导演Roland Emmerich狠就狠在他将整个地球都变成了一个“泰坦尼克号”,然后用电影特效硬生生地把地球给毁灭了。

这几天也简单浏览过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其中有人说这其实是一部美国人为了中国60大庆而拍的一部“献礼片”,另外还有很多人在微博里转发这段话:“1949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79年,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198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200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资本主义;2012年,只有中国才能拯救地球。

”看完这部电影,我个人觉得这些说法基本上都只是玩笑和意淫,说中国人拯救地球可能无非就是因为那几个方舟是“中国制造”,但说实话,在最后幸存的那些人当中,放眼望去好像也没看到几个中国人的面孔。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有些人说看了《2012》之后产生了一些列的“后遗症”。

事实上,它也让我有了这样一个“后遗症”,那就是我现在只要一看到关于这几天奥巴马访华的新闻,我就会想奥巴马这次访华除了对中国年轻人宣扬“所有的人生来平等,都有着基本的权利”、“信息流通越自由,社会就变得越强”这些价值观之外,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认定他这次访华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和某些人密谈关于制造方舟的相关事宜。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我们该去哪儿搞到那用来买方舟船票的10亿欧元呢?

关于这个评论的一些补充:这个评论是昨天写的,写完就发在豆瓣上了,却不知道因为其中有什么敏感词所以直到今天都没审核过关并显示出来,我这会儿改掉一个我认为可能是敏感词的词,看能不能发出来。

另外顺便再贴一个对我挺有启发的NullPointer对这部电影的短评:“这是一场电影技术的狂欢,而几十亿人的生死和这场狂欢无关,这个巨大的伦理问题被简化再简化,最后变成开门放人的事。

当男主人公开门,电影到了高潮,灾难片的层次就这样生生从世界末日变成了铁屋逃生。

”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伦理问题,是一个不能因为它是一部娱乐电影就如此简化处理的伦理问题……

 10 ) 都太會說,都太性無能

哎,那幾位吧吧吧吧裝大尾巴狼的,回家左手右手輪流handjob當你的文藝青年去吧,好麼?

2012真的就是個商業的、給老百姓過癮的災難片,一般老百姓能從中找到的震撼和感慨,你找不到,並不說明是導演的錯和老百姓的錯,是不是也有可能是你們的錯啊?

能不能你們勉強的拍一部精彩的有關你家樓下小孩兒撒尿衝沙堆的短片讓我看看你們能不能排出什麼心意和人文關懷,甚至不美國口味的中國特色災難片來?

不然你們為什麼就不甘心老實的做一個花點兒錢張大嘴去電影院找樂兒的一般人呢?

請問你算智慧群體還是精英啊?

不過就是豆瓣上彌留的一群群每天提交小學作文兒的小市民而已,一顆顆其貌不揚的腦袋瓜子真的並不是每個裡頭都裝有一顆不凡的靈魂,認清現實,正視無能,並不算無恥。

而無能又不安分,就是無能又無恥,這真是討厭。

《2012》短评

其实开舱门or不开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可以说胖子残忍,也可以讲博士圣母,一种简单的肤浅的善良,像包惜弱和程心,这样的善良或许危害更大。当下的残忍是因为对未来的温情,最后修好舱门更多只是侥幸,换一种结局看就有所不同,舱门没关上,一船人统统葬身海底,这才是正常情况

7分钟前
  • Futurismus
  • 还行

我只想说太多的差评让我没去电影院观看此片,这个电影果然如很多差评说的那样BUG真是无所不在,而且还真长。主角们就是地球小强,死不了。糅合太多元素在里面,对于电影看的不多的90后来说,果然如小豪说的那样还真好看。

11分钟前
  • IRA
  • 还行

看了就忘,怎会有傻B会相信2012世界末日的到来?

15分钟前
  • BlackBird
  • 还行

为什么要拍灾难片?全人类的故事又变成几个人的表演,除了炫特技,就没有别的想法?烧那个钱不如办点实事。可以不用很大的场景却能震撼人心的作品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尤其是面对灾难时,给人以心灵的安抚远比感官的刺激重要,这就是我不爱看灾难片的原因,几乎还没有遇到一部打动我的,都不过是造作之作

18分钟前
  • 影随茵动
  • 较差

災難片兒拍成懸疑驚悚加冒險,還來點美國多元文化,CG波濤洶湧的鋪成加上奇怪的製片邏輯,簡直就是用洪水猛獸嚇唬北美佬的,說穿了就是靠偽科學走A片投資的B級恐怖電影,這樣的爛片花人生中的兩個多小時看幾個印度阿三在上面胡白來,真是虧大方了。

23分钟前
  • IIIIakersIIII
  • 很差

好累,感觉眼睛要闪瞎了。

24分钟前
  • 大潦
  • 较差

电影院的效果是震撼 灾难画面特效配合环绕音响真的不错 对白也有很搞笑的地方 结局不出意料 主角拯救了所有人

29分钟前
  • 绝LOVE
  • 力荐

在看了无数烂片之后,我想感叹:That is what we called "FILM"! 很好,讲述了一个买不起船票的人的求生之路,唯一的遗憾也是最大的缺点是人性的光辉并没有好好的彰显。

32分钟前
  • 弗洛格
  • 还行

还记得当初自己一个人去电影院看这片还碰到了同学·······不过片子本身纯娱乐了

33分钟前
  • Sora
  • 推荐

故事俗套,表演平庸,情节狗血,硬伤不断,但都无法影响特效的无与伦比登峰造极。这是我们从刘慈欣小说中才能想象的画面,居然有人真的做出来了,而且是这样淋漓尽致的表达。

35分钟前
  • 正刚
  • 力荐

以前经常在说,2012快要来了。2012,那时候是世界灭亡的代言词。然而,2012还是来了,当然什么都不会发生。我以前厌恶这种造谣的人及其相关言论,但现在想想,如果这个言论曾经让人们更懂得珍惜眼前。那么,它或许可以罪减一等。

36分钟前
  • bekey
  • 力荐

四星打给电影效果。前半部都不错。可是我还是不赞成这种 选人活下去 的做法。电影本身可以编的更有启示性。结果还是变成了灾难大片了。

40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很一般,灾难片拍出 了喜剧片的效果,直正能触动人心的地方基本没有

42分钟前
  • 仅此双翼
  • 较差

剧情实在是烂的可以,本来后天的剧情就够烂的了,结果2012更烂……唯一值得表扬的是特效,做的还是相当的牛逼!这也是唯一看这部电影的理由。声控的那个笑点不错,我差点笑翻了……去电影院看吧,IMAX更好!可是该死的南昌没有IMAX!

46分钟前
  • 随心随性
  • 推荐

真是一场足以载入电影史的伟大营销骗局

4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较差

玛雅历法认为2012年12月21日后是一个新世纪的开始,但把这一日当成末日,却是西方思想。罗兰·艾默里奇以中庸的态度,将两种观点融于一炉,加入《圣经·启示录》中诺亚方舟的传说,使整个故事充满可信度。耗资两亿美元打造的奇观之景才是《2012》真正主角,即使没用3D,也能让人身临其境

49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我要检讨我没去电影院 而是拿了张D9在看 我要庆幸我没去电影院 简直差的可以中国人拯救全世界?为什么不说中国人统一全世界?

50分钟前
  • 王小毛
  • 较差

没有后天好。主角很像变形金刚主角长老后的样子。最后上方舟是凭什么?能到的都行?还不是凭关系?

54分钟前
  • djj
  • 很差

那个小喇嘛还是不知道是什么的人 好可爱呀 他应该演男一!

58分钟前
  • 洗狗
  • 较差

尽管情节是好莱坞cliche的堆砌,但效果实在震撼,非常适合在影院欣赏。

6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