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屋第六季

House of Cards Season 6,纸牌屋最终季,众议院要人,House of Cards Final season

主演:罗宾·怀特,迈克尔·凯利,德里克·塞西尔,杰妮·阿特金森,波利斯·麦戈法,保罗·斯帕克斯,杰里米·S·霍尔姆,妮妮·勒惠恩,坎贝尔·斯科特,沙基纳·贾弗里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纸牌屋第六季》剧照

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2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3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4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5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6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3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4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5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6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7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8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19纸牌屋第六季 剧照 NO.20

《纸牌屋第六季》剧情介绍

纸牌屋第六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Netflix宣布,《纸牌屋》第六季将于2018年正式恢复拍摄。罗宾·怀特继续主演,应该就是主要聚焦于克莱尔这个角色了。不会有凯文·史派西,但是他饰演的下木总统如何处理还不得而知。跟以往每季13集的长度不同,第六季将缩短为只有8集。第六季也是这部Netflix旗舰剧的最终季了,具体回归日期待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忍者神龟:变种时代灵兽超次元学院2绝地战警:生死与共疯人院大作战古战场传奇第六季离山野人之谜三兄弟家常菜夜蝶罪恶黑名单第七季旅游旺季雏菊车祸情缘巴黎恋歌塞布丽娜·卡彭特:无厘头圣诞致命密函我的小卷毛黑夜吞噬世界恶种你本应离开柏林,柏林:狂奔的爱跑调天后夺宝记暴疯语雷锋的微笑秋叶原之旅魔术缉凶一个父亲的寻肝之路新·信长公记~同学是战国武将~

《纸牌屋第六季》长篇影评

 1 ) 写在看第六季之前

很多人把Underwood夫妇和麦克白夫妇类比,在我看来这两对是有区别的。

全剧贯穿麦克白夫妇角色弧线的,除了对权力的渴望,还有他们俩的挣扎。

对,麦克白夫妇也是有良心的。

这些内心的折磨有时候非常外显:沾血的匕首,班柯的鬼魂,不断洗手,梦游 etc. etc. 可以说,这种鬼魅缠身般的良心折磨几乎构成了一大半主线;而Underwood呢,毕竟是电视剧,篇幅长,需要不断抛给这一对夫妇一个又一个难题,一茬又一茬敌人,让他俩始终处于战斗状态,良心折磨只能是点缀,just a bitter moral dessert。

既然这一对儿现代美国夫妇的大敌不再是软弱的道德折磨(想想Underwood唾弃耶稣的场景),也不再是抽象的命运,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达到悲剧最高点?

英国原版纸牌屋给出的答案是,为了维护老公的政治遗产,夫人在他的暗杀里掺了一手;而美版,个人猜测,只有让这一对夫妇走向决裂,斗得两败俱伤,才符合这部剧的调性。

第五季末尾已经有了这种趋势。

然而事出意外,在没有Frank Underwood的情况下该怎样收尾,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2 ) 缺少史派西的白宫也就是这样了。

第一次一本正经的写影评整部看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乱,对于剧情的发展没有期待,很多无法解释通顺的事件链接成了这个8集的短剧,我算是这部剧的粉丝了吧,基本上每次出的时候我都去netflix充会员第一时间观看,虽然这次我已经听见很多网友的批判声,但还是看了一遍,只能说遗憾,少了史派西之后感觉整部影片就缺少了灵魂一样,13-18,六年时间,很多美剧都最终高开低走,令人唏嘘,抛开故事,影片的拍摄上还是非常讲究的,服装搭配,场景布置,灯光什么的的依旧是高水准,并且最后一集片头曲的小彩蛋也非常耐人寻味,就写这些吧,总是就是感觉非常可惜。

四分给故事,两分给情怀,勉强及格,但是第六季可绝对算不上好片了。

 3 ) 第六季是护戒的咕噜和女王价值博弈

看完纸牌屋6季,美剧的抓马感觉更丰富符合人性,能量和情感流动更顺其自然。

唯一不解是道格这个人物的价值观,1—5季好像是忠心为主,到第六季反而像为看护魔戒的咕噜。

宁愿干掉主人也要阻止木下杀死克莱尔,维护好这经营、牺牲得到的魔戒(总统位置)。

最终的刺杀不是为了逼克莱尔署名木下,而是想要得到他的价值确认。

逼克莱尔丢掉姓氏从属木下,这样才对得起他为木下得到总统位牺牲和被毁掉的人生。

而克莱尔宁死也不会署名木下,这是克莱尔从童年作为女性收到压迫的反抗,不再从属一个男性。

也是克莱尔步步为营走到总统位的信念。

大结局合情合理算不上烂尾,只是这个剧大部分是男性受众,他们想要的只是楠楠间的硝烟,从马克开始克莱尔就开始人性围剿精妙有趣,大多数人体会不到,集数不到估计编剧也不知道一个女性强大会是什么样子吧,这个社会也没有多少参考的范本。

希望还有更多扇门打开,能拥有能多想象力。

 4 ) 吃个不甜的瓜

昨天看完了纸牌屋第六季,真的挺可惜就这么戛然而止。

很想看看克莱尔作为一名女性,会如何运用比木下更高明的政治手段来管理“纸牌屋”。

同时想到油管上一个解说提到的“政治正确”,讽刺的是,在“言论自由”的美国这样的作品依然没有办法继续映射更多的现实,因为牵扯了太多人丑恶的利益。

在利益面前,自由就像泡沫一样吹弹可破,227事件现身说法。

看到有个低分的评论说这部剧完全没有政治理想,觉得政治很有趣,政客们拼死拼活最后得到了实现政治理想的短暂自由,又要为了维护这难得的自由去做很多毫无意义的争斗。

美国政治就像一场没有终结的牌局,谁都想当最后赢家去实现所谓的政治理想,所以只有不断的打牌和洗牌。

就这一点,我觉得这部剧已经尽力,最后的瓜甜不甜不重要了。

 5 ) 两个庸才的谢幕演出

两位选手实在是上不了台面,离开了弗兰西斯的团队,都是庸才。

坐上牌桌上的人必须精于算计。

单独的召见,拆包裹的刀,都算到了。

然而算事而不算人,岂能与虎谋皮?

坐上牌桌上的人不能心慈手软。

图穷匕见,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居然在最后一刻手软,死不足惜。

坐上牌桌上的人不能有情。

道格对瑞秋,对弗兰西斯,都有说不清的感情。

反观克莱尔,处理亲情,友情,爱情,都足够冷酷。

坐上牌桌上的人要有联盟,不任性,不孤行。

末了克莱尔一翻底牌,强敌环伺,离心离德,众叛亲离。

一时得势,失败却也注定。

能坐上牌桌的,唯有弗兰西斯一人,而已。

追纸牌屋的时光划上了一个句号,这实在是一个水平一直在下滑的剧,后两季为甚。

总算是忍到了完结,长出一口气。

 6 ) 梳理主线

第六季结束了,感觉心里很闷。

抛开演员,只谈剧本,梳理主线:第一季,第二季:主线:下木的不折手段的政治复仇大众口碑:被认为是当时的神剧,豆瓣评分极高。

原因:(可能不全面)1人们可以接受下木在受到政治背叛的情况下所开展的一系列沉稳,冷静的回击。

就好比武侠小说中的复仇剧情一样。

2常人无法做到这么缜密的回击,所以人们喜欢看。

就好比人们喜欢看孙悟空大闹天宫,具体孙悟空为什么去闹天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想看到一个强者在规则之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喜欢看到复杂的游戏胜利所带来的高兴。

因为大家知道,孙悟空无论如何不会有实质性的危险。

3对于白宫政治的好奇4剧中人物都是符合最初人设的第三季,第四季,第五季主线:克莱尔要获得最高领导权,下木不放权副线:下木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而做出的回击第六季主线:克莱尔向观众传达自己跟着下木这些年有多亏,有多苦。

并且自己下木上身,表示自己也可以像下木一样牛逼,现在总算摆脱他的影响了。

为此磨了四季。

大众口碑:评分有所下滑,直至第六季原因:(可能不全面)对于克莱尔认知,价值观有些站不住脚。

不想把他们当做真正的夫妻,就说伙伴关系。

且抛去剧中所宣扬的性别歧视,假使他们两个都是同一性别的人。

作为伙伴关系下木和克莱尔的互惠互利关系是怎样的?

几个大的利益互惠:(可能不全面)一:克莱尔对下木所提供的好处:1克莱尔在最开始资助下木竞选议员。

二:下木对克莱尔所提供的好处:第一季,雷米之所以投资克莱尔的净水公司,是因为想攀上党鞭下木换好处。

第二季,克莱尔之所以能够与总统夫妇搭上话,引领法案,是因为下木是副总统。

第三季,克莱尔之所以能够当上联合国大使,是因为下木总统在国会休会的时候任命的。

第四季,克莱尔之所以能够在下木昏迷时,架空副总统唐纳德,行使最高权力。

是因为下木给与她的第一夫人这个身份。

第五季,克莱尔能够在没有任何实际政治经验的基础上,一步登天,坐上副总统。

是因为下木故意搞了一个党代会,且玩弄选票。

第六季,克莱尔能够当上总统,是因为下木在第五季里的辞职。

(这个行为虽然有私心,但至作为伙伴,至少克莱尔不吃亏) 克莱尔确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个人也喜欢这个角色。

但想问一句:一个人的成功,是自己拥有的平台更重要,还是能力更重要?

个人认为是平台更重要,古往今来,有多少能人志士,找不到表达自己抱负的平台,而郁郁不得志。

辛弃疾,苏轼等不都是这样么,这么一数实在太多了。

有能力,只不过是必须的基础,但真还不见得就一定能够匹配到相应的平台。

就好像克莱尔所有的能力体现,都是建立在下木给她提供平台的这个大前提之下,才能够把能力充分的体现出来,如果没有下木这个大平台。

她根本就不可能用不到5年的时间,从一个只有30个员工的私企老板,一步登天当上了总统。

还记得在第一季中,其实就有一个场景,克莱尔要下木找国务卿帮忙把她在苏丹的货捞出来。

下木照办了,找了国务卿。

可国务卿能力有限,办不到。

克莱尔就要下木找他当时的政敌雷米帮忙。

结果下木发火了,很明白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如果雷米帮了你,他就会来要挟自己。

如果自己受到了要挟,也就不会有净水公司的未来。

”结果克莱尔觉得自己的事业排在了下木之后,而不甘心,背后捣鬼,让法案没有通过。

可熟不知,至少是当时,雷米之所以找克莱尔,谈生意,不就是应为下木这个大前提么?

在这里,这个电视剧混淆了前提(平台),和能力之间的区别。

如果说第三季开始,主线就单纯的是,克莱尔想要第一领导权。

不加掩饰的斗,也就罢了,观众可能还会接受。

可编剧却偏要加上下木如何对克莱尔精神摧残,克莱尔的反击就像下木之前的“复仇”一样,具有正当性。

并把它上纲上线。

搞得好像很美国政治正确一样。

可是作为伙伴,可是下木并没有亏欠克莱尔什么啊?

相反还给她提供了这么多的平台方便,可她还要觉得自己吃了天大的亏。。。

也就是说:(可能不全面)观众可以接受下木这种武侠小说中的复仇剧情。

却不能接受克莱尔强行美国政治正确的不折手段。

 7 ) 看完了,出戏了,也好。。。

我很少追剧,但《纸牌屋》一看就停不下来。

因为它一直维持着一种完美的平衡,在非常戏剧化的同时保持着让观众可以相信的真实感。

简单的来说,一方面觉得这也太敢写了吧,美国总统是个杀人犯,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好像真的有可能现实就是这样的。

这种一直走在钢丝上的紧张感,让人欲罢不能。

心里一直在问,这样的剧情还能撑多久,但就这样《纸牌屋》撑了5季。

很可惜,在第六季的时候,在钢丝上摔下来了,而且落地时发现,地面就在脚下。

之前所营造的紧张感都是假象。

突然惊醒,这只是一部虚构的作品,看看就好了,不用当真。

特别是克莱尔在白宫里穿高跟鞋自己抓鸟,后来她装病三个星期,回来突然把内阁成员全部卸职,换成清一色女性。

还有最后一幕道格去找克莱尔,在白宫内用一把信封刀搏斗的狗血剧情。

都觉得,这也太假了吧。。。

除了不真实,还有就是仓促。

从平常每季13集减少到8集,加上因丑闻把原主角从故事中突然全部移除,观众是可以感觉到创作团队的仓促的。

对看了前五季的观众来说,暴风雨前的张力都准备好了,就等最后的畅快淋漓了。

但这一季很可能会让你失望,不过可能也好,发现《纸牌屋》里营造的每个人都是恶魔的景象是假的,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

 8 ) 不完美但不影响我的肯定,部分个人见解。

在IMDB上看到一个答案,一部分把我想说出来的表达出来了。

https://www.imdb.com/review/rw4434886/?ref_=tt_urv (原评地址)以下为原评的文字内容:(用的都是常用词汇,就不翻译了。

)I'm reading these low ratings and it's just disgraceful. Let's be honest, Kevin Spacey's performance was legendary and we all wish he hadn't done wrong and forced the show to move on without him. That being said, the show is still good. Is it as good? Maybe not, but the writing, performances and everything else are still of the highest quality.One last thing that I need to address about these terrible ratings: it's clear most of you haven't watched beyond the first episode!! You complain about Francis dying off screen and without explanation. That's ridiculous! They never stop talking about him, his crimes and his death in every single episode of this season. Of course they can't give you everything in episode one. If you want to be mad at someone, be mad at Kevin Spacey! His actions forced the end of his amazing character. I'm just grateful we got 8 episodes to conclude this amazing story. I'm sure it's not what the writers and producers had envisioned, but it's still good and better than nothing. Robin Wright and Michael Kelly are phenomenal, well done!以下是我想说的话。

之前纸牌屋的每一季,我都看了不下5遍。

为什么,我想,很多人都有共鸣。

那就是,或许我们从见过这样的美剧。

So real and so close to our life. 当你感受剧情无聊而又拖沓的时候,当你感受剧情出现疑惑和逻辑上的漏洞时,种种来自剧中的想法,正如生活一样真实,我们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结果,好的或者不好的,有的可以让我们功成名就,有的则让我们坠入深渊。

其实很明显的感觉是,从第四季开始,从下木和克莱尔离婚那段时间开始,剧情的重心在慢慢改变。

从着重塑造下木的总统之路,到真实的表达两个人无可替代的合作,再到只剩克莱尔一人的总统之位,故事从没停下来过。

我承认,Kevin Spacey在前五季表演,是成功的。

无论得意还是失意,无论坚定还是迷茫,所有的情绪表达的很饱满。

但是,就剧情而言,他的表演绝不是这个剧的全部。

我看到很多人给第六季打了很低的分,也看到了很多人说:没有下木,没有了灵魂。

我对此非常质疑。

这部剧的灵魂是什么?

事实上,你们真的明白了吗。

不是复杂晦涩环环相扣的计谋和欲望,也不是多了谁少了谁的儿童故事。

剧中视角一直在缓缓移动,直到最后,也没有停下来。

我们能够知道,即使克莱尔开始了她的全新的总统生涯,四年后或者八年后,终将被美国那已经浑浊到通黑的政治浪潮席卷并淹没,是的,这样的浪潮,在剧结尾的时候也没有结束,并永远不会结束。

以下是个人的一些小观点,很多人在影评里写道,第六季被害死(各种手法和途径)的人比前五季加起来还要多,这是事实。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故事每到焦头烂额的时候,每到线索错综复杂的时候,编剧就选择一杆子打死,最省事。

个人,我真的不能苟同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这些剧中的角色结束的时间并不突兀,甚至刚刚好。

就像我们真的可能去尝试一下变态辣的火锅,即使当我们觉得自己根本没办法承受,结果呢,不管怎样,尝试了才有结果。

所以我觉得第六季这样的尝试,刚刚好。

关于很多人说要是给分的话,全看在道格的面子才给的。

我个人的观点是,除了最后一集,第六季全程中道格的演技真的没有之前几集好,实话,无论是情绪还是肢体。

相反,因为一人主场,克莱尔的角色塑造,我觉得是所能呈现的最好的了,我真的很感动,很感动。

真的很感谢Robin Wright ,因为她高超的表演能力和剧情的把控能力,虽然在某些地方确实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但不影响我的坚定的肯定,因为除此之外,再无其右。

 9 ) 纸牌屋的剧评

这季我相信有看过前面五季的人来说,精彩程度下降的特别厉害,少了男主精彩片段真的差好多,虽然剧情有所创新也贴合女权当道的理念,结局特别唐突,尤其让道格这么有头脑的人死去方式显得特别无脑,不过这季比较好的一点是揭露美国大资本与民主党政坛大佬的关系,以及大资本的力量和手段,只能说美国人什么都敢拍,我都有点怀疑是共和党的粉丝故意来黑民主党的,不过个人在大资本的面前真的很脆弱,为了利益真的是不择手段,所谓三权分利其实已经不适合美国的现状啦,都是可以被收买和操作,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民众的操作舆论的感觉真的与美国当前情况真的很像,真的如某哲说的当权者只想让民众接受他们想让你接受的信息,像极了乌合之众和1984的一些道理.终于把纸牌屋六季全追完啦

 10 ) 《纸牌屋》为何走向失败?

【媒体用稿,请勿转载】 《纸牌屋·第六季》收官。

相信Netflix的每一名员工都松了一口气,Netflix这部曾经的旗舰剧已然彻底完结——面对这部剧情走向越来越拧巴、格局越来越小、人物塑造越来越缺乏说服力的剧集,Netflix不再需要继续为其绞尽脑汁地设计出高贵明丽的置景、磨出精工细作的后期、憋出逼格满满的宣传语,并且在这个为“政治正确/不正确”吵翻天的舆论环境下,用最政治正确的方式来反应“政治不正确”。

对于他们而言,总算是从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解脱了。

当然,解脱的还有民主党前众议员、副总统、总统的扮演者凯文·斯派西(Kevin Spacey)先生。

自2017年底,他便开始享受伏地魔式的待遇,成为《纸牌屋》中“那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人”(He-Who-Must-Not-Be-Named)。

虽然深陷性侵丑闻而不得不退出《纸牌屋6》的制作,但斯派西却像《碧血剑》中的金蛇郎君夏雪宜一样,处处不在场,但却又无处不在——整个第六季的剧情,几乎全在围绕着这位缘悭一“面”的前总统,但我们唯一一次看到他,却只是躺在棺材里的中身。

《纸牌屋》剧集的高开低走,教科书般地向我们展现了一部角色鲜明、剧情凌厉、切入角度刁钻、制作精良、现实感极强的政治惊悚剧,是如何一步步滑落成充斥着白宫的内部宫斗、忠狗愚忠的基情,以及大资本与权力之间的噘嘴闹脾气这样的闹剧......《纸牌屋》的烂尾,始于对“戏剧性套路”(drama)无条件的投降,而终于对“斯派西”这个棘手的话题人物的尴尬处理。

究其本质,这部号称基于同名英剧、政治惊悚类型和戏骨斯派西结合的大数据算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从一部高概念的政治剧,跌落成一部《白宫甄嬛传》。

【政治RPG游戏,附带游戏攻略】2013年,《纸牌屋·第一季》上映,一时掀起热议无数,其阴翳现实的风格、隽永冷冽的台词,以及对美国政治幕后运作纤毫毕现的刻画,尤其对于鲜有机会观摩同类型政治剧的中国观众来说,《纸牌屋》对龌龊政治的毫不讳言、对现实政治处处影射,无疑让人心折不已。

知乎上甚至有人将《纸牌屋》与受众更广、投资也更大的《权力的游戏》相提并论。

但对于观众而言,《纸牌屋》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对美国政治运作方式极度写实的刻画上。

第一季中,我们感受到了斯派西饰演的民主党众议员,是如何巧妙地在华府的政治运作轨道内,不停地用手中的权力和各种台面下的操作,一点点地将局面引导到他所希望的那样。

那时的下木众议员,也会受到来自白宫的算计,也会被对手在电视上抓到软肋,也会抵御不住美色的诱惑......但他总能因势利导,利用自己的权术,将局势一点点扭转。

正是这种真实性,这种“亲眼”看见幕后政治的尔虞我诈的错觉,让人兴奋不已——它极具RPG游戏的设定特点。

每当下木众议员打破第四堵墙,望向屏幕外的我们时,剖白着自己马基雅维利式的内心活动时,观众仿佛在听顶级的(政治)游戏玩家一边玩着游戏,一边跟你讲解游戏攻略。

我们看到下木夫妇是如何不急不慢地在华府政海的惊涛骇浪中,无比惊险、但也游刃有余地架势着自己的权力小舟,奋力地驶向权力巅峰。

【从第一季就埋下的败笔】但事实上,从第一季“众议员罗素被下木谋杀”开始,《纸牌屋》就已经开始失去真实性的基石,而变得越来越像那种为搏收视率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传统美剧了。

虽然在美国政坛用谋杀他人的方法来延续自己政治生命的做法,也不能说没有,但可信度着实不高;而更关键的是,当那个机关算尽、就算面临死局也能逢凶化吉的下木,居然要用谋杀这种缺乏技术含量的暴力手法,来解决一个并非完全无可救药的问题——这不仅极大地削弱了观众好不容易对下木作为高明的政治操盘手建立起的印象,同时也将整个故事扭转向了美剧“为戏剧性而戏剧性”的套路之中。

政治惊悚剧的要义在于,给观众营造一个极度真实的政治背景和舞台,让观众仿佛真的置身于权力内幕的核心之中,感受到来自各方的看得见、看不见的推手。

只要这个政治情境极度真实,就算故事中发生了狗血、俗套或是戏剧性过强的桥段时,观众也仍旧会感觉到真实。

比如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的《影子写手》(The Ghost Writer),虽然用一个极度烂俗的“藏头诗”梗作为整部政治惊悚电影的核心,但是手法高妙如波兰斯基,营造了极度逼真的客观政治环境,观众跟随影子写手去探访的每一个秘密,整个故事波谲云诡得真实可信。

而反持枪主题电影《斯隆女士》(Miss Sloane)里,虽然结尾让人惊诧到拍案惊奇的不合常理,但正是在之前100分钟里,导演和主创令人信服地展现了旋转门里负责游说的掮客们的工作状态和生存环境,这种展现虽然同样充斥戏剧化,但却给人一种“说客职业就是如此”的真实感。

所以当最后劳模姐扮演的女主角决定反击时,也不会让观众觉得这仅仅是一个廉价的戏剧转折。

但同样,在2011年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导演的政治电影《总统杀局》(The Ides of March)中,克鲁尼所扮演的总统候选人居然以一种极度无情和无谓的方式,解雇了自己的竞选顾问——事实上,不会有成熟政客会如此天真、任性地解雇自己的核心团队成员,就算内心中极度不满,也会安排好幕僚们的后路,以防他们日后反水(或许川普是个例外,但他也因此坐拥一个宛如筛子的白宫,而且他也并非每次解雇都如此任性)。

正是这种戏剧化的处理,直接削弱了《总统杀局》的批判性(如果有的话)以及真实性(这个从影片第1分钟就丝毫不存在),从头至尾我们只能看到一群人在回合制的斗心眼,却丝毫看不到政治的隐忍、谈判和妥协,以及这其后更加冰冷和执拗地对权力的追逐。

换言之,克鲁尼如果饰演的是一个替补CEO、一个校长候选人,乃至竞选学生会班干部,《总统杀局》(或曰《班长杀局》)的剧情也依旧说得通。

观众们无法感受到政治的诡谲,自然也无法相信这个故事,也因此更不会感到剧情的紧张刺激。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纸牌屋》?

】《纸牌屋》真实性的缺失,让观众逐渐感到了无趣。

下木能够一步步登上权力之巅,靠的不再是让政治规则为我所用,而是不断地挑战规则、打破规则,甚至到了不尊重现实政治合理性的地步。

这种情况在第四季中达到了高峰:下木总统直接想把白宫变成夫妻店,夫妻联袂竞选正副总统的戏码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在一个讲究权力制衡、回避制度和媒体无孔不入的政治环境中,祭出如此超现实的“戏剧性”大招,实在无法让观众买单。

而到了第六季中,剧组更是为观众奉上“全女性内阁成员”的剧情设置——我并非觉得女性不能做内阁阁员,更不是觉得全体女性的内阁无以胜任治国重任——但是且不说这种“为女性而女性”的设置是否能在现实政治中行得通,女总统克莱尔的内阁阁员任命总得还要参议院通过吧?

可之前40分钟的剧情中,克莱尔已经因为足不出户,与自己原内阁、参众两院的关系已经跌破冰点了,媒体和民众也认为她精神状态出了问题;这种时刻还指望国会能通过这种“为女性而女性”的精神状态确实出了问题的人事举措,估计真的是只有“为戏剧而戏剧”的编剧和showrunner才能琢磨出来的剧情了。

克莱尔的扮演者罗宾·怀特(Robin Wright)多次表示,之所以《纸牌屋》后几季剧情如此疯狂,是因为现实政治已然非常疯狂了,所以也才会有如此天马行空的剧情安排。

但饶是美国当代政治自2016大选年开始狂飙激进地向右转外,美国政治也依旧是在一整套框架之内进行运作,无论茶党、自由党团(Freedom Caucus)还是川普,他们的议题更多地是在自由派知识分子看起来“疯狂”,对于右翼选民来说,那些“疯狂”的集结号搞不好还是不得不受限于国会政治和为争取中间选民而做的一次次妥协。

美国政治的疯狂依旧是在体制的轨道上运转的:联邦法官可以给总统行政令下禁止令,麦凯恩还是可以一票狙击掉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的动议、卡瓦诺作为第二个深陷性丑闻的保守派大法官提名人仍然要依靠一轮轮的参院投票才能宣誓就任......相反《纸牌屋》既缺乏真实可信的政治情境作为故事背景,同时在情节上也越来越沦为了白宫内部的“宫斗剧”,说它是美国《甄嬛传》,倒真的没有太多黑的意味:下木的铁杆幕僚道格这厢对下木的真爱青天可鉴,那厢又对克莱尔醋性大发;甚至在下木去世后,他为了守护“亡主”的名誉,甚至不惜与下木的未亡人勾心斗角;而另一边,克莱尔则忙于与谢泊德家族扳手腕,仿佛美国总统当真闲到非要跟某一个资本家家族处处较劲,其余无事可做......如果非要把谢家当成代表大资产阶级集合体的代表来看,自然也无不可,但克莱尔与谢家大姐少小闺蜜,之后反目成仇、争风吃醋、互相斗口,还牵扯到堕胎旧事、后代领养等问题,就完全是琼瑶狗血情节的传统套路了。

第一部中充满深渊凝视色彩的“打破第四堵墙”,到了第六部中,也被无数次的滥用,克莱尔时不时就一脸深沉地望向观众,到了后几集,甚至连前幕僚道格也开始望着观众——借用那句名言,第一个“打破第四堵墙”的角色(下木总统)演的是正剧,第二个“破壁人”(克莱尔)演的是喜剧,而第三个人(道格)还在坚持“破壁”的话,这就是闹剧了。

【结语】《纸牌屋》开拍伊始,不仅参考了英国版《纸牌屋》的情节,同时还将莎剧《麦克白》作为重要的参考对象。

《纸牌屋》第一季从这些“非美剧”的文化作品中受惠良多,尤其是一次性拍完一季13集,使其可以避免那种在1周1集框架下为搏收视率而不得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传统美剧放送制。

但自《纸牌屋》第二季开始,整部剧集的情节深度和故事走向开始崩坏,到第四、第五季达到高潮。

明明是足以震荡全球的总统家庭,却沦为了茶杯里风波式的情节剧。

英版《纸牌屋》的城府、机心与《麦克白》里的深邃、阴狠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纯美剧工业体制下的剧情硬转和不合逻辑。

《纸牌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成于美国电视制作成熟且精良的制作水准,Netflix精准的选角、选本眼光,然而也败于这种成熟体系所带来的套路化的戏剧性窠臼,以及在追求政治真实性上的懈怠,也败于精准选角之于的计划外因素(即斯派西性丑闻)。

在拍摄第六季的过程中,就连Netflix的负责人也坦承:“只是想给观众一个交待”。

在这种内因、外因和意外事件的组合掣肘下,《纸牌屋》终从开播时的惊艳,转而成为今天的烂尾。

哪怕智算通天如下木总统,哪怕精准如Netflix的大数据投射,可能也无法料到观众口味和喜好的无常与微妙之处。

模仿英剧可以有一个好的开局,套路美剧却只能保证最低限度的发挥。

只有勇于超越自我、超越类型、超越套路、超越大数据算法的创造性的剧作,才能保证一部神作,能善始,也能善终。

当然,这可遇不可求。

《纸牌屋第六季》短评

总算结束了,还是想五星作个终结吧。这一季真的不太好看

5分钟前
  • 再见柳枝飞絮
  • 力荐

并不是说Spacey这个scumbag不在这剧就一无是处了吧。Robin Wright完全有能力撑起剧本,要说差顶多也就是下降到第四季的水准而已(第四季也ok啊)。是不是淫们看到女主上位就直接给预设了个不及格的标准呢。WTF。最新消息是下木总统的一项威胁罪不成立,因为原告无法提供关键证据。罗生门还在继续。

8分钟前
  • Ocras
  • 推荐

终于看完了,太牵强了,太慌乱了。

13分钟前
  • 美狼
  • 还行

变得很bitchy耶,这是什么鬼,全是明面上耍狠,有点深度没啊还?欺负女演员……

15分钟前
  • 虞葱葱
  • 很差

从第一季追到剧终,很显然最后结局有些仓促,不想承认还是要说,真的烂尾了。。。3.5

19分钟前
  • WildestDream
  • 推荐

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还是大跌眼镜~制作仍然在水准之上,但是整个故事线完完全全垮掉了。政治惊悚片应该有自己的真实度,惊悚是建立在这种真实性的语境之上的;而狗血的剧情则完全毁掉了原本应有的惊悚;最终只能沦为宫斗情节剧了。

24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还行

e01

25分钟前
  • 假扮的胖子
  • 很差

???

28分钟前
  • 我不会记得
  • 还行

根据英剧版的走向,克莱尔取代木下,哪怕史派西没出啥事儿,这个结局也是命中注定的,区别只是如何解释木下的离场,只是没想到现实可以如此急促地加速这个结局的到来,想必制作者也没预料到这么快,制作仓促也不奇怪;最后季主题可以说都是偏移的,政治当然与个人恩怨有关,但显然不能与泄私愤划等号,剧情脱缰,全女性内阁未免儿戏,如果这季想表现周围人都心怀鬼胎把她当傀儡,她从四面楚歌到反击战,那最后一集又是算什么(订正:芬兰大选后全女性内阁出现了,欠编剧一个道歉嗯)

29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还行

先追了4集,前几季宏大的格局都去哪儿了?Start,2018年11月12日。后四集更是不堪入目,狗尾续貂。扣掉一星。Done,2018年11月13日

31分钟前
  • Vivie
  • 较差

就冲着豆瓣上这么多人跳脚也得给五星啊

34分钟前
  • maslinoy
  • 力荐

真希望我没看过这一季,真的崩坏。

36分钟前
  • Johnny Fung
  • 很差

不圆满,但是画了一个句号。整季故事去下木却无处不在阴魂不散,所有角色都在挣扎,真正去下木变Hale的世界只能是608完结后的了。单看表演和拍摄并没有实际评分数那么糟。

40分钟前
  • 鶩習
  • 还行

???

44分钟前
  • NortonHill
  • 还行

Claire除了心狠手辣也没什么别的政治手腕了,不如Francis的戏精彩

47分钟前
  • Bazinga
  • 还行

可以说,凯文·史派西的退出毁了这部改变了电视剧行业发展进程的曾经的高分剧,《纸牌屋》不但改变了媒体流剧集的发行方式,同时也是Netflix做商业街头把交椅的最大功臣。只是凯文·史派西的“东窗事发”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纸牌屋》第六季的烂尾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下木总统的阴影被留下或者被舍去似乎都是错的,我们几乎能看出主创们在手忙脚乱地填补这个巨大的黑洞,悬疑凝重的气氛还在,但故事的逻辑和人物的动机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在这一季里,主创们几乎想让每一个角色都打破第四面墙对着观众放狠话,可实际效果却令人无奈。夸张的剧情虽然和美国当下的政情不相上下,但作为一部影视剧的狗尾续貂确实是被坐实了。

52分钟前
  • 诱导师
  • 较差

前面两季最多就是剧本质量下滑,这季到底是在拍个什么东西。。。

56分钟前
  • typacm
  • 很差

第一季一个白宫的高位要筹谋许久,第六季总统一下开除了内阁,又一下换上了清一色的女性。如果这么容易,前五季还演什么

1小时前
  • 低调的伊克萨斯
  • 还行

虽然以我的标准打了三星,但这部剧以豆瓣的标准来说怎么也该有7分呀?你们这些偏激狂。。。

1小时前
  • 小红帽
  • 还行

本季因为 Francis 的缺席强扭的剧情显得非常诡异,已经可以当奇幻片来看了,而且室外剧情明显减少,连特车内场景的特效都格外假,整体有种阴冷压抑的感觉谜之诡异。不过因为剧情太诡异所以反而有点谜之吸引力一口气看完。。。Francis 的 legacy 真是一点也不剩了啊。可惜。

1小时前
  • 椒盐豆豉
  • 还行