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实话吧,也许是因为经历了权游的打击和X凤凰的打击,导致其实我认为这一季的黑镜并没有那么差{除了最后一集},可能前面的黑镜更多的给我们是一种“惊艳”,但是这一季的前两集最多算的上精彩吧,可能编剧江郎才尽?
或者不够大胆?
毕竟前面几季总有几集是超出常理的讽刺和深入骨髓的惊悚,但是这季就很少了。
先说第一集,其实个人来讲这一集的科幻感反而最有黑镜的感觉,但是它太近了,近到又没有黑镜的感觉。
如果说从前的黑镜给人的感觉是“我曹以后的科技还能这样”,那这一集就是“哦,好了我懂了。
”其实第一集所讲的东西多少还是有点让人去思考的,比如说实话要是之后科技能发展到进入游戏和穿越一样的时候,你会忍不住上了你的小伙伴吗。
另外第一集的结尾部分个人认为也不够。。。
emmm,就是没有那种“挖槽挖槽!
”那种感觉吧。。。
因此对于我来说这第一集在所有黑镜中还是能放的上中等或是中下一些的。
第二集是整个第五季最没什么好黑的地方呢,如果你真心觉得第二集不好看,那我说实话,你一定不是从头开始追黑镜的。
或者说黑镜的绝大多数剧集你可能都觉得soso。
虽然第二集的科技感很薄弱,但是描述的人性和讽刺,包括结尾的开放都很有黑镜的感觉。
个人认为这集在所有黑镜里能排中上。
然后第三集,是整个第五季。
哦不,整个黑镜系列里的耻辱。
没内核就算了,故事都讲的不太清楚。
除了三个美人养眼以外....一无是处。
给四星是我认为这一季的黑镜虽有不足的地方,但是真的还是能够打一打的,就当这季就2集嘛
第四季的失望已经淡忘,黑镜还是前三季在我心中缔造的第一神剧的神话。
一口气看了前两集,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初心未变,黑镜还是那个给我心灵一记重拳,开脑洞,引深思的黑镜。
至少比第四季强吧,为什么评分如此惨烈?
(然后我看了第三集,啪啪脸好疼)EP1, 《Gaymer》。
重脑洞,不得不说,灵感方向让我想起了开心麻花的那几部脑洞电影。
说实话,不止5-1,以及其他很多剧集,从大的设想到甚至很多微妙的细节都和我多年自己开脑洞的思考如出一辙,这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惊喜。
这一集寄希望于了观众的同感以及发散思考,少了对于“虚拟与现实”“异性与同性”这些复杂的条件交织在一起以后,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出轨以及性别认知的讨论。
但或许这个问题太难讨论和思考了,留给足够的空间给观众,本片只是提供一个场景和舞台,然后带着观众见仁见智。
EP2,其实非常黑镜,一个罗生门,一个如果发生在现实中人们得知真相后会感到唏嘘而无助的悲剧。
车内自责而软弱的“罪犯”,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伤害任何人。
从他得知对方只是个实习生开始,他眼神中就毫无杀意,有很多细节也暗示了这一点:得知对方幽闭恐惧症,他就妥协让其坐在后排;为了安慰对方不要害怕,他谎称这把枪是假的来消除人质的恐惧;以及一开始听到他“荒诞”的绑架目的只是为了和ceo通话,我就猜到他八成没有什么危险性了。
作为上帝视角,我们知道这一切,我们一开始就会放下敌意,去聆听“罪犯”的诉求和痛苦。
可作为车外的人,他们眼中这只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挟持犯,妄图勒索。
作为COO团队和FBI一直认为他要勒索巨款,所以拒绝把电话转接给ceo?
(bloody hell,我想吐槽这个桥段你们是有多冷血啊,担心一旦接了电话勒索会变多还是人质会不保?
什么鬼逻辑,什么鬼人性啊。
编剧神tm逻辑)作为警察团队更是常年面对挟持案件,对罪犯毫无同情随时准备击毙。
(警长前面铺垫说一周前刚刚击毙一个“无辜”的人影响很坏,这次突击手保守一点,结果最后啪啪打脸)最关键的揭露他内心的跟ceo的对话外人没听到。
所以对于公司高管,FBI,警察,媒体以及社交网络的群众,在这些人眼里,这只是一起恶性的劫持事件,最后罪犯被制服大快人心。
上帝视角的我们,看着人质不忍心下车,劝他不要自杀,甚至最后马上可以把他的枪夺下来阻止他自杀的时候,觉得事情有了转机但肯定也意识到大事不妙的一刻,狙击手开枪了。
这种功败垂成,一条生命没有被挽救的唏嘘,让人痛心疾首。
我觉得最可能也是最真实结局就是媒体报道罪犯被击毙了,大快人心。
又或者误伤了误杀了人质?
哦不,这其实不重要。
因为作为群众,我们当天打开社交软件,或许扫到了这样一条新闻,内心都不会有任何波澜,不是么?
导演给我们了开放结局,上帝视角的我们参与其中,心被牵动,我们非常在乎当事人到底怎样了,我们回去思考,或喜或悲。
可没有上帝视角的百姓呢?
这种结局才是每天发生在身边的真事,哪里哪里又枪击了,罪犯死了,人质死了?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沉迷网络,我们每天盯着手机生怕错过周围的一切消息,却又对网络中的种种其实并不真的在意,因为只不过是一行行冰冷的文字罢了。
这是一个分界线…………EP3 (先让我默哀一分钟。
如果说整季是篇高考作文,那么第三集一定是作者写到这里突然闹肚子,然后发现距离交卷只剩10min了,腹中所急倒灌入脑,利用混乱的思维和榨干的文笔草草草草草草写下的。
我建议编剧多吃点Ashley吃的那种药,或许还能拯救下你的职业生涯)1,把人的思维植入机器人?
很好,这波冷饭估计是全集唯一所剩像黑镜的地方了。
2,一个delete就把防火墙?
删了?
AI就变真人了?
怕是网络科幻文都不会这么草率吧?
3,两个少女勇闯豪宅,干翻保镖,救下女主?
分标题我都想好了,就叫《Mission Impossible 之小鬼当家》。
4,happy ending?
毫无主旨?
这一集掐指一算,可以算是全剧最差的一集之一了吧。
一个如此有态度和想法的剧,经历了五季辉煌,在最后一集不该沦落至此,没有丝毫想象力,俗套甚至狗血。
虽然我觉得豆瓣观众给的打分过低,但这足以看出观众从第四季下坡以后,没有明显好转的失望和愤怒。
但我认为前两集放到前三季中也不失为精彩。
难道2019是美剧的水逆年?
希望如果有第六季,可以一改四五季的颓势,不要像权游一样,晚节不保跌落神坛,让前面这么多年攒下的口碑付诸东流。
也更不希望这一切话语,成为黑镜的挽歌。
当《黑镜》的结局也开始大快人心的时候(第五季第三集),似乎让人感觉创作团队有些疲软了,每一季都在批判互联网、黑科技乃至人性,就像个倔强的小闹钟一样每年来一次。
没错,这也是我从不错过《黑镜》的原因,人是个没记性的生物,在互联网科技如此肆无忌惮发展的如今,每年来一次科技排毒,至少能让我杜绝因为手机依赖症而突然死亡的风险。
然后,不得不说,女生版的head like a hole好听。
我非常想知道了解,大家都是用什么态度看剧的,下载在手机?
地铁上边看边聊天?
我分享下我的看剧态度:我挑选每一部要看的剧,每一集都必须下载到电脑,在最高画质的情况无缓冲地观看,而且旁边有人打扰的话我会生气,最好的状态是投放到大屏幕,关灯,音响或耳机必须能清楚分辨出剧中的细微风声,呼吸声,轻轻的短泣声,飞虫声等一些列的细微声音级别才是符合我观看要求,我才会开始看一部剧。
目前我看了两集,这里我想说下第二集。
首先,我在看的时候感动到落泪了,因为我有在做编剧这一块,我会相信每一个故事,我在看时会把自己当成主人公:如果换作是我会怎么做我会怎么想,主人公做出每一个细微反应,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我都会去揣摩他的内心想法,演员在此时做出的表演是不是对的,演员拿捏的程度怎样?
我都会考虑一遍。
得出的结论就是:这部剧实在是做得太好了!
挑不出毛病,演员的一切表演都解释得通,而且十分合理!
为何叫黑镜?
这就是黑镜!
它就该神剧!!
充足的铺垫 由于长期训练,这就会导致我在观看影视作品是一种沉浸式的观看状态,我在看剧时的情绪会变得敏感,就是为了更好的观影体验,来理解创作者的想法。
看完这部剧,我的情感变化是很大的,这剧本循序渐进慢慢地充分做好铺垫地,讲了一个好故事,剧情的每一步走向都揪着我的心,直到最后一幕,完美,这个结尾令我百感交集(我之前还沉浸在主人公的情感中),随后所有人的冷漠地,像看待娱乐八卦一样态度地看待这件绑架事件,突然又把我拉回来,悲哀感油然而生。
有所触动观众的情感,就是影视的魅力,至少是作品成功的一部分。
其他的文学作品,画作,艺术,舞蹈话剧也是如此。
CEO的反应回到编剧,我认为这个剧本无懈可击!
我真的挑不出毛病来,反正我现在是写不出这么好的剧本。
我知道很多人会像看其他电影一样挑出逻辑漏洞,比如:警察为何不移动一下射击位置来获得视野?
人质有多少次有机会逃出来?
主人公有其他机会,为何选择一个这样的荒唐结局?
(相信我,假如你也经历一样事件,你也会和主人公一样疯)主人公发疯的表演让我一秒出戏?
美国FBI怎么怎么/英国的怎么怎么等一系列催毛求疵的毛病。
有时甚至上升到政治正确上来,Oh!
拜托!
它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一篇短篇小说而已!
这么较劲干嘛?
那为何我会选择忽略这些?
因为相比剧的优点,这些可有可无的缺点完全可以忽略!
剧场只是营造一个环境,重点才是剧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
这就像:你不会挑沙斯比亚的舞台剧,舞台如何简陋,服装如何不够真实,那你真的是搞错重点了,你根本不是来看剧的!
我会为你感到sad。
对我个人而言,这一季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一集引发了我对未来婚恋关系的思考,这也是我有所思考的地方。
现代社会每个人真的能和一个人相爱终老吗?
或许一部分能终老,但不得不说很少一部分能够相爱终老。
毕竟很多人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未来想要什么就在社会和家庭压力下草草结婚。
当自己后悔又不想破坏家庭时,一种开放的婚姻关系是不是一条新的出路?
或者就算是感情很好的夫妻,有时候是不是也需要一些适当新鲜感,让这段感情充满活力。
当然,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伦理问题,比如在游戏中的恋爱算不算出轨或者说这样会不会产生社会秩序混乱等等,黑镜只是引发大家的思考,并不是要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在维护家庭和婚姻的前提下开放,我觉得这个思考很有必要。
第二季引发了我对罪犯刻板印象的思考,虽然这集可能是说开车不要玩儿手机或者使用科技产品不要无法自拔等等,但我感受最深的是人们对待那场绑架案的态度。
公司里面的那个女人冷漠、骑自行车的青少年知道有生命危险还要凑热闹发动态接受采访、警察和谈判员都非常“熟练”地与莫娘交手。
真正能够理解罪犯的,反而是被绑架的受害者和千里之外的鲍尔。
他们看到了罪犯内心的柔弱点和善良,反过去想帮助这个罪犯。
如果说这个罪犯真的很坏,那他为什么在临死之前,想到的只是帮助一位One Night Stand的母亲解除内心的挣扎和自责呢?
人性很复杂,虽然不能说罪犯是好人,但他们由于被这个头衔恶化,被当作无恶不作的人。
但实际上,许多许多都是由于内心的创伤淤积下的心理问题的结果。
预防人民犯罪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是让大众了解这个罪犯的心理,为大众提供相关的比较好的心理疏导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而不是让大家面对问题束手无策,头一热就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第三集引发了我对自我的思考。
虽然说影片的具体内容是放在麦粒饰演的一名歌手身上,但其实这是不是大家每天的状态。
为了生活,为了吃饭,被囚禁在无形的牢笼之中,说别人想听的话,做别人喜欢的事。
我们是不是就像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让其他人从我们这儿得到想要的一切,但是忽略了自己得到了什么。
人生真的很多,应该活出自己的个性。
虽然确实现实的存在让我们有所保留,但能不保留的时候就应该活出自我。
不爽的时候,就要大声对生活说go fxxk yourself!!!
很多人说第二集就那么一件破事演那么久浪费时间,其实这集的主题就是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件互联网事件当中,你通过互联网信息流去理解事件当事人的行为。
还记得网约车司机杀害空姐这件事吗,过去也才1年时间,这件事对各位网友的生活产生了任何影响吗?
你看完第二集后关掉播放器,打开豆瓣或知乎或朋友圈,评价了几句“第二集就演了这么个破事浪费那么久时间,黑镜已经不是第一季的黑镜了”,然后你再被新的信息流覆盖,整个流程甚至不需要1分钟。
其实这就已经相当黑镜了。
回到剧集,第二集前面铺垫了那么多,Andrew神演技,把观众拉进了一个失败者的共情怪圈里。
这集点睛之笔就在最后的几个镜头,枪声结束后,最后几个镜头如下——COO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她一直在担心劫匪要赎金(会对运营KPI造成压力,我猜的)。
CEO沉默。
(互联网公司的大佬们一致热爱灵修真是全球共识啊)
路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赶路。
年轻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打球。
小姐姐看了一眼消息,继续自己的生活。
司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开车。
CEO继续他的灵修。
男主折腾出那么大的动静,最后就像一粒米跌进大海,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你想想,上面这些,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交网络吗。
昨天志玲姐姐公布结婚,新浪服务器如约而至地瘫了,是的现在连服务器瘫痪都能上新闻了,而且服务器瘫了才能说明你够红。
不觉得很奇怪吗?
明星出轨吸毒都不用担心负面,因为马上就会被新的事件盖过去;而更多需要被人们记住的英雄,却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流埋没了。
很多人在嘲笑男主,自己有问题偏要把责任推给互联网产品,实际上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为什么就不能放下手机多关注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
本集最佳,吹爆Andrew神演技!
(说真的我们国家其实也应该拍一点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另外我对志玲姐姐没恶意,我也很喜欢她,祝她幸福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之前期待着《黑镜》的神剧重归,在第四季和潘达斯奈基后被很多人吐槽“失望”,这种“失望”不是指它烂,而是在离第一季第二季的水准下越来越远,但其实我还是对之抱有希望。
很多人归结于被网飞卖了之后,从“科技反思与嘲讽”剧后变成了纯“科幻”剧。
但主创任然是原来的那帮人,但可能只是网飞想让这部剧变得更地道,更本土,更科幻来讨好它的观众吧。
但是在很多人病垢它时,我觉得还没有差到那个地步。
潘达斯奈基的形式大于内容也不是太表面化,并且作为剧集,要想在短时间内做到科幻的惊人,还是有点困难,毕竟主创也不是搞《瑞克和莫蒂》的那帮人,网飞也没有找来《爱死机》的那些人来吧。
所以第四季还是能让我满足。
就在我万分期待这一季能力挽狂澜的时候,看完后却让我失望。
第一集和第三集实在是太难以言表了,而真正算好一点的第一集也是照走着第一季第一集的步调,又与许多类似的剧情电影一致的地方。
《瑞秋,洁柯和小艾希莉》2星单看标题,似乎是关于这三个人的故事,但在对这三个人的内容安排上做得太不好了。
艾希莉是个当红歌手,没错她就是麦粒演的,和她的身份确有一致。
她的家庭不幸从小只能和她的阿姨一起生活,只是在她大火了之后,逐渐被阿姨操控成为赚钱的工具而失去了真正的自己,在她想要被反抗的时候被她阿姨限制 。
而瑞秋和洁柯是一对姐妹,几年前她们的母亲去世,现在走进了新的学校,但与之格格不入。
而瑞秋是艾希莉的超级粉丝,在推出了小艾希莉的智能娃娃之后,瑞秋便实现了和偶像的真正的“交谈”
只是艾希莉的思想被阿姨所限制,用她脑部的想法所继续创造出新歌来完成最后一张专辑和宣传新的“永恒的艾希莉”,当然是为了更红更赚钱了。
但她们破除了小艾希莉的限制,之前艾希莉的思想被复制到这个玩具上面,于是她们一起去救了真正的艾希莉,攻破了阿姨的阴谋。
完美结局。。。
单不说这一集的设定如何,将思想复制,然后出现多个思想,怎么看也不新颖。
而故事也很多流水账,就比如瑞秋她们的爸爸这个角色,之前有很多篇幅写了他专注于“鼠患”之类,但后面仅仅是为了去解救艾希莉所用,内容占多但用处太少。
还有瑞秋和洁柯这一对姐妹的人物描写,薄弱的刻画,之前他们的冲突还有家庭背景以及瑞秋走出的第一步都那么显得幼稚。
洁柯说瑞秋成为“任人摆布的玩偶”时,也太无理了。
是被小艾希莉所“迷惑”了吗?
是小艾希莉让瑞秋走上了舞台的第一步,也是它一直鼓励着瑞秋,而之前小艾希莉也是在鼓励洁柯去表现自己,怎么也不能说是被它所限制吧?
这太矛盾了。
又说回艾希莉,表面上是个大人物,但内心很孤独被幕后的经济团队所控制而不能展示真正的自己,本来这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借用点,来表达被操控的人生和自由的意识。
但这一点上也未做得尽善尽美。
重要是对于阿姨这个角色做的不是很好。
阿姨从22岁就开始扶养她,而自己甚至比艾希莉的年龄都相差不大,阿姨是艾希莉成名路上的见证者,更可以说是铸造者,只是她太贪图名誉了,这个人物也可以刻画成更丰富的,只是太沦为反面化,唉。
单说亮点的也只有麦粒的《on a roll 》好听吧这一集的科幻内容实在大大减少了,想要回到对人性的揭露和讽刺上面,又做得很表现化,这只是这一集,我为止失望。
《生死搏命》3星看完这一集后我是真的觉得《黑镜》要越走越偏了。
是要变为“肥皂剧”了?
这一集讲了两个大男人在虚拟游戏里相爱却被现实种种原因所隔阂,最重要的是到了现实,他们已并不是真正所谓的“来电”而题目《生死搏击》也只是来源于里面的一个游戏
这一集的设定也不是新的,在第四季的《卡里斯特号》也是同样的虚拟游戏。
只是这一集并未走的纯科技的线路。
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游戏里的打斗吧,实在太爽了,如果真有这种的虚拟游戏,实在让人忍不住到里面畅玩
正是这两个好朋友玩着多年前还是手柄的同样游戏,在这样的虚拟中,却情不自禁的做起了X。
仿佛就是一种引力,让他们每天晚上都不由自主地在这游戏里完成自己的欲望。
但是现实的因素限制了他们。
“猎鹰”还有妻子,他是不会离开他们的。
在下定决心断绝这一切后,却因为意外的巧合又藕断丝连。
但是在现实中亲吻了却没有了在游戏里的那种感觉。
“在游戏里是不一样的”。
游戏里的种种让他们在本来的身理隔离上又产生了无可诀别的相爱
在最后男主还是告诉了妻子,而妻子也理解了他们,交换礼物来换得偶尔的“游戏”,这也应该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这一集怎么也不算是科幻。
它也只是讲了两个男人无法隔绝的感情。
游戏带给我们的感觉确实不一样,但它又区别于现实,在现实里做不到的游戏里可以做到,爱,欲望都展露无疑。
相比《瑞秋,洁柯和小艾希莉》要好些,只是它也确实应该向第二季第一集学习。
《碎片》4.5星算是在这一季里最好的一集了。
倒不是说在所有黑镜里面上乘的一集,毕竟这一集与第一季第一集首相有相似之处,讽刺与评判也是有的。
但又与之前看过的很多说不清的电影类似。
以小人物的故事遭遇引起的一系列的意外。
先说主角,他不算是一个坏人,而他绑架碎片公司的人也是仅仅为了找到碎片的老版比利聊聊天,发泄自己的情绪还有提点建议。
这是因为主角之前也沉迷于碎片这个社交APP,而在一起驾车的时候因为低头看了一下手机发生了车祸,导致未婚妻还有另一辆车上的人都死了。
但最后却把责任归于另一俩车上的人的酒驾。
就连未婚妻的妈妈都在安慰男主,而男主却不敢说出真相。
而男主绑架人质也只是为了利用他去跟碎片老板说话,只是绑了一个实习生。
于是在路上被警察发现而被困于田地里。
只因男主读一些有关谈判专家的书而不信任谈判专家,警察查找了男主的个人信息,就被警察认为是“高智商低收入极具危险罪犯”。
亲眼目睹的小孩围观者不肯离去冒着“危险”都要拍照博得网络的关注。
男主谎称枪是假的只是为了让人质内心好受点,结果被窃听,让警察下手开枪差点让人质死亡。
而真正被要求通话的老板想与抢手通话却被下属和警察一再反对怕被讹诈。
而男主最后的遗愿也只是为了失去女儿的母亲要回自己女儿的社交密码来圆她的祈愿。
最后男主向老板说出了自己的悔恨,而老板安慰他不要轻生,人质也知道男主不是真的会伤害他而是有自己的苦衷,于是和他争夺手枪不让他自杀,但最后却被警察枪毙。
社会只关注这件事而不是人质,而警察也只看到表面为了在公众面前有好的解释而一直套用男主。
反观真正的“受害者”人质还有老板则是真正在乎男主的痛苦安慰着他。
我们没有权力去看破别人,但我们中的人也很少有真正的同情去在乎别人,不管是别人做了什么危险的事情都只还是在乎自己,在乎关注,在乎内心表面上的正义。
这个社会,真是操蛋。
――――――――――――――――――――――――总结:虽然第二集还行,但整体上却拉不住这一季的水平严重下降。
看着《黑镜》一步步要走上权游的路子,我也是莫名难受。
倘若《黑镜》的主创能多想想科技带给人的影响,或是讽刺与评判,而不是一味地套用已用到烂的设定来讲以为很深刻的故事,第一第三集就是鲜明的例子。
最后只希望《黑镜》真真能反思自己,在讽刺了这么多外界后,也应该看看自己了
我对黑镜的理解就是通过黑色的屏幕看到可能会发生的关于你我黑暗面的一些故事 叙事只是手段 诚然这三集是平稳的叙述和几乎没有反转 但是都提醒了人们科技发展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故事 人们可能会出现的丑态 难道非要每集打造一个极具未来感的世界 来个意料之外的反转才能让你打上五分?
当然 个人喜好不同 每个人有不喜欢的理由 如果这理由是“这一点都不黑镜”那你赶快去号召亲戚朋友去发起重拍第五季 🌝(仅个人观点 不参与任何辩论 我讲不过你们 诅咒反弹)
第一集:Striking Vipers 生死搏击男同题材。
以虚拟现实中的人物为载体,通过意念来进行现实生活中想做的性爱之事。
只不过载体是一男一女,现实中是两个男人。
其中一个男人有妻儿。
第二集:Smithereens 生活碎片社交网络题材。
男主因为沉迷于社交软件Smithereens,在开车的时候出了车祸,妻子(还是女儿)及车上的另外一个人死了。
他愧疚。
便拿Smithereens的员工作人质,要挟来和那个软件的CEO通话。
第三集:Rachel, Jack and Ashley Too 瑞秋,杰克和艾什莉替身明星背后的运营黑暗面题材。
Ashley是著名歌星,活得并不快乐和真实,都是她的经济人姑妈操纵的,为了获益,只把Ashley当作赚钱的工具。
《黑镜》第五季播出后,在一片差评声中,豆瓣评分降到了6.6分。
诚然,和前两季相比,那种深刻的黑色幽默、暗黑感和未来感不那么明显了,不再是英剧的冷峻、讽剌、暗黑的一贯风格,而更象是一部标准的美剧。
本来看剧圈就有着歧视链,从顶到底分别是英剧、美剧、韩剧、国产剧。
所以这一季的黑镜没有了前两季的惊艳感,但却是一部合格的美剧。
这三集中我个人喜好倾向于第一集,因为完整度较高,且揭示的也确实是在未来VR的浸入感下,对感官情色的剌激,以及对婚姻、人际和家庭的影响。
这一集,可能年轻人都觉得这演得是个东西?
这种开放式婚姻两个人都能接受??这都突破什么下限了?
可是对于婚龄超过五年且至少养育过一个孩子的中年夫妇来说,这一集真的非常非常的写实。
很多细节和情绪都拿捏的非常到位。
毕竟婚姻中的人谁没分分钟的想过离婚呢?
看看这一集的女主吧,结婚前的性感辣妹,而有了孩子后呢?
人还是那个人,身材也没有太走形,但因为你当了妈,你不能穿那些小吊带 、低胸、性感的裙装 ,要穿端庄、大方,方便活动的衣服。
所以基本亲手带娃的妈妈们,不管婚前多么的性感、火辣,有了孩子后的一段时间内,整个人都自带一种女干部气质,特别的不洋气。
随着孩子的长大,才会慢慢缓过来。
而这个时候,基本婚姻也进入了七年之痒。
就象女主西奥精心打扮, 为丈夫举办生日PARTY,当她自以为光彩照人、神采奕奕的开门、迎接朋友,可很快路过镜子时就发现胸前的一块奶渍,是刚才在厨房不小心溅上去的,而自己浑然不觉的穿着这样带奶渍的衣服还感觉良好,可能怎么办呢?
这只是生活常态罢了。
也就是稍微愣那么一下,马上处理干净,还得继续办PARTY,招呼客人。
而男主丹尼呢?
明显也对这种稳定、无聊的婚姻生活感到麻木了,婚姻平稳中带有无聊,而中产的生活又太无趣了,新认识的邻居只能尬聊,毫无共同话题,而自己也会无意识的盯着女邻居蹲下时露出的股沟看。
虽然此时丹尼仍然还是居家好男人,但或许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心正在躁动,渴望追求一种新的剌激和征服,只不过,此时的他还能用理智去压制这种想法.
每对情侣走入婚姻时,都认为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重要,那么温暖。
但是,他们会永远为彼此兴奋吗?
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他们会一直保有对对方身体的渴望吗?
在以后的三十年里,他们会带着永远不变的兴趣和渴求每天相见吗?
不可能的。
正因为现实不会如此发展,所以这才能成为理想。
而正因为这是理想,所以才会是一种永远无法达到的标准。
而卡尔呢,表面上是过着单身贵族的逍遥生活,有炫酷的工作,能轻易赢得妙龄女子的关注,身边有的是貌美想出名的女孩,可是仍然倍感孤独。
那些年轻的女孩生活经历和他太不相同了,他以为幽默的玩笑话,可是好冷,一心想讨好他的小女友只能在手机上搜索之后才能明白其意义和内涵。
两人虽然在高档餐厅吃饭,喝着名贵的美酒,而内心的距离却是十万八千里。
即使欢愉过后,因为无话可说,也只有一个沉沉睡去,一个玩起游戏。
所以,当丹尼重逢了多年前的好哥们卡尔,那种重逢的喜悦,以及对于年少时通宵玩游戏的回顾,不亚于重回他们激情四射的年少青春时光。
当在逼真的VR体验下,现实中的好基友在游戏中实现了跨性别的角色扮演,丹尼选择了亚裔格斗者兰斯,而卡尔则选择了亚裔性感美女罗克赛特。
然而打斗着打斗着.........iu也许这触感过于真实,两人在游戏中情不自禁的开始啪啪啪。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直到他们发现,这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真实的生活,因为在游戏中已经得到了极致快感体验,现实中的伴侣再也无法激起他们的“性”趣。
就象卡尔在游戏中拥有了美女罗克赛特的身体体验时所说的:以前那些只是吉他独奏,而在这里的感受就象是整个管弦乐队!
在游戏中,他们实现了性别上的跨越,分别拥有了有吸引力的身体,而同时,他们是多年的好友,对彼此足够了解 ,兴趣、爱好都完全相同,在游戏中,他们既互相有性吸引力,而同时他们还深知对方的喜好、性情,和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所以,在游戏中,他们终于得到了“灵欲合一”的极致体验。
但是,这只是在VR环境下,也就是说这些所有的快感其实都是在头脑中完成的,相当于一次“颅内高潮”。
可仍然在面对自己现实中的伴侣时,他们再也回不到那个状态了。
丹尼的妻子被冷落,妻子怀疑丹尼有了外遇。
卡尔即使面对的是貌美、性感、年轻的小女友,也无法提起兴趣。
即使两人觉得不对劲,但仍然无法自拔。
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道德问题:这种在VR环境下的行为算出轨吗?
如果你说他算出轨,可这一切并不是真实发生的,只是存在于头脑中的快感,也许还会有人拿情趣用品来类比,觉得性质是一样的,甚至VR环境中发生的一切都没有真正发生过。
可如果不算是出轨,为什么他们会冷落了伴侣,影响到了真实生活中的婚姻和恋爱关系,而且这种体验有极为容易成瘾的趋势。
其实现在网络上遍布的软色情已经在影响着年轻一代了。
因为受到这种剌激太多了,阈值也相应的提升了,过于便利并且不必和真实恋爱环境一样,需要付出很多感情和精力来投入一段关系,未来可能不婚甚至无性婚姻机率只会越来越高。
比如现在有很多真人扮演的恋爱养成游戏,付费率经常排名靠前,这还是在台词和游戏设计极烂的情况下,其实大趋势已经在慢慢靠近剧中所说的时代了。
那么,这样的行为是否会对现实生活造成困扰?
在这一集中,结局是;在每一年的结婚纪念日这一天,妻子允许丹尼上线和卡尔共度一晚游戏时光,而同时,妻子西奥也将取下结婚戒指,换上性感装扮,去酒吧艳遇。
各取所需 ,只此一天。
这是最后的结局吗?
显然真实的结局不可能如此简单。
试想,如果妻子西奥在酒吧也遇到了让自己心动不已的男人,一旦打开了这扇门,又岂能停止?
如果结识了这个男人之后,他们两人也在游戏中每日约会,长此下去,夫妻两人都各自心有所属,维持他们婚姻的,可能只是因为孩子还年幼,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
可是这样形式上完整的家庭真的就健康吗?
还能长久吗?
两个独立的成年人,经济独立,个性独立,为什么要压抑和欺骗自己和对方?
选择过这样的生活?
人类的痛苦往往来自于心与脑的割裂。
并且孩子也会很快长大,孩子长大离家之后,他们的婚姻就到尽头了。
而新一代的年轻人,还会费劲的去恋爱、结婚吗?
如果真的在游戏中极尽快感,并且可以随时更换伴侣(卡尔提到过自己曾经在游戏中尝试过很多,简值是大型开车现场),虚拟与现实又如何区分?
情感是否会撕裂?
又会对社会结构诸如婚姻、家庭形成什么样的冲击?
婚姻本质上是一种经济与政治的产物。
以“爱情”作为基石的婚姻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不过百年。
而婚姻作为一种经济契约却存在了数千年。
当科技日益发达,当旧的道德体系已经逐步瓦解并分崩离析,而新的道德体系还未形成之时,到底什么样的婚姻形式更适合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更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和人类的繁衍发展,目前还真的没有答案。
也许在未来,婚姻真的不再是必需品,其实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
但是对于中年危机,李安曾经给出过不一样的回答。
李安曾说过:有的人中年危机来的时候,天天读书,我的症状就是拍了一部《卧虎藏龙》。
这真的是这个物欲和浮燥时代的一股清流。
中年危机,也可以变得深度与有趣并存,并达到人生境界的新高度。
也许我们无法成为象李安那样才华横溢的人,但至少我们可以去试着做一个有底气去慢慢实现理想的人,而不是在生活中煎熬,压抑,最后被欲望吞噬了灵魂的人。
每集都不烂,只是平庸,但也存在闪光点。第三集完全是个反“汉娜蒙塔纳”故事,但又过于幼稚,算是系列最差的一档但两个小女主真可爱。60
失望
1.我的天,竟然是两个哥们在格斗游戏世界里出轨/出柜的故事,以及,继S3E1与S4E1后,又在S5E1里看到「思维游戏」的概念;2.社交网络版《恐怖直播》,普通用户沉迷软件致使一场悲剧发生后通过违法犯罪的方式给软件老总提交反馈意见;3.经过包装的偶像与现实的人物并不一致,三个故事中个人感觉最无趣的一个。
第一集「电子出轨」太无聊了,好在亚裔格斗男真挺帅的,可惜亚裔格斗女仍然长得奇形怪状……第二集「生活碎片」大致是讲社交网络app让人不停地玩手机,于是错失了人生,于是绑了一个非死不可的实习生逼他给乔布斯打电话………………第三集「艾什莉too」是讲布兰妮或者雷帝嘎嘎反杀经纪人…………………………太踏马蠢了
从好到差231,应该把第二集提到前面来开场,得分会很多。莫娘的表演真的是极具共情力,感觉自己已经斯特哥尔摩上身。以黑镜反思科技对生活的侵蚀和塑形的大主题,很奇怪这一集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出现。另外两集就比较一般了,玩偶挺可爱想买一个。
三星半,将近8分了。但不是以前的黑镜,带有明显新的风格,主题探讨比未来更近的现在,大部分已经存在,然后叙事方法更直接更简单,浅显易懂,受众更广的同时深度不如以前深刻,讽刺也浅了点,遥远的未来似乎还没有来
众星云集。E1飞鹰婚内出轨虚拟世界好基友,就这集还有看点。E2全靠莫娘娘演技撑像是漫长困倦的交通安全公益片。E3要不是麦莉出境毫无记忆点
太生气了,气到想拿枪指着自己,要求跟编剧说话,好好骂他们一顿。
可惜了这个casting
神剧光环不在,没有任何有惊喜的mind game,流于表面的诡异让人疲倦和麻木,美式的让人没耐心看下去。每集都有除了上床还是上床的噱头。美国人拍任何电影,10分钟不离一次上床。问题是在随手一搜色情片随便看的年代,这种投机取巧真的很老套又无聊了。失败。
第一集的Happy ending简直深得我心!好评好评!
点子不算差,加工的不好。看安德鲁斯科特演戏真的很享受。第三集的故事适合拿出来单做一部电影。
之前我评价过感觉自己在看屎,这季连屎都不如,我甚至还看出来主创团队对自己的工作有多沾沾自喜想要炫耀,真他妈让我焦虑,真是浪费演员。
1>2>3。2.3真没什么新颖的,只是旧瓶装新酒,1唯一的一个有趣探讨就是vr虚拟体验下的性别与道德模糊性,这是让我高潮的看点。
挺好的,不用过度诠释
至此,Netflix是彻底把《黑镜》玩砸了
1、这一季有很多当下欧美的流行的、和《黑镜》主题“黑科技”所无关的、政治正确元素,比如第一集的亚裔和黑人的少数族裔、LGBT、女权,第三集的反抗姨妈所代表的父权。2、第二集的故事很差,讲一个沉迷现代社交网络的人开车看手机害死自己未婚妻然后绑架社交网络公司员工要和老总说自己遭遇的黑镜有史以来最无聊的故事。Chris想要让这款社交应用降低用户粘度,这样开车看手机就不会分心了?无聊的人总会找到事情分心的。3、第三集给我们讲了如果一个天猫精灵复制了真人偶像的思想会变成什么样的故事。4、林路迪太特么帅了.....
看完第六季再回顾第五季,那还是第五季好多了
第一集细想挺真实的,但太单薄;第二集有点做作;第三集很平庸。
第一集这啥虎扑步行街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女人怎么办?先给好兄弟爽一把…?(´・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