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这部剧预告片的时候,特别期待播出,播出后一直追剧到现在,还有两集就大结局了。
说实话,这部剧太让我失望了,越看越没有看下去的心了。。
先介绍一下,我是一名90后,没经历过唐山地震,可对地震的概念不模糊,因为汶川地震的时候我18岁,那一年是我对地震的感觉……首先我来说一下剧,说的是唐山大地震后40年,可很多年份都是直接跳过,很像一些偶像剧你看着看着,忽然镜头一转10年后…当然一年一年的演不现实,可重要的年份总不能跨过去吧,比如2003年非典,还好剧里有两集,看着不错,可之后呢,演着演着就直接跳到2011年了,这是什么情况,看懵了,怎么2008年都直接跳过了,不说别的,就说08年的汶川地震,天哪,同样是经过地震的唐城这家人难道会没感觉,最起码演个两三集呀…再来看下,燕没死回来,大鸣和小艾离婚,什么狗血内容,整个一青春偶像剧的内容,地震之后是小艾一直陪着大鸣的,重建家园的,最后…哎,不说了,这太狗血了……所以我说内容华而不实,更像是在上演一部青春偶像剧…总之个人觉得内容太假,没什么看点声明只是个人观点,没有针对性
有的记忆是人永远都不可磨灭的,有的记忆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不能磨灭的,就像唐山大地震,在一夜之间,唐城成了一片废墟,也在一夜之间,周遭的人民解放军都来到受灾现场救援,剧中在救灾的时候用到了当年唐山救灾时候的录像带,不妨碍我们猜疑剧组有凑时长的意思,但是从那些古老的影像中,都能够清晰的看到国家对于人民的重视,也可以从中看到在现代时候发生地震后国家对人民的珍视,虽说有的地方还是有点狗血,但是,太细微的地方不是不可以忽视。
终于还是看到了王大鸣和林智燕在一起,经历得多了,难免会有所怅然。
看着二人温馨的样子,好像回到从前。
即使这样,哪怕在他人看来这些许有些难堪。
回忆杀简直是泪目的片段,王大鸣和林智燕竟然玩起了儿时的游戏。
然而此时,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内心只有羡慕!
但是,偏偏杨艾是这一切的见证者和承受者。
所谓的感情,其实在现实面前,略显不足。
有些人,只看远远看着,看着其他人已经走过的路,或许,杨艾并不是愿意这样,但却不得不如此。
到目前为止,除了开头,看这部剧一直波澜不惊,沉浸在温和之中,偶尔的起伏突然把你打醒,你才发觉,原来潜移默化中已经发生了这么多事。
其实看这部剧吧,我总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比如我不理解王大鸣是什么心态,心理既然爱着燕儿,却在一年之后就与别的女人组成了家庭,牵手,拥抱,亲吻,甚至更亲密的事,真是应了陈奕迅那句歌词吗——“从背后抱你的时候,浮现的却是她的面容”??
还有一个就是,杨艾终于和王大鸣离婚了,王大鸣和燕儿复婚了。
可是却还在一个屋檐下,可能是在贪恋家庭的温暖吧。
可我还是不能理解,杨艾在知道自己已经爱上王大鸣之后,理智离婚,但是就不能彻底一点吗?
出去单独过,让自己重新开始吧。
这只是我看剧之后的一点小想法吧,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可能我理解的有点偏颇了,但是,管他的,我开心就好
这部剧人物形象鲜明,剧情扣人心弦。
以年代发展为经线、以人物命运发展为纬线,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命运生死难料,演员表演细腻感人,表现出的浓浓亲情让观众感受到了强大的爱与力量。
很多场景并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牵强附会,但朴实的情感、平实的画面和家常的语言,真实再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更是把血浓于水的“亲情”感染力发挥到了极致。
那座城的剧情总能勾动人的心弦,总之是一部很不错的剧,适合全家老小一起观看,总之值得好评,希望以后的剧情能更好,国产剧加油啊。
很喜欢这样一个主题的电视剧,希望国产的电视剧能越来越好,这才是真正的国产片。
以真实案列为主题出发的想法是最棒的,没有那些浮躁的气息,看了就让人莫名的亲切感。
希望能多一点像那座城的类型的电视,我们一起追剧叭
现实中我周围平静的生活 让我对于这部剧没有太多同感 总觉得剧情有点满 不过在现有国产剧中 这部已经算很不错的 我也是一集不差的看到了现在我的泪点比较低 让我看哭的地方还挺多的 不过看到预告里 大鸣跟杨艾离婚了 真的是心疼疼的 现实中应该没有人能做到杨艾这样的吧 但像杨艾这样付出确得不到回报的却比比皆是 而且得不到回报你也没法怨任何人 感情这种东西 太扑朔迷离了
昨天晚上我看到了凌晨四点,情节是真的紧凑 让我不想停下来,我虽然是90后但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情感能那么好的渲染给我。
我好像知道地震里的感觉 好像知道上一辈人的感情现在真的好喜欢上一辈的感情,我确定了就是这一生都在努力的为之奋斗。
而我们这一代人 慢慢的 觉得这个东西换一个就好了 身边的人换一个就好了 丝毫没有温馨感。
希望余生的我 也能遇到一个喜欢同一样东西的人
我一点点来说,此剧真的是编出来的,很多剧情一点不写实,虽说戏剧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可是这剧不是高于生活,是脱离了生活了。
先说前面的不合理之处,谁家大姑娘,见一个男人一面就主动要嫁给这个男人,怎么得相处一下,看看合不合适啊,更何况是70年代,民风尚且不开放的年代,小艾的做法也太主动了,缺家庭温暖就非得把自己随便嫁了吗?
燕的母亲救了燕为什么不告诉燕的丈夫?
这也是令人费解的地方,不管燕植物人还是死了,你总得告诉人家丈夫啊,私自藏起来算怎么回事。
你想弥补母爱,你怕大鸣照顾不好,那你总得告诉一声,至于怎么照顾,照不照顾可以商量着来啊。
这是第二个不合理之处。
小艾和大鸣结婚这么多年了,就流产一次就再没怀孕了?
剧情也没表示一下,是不能生了?
还是为了小霜所以不要孩子了?
还是计划生育政策了不让要了?
还是大鸣知道孩子的事以后就不碰小艾了??
剧情没有明说,但是表示了三个孩子还有家里都是小艾一个人忙活,大鸣交了工资就甩手掌柜了,这说明小艾并不幸福,那为什么要跟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过这么多年?
就为了大家庭的温暖吗?
所以看到这小艾这个角色本身就不合理。
后面离婚了还过在一起就更不合理了。
一个不合理的角色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由此可见编剧的三观就有问题,为什么写一个无私奉献的女性最后悲惨收场,编剧想表达什么,提倡什么,还是仅仅想赚观众的眼泪?
编剧煽情功力不错,但是脱离了实际,一味的为虐而虐,这个剧的格局就小了,本来是表现唐山震后四十年这一家人的故事,以小见大,但是这些不合理的剧情让此剧降低到一个狗血泡沫剧的感觉了。
王大鸣是个细心而又大胆的人,但他并不盲目的去尝试,就像小诚子叫他去报书法班练习书法一样,希望他在一两周内速成书法,让他能快速写字,而他在细细思量后还是拒绝了,通过各方面的考虑觉得速成的书法不太好,还是慢慢来。
他就像生活里的一杆秤,仔细的衡量着利与弊,他将自己融入生活,感受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表现的十分到位,仿佛他就是王大鸣,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体现了王大鸣这个人所能做的,简直超赞。
普普通通,不算差但也一点都不精彩
编剧是有多扭曲变态
如果唐山大地震不发生,恐怕,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不同姓氏的人走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和谐有爱的大家庭,彼此扶助、相爱又体恤,而现实生活里,即便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没有办法如此美好。
燕回来之后男主的表现唯唯诺诺,犹犹豫豫,两头徘徊,小艾提出离婚之后竟是这副反应,毫不顾虑结婚二十几年的感情,抱歉与我三观不符,接受不了,一星差评是因为没有零星。我不想看温情,男主让我恶心。如果我有一万个小号会挨个打一星的。但我没有,这部片逃过一劫。
以地震为契机讲改革开放,比其他电视剧更让人动容
部分剧集又名《人渣群像》。
今年已经很久没看电视剧了,这部打算追了
我原本以为我是不会看这样的剧的写剧本是个直男癌写的吧男主就是个人渣,没人发现么杨艾这个角色没法说
热评第一说像校长的🤓再给你一次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谁像谁☹️
太尴尬了😓
前几集看着太难受了(;_;)
看了,一个经历过擦边唐山大地震的共鸣,不停地流泪,流泪。
蛮好看的
很正能量的一部剧,第一集地震有点伤感。
真实而温情~
➕半|如果湖南卫视能靠这部剧翻身,是一件很好的事。
太丧了,看着难受
在天灾面前,人渺小卑微到不值一提。也正是面对这样的天灾,才会使得人情会升华,不再局限于普通的情情爱爱,血脉相连。只是,燕的回归,艾的退让与最后生病,有点强行煽情了~
这剧情真的太狗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