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的导演春本熊二郎名不经传,可以从查到的资料来看,这是他的第二部有影响的电影,近期在釜山电影节等几个亚洲电影节上得到了公认。
本片制作手法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单线条的故事推进,节奏也比较缓慢。
然而,能引起大家关注的是剧本的故事设计。
影片描述一个调查记者在探究一起性侵案导致的自杀事件真相的过程当中,作为调查记者的本人也遇到了类似的困惑,其父亲也成为一位性侵学生的加害者,正义的天平如何才能公正。
佛教教义中有渡人和渡己,两个传教的方式。
佛说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
本片最有戏剧性的冲突就是主人公在追求真相,帮助他人摆脱痛苦的过程当中,自己也陷入了类似的痛苦之中。
拯救别人,先拯救自己,先需要把自己的心安放好,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困难的。
渡人是容易,给人讲很多的道理,可以轻松地款款而谈,但往往事情落到自己的头上,要让自己的心寻求寻找正义和公平,这就需要自己做出牺牲,克服自己心灵上的痛苦,这是人进入更高境界的一条必由之路。
本片最大的价值就是深刻地描述了主人公在寻求跟自己的利益相冲突的公平正义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彷徨,挣扎和抉择。
远比我想象的要好。
工整的剧本以及诸多想表达的内涵都让人眼前一亮,与故事分两线一样,主旨也分两,一是标题所言的天平,是纪录片和父亲之罪的天平,是真相和利益的天平,是人与人的天平;二是「剪辑的真相就是真相」,以及控制所谓真相的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不仅仅在纪录片的主线中,在小萌的主线中,对于小萌和父亲形象的初期刻画也正是这一点的印证。
影片一些细节的处理更是让人鸡皮疙瘩起来。
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小萌对父亲说拿80分老师就会送她手表,其实和老师约定的70分,撒谎形象的细节佐证;由宇子父亲天桥遇见小萌父亲,转身离开犹豫时看到对方的暴力举动而退缩。
却可看作为最后一幕暴力提前铺垫;以及最后由宇子坦白前,在阳光下变得血红色的头发。
看了不少评价,差评或不满多是来自于影片节奏的拖沓,但我却并不觉得。
虽然本片戏剧冲突很强,但其实内核和思考足够深刻,与其90分钟爽一下,不如在慢悠悠的2个半小时的手持镜头中,多给自己一些思考和体会的时间,可能效果来得更好。
2022.4.15 于小西天 with康宇
引言对于一些人来说,人心似乎并不如自己所设想的那般坚定不移。
职业理想会面临着职场现实,以及更大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冲击;那些能令到世界变得更加平等、开放和自由的信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因为自己的不堪,自己的弱点,自己的虚伪,而受到考验。
一方面,如何反省自身,如何继续通过积累学习和体验生活,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正,进而坚持着去找新出路,这无疑是重要的。
另一方面,如果部分人口中的“社会的现实”照样对人们的声音无动于衷呢?
由春本雄二郎编剧执导、泷内公美主演的日本电影《由宇子的天平》,讲述了一名纪录片导演的职业理想,在受到“家丑”的影响后,她如何进行选择的故事。
电影基本信息及简介
《由宇子的天平》(2020)导演: 春本雄二郎 / 编剧: 春本雄二郎 / 演员: 泷内公美/光石研/河合优实/梅田誠弘/和田光沙 等 / 制片国家: 日本 / 片长: 153分钟《由宇子的天平》是继《成为家族》(2016)后,春本雄二郎编剧执导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它于2020年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获得了观影团之选·“卧虎”单元·最受欢迎影片,获第25届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并入围第71届柏林电影节全景(Panorama)单元,而在日本影评界,也收获了肯定。
影片的故事围绕着一位身兼电视台纪录片导演,以及补习班老师的女性而展开。
木下由宇子接受电视台的委托,正在拍摄一部聚焦于少女自杀事件的纪录片。
长谷部广美称自己在学校受到了霸凌,校方否认此事,反过来指广美与教师矢野和之有不正当的关系,广美与矢野不承认。
校方要求广美退学之后,年仅16岁的少女投河自杀,因为事态变得愈发严重,校方召开记者会,再次重申其立场,并主张广美的自杀不是学校的责任,媒体对这一事件大肆报道,矢野留下了控诉校方和媒体的遗书后,自尽。
由宇子采访了广美的父亲长谷部仁后,认为整个事件最需要关注的,是校方对广美自杀的态度,是媒体在报道时所进行的渲染,纪录片部门的领导不想媒体成为被批判的对象,要求由宇子将矛头指向校方,制造出家长教师与学校对立的“真相”,由宇子虽然作出了妥协,但她还是坚持平衡报道的原则,积极采访广美及矢野的亲属。
与此同时,由宇子及其父亲木下政志经营着一家补习社,班上有一位名叫小畑萌的少女告诉由宇子,木下政志和她发生过一次性行为,她现在怀孕了。
由宇子追问父亲后,其父承认确有此事,由宇子想要在怀孕事件不被暴露的前提下,照顾好小畑萌,并带她去堕胎,但是,事情的后续出乎她的预料......
《由宇子的天平》剧照。
网上图片“无论司法怎么判,都逃不过社会的制裁”如果要认错的人是你自己,你还会不会觉得认错这件事很帅气?
由宇子意识到拍摄的方向出现误导观众的可能性时,增加了需要聚焦的内容,结果上司以若将矛头指向媒体,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为由,否定了她的想法,她没有完全放弃,说道:“我觉得认错是很帅的行为。
”这里的“认错”,是一种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操守,为的是纠正偏差,实现客观公正。
此后,由宇子争取机会去拍摄更多的素材,她将长谷部广美家属、矢野和之家属和学校三方的观点,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寻找当中的差异,并试图深挖表象背后的脉络,达到平衡报导的目的。
这一过程犹如拼拼图,每个事实,就是一块拼图。
但是,面对着父亲越轨的行径,面对着他想向少女父亲袒露,并甘愿受罚的告白,由宇子却不愿意将这块拼图交出去,她宁可向社会隐瞒,其理由很直接——民众与媒体会对父亲、她、甚至所有和木下家有关联的人,逐一进行审判或者追问。
春本雄二郎在一次访谈中,讲到他创作这部电影的契机【1】:构思这部电影的契机,是发生在一所小学的霸凌自杀案件。
在该案中,肇事男孩的父亲和一个同名同姓的人遭受网络暴力。
社会的指责不是针对肇事者本人,而是指向其家人,甚至一个与案件完全没有关系的同名同姓之人也被网暴。
我认为生活在一个抨击如此极端的时代是可怕的。
就在那时,我想象着如果一位对犯罪者家属进行取材的纪录片节目导演,自己的亲属也犯下罪行,其做法会怎样?
如果拍摄纪录片的人认为他们所做的是正确的,是为了社会,这种正义感却因为他们自己成为犯罪者的家属而动摇。
然后,纪录片导演能否将镜头对准自己的黑暗?
我觉得这种叙事结构本身就很有意思。
春本雄二郎。
图片来源/Cinemore矢野家因为这起霸凌自杀案件,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矢野的母亲登志子和姐姐志帆已经不能够在她们原本的家居住了,为了躲避媒体以及人肉搜索,矢野登志子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矢野志帆已经离婚,一边养育女儿,一边打散工,一旦名字被他人知道,只能被迫搬家。
在《和能够大声哭泣的被害者家属不同,“他们”只能沉默──读〈加害人家属:不能哭也不能笑的无声地狱〉》一文中,作者介绍了日本人对待加害者家属时,其背后的“民族性”【2】:总是追求和谐、排斥“为别人添麻烦”的日本人,针对“破坏和谐秩序”的任何对象,便会进行“制裁”。
犯罪,尤其是杀人,这种彻底毁坏道德价值观的行为,便成为国民不可容忍的“绝对之恶”。
(中略)铃木伸元犀利指出,把加害人家属拖出来公审的刑罚报应论,以及潜藏于国内“传统聚落”、重视“和气”的强大力学,即使历经明治维新、法治修改,仍深刻存于现代人脑海中。
事情曝光出去,补习班开不成了,纪录片导演的工作也有可能保不住了,父女二人要考虑搬家事宜。
处在如此现实当中,并深知媒体会如何操弄民意的由宇子,她退缩了,平常自信勇敢的她,有个习惯,当她准备开始质问他人时,她会拿出手机,将对方的一言一行拍摄下来,但除了最后一场戏之外,她一次都没有将摄像头对准过自己。
视频的威力实在太大了。
《由宇子的天平》剧照。
网上图片当由宇子得知小畑萌卖春的传闻后,她要问清楚萌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其父亲的,这致使原本在车上的萌逃跑,最终晕倒于马路上。
被送往医院后,萌的父亲小畑哲也还是知道了女儿怀孕的事实。
先前,矢野志帆主动来找由宇子,她承认自己伪造并替换了弟弟自杀前写的遗书,并将矢野和之的手机拿给由宇子看,手机里有段视频,记录着男老师性侵未成年*女学生的事实。
由宇子以善意对待矢野志帆两母女,矢野志帆大受感动,在学校和媒体面前人格破产的矢野和之,其实是畏罪自杀,他的姐姐带着破碎的心、巨大的压力,将最重要的一块拼图交给了由宇子。
*2022年4月1日起,日本《民法》规定的成人年龄,由20岁下调至18岁。
最后,由宇子还是将“家丑”透露给小畑哲也听,这样做的理由,第一是她对萌、志帆女儿矢野爱里纱的恻隐之心;第二是她看到了小畑哲也面对女儿卖春传闻时的脆弱和不知所措;第三是她见证着加害者家属得知真相后的心路历程;第四,她或许需要一个出口,将其被压抑的正义感释放出来,即使她要付出代价。
小畑哲也气愤地用力掐住由宇子的脖子,她倒地了,男人失神地走开,这一幕以一个长镜头拍摄完成,观众的视线被车挡住,看不见由宇子的表情,这是导演力求激发观众想象力的设计【1】。
她就这样死去了吗?
突然,手机响起,由宇子一阵咳嗽,打破了某种氛围,镜头随之移动到可以看到其身体的地方,她知道了节目取消的通知后,奋力使自己坐着,她拿出手机,按下了录制按钮......
《由宇子的天平》剧照。
网上图片一个有可能令到民众对社会问题进行了解及反思的机会,在面世前已经死亡,小畑萌是不是因为木下政志而怀孕,由宇子没有来得及调查清楚,但讲出来是必要的——学校对于欺凌事件的不够重视、性侵犯生前对于恶行的隐瞒、中年教育者借社会体制的不足以及未成年人对性的不够了解,用少女的身体满足欲望、舆论知情权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张力、男权社会对女性系统性的挤压——这国家有问题的地方够多了。
由宇子提醒着自己还有用镜头纪录的能力,以回应她仍活着。
从“不过是痛经”,到“一次性爱”长谷部广美与小畑萌都过得很辛苦,矢野爱里纱将来的日子会怎样,也并不明朗。
家庭暴力,性侵和校园霸凌,是摧残着未成年人身心的重大社会问题,《由宇子的天平》以间接的方式呈现性侵,有关校园霸凌的描述停留于角色的对话中,而在家庭问题上,影片是比较重视的,小畑家的场景布置,就是将这一问题具象化的关键呈现。
长谷部仁和小畑哲也都是那种会将不满的情绪直接泼到女儿身上的父亲,并且都是在女儿出现意外后,才会懊悔。
当然,在电影有限的篇幅中,两位父亲各自还是展现出不同的面向:长谷部仁不想对社会认输的信念,对矢野登志子的同情,小畑哲也在经济上面临的窘况,他见女儿认真向学之后,态度发生了转变......
《由宇子的天平》剧照。
网上图片父亲的情绪有时候是可以折射出社会议题的,其中就包含着如何看待及谈论经痛这一议题。
萌有天在补习班呕吐了,由宇子以为她经痛,要送她去医院,并通知了小畑哲也。
来到小畑家准备拿健保卡的时候,萌说自己怀孕了。
用验孕棒检测并证实后,由宇子受到冲击,萌哭泣着表示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包括其父,小畑哲也刚好回家,看到蜷缩在沙发上的萌,对由宇子说:“真抱歉,不过是经痛就闹成这样”,接着,他又对自己女儿说:“睡一下就没事了吧?
”说着如此刺耳的话的父亲,贫困且整天不在家,缺少与女儿交流谈心的时间,希望女儿将来不要成为他这样的人,是其盼望,而这种盼望又建立在他不够了解性知识、性别知识之上。
不懂得女性生理基本构造的男人,对未成年女性的身体提出要求。
被血缘的隐患,自己人生的选择,男人的性欲等束缚的萌,想要在这样的前提下就读普通的大学,做普通的工作,领普通的薪水。
昏倒了就什么都不用想了,这是萌在电影中的结局。
《由宇子的天平》在未成年人性同意*的问题上,表达得比较含糊不清。
首先,高中二年级的萌是否已满18岁*,然后,假定先有萌卖春的传闻,那究竟是萌,还是木下政志先提出性交的,在性交的过程中,萌有没有被要求做她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
但不管是谁先提出来的,与未成年人性交,变成有价可算的事情。
*日本现今的性同意年龄仍为13岁。
*日本各地方政府制定青少年保护育成条例,当中的“淫行条例”中亦制定禁止与未满18岁的青少年性交。
罚则则由各地方政府自行规定罚款或有期徒刑。
若双方都未满18岁,则由双方的监护人决定是否提出告诉(摘自维基百科)。
“连意外都设想到才够专业”,这句对由宇子的说教,却成了木下政志本人故事发展的最大伏笔。
参考资料:【1】Cinemore: 『由宇子の天秤』春本雄二郎監督 シリアスな社会性と娯楽性を高度に一致させた今年度最重要作は、いかにして生み出されたのか【Director’s Interview Vol.141】【2】博客来OKAPI: 和能夠大聲哭泣的被害者家屬不同,「他們」只能沉默──讀《加害人家屬: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作者:喬齊安)
在光影交织的世界里,有一位勇敢无畏的纪录片导演——由宇子,正引领我们走进一段震撼心灵的故事。
三年前,一起被霸凌女学生的自杀事件,让整个社会为之震惊和悲痛。
而由宇子,以她的职业敏锐和执着信念,率领制作组深入事件的核心,展开了多方面的调查。
镜头下,是几个失去亲人后破碎的家庭,他们的痛苦、挣扎与思念,被真实地记录。
由宇子决心还原事件的始末,哪怕与保守的电视台管理层激烈冲突,也毫不退缩。
她用真诚和坚持,赢得了采访对象们的信任,让那些深埋心底的故事得以倾诉。
然而,命运的波澜总是出人意料。
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由宇子发现经营补习班的父亲木下,竟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这个发现,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闪电,为她的纪录片注入了全新的视角,使其更具深度和力量,也因此获得了制片人和电视台的赞扬。
但成功的背后,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
真相与谎言交织,信任与背叛碰撞,由宇子对世界的认知开始失衡。
在这重重困境之中,她被迫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社会事件的纪录片,更是一场对人性、真相和抉择的深度探索。
跟随由宇子的脚步,我们将一同感受坚持与挣扎,思考正义与良知,见证一个人的成长与蜕变。
由宇子的立场从开始就很游离,她是团队中最坚持探寻真相的,但她也能很快做出妥协,删减脚本、剪辑歪曲被访者的对话、放弃媒体自省的表达角度。
在她的影片里除了受害者家属,也要引入被害者家属,她说这样才公平。
她还说自己承认错误是很酷的。
轮到自己,就不那么酷了。
工作的她和补习室的她成了割裂的两个人,但是这个选择,在前面的影片中也是有迹可循的。
这两个半小时,塑造的是个鲜活的人物。
不过导演的角度也不是纯粹批判,由宇子的手机镜头,勉强还让她保持着没有立场。
因为要公平,所以问过姑娘的问题,也要一模一样再问一遍爸爸;因为是纪录片导演,有事实错误的纪录片不能播出;因为自己承认错误是很酷的,所以最后还是坦白了。
钢丝正走得渐入佳境,微妙的平衡只要一点点意外就会翻车。
虽然知道早晚要翻车,但是她和萌的互动实在太动人,让我一度不舍得她翻车。
对于结尾,我起初有些失望,觉得停在没有呼吸是最好的。
不过当由宇子拿起手机开始摄像,我才意识到,这才是最好的结束。
名场面:女主这张脸是“值得信赖”的具象化表现:柔和、没有攻击性,又有些疏离、冷淡,这样既不会太有距离感,又不会显得过于谄媚。
打开门,她未语先笑,笑意只在眼眉间,没有扩散到嘴角,如沐春风。
(受访者在电视台的坦白)由宇子的立场从开始就很游离,她是团队中最坚持探寻真相的,但她也能很快做出妥协,删减脚本、剪辑歪曲被访者的对话、放弃媒体自省的表达角度。
在她的影片里除了受害者家属,也要引入被害者家属,她说这样才公平。
她还说自己承认错误是很酷的。
轮到自己,就不那么酷了。
工作的她和补习室的她成了割裂的两个人,但是这个选择,在前面的影片中也是有迹可循的。
这两个半小时,塑造的是个鲜活的人物。
不过导演的角度也不是纯粹批判,由宇子的手机镜头,勉强还让她保持着没有立场。
因为要公平,所以问过姑娘的问题,也要一模一样再问一遍爸爸;因为是纪录片导演,有事实错误的纪录片不能播出;因为自己承认错误是很酷的,所以最后还是坦白了。
钢丝正走得渐入佳境,微妙的平衡只要一点点意外就会翻车。
虽然知道早晚要翻车,但是她和萌的互动实在太动人,让我一度不舍得她翻车。
对于结尾,我起初有些失望,觉得停在没有呼吸是最好的。
不过当由宇子拿起手机开始摄像,我才意识到,这才是最好的结束。
名场面:女主这张脸是“值得信赖”的具象化表现:柔和、没有攻击性,又有些疏离、冷淡,这样既不会太有距离感,又不会显得过于谄媚。
打开门,她未语先笑,笑意只在眼眉间,没有扩散到嘴角,如沐春风。
(受访者在电视台的坦白)由宇子的立场从开始就很游离,她是团队中最坚持探寻真相的,但她也能很快做出妥协,删减脚本、剪辑歪曲被访者的对话、放弃媒体自省的表达角度。
在她的影片里除了受害者家属,也要引入被害者家属,她说这样才公平。
她还说自己承认错误是很酷的。
轮到自己,就不那么酷了。
工作的她和补习室的她成了割裂的两个人,但是这个选择,在前面的影片中也是有迹可循的。
这两个半小时,塑造的是个鲜活的人物。
不过导演的角度也不是纯粹批判,由宇子的手机镜头,勉强还让她保持着没有立场。
因为要公平,所以问过姑娘的问题,也要一模一样再问一遍爸爸;因为是纪录片导演,有事实错误的纪录片不能播出;因为自己承认错误是很酷的,所以最后还是坦白了。
钢丝正走得渐入佳境,微妙的平衡只要一点点意外就会翻车。
虽然知道早晚要翻车,但是她和萌的互动实在太动人,让我一度不舍得她翻车。
对于结尾,我起初有些失望,觉得停在没有呼吸是最好的。
不过当由宇子拿起手机开始摄像,我才意识到,这才是最好的结束。
名场面:女主这张脸是“值得信赖”的具象化表现:柔和、没有攻击性,又有些疏离、冷淡,这样既不会太有距离感,又不会显得过于谄媚。
打开门,她未语先笑,笑意只在眼眉间,没有扩散到嘴角,如沐春风。
(受访者在电视台的坦白)
有点东西的!!!!
剧本很厉害。
跟着角色们有在做复杂的思想斗争,做选择。
无论什么结果都要去承担。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厦动不动就崩塌,真的心晃……自杀霸凌少女早孕援交欺骗谎言亲情羁绊道德伦理社会舆论压力……好多元素充斥,信息量大,两个多小时真的疲劳被掏空……需要点空间来自洽据说是新人导演,值得关注!
非常棒的一部片子,记录片一样的真实感,非常精彩,拷问道德正义,直击人心。
角色身份设定非常巧妙,由宇子既是拍摄独立纪录片的导演,又是一个课外补习班的老师,还是一名父女单亲家庭的女儿。
她是一个有社会正义感的独立导演,一个有责任心爱心的任课老师,一个善良正真诚实的女孩。
她乐于助人她果敢正直她亲和值得信任。
在她的镜头下,她探寻真相的追问下,她的道德审判下,她的正义天秤很坚定,她说我觉得认错也很帅。
可事实有这么简单吗?
在面临亲情事业的权衡下,人性的软弱自私占了上风,她从一个旁观者审视者,被动成为局中人被审判者,正义的天秤何去何从。
同时在调查真相中,原以为挖掘出的真相却被事实的铁锤击破,人性的软弱自私复杂,趋利避害。
道德与不道德的轮换转变,正义天秤的摇摆与倾斜,真相与谎言交织反转,感同身受的温情帮助与自私冷漠的翻转,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杠天秤的两端,道尽了人性的自私复杂、真相的扑朔迷离、正义的摇摆不定。
故事的演变戏剧性真实性极强,真实感来源于对日本社会特别是底层群体生活的关注,投射在校园霸凌、舆论暴力、单亲家庭、少女援交、政界虚伪等等方面。
由宇子用摄像机记录探寻揭露,用手机拍摄对人性的质问,她在道义正义的高处,可不幸因为父亲的错误和个人的利益,成为掩盖真相虚伪的被审判方。
影片的最后非常精彩,耐人寻味。
随着一系列事实的交织应证,正义天秤的倾斜正在回归。
当由宇子坦白真相被愤怒的小萌父亲扼杀时,以为一切如同那双不再挣扎的双腿归于平静,而事实可能只是部分真相,为此感到惋惜叹息时,手机声响,慢慢地她居然咳嗽一声活转过来,慢慢地摸到手机接听电话,那头说她导的纪录片不能播出了,似乎宣布了事业的死亡,而刚刚从身体死亡复活过来的她,什么也没说,挂断电话,慢慢转靠坐在车旁,把手机第一次对准了自己,宣告了精神的复活,正义的天秤终于回归。
由宇子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率领制作组就三年前发生的一起被霸凌女学生自杀事件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并围绕几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拍摄。
她下定决心要还原事件的始末,不惜与保守的电视台管理层发生冲突,并成功让她的采访对象们对她产生了信任。
然而她却发现她经营补习班的父亲木下,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这一切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她的纪录片变得更具有深度,甚至获得了制片人和电视台的赞扬。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让由宇子对真相和谎言的看法失去了平衡,迫使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
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节开幕片!
日本剧情片《由宇子的天平》。
由宇子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率领制作组就三年前发生的一起被霸凌女学生自杀事件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并围绕几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拍摄。
她下定决心要还原事件的始末,不惜与保守的电视台管理层发生冲突,并成功让她的采访对象们对她产生了信任。
然而她却发现她经营补习班的父亲木下,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这一切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她的纪录片变得更具有深度,甚至获得了制片人和电视台的赞扬。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让由宇子对真相和谎言的看法失去了平衡,迫使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
影片获得了第2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提名。
电影节奏很慢,叙事节奏与风格可以参照《大象席地而坐》,部分的张力也算可以。
多次的剧情反转使由宇子的内心产生了崩溃,不在知道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但她依旧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导演着重在生活细节方面的情绪变化,使得整体节奏略显拖沓。
正义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似乎没有准确的答案。
可在我们认为自己是绝对正义时…其实就不再是正义。
那是自以为是的,片面的,不真实的正义。
导演用大部分的时间将观众带入剧情,与主角产生共情,观众会逐渐站在主角的角度去看待并理解事件,可那是对的吗?
那不过是片面的正义……最后由宇子拿起手机将镜头对准了从未自我否认过的自己时,感觉整个人很突然的被导演从剧情中抽离出来。
因为人在大多时刻都不愿承认自己是错的。
幻想的破灭往往只在一瞬间。
我们最后看清了真相,看清了由宇子内心天平的方向,可我们却做错了…希望这部电影给了大家思考的机会,反思的机会,用正真的正义,让这个世界少一些冷漠。
《由于子的天平》是内容大于形式的电影典型。
没有传统的剪辑手法,没有配乐,没有过多的场景人物……导演只是想借助电影这一传播途径表达自己看到冷漠社会后的愤怒与悲哀。
希望引起大家反思。
垃圾
我想象中的合理结局应当是女主死去,电话打进来得知纪录片取消播放,道德困境经过这种近乎戏谑的方式解决。但问题是这是个智能手机的时代,不再是电话答录机了,女主必须复活去接电话,这样一来结局看似循环往复实则是很泄气的。正是因为道德困境没有处理好,我对这个剧作无法满意,相比之下节奏和摄影的问题都是其次了。
沉稳,但是设计感有点重了,有种日本人的冷淡,以至于没什么情感爆发。结尾卡在两个点上都有点怪。
这部片子有点像温水煮青蛙。然而个人非常不喜欢这种节奏。这部片子和《败犬》节奏很像,但观众都知道《败犬》最后有激动人心的拳击对决,但这部片子什么都没有…看着非常煎熬。
果然大热必死,什么情绪乱套
#2020日本新片展# 天山电影院,4.3分。肯定是有缺点的,但观看体验很好;我没有觉得主次不分(甚至不觉得得是分主次的A/B故事),也没有觉得太长,虽然我也很喜欢达内兄弟的短悍。时长所容纳下充满关照的细节以泷内公美的精准可信且(被)生活化的表演呈现,在我的观感中完全抚平了最激烈反转的原本可能带来的“造作”。
男的贱女的矫情
𝟚𝟘𝟚𝟙『电影旬报』年度日影十佳排名第八,这10部除了第五《水俣曼荼罗》,看下来,真是心服口服,日本电影,望尘莫及,对于个体及人性的幽微的探讨,已入化境。剧本,表演,节奏。。。全tmd是天花板。
有关媒体道德,有关职业理想,有关亲情,有关事不关己与身在其中。有关如何接受罪恶的惩罚,有关谎言受害者。小女孩应该同情还是应该惩罚,女主应该同情还是应该惩罚。考验你我心中的天平。故事还是有些设计感过强了,但力度又弱了。
前半部分感觉挺好,两条线分别开始反转之后就有点失控了/ 日本新片展@天山 12.12
摄影机和人物之间克制着保持着黑色的窒息空间,被充斥着正负两极的铁沫磁场线勾画标识出来。在道德的排斥力和好奇的吸引力的双重作用下,窥视点保持着麻木的平衡,记录下闷溺情绪的塑料表面被撕扯至极限。汗水、泪水、和其他肮脏的体液被包裹地密不透风,无法喷泻到顾虑的三伏天外部。
由宇子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率领制作组就三年前发生的一起被霸凌女学生自杀事件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并围绕几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拍摄。
【平遥国际影展展映】沉重的剧情涉及诸多充满争议而复杂的话题,剧作很扎实。全片没有也无需任何配乐,始终保持情绪上的克制。即使节奏有些缓慢拖沓,仍是一部很好的现实题材佳作。片名中的“天平”是由宇子心中的一杆秤,也是数个难以抉择的难题。“秤”的两端是各方的利益、受伤的心灵与残酷的现实:真相&谎言;隐瞒&公开;采访者&被采访者;受害者&家属;纪录片&电视台;父女关系&师生关系;尊重事实&保护当事人。由宇子在努力把握平衡的过程中深陷旋涡,几乎到迷失自我、推翻一切、让事件失控的边缘。最终她做出了选择,也承受了代价。电影在全面反转的高潮时刻却戛然而止,将一根刺扎入影片皮肉内,不再拔出。太猛太狠,仿佛主角、观众、导演一齐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注意到导演把两条故事线最关键的反转紧密安排在一前一后两场戏,有意思的在于真相本身并未让事件的走向因此发生转折。
编剧太差。牵强附会的典型案例。故事本身没什么问题,何必这么使劲儿制造困难呢?
由宇子是矢野与广美事件的旁观者,又是父亲与小萌事件的参与者,她努力去做一期公正客观的节目,却在父亲的问题上企图隐瞒,随事件而起的对于当事人及其家人朋友的污蔑诋毁让人无法承受,正因为人言可畏,真相本能地被歪曲,造成的伤害于是更深。
导演很会讲故事,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看似拖沓,但内容充实。网络暴力、不伦之恋、人性谎言、剪辑误导……电影名字的“天秤”,最后由宇子真的做到了吗?我觉得没有,就好像当下很多纪录片、纪实访谈等节目,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也只是导演和节目大佬们想让你认为的“事实”而已。
比我心目中的标准好很多!导演拍的很平稳,节奏有点慢,有点拖沓了!其他还是很不错的!
【3星】1、善意的谎言、社会、家庭、家暴、网暴、虐待儿童、性侵、女性、校园、采访、记者、师生……你会发现这部电影就是个大杂烩,而且立场不坚定,那女主最开始看起来一身正气,但是最后慢慢地“修正主义”起来了,涉及到自己的前途、自己父亲的名誉等等,就妥协了,将正义的天平拨弄到了自己这边。2、以为自己代表着正义,最后却发现自己也是刽子手的一员3、女主介入那个家庭后,那个家庭突然就父慈女孝起来了,父女关系突然就改善了、修复了,就莫名其妙4、说实话,最后女主被掐晕了,还有一丝兴奋:她确实该死了。不过她没被掐死,也正常,罪不至死5、女主动不动就用她的摄影机对着别人,对别人进行灵魂拷问,最后才发现自己也需要灵魂拷问,所以才在醒来后将镜头对着自己,采访自己,扪心自问6、较为一般的电影
作为纪录片导演和作为女儿、老师当事人的不同身份,对真相的态度和对人的态度的冲突选择,天平不断摇摆。双线互相刺激,对社会和人物状态的表现都算生动、合理,所以也不会觉得片长太长。反转有些故意,但也点出并加强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