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故事的开始 悲剧正在倒计时 无处不在地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一次误会,一场闹剧却引发了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仿佛了一颗小石子却能在平静的湖面上演着一圈圈的涟漪做过警察,当过卧底,进过黑社会身份的重叠,尤其是相对面的角色倒置注定了这个角色的可悲命运黑社会团体,警方,杀手,小姐,劫匪互不相干的人群,却因为你的存在扯在了一起千丝万缕,相互纠结,仇恨,杀戮,亲情,义气…本来与自己无关的一桩事故,却把自己卷了进去这不能不说是命运的作弄事不关己,本可高高挂起 可是仔细想想,又似乎哪个环节都少不了他来贯穿当下人常感叹生活节奏太快,社会压力大在我开来,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不趟这趟浑水,哪来的两面受气和左右不是人?
樊少皇的角色无疑是剧中最可悲的人物杀手,任务和目标是生命里的所有这个邋遢的拾荒者却不然有亲人的念想,有感情的寄托因为一句“我们其实都一样”而甘愿用生命来维护誓言小女孩获救了,是两位风格迥异的骑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屠戮了所有面前的怪物,同归于尽悲剧--从头至尾 配合着香港街头特有的昏暗色彩 一直感觉压抑亮点虽少,却值得提取出来剖析其对剧情发展的满意度女友工作之余的梦想,给了观众提示,笨的永远是男主角阳光沙滩,伴侣结晶,如此惬意的生活状态永远只是幻想凸显梦想破灭的最好方法是在现实里给做梦的人们一个耳光拾荒者不理智的行为理智了很多人的思想至少不再白日做梦,开始明白思考活着的意义他懂得静下心读书,去听“梅花三弄”,“渔舟晚唱”小警察明白了自己身为父亲应背负的责任,只要自己还抱得动,那就是榜样小女孩明白了世间的好坏,用血的教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倘若以感情基调重新审阅该片,是部值得再听一遍的电影当然,只是听,画面效果做的很差;还有,只考虑积极向上的感情因素忽然想到一本书上提到作者不愿回答的三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爱情是什么,钱是不是万能的第一个问题没有答案,以此为首的一类问题都是如此第二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只是人们太过挑剔,总是不满意第三个问题其实只有一个答案,但是人们又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偏偏不愿意相信照这么来想,似乎读书和欣赏古典音乐是无用功,不值得提倡该死的人都死了,不可能死的用来收尾童音再次响起,叙述着它本身的不真实性思者如逝 必灰飞烟灭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杀戮过去,寂静一片血如残阳,残阳如血只剩下青苔和海滩海底,绿宝石闪着诡异的光
我理解的青苔,是那种在阴冷潮湿的角落.不引人注到的地方,但它们生生不息。
这片子我可能看的不透撤,除了那暗淡的光线挺附和青苔的生存环境的,其余的我一点没看出什么,像说什么呢?
谁是青苔,谁是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遇到了就能感觉到彼此的无奈。
影片想法很好,要传达的意思或者是要展现的东西也很明显,无非就是要告诉大家,底层的生活与其的众生相。
可是,影片到后来,节奏是失控的,后面活生生变成一部很八十年代的感觉到犯罪片,小女孩到底是青苔还是花,我不敢妄下定论。
但是,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既有对性工作者的描写,也有对南亚人士的描写,可能力有不递,给人的感觉太流于表面,所以就给人感觉不论不类。
说是文艺片,缺乏深度。
说是犯罪片,力道用过头了。
里面演技最好的是小女孩,余文乐和樊少皇不过不失。
真可惜了班底,邵音音和曾志伟在这里就基本亮个相,对片子毫无推进作用。
而故事性也不强,基本好像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想说,但什么都没说好。
其实我觉得如果把它拍成纯文艺片,删掉那些动作情节,也不失为一部有亮点的片子吧 。
郭子健的片子分数普偏都不高,我觉得他还没找到自己的路子。
但是,在如今港片没落的大环境下,像郭导这样的年青导演,还是要期待他们能扎根香港,为港产片作出贡献。
毕竟,像郭导这样土生土长的年青香港导演身上,还是能找到那一丝丝港味, 这是最珍贵的,因为它缺乏。
真的很讽刺,随着国内电影红红火火,百花齐放,可是最初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却凋零在这资本狂潮里去,不禁令人惋惜不已。
我觉得青苔有更深的一层含义,这或多或少也暗指香港电影现在的生存状态。
28届香港金像奖 新晋导演 郭子健。
冼色丽给人个惊喜,很美很美,看起来很纯。
其实本片不怎么好看,不知道这个奖是怎么颁发的。
当年看金像奖的最佳摄影影片《恋之风景》,获得很多惊喜。
这次也是为了获奖影片才看的《青苔》却发现令人失望。
本片和《黑拳》的风格路线比较接近,但最后的表达,却达不到前者的效果。
亲情、故乡情、人生路给的启示,前者会更加令人唏嘘。
从《证人》和《男儿本色》就发觉个事情,白话和普通话结合的影片,总是令人感觉不伦不类。
痕迹太明显了,或者说,香港导演,不太在意普通话的对白表现,只要能说就行了,这样反而感觉,说普通话的演员,声音比较生硬,表演痕迹太重。
片尾字幕的画面给了人一个惊喜,原来胖子还活着,母子团聚,同时斩妈扮演者邵音音和冼色丽的片尾曲《偶然》也是娓娓动听,可惜我没找到,最后下载了蔡琴和陈秋霞的版本。
最后说下,本片有露点。
因为不好看,就不推荐了。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的电影,今天中午看了《青苔》。
不得不说余文乐的演技日益成熟,也许趁着陈冠希不在,他有更多机会提升自己。
在命运里我们该是卑微的吧?
看似顽强的生命,任凭你的信念再强悍,也逃不脱浮萍的命运。
我并不是悲观的人,但看了这部电影还是忍不住感到了命运的不可抗力。
但结局里孕育的那个小生命,谁又能说不是向命运的又一次宣战呢?
虽然不是出自同一导演之手,但《青苔》却有着和《狗咬狗》《军鸡》惊人的相似。
生命的力量不可小觑,信念是最好的武器。
我们以为倒下的他们不会再有喘息的可能,但为了心中的信念他们一样用生命捍卫了生命。
为了心中的那份希望和温暖,他们坚持了那么久。
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满面疮痍也毫无退意。
浮萍的生命亦如此,卑微却不懦弱,飘摇又不失顽强。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青苔,随处可生,无论几经践踏也一样可以顽强呼吸。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浮萍,随处可亡,不管多么艰难都可以留下生的希望。
电影同样把社会最底层的生活大白于天下,把最惨烈的伤疤狠狠地层层揭开。
惨烈,却惨烈得痛快淋漓。
沾满鲜血的双手握住的是生的希望。
故事依旧围绕卑微的生命,用刺目的阳光下最黑暗的喘息展现最真实的生活。
直白,却直白得饱含温情。
布满伤痕的身躯包裹的是爱的力量。
不看演员名字我真的不知道那是樊少皇 不看演员名字我真的看不出那是樊少皇 不看演员名字我真不会去想那是樊少皇 记起天龙八部里面的虚竹 或者光阴真的似箭 或者这岁月真已流逝了很久 我看不出 看不出当年那个小虚竹的樊少皇就是今天我看到的那个垃圾者 从头至尾都好难看 好难看得清楚挖靠 这是樊少皇啊 挖靠 这是小强啊 挖靠 这是蚯蚓啊 挖靠 这是壁虎啊 挖靠 这是惊悚片啊 挖靠 挖靠死我了 真TM的难死啊 挖靠 我都看累了 那个小女孩 挺不错
最早关注余文乐是在早期他与杨丞琳主演的那部偶像剧《爱情白皮书》里开始,那时候的他像极了我年少时暗恋的男生XXX,忧郁、迷人、轮廓分明,又带着点女生才会有的羞涩感。
是谁说的,女人是感官动物,当看到像余文乐这样的男生出现时我的内心还是暗暗欣喜了一把,不可否认像这类型的男生很受得女生待见。
(至少包括我)但是在此剧里余文乐早已丢掉当初《爱情白皮书》里青涩腼腆的欧阳挂居的味道,跃升为一个带着痞气比小混混还小混混的“放蛇”人,成天无所事事的游荡似乎自从卧底失败当不上警察后再也找不到人生的价值找不到存在的意义……直到LULU(剧中角色名)的表妹阿花的出现。
我为什么不是说因为LULU的出现而改变了余文乐呢,虽然的的确确也与LULU有关系,但是因为他们相遇时余文乐就已经是个小混混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了并无什么大的改变,但阿花却是令他当上了骑士当上了一个敢挑战恶势力的英雄。
LULU是一个妓女,余文乐是她的常客。
在双方的心里,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嫖客与一个妓女的关系那般简单。
似乎在这个大千世界在这个颠沛流离充满黑暗肮脏的世界,只有双方才能给予自己想要的安全感,他们已经不自觉的把对方当做自己心灵上可以存放一些精神的寄托的对象。
所以当LULU因为阿花的关系被樊少皇饰演的乞丐殴打成重伤入院一直昏迷不醒并检查出已怀孕时,他开始有点惶惶然他开始很悲伤很激动。
他不仅担心LULU的生命安危以及阿花被樊少皇带走后会发生的事,还担心樊少皇会供出他在黑社会头目堂哥死的那晚与之呆过一起的事实他怕被警察怀疑是凶手,樊少皇的另一个身份是杀手。
他是堂哥手下阿星用钱买来去干掉堂哥的凶手。
所以余文乐势必得找出樊少皇干掉他,为自己也为了LULU阿花。
当影片出现了阿花这一角色时,我从未意料过她是整部电影的主线,在后半段几乎所有的角色剧情都得围绕着她去进行,一个十一岁的少女从其他地方来到表姐身边也想学她一样从事妓女赚钱但偏偏在她初次会客的这晚由于频频发抖而被客人生气的烂骂着无论如何在那晚一定要干到她,又被刚行完凶的樊少皇撞见且不惜狂性大发杀害了阻拦他带走阿花的人,用樊少皇的话来说他是来救她的。
很明显从他救走她的那刻开始,阿花是不情愿被他带走的,任是谁在你面前狂暴的杀害了人之后且欲将你带走你都会忍不住害怕的把。
阿花就是这样,她看到了这个乞丐残忍血腥暴力的一面,就算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拯救她,但她还是忍不住的害怕。
让我最震撼也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的是:余文乐与樊少皇的牺牲。
当阿花被阿星的手下带走时,樊少皇倾尽全力与之搏斗去保护她,搏斗过后自己已是全身血迹奄奄一息,而此刻余文乐闻风赶到现场正想举枪了结樊少皇殊不知却被阿星开枪打中,但我想让他们更意料不及的是突然出现的印尼匪徒,一阵枪声过后阿星与其手下全都死亡。
匪徒发现了阿花,欲对其奸淫,此时樊少皇已静止不动,余文乐中枪后躺在地上想起来阻止却被匪徒同伙残忍的用长柄枪暴力的殴打毫无还击之力……我完全想不到已经奄奄一息的樊少皇还能够用尽最后一分力气去干掉匪徒护阿花周全,而在另一边余文乐受到重创之后居然也还能够绝地反击,而后身中数枪的他是靠着如何惊人的忍耐力才能够忍下那口死亡的气息奋力的奇与匪徒搏击?
那股气力那股精神直逼得我落泪,当残暴被正义战胜即使是用死亡换来的,我也大叹过瘾,我是女生我见不得血腥但是当看见余文乐与樊少皇近乎残暴的去反抗邪恶势力时我是开心的我是连一眼都不舍得眨。
骑士终于可以保护到他们所想要保护的人,虽然在此之前他们就如同青苔一样卑微渺小,但在那一刻他们人生的价值他们生命的终止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
死亦无憾。
南亚人在香港电影中出现的频率是怎样的?
最早香港电影的南亚人是怎样的?
不知道。
很想知道。
但直觉南亚人的形象正在建立。
神探中偷枪的南亚人。
还有这部片子中火并抢劫黑社会南亚人。
记得还有,但忘记了。
南亚人的形象之所以如此塑造,是否反应了香港的现实?
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
——《青苔》观后 余文乐和樊少皇两个人,身受重创还是不停地打呀打,怎么也死不了,那时候已是凌晨,看得人疲惫而腻烦。
可是最后樊乞丐真的流干最后一滴血,余警察也轰然倒地,仰面朝天,气若游丝,用心里的声音对他的女人说,“没事了,你不是想去海滩吗,我们去海滩……”那个植物人女人躺在病床上,眼角缓缓滑下一滴泪。
看到这里终于很难过。
很俗套很港式的一个结局,但这最后一刻终于让我入戏。
谁能来拯救他们,黑暗中,潮湿的,青苔一样卑微的人生。
只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压抑。
和深入骨髓的绝望。
电影的插曲是第一次听到,歌词却很熟捻,那竟是徐志摩的诗啊,“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混混警察从地摊淘来盗版碟,放给那个对他有情的妓女听,而她被打成植物人躺在床上,怀着他的孩子。
如果一切风浪已都过去,他和她也许会有一个温暖的开始,但电影显然不愿意让结局圆满,更血腥的杀戮和践踏只刚刚开始,小人物的悲哀,就在于像飘零的叶子一样,被纷争的旋涡裹胁,不知要被卷向何处,粉身碎骨还是身首异处。
樊少皇一口刻意的河南音其实很让人出戏,他的妈妈为何离去,他是恋母情结还是精神异常,他和小女孩是惺惺相惜的友情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情,这些都让人疑惑,剧本没有交代清楚。
总之这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对施舍过他一口饭的小女孩拼了命去护佑,以及被黑帮利用做杀人工具然后被灭口,都是让人唏嘘的,但他发疯一样暴打露露,那个同样花朵一样灿烂,又青苔一样凄惨的女人,让人一阵心寒,憎恶。
小女孩的角色本可以更出彩,但是不够冷漠有力,也许总是有意无意拿她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吗帝莲相比,其实她可以将冷漠玩到底,用漠然又童稚的眼神,睥睨这个肮脏的充满杀戮和欺骗的成人社会。
可惜导演没能很好地控制她,让她的表演时常游离在剧情之外。
就算她对樊乞丐说,自己就是要做妓女挣钱,不过之前的情绪没有铺垫好,所以此处台词无法让人有一点震撼,只有莫名其妙。
就连她恐惧的哭骂也是那么正常,正常得没有任何冲击力。
男人们互相杀戮的时候,如果她不要哭,就那样安静地看着,甚至脸上溅满救她的男人的血,还漠然地笑着,那才是真正让人害怕的,那样影片的效果更好(我真是变态,挖哈哈)。
再回到结尾的海滩吧。
活下来的两个女人在海边缅怀,肚子里的孩子给压抑的影片留下唯一一抹亮色。
顺便说句,其实很喜欢冼色丽,从《一米阳光》里那个清纯的民族女孩开始,就记住了她,她的纯美气质也许和妓女的角色毫不搭调,但也正是这样的反差,才更让人难过吧。
那首歌很让人动容,仿佛是蔡琴的声音,“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而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也无须欢欣,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那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一群低等烂命的人,像城市边缘的青苔,在无人注视的黑暗角落里独自开谢,卑贱地生活。
这该死的生活。
余文乐在电影《青苔》的表现不错,放弃了帅气的外表,演技有很大的进步,可能这样一个边缘警察比较有发挥的余地。
警察一角当影帝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前有黄秋生曾经在《野兽刑警》出色而火爆的表现摘下了金像奖最佳男主奖,接着梁朝伟凭借在《无间道》中的卧底警察再次成为金像影帝,后来郭富城凭在《三岔口》中神精质探员一角,成功转型成为演技派男星顺利坐上了金马影帝的位置。
不知道这一次余文乐的努力是否会得到金像或是金马的垂青,一个提名也是对余文乐演技的一种肯定,余文乐和古天乐应该会是亚洲影帝下一个接班人。
青苔,生长于阴暗潮湿的环境,总生长在不起眼的地方,青苔可是植物中比较野,没有人会专门去种植,只要有点阳光、水、空就能生存下的植物。
青苔总是样默默生长,没有树高也没有花香,注定了没有人会去关爱它们,在某一个角落自生自灭。
电影《青苔》中的那些人物就如同青苔一样。
当过卧底的警察,警匪都当过了的家伙并不是黑白两道都全吃得开,只是黑白两道的传话人,无论哪边都不把这个曾经的卧底警察放眼里,和一个黑社会过气小混混没什么差别,任人欺负,基本没有人会尊重这样一个警察。
妓女没有尊严人格的职业,躺下收钱,提裤走人,身体沦为挣钱工具时那就只能忍气甜吞声了,只想用最短的时间挣到最多的钱,好脱离非人的生活。
雇佣杀手,一个没有身份证明,没有来路的家伙,操着一口标准的方言,只能整天在垃圾堆中寻找一些食物,困了就睡在垃圾堆中,有时帮人杀一俩个黑社会头目,过着猪狗差不多的日子。
还有那些黑社会的古惑仔,他们以为打下一片江山就会有明天吗,一样只能活在阴暗中,过着害怕被别人暗杀的日子。
正是这样一群香港社会低层边缘人物,因为一起黑社会老大儿子失踪案撞到了一起,他们之间的日子谁也没比谁好过到那里去。
无论是黑社会小混混与老大之间的自相残杀,还是警察与妓女抱在一起暂时的感动,或是雏妓与杀手怀揣着童贞似梦无不向我们展示了青苔式的人生注定了贱人贱命,注定了生命的颠沛流离。
雏妓的童话故事也只能是一种内心的安慰振救不了任何人,因为童话注定只能存于梦中。
可能,人有时活得太卑微了,只能用那些童话、幻想给自己一些希望,活下去的理由,暂时忘掉现实生活的疼苦。
很受不了那个声情并茂的女声!
游移于灰色地带的警察,杀手与小女孩的奇怪组合,都算屡见不鲜了。余文乐表现平平,樊少皇小有突破。一些镜头的角度和画面很有新意,看来是个有点想法的导演,不过整体偏于阴暗,不讨人喜欢~
其实我们都像活在夹缝中的青苔!
挺好看的啊。就是谁能告诉我,小女孩的绿宝石和斩妈死儿子(后来又活了)的绿宝石撒关系?
全程都是在打,看不明白,讲了底层人物的生活吗?
三星半
“到处都很肮脏,做什么都一样。”
旁白太尼玛傻逼了~!
给你一点阳光,给你一点水,你就这样活下来了——青苔。
像青苔一样卑微的人生
一群人像青苔一样活着
黑暗 暴力 儿童不宜 纯粹娱乐
青苔
这是一部典型的香港电影啊!剧本就稀里糊涂敷衍了事,视听语言就丰富多彩赚人眼球!另外又够暴力重口,又表现那些个乌七八糟的香港,绝对够本土!所以形式的功课是拍电影必须要修的,否则就会像九把刀那样手握好故事结果拍成偶像剧和MV。郭子建有这样的积累才能去拍打擂台。三星半。咳咳。
余文乐的形象顿时又高大了许多、只不过他跟露露的爱就不了了之了、倒在血泊中回忆的场景让我想起了“新扎师兄”又泪洒了~
从神探开始,南亚裔在港片中真的不受待见?郭子健导演生涯的终结?
除了是香港黑片风格,没有什么了
樊少皇模仿的到底是哪儿的口音 也太难听了//王培雷在《导演之维》第三章《郭子建电影的作者化表达》中写道:“《青苔》的画外音内涵则混杂不清,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游离剧情之外的全知视点讲述童话故事贯穿始末,一方面亦可以看成‘历劫佳人’花的个人意识流引导,加之影片中阿花再三翻阅《绿宝石公主》这本童话书,更加强了其作为画外音响在因片中的作用。然而其所叙述的内容,亦存在相对模糊性,《绿宝石公主》的童话,既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种疏离表层华语的‘游离情节’陈述,同时也参与了影片中黑暗世界多样性群像建构,更起到以童话对照现实的作用,其画外音作用跨越单纯叙述、内心表意与游离情节多种功能,是郭子健作品体系中最为模糊、含义不明、难以用单一功能性理论话语概括的一次画外音响实践。”
在床上~~with 赵小媚 孟小红
落魄者们的逆袭+小小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