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五的月光是TVB小制作高收视率的代表,当年以平均收视36点,最高收视46点的好成绩当年最高收视率(当年TVB有洗冤录,陀枪师姐2,男亲女爱等很多好剧,这个最高收视率特别有含金量)。
一开始我看的时候虽然初哥哥很可怜,尽管因为不能讲话会有很多挫折,但跟Q姨君好在一起还是很阳光很快乐,前面几集还是让人能不禁笑出声来。
但到后面每集都赚足了我的眼泪,看到初哥哥那种只能停在远处祝君安好的爱实在太令人动容了,以至于只要一听到《祝君好》就会眼睛湿润。
相信看过的朋友一定忘不了初哥哥跟Q姨说“我做错了什么你不要我了”,忘不了初哥哥的亲妈对初哥哥的无情,忘不了初哥哥看到君好和礼信在一起时的眼神,忘不了初哥哥最后的那句“你好,祝君好”。。。
整个剧中诠释着什么是爱,爱有相同,爱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人选择紧紧抓住,有的人却选择手放开。
还有剧中的其他人都刻画的非常很鲜活,Q姨,礼信,金胜,依文,祝展辉,万世光,万朱莎华,汪海琳,大表哥,胡桃姨,每个人都勾画的很有棱角。
总得来说,好剧!
电影版的我第一时间去看了,心里也有准备,毕竟15年的时光重聚就很不容易了,当年那个恰到好处的结尾该如何续写我感觉也不妥。
虽然没有太狗血但实在是没有当年那种水平,其中我觉得最感人的一幕就说得知初哥哥生病后三个人在车里唱分分钟需要你的时候我哭了,我与你永共聚,分分钟需要你,你似是阳光空气。
本来我只是循例翻一部电影来消磨周五的晚上,闯入眼帘的是《十月初五的月光》,今日大陆上映,好巧。
话匣子和思绪当然双双把持不住了。
TVB的日渐式微终于到这步田地,间或寻出一两部创收视纪录群众基础广泛的电视剧拍个电影续集挑逗一下观众早割断的神经(如果这也算电影的话),活活的二世祖。
真别说什么艺术什么怀旧什么致敬,不过是见着韭菜多,都想来割一茬。
港剧在我眼中大概就是小成本和快消品的代名词,无论经典或者烂头烂尾烂全身的,它也胜在这一点,观众不用攒够力气才去观赏,拖着地洗着衣服就把此地市民的家长里短观摩了一番,顺带着还能接受点儿公民意识或者专业教育,管他靠谱不靠谱呢,怎么说也够本儿了。
事已至此,如果编剧再不上心,真就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咯。
然而当年我们痴迷追剧时,它还叫做《澳门街》,至少国语版是这个名字,编剧非要说澳门才有这么单纯的情感。
一众年轻演员胶原蛋白饱满到哪里需要什么高级的服化道和打光特效,又怕什么逼仄的场景和俗气的情节,隔十多年去回看,照样青葱抢眼质朴暖心,真是,岁月静好。
结局是一如既往的老套,时光飞逝后,该事业婚姻如意的就双丰收,反叛鲁莽的就洗心革面,促狭蛮横的就自食苦果,温吞平和的就细水长流,每个人都有和谐的归宿,只余一人得遗憾。
偏爱这老套。
你看,一身套裙的君好在听到男声的《分分钟需要你》,怕是就确定了她的初哥哥,即便这是她第一次听到他的歌声。
而,一个缓慢的转身,不过是这两句似答非答的对白。
“——你好,祝君好。
——我好挂著你。
”“你好,祝君好”,这是最妙的道白,重复十遍,尚噙在主演眼中的泪水在我这里早消耗无数纸巾,我大概是心理扭曲了才不愿见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戏码,这样分离又牵绊,挺好。
被评为对爱的感知力极弱的我,一直不知道爱情里的爱,究竟是什么感觉,很久之后,才明白,爱是,想到一个人,心里堵得慌。
在家无聊的几天,随机打开了二十四年前的电视剧可能是带入了最近的心境,看的时候很心疼文初,很多家庭的场景都会莫名想哭看到第八集最后,实在好生气又好无奈呀!
看到张智霖回头两眼含泪“你不要我了嘛”真的忍不住想一起哭,年纪大了看到家庭剧好容易就想到自己,被抛弃的感觉,连自己的感情都无法好好表露。
娇姨对文初的养育之恩,却又如此残忍剥夺一个很懂事的孩子表达爱的权利,好难啊!
文初,张智霖,初哥哥不能说话,只能靠眼神,手势来交流,一直觉得文初是个不幸的人,最爱的君好最终嫁给了礼信,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自己。
可是他自己却觉得自己很幸运。
因为他有娇姨和君好在旁。
这部片子的主题曲更是文初的心里话。
一直都在想,文初和君好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
或者那是长期以来的感情,是家里人的感情?
但是从心灵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在一起,因为君好和礼信之间夹着个文初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还好在《西关大少》里天赐和双喜最终还是在一起了。
在《帝女花》中也没有别人的捣乱了。
啊,不对,澳门街中有个金胜喜欢过君好,帝女花中楚圣卿更是钟情于长平,两个都是唐文龙演的!!
原来捣乱的是唐文龙!
忘了那年是一九九几年,只记得有个电视台每天都会播一集TVB的师奶剧《澳门街》。
戏中有张智霖、马浚伟,还有佘诗曼……那时佘诗曼还不是TVB的当家花旦,可崭露头角,戏演得出彩,时而叽叽喳喳的假小子,时而梨花带泪的哭红眼睛,不得不承认,演戏真是需要天赋。
剧情曲曲折折的让人欲罢不能,一放学回家扔下书包便第一时间跑去开电视机。
那时课业压力不轻松,只能趁着吃饭的时间看,幸好每天只播一集,并不影响课业。
演得热闹,老妈做好饭也同我一起看,常常心软为戏中人落泪。
有次接送放学的班车晚点,我急吼吼的回家开电视,正好赶上《澳门街》片头。
桌上摆好了菜却没见老妈,留了一张便条,【做了可乐鸡翅,自己吃吧】。
那便是第一次吃到可乐鸡翅:入口香甜浓郁,隐约又透着酱油的鲜。
就着电视剧,不知不觉狼吞虎咽了满满一盘,骨头堆成了座小山。
连盘底的汤汁都没放过,活着米饭吃的一干二净……从此有事没事便让老妈做这道菜,这一吃就吃了好多年。
出社会后,工作之便酒局也很多,偶尔会点这道菜,发现再好的饭店也做不出家的味道来。
上个月老妈回东北参加同学会,厨房初哥的我照着网上的秘籍,加上自己的领悟试着做这道菜,发现可乐鸡翅其实不难做。
一番手忙脚乱,厨房好像台风袭击过一样,满目疮痍,杯盘狼藉,可乐鸡翅少了点卖相,可是做出来的味道却异常的好,不知道算不算大彻大悟:天下的厨艺好像武功,一通皆通。
而做菜便要讲究一个心字。
为什么饭店做不出家的味道,只因为铜臭味太重。
而给自己所爱的人做菜,菜里便有一味心在里面,这是外面没有的。
当警笛声在身后响起,他愣了一愣,多么亲切的声音,立刻又回过神来。
他缓缓的转过身,那一转身仿佛历经了整整二十年,一转身的光景仿佛可以令人释怀所有。
最后他望着她,她穿着高贵大方,体态有没,岁月也没有在她面庞留下痕迹,只是以前那个男人婆的气质不见了,现在更加成熟,更加有女人味了。
他明白,这表示他当初的抉择没有错,她过的很幸福。
于是,笑容在他的脸上荡漾开来。
“你好,祝君好。
”她寻着“分分钟需要你”的歌声往前走着。
这支曾代表父母之间爱情的歌曲在她心中早已不仅仅是这个含义。
前方,有一群孩子在齐齐哼唱着这首歌,中间夹杂着一个男人的声音。
是他,他背对着她,她的心在发颤,她的手下意识的去拿那根警笛,却并没有马上吹响它。
她还需要一点点时间,她还需要一点点勇气,她还想再看看他的背影,她还想预料警笛声划破长空后的情景。
终于,她轻轻的吹响了它,以他们惯用的暗号,独一无二。
噙住眼眶里的热泪,“我好挂住你.”远处,是阳光明媚,碧海蓝天。
我承认我有点嫉妒君好,她身边的人,爸爸、妈妈、礼信、文初、金胜无一不是那么的疼爱她,每个人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默默的关爱她,呵护她。
她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这些爱,甚至可以徜徉在一个又一个人的爱里。
“文初哥,看我抓到蟑螂了!
”“文初哥,再帮我做一次作业嘛。
”“文初哥,哄我睡觉。
”“文初哥,今天怎么没有叫我起床!
”“文初哥,这些是我要的生日礼物,你选一个吧!
”这个叫文初的男孩,占据了君好前二十年的生命,她肆无忌惮的向他撒娇,她知道自己无论提出什么要求她的文初哥都会答应她,在她面前文初哥毫无招架力。
她以为他们会就这样过一辈子。
“要是不疼我,不愿意照顾我的女人文初哥怎么会要呢!
”她这样认为着,以为文初哥只属于她一个人。
那时她很天真,因为她没有任何经历。
直到二十岁生日那段日子,她遇见了一个比文初哥还要好的男人。
司徒礼信,家庭背景好,个人修养好,做事能力强,去过好多好多国家,知道好多好多事情。
无可挑剔的好男人,就这样被君好遇见了,而且深爱着君好。
她开始了她人生第一次恋爱,那么甜蜜与幸福。
忽略了为这段恋爱痛苦和伤心的人们,其中还包括她最在意的文初哥。
渐渐的,她发现感觉不对了,她发据自己爱的也许不是身边这个人,而是陪伴她二十年的文初。
那时,礼信和文初一起从屋顶跌落,君好不顾一切的冲到文初面前,紧紧拥抱他。
随后她意识到了礼信的眼神里有一丝落寞,她意识到了要面对自己的真心。
君好是自私的,她选择面对真心的方法就是一面心系着礼信,一面又对文初说希望他能开口说喜欢她,何等的自私。
是的,我们都在指责君好的自私,然而这是多么的现实。
哪个女生不是期望全世界的人都来疼爱自己,一个也不愿意放手,一个也不愿意舍弃。
起码君好还犹豫过,徘徊过,甚至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只要文初开口,君好就会舍弃所有回到他身边。
如果说文初一开始的逃避是出于自己不能说话的自卑,不忍伤害朋友的好心以及让君好选择一个好男人的关切,那么这种逃避还是可以谅解的。
可是,文初凭什么帮君好决定未来?
凭什么不让君好面对自己的真心?
凭什么他就认为君好没有了他和娇姨还会活的幸福?
他还选择了一种极残忍的手法让君好死心,间接帮君好决定了以后的生活。
换一种角度,文初为什么不为自己想?
凭什么任何事都要作出牺牲?
文初的眼神是那样的清澈,可是却总是糅杂了一种忧伤,让人心痛。
把所有的伤痛都掩埋在笑容背后,再心酸也独自一人默默流泪。
是的,他以自己的方式使君好得到了幸福,用一生的隐忍和退让。
生活在美国,有一个体贴又能干的丈夫,有一对龙凤胎儿女,有自己的事业,编剧最后给了君好一个人女人梦想的生活。
讽刺的是,没有文初哥和妈妈的君好是否真的幸福也无从判断。
纵使他成全了她的碧海蓝天。
TVB剧《十月初五的月光》播出的时候,我大概10岁。
至今我对这部剧的印象仍比较深。
当时正是三年级的暑假,我在学校参加英语兴趣班。
课间我还把前天晚上潦草记下来的主题曲,重新工整地抄在原稿纸上——听,你不断呼叫我,划破宁静我的心下堕,但难过,讲不出爱没结果,口和唇,紧紧闭锁……兴趣班的同桌探过头来:“这部剧我也有看,好看!
”当年的TVB,有太多的爆款电视剧,在我们那个小城镇有着绝对优势的收视率。
我说:“你看!
这个歌词写的是初哥哥——哭,也一话都不说,害怕,连累你一生日月……你看,一话也不说,就是讲初哥哥不能说话呀!
”同桌附和,“是啊是啊。
”可我心里很疑惑,为什么主题曲是讲的初哥哥,还是初哥哥本人唱的呢,TVB的电视剧确实喜欢让男女主角唱的主题曲,但初哥哥不是主角呀。
兴趣班结束,表姐来我家玩,不可避免地我们又谈论起这部电视剧。
看电视就是我童年的最大乐趣,逮住一个人就得聊半天。
表姐比我大差不多10岁,聊起来她也很高兴:“这部剧的男生都好帅啊!
三个里面你喜欢哪一个?
”类似的问题,剧里女主角君好(佘诗曼)的好朋友就问过她:好羡慕你,每天有不同男生来接,前天是英俊公子哥,昨天是邻家哥哥,今天是帅气摩托男,你最喜欢哪一个?
这三个男生,对应就是司徒礼信(马浚伟)、文初(张智霖)、金胜(唐文龙),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喜欢马浚伟啊!
表姐也表示非常赞同,也觉得马浚伟最帅。
电视剧的结局,司徒礼信向君好示爱,要带她出国生活,但君好有点犹豫,心里放不下好姨和初哥哥,于是好姨假装开天价“卖女儿”,初哥哥假装谈恋爱,让君好安心地离开。
她和司徒礼信出国结婚定居,五年后带着孩子回来探亲,重遇亲人、街坊和初哥哥。
多么美好的结局!
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于是这部剧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都是非常美满的存在。
说起司徒礼信,我脑海中的马浚伟仿佛整个人都笼罩着一层光,穿着白衬衫,阳光帅气幽默,笑起来简直暖到心窝里了!
直到前几年,我看娱乐新闻,发现《十月初五的月光》要重拍电影,数一下原班人马——佘诗曼、张智霖,薛家燕,马上觉得不对,居然没有马浚伟!
怎么能缺了男主角!
我下班后急冲冲地和老公说起这事:TVB又要翻拍圈钱了,但男主角马浚伟居然没在里面。
老公一副看智障的模样:“马浚伟不是男主角啊,初哥哥才是啊。
”什么!!!
我记了这么多年的电视剧,居然CP都站错了?!
我和同事聊起这事,她一副捶胸顿足:“当年这部剧,君好没有和初哥哥在一起,你知道我们是多么遗憾吗!
”我至今仔细地想了很久,在我10岁的稚嫩思维里,我真的觉得初哥哥是君好的哥哥(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从衣着打扮到行为举止都很“哥哥”呀。
而司徒礼信,却是踩着七彩祥云的白马王子啊,出场自带TVB欢喜冤家的套路,马浚伟和佘诗曼也是配一脸啊!
现在却被全世界告知,原来我一直都认错男主角了。
无所适从,而且至今仍不愿承认。
电影版我是更不愿意去看,剧情更不会承认(还在开篇就给司徒礼信发盒饭了,过分!)TVB的好多经典的电视剧我近年来都重温了几遍,唯独这一部非常巧合地没有重温过,也不会打算再看一遍,就让君好和司徒礼信留在记忆里吧!
p.s.从《十月初五的月光》开始认识张智霖,还是喜欢叫他“初哥哥”。
另,为什么豆瓣把电视剧版《十月初五的的月光》显示为《澳门街》?
在澳门的一角,上演着一段段普通人的经历.这是我第二次重温.第一次看,我处于青春期,很年轻.不懂太多情.但最深刻莫过于文初打手语问QE是不是不要他了。
那种可怜真的令人崩溃。
还有就是文初和QE的付出,换来君好的幸福。
真的很伟大。
第二次细品十月初五的月光。
令我再次感受到那种现实的生活中,充满温暖的情。
依然感动,现实中人类太缺乏这些爱了。
五年前,文初的温和,包容,善良,喜欢君好,爱护她,疼爱她,无条件付出,努力工作,因为君好,就算生活平淡也很幸福。
文初,从来没有想过君好会离开他。
直到礼信的出现....君好,天真单纯,任性也不懂事,或许偏偏这种女孩,能得到上天的爱护。
很多人喜欢她,爱护她,她的人生一直都是平顺的。
没有什么大波折,而且最后幸福美满。
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也希望她能够像君好一样,能家庭美满,有儿女,有好老公,有事业,生活美满。
毕竟,这种性格不能给社会的负担给压变,我明白,为什么君好身边的人总是为她付出,因为,他们都是善良的人。
他们爱护这种纯真。
礼信,一个积极自信有责任心又有事业心的可靠男人。
对比起文初,出身不同往往造成分别对比。
但礼信也是重情义的人,他帮助文初,爱君好,就算他得知文初可能成为他情敌,他都能自信地积极地面对最坏打算。
没有君好,依然可以生活,他不用别人担心。
金胜,从小给人遗弃,不羁,不会周旋陷入感情,因为他知道自己重感情,同时也害怕面对感情,他选择孤独,情义谁真谁假,他很清楚。
所以对朋友很真诚。
他知道文初喜欢君好(自己也是),他帮文初,同时也很尊重君好一个懂得尊重他的女子。
他甚至将这种爱,轻轻地转化为一种感激。
很潇洒,很放得开。
而文初,默默地付出,把痛苦留给自己,只是希望君好得到幸福。
这点,很多人做不到,爱情是自私的,但这里,文初的爱情是伟大同时是孤独的。
QE,也是感情付出型,为了女儿的将来,牺牲了亲情。
为了成全自己喜欢的男人,也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爱,是一种牺牲精神。
不能求回报,拥有这种心灵的人,是非常伟大善良的。
海林,爱情波折多多,最终都不能和所爱的人一起。
但这些波折经历,看出她是一个对爱情有承受力的勇敢女子,她坦然面对,接受一切的不幸,她的心 温柔又坚强,她把这种希望延续到孩子。
同时,她经历过,懂得爱,她给君好的意见也是最中肯最为理智的,这里,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为爱情哭哭啼啼的海琳,她的形象甚比于圣母。
海景叔,他为了红颜开心,愿意把大半生的时间都放在QE身上,可惜你以为时间很多的时候,时间却很快地带走了生命。
生命本来就是有限的,人总不会是每个80岁死,当生命标上了倒计时,你会发现身边的爱情,感情,友情,显得无比的重要。
人走了,没遗憾。
只要永恒的情充满了内心,是多长时间都难以体现的。
依文,重物质,亲情淡薄,也注定她的感情,爱情,亲情没有结果。
她眼里只有钱,其实每个人出生,情才是最重要,而不是钱。
或许是生活有比较,人有欲望追求。
钱变成社会的一种攀爬工具。
她,为了生活好,把自己的意愿投向了钱。。。
她说她爱钱。。。
内心何其空虚,何其孤独,寂寞。
这种人,不止是她一个。
很多城市人都是这种人。。。。。
我对依文 很有感触。
朱砂华,和她老公,把儿子作为交易手段。
不顾儿子的感受,他们两个不算无恶不作的大奸人。
不过也是太重物质的人,一己私欲,当作理所当然,最后的惩罚是残酷,同时也是最教人醒觉的。
人生在世,物质可能很重要,一个人,没有爱,他是不会明白亲情的可贵,友情的珍贵,爱情的重要,这些,其实可以拯救一切。
辉和他老婆,爱情其实没有对错,也没有谁先谁后,如果把这些都分得清楚,带来的伤害更多,不过最后,两人明白到夫妻感情,一个家的重要性,他们没有分开。
如果把感情,爱情,亲情排次序,两人结合是爱情开始,经过些许日子变成了固有感情,但能够升华到亲情,是很难得的。
再把3者结合,更是难能可贵。
还有很多的人物,他们都各有特色,就是太切合人活周边,所以感触很深。
五年后,很多人和事都变了,君好有了她的幸福。
海琳拥有了坚的孩子,礼信他实现了他的家庭梦。
QE和文初也达成了他的愿望--君好的幸福。
金胜得到了尊重和幸福................等等。
每个人都有情,就看看你怎么用你的情去描述你的人生。
在这个万花筒,看到了百味人生。
也许每个人的结局都因为此刻的想法不停地改写,你呢,你想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我,我也想和君好一样,拥有自己的幸福。
最近迷上大仙,于是找了澳门街来看,从不爱看悲剧,所以一开始就先看了大结局和影评,结果,结局真的不好...于是,我很纠结,以我的性子,如果知道这部戏注定会让我伤心惆怅,是绝对不会看到,何必找虐呢? 但是在纠结过后,又抵不住图片里初哥哥的纯净笑容,所以就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冲动走向这条不归路...然后,果然悲剧了... 再看到16集的时候,我坚持不往下看了,因为即使不看,我也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只看到16集,我已经无法释怀,又把结局看了一次...我不断在想,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有人说初哥哥太傻,自私,既然君好已经示爱为什么不答应;有人说君好太自私,不够坚定,不该喜欢两个人,不该放弃初哥哥;有人说娇姨太狠心,从一直到文初喜欢君好,就阻止他...这几个想法我都有过,心疼文初,尤其是在娇姨知道他的心意,想把他送走时,他伤心,急切地说:你不要我了么,我做错了什么...我不会看上君好的,我和你一样,想把这个世界最好的都给她... 还有,当他看到君好掉进水里,即使自己不会游泳也傻傻的跳进去,急的叫出声,后面即使用石头砸也没法逼自己再出声...他为君好过生日,弄得两手红红肿肿的...背着君好睡觉,为她做功课,口硬心软的为她买她想要的礼物...而君好也是,他们一起掉下屋顶,她第一反应是冲向她的初哥哥;看流星的晚上,君好希望初哥哥能说话的第一句是说喜欢她... 按理说,他们两情相悦,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 我这几天一直希望能有两个结局,希望结局能有更多信息,希望君好能和文初一直在一起.. 但这部戏就这么结束了..没有续集,即使有续集,又能怎样? 除非再回到文初刚能说话的那一瞬间,他跟君好表白,但想想文初的性格,那样的事情不会发生 为什么呢?这几天我一直在听祝君好和分分钟需要你,一直在说服自己释怀. 直到刚刚,我似乎有一点想通了.对文初来说,亲情比爱情更重要.因为他从小缺乏母爱,没有父亲,君好和娇姨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亲人,君好对他也是,这种爱虽然也有恋人之间的感觉,但是更接近亲人之间无法割舍的爱. 文初和君好之间不止是亲情那么简单,确实,但仔细想想,他们之间却更不是爱情那么简单. 从小在一起,互相保护,一个肆意撒娇,一个百般宠爱,其实确实更像是大哥哥和小妹妹之间的感情. 如果可以,文初当然希望能照顾这个小妹妹一辈子,但是就像是女儿总要出嫁,所以当君好碰到一个很优秀,又疼她的男人,文初便说服了自己.不是因为自己自卑,不是觉得自己给不了君好幸福,而是他其实也清楚,君好现在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依赖也许超过礼信,但在感情的性质上,对自己更像是对哥哥的依赖和关心,对礼信确实纯粹的爱情. 大家都说君好都对文初表白了,他为什么还那么傻不答应.其实有没有想过,也许君好自己都不是那么确定.当时,她两个人都喜欢,对初哥哥更加关心一些,她觉得自己更喜欢的是文初,但也许,对文初是百分之八十的亲情加百分之二十的爱情,因为她确实舍不得文初,她害怕如果自己和礼信在一起就不得不和文初分开,在潜意识里,或许她其实也觉得亲情可以比爱情更重要,如果要让初哥哥伤心,如果要和初哥哥分开,那还不如没有爱情. 也许你会说,你怎么知道她对初哥哥就没那么多爱情?很简单,一个假小子,只有在遇到让自己心动的人才会变得羞涩,会脸红,会甜蜜,会心酸,而这些感觉是礼信才能给她的,不是么? 想到这里,我慢慢开始释然. 再做一个假设,如果文初和君好在一起,就像我们大多数(包括我)期待的那样. 文初一定会对礼信感到抱歉,君好心里也许也会一直抱有遗憾,而他们之间,因为礼信已经出现过,也无法像之前那样纯粹,简单.当然他们也会幸福,会过着普通简单的日子,那确实也不错. 不过,像现在这样,不是也不错么?君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一个自己确实也爱着并深爱自己的人在一起,过着很不错的生活.而文初呢,他恢复了声音,他不会怨天尤人,不会郁郁寡欢,因为他知道他自己最爱的妹妹和一个一定会给她幸福的人在一起,因为他还有娇姨,因为他对生活永远充满期待. 这样的人,即使编剧不写,我也坚信,一定会有一个和君好一样,可爱,善良,并且会深爱他的人出现,他会拥有自己的爱情,同时他并没有失去君好,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亲情却是无私的,他付出却不求回报,以君好的快乐为快乐. 这样的他,一定是幸福的.编剧其实不算狠心,五年后,他们俩相遇,文初的"你好,祝君好"告诉大家他对君好的感情只是希望她好;而君好的"我好想你啊"也说明在君好心里,永远把她初哥哥放在很重要的一个位置. 而以礼信对他们的了解,肯定不会阻止他们互相关心.然后,他们以后也许会住在同一个城市,文初碰到一个简单,纯净,深爱他的女孩,他们两家会经常一起玩. 君好碰到生活上的烦恼也会去喋喋不休的找初哥哥倾诉,他们偶尔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生活的日子,但想到时,心中只有幸福和温暖,没有失去的怅然,因为他们没有失去...因为他们虽没拥抱,却各自幸福,一直到老...所以,不要再去纠结于初哥哥为什么没有得到君好的爱,因为君好的爱一直就没失去;也不要纠结于初哥哥以后都无法忘掉君好,他不会忘掉,但是他会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幸福.总之,不要把这当成一部普通的偶像剧,最后非要自己喜欢的男主角和女主角在一起,把这当成世俗的三角恋..这更像一部温暖的家庭剧,这不是悲剧,也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这样想,你会不会对结局也开始释怀了呢
马上就要飞了,车子载我经过你家门前,仿佛几年前一样,你会穿着拖鞋、拿着书笑眯眯地跑过来问我,今天想吃什么?
你家的阳台,绿藤有点黄了,你多久没回来了?
门口还是那家卖砂锅饭的大叔,他那个喜欢背着蓝书包的儿子长得好高。
小区依然宁静,时间慢得只像过了一天。
你家的猫猫还记得我吗?
每个城市都有一群小小的人物,每个小小的人物总有一些小小的故事,每个小小的故事背后都有抹不掉的情怀。
有谁留意,澳门街上那群炖奶店阿姨、海产店阿叔们的故事?
也许那个在官也街卖猪扒包的资深师奶也曾是葡京赌场叱诧风云的发牌手。
新马路、大三巴、渔港、妈祖、大炮台,我们都曾在澳门半岛上那个长得像圣母玛利亚的观音像旁静静等待一场流星雨。
19岁的生日,我在氹仔的黑沙沙滩许下好多好多心愿,那时候,梦想总是很多很多,多得像澳门上空的星星,随手可以摘下来,就是一个放漫天烟花的浪漫仪式。
我不知道大洋彼岸那头的月亮是否和今天这里的夜空一样明亮。
你会告诉我,比起梦想的那头,我们之间的距离不再仅仅是一道隔开两个人的关闸么?
—— “以后,你会喜欢别人吗?
”——“会,就像你也会喜欢其他人一样。
”多年以后,我经过你家门前,终于原谅你为我们作出的选择是为彼此好,尽管,十月初五的月光最最别离。
祝君好。
[BSc] 赚人眼泪 令人郁闷
女主茶艺大师,一边和礼信谈恋爱,一边表白文初。虽然没结婚每个人都有重新选择的权力,好歹先跟礼信分手啊。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跟他爸一个德行。整部剧里感觉没有一个正常人。
搞不懂三个男生为什么喜欢君好?外貌性格气质品德智慧,并没有过人之处啊。已经拥有礼信那么好的男朋友,却在明知道文初喜欢自己的情况下仍然不划清界限。文初的妈令人发指,娇姨圣母白莲花,祝太的姐姐日常挑拨离间碎嘴三八,这部剧里鲜有女性是讨喜的,怎么能打到8.7分也是费解。
本来我觉着挺好的,但看最后几集的时候无语了,狗血的剧情
从小看TVB剧下饭,最不适应的就是非HappyEnding。但实际上这部十月初五,和同样很好哭的大闹广昌隆都是我心里的最经典。香港往日的商战、职场剧也很多经典,但都是好看就看完了,我不会很深刻。
感动 再感动的电视剧
张智霖 like
这是我讨厌佘诗曼的起源!!!
多少年前看过一点啊
喜欢初哥哥
这种家庭剧的剧情始终都是狗血加一些温情 初哥哥真是赞到家了 从头到尾都不喜欢祝君好的性格 有那么疼她的初哥哥 还有什么遗憾呢
就是一出人间无不散之宴席的戏,从一开始热热闹闹一群人一起吃饭唱歌到死的死,走的走,散的散,充满遗憾,也有新生的希望,但是不喜欢港剧最中意的『用我以为的幸福标准来替你做决定』爱情就算了,母亲也要这样做又何何必
在那个无线编剧还有追求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没有在一起的遗憾。
佘诗曼真丑,但是每部剧都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帅哥喜欢她
额,8.7分是怎么打出来的?这部剧没有剧情啊,佘诗曼总是接我特别讨厌的角色也是绝了,祝君好、阿man、马国英……祝君好在这里面演的像个智商很低的巨婴,很吵,很傻,很肤浅,喜欢全世界都围着她,可是看不出来她半点人格魅力,然后三个男的喜欢她,太扯了。这部剧真的没剧情…………
好讨厌为什么金胜要喜欢她!
好难看啊老天鹅。自我感动的感情观真的太讨厌了。浪费时间。8.7的评分怕是有一米厚的时代滤镜。(但我喜欢主题曲,都不跳
宁愿没拥抱共你可到老。
第一次看到佘诗曼...
是时代滤镜太厚吗?这么不合逻辑的片子,女主绿茶婊,吃着碗里 看着锅里,男主和女主妈圣母光。没有什么人设是讨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