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看的第一部电影,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烂一点。
从开头鲍抱的独白响起我就开始皱眉头,整个剧情缺乏逻辑,与其说是喜剧,倒不如说是老套段子拼凑而成的一部为了笑而笑的电影。
有些情节很尴尬,情绪过渡的也很不自然,居然因为被泼了一次洗脚水就治好了病。
wow,神医再世。
从逻辑开始讲起,这部电影对心理工作者非常的不尊重,沈腾饰演的医生对鲍抱的救助过程实在是究极离谱,放养一样的疗法,患者甚至还可以随意的进出…虽然这是一部喜剧片,但是你的喜剧也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啊……再说男主的病,好的也太快了吧,27年养成的习惯因为一盆洗脚水就治好了。
自从遇见女主,他的强迫症就开始时有时无,女主碰他他不嫌脏,女主拿他手机他也不反抗,他的强迫开始只从摆摆酒瓶子和擦擦东西上面表现出来。
再说,主角作为一个严重的强迫症——甚至已经属于强迫障碍的人,他的计划被打乱他居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痛苦或者焦虑,只是傻站在天台上,当女主摘掉了他的手表,他也只是喊了一声还给我,就没有下文了。
按常理来说,这个时候如果他立马跑去手表店再买一块手表,这才是他这种病的人可能会做出来的事,而不是回家数羊。
ok 看了豆瓣才知道原来这部片子居然还是翻拍,是由韩国的电影《计划男》改编的,本来还想说这个人物设定其实挺有意思只是没有好好用它,这下原来连人物设定都是照搬的。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完全没有基于现实考虑,笑点很老,有些地方很尬,强行煽情。
里面的每一个配角都比主角好笑,情节是真的毫无新意…… 我看到开头我都能想到结尾,求求了多动动脑吧。
(但是不得不感慨,李沁好青春啊)
《温暖的抱抱》影评影片如其名,真的很温暖!
这部电影用好多表达方式传递其含义。
像主人公鲍抱、宋温暖的名字与《温暖的抱抱》片名的谐音,还有电影的演绎和内核上,都在告诉大家传递温暖的含义!
主人公鲍抱的亲情部分最让我感动,原来他的“怪”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成了一个极度洁癖和强迫症的人,内心渴望爱却刻意压制,以至于人生没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度想要放弃生命。
好在他遇到了宋温暖,人生开始发生改变,最终获得爱情,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影片的最后,主人公鲍抱治愈了自己的一切,拥抱自己,也拥抱世界。
拥抱本身是很温暖很治愈的举动,希望看过电影的大家都要给身边的人一个温暖的抱抱!
3.5/5。
我觉得很好,高三班里一起看的电影,很欢快,挺搞笑的,就是剧情太老太套路,估计要是我现在看也不会说很喜欢。
男主是一个极度强迫症,甚至连放屁都计划并且严格按照时间排放,大为震撼,但细想我高三其实也有自己的计划表,什么时间段做什么科目的题,什么空白自习做什么,什么时间纠错订正错题,以及我写日记的时间也都排的严严格格…基本上一段时间复盘总结一下上一段时间自我表现,更新一下计划表之类…不能说全都执行的很好,但大差不差,主要是我会经常性感到厌倦,一想到,天天就是做这些,每天都是这样每天都一样,我就会从心里觉得很烦很烦,但大框架也差不多都还在执行。
我看完电影跟我班里一个朋友说,我也有计划表,她比看完电影还震惊。
还是觉得条条框框虽然很烦,但是什么都名清目晰,就会让我觉得很舒服。
其实人生不也是吗?
出生之后学走路说话,然后上幼儿园,再之后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在上学的过程成中渐成大人,接着大学,期间会恋爱失恋恋爱,之后大学毕业就工作了,这之后的人生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然后个人又在学业到工作的过渡以及继续中组建家庭有自己的小孩,周而复始直至死亡来临。
这些这些不也都是已经不言而喻刻在每一个人类的dna里的吗?
只不过这个框架非常大,我们有非常多可供选择和变动好的空间地步。
还是没想明白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突然之间联想到,初二我坐靠窗倒一排,校长来班里听课,就坐在我的右手边,忘记是什么课了,校长看我做的上课笔记,拿起我放桌上的笔记本,翻开到扉页,上面我用蓝笔写了非常醒目的一句话“上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还是“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记不清是哪句话,应该是前者)校长看了愣了很久,然后问我:“你觉得上学的意义是什么?
”当时给我整懵了,。
我要是知道我还写它干嘛?
但是我回答的非常官方,说为了知识为了更好的自己为了父母家庭为了师恩浩荡云云…校长心满意足展颜,说你这不是知道的挺好的吗!
接着是几句简短的对我进行1v1提携劝学…现在想到也挺诧异,我那么早就开始在思索这些哲学命题了?
闲来无聊的下饭电影,有一些笑点,可能因为不是在电影院看的,很多笑点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剧情上,中规中矩或者说有的梗已经用的有点烂了。
就是一部没有任何让人印象深刻的爆米花电影,消磨时光可以,但是不会再想拿出来重新看一遍。
可能这个电影本身自己的定位也是这样。
最后的疑惑,女主的前男友吃藕成这个样子,虽说是为了达到戏剧效果,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吧
人设很新颖,一个极端的洁癖患者。
27年如一日地活着,想做出改变,但是又无能为力,于是制定了一个最后一个计划“自杀”。
却因为一场意外跟女主角相识...成为人气明星又机缘巧合下成为“搭档”。
女主同样也被渣男伤害,两人在相处过程中都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做出改变中间经历了一些困难,最终和朋友一起战胜渣男势力的故事男主也在最后发现爸妈给自己留的纸条与自己和解怎么说呢,剧情很老套,且并不是很有看点,给我一种在电影院看完什么也没有收获的感觉…但是演员我都很喜欢 包括李沁 沈腾 马丽还有一些眼熟的开心麻花的成员
我就针对电影里的歌曲,韩版那歌多好听,给我当时观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乐是重要的一环,而国版音乐什么玩意,里面还有个男声插曲唱的那个虚都喘不过来气了。
影片里原创歌曲什么玩意啊,还能进决赛,关键真有胆量搞这种音乐电影,我满怀期待希望能听到美妙的歌曲,可是“小熊跳舞”还有不少熟悉的旋律搬用拼凑。
失望,真有胆量敢翻拍音乐竞赛主题电影,那就好好创作一下啊,还有常远也用不着死鱼眼人设啊,洁癖强迫症我也有,但是不会被人看着像白痴啊。
国版太凌驾于现实之上了,韩版好歹让人有共鸣,贴近现实生活,也是看完觉得很感动,国版就是看一群精神病,就这种人反正我生活中是一个也没遇到过,没共情,可能你们演艺圈这种病人多吧。
首先,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好电影,豆瓣给的5.6我个人认为打低了,下面我来分享下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首先是这部电影选取的素材,我个人觉得在近几年来说很有针对性。
它以小见大,常远饰演的抱抱以及其他精神病患者其实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伤痛,且时代的快节奏让大多数人时常感到孤独,你看现在的新兴产业什么撸宠馆,失恋博物馆,星空馆,还有一些新兴行业什么在微信上每晚准时发送晚安的人就知道现代人精神有多空虚了。
其次在某些细节上这部电影做的也比较好,情节也比较紧凑,且有泪点也有笑点,也贯穿了两个主要人物及其他几个精神病人从头到尾的成长。
不知道有个细节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开始的时候男主强迫症非常严重,堪称是现实版的姜子牙,就连跑步的时候也要梳头理衣服以及为避免衣服被弄脏而避开那些彩色颜料,可最后他为了找回他喜欢的女孩连鞋子踩了脏水,自己淋了洗脚水也没怎么管了,这前后的对比就体现了人物的成长。
再说人物的名字设定也是为情节服务的。
比如男主的名字抱抱就是,这个电影中明说了,我就不赘述了,而且王为仁,枉为人这个谐音也是妙了妙了。
但是还是有些不足,我专门查了下这方面的资料,了解到其实这部电影有点偏离心理学方面一些专业内容,比如说其实里面的什么回光返照疗法其实有悖专业知识,这其实会增强患者的痛苦而不会带来什么好处。
且李沁在喜剧表演的演技上还略显青涩,可能跟她专业有关,个人觉得她《庆余年》还是演的不错。
当然了这毕竟是部喜剧,我觉得也没必要那么严肃的去观看和评价这部电影,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大片,我觉得也没必要它制片多么高大上请的演员多么正经的演戏是吧。
我保留自己的意见。
人总是这样,一花钱,稍微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会无限放大自己的不满。
当然,恶评的就另当别论了。
哈哈像我,今天在飞机上,闲着没事看的,看完就一点不心疼,害觉得挺搞笑的。
是一部结构完整的片子。
有些人说不是每个演员都能当好导演,这不废话,都能当那各个都去导好莱坞了。
我每次看到演员第一次当导演标准都比较平,成片能完整讲好一个故事就可以了。
温暖的抱抱,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主角的人设透过一系列铺垫是立得住的,常远一如既往小表情出色把想立的洁癖人设演好了。
中间情节整体也连贯,剧情推动也合理,主人公性格的最后反转也符合情感逻辑,加上一众喜剧人的表演增添增彩。
有笑点也有一定哭点。
整体来说我觉得是可以的。
有些人批评说,李沁偶像剧演法,虽然是人都看得出来,但说实话这逼喜剧,除了这种傻白甜偶像剧演法,你给我琢磨个别的演法我还真不知道怎么砌进去,不可能整个影后章子怡演法放进去吧,那不纯二逼嘛。
还有我其实最不能理解的是说关于心理疾病和心理医生的讨论,拜托,你科普啥玩意儿,你是广电总局嘛?
奥特曼下架是不是也有你一份功劳啊?
看个电影我需要你给我科普真正的心理疾病是那样不是这样,医生是那样不是这样。
拜托,who她妈真会觉得电影演啥就是啥啊?
你在生活中遇见过给你举例子的人说,“诶我知道洁癖人啥样哪部哪部电影里是那么演的”不要把别人智商放在自己的水平去揣度好不啦?
虽然我也不知道真正的心理疾病患者是啥样,但我不会傻到把电影百分百当真好吗OK?
总得来说,这电影还行喇
鲍抱是个极度缺爱的孩子,宋温暖是个被爱伤透了的孩子。
宋温暖正如她的名字“送温暖”,纵使“掏心掏肺”,也从未变得“没心没肺”,她的使命好似就是来给鲍抱送温暖的。
宋温暖与鲍抱的街头一撞,好像一束光闯进鲍抱单调白的生活里,自此有了颜色。
鲍抱酷爱白色的极简风穿搭,白色给人精神上的放松。
鲍抱虽是个怪小孩,可他不阴郁,内心向阳的那一面驱使他避开压抑的黑色西服。
温暖在影片前部分的穿搭,几乎把光谱里的七色系每种色系踏足了个遍。
甚至还有彩虹颜料铺陈的T恤。
因为温暖的底色,是彩虹色。
影片结尾,这对恋人携手相拥那一刻,鲍抱的彩色衣服与温暖的白色长裙也紧紧贴合在一起,我终于懂了。
温暖给了鲍抱爱,正如阳光把自己光谱里的七色给了白,自此白有了颜色。
拥有彩虹色泽的白,最终反哺了阳光。
谁说阳光没有伤,只是在冷漠疏离与温情之间,本性决定了他们选择后者。
宋温暖是阳光、影片里患有心理疾病的安全、张栋栋、炸弹以及治疗他们的贾医生,也都在某一个时段成为过别人的光,给他人的心灵涂抹上了彩虹色。
尽管影片有些不接地气,却着实让我享受到了一种童话世界的浪漫气息。
七彩斑斓的世界,暖色的调调,各色各样的人,不经意漏下来的光,明明有着不美好甚至忧伤的过去,呈现给观众的画面却是暖色调的治愈系……让我联想到了色彩心理学,还有小时候很爱吃的特大号彩虹棒棒糖。
对称美也是一种美
高处的风景也可以是治愈的
对比美
绚丽多彩的美
第一,整个电影都在说女主的前男友多渣,哪怕是个杀人犯,总得有杀人动机吧。
只讲女主的一面之词,既然这个男人这么垃圾,你当初为何和他在一起,这点为啥不敢说了。
如果只有抱抱火了,女主是不是也要扣抱抱一个骗歌词的帽子,毕竟歌词又是女主写的送给他的。
按照女主的说法,前男友骗歌还出轨。
事实是什么?
事实是女主毫无格局。
写歌是女主自愿的,最后变成骗了,既然如此当初为啥给他写,为啥不捧自己呢。
是不是和现在给抱抱写歌一个性质呢?
也许是女主家境不好想找个一事无成的富二代扶持潜力股,也许是女主备胎前任太多、生活中道德绑架为难伴侣,或者等等不为人知的缺点,总之导演提都不提,直接来一个无逻辑性的渣男设定,甚至不加解释。
电影这种片面宣传方式,很容易导致当代女性认不清客观事实,从而在感情中产生更多的偏激判断,更容易遇到渣男。
电影看似是在维护女性的舆论声誉,让女性做正面人物,实则是在捧杀当代女性。
第二,男主的设定,基本上就是在迎合国女的做梦需求。
每个女人都想找一个主动做家务,有洁癖的男人,享受一切的同时又不需要付出任何身体代价可以随时脱身。
男主这个设定非常完美。
同样是在捧杀女性。
走出电影院的女观众一定会很失落,为啥我身边没有这么好的男人。
导演是嫌中国的结婚率太高了吗?
我的表面:媒体天天这个样子,这世界不会好了。
我的内心:赶紧加速吧,快踩油门。
高看了常远,这根本没半点觉悟也没廉耻诚意的演转导啊。翻拍基础上,居然空洞无序成这样。表面金灿灿,搞笑和温情却都没一点真情在,全靠狗血胡编乱造。逻辑连舞台剧也比不上啊。这种垃圾真有脸拿出来,服气🙂
开心麻花+李沁,在矫情和尴尬的边缘疯狂试探。不看也没损失,看了也就那样。 UME双井
简单来说就是谢尔顿中国分顿的故事。真的不要把各种戏剧形式和小品段子搬到大荧幕上了.....唯一能看的就只有李沁的脸
1.尴尬、俗套、无聊,既不温暖也不好笑。2.全片最好看的就是李沁的颜。3.离开西虹市宇宙,秋雅和王老师在一起了。4.乔杉,作为大保健的代言人,他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5.一星半,这是一位普通影迷对这部电影最真诚的打分。6.用“春晚小品”四个字来形容它其实更加准确。
我的评分:7.5影评:挺好的一部电影。我有影片中孩子对父母那种对拥抱的渴望。因为我小时候,记忆中,他们就没有怎么抱过我。我对自己说,他们应该在我不记事的时候总抱我,我是这么自己安慰我自己的。所以我对自己的孩子从不吝啬拥抱。这是一部很让人感动的低成本的电影,触动我心里的那个点。
比预想好一丢丢,但故事绝对三俗,以一个设定好的奇葩角色,到最后扭转成正常人,这是多少喜剧剧本的工业模式啊,本片笑点尴尬,煽情刻意,如果不是影厅的集体爆笑带来的氛围,可能观感会更差,一到段子集锦情绪就高涨,一到扯孤单啊,家人去世,心理阴影啊之类的,影厅集体降温,这就是不成熟的影片带来的极端反应,也是华语电影典型煽情泛滥的从流者,总之就是看完会忘的那种。★★☆
能看睡着了
超搞笑!温馨!治愈!强烈推荐!
电影开场十五分钟后 我给出了评价
前半部分还是说可以的,后面就垮掉了,其实用不了110分钟,90分钟足矣,常远作为导演兼主演,最尴尬的是,任何一个配角,感觉都比他出色。有笑点,没亮点。
不要在放屁的时候点烟
如果没有苦难,幸福不值一提。简单即力量,喜欢这部电影!男女主角互相治愈,故事结局温馨美满。全片以男主视角为主,对女主转变交代不足。
看到一半就想着这喜剧的逻辑自洽太难了给三星吧,后来看到一众的开心麻花想着给四星,但是最后他们抱在一起,我还在吐槽突然就抱上的时候,闪回抱抱小时候和父母抱在一起的片段,泪崩了!!!不管我不管,竟然最后泪崩我要给五星!!
历代级的烂梗,史诗级的烂片,尬到你全程脚趾抓地。本片仿佛一个土匪,强盗了你的元旦假期,并且只想捞完这笔就跑。
尴尬2020。马丽>沈腾=乔杉。这么烂的话就别放在跨年了,糟心一整年了最后一天都不能被放过。
故事还挺套路的 特别是由低谷走向高潮的转折俗烂且不自然 很明显就是时间凑够了所以强行高潮 十几几十年的强迫行为说改变就改变 实在没有说服力 整部影片全靠开心麻花加乔杉魏翔他们强撑着 实在有些失望 但不得不说 开头李沁和常远那段音乐小品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还是不错的,中规中矩的电影,大概知道剧情发展,有些点也是比较好笑的,而且还有麻花的一些演员的加持,关于爸爸妈妈那段虽然知道套路还是会受感动,还不错的电影,可以日常看看那种,常远还要继续努力~
平均一个笑点要忍受20个尬点,请李沁远离喜剧,请小王力宏远离做导演。
怎么评分那么低??我觉得很好很好呀!虽然还是搞笑温情的套路,但是看的人真的很开心的!而且常远自己执导的水平也很不错,在美学色彩构图这些方面都做得很细心👍是有感觉的,让人觉得好看的,称赞的👏👏👏
一个不错的点子,被拍成了烂片。常还是做演员吧,做导演是没有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